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爱情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周也,吴越

导演:曾国祥

 剧照

少年的你 剧照 NO.1少年的你 剧照 NO.2少年的你 剧照 NO.3少年的你 剧照 NO.4少年的你 剧照 NO.5少年的你 剧照 NO.6少年的你 剧照 NO.13少年的你 剧照 NO.14少年的你 剧照 NO.15少年的你 剧照 NO.16少年的你 剧照 NO.17少年的你 剧照 NO.18少年的你 剧照 NO.19少年的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4 00:07

详细剧情

陈念(周冬雨 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 饰)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胡晓蝶死后,陈念遭到了以魏莱(周也 饰)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易烊千玺 饰)的小混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负责调查胡晓蝶死因的警官郑易(尹昉 饰)隐隐察觉到校园里的古怪气氛,可他的调查却屡屡遭到校方的阻挠。

 长篇影评

 1 ) 少年的你必须明白长大成人后的我们是没有人会来保护的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

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周冬雨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周冬雨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雨影后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长大成人后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美好吗?所以只要我们长大了,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吗?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2 ) 福威镖局灭门后,林平之为什么没报官?

首先,一定要谈融梗的问题。很简单:电影拍的是好的,质量是高的,我绝不会打一星。同时,如果东野圭吾要起诉《少年的你》剧组,我双手赞成。如果法院判抄袭成立,那《少年的你》票房越高,赔给东野圭吾的钱也越多,那也算是支持了原创者的权益。

电影质量交给评分,融梗抄袭交给法律。

不要交叉标准,那是折磨普通观众。本来坐进电影院安安静静看电影就行了,居然还要逼我先做个道德选择题?观众如果这么万能,私刑如果这么万能,那还要法官干什么?

我把这部电影视作东野圭吾的“精神作品”,我觉得它的精神归属权是东野圭吾。但我下不去手打一星。我太理解“执行”的力量和难度。没下地干过活的人,总是高估创意的价值,严重低估执行的价值。算上这部,我看过三版《嫌疑人X的献身》,但在我心里曾国祥拍出了东野圭吾的最高水平。如果我是东野圭吾的话,我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同时打电话给律师:还是告吧。

同时我对“融梗”这个概念存疑。“梗”到底是不是应该享有同等著作权?我在一个非常注重专利的行业工作过,专利这个概念本身就颇具争议。专利的存在是为了鼓励原创,但是专利的过度保护又会伤害原创。所有的法律和制度都在寻求两者的平衡。专利只被法律保护20年,就是因为过度保护专利会使创造专利的人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而整个市场失去原创的动力和活力。同样如果“梗”被过度保护,一个人只要在作品里创作出来一个梗,那就可以垄断所有类似的梗,后来者会发现能下脚的地方越来越小,这同样不利于原创。

最后,《少年的你》身上的融梗争议,对我来说是个反向指标。这几年市场上有太多的烂作品,节奏失控的陷入沉闷的,大女主天天真恋爱假励志的,无视故事逻辑过度透支主角魅力只会甜宠发糖的……

电影我看的比公映晚两周,但当看到影评最大的黑点是融梗,我反而吃了定心丸:这电影应该拍的挺好的,没太多别的毛病可挑。


为什么陈念被剃头拍裸照后没有报警?

回到电影本身,有一种论调说,《少年的你》打动你的,是“校园霸凌”而不是电影本身。

好笑,如果电影本身拍的不好,观众只会觉得它糟蹋了校园霸凌的题材,而不是校园霸凌打动了我。如果电影拍的不好,我只会觉得“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用浅薄的笔触引发广泛的共鸣”我压根不会被“校园霸凌”打动。

我最赞赏的,恰恰是《少年的你》把握住了校园霸凌的精髓,并且所有的呈现都是动人且本土化的。一条一条来看:

为什么陈念被剃头拍裸照后没有报警?

这其实就是标题里的问题“为什么福威镖局被灭门后,林平之不报官?”

有人说这是逻辑bug,但这恰恰就是“校园霸凌”的描写最传神的地方。不是因为陈念傻,而是因为她意识到这没用。因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即使警察和学校是公正的,依然没用——因为官府解决不了江湖的问题。

1,报警,报告学校和老师,反而可能会招致报复和二次伤害。最后变成无限制的伤害和竞赛。坏人如果那么容易放弃,他们也就不是坏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霸凌的人处于弱势,常常是因为他们反而是文明的,有底线的。就如同电影里的陈念一样,她不能也不愿意投入无限的精力与恶人缠斗下去,她要高考,她有自己的人生。而霸凌她的人,人数众多,豁得出去。如果陈念再次报警,她一定会陷入无限地伤害和拆招中去。

2,十几岁的青少年的世界,是个江湖。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江湖的事情江湖解决。所有人都希望用学生的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鄙视通过打报告,皆由老师/家长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人。陈念如果再次报警,她的社交地位会进一步陷落。几个恶人对她造成的“点式”伤害,可能会进一步变成所有同学的鄙夷造成的“面式”伤害。

3,最重要的是,家长,老师,警察处理问题的方式,只能是刚性的,斩断式的。但校园霸凌问题如水鬼缠身,它是附着式的,像恶鬼追魂。青少年,尤其施加霸凌的青少年,对于成年世界对他们的惩罚,是表面顺从,内心抵触。电影里的魏莱非常准确地还原了这点。当她被成年人惩罚的时候,她的反应真的是“惩罚好严重,我再也不敢了”吗?当然不是。她的反应是表面笑嘻嘻,内心MMP。所以成年世界越是惩罚校园霸凌,反而越激发他们的叛逆快感。她的下一次霸凌,不仅仅是对被霸凌者施害,还是对整个成年世界惩罚的不满和还击。

4,陈念和所有的被霸凌者,需要的不是“魏莱你打了我,我要借成年人的拳头还击你”。陈念要的是,“我要把这事平了,我要我的正常生活。”但哪怕电影里母亲爱陈念,老师认为她做得对,警察站在陈念一方,他们都做不到这点。陈念选择小北,恰恰是因为成年世界给她的所有帮助,最多只能帮她再打一拳还回去,同时招致下一次还击。反而同为青少年的小北,比电影里的霸凌者更无赖,更混混,更无可失去的小北,才能对症下药,帮她把事情平了。

所以当福威镖局北灭门的时候,林平之不能报官。如果他报官了,他会被整个江湖鄙视,他会暴露自己激怒青城派,被青城派进一步迫害,他会被官府严谨复杂的调查取证审判过程拖垮,迟迟回不到正常生活。

所以尽管天宽地阔,林平之却只有一个选择——投靠同样的江湖中人,加入甚至更无赖的华山派。

华山派是好人吗?当然不是。但只有华山派能以同样无赖却被江湖认可的力量,庇护林平之。


你被霸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你是低气压区。

为什么陈念是被欺负的那个?她不是学习很好吗?她不是不招惹是非吗?

又有人说这是故事bug,但这恰是精彩的地方。校园霸凌的对象,不是一个做错事的人,不是一个学习不好的人,不是一个自身有问题的人,她被霸凌仅仅因为她是社交环境里的低气压区。

青少年世界里的低气压区是很神奇的,回忆一下你们的校园生活,你们一定可以回忆起来好几个低气压区。

喜欢独来独往,没有强势铁闺蜜铁哥们的人容易变成低气压区。

不喜欢惹事的人,容易形成低气压区。

看起来楚楚可怜,或者扭扭捏捏,窝窝囊囊的人,容易形成低气压区。

家庭背景有负面谈资的人,容易形成低气压区。

得罪强势校园人物,被强势校园人物挑战,且没接住挑战的人,容易形成低气压区。

其实这些人受害者什么错都没有,但只要符合上面的条件,她就会变成低气压区。而陈念全部符合,周冬雨的演绎也完全符合。

只要陈念的人物立住了,魏莱的人设就变的简单了。很多声音说魏莱的人物扁平。但我个人认为,魏莱的人物越扁平越好,因为我根本不需要理解她什么心理,为什么要去霸凌。事实是,只要低气压区形成,任何一个气压比她高的人,都是潜在的霸凌者。他们不需要复杂的心路历程,风刀霜剑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刮,摧枯拉朽,但很顺,如一种自然现象。已经有很多人反应,当年霸凌自己的人,其实学习很好。魏莱的人设不需要make sense,因为现实中的霸凌者施加伤害的人时候,也没在make sense。

《哈利波特》里詹姆波特是格兰芬多学生会主席是魁地奇超级明星,而斯内普是斯莱特林学霸,“混血王子”。斯内普做错了什么?詹姆波特有啥心路历程?詹姆波特没有任何支撑他合理性的动机,仅仅因为他看斯内普不顺眼,就把他霸凌了。甚至可能当着很多人的面扒了他的裤子。

回忆一下学生时代的校园霸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记得是从谁开始的。但只要这个风向形成,仿佛命定,仿佛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两年三年都无法逆转。

中学时代班上有一个女生长得不太好看。不知道谁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班花”讽刺她。这个外号迅速蔓延了全班,成绩好的人说,成绩差的人也说,长得好看的说,长得不好看的也说。她越是反抗,大家越是觉得这个称呼真有意思。直到初三那年,她长到一米七,亭亭玉立。突然有人小声说,“她也没那么难看了。”

但又能怎么样了呢?每一个叫过她班花的人,都是顺着气压区吹风。全班都是罪人,要怎么惩罚?要去惩罚谁?我记得我曾经帮她说话,立刻被班上的人打趣“你是不是喜欢她呀?”我立刻闭嘴了,因为我意识到,如果继续帮她,我也要陷入低气压区。

这部电影的前三十分钟,非常详细地说明了陈念为什么会成为低气压区。这就是对校园霸凌的准确还原。《少年的你》展示的校园霸凌,绝不是简单呈现学生欺负人这么简单平面的场景。它对事件的描述非常经得起推敲。


曾国祥的神进步:可能很多人忽视了,电影使用台词有多么克制

《七月与安生》虽然也是水准之上,但我最诟病这个电影的地方就是它依然是一个大型散文诗,里面有太多大段大段的文艺旁白了。而到了《少年的你》,整个电影的叙事已经成熟到惜墨如金的程度。

大量的镜头语言,情感之浓烈,表意层次之多,令人赞叹。讲两个印象最深的地方:

陈念决定自首,隔着玻璃看望被拘留的小北,我出了电影院才想起来,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所有的表意都通过表演传达了。陈念这边,从冷着脸,到愧疚,到感激,到释然,周冬雨从笑到哭,再笑再哭,每一帧画面里有一百种感情。小北这边,从不解,到责怪,到理解,到也释然……这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他们的表演完成了一整套供认和和解的过程。玻璃罩子又很灵活地把他们的反应映射到了一起。不算特别高明的手法,但在那个情景下配合两人的表演,没有台词,但所有的感情都传达到了。我觉得这段很妙。

第二个地方是高考阅卷的场景。这个场景加入的时候,电影里的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了。但是是个非常妙的尾声。同样没有台词,甚至没有任何主要人物登场。一张张的高考试卷在眼前闪过,仿佛所有高中生们的青春注脚。电影是少年们的故事,高考阅卷就是所有少年们的成人礼,而那篇作文《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就是成人礼的宣言。所有的好的,不好的,幼稚的,荒唐的,少年时代,伴随着高考作文的阅卷,落下帷幕。这一段场景,最后定格在试卷的封存,从这一刻起,我们把希冀写下来,封存进时光胶囊。转身离开高中校园,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经历过高考的人,才会特别懂这段又是没有一句台词的场景下,无限的潜台词。高考的卷子,阅卷的结束,真正代表了少年的时代的结束。在那一刻,翻篇了。然后,名正言顺地承接成年后的剧情。

而我用大段文字描述了这么多的感受,导演之用一段一句话都没有的台词,就传达了,我实在是很佩服。


最后说一些我在国外见到的,觉得有用的校园霸凌防治手段

校园里遍地的标志“if you see something,say something”。其实本意是阻止性骚扰,但是用在校园霸凌上同样有效。这个宣传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报警报告的责任,和阻止伤害的责任,从受害者身上,转移给了旁观者。鼓励报告,极大降低了报警的羞耻感,也减少了舆论对于报警者的压力。同时旁观者是个比受害者大的多的群体,目标太大,不容易招致报复。而报警的对象不是受害者,受害者本人可以免于被进一步报复和威胁。

这个口号听起来简单,但它是个非常精巧的设计。

另一个是校园安全APP里,有一个功能,如果你要去校园附近的一个地方,但你担心一个人走路的问题,只需要在上面申请,APP会帮你匹配一个实名制的志愿者同学,这个同学可以在离你一定的距离,看你着你走。你不需要和他接触,但他可以维护你的安全(所以说小北能解决问题!校园安全APP的这个功能是把小北Uber化,滴滴化)

希望我们的后辈们,午夜梦回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青春时的懦弱而懊恼,不会因为自己当年的无能而悔恨,不会因为曾经施暴而惭愧。不要用半生的时间去治疗梦魇,只留下记忆中美好的少年。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3 ) 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没有人会孤独,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没有人有权利绝望,我们要使明天更好。
—— A Better Tomorrow

《少年的你》有许多拦路虎。

开片就是对校园霸凌的文字介绍。如此一来,令电影的方向不会偏移到青春早恋(《青春派》),也不是滑向更加危险,社会新闻化的少年犯(《少女佳禾》)。凡事有因果,少年的眼泪、校园乐土的过去式,都是起于黑暗、无来由、令人无端恐惧和难以忍受的校园霸凌。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她作为一名好学生,卷入校园霸凌食物链的起因,也是不太寻常的。准确说,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她是由不敢有动作的旁观者,目视好友同学被欺负侮辱,迅速被推到了下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当她获得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跟踪保护后,又有新的同学,成为霸凌团体的新目标。换言之,弱肉强食的霸凌食物链里,陈念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而是随机被选中的那个,是一笼子小白鼠中的一个。你,我,他,任何人都可能是,或者曾经是下一个人。

紧紧抓住这个核心,才能理解最后审讯室里,陈念反呛女警官的那番话。换言之,《少年的你》对整个校园体制和保护机制并不信任。你可以认为,这就是少年少女的青春意气,但他们也只能如此。

片中黄觉和尹昉饰演的警官,在火锅局上有番对话。

”出了事情,警察去找校长,校长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去找家长。结果呢,家长找不着了。“

爸妈不在家。最后需要承受恶果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少年人。

《少年的你》对充当施害者那一方的几个人,描述并没有太多。名为魏莱的女生,成绩不错人漂亮,但早早学得大人世界那一套。虚伪,冷漠,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洗礼,丧失了起码的,作为人的共情能力。

”我们只是玩玩的,大家就这么过去了,可以嘛。“

她最后的求情,不只是两面三刀,而是暴露了许多校园霸凌中的常见病症,许多人并不知道要承担后果,没有对于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残酷,更是一无所知。另外一个女生,在家长上学校求情时,被父亲拳脚相加。显然,暴力只会滋生暴力。

师长在《少年的你》,是半缺席的存在。鼓励陈念做得对的班主任,辞职了。看起来比陈念深陷更大麻烦的母亲,躲藏得无影踪,甚至需要女儿的鼓励。警察呢,要管更大的事。只有捋清这条线,你才能接受陈念会一头倒向校园外,小混混出身的小北那边。

我对《少年的你》印象最深的,是声音的设计处理。

多年后的陈念,站在辅导班的讲台上,解析 was 和 used to be,反复让学生诵读”那曾经是一片乐园“。一遍又一遍,过去时,过去式,带来了过去的校园回忆。

这种声音,慢慢变成被放大的,霸凌群体的语言辱骂。陈念无疑是敏感的。作为失声,没有站出来的旁观者,她摘下英语听力的耳机。被自杀事件震动,第一个走上前去。

从这时开始,无论走进校园,还是回到家门,陈念开始被各种恐怖的声音所袭击,任何风吹草动,交头接耳,催债拍门,屋顶落雨,都会变成可怕的存在。包括手机来电的铃声,在陈念一次被袭击,不得不躲进路边垃圾箱的过程中,也充当了相当紧张的惊险元素。

然后是来自密布在全片,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以最后隔着拘留所玻璃的对视,两张脸的镜像叠合为最。一般说来,观众容易认为,这是心心相印、你我心知的意思。但在剧情逻辑上,它传达的意思,不仅仅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也是曾国祥在《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母题)。少年与少女,他们两个人其实是”共犯“。一方充当了另一方的影子,一方愿意为另一方信守诺言、背负责任。

周冬雨在电影里,是青春不适合粉黛,毛孔雀斑毕现的高中生形象。她瘦弱的外形,似乎承受着不应有的大山重负——尤其是高考后被警察苦口婆心一番劝言带骗之后的背影。

与她对手的易烊千玺,是潮流发型,喜欢打架斗殴泡网吧,文身抽烟的不良少年形象。两个人在共处一室的对话,”不是没有想过“之类,来得特别好笑,也算是片中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刻。毕竟在其余地方,电影都压抑得让人不太舒服。

抛开霸凌现象不提,《少年的你》似乎也有意把高考,设置为通关游戏的大BOSS,似乎只要跟这个不可名状之人生大事件对峙过后,少年就能成为大人。可是,除了考试,除了飘渺的远方的北京的大学的梦想,没有人真的会告诉少年人,怎么样,才是一个正常的大人。

青春校园时代,你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只要把成绩考好了,那么,你就是对的,就是好学生。

可没有人告诉你,少年的你,如何孤身试险,释放爱情,更不要说,怎么去面对无来由的霸凌。

到头来,许多人变成了有罪的受害者。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才会遭致这样的结果。

在霸凌事件的主线以外,《少年的你》时不时切入热血激昂,不负青春的高三时刻。口号、合影、漫天纸屑,你会联想到毛坦厂,黄冈试卷或者衡水中学。在那组快速切换的高考答题卡试卷上,涂满着ABCD、之乎者也、sin,cos,tan的答案。机器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分数告诉你,谁是好学生。可是,真正的人生答案,对的,或者错的,却要每个人往水里跳。闭着眼睛,往下跳。

陈念是中国青春片里,少有的,考如此高分(注:甚至比我高考分数600分还高!),命运却落得如此悲怆暗淡的主人公。好学生如此,那些成绩一般的呢(魏莱对小蝶的形容词),还有成绩差的——大概只能作为背景板出现的人呢。不敢想象。

绝大多数人,是横下一条心,就像那个似乎对陈念有点意思的斯文眼镜男生。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了高考,什么都会好了。高考大过天,其他不过浮云。

电影赋予一个未受过良好教育,却努力去保护他人,信守诺言的少年以正直形象(两个人的第二场戏,就是还钱+修手机)。他出现在城市的灰色地带,在警察的盘问和监控摄像头下出没,在底层的江湖生活。

《少年的你》,是暗色系的青春片,它不能代表整个青春的光谱。可是,透过陈念这样的好学生,穿过小北这样的小混混,它们这道棱镜,也是这个时代不可被忽视的存在。太多未成年人的社会新闻,还有把刀口对准了校园,戾气不断的成年人,似乎都缺失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写给二十年后的自己,老师可以押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可是,你又如何猜中二十年后的结局。

我对《少年的你》有小小不满,是主人公的眼泪,还是多了那么一点点。抱歉,电影的几场落泪戏印象深刻。我不是说拍得不好,或者电影要煽情。

我是想说,你们已经比多数人要坚强和勇敢。眼泪,还是留给观众吧。

 4 ) 剥掉外衣,本质上还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粉丝电影罢了

11月1日8时51分更新:

经观察,本影评于10月30日晚被点击“没用”数量暴增(800条左右),除此之外评论区突然出现不少人身攻击评论(点进发言人主页,通常为刚注册账号)。原因不明,仅对现象作记录。

先从剧情以及主角的角度谈一下。

1.先谈剧情之不合理与重大漏洞。其一,案发后,证明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的地下关系,不需要调监控,不需要那么多戏精一样的审问,只需要做一件事,查两人来往的通话记录即可。当然,有人可以杠,也许他们没有互相通话啊。但是,易烊千玺被作为强奸案调查对象后,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周冬雨打电话,当然,没打通,所以还是可以杠没通的电话查不到通话记录。那我继续说,易烊千玺被作为杀人案嫌疑犯调查后,公安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其住处进行搜查,是不是立马就发现周冬雨的生活痕迹了?把侦查员当傻逼来推进剧情,真的没关系吗;其二,最后,为了首尾呼应,强行装逼,玩结构。哦,原来周冬雨出狱之后凭借自身努力,通过某种方式再次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最终在某培训机构担任了英语老师。当然,可以作为励志情节来看。那么再说,为了首尾呼应,周冬雨在培训机构学校也遇到了一个貌似受到校园欺凌的小女孩。试问,校园欺凌已经蔓延到补习班里了吗?不禁令人感慨。

2.法律问题漏洞百出。其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然而剧中,易烊千玺作为未成年人接受讯问之时,很遗憾,并没有除了警察以外的任何人在场;其二,刑事诉讼中,判决生效前,除律师以外的人是不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也不行。但很遗憾,剧中最后,周冬雨甚至作为侦查对象也被带入看守所和易烊千玺完成了一场竟无语凝噎的、被称作影帝影后级别的、演技爆棚的哭戏。以为自己演杀人回忆呢?宋康昊呢?其三,剧中最后以字幕形式告知周冬雨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刑四年,对于易烊千玺是否受到法律制裁未予以提及,给观众造成一种感觉就是易烊千玺并未犯罪。但实际上,易烊千玺在剧中的行为应当是构成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亦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本剧给观众造成的易烊千玺无罪的误导不仅浪费了一次普法的机会,也让普法变得更为艰辛。其四,最开始当那个女生跳楼身亡后,一旦查明为自杀,无论背后原因如何,都和警察无关了,更谈不上由警察来学校跟学生谈话了。其实,细细一想,创作者应该是请了法律顾问的,但是可能为了剧情需要,再加上认为观众也整不明白,所以干脆就乱来。导演可能会说:那你跟我说看守所里见不了面,那我这个无语凝噎的戏加哪儿嘛!说白了,还是不把你观众当回事儿。

3.谈谈主角演技。两位主角的演技是该剧重点宣传内容之一。在进电影院之前,我看到微博存在诸如“影帝影后已提前预定”、“中央戏剧学院已经教不了易烊千玺了”此类言论。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被水军们给骗了。可能在粉丝们看来,何为演技呢?那当然就是周冬雨剪掉长发(当然,高考成绩都出来了头发还是没长出来,也不知道为啥),易烊千玺满脸伤痕与污泥。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偶像放下了偶像包袱啊!代表作为职业演员抛弃鲜肉形象,牺牲造型,只为剧情付出啊。让我仿佛感受到了克里斯蒂安贝尔、马修麦康纳等等为了演戏增重减肥的牺牲精神。人家都付出了这么多了,你凭什么能喷他们演技不好呢?对不起,真没看出什么演技。演技这东西太玄乎了,但真不是哭、也不是喊,也不是脸上画个被揍的妈都不认识的妆容就是演技。举个例子,最后那次看守所无语凝噎吧。先笑后哭,但演技真不是嘴唇抖两下就是演技啊。同类型的要不去看看《小偷家族》?去看看最后安藤樱长镜头下从正常状态到哭出无声眼泪的过程,去看看宋康昊《杀人回忆》最后的无语凝噎。那个叫演技。你不能因为他比鹿晗在《上海堡垒》里演的好就说他有演技,矮子里面拔出来的高个他始终不是高个。

再谈一下关于抄袭

4.一个男的对一个女的暗生情愫,某日该女因为自身与他人纠纷,失手导致他人死亡,该男见状挺身而出,以己之力掩盖犯罪事实,不惜将自身塑造为变态性犯罪分子形象,只为将罪孽全揽于自身名下,以避免该女受牢狱之灾。无奈遇到机智且纠缠不放之经查,最终该男未能实现最初愿望。你以为我在说《嫌疑犯X的献身》吗?还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少年的你》。如果基于以上这段话,仍然有人为该电影抄袭辩白,或者纠缠于抄袭的道德定义与法律定义,此类人必定无辨别是非对错之能力,只讲立场,不问对错。

5.除了抄袭《嫌疑犯X的献身》以外,周冬雨与易烊千玺之角色关系几乎照搬《白夜行》中的男女主角之关系。依稀记得昨天在电影院听到周冬雨那句台词“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手牵手走在大街上”云云,此句在《白夜行》中对应的大概是“只想牵着手在太阳下散步”。而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说出这句台词时,甚至还没发生失手杀人事件,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何来无法牵手走在大街上的理由。仅仅是为了说出这句装逼的台词吗?即使是抄袭的、即使是令人尴尬不合时宜的。除此之外,几个人在公安局重复那句强奸犯的台词,明显抄袭《食神》桥段。另外,最后二人脸部特写谈话,最后拉远镜头才发现原来周冬雨穿着囚服,也被定罪了。这一片段也脱不了借鉴《罗曼蒂克消亡史》片段之嫌。

另据网络新闻消息,导演表示自己未曾看过《白夜行》,此一表态感觉可以和当初表示没看过《红辣椒》的诺兰相媲美。这种抄袭电影大行其道的现象,让国内创作市场不堪的知识产权环境更加恶化,令人痛心。

再从配角们的角度谈一些细节

6.说说以魏莱为代表的几个校园欺凌的施暴者角色。当楼上刚TM跳下去一个受害者后,这几个人就能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后继续从容的在周冬雨的凳子上洒红墨水,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欺凌信念以及心理素质才能完成。是把校园欺凌当做事业来做的吗?另外,都高三了,而且还是复读班(都是有一定考试追求的),只差60天高考的复读班,真的存在这样把欺凌当做大过高考的学生的存在吗?还是三个甚至以上。这电影最初想写校园欺凌,又想丰富剧情,于是加入高考这一背景,但是逻辑上根本的不合理性导致他必定只是个牵强附会的产物。后面,魏莱再次施暴,并最终导致自己被推下楼死亡,此为剧情推进的关键环节。仔细一看,全是为了推进剧情而强行加入的各种牵强的内容。其一,魏莱带人于小巷施暴周冬雨,且恰逢当天保镖易烊千玺因故没上班;其二,施暴过程中被楼上一仅因吵闹而开窗掷物警告之大爷打断后,魏莱莫名无比恐慌,其后专程找周冬雨,实在让人感到迷惑,你找周冬雨去向大爷求情不要报警。这是啥逻辑啊?其三,施暴结束后,给了巷子口硕大监控一个硕大的特写,一方面告诉观众,这些施暴的都是傻逼,瞎子,看不见监控。另一方面,至少后面让警察看看监控视角的内容吧,结果还是看的手机里录的画面,那么给这个监控这么多戏是为啥呢?其四,魏莱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怕不能如期高考。这TM和那个丧心病狂整人的形象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啊?是精神分裂吗?哦对,还是能考北大的。

7.说说年轻男警察。开篇接触魏莱,上来就先在车上整鸡汤,一会儿又什么睡不着觉了,一会儿又什么人生就像跳进水里,显得和周冬雨产生了共鸣且感同身受。中间还和老警察有过对话,当提到年轻男警察是不是被欺凌过,被他自己岔开了话题,让人以为还会展开讲这个年轻警察,却也无疾而终。最TM让人诧异的就是,高考第一天晚上去捉周冬雨,这男警察就变脸了,一下就一点儿情面不留了,都尼玛双面人是吧,前面塑造的共鸣感就彻底不要了?你这个时候好歹让那个看起来贱兮兮、司马脸的女警察去捉周冬雨也好啊。不难看出,导演很想把这个警察塑造成《嫌疑犯X的献身》里,那位与石神渊源颇深且站在警察一方的天才数学教授一样的形象,奈何讲故事的能力极其有限,人物塑造水准极其低下,导致这个年轻男警察其后的一系列举动让人只能用迷惑来表达感受。

8.说说女警察。全程毫无由来的司马脸,质问周冬雨“都让人家拍裸照了,还能专心高考?”让我不禁怀疑这女警和周冬雨在抢男人,至少也是有一定的私人恩怨的。另外,把她设计成一个孕妇,仅仅是为了让周冬雨说出那句“你生下来的孩子就生活在这种环境吗”这种装逼台词,然后孕妇低下羞愧的脸吗?

9.说说老警察。老警察看起来好像是那俩警察的上司,全程打酱油,跟剧情屁关系可以说都没有,纯粹多余角色,凑数充时间。

总结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从选题之初,枉顾原作抄袭之事实,结合热点,精准选题,把准风向,再找当红流量明星,二者一结合,效果立马翻倍。这部电影起了个宏大的头,看似要讲校园暴力,后半段却又落在了两个个体脱罪的故事上,而到了最后,最开始所关注的校园欺凌这一大主题,除了用字幕显示各种法律的颁布,却也没有更多的提及。而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中,你保护世界这句话,也仅仅落在了最后周冬雨陪伴疑似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回家这一“童话式”结局上,空洞、草率。后半段个体脱罪的内容,又让本片变成了悬疑推理电影,而作为悬疑推理片,却又是漏洞百出,令人出戏。导演东拼西凑、野心不小,想讲的东西太多,无奈水准有限,最终出来这么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浅尝辄止的电影。同类型里,《我不是药神》 自始至终都是通过个体的命运,来关注群体的命运,结局不论煽情与否,都是在烘托最初的主题,以小见大。当初觉得,《我不是药神》不就是胜在选题嘛,现在想想,有了对比之后发现,药神其实拍的挺好的。

在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畸形,流量、IP称霸一切的时代,不论是出于关注社会还是利益驱动的考虑,能够选一个好的、深刻的主题值得赞扬,但是你的选题好,和你拍的好是并非天然划等号的。

 5 ) 影像,影像,伟大的影像

不出意外,这就是我的年度华语最佳了,无懈可击那种。

这绝对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原著被爆抄袭东野圭吾,被迫退出柏林电影节,上映前又火速撤档,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修改、审查和妥协后,又在前几天草草定档10月25日。电影市场如此动荡的一年,这片也只是一个稍显可惜的牺牲品罢了。光就自我审查开始,这部电影,就注定是一部“残缺品”,就算舞姿多么优美,镣铐依旧存在。这就是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电影院的原因,一想到我没法看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这就会让我极其纠结。但《少年的你》非常特殊,我看得见它的妥协,它的殷勤,它的讨好,它的“支离破碎”。但在这些不完整背后,我却依旧看见了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们的坚持,以及那种埋藏于影像之间,永不消散的生命力。


一开场,是属于周冬雨的个人秀。英语课上的playground被翻译成乐园,在“曾经拥有”与“曾经失去”的两种语法间,陈念看到了自己的缩影,也看见了过去,在连续两个极具张力的面部特写后,影片正式开始。这个开场的设计已经足够出彩,但全亏周冬雨,因为她在这短短几十秒的表演,我已经完全被带入了电影,然后在接下来的134分钟里,再也没有脱离出来过。

既然讲到了周冬雨,那肯定也要讲易烊千玺。当然,在讲这两人的表演之前,还得讲讲本片一个极其突出的影像特点——大量使用面部特写。从本质来讲,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去拉进观众与角色的手法,演员与摄像机的距离,就代表观众与这个角色内心之间的距离。这是对角色长相、神态、表情和心理变化的赤裸裸的直观展现,不带任何掩饰。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对这两位新生代演员表演实力的挑战,实在是太大了....

本片的面部特写甚至都将下部与额头排挤出画框外,只留下最细微的面部表情

但另一方面,抛去影像运动啊场面调度什么的漂亮话,导演曾国祥所要做的,就是把全片最好看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观众(《小丑》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那么,这两人完成的到底如何呢?

大量特写聚焦于演员的面部表情,是一种极其冒险的做法

先说周冬雨吧。怎么说呢,如果当时本片在去柏林参展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本片可以进主竞赛单元的话,那么咏梅的柏林影后很可能就真的不保了。周冬雨真的不负众望,让我非常讶异的一点就是,片中陈念这个角色和她平时生活中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周冬雨很难去依靠单纯的“体验”去领悟这个角色,而是要靠自我揣摩,推测,以及片中彻底的自我重造。

在如此考验面前,周冬雨做到了,她完全变成了陈念这个角色。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她在片中所表现的“高级哭戏”。由于角色特质,周冬雨在片中有十几场重要的哭戏,每一场哭戏,其背后所承载的环境,心境都不同,那种细微的情绪承接,她真的演出来了。这其中最深刻的一场哭戏大概还是陈念被人用排球砸的那场,当周冬雨在荧幕上竭尽全力去压制那种从咽喉里涌现的痛苦时,我完全被折服了。

那,易烊千玺的表现又如何呢?这么说吧,在这之后,他可以被称作是一个演员了,一个优秀的演员。真的很难去描述到底是周冬雨给我的惊喜最多,还是易烊千玺给我的惊喜更大。与周冬雨老练的经验不同的是,易烊千玺这一次的表演基本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无论是两者性格经历的贴合,还是演员年龄与阅历的恰到好处,这些都组成了易烊千玺的表演,这些东西,是随着演员所共同成长的。这一次,易烊千玺向观众证明,他有着一张非常高级的“电影脸”

至于角色,有一个点我要说一下:在面对外界的各种暴力时,陈念和小北身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措施。一个是隐忍的哭泣,另一个是毫不屈服的暴力。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部分上,共同代表着他们对于成人世界那种幼稚的试探与反抗。而这种特性也成为了角色心理外在表现的最大化,所以周冬雨与易烊千玺是真的值得所有赞赏,他们真的让这种特性成为角色情感表达的重要部分,而非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噱头。

真的,怎么赞赏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最后两场极其重要的对手戏,只要稍微错那么一点,整部电影的情绪就真的整个垮掉。但他们做到了,他们撑起了整部电影,让每一场对手戏都如此惊艳,甚至那些极度失真的台词也被他们的表演所掩盖。我在座位上的所有叹息、哀伤与战栗,全是属于他们的。


但若是只有表演,是没法撑起本片“华语年度最佳”的资格的。那么,接下来我要着重去表扬曾国祥,和他背后那个用尽心思的电影团队了。

影像,其实说到底,还是影像意识。我在今年华语电影里,从来没有见过影像意识如此强烈的电影(哪怕让娄烨来可能都不占上风)。手持摄影的晃动,惊悚类型的融合调度,极度压抑的建筑空间,高度浓缩的蒙太奇片段,还有那种无懈可击的影像叙事意识。早些年还在拍二流烂俗喜剧,近些年拿出了一部较为不错的《七月与安生》,结果今年就拍出了一部在10s华语影史留名的《少年的你》。曾国祥的成绩,我想也只能用开挂来解释了

开场女学生跳楼的设计就已经提醒了主创团队的野心所在:先是通过英语听力隔绝外界声音,然后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在陈念下楼查看那一段简直是标准的惊悚片调度模式,俯拍与仰拍的切换,加深个体与群体的对抗,人物与建筑的关系暗喻,快速切换的聊天信息(我竟然看到了德尼罗的微信头像),通过手机这个媒介所放大的面部特写,照片在我们眼前飞速闪过,而这时,“少年的你”片名出现。可以说,这是我今年在电影院所看到过最具力量的电影开场了。

除去我在开头所讲过的面部特写手法,本片在建筑空间的关系展现也是相当值得一提。曾国祥在这一点上充分暴露出了HK出身的特质(我怀疑取景重庆也是这个原因,两地的城市建筑风格太像了),那些城市间的楼房,封闭的教学楼,垂直延伸的台阶,景深对比的高架桥,这些建筑元素共同构建出影片压抑逼仄的情感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陈念与小北在这个社会共同的处境。而灯光则再度加强了这类元素的运用:陈念与小北对手戏时的霓虹光线,座位上红墨水的冷光特写,加强景深的空间光效,以及最后押运车上柔光的流动。也许是今年华语电影圈最棒的光线处理。

然后是剪辑,同样,年度华语最佳剪辑,没谁了。尤其以蒙太奇叙事为例,最能体现剪辑的功底:第一场蒙太奇关于陈念和小北的生活对切,考试与麻将,庄严宣誓与地下斗殴,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内核影像表达,极度失衡的社会,就这么藏于技巧之下(在这之后也多次用到本手法,比如拆高考试卷后立马剪挖掘机那里)。而后在高考结束之后那场交代人物状态的蒙太奇也是极尽老辣的技法表达。至于审讯室的那场交叉剪辑,可以算作年度华语电影高光时刻,真正的“影像——表演”至高荣光。

摄影,主要以手持为主,可以说深得娄烨精髓,精确的用那种晃动去捕捉到人物最为真实的状态所在。当然本片的手持还是要比娄烨的要温和许多的。音效,极其出彩,声音作为情感传递媒介在本片的价值被最大化,表扬黄铮(好像这人还是《金陵十三钗》的音效设计师)。至于配乐,这么说吧,优秀的配乐永远不会喧宾夺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只消片刻,就将观众彻底拉入电影的氛围中。

曾国祥,周冬雨,易烊千玺,许月珍,贝尔,余静萍,黄铮,还有在幕后工作的众多人员,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肉眼可见的最好,而后又共同让电影变得如此优秀且完整,哪怕是在其删改后。那些妥协,那些无奈,那些倔强,还有他们所要喊叫的,爆发的,都留在了他们的电影里。那些珍贵的部分到最后,都凝结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

争论会过去,而影像将永恒。


PS:“感谢伟大的恩主@ 姜汁芬达 @ 丧面人

//movie.douban.com/review/10598819/

PPS:反正本片的争论都这样了,那我就再填一把火。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也许真的可以称得上马丁斯科塞斯口中的“cinema”。

 6 ) 难道只有抄袭该骂?没人吐槽剧情和价值观?

95、00后的中国观众,在十几二十年短暂的成长历程里,什么烂片没见过?烂可以,然而以烂充好不可以。 然而当这样一部轻视生命、无视法律、美化犯罪,高举着扭曲爱情观念的违现实抄袭片,以豆瓣8.6的高分开场时,我还是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开场不久,女学生在学校坠楼,没有任何老师和警卫第一时间出现,就为了等着女主在众目睽睽下完成惊恐、靠近、盖尸、落泪的漫长表演,看到这里我说服自己再等等,这么荒诞的场面一定会以女主梦醒作结……然而没有。 我预感到有些不妙。 生死法律如同儿戏。女主失手推下女学生,亲眼看其翻滚昏死,却没有一丝要叫救护车的念头,而是回家让男友抛尸盖罪。男主看到女主被扒衣欺凌的视频紧握拳头,却在前一晚企图强奸陌生女孩(虽然未遂,但对女孩造成了多大阴影?)来保护女主。即使女主哭得再梨花带玉也无法美化如此惊悚的行为,男主再坚定的眼神也不能掩盖如此自私的念头。 警察的智商仿佛被踩在脚下摩擦。监控拍下了所有男主跟踪女主的镜头,唯独不拍女主推下女同学的现场,女主带着男主生生把警察局变成了相声场。而卖三五面膜让人烂脸,欠街坊几十万血汗钱的女骗子,连家都不敢回却堂而皇之地在警察局接女儿出狱,感人的温情发生在如此令人迷醉的场景之下,舍身的信念成立的前提竟然如此荒唐。 而在高考前100天见过跳楼进过局子谈过恋爱杀过同学的女主,高考居然以632分作结,我不否认有天才存在,但如果这造成了高考如此简单的假象,是对高三苦读学子最大的侮辱。 看到你被欺侮跳楼,我垂泪揭发,竟在杀死同学后没有表现出一丝愧意。 看到你被扒衣拍照,我握紧双拳,却在企图强暴陌生女性时毫无怜惜。 我所恨的正是我所做的,无比恨的是别人,极其爱的是自己。 爱情面前,人命如纸?生活何以如此轻易? 虽然剧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都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但电影之外的观众不能只看见激情与爱情。颜值并不代表正义,还望嚼着人血狗粮的影迷睁大眼睛,理性追星。

【有一说一,周冬雨很灵,四字很帅,演技在线,两⭐️给演员。然而帅哥美女的少年之爱所美化的价值输出令人难以认同。无论如何,分辨很重要。】

【修改了部分激烈的措辞】

——————————————————

2022.05

评论区有不少争论都是围绕道德和艺术展开的。

我当然不认为本片应该成为一部情节岁月静好,角色傻白甜憨的低幼偶像剧。

虽然我坚持认为艺术始终应与道德站在同一战线,好的艺术将引领人心真诚地向往美善,以所谓对美的追求而将道德虚无化是一种邪恶,

但我也坚持认为阉割掉真实存在的丑恶残酷只反映所谓“正能量”,是一种非常刻意而肤浅的教化手段。

所以引起我激烈批判情绪的不是本片涉及的社会问题,是本片对真正问题的人性深度挖掘太浅,导致它在艺术和道德两方面的双重乏力。

【两年多过去了,还会时不时收到言辞激烈的恶意评论,接下来打算开骂的,大部分你想说的评论区都有人说过了,没新骂法就别费力气打字了,烦。】

 7 ) 看似尖锐,实则很“郭敬明化”

(文/杨时旸)

《少年的你》获得如此高的口碑,可能来自于三层原因:易烊千玺作为流量明星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演技,让他原本的粉丝有吹捧的资本,并且俘获了那些对流量鲜肉不屑者的刮目相看;几个月前定档又撤档之后的愤懑如今终于有了机会进行超量反扑式的补偿;“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题材激发起了人们对于这部电影先天的敬意。从这些角度去看,这部电影所获得的分数中有很多都来自于外部光环,而不是故事呈现本身。

其实,《少年的你》和当年大热一时的《嘉年华》与《狗十三》基本上属于同一类——作品的题材价值大于作品本体的价值。换句话说,在当前环境下,这一类电影拓展了国内院线的题材维度,在一片嬉笑闹剧和主旋律宣传片的缝隙中,多少纳入了一些严肃议题。《嘉年华》聚焦少女被权势阶层性侵的惨痛故事,《狗十三》则讲述女孩长大过程中被成人世界强力塑造和揉捏的经历,如果非要对比,从题材所谓的敏感程度去讲,《少年的你》远远低于《嘉年华》,而从探究精神世界的深度与细致程度上看,它又低于《狗十三》,即便那两部作品也都各自有着非常明显的问题,但它们毕竟更偏重于“社会问题剧”,而《少年的你》就犹如这个名字一样,真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片,只不过,这青春的懵懂爱情和成长之殇中被纳入了校园欺凌的阴影之下。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一个叫做“残酷青春”的概念,这个短语来自于20多年前一些书商的巧妙包装,那时,易烊千玺的主流粉丝差不多刚刚出生,彼时,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被冠以这个名头成为畅销书中的翘楚。故事都大同小异,青春期的彷徨、孤独、寂寞和悲伤,搅拌着一些突然降临的杀戮、伤害和死走逃亡,营造一两个遗世独立的男女主人公,彼此间有一段互相拯救但终究分离的旷世爱情。这是一种典型的类型化写作,在经历了最初的被追捧之后,很快就被见识丰富起来的读者识破其中的伎俩,那些什么“45度角的悲伤”之类的矫情话语很快成为了互联网中对这些作品嘲讽的梗,这些小说被逐渐遗忘了。而《少年的你》在时隔多年之后,又意外地将其重新激活。孤独的女孩陈念,一心只想考去北京,逃离小城,单亲妈妈陷入债务纠葛远走他乡,她自己在校园里又陷入无法逃脱的霸凌漩涡,男孩小北是个13岁就开始混迹街头的混混,整日打架斗殴,两个人彼此相识,因由一桩意外的罪案使得两人的关系走向难以想象的方向。你看,这一切都完美地符合“残酷青春”的类型框架。这么说吧,这个故事是以“校园暴力”这样的问题意识引人关注的,但实际上,霸凌和暴力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一种修辞,它的根底仍然是陈旧的、属于“80后”曾经发明出的那一套古旧的语法。

从电影本体去说,《少年的你》的优缺点都异常明显,它的优异之处在于两位主角的演技确实令人惊喜,尤其是易烊千玺,不知道他在其中的表现有多大比例出自于理性的技术发挥,又有多大比例源自于某种感性的本能表现,这需要以后有另外的反差性角色进行验证,而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问题实在太多,网络上已经吵翻的原作“融梗”姑且不提,只说电影本身,它的前三分之一,进度莫名其妙的缓慢,对于校园欺凌的呈现非常别扭,看起来生怕欺凌和无助的表现力度不够,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切又注定不可能力道十足,就在这扭结反复之中,慢慢推进,更致命的是,这个故事中的诸多人物都是悬浮的,无论是那几个一直欺凌别人的女孩小团体还是之后出现的男主角小北,对他们的交代都是概括性的,强迫观众自我领会精神的,这样一来,一切都显得非常敷衍,而此外,令人不解的是,陈念与小北的关系进展速度又如此之快,一个是复读学校里一心向学的女孩,一个是混社会多年的痞子,两个隔着厚厚次元壁的人怎么能因由一场偶遇的打架就迅速升温到这样的地步,乃至于几天后就彼此生死相许呢?那不是小警察用一句“因为他们还是少年”就能解释过去的。在审讯室里,女警察对尹昉扮演的警察郑易说,“没有人会替一个人背下谋杀的罪名。”郑易说,“你我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这台词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创作者自己的不安,因为在潜意识中,创作者自己也清楚,这样的情节,人物的动机可疑,动力不足,所以才强调了这样一句话,一则点题,二则解释,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一部戏中人物关系的强弱松紧要有根据,这根据要被有效地交代,但这故事中的一切都省俭着交代,最终该怎么办呢?好了,把一切不合情理的部分都扔给青春期翻滚的荷尔蒙冲动了事。这正是当年那些“残酷青春”小说的可疑之处和薄弱命门——“残酷青春”类型的脆弱就在于它一直用看似底层残酷物语的方式实际上在讲述一些非常矫情的戏剧性设定。从这些角度去看,《少年的你》并不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它的本质和深处是很“郭敬明化”的。这就是这个故事为什么观感奇怪的原因,尖锐的东西摆在最初引人入胜,但刺和刃逐渐隐遁,开始向抒情开掘,最终导向温暖和爱。它从冰开场最终走向火,中间走不通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导航,所以有些人自己脑补的通路,有些人最终迷途。

实话讲,我们大银幕上的内容已经愈发窄化,能看到诸如《少年的你》这一类题材实属难得,所以,这样的现实让我们在评价这一类电影时愈发陷入了一种尴尬。我们都知道外力对这类题材呈现时的限制,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和评判导演在其中的妥协呢?由于外力暧昧不明闪烁其词,我们无法精确地知晓哪些部分是导演有力去做但无奈放弃之处,而哪些部分又是主创本身能力不足造成的有心却无力之处。而从更整体上去讲,是否当我们面对这些尖锐议题作品的时候就应该对其精神表示敬意而放弃做出文本细读后的批评?因为他们毕竟还在一片莺歌燕舞之外坚持摆出了一些有筋骨的姿势。无论赞叹还是批评,似乎都逃脱不了窘境。

《少年的你》努力留下了一些尖锐的词句,比如陈念对着警察质问道,“如果世界是这个样子,你敢把孩子生下来吗?”当然,为了中和这些,它也注入了大量陈词滥调的鸡汤。校园里的暴力和霸凌故事有着更粗粝和写实的表达方式,但那样的结果可能是严重损伤商业度甚至无法面世,所以,当下这个最终必须导向爱和希冀的版本可能是调和诸多口味之后的改良融合菜,只是,如果想尝到正宗的辛辣味道,或许还得去那些街角隐匿的地下店铺,那些挂着灯笼,敞开大门的食府里,菜品都加了太多的糖。

(本文首发腾讯 贵圈 专栏,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短评

1.和《嘉年华》一样,题材价值大于电影本体价值,在当前环境下拓展了国内院线的题材可能性。在被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展现的凌厉和残忍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所以很理解有些地方表达上的处理方式。2.“残酷青春”是个差不多20多年前的概念,这个电影重新启用了一次,说实话,这种青春期和杀戮,死亡,悲情之类的东西搅在一起的故事非常可疑,以一种看似底层残酷物语的形态实际上讲述一个很矫情的戏剧性设定。真实的校园霸凌有更真实,粗粝的处理方式,但会损害商业度,也可能无法面世,总之,这个题材在这里被打磨得更光滑了一点,可惜。3.易烊千玺的表现真是不错,不知道这是技术使然还是感觉使然,如果是技术,确实值得期待,需要其他反差角色验证。4.电影节奏有问题,前三分之一很迟缓,男女主角关系的进展又缺乏理由。

6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你在我后面干嘛?”、还有那个披床单吓司机…哈哈哈,周冬雨真是百搭啊,而且对方都会被衬搭的很好看。易烊千玺表现竟超出预期。“我喜欢一个人,就想给她最好的结局。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电影透露的少年气,意外惊喜。你有多被这个世界欺负,就有多少人想保护你。最后的警局审讯戏成为情绪的一个制高点,被拯救者的、无辜的与负重的…包裹出电影的温暖与厚度,身边观众哭倒一片。经历过少年,20年后更懂纯粹的青春。“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比较触动我的是易烊千玺的演技,这绝对是一个“剧抛脸”,完全没有《长安十二时辰》中腹黑小狐狸李泌的影子,在这里是一个叛逆变拗高冷,但是却一心一意对念念好的男孩子,他的眼神让我看见了一种执着的爱,而不是一种甜甜的喜欢,这很重要,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托,共同成长的故事,眼神应该是一种超脱于喜欢之外的感觉,四字弟弟把这种感觉演了出来,可塑性很强。且小北是一个层次性很强的角色,外冷内热,通过叛逆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千玺有把握住这种感觉,没有一味地耍酷。

13分钟前
  • 捶捶666
  • 力荐

恶意就是这样的,无端的针对一个人,即使别人没有做错什么。

16分钟前
  • 郑二千啊啊
  • 力荐

修改的部分应该不多,估计就是删除了跳楼尸体和一些霸凌的正面镜头?本来以为会是比较虚化背景的文艺青春片,没想到高考元素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简直有点《毛坦厂中学高考杀人事件》的意思了,Good Choice!易烊千玺戏份不算特别多,但也没太掉链子,当然其实还是周冬雨主场,这么看来一个周冬雨吊打八个马思纯也没问题啊……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国内第一代养成系偶像终于愿意长大了,能演吻戏了,能抽烟了,最重要的是能开黄腔了!我们老姐姐等这一天等了多久啊……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面对坠楼,他们忙着拍照发微信,只有她为她盖上衣服。面对欺凌,他们假装没看见,只有她选择报警。因为盖衣服,她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人;因为报警,她遭到疯狂报复。袖手旁观的人平安无事,制止恶行却受到牵连。被欺凌了没人管,欺凌你的人死了马上就管了。受到伤害无法得到保护,犯了罪绝不让你少判一天。当初不重视你的遭遇;如今却想尽快结案,让你接受法律制裁。人人都说可以帮你,其实没有人能帮你。受过教育不一定就品质高尚;没上过学也可以善良正直。家境富裕的好学生其实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你眼中的小混混却真正付出行动保护弱者。你只看到他打架,却没看到他是为被欺凌的人挺身而出。你不会无私奉献,我也不会,但是他会。为了帮助她实现梦想,他甘愿献出一切。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2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也只有少年才能说出“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的誓言了。《白夜行》的剧本植入中国高考和校园霸凌的语境,曾国祥对东野圭吾成功实现了拿来主义。为过审改结局,幸好观众都不是傻子…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路人,只看过小说,才去看的电影啊。完全就是我心里的小北和陈念啊。超级好看的,想象不出来竟然是四字,竟然这么厉害。

24分钟前
  • 没有人比我更可
  • 力荐

故事的层次感做的非常好,几股力道最终指向残酷绝望且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主题,还有一些不便明说的细节,还挺直白生猛的。片子越往后导演的水平也越强,第三幕走向男孩女孩内心戏之后,无言的高潮像是被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附体一般,导演的视听语言做的非常优秀。在这部电影里,一切都是加分项,这很少见,在内地的审查大环境下,还能做出这样的电影,这个创作团队也很少见!走出电影院之后,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遇到这样的电影,你去看就行!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个人很喜欢这种真实风格的电影,社会上的阴暗面太多了,应该让他们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

32分钟前
  • Sprout.Lau
  • 力荐

看了电影首映 两位主演演得很出彩 各种情绪和无助感体现很到位 让我很有共情 四字弟弟的表演很惊喜 和小黄鸭搭档没有输 曾国祥导演的叙事能力还是很赞 五分!!

35分钟前
  • cookie
  • 力荐

剧情假,男主演技尴尬。如果是张一山就完美了。

37分钟前
  • 湘军
  • 很差

扣分点:1.抄袭小说改编的抄袭剧2.不管考没考上985,努力学习过的普通人都不该被这样嘲讽,高高在上的太子爷怎么会纡尊降贵来演普通人,看到他脸我就出戏

42分钟前
  • 无辜吃瓜群众
  • 很差

虽然但是 高三不收手机吗

46分钟前
  • beki
  • 还行

这部电影真的太有心了,身在绝处的时候突然在眼前出现了一道光,小北和陈念是彼此生命中的那道光,小北不想让陈念在泥泞里,努力把她推向美好的未来的这个设定真的太戳我了,救赎向真的很感动。而两位主演也诠释的很好,所有情绪都很到位,周冬雨一如既往的好,四字弟弟是第一次登上大荧幕,也很让我敬佩,导演真的很有心,谢谢有这么好的电影出现,祝票房大卖。

48分钟前
  • 你是猪
  • 力荐

一上来差点没听懂was和used to be到底有什么区别

51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主题浮于表面…表达做作且矫情…警察局的戏份是把观众当傻逼吗…为什么要大早上来看一部青春伤痛文学式的狗血电影啊…四字dd演的倒还行

53分钟前
  • Ziggy
  • 较差

This movie is so intense!主创很走心!校园欺凌真的很可怕!受害者一辈子都有阴影!而有些学校和老师真的态度漠然不负责任(亲身感受不喜勿喷)更纵容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5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现都很不错,起码,他们都经住了大银幕特写的考验,而且,又都有各自的变化。导演其实很多小野心,比如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校园空间和调度的。“只有你赢,我才不算输”,很伤感,也很中二。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脸上那么脏,可是她干净;身上都是伤,但是他不疼。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选择相信我,从阴沟里爬出,想活命就闭嘴。跟在你身后,不能同路不能并肩,自己学着长大。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陈念欠小北的不是钱不是饭,是高考结束那天,牵着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