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

剧情片美国2017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塞斯·罗根,艾莉·葛瑞那,爱丽森·布里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剧照

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7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8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9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05:0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房间》的真实拍摄背景与《灾难艺术家》所呈现的有何异同?

正在读原书(<<The Disaster artist>> by Greg Sestero and Tom Bissell) ,概括的讲电影里greg和tommy的友谊要比书里的更正面平等健康,tommy嫉妒并且想控制greg的程度比电影要狠,因为tommy更有钱有势所以greg也容易做tommy想让他做的事。书里tommy对其他人比电影里更恶毒。根据采访:“The movie doesn't really follow the book and is closer to Tommy's view of how things happened.”

1.tommy提供给greg在L.A.公寓刚开始是以200美元便宜租给greg一个人住的。greg住那里的头一年tommy还在旧金山,但是时不时给greg打电话以及以“来参加重要会议”为由来L.A.拜访他,对他在好莱坞的每一步都很感兴趣。在greg已经出演一部电影主角之后(托他会讲法国口音的英语正好符合主角设定的优势,比一般演员拿到第一个电影主角的速度快得多),tommy才来L.A.和他合住并追逐自己的演员梦。在这之前greg与tommy的友谊出现了裂痕,为此tommy收他两人合住的房租比他单住时还贵。

2.greg在房间开拍前就知道这是烂作,他一开始负责电影的后勤工作,mark一角也选了别的演员。拍摄前一天tommy以高额工资以及答应给他买辆新车为由诱惑他同意把已经选好的演员挤走出演mark一角。mark本来应该是有全裸性爱场景的,因为greg的反对也同意他穿着裤子拍了。房间开拍之前greg就已经和amber同居了,并且感情已经因为greg经常和tommy混在一起为<<房间>>做前期准备而变得冷淡。greg和amber分手的时间是在他们去旧金山拍外景的时候。最后tommy送他了一辆SUV,这样greg就可以带着他们和必要设备一起去拍外景了,拍完还要求greg用这辆车顺便帮他运下tommy服装店的货。

3 .拍房间的时候greg已经了解习惯并接受了tommy的不可理喻。他发现tommy的阴暗面发生在tommy开始酝酿<<房间>>之前。在greg一个人住在L.A.的时候,他意识到tommy对他在演艺道路上的一些小突破是有所嫉妒的,在tommy的一次拜访中,greg因为需要背台词而拒绝和tommy一起去玩。下次tommy来拜访他时带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一同来,但是此时greg的邻居来找greg令tommy紧张并充满敌意,这让greg意识到tommy带来年轻人是向他表明tommy也有其他朋友,但是很快就被greg和邻居的友好关系吓住了。第二天在tommy发现greg和其他朋友经常谈论tommy之后,他们开车在路上时tommy宣布他也要来L.A.发展因此greg必须搬出L.A. 的公寓并且宣称greg欠他一大笔钱赶快还清然后把他赶下车,greg下车后含泪没走两步就被tommy开车追上说他收回刚才的话。greg这才明白刚才一幕又是tommy为了确定greg对自己还有友情,可以因为tommy而收到伤害而不是完全不在乎tommy而上演的戏。这件事之后greg对他们的友谊看法就变了,他对tommy的占有欲以及对别人的操纵感到害怕,一直想搬出去住。他和tommy同住时因为tommy经常熬夜制造噪音而不愉快。(不过他写自己晚上回家嫌tommy吵只好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让我有种“你不能去其他朋友家避避或者出去玩么?或者这么帅的话去酒吧也许有女人把你带会她的地方过夜就不用回家的吧?”的疑问。以及他说自己刚到L.A.特孤独,每次接到tommy的电话也很高兴听他胡言乱语,让我觉得他表现得不像还大学生年龄的人。写拍床戏也说自己觉得好尴尬啊,是对戏的女演员八成比他更难堪的想法支撑自己拍完。也许greg自己也非常内向拘谨的吧,所以才对tommy这么包容。)

3.tommy是在L.A.和greg一起看完<<天才瑞普利>>之后收到启发与激励决定开始写<<房间>>的。greg在这之前已经被朋友带去看过一遍,他的朋友认为tommy对greg这么感兴趣与瑞普利一心觊觎迪基的生活很相似,因此想警告greg,greg也确实吓得不轻。不过虽然tommy这部电影之后非常激动,greg认为tommy没有理解这部电影。greg认为tommy把汤姆·瑞普利的狡诈与邪恶给了<<房间>>里的mark和lisa,而迪基的天真给了jonny。但是jonny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却遭遇背叛求而不得,最后只得自杀。

4.<<房间>>剧本一部分是在L.A.和greg同住时写的。然而有一天greg开车去表演课接tommy,发现tommy没有和其他学员一起聊天,而是一个人在一边默默站着,好像是被人孤立了,上车后tommy精神崩溃向greg坦露他觉得自己必须从里到外完全改变成另一个人才可能被好莱坞接纳,其实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演员之类的话,让本来已对tommy既不耐烦又恐惧的greg对他产生了新的同情。之后tommy说自己要去伦敦办事离开了L.A.,之后不久greg也找了份销售的工作赚够了租金,离开了合住的公寓另找地方住。有一天他收到tommy从旧金来的电话留言,留言的内容让他怀疑tommy可能有自杀的倾向,于是赶紧打过去确认("I realize that there was no-one else that I could call about Tommy for help, that I was truly Tommy's only friend."),焦急地等待了一晚上之后tommy回信表示自己好多了叫greg不要再担心。离开L.A.九个月之后tommy带着完成的剧本回来找greg,在这九个月内greg认识了amber,销售工作升了次职,但是演艺梦想上既没有推进也常常感到没有动力,因此虽然感到<<房间>>狗屁不通(剧本里七个角色都以tommy的口吻和逻辑对话etc),但是也哄着tommy高兴帮助他实现构想(当然帮忙筹备拍摄tommy是给他发工资的)。greg说jonny自杀的情节可能是tommy把已有的自杀的想法给了jonny实施,自己则由此得到安慰与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he wrote himself out of a very dangerous place."

5.tommy对待剧组其他成员比剧里还要差,拍摄时好几个演员辞职,和两批摄影组闹翻。tommy要求每个成员必需全天到场以防加戏,自己却每天迟到4个小时;对工作人员十分吝啬猜疑,谎话连篇;电影里说了床戏他非要开景拍摄,让所有人都看着,不过女主当时是经常被他欺负哭的,greg还认为他经常以练习吻戏为由吃女主豆腐......lisa母亲的演员在片场那段“因为我们是演员...” 没有发生,不过这个老人是在子女成人后才重新拾起演员梦,每天开车几个小时积极参与拍摄,tommy也很少欺负她。

6.greg从tommy给他讲的模糊不清的故事里拼凑出tommy出生与东欧,从小对美国文化很感兴趣,青年时作为非发移民进入法国,遭受过排挤嘲笑以及殴打虐待等等痛苦,甚至从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达里暗示他可能卖过身...因为年轻时的痛苦经历才让tommy对greg这个能追求梦想的美国大男孩儿感兴趣,并且想创造出自己想象中过着正常而幸福生活jonny。只是他脑海里的正常不是普通人认为的正常("I had a sobering, sad, and powerful realization: Our friendship was the most human experience Tommy had had in the last few years.")...另外lisa应该也是有原型的,tommy提到过被女人背叛的事,至于他是怎么获得巨款的,tommy只肯说是做生意赚得的。greg猜测也许tommy以前正常过,可能还是个企业家,是那场重新激起他演员梦想的车祸让他的脑子出现了问题,开始变得疯疯癫癫。(不过reddit上有人猜测greg其实知道tommy钱是哪来的但是答应保守秘密,因为书上讲到他的朋友利用在警局的关系查到tommy的年龄,但是只写果然不只32岁而没写真实年龄,以及书发表前greg就承认过他知道tommy的祖国但是只说反正不是法国,书里也只说是东欧。另外reddit上有人推测tommy应该来自波兰。//www.reddit.com/r/theroom/comments/1vklp3/i_think_i_have_found_tommys_nationality_new/?utm_term=c58d24f3-e1d2-43b1-b97c-18a314b9b9ad&utm_medium=search&utm_source=reddit&utm_name=theroom&utm_content=2)

7. greg不愿意刮胡子的原因是他想在<<房间>>的片尾用假名然后把胡子一剃,也许能和这部电影扯开关系继续在好莱坞里混(Bryan Cranston个他机会出演电视剧那段是电影编的,还兼作模特的greg向tommy请假是因为有人雇他拍硬照,他本来那天没戏tommy又给在他加了一场无意义的床戏好把他留在片场) 他剃了胡子以后tommy马上就在下一场戏让jonny叫mark “babyface ”,借用了他给greg起的外号

8.greg在podcast “han duo”的采访里说,首映时观众中途从尴尬开始大笑然后tommy愤怒跑出放映厅,greg去安慰他的情节基本真实,但是没有观众叫他上台鼓掌为他欢呼什么的。不过tommy作了一些心理调整,在之后的影片宣传中开始称其为“dark comedy"。greg说tommy享受人们对<<房间>>的关注,但是内心希望大家能把它视为严肃的剧情片。http://handuo.libsyn.com/han-duo-the-disaster-artist-special

采访里还说其实很多书中和电影不一样情节其实都先照书里拍了,剪辑的时候为了剧情更紧凑而又删改了不少,也许不少没选入最终版的片段会被收入蓝光DVD。

另外podcast里还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从<<房间>>首映到<<灾难艺术家>> :

<<房间>>上映后greg和tommy分开了几个月,为了让<<房间>>有资格竞选奥斯卡,tommy花钱让电影院坚持放映两周,最后一周几名大学生发现了这个“神作”,并叫来好多同学来看,还跟tommy说一定要保证这片继续在电影院放映。之后这部片在L.A.一些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一个影院开始在每周六午夜场放映此片。greg刚开始听tommy还不能确定tommy是不是又在骗他。2004年2月greg来L.A.陪tommy参加一次放映才发现是真有人喜欢。之后他陪tommy参加了一个电影节的放映。greg说这些人大概看到了他第一次见到tommy时注意到的tommy独特与有趣的地方,所以他也很对这些影迷感兴趣。2005年也举办了一次<<房间>>两年纪念放映,当时有183人参加。greg当时想这大概就是<<房间>>的顶峰了吧,成为一种地下流行,05年末也发行了DVD。他又找了一个新中介,去欧洲当模特,借此去了很多国家。偶尔他会播打<<房间>>的咨询热线,发现tommy还在努力推广<<房间>>感到挺欣慰的,因为tommy对梦想的执着是他最喜欢tommy的地方。一次回国时他接到<<EW>>杂志的电话说要采访他,他们想出关于<<房间>>的内容,他以为只会有一小段文字,结果打开杂志后发现是六页的头版。杂志的报道推动<<房间>>在更多人中流行,greg又和tommy汇合 ,开始带着<<房间>>在各地巡回放映,接受一些采访什么的。在一次采访中他跟记者讲述了<<房间>>拍摄经过,对方说这简直像一部电影一样。回去后他又回想从认识tommy到房间拍摄这段经历,觉得确实挺特殊的,考虑要找人一起把这些经历写成书。2010年他们去james dean的墓地致敬时greg告诉tommy他想把这段故事分享给大众,tommy同意并开始给他讲一些他早年的经历。greg说创作这本书时就有了最好能改编成电影的想法,所以书里叙事腔调很认真,采用两条线交替推进情节等。

greg说他很高兴<<灾难艺术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因为tommy创作<<房间>>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希望看过<<房间>>的人能通过影片理解自己,而<<灾难艺术家>>通过另一种方式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有人问他是否觉得tommy非让他出演<<房间>>毁了他可能的演员事业。greg说<<房间>>从拍完到小有名气再到“臭名远扬”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并没有利用这段时间获得其他电影出演机会什么的。他说他如果没认识tommy的话,人生会少了很多趣味与意外。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他和tommy谈笑时说他们要做的事,最后都以某种方式或多或少成真了:从最开始要去看james dean出车祸的地方,要搬去L.A.,要成为演员,到要拍一部知名电影...tommy开始决定写剧本那天遇到了因为金球奖典礼而产生的堵车,生气地对greg说金球奖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要拍自己的电影来让大家接受自己,现在<<灾难艺术家>>让他们出席了金球奖;tommy想让<<房间>>竞选奥斯卡,现在<<灾难艺术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他说他现在不会想改变以前的任何决定。

 2 ) 孤独表演者

二刷 多一颗星 电影院放映<房间>这段戏 牛逼的不是跟03年原版的房间多么相似 而是台下观众跟导演本人的反应由开始的好奇羡慕虚荣到不适不屑羞愧再到嘲笑从众自我欺骗都被拍出来 影幕下的电影才是最牛逼的存在 还有亮点就是在洛杉矶这个环境里 出现那么一个新鲜玩意 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骂 如果你不说两句 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在好莱坞混的 那么其实对于汤米本身 也是这么一个外行的突然闯入必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也不能说汤米不适合拍电影 只是他不适合在那个阶段 在好莱坞中 拍电影。 相反我倒认为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条件 必然导向他是一名导演 也是一名演员。灾难艺术家也拍出来对好莱坞体制内电影的潜规则其实是压抑人性与限制自我的 电影画面故事固然重要 但跳出电影表象的人性解剖永远是最值得思考反思的 当然 还有一部分加分在与确实比03的汤米帅的不止一点 而且看到片子里的格雷格 会勾起来一些以前与这个偏执变态的导演的一样的思想经历 只是我更极端一些 所以 毫不吝啬 5星送上

 3 ) 灾难玩家

《灾难艺术家》很特别,还有点感人,前半段还蛮新鲜的。看的时候完全没认出来James Franco,真的是享受表演阿,《巴斯特·斯特鲁格斯的歌谣》里第二个故事Near Algodones的那个抢劫犯也是他演的,黑色幽默和恶趣味此类角色对 Franco 来说真心是心头好。

电影根据回忆录《灾难艺术家》改编,讲述了邪典电影《房间》的拍摄过程,以及2位主人公期间从彼此欣赏到矛盾,从怀揣梦想星火,到遍体鳞伤沉浮人海,在一边捧腹大笑和叹为观止的同时,夹杂着一丝感动和心酸。前半段点亮梦想,后半段制造电影灾难现场。

拍大烂片的幌子,埋藏着一股成长之力,这也是 Franco 让我欣赏的地方。梦想路上,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暴露自己,要展示自我,要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中,另一方,我像是个疯子格格不入,现在我的才华被看见,我可以帮助他,我们一起相互鼓励,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什么,因为我们臭味相投,目标一致。这样的友情鸡血励志,说走就走的吹牛,不顾一切的青春,拉手指约定梦想,然后一骨碌就闯入那座梦幻之城。

梦想之地圈出了限制条令,野心,实力,运气和好人缘都如同高山。Greg 说要搬出去住的时候, Franco 心都要碎了,他们不喜欢我,我的表演和想法他们不喜欢。Greg 一脚踏入生活洪流,接着开始留起了大胡子,孤身一人的 Franco 守护着内心小火苗。

当Greg抬头看见《房间》巨大的户外广告的时候吓了一跳,首映礼大张旗鼓有模有样,一路被唏嘘和不受待见,最终成形诞生,但即便如此,结果仍是受尽嘲笑和被贴上烂片的标签。

《灾难艺术家》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来述说失败,失败的人生态度,笑中带泪那种,我知道我很烂,我意识到了,可我还是要做。并不是无所忌惮,也会敏感忧虑,患得患失,这样的笨拙和坚持也恰恰打动人心,因为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忙着展示自己的聪明,没有人喜欢别人不喜欢自己,坚持做一件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真的太难了,而 Franco 做到了。

不要盯着我的玩具蟹看,它害羞。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

Wechat ID: Lamotta_yajie

 4 ) 【C+影评】灾难艺术家:一个Meme的诞生

在去年的奥斯卡上,除了曝出多年难得一遇的话题赢(乌)家(龙)《月光男孩》,还有其背后一鸣惊人的独立电影公司A24。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发行公司,以其独到的选片眼光迅速进入大众视野,风格迥异的众多中小成本电影不胜枚举,2015年以《机械姬》和《房间》首次杀入奥斯卡角逐,并在次年以《月光男孩》赢得首座最佳影片。2017年,除了在颁奖季备受瞩目的《伯德小姐》,另一部不可忽视的电影作品,就是《灾难艺术家》。

要讲《灾难艺术家》,就不得不提到其原型电影,拍摄于2003年的,另一部堪称惊世之作的《房间》。由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堪称一代奇片,说它是当代烂片界的《公民凯恩》也毫不为过——糟糕的剪辑,超越下限的演技,莫名其妙的特效和情节,以及自我意识过剩所导致的惺惺作态,在互联网时代的发酵下,终于熬成了一代Cult经典和无数meme的灵感源泉。而与表面上的糟心相比,《房间》给观众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问题——幕后制作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混乱?托米·韦素又究竟是怎样的人?这部一本正经地严肃制作,同时又显得格外荒诞不经的电影究竟是产生自什么样的灵魂和头脑?

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部电影的诞生。

之后,最幸运的事情发生了:这样一个充满奇特吸引力的故事,落到了整个好莱坞最奇特的喜剧搭档手里:詹姆斯·弗兰科和塞斯·罗根。

作为旷别3年的再次回归,这对低俗喜剧的黄金搭档(外加埃文·戈登伯格)依然没有令人失望。而在两位小清新编剧,迈克尔·H·韦伯和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莎莫的500天》《星运里的错》《纸镇》)的努力下,《灾难艺术家》很好地继承和把握了原著的传记性质,让电影从俗套的“小人物大梦想”模式中跳脱出来,也加深了整个故事的荒诞感。与前半段在常规叙事上的专注相比,电影的后半部分在内容上显然更加有趣(重要原因之一,是《房间》本身就很有趣),充分发挥了几位主演的幽默天分,当戏中戏模式开始后,更是有着显著的喜剧加成。

从最终的成片来看,我们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好莱坞最不务正业的文艺中年詹姆斯·弗兰科会被这个题材,以及托米·韦素本人所吸引——二人都是模糊了生活与梦想的“艺术家”,将理想置于自身的存在之上。因此,《灾难艺术家》中的托米·韦素的身上,你是几乎见不到詹姆斯·弗兰科的个人见解的,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超越模仿的黑箱式还原——就连奇葩的口音和行为举止都很好地融入了角色之中,不显刻意。在镜头前,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观众和詹姆斯·弗兰科本人都在不知不觉之间,迷失在了故事当中。比起他的导演身份,詹姆斯·弗兰科在本片中几乎完全消失在角色里,使片中的托米·韦素有着明确和可信的动机,从而引起观众的共情。凭借这一角色,詹姆斯·弗兰科完全对得起他所获得的奖项肯定。

而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所饰演的格雷格作为名义上的第一主角,和托米·韦素之间有着非常不错的银幕化学反应,使电影变得更加全面。但和其他詹姆斯·弗兰科的喜剧电影相比,《灾难艺术家》为了更专注于托米和格雷格之间的友情变化,并没有给予其他角色太多空间,这对塞斯·罗根,乔什·哈切森和扎克·埃夫隆等新旧gang member显得有些不太公平。

无论如何,《灾难艺术家》眼中的托米·韦素,也是一个内心受伤需求被爱的普通人。从《狐狸猎手》到《烛台背后》,近期有不少传记电影都在以各种方式,去描绘这些缺乏安全感的富有男子,用难以置信的举动表示他们的情感和重视。显然,电影从蒂姆·伯顿的《艾德伍德》中吸取了不少养分,而在互联网精神和当代文化解构的语境下,《灾难艺术家》也完全当得起我们这个时代的《艾德伍德》——只不过整个故事更加轻松,也更令人愉快而已。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新世纪最糟糕的电影,恰恰催生了2017年最优秀的文艺喜剧做品。在劳模附体的詹姆斯·弗兰科的镜头下,《灾难艺术家》是给《房间》的粉丝们,以及任何怀抱好莱坞之梦的人们的一封情书。

 5 ) 年度娱乐片:好到极致和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

我承认,我一直挺烦James Franco的,毕竟他真的特别喜欢到处瞎蹦跶,但是瞎蹦跶这么多年,这一回他终于正经地做了一部不正经的电影。《The Room》虽然在烂片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并且拥有一波忠实的粉丝,但真正知道并看过的人其实不多。《The Disaster Artist》不仅使《The Room》广为人知,更从这部惊世大烂片中延伸出了James Franco最好的表演(和雪白的屁股蛋),已然直指奥斯卡影帝提名。

James Franco在Entertainment Weekly的采访中提到,他最初接触到《The Room》就是那块从2003年到2008年一直立在好莱坞的广告牌。Wiseau光为这块广告牌大概总共花费了30万美元。这块可怕的广告牌印着Tommy Wiseau的大脸,Wiseau好像神奇地在向你抛媚眼。A24在为《The Disaster Artist》宣传造势的时候,又重新租下同一块广告牌。这一次,换James Franco向你“暗送秋波”了。Tommy Wiseau亲自在推特上分享了它的照片。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拨通了上面的电话。电话转接到了“Tommy Wiseau”(James Franco)的语音信箱,告诉你《The Disaster Artist》上映了,他太忙接不了电话,哈哈哈哈。

James Franco在温哥华拍摄《The Interview》期间阅读了《The Disaster Artist》,他喜欢和别人一起大声朗读这本书,他在温哥华一家影院第一次看了《The Room》,他说这是他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其实阅读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了,并且自己想要饰演Tommy Wiseau。当他和Wiseau谈电影的时候,Wiseau表示希望Johnny Depp来饰演自己(不知道《The Room》的男主叫Johnny是不是因为Wiseau很爱Johnny Depp),这片子当然请不起Johnny Depp。后来Wiseau觉得由James Franco来演自己也可以接受,因为他在2001年饰演过Wiseau的偶像James Dean。

《The Disaster Artist》作为年度娱乐片,观影体验不是一般的棒。这就是一部适合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全场观众从第一秒哄堂大笑到彩蛋结束的这种体验,是一个人对着电脑观看绝对没有可比性的。如果你看过《The Room》,你自然可以轻松地找到每一个梗。但本片牛逼的是,就算你没看过《The Room》,你依然可以感受到每一个笑点。James Franco的表演本身就是本片最大的笑点了,他真的把这个喜剧人物演得太传神了,甚至一个简单的撩头发的动作都可以让人发笑。但之所以说《The Disaster Artist》是一部好电影,是因为从James的表演中,我们还看到了Wiseau的单纯和脆弱,细腻和敏感,还有那孤独的疯癫。在如此有限的资料中挖掘一个人的内心,这次James Franco真的很用心。

然而,Tommy Wiseau这个好莱坞最神秘的男人依旧还是一个谜团。我们依然对这个有着欧洲口音的男人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来自哪个国家,不知道他的年龄,不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可也恰恰是他本身的神秘色彩让观众对这部惊世大烂片的兴趣永不褪色。而从片尾的彩蛋来看,Tommy Wiseau的癫狂和控制欲丝毫没有改变。这场Wiseau亲自要求的和James Franco的对手戏,由于太过无厘头,编剧没有办法插入正片中,只能变成了彩蛋。Wiseau还是他的粉丝们热爱的那个Wiseau。

看完之后有点心疼Dave。突然想到好莱坞另一对兄弟Ben Affleck和Casey Affleck,Casey虽然活在哥哥的光环下,但一直在各类影片中磨练演技,努力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去年凭借《Manchester By the Sea》一举夺得奥斯卡影帝,终于扬眉吐气走出哥哥的光芒。但是Dave,可怜的Dave不仅没哥哥高,没哥哥帅,没哥哥有名,关键是演技也没哥哥好(是的,我就是说《惊天魔盗团》里Dave演得也很烂)。而本片真的对Dave太残忍了,演技和哥哥一对比立马高下立现,无怪只能一直给哥哥作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应该只能是哥哥身边的配角。

本片的主线其实就是Tommy Wiseau和Greg的基情演变史,关键居然还是由一对兄弟出演,哇哦。两人结缘于旧金山的一堂表演课,恐惧在人前表演的Greg被Wiseau大胆的情感表达所吸引。一个没法表演的人和一个表演过度的人,都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欣赏,但又都怀揣着纯真的演员梦。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好基友。他们喜欢傻傻地一起玩抛橄榄球游戏,钟爱拉钩钩做约定。Wiseau还送给了Greg一支独一无二的Wiseau Planet定制笔。Greg接受的Wiseau的提议,他们两私奔到了洛杉矶,在Wiseau的公寓里开始了幸福的同居生活。刚到洛杉矶的公寓时,Greg惊讶地发现只有一个卧室,Wiseau伤心地说:“你不愿意跟我睡一起吗?”看到Greg如此羞涩,Wiseau把公寓里唯一的卧室给了他,自己睡沙发。尽管Greg身边所有的人都劝他离开Wiseau这个怪人,Greg还是一直陪伴着Wiseau。甚至为了Wiseau的电影,Greg放弃了和自己偶像一起演出的机会。

人们还是一直在问《The Room》究竟要表达什么。但他想表达的可能就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一个一直在帮助朋友的善良男人,被他的朋友和未婚妻背叛了,他伤心得想死了。他其实真的就是把他的故事讲给你听啊。他觉得Greg是他的生命之光,是他唯一的好朋友,他给Greg房子住,一直给予他帮助,但是Greg遇到了女朋友Amber之后变得不再那么需要自己了,甚至要从他家搬走,他感觉到被Greg背叛了,他伤心得要死了啊!影片首映的时候,他看到满场大笑的观众,满心的失落:“我掏心掏肺地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为什么大家都在笑?”直到Greg追出来告诉他:“Tommy看看这些观众的反应,希区柯克的电影有这么热烈的反响吗?”他才又开心地笑了。他这么开心真的是因为观众热烈的反应?开玩笑,你们嘲笑我内心最伤痛的部分,我真的会感到开心吗?他开心了是因为他感受到Greg还是在乎他了啊!Greg跟他和好了啊!他的故事结局改变了啊!拍出这样的烂片之后,这两人居然还在一起拍电影!这不是爱是什么!

撇开这些不正经的基情片段不谈,《The Disaster Artist》揭开了一部分关于《The Room》的神秘面纱。比如,不知道哪里来的橄榄球戏是Greg和Wiseau喜爱的游戏,著名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 Lisa”来自Wiseau爱看的电影,没来由地扔矿泉水瓶是由于Wiseau第一场戏的紧张,以及这片的制片成本究竟为什么这么高。

传说Wiseau拍这部电影花了600万美元。这样屎一样的电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布景,全体卡司都是名不见经传的非专业演员,到底是怎么花掉600万美元的?6000块的学生作业拍出的画面可能都要比它高级。2003年的6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同年的《女魔头》花了800万,《迷失东京》花了400万,《鲸骑士》花了350万,次年的《电锯惊魂》花了120万。

《The Disaster Artist》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Wiseau就是有钱任性!“你不要担心钱”,“钱不是问题”,“哦,我在那里有套房”。你们人类理解不了我没关系,我有我自己的Wiseau Planet。你们正常人欣赏不了我的表演,我就当我Wiseau Films的总裁,我自己编剧、导演、制片、主演我自己的电影。正常人拍低成本的电影都是租借器材,Wiseau大手一挥:“我们不租,我们直接买”,而且还要同时用胶片和数码摄影机。他搭了一个街角的场景,明明影棚外面就是一样的街道,因为这里是好莱坞,好莱坞拍片要在stage。看《The Room》你会发现天台的场景用的是绿幕,而天台和他公寓顶楼一模一样,P上去的景色也和从他的楼顶望去的一样。他还斥巨资给自己搭了一个导演专用厕所,明明片场有厕所,他偏偏就要显摆自己的导演特权。Tommy Wiseau身体力行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有钱真好。等等,这么壕掷千金为圆自己电影梦的,好像还有我们的马云爸爸……

影片的最后,《The Disaster Artist》还是抛出这个严肃的问题,被称为“最伟大的烂片”的《The Room》究竟算成功的电影吗?怎么样的电影才算成功呢?电影学院的教材会告诉你,电影是科技、商业、艺术、娱乐、文化产物。科技?《The Room》简直是科技灾难。商业?对比600万美元的制作费,它的首周周末票房只有1800美元。艺术?它没有丝毫美感。文化?它连故事都讲不清楚。只有娱乐,它的确是极致的娱乐片。观众的反应如此热烈,喊“经典台词”喊得像在看橄榄球赛般激动。可是表演、剧本、对白、导演、摄影,《The Room》没有一样是对的。你可以说它成功,但我拒绝认为它伟大;你可以为它欢呼,但我不觉得该为它自豪。

《The Disaster Artist》和《The Room》同是现象级的娱乐片,一个好到极致,一个烂到极致。好到极致和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无数挣扎在中游的平庸的作品和平庸的人只能可悲地被遗忘。电影这个行业,有才华的人也只有百万分之一可以成功,更何况平庸的大多数呢?可是,正如片中饰演Lisa妈妈的演员说的,"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这句话我真他妈想裱起来。

 6 ) 奇葩因为愚蠢

90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从开始拍摄《房间》,我就笑个不停,腐兰兰的演技真是绝了!但仅此而已! 影片的原型汤米花费六百万拍摄了一部烂片,有人赞扬他执着梦想,有人说他分外努力,这部电影名字甚至将其赞美为“艺术家”,呵呵哒! 我看到的是一个自恋狂一掷千金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一不小心成了网红而已。因为有钱,所以片场一众人员陪着他玩过家家,他可以花钱买全套设备,花钱自己搭建摄影棚,花钱给自己修一个片场自己专用的厕所。拍摄的奇葩效果不是因为投入不足,而是因为导演愚蠢。难道这也算执着梦想,也算艺术家,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只要有钱人随便玩点什么,都值得被赞颂了?!

 短评

韦素重新走进影院,歆享众人的欢呼。那些在片场被虚掷的时光、被胶片消耗的财富、戏剧班上被辜负的表演、童年时候被浪费的梦想,都随着欢笑与掌声开始闪光。他完全不懂电影,不断被朋友背叛,陶醉而不自知的愚勇,恰似每个追梦人的曾经。别嘲笑愚勇,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在庸碌的人生里找到方向。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影院坐满,每个原片梗一个不落都有掌声欢呼,好像经典电影狂热影迷包场的效果~“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真的。

8分钟前
  • P-nutButterFry
  • 推荐

需要配合原版,以及,弗兰科这回表演很不错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拍的好的地方在于,有点分不清在看哪一部…

12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17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由于主角背景空白,导致挖掘艰难且方向单一,或许需要把背负了叙事任务的男二号立起来才能更好的侧面烘托和刻画托米·韦素,这也是很多传记片都用过的路数。不过这片剧本里面男二最终只是苍白的观众,两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立起来。付兰兰还不错,能看到模仿和表演的跨度。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非房间粉会笑疯,房间粉会哭泣。猥琐叔,You are tearing me apart!!一旦接受代兰兰的设定有点想不起原作里mark的长相了是怎么回事…

23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比《鳥人》好。

25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看没看过《房间》根本不会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对幽默的态度、对梦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付兰兰瞎胡闹了这么些年,总算闹出点名堂了。结尾居然有彩蛋。

2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片子依旧是兰兰他们之前那套恶搞+解构流行文化的喜剧套路,讲了一个“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另类美国梦故事。至于拍了大烂片的导演,为什么成了邪典大师,除了真正膜拜《房间》的cult影迷,否则很难get到这一切的内在逻辑。如果你get不到这个逻辑,那兰兰的这片子也只是一部完成度OK的励志喜剧。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好到极致或者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最可怜可悲的依然是无数在中游挣扎的平庸的人。但是既然在哪都是平庸,为什么不平庸地做你爱的事呢?没想到年度娱乐片成为了我的年度鸡汤。笑翻了也看哭了。"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30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爱!烂!片!关于影史最经典烂片的诞生,迷影情结和无心插柳成就了喜剧的最高境界。付兰兰的表演太牛了~~~~(有25分钟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啊,笑到肠穿肚烂!!!)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haha(很可能,詹姆斯弗兰科做到了汤米韦素一直想拍的那一部《房间》,韦素的烂片是一部严肃的变成了喜剧的作品,而这则是一部喜剧化的“严肃”电影,一部每一步都处于俗套之中的“励志片”,但碰撞上这神奇的故事不得不也变得新奇好玩)haha

38分钟前
  • TWY
  • 推荐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当年看《房间》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有为汤米韦素感动流泪的一天啊😂

45分钟前
  • Euron Greyjoy
  • 力荐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灾难艺术家之:富春山居图》《灾难艺术家之:逐梦演艺圈》,烂出态度、烂出风格、烂成传奇~~

4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最后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很辛酸。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Hahaha, what a story

54分钟前
  • RKO
  • 还行

另一种「鸟人」,这才是真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虽然是按照励志传记片的套路拍,但因为对象是Tommy Wiseau以及「房间」这种惊世大烂片,最终的效果却是非常奇特。James Franco精准的捕捉到了Wiseau放飞自我的状态,与弟弟Dave之间的chemistry更是可圈可点

55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付兰兰对猥琐哥的口音和魔性笑声的复原真的不错,作为烂仔帮电影竟然没有什么黄笑话!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毒)鸡汤的点也是够努力的,所以影片调性以及价值还是出了问题,一边是“我有钱我任性”一边是“要努力就能成功”,最终落回小人物奋斗、友情和迷影情怀上。事件选择差了点意思,结尾也太演绎了

5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