托洛茨基

海外剧俄罗斯2017

主演: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欧嘉·苏图洛娃 / Aleksandra Mareeva

导演:亚历山大·科特 / 康斯坦丁·斯达茨基

 剧照

托洛茨基 剧照 NO.1托洛茨基 剧照 NO.2托洛茨基 剧照 NO.3托洛茨基 剧照 NO.4托洛茨基 剧照 NO.5托洛茨基 剧照 NO.6托洛茨基 剧照 NO.13托洛茨基 剧照 NO.14托洛茨基 剧照 NO.15托洛茨基 剧照 NO.16托洛茨基 剧照 NO.17托洛茨基 剧照 NO.18托洛茨基 剧照 NO.19托洛茨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47

详细剧情

1940年5月,在墨西哥城郊区,一支穿着警察打扮的墨西哥共产党士兵袭击了俄国革命前领导人Leon Trotsky的住宅。一刻钟,他们向房子开枪,但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是,托洛茨基和他的妻子幸存下来。在斯大林十一年的驱逐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托洛茨基明白:他永远的敌人,他将继续追捕他直到他生命的结束。逃跑是可能的,但不是逃避。托洛茨基决定战斗。但他的武器不是子弹,而是文字。他想留下一份政治遗嘱,第一次完整而真诚地讲述一个犹太年轻人如何成为新世界的先知并摧毁最大的帝国。为了写回忆录,他邀请了他的思想对手——一位同情斯大林的加拿大记者——把他转变成他的信仰,这样他就可以改造整个人类…

 长篇影评

 1 ) 托洛茨基,是鬼,是神,还是人

最早接触到“托洛茨基”这个词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文献中提到的“托派”这个词。在相关资料中,托洛茨基均被塑造为反革命,妄图推翻列宁和斯大林的正确领导,与帝国主义妥协,企图成为最高领导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前不久看《1984》,听说里面的“革命之敌艾曼纽”原型就是托洛茨基,便上网了解了一下,却惊奇地发现他是如此伟大:不屈不挠坚持革命,领导红军一步步取得胜利,是列宁的坚定盟友,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托洛茨基?看过俄电视一台的《托洛茨基》,我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托洛茨基,一个人。

故事以托洛茨基接受“记者弗兰克”的采访展开(我们都知道他的原型是斯大林派遣的刺客拉蒙.梅尔卡德尔),讲述了从他被沙皇流放到被斯大林驱逐的历史。影片对史实本身做了较大改动,比如:现实中托洛茨基从未与拉蒙独处,更没有为他讲述自己历史;被放逐时大儿子谢尔盖是与托洛茨基一起走的,而不是只有夫妻俩……但总体而言,这部俄剧还是比较忠实于史实的,相比于某国神化领导人的宣传片不知好上几倍。

不得不说,托洛茨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讨论中,他拒绝与敌对方的妥协,是少数坚信纯正的革命会成功的人;1905年革命失败后,他拒绝逃亡,坚持留下来继续领导革命;在被批判后,他也拒绝与斯大林妥协,不肯改变哪怕一丝强硬的态度……如果说斯大林是一名热衷权力的政治家,那么托洛茨基便是彻彻底底的革命家。同时,他也有着革命者少有的理智。在面对反抗苏俄舆论审察而游行的知识分子时,他在政治局中据理力争,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为俄国的文化保存了一份力量。

但如果因此把他当作超越他人的伟人,那就错了。且不论他不顾身在沙俄集中营的妻女逃往欧洲后又娶了一任妻子,面对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权力时,他也向其他人一样开始了不择手段的夺权。为了把自己打造成超出众人、神一般的绝对领导者,也因为怀疑自己的妻子与其有暖昧关系,他设计除掉了对自己知根知底,对自己有恩的上尉乌金;对于不服从自己命令——哪怕这个人忠于国家——的人,即使栽赃陷害也在所不惜。更不用说他对不支持革命村落的屠杀了。他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人民身上,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不惜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也许从民众看他时的惊恐眼神中,他明白了民众对他不是爱戴,而是畏惧。

导演显然不只想讲托洛茨基留给世人的形象。“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他的确爱他的孩子们。”他的墨西哥情人弗里达这样评价。在对权力以及自己心中理想的追逐中,他忽略了妻子、儿女的感情。晚年的他回忆起自己因政治而死的儿女,落下了伤心与懊悔的泪水。他总是说从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悔。真的不后悔吗?晚年的他总是出现各种幻觉,被他忽视的,迫害的,处决的人如索命般出现在他的眼前。幻觉出现本身就说明托洛茨基并不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坚强。正如幻觉中的列宁所说:“你也怕死,而且怕的程度与其他人是一样的。你愤怒是因为我说了出来。”

托洛茨基,这个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复杂的名词,究竟是鬼,是神,还是人?在他执政时,他不择手段地把自己塑造成神,他失败了,因为人性是掩盖不住的;在他下台后,他的政敌千方百计把他诋毁成鬼,他们也失败了,因为历史是掩盖不住的。我认为,他是一个人,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直面惨淡,一个一生渴望获得权力与荣耀,一个因忽略家庭而内心倍受煎熬的伟人。

 2 ) 观托洛茨基有感并以自勉

观托洛茨基有感并以此自勉

自古凭高多思绪,随风直到帝俄处。

王公贵族翩跹舞,不思民间冻死骨。

自幼勤学马恩书,革命一起惊鸿鹄。

彼得格勒振臂呼,政府垮台亡秦楚。

铁甲列车陷敌阵,荡灭白军建俄苏。

党内斗争败独夫,丰功伟绩竟被逐。

第四国际红旗处,工人翻身不为奴。

命运多舛毋自苦,世界革命翻天覆。

 3 ) 人物评传

托洛茨基正是红军的缔造者,并率领它打败了英法帝国主义干涉者和白军,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人们知道1924年的新经济政策,却不知道托洛茨基正是新经济政策最早的提出人;人们知道斯大林是列宁的继任者,却不知道托洛茨基在苏维埃俄国的地位原本仅次于列宁,他的肖像与列宁的肖像并排悬挂;人们知道苏联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早在1930-1933年间,托洛茨基就在竭力争取德国工人阶级组织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势力抬头,防止希特勒上台;人们知道新版《列宁全集》中文版共有60卷,却不知道《托洛茨基全集》竟达150卷之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艺术、教育等几乎一切领域…… 1921年秋以后,列宁的健康每况愈下,后又突发严重中风,右肢瘫痪,口齿失灵,有时甚至不能说话。1922年12月,列宁抱病重新审查了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冲突的前因后果,终于明白了斯大林作为民族人民委员在格鲁吉亚的粗暴举动。他发现斯大林加诸格鲁吉亚“分裂主义者”的指控都是虚假的。列宁最终选择了与“托洛茨基同志一致”的意见,虽然列宁此前曾在格鲁吉亚问题上因受蒙蔽而支持了斯大林。 除了这次的“格鲁吉亚问题”外,在“对外贸易垄断权”、“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优先地位”、“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对工农检查院的批评”、“党的官僚主义”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列宁和托洛茨基也都是团结一致甚至是紧密合作的,与之相比较,他们之间的所谓“不和”根本微不足道。 列宁曾不止一次向党和共产国际表明,他认为托洛茨基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者;列宁1922年12月23日至25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认为托洛茨基是“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 格鲁吉亚问题使列宁认识到了党的官僚化和权力被滥用倾向的严重,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还说了这样一番话:“斯大林当了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年1月4日,列宁又在信中专门补充了一段对斯大林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接着强调:“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这些话就是被后人经常提及的“列宁的政治遗嘱”。 1923年3月5日,列宁感到健康状况已不允许他参加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了,便致信托洛茨基,要求他在大会上代为捍卫自己的立场。 但是,1922年3至4月俄共十一大后担任了书记的斯大林自列宁病情加重不能参加政治局工作开始,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在政治局结成了“三驾马车”,很快又扩展为“五人小组”,此后又形成“七人小组”,即除托洛茨基之外的全部政治局委员再加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七人小组”垄断了全部大权。在这种情况下,将列宁极不利于斯大林的政治遗嘱在党内公布已不可能,更毋论执行了。而列宁在病中一再求助并决心与之一同反对官僚主义的托洛茨基,反被戴上了“反列宁主义”的罪名。 在发动了持续数年、一连串的批判托洛茨基的运动后,最终于1926年褫夺了托洛茨基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并将其逐出中央委员会。并把他发配到阿拉木图,受命运嘲弄,这位被驱逐者乘“伊里奇”号轮船离开了祖国。当他在距莫斯科4000公里之遥的阿拉木图时,一刻也没停止搞他的政治活动。 1928年12月中旬,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的一名特使专程从莫斯科带了封信给他,要他停止领导反对派的活动,否则将提出改变其居留地的问题。托洛茨基复信中央和共产国际执委会,声称要他停止政治活动意味着要他停止为国际无产阶级利益进行斗争,而他,托洛茨基,从事此种斗争已达32年。在他全部生命中那些有意识的岁月里,他从未间断过这种斗争,因而他不愿屈从于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的最后通牒。 1927年11月14日,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罪名是“挑起反革命示威游行和实际上煽动叛乱”。 一个月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以压倒多数通过一项决议:将托洛茨基驱逐出苏联。投反对票的是布哈林、雷科夫和托姆斯基。就在苏联政府通过各驻外使馆,仔细研究哪个国家同意接收托洛茨基时,上次来过的那位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的特使又来找他了。 这一次特使向他出示了1929年1月18日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特别会议所作记录的摘要。该摘要说,鉴于托洛茨基从事组织非法政党这一反革命活动,决定将其驱逐出苏联。得悉这一文件后,气得发疯的托洛茨基当即向那位特使写下了如下“收据”: “1929年1月20日向我宣读了1929年1月18日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特别会议通过的,形式上非法实质上犯罪的决议。Л.托洛茨基。” 这位前政治局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狂怒地大喊大叫,说根本不能违反他的意愿把他驱逐出境,这是一个未经法庭批准的决定,完全是违法的。列夫·达维多维奇大概是一时气糊涂了;1922年他本人就曾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赞成授权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将参与反苏活动的分子驱逐出境。 在托洛茨基大发雷霆12天后,一台押送他的专列终于驶到了库尔斯克州,一个偏僻的林中小站。但他拒绝前往土耳其——这个当时惟一一个愿意收留他的国家。他要求去德国。这下把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的工作人员弄得不知所措,赶忙同莫斯科进行无休止的磋商。结果,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把托洛茨基的妻子和儿子谢尔盖,从莫斯科弄到这个早已被人遗忘的林中小站来,以便同他告别。 接着便是持续多日的暴风雪。每天早上,火车都拉着一节车厢,到最近的一个大站去搞食品。最后终于接到通知:德国拒绝接收这位被驱逐者,理由是君士坦丁堡决议仍然有效。托洛茨基对此甚为不满,激烈反对,但这已毫无意义,专列只好掉头向南开去。 2月10日,塞满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特工的专列终于驶达敖德萨。原打算乘“加里宁”号轮船,但它已冻在冰中,无法开动。于是把托洛茨基一行安顿在“伊里奇”号上。 在黑海上航行几天后,托洛茨基来到土耳其,同他一起的有他的妻子和长子列夫,而陪同这一家人的则是四名保镖。四年间,土耳其成了托洛茨基一家的流亡地。1932年,他在那里得到通知:苏联政府剥夺了他的苏联公民权。 这位鼓吹世界革命的“终身漂泊的船长”,为了变换住处,到过许多国家:土耳其、丹麦、挪威……一段时间还在巴黎呆过,后来才迁到墨西哥。他在各地不停地工作,一天也未间断,撰写了大量的书、文章和抨击性小册子(当然,作品中的主人公均是最终战胜对手的勇士)。 斯大林极其仔细地阅读一切,一些经过特别挑选的人,常常为斯大林准备一本最新发表的托洛茨基所写论文的译本。对这位流亡者说来,为自己那些矛头直指斯大林的书和文章进行论战是最可宝贵的,然而他那些留在俄罗斯的亲友们却为此付出了生命。 亚历山德拉·利沃夫娜·索科洛夫斯卡娅是托洛茨基19岁时,在布特尔监狱里与他举行婚礼的结发妻子,她以前同孙子们住在列宁格勒,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悲惨地死去。第一次婚姻使托洛茨基得到两个女儿——季娜伊达和尼娜。尼娜还在父亲流放阿拉木图时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季娜伊达则被驱逐出苏联。1933年在德国自杀身亡。姐妹俩的丈夫沃尔科夫和涅维利松都是国内战争的参加者,后都死在集中营里。沃尔科夫是个教师,涅维利松原来是工程师,后来成为红军政委。 Н.И.谢多娃是托洛茨基的第二任妻子。这第二次婚姻给了他两个儿子——列夫和谢尔盖。谢多娃是商人的女儿,曾经结过婚。她在日内瓦学习自然科学时结识了许多“火星报”派革命者。二十世纪初,这些革命者,包括列夫·托洛茨基,当时就在日内瓦。小儿子谢尔盖是工艺学院的教授。当托洛茨基住在克里姆林宫里时,他离家出走,说他厌恶政治,喜爱体操和杂技,甚至想成为一名杂技演员。后来又钻研机械技术,做了许多实际工作,还出版了一本有关发动机的书。他拒绝同父亲一道流亡,这就注定他必遭厄运。1932年1月,《真理报》刊登了一则简讯,题为《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尔盖·谢多夫企图毒死工人》。在这之前,他已被流放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刊登了这则消息,他更被宣布为人民的敌人,最终死在集中营里。他的妻子依然没有逃脱同样的厄运。尽管谢尔盖与他的妻子在他被捕前约一年半已经离婚。 斯大林的报复心无穷无尽!这种报复心态不仅仅在本国疆土上掀起狂澜,还在其他国家里寻找牺牲品。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们,仅仅因为与定名为托洛茨基的追随者相识,而被投入集中营和监狱;在巴黎,托洛茨基的长子列夫神秘地死去。据报刊透露,列夫·谢多夫(他取母姓)在被驱逐后成了其父的一名得力助手,这当然会引起斯大林的极端愤恨。 列夫·谢多夫采取了一个粗心大意的决定:他到巴黎米拉勃街上,一家白俄出资开办的诊所做阑尾炎手术。1938年2月16日,他在这家诊所把命丢了。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给他做的手术,手术很成功。第二天,医务人员在诊所走廊上遇到他,当时他披着一件衣服,发着高烧,手术切口处有一大片瘀血。于是马上做了第二次手术,但这次手术无济于事,病人还是死了。 托洛茨基立即就儿子的死发表声明。他清楚真正的死因,尽管他警告说:他暂时没有直接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恰恰可以断定列夫·谢多夫的死,是国家政治保安总局所为。他援引了一些间接的证据,共六件,足可发人深思。 他的妻子比他多活了22年,1962年在法国去世,死后被安葬在墨西哥,同丈夫的骨灰排在一起。不知列夫·达维多维奇是否预感到,儿子之死对他本人说来,是敲响了最后一下丧钟: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还在奥斯陆时,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就袭击过托洛茨基的住所。他们企图抢走一些档案材料,也许还想抓走他。在巴黎,有人砸开了一个保险柜,烧毁了70公斤文件。 到达墨西哥后,托洛茨基起初被安置在画家迪耶戈·里维拉家里,后来迁入墨西哥城近郊的姚肯别墅。 姚肯别墅位于维纳街上,别墅的四周围着高高的墙。这是托洛茨基的最后避难所。这里戒备森严,日夜有人守卫。只有一扇厚厚的大门可以进入别墅,而且事先得按电铃。所有进出的人都得经过里里外外的检查,要想人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别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1940年5月20日凌晨,约有20人身着军装和警察制服,在一名陆军少校指挥下潜入了别墅。这伙人看来对各个房间的位置了如指掌,他们径直向卧室走去。他们发现一张大床上的被子下面,有两个被枪声惊醒的人,他们用自动步枪朝这两个人开了枪。事后有人数了一下:一共射出了约300发子弹。 这一次托洛茨基算走运,他和他妻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自动步枪射出的是交叉火力,同时从三个点:孙子谢瓦住的房间、书房和卧室齐射。子弹是从窗外射进来的,要是托洛茨基夫妇留在床上,他们早已体无完肤了。幸好他俩及时躲在屋角里,趴在地板上一动不动。遭难的只有他的孙子,一颗子弹擦伤了他的脚。 疯狂扫射一通后,这伙人逃得无影无踪。警卫和助手们闻声赶来,一检查房门,每一扇都完好无损。那么这伙暴徒是怎样进来的?人们在卧室门边发现了一枚伪装得很好的炸弹,马上对它进行了安全处理。 清除托洛茨基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谋杀仍继续进行。遵照斯大林的宣判,这位鼓吹世界革命的“终身漂泊的船长”注定死亡。果然,谋杀终于成功。 1940年8月20日,正当托洛茨基专心致志地阅读别人给他送来的一篇文章时,一名刺客潜入他的书房,躲在他的椅子背后。刺客后退一步,从搭在手臂上的斗篷下取出一把登山用的冰镐,用它那锋利的镐尖,对准托洛茨基的头给以可怕的一击。 警卫叫来了医生。检查后,医生十分担心,赶忙叫把托洛茨基送往急救诊所。墨西哥最好的医生们进行了会诊,对颅骨做了手术,然而大脑受伤过重,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终于在8月21日19点20分去世。

 4 ) 完全个人的一些评价

八集五十分钟的剧,抛开去年十二月看的第一集,剩下七集一周内看完。最近刚好对这段历史以及托老师本人很感兴趣,写一个剧评纪念一下。

其实这部剧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被展现出来的反犹主义。一直都知道托洛茨基是犹太人,一直都知道历史环境普遍对犹太人并不友好,但托洛茨基的各种作品中都没怎么提到过他是否有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遭受到歧视,我一直到看到几幅很出名的antisemitic反托洛茨基propaganda漫画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对犹太人的常久歧视其中之一就在于对于他们的妖魔化。唯一的问题在于,我对此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能从过往的知识储备中简要地概括一下。大概是因为犹太人放在哪里都是异端——他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但是同时有这个民族本身的信仰与传统,这容易让他们与居住地的原居民被区分、间隔开。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马洛的《马耳他的犹太人》,其实都很好地表现出来反犹思想的可怕之处。在刻板印象妖魔化的塑造之中,每一个犹太人似乎都变成了有着鹰钩鼻的喝人血的恶魔,都变成了狡诈的邪恶的商人。

这部剧不断重复托洛茨基身为犹太人不会被俄罗斯人接受作为领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剧中的其他影射,例如托洛茨基指示士兵在火车缺燃料时砍掉墓碑上的十字架当木柴烧,例如不断出现的与圣经有关的隐喻,甚至,全剧最结尾处的引用。这个甚至表现得非常直白——让剧中的托洛茨基自己承认自己或许就是犹大。有意思的是,列宁也曾经叫过托洛茨基犹大——但这是在他们因火星报编辑部,布尔什维克以及孟什维克之间的分歧而产生巨大的纠纷之后的事情,而不是1917年或之后。

我对此没有非常多的了解,但如果要我来说,针对于托洛茨基本身的反犹主义或许没那么……明显。至少,在列宁的威望下,不会那么明显。列宁和托洛茨基都是国际主义者,愿意为了理想放弃国家的利益;因为国际的边界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被压迫。一战的propaganda让欧洲的每一个国家的士兵都相信着他们在为了和平,在为了国家的光荣流血卖命。反对沙皇政策russification恰好是布尔什维克胜利之后的政策之一。

反犹主义是什么时候又开始的呢?是斯逐渐得权之后,且,恰好是为了针对托洛茨基。为了将托洛茨基塑造成布尔什维克的敌人,斯搬出托曾经倾向孟什维克的旧账,而孟什维克的领导人们恰好都是犹太人。斯本人对于具有反犹倾向的对孟什维克的批评是一笑而过的——相当于他默许了这种沙文的、帝国主义的归来。

剧中,一直到十革结束之后,列宁才姗姗来迟,不满地指责托洛茨基这是政变。托洛茨基回答他,“你是对的,俄罗斯永远不会接受一个犹太人当他们的领袖……但必须要有一个领袖。”在这样的对话中仿佛列宁和托洛茨基达成了一个无声的共识,仿佛托洛茨基把自己的光辉全部拱手让给了列宁。但哪怕作为一个正在学习这段历史的高中生,我都可以确凿地说列宁的贡献绝对是更多的。布尔什维克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provisional government为了战争信贷重新加入一战时,他们是唯一一个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政党。列宁恰好是布尔什维克不容置疑的领导。

但这确实是一部电视剧,导演也承认了有很多地方都被他进行虚构再创作了——为了张力嘛。可惜之处就在于,其实不进行这些画蛇添足般的再创作,例如有关德国间谍以及背后的资金,有关于kronsdadt水手的支持以及后续的mutiny,这些事件本身就不缺其戏剧性。这跟托洛茨基本人的人生同理。他是被流放的先知,斯的清洗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当他的贡献在斯的污蔑之下一步步消灭于无……这才是他跟古希腊悲剧英雄主角之间的对应。

所以我非常可惜为什么politburo后面那几年的明争暗斗没能被多拍一些出来。斯如何联合加密涅夫与季诺维也夫,列宁和托洛茨基怎样在最后才确定彼此都感到有必要消除斯的权力的心意,还有布哈林的叛变——他可是曾经亲口说过最害怕列宁与托洛茨基两人死去的“golden child”。布哈林在这个剧里根本没出现不说,托洛茨基真正被逐出苏联的过程完全被弱化了……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编剧完全不需要重新增加细节来让托洛茨基显得既是为理想奋斗的战士又是彻头彻尾的魔鬼。War communism的存在本身就应该被批评——虽然war com并不是托洛茨基的想法,但他显然支持这个。对付Kronsdadt mutiny的手法也应该被更着重地描写。有很多地方都让我感到轻微的不满:例如斯和托之间的那场争论。如果他们当时就有这场争论,我确实怀疑斯是否真的能一步步成功。斯在politburo meeting上向来是不发言不说话的——这才给了他一个中间派的名声,才能让他在列宁死后先后联合左翼与右翼以成为列宁的继任者。

……其实想讲的还有很多,包括想quote很多很多托说过的话写过的文章,想搬很多论据,但我想这主要是我的个人情感在作祟。那好吧,我们不被个人立场束缚,我们不继续说下去了。总而言之,其实我非常想表达的地方在于,这个剧对托的描述在本质上偏移并不很多——只是呈现它的方式非常错位。正史之中就能完美展现出来的东西并不需要画蛇添足的细节,真的。

另:非常非常喜欢与墨西哥死亡文化的结合,这个地方真的做得很好。拍摄手法其实很棒,时间线之间的跳跃,叙事与审判,象征着审判官的杰克森同时也是终结托洛茨基生命的杀手,这无疑也具有其象征意义。唯一不是非常想接受的是里面平白无故多出来的很多情色镜头——我的意思是,好吧,也行……但仍然……

非常不喜欢编剧的很多台词,真的非常、非常厌女。一次次把俄罗斯,把революция比喻成这样那样的女性,一会是柔弱的太太,一会是疯女人,把男本位的描述与凝视展现得一清二楚。托洛茨基会这样比喻吗?托洛茨基鲜少这样比喻。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同样。想到这里会非常愤怒,于是还是不要再说了,会伤肝。托洛茨基本人的性格也大概真的没有剧里这么疯,他是一种自认为自己没什么问题但其实无形之中得罪了一堆人的家伙,一般不怎么会主动带有攻击性地去和他人对话,只是他说出来的话对别人来讲都非常有攻击性,属于是一种没什么私人社交天赋,参考他和明仁斯基在火车上的讨论就可以看出来这点。但是大家还是觉得他很有攻击性,因为托有一大问题,就是无法把理念和人本身分开,这也是他和列宁闹得那么不愉快的原因之一。他对于列宁个人的攻击着实是非常罕见的。1904年那个没什么根据的推论,关于未来的取代主义也是罕见的——另一种语境上的罕见。早在1904年斯的未来就被他照见了,可惜的是没人知道那就是他。

不管怎么样,其实剧当娱乐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况且也没有针对意识形态的讨论,剧中所有的批判其实托老师早都提前写书反驳了:献给他儿子的《他们的道德与我们的道德》。让一直是唯物主义、无宗教信仰的托老师知道这个supposedly should be biographical的电视剧能这样描绘他和列宁之间的关系,能这样以圣经的箴言来概括、总结他的一生——显然是会被他报以不可思议之感的。

然后,一些其他的碎碎念:斯的演员真的很辣,真的很辣,真的很辣,太辣了,为什么找这么辣的演员演他;到底为什么非要拍unconsensual的情节,非常让我无法接受;列和托之间的台词是只有我这么觉得还是真的有bdsm undertone,他们为什么总在eye fuck我不明白,什么事情怎么都是对视一下就针锋相对的了,你们怎么看懂彼此的;大家的对话方式都非常intense,grab a bottle of vodka and play truth and dare together please! 总之吧总之,虽然是cliche了,如果追求这种对托人生的戏剧性的展现,完全可以去看《先知三部曲》。看的过程中一直想到托1935年的流亡日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其实真的不够还原他本人……谁知道呢!It is after all, history.

 5 ) 我感谢浔生的评论!谢谢你。

当时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浔生在评论里面说的很清楚,感谢你!托洛茨基演讲后,结束后,一个男青年进来和人群中想和托洛茨基握手,托洛茨基都没有理他,这个人浔生指出是苏联慈父,斯大林。因为我对俄罗斯历史了解不是特别清楚,不比英美历史那么印象深刻,加上乱七八糟的剧情,字幕也是电脑直接翻译的我我每个周日看4集,第二个周六看4集。觉得还是很不错的电视剧,把苏联红军之父;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传奇的一生,表现出来,另外反而觉得第二集是第一集开头的感觉,就是特工去墨西哥城去暗杀托洛茨基,第一集末尾是这段,第二集开头是这段,要是能调整到第一集开头就好了。全局经常回忆的方式展现有点乱,不过采用,记者叙事主线剧情,很不错👍。

 6 ) 仅记录一些台词金句

不懂俄语,对他们那段历史也只是浅薄的了解,对时下的俄罗斯也不做过多探讨,更不做评论,仅根据字幕文本做记录,并加以适当修改。(根据观看进度不断更新)

你会发现,控制人的唯一方法,是恐惧。恐惧是任何秩序的基础,在众人面前殴打一个无罪的人,好过殴打每一个人,因无所畏惧而造成混乱。

你不能在决定人的命运的同时仍然在他们年前保持人性。

你很年轻,很天真,认为全世界都愿意追随你追寻乌托邦这个梦。但两年后,你的天真就会消失,只剩对权力的欲望。

你们犹太人不懂俄罗斯人,老想着用世界大同那一套去骗他们搞事情,从本质上来说, 俄罗斯人都是恶鬼畜生,要是不管的话能把世界吃光,我现在有生杀大权,正好管管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好,打几个人又算什么?

弗洛伊德:对他来说,性就是革命。社会也是基于性欲之上运作,社群团体之间就像男女交往,争夺权利和争夺爱人是一样的,个体间之所以会遵循原则是因为:恐惧,但也出自爱。

疯子凭借杀人来体验情感,狂热分子通过杀死自己与他人来产生情感。

你知道谁不畏惧死亡?那些已死之人。

重点不是受害者的数量,而是背后的原因。

过去的死亡滋养了现在,并造就所有人的未来,所有暴君皆以宏大目标将牺牲合理化,并指责其他人无法理解其真正的意图。

革命就像一阶女流,你一旦踌躇不前,优柔寡断,她就会转身离开。

莫斯科的阴沉和野蛮,从各个角落盯着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每当古老的钟声闯进他们的谈话时,过去的幽灵在角落里偷听。

 短评

误解也好,正解也罢,有人曾将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扩充为“任何国家史都是世界史,任何古代史都是当代史。”其他国家不好说,反正我看关于前苏联历史的时候,能产生共鸣,并确定了另外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只要权力存在,管你是理想歌名家还是小偷骗子暴徒,管你是左是右是上是下,游戏规则任你大过天也改不了,到最后还不是通通要玩“争皇位”的俗烂戏码。(要硬就要一直硬,人生在世,尊重你的人设,演好你的剧本,不然输这么惨,输到尽头一无是处,什么也没有改变。

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俄罗斯寡头拍的史诗级黑屁。资本家的抹黑证明,斯大林官僚集团对托洛茨基所谓“和资本主义沆瀣一气”的无端指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10分钟前
  • 地狱的怒吼
  • 较差

真的,毛子自己拍出这种片子,值得我脱帽致敬!后革命时代的反思,不可不看。另外,特性演员选的好啊,列宁,尼古拉二世,Frida,高尔基,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啊……

12分钟前
  • 杂货铺博士
  • 力荐

俄罗斯这算是“正视”历史,还是沧海一粟—— 能用自己的国家力量再现这样一段被歪曲的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的历史,应该说就是一种进步和胆识吧。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一段曾经被淹没的历史被挖掘出来,还有多少历史谜团被几代人误读,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再教育是不是最后也沦为历史尘埃灰飞烟灭。这是一部不能深说的作品也是不能引申的剧集,如果把剧中的人物名字换成【中国人的名字】我想这个故事也可以实事求是的有“中国”特色……一切只能联想。也希望这样的影视作品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让我们【解密】一些近现代的历史人物的谜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了……托洛茨基不行,谁也不可能改变~!!!(希望一直可以在豆瓣搜到这样的条目别最后404不存在了)

15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托洛茨基是个无耻的革命狂信徒,斯大林是个绿林莽夫,列宁是个狡诈猥琐的政客,联(布)共是个带有弥赛亚意味的恐怖组织……总之一句话,俄罗斯人民不能被解放,而是应统一在像普京这样的沙皇脚下,否则释放出来的恶魔将会吞噬一切,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就是这个恶魔,比沙皇还恐怖。

18分钟前
  • 向量积
  • 较差

要看懂这片, 必须懂一些那段时期的历史并且懂一些政治科学(大学里面专业课那种不是课外读物) , 懂的人自然懂为什么. 还有人说这改编是抹黑或者反共, 我就笑一笑,说这话的人也许读过一些那段历史, 但是真没学过政治科学, 或者两者都不懂. 里面违背历史和政治学的地方,都是互相扭向另一方的 . 有多少人真的分得清楚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 托洛斯基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区别 ?? 会分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吗 ? ?

21分钟前
  • 子悠
  • 力荐

不是历史的历史。

2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9-23日开始看第一二集。9-25日看了三四集。以托罗斯基流亡西班牙时与记者谈自传为叙事线,自由地再现其一生的历史。应该是今天俄国知识界认同的历史叙述,可以看到德国资金、间谍对革命的渗透;托与列宁、斯大林矛盾的来龙去脉;当然对共产党党业绩也是负面描写为主。视听制作精良,保持了俄国与前苏联的美学标准。 9-26看完五六集。讲了托直接指挥了十月革命及让功与列宁,以及布列斯特合约、建立红军等功绩,许多与过去历史记载的出入很大。字幕是Google机器翻译的,词不达意,要靠猜着理解内容,但还是值得观看的,特别是它是去年俄国中央电视台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播出的电视剧,代表了当前俄国政府、社会的主流看法,值得关心。纠错:托罗斯基流亡的是墨西哥而非前面写的西班牙。

2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魔改历史,而且格调猥琐,把社民党布鲁塞尔大会拍成了贴吧对骂,把慈父与托先知交恶的原因归结为初次见面先知没握手,德国间谍的烂梗提前了十几年,解释托先知能够动员水兵是因为他的妻子跟水兵代表有婚外情。换言之,把复杂深刻尖锐的历史斗争,矮化为一个村里家长里短的撕逼,不见尊崇也不见批判,只有造谣泄愤,填充各种全无必要的色情镜头。不打一星的原因是因为演员的外形实在是一毛一样的还原。

30分钟前
  • 密涅瓦的鹰头猫
  • 较差

最出彩的是每集结尾托洛茨基都会和生命中所遇的逝者进行对话,从弗洛伊德到列宁,最后则是他本人迎向驶来的革命列车。

34分钟前
  • 橐驼
  • 力荐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巨大的代价,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其中的尽人事就是努力,而不只是单纯的个人努力,努力的范围非常的大,如果我们不能够尽人事,就只能承受后果和代价。我们所有的失败不满都是我们没有尽人事的下场,是合情合理现实的。包括所有的考试,所有的成长中的进步。没有努力到一定程度,所以就达不到那个程度该享受的成功。这就是现实的逻辑。

37分钟前
  • 张星翰
  • 力荐

红军不修善果,革命杀人放火,墨西哥城冰镐声,今日方知我是我

39分钟前
  • 不伺机
  • 推荐

哈宾斯基演了高尔察克又演托洛茨基…

44分钟前
  • 教主道君皇帝
  • 还行

2018年最后一天,看完了整部剧。并不像其他评论里说的抹黑托洛茨基,而相反托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革命神学而献身的殉道者,只顾世界革命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信和盟友,被自己打造的革命列车撞死大概是对其最大的神化了。

48分钟前
  • id
  • 力荐

”我杀人放火,坑蒙拐骗都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历史会记住我的”,冰镐:你说得对

49分钟前
  • 康采恩托拉斯
  • 推荐

给五星的原因有三:哈宾斯基的演技;对托洛茨基的评价还算公允;喜欢弗里达的故事线。说起其他,大俄对列宁的评价比我想的还要差好多,毕竟斯大林用了个帅逼演员还老耍酷(没有黑Стычкин的意思,他演得相当好)。另外,墨西哥城好看呆了。

51分钟前
  • 苏徴恒
  • 力荐

虽颇多史料不符(但历史真的可信吗?),但从电视剧层面来讲相当精彩,以记者采访形式回溯历史,闪回和时间线跳跃处理得利落干净,过往与现时的两大块时段对照,在虚构的纪实中塑造出一个毁誉参半的复杂人物;节奏明快,格局甚广,苏俄史全景扫描。但事实上,很难用想象的细节去具象这位在军事、学术、政治领域均极为出色的天才,他用残暴的冷酷、一往无前的决心、天赋异禀的纵横捭阖之术,燃烧着建造新世界的梦想;而在每一集结尾,与死亡阴影中故人的交谈,则暴露出其被恐惧吞噬的羞愧和孤寂。直言彼时反犹主义,对列宁及一众高层较为平面的黑化,可窥见当今俄罗斯官方的态度。政治权谋(接近宫斗)占太多比重,思想路线的修正才是倾轧利器,最后部分国人不觉熟悉吗?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知道为什么《猩球崛起》里的那个阴险的猩猩为什么叫“科巴”了。

59分钟前
  • 君子不器
  • 还行

本可以波澜壮阔的故事背景,因为导演和编剧夹杂了太多私货,变成了高尔察克上将客串肯德基上校。

60分钟前
  • LIK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