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故事

剧情片苏联1977

主演: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安德烈·米亚赫科夫,斯维特拉娜·涅墨耶娃,埃利达尔·梁赞诺夫,奥列格·巴希拉什维利,利亚·阿赫贾科娃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剧照

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2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3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4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5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6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3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4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5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6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7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8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19办公室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20:05

详细剧情

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Alisa Freyndlikh 饰)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相貌老成的统计员安里多勒· 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Andrey Myagkov 饰)于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对于“冷血动物”,诺瓦谢利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卡卢金娜。而在卡卢金娜眼里,诺瓦谢利采夫唯唯诺诺,能力平庸,毫无闪光之处。适逢轻工业处处长职务从缺,诺瓦谢利采夫有心补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难缠的“顶头天敌”。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性格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人,奇妙的爱情竟在彼此心间萌生……

 长篇影评

 1 ) 一段经典的对白

對照著影片打下這段對白,反復聆聽、逐字錄入,如此珍而重之,《辦公室的故事》是唯一的一部。兩千多字不算多,但它傳遞給我們的卻是如此的豐富,有幽默風趣的鬥嘴、有女人的憂愁、有對生活的無奈……你看這短短的十幾分鐘,其中飽含的情感却绝没有那么简单。
喜歡這段對白,很小的時候只會覺得它很有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梁贊諾夫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導演,他讓不同的人從一部電影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同感悟。
他的內心一定是非常強大的,因為面對無可奈何的生命,他告訴我們如何尋找那一點點的生息之地,他總是給我們以希望,去樂觀地面對生命中的那一片荒蕪。

男:我……我来是……我来是为了,我也不知道昨天,我……昨天是中了什么邪了
女:是的,我领教过了

男:我像断了链子的疯狗
女:这么说还差不多

男:就是说链子断了
女:好了,坐吧

男:我不能坐,不……要死还是站着死好
女:坐下,别怕

男:谢谢
女:有劳大驾,屈尊就座
男:多谢

女:昨天……,坐下,您说我丝毫没有……没有人的感情!
男:昨天我全是胡诌,您不必把我的话当真……

女:不……应该认真对待,因为你说出了我们局里一些人的心里话。您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我进行诽谤、诬蔑!
男:是诬蔑……

女:您所说的话都是谎言!
男:全是谎言……

女:是令人愤慨的谎言!这种谎言,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男:我也不同意……

女:您总是支支吾吾的!
男:我没支支吾吾……

女:我没法摸透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男:干嘛要摸我?别摸我……

女:您说我铁石心肠!
男:哪的话……豆腐心肠!

女:说我冷若冰霜!
男:不!您热情奔放!

女:说我没心肝!
男:您肝胆俱全!

女:说我干巴巴的!
男:不!你湿乎乎的!

男:请原谅……
女:住嘴!请您不要再挖苦我了……

男:我没有……,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我不过是……我并没有想,我……我也不明白……我怎么就说出个湿乎乎的……我是……我是想说您很善良……我真是这么想说的

女:我不明白……为什么……您这么恨我!我有什么对不起您的地方了!我这么痛苦……
男:您从哪断定,我那么恨您……

女:我没伤着您呀……
男:是,没有伤过我

女:我没撤您的职
男:目前还没有

女:奖金我按月发给您
男:是领的……

女:我批评了您写的报表,可这是我的权利,目前为止我还是这个局的……局长
男:我们都很爱您,我们全局的人都很敬重您,打心眼里边……爱您,真的……从心眼儿深处里……我们都很……敬重您
女:深处,在很深的深处以致我无法感觉到!
男:不……应该感觉到……真的……
女:你胡说些什么呀!你别说了

男:您是好领导,很民主,对自己的部下您一向很民主!
女:你又胡说,您别再胡说了,

男:事实……这……真的,如果您叫谁到您的办公室,他就像过节一样,真的!
女:您这么说您不怕难为情吗?您是瞎编的……!

男:就像过节日一样!
女:太可气了……!(哇哇大哭)

男:您这是怎么了……?!
女:您闯进我的……办公室里,对我……又胡言乱语了……

男:您哭了……您不要哭,您的职务不该哭呀……
女:我不要您管……不要你管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是领导,这是我领导的事情

男:不不不……哦水……凉水瓶
女:不要您在这里指手画脚的,我才是这里的领导!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主人,我是这儿的女主人
男:对!你是女主人

男:不要哭了!活见鬼!哭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我像保姆那样……哄哄您?!
女:那您干嘛要惹我……(号啕大哭)
男:那就哭吧……哭吧!哭吧!哭哭也许对您有好处!您还能哭……这说明……您还有救儿!嗯……

(电话铃响了)
男:您别管,我去接!我接!
男:喂……喂……她正忙着!部长……什么部长?
女:哦……给我给我!请把听筒给我
男:不不行,她现在顾不上部长!

女:哦,瞧瞧瞧……瞧您干的好事……您怎么能对部领导这么讲话……连我也不敢这样,瞧您干的……
男:来来,喝口水

女:我们都是去了理智了
男:不……打个嗝儿,痛快痛快

女: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把我看成一个怪物!
男:没事儿……不要言过其实,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特别怪的怪。没关系
女:不……我真受不了了……您走吧,我不想看见您了,我不愿意听您说话了……

(门外人的担心:他还在里面吗?哦……要不要砸开门,把他救出来?)

男:说实话,我绝对没有想冒犯您……只是您这么一哭,使我感觉到您是个正常的女人,我深为震惊……
女:好了……您使我烦透了……
男:请您理解,我是天生的笨嘴拙舌,我……想问题什么的,都挺正常的。可就是一表达起来……我就……

女:好了,好了,部长说什么了?
男:鬼知道他说什么了,我觉得他没听懂我说的话,我不习惯和部长对话

女:如果现在部长让我去见他,我怎么去见他呀……我眼睛一整天都得是红的,鼻子也是一样
男:要是用手擦,眼睛就会红;要是等眼泪自己干,谁也看不出来

女:您知道,我很久没这么哭过了。
我多么想一个人大哭一场。
可是……
一个人哭有什么意思……
呵呵……
就像酒鬼自斟自饮一样……
呵呵……

男:是呀……要是……下次您要是想哭,就把我叫来,咱么一块儿哭……

女:您比我强呀,您有两个孩子
男:对……一个是男孩,那个也是

女:我……只有一个人。每天早上起了床,我就去煮咖啡……
要知道不是我想吃早饭,而是非吃不可。
吃完了早饭我就去上班,这间办公室和这块小阳台才是我真正的家,可是到了晚上怎么办?
要知道我是多么怕过夜呀……
我在这儿耽搁得很久,直到守卫人员的那串大钥匙,“哗啦”一响……,我才不得不离开这儿……
我装作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样子……其实我是无处可去……
家!家!家!
家里有什么?有台电视机,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
我的情况就是这样
当然也有许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务事。
所以我简直怕自己,怕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了
其实我才36岁

男:才36岁?!
女:是呀……是呀……我比你年轻。
我看上去多大?
男:嗯……象35岁……35!
女;您又说谎了……

男:就是……您穿的衣服……颜色暗了点儿……没色彩!
女:我没注意……

女:好了,您回去吧……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对了,顺便问一下,部长打电话来有什么事?
男:别生我的气……别骂我……

女:您也别骂我……我跟您唠叨了半天……我的心里话……
男人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2 ) 她的劇中独白

“你是我戲中的男主角,千呼万唤都不出场 你不屑抛頭露面,你避開了出乖露丑 我一個人演自己的角色,對手戲中却没有對手 你藏在後台的陰影里,不細心的眼睛看不到你 我一個人袒露在衆人前, 丢尽了人 出尽了丑 我演的這场独角戲, 人人把我看得一清二楚 連你也不理解我的感受, 反嫌我充满善意的微笑 和你一样的家伙,拿我的痛苦当笑柄 我一個人受辱蒙羞,在人前無法抬頭 在轻浮的人群間,真正的男主角 没人看見 男主角 你害怕了 别怕,我从來不會出卖人 我们的這出戲,只有我一個人演 我演得如此失敗 痛苦由我一個人承担 痛苦的煎熬実在難受” 她用長長的,凄楚又多情的独白揉碎了觀影者的心。

 3 ) 《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性主义


我们的生活方式收到了无形敌人的威胁
Our way of life is under threat from an invisible enemy

他们每天都常伴我们身边
One that hovers at our elbow on a daily basis

这些敌人无处不在 无人发现
These enemies are everywhere……undetected……

我们不会打败他们
We don’t defeat them,

我们几乎绝对要输给他们
We most certainly lose to them

因为他们是正确的 我们是错的
Because they are right.And we are wrong.


这是登上电影荧幕的《神探夏洛克》中的一段话。这个所谓必胜的“敌人”,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指的是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权主义的兴起。

“维多利亚时代都是女人做饭,男人下厨是违法的”,这是导演在前面花絮里说到的。当时我并没有理会其中的奥秘,直到电影接近尾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片子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说着男女平权的必然性、正确性。

说回《办公室的故事》这出戏,1971年完成创作,开始在话剧舞台上呈现,1977年走上电影荧幕,被更多人所熟知。这出戏,最让我惊讶的地方不是他的扎根于生活,也不是嬉笑怒骂间传递出的浓情暖意,而是编剧埃米尔·布拉金斯基和埃利达尔·梁赞诺夫在当时苏联的大背景下,居然写出了一部女性为强势、主动的一方,而男性反倒是服从、被动一方的故事。

片中“强势担当”,最高的职位——局长,任职者是一位女性,卡卢金娜。我们看百度百科、豆瓣是怎么为形容这个女局长的,“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卡卢金娜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工作出色、爱情白纸、无人接近,活脱儿一篇总裁文的开头,所有对其的描述可以直接放置在男性身上。反观男主角诺沃谢利采夫,“青年时代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倒像是对一个等待总裁临幸的“幸运女人”的描述。

大概还是会有人说,但此剧终究还是受大环境所限,并没有完全跳脱出男权思维。未恋爱之前,女局长卡卢金娜对于自己形象的疏于管理,让人自然联想到女性并不能正确处理自身社会角色的问题。为什么一从事男人的职业,就要像男人一样行动与思考,忘却自己的形象。难道女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角色与自身角色的转换么?没有爱情的催化,她们就找不到一个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么?



对此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剧中最能反映女局长真实性格的情节,是在被诺沃谢利采夫说自己“干巴巴”之后的爆发。委屈、生气、歇斯底里,那一刻是卡卢金娜女性属性真正回归的时刻。但,她不是被男性击溃的,而是被真实的自己击溃。

然后,关于卡卢金娜工作中的性格接近男性,妆容远离正常女性,是否是她处理社会角色与自身角色能力弱的问题。我们说,“有钱难买爷乐意”这句话,就能最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谁跟你们说,只有男性是这个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了?都是上战场,花木兰只有用银针杀敌才能证明她与男性享有平等的人权么,她用跟男人们一样的武器就是无自我?

最后我们看,卡卢金娜前后性格与妆容等一切的改变,是否受男性的支配,是否是为了取悦男性?我认为答案都是否定的。卡卢金娜的一切改变都是主动的,并不被诺沃谢利采夫可控制,仅仅是因为他的刺激和建议。至于是否是为了取悦男性,我倒是觉得,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更符合她的性格特征,绝不单单是为了一个人。因为最初诺沃谢利采夫建议的时候,她可还没有爱上他呢。


说完“强势担当”了,我们来看剧中“主动担当“的角色,还是一位女性——雷若娃。这也是最令我惊讶梁赞诺夫和布拉金斯基的地方。在那个动荡、顽固、愚昧的年代,他们居然对已婚的女二号追求副局长持肯定态度,这在如今的中国都是不可想象的。

两位先生,愣是把这种现代人嘴里“不要脸”的人,成功塑造成了“敢爱敢恨”果断决绝的角色,这绝对是对于女性应该贤妻良母、逆来顺受、含蓄为美最直接的反抗。爱了,我就表达;错了,我就认栽。拥有结束错误的决心,也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还要提到的是,在办公室里“搅动风云”还是两位女性——女秘书薇洛奇卡和工会主席舒拉。一个是八卦中心,一个是生活管家婆,故事的发起点总是她们,而她们在关键问题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播作用。


整部剧下来,男性的角色并没有女性那么有存在感,因为毕竟他们是服从和被动的一方。

诺沃谢利采夫一直惧怕卡卢金娜,即使后来两人互表爱意,也还是控制不了卡卢金娜说分手就要分手。似乎在辞职的事情上,诺沃谢利采夫拿住了卡卢金娜,但他本身一开始并没有想通过这么做挽回她。

而另一位男性副局长,在爱情里一定是被动一方(因为他本身就没想开始),他油嘴滑舌工于心计,唯一一次的主动——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把雷诺娃写给自己的情书交给了工会主席舒拉,干净利落的撇清了自己,让昔日的恋人成了别人耻笑对象的做法,却让他在道德上成为了被动的一方。

整部剧,都显示出了两位编剧对于人性的超强洞察。那些躲藏在内心深处的人性,有时是连其本人也意识不到的,但他们俩看到了。而一部爱情喜剧,能这么注重塑造女性角色,更是难能可贵的。

 4 ) Office 有爱

在办公室的露台上,看上去象63岁的卡卢金娜一边抽泣一边说:“家!家!家! 家里有什么?有台电视机,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也有许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务事。所以我简直怕自己,怕自己……变成一个老太婆了。我才36岁,是呀,是呀,我比你年轻。我看上去多大?”诺瓦谢利采夫显然吃了一惊,慌忙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很诚实地说:“象35岁……35!。”
卡卢金娜在学生时代,至爱被闺密挖走,从此自我封闭;诺瓦谢利采夫的生活则是一片狼藉,妻子跟别人跑了,他一个人拉扯着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两个对生活十分笨拙的人,受到人生至大的伤害和愚弄,但是她和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的真诚态度,在狭小的办公室碰撞出火花。
办公室从来不缺乏爱,古今中外都不例外,这个“古”只要追溯到有办公室以来就可以。可是,看官,办公室里的爱情多种多样,可不是说在相同地点发生的故事,都有相同的剧情和结局。诺瓦谢利采夫和卡卢金娜的Office恋情是这样的:二人是女上司和男下属关系,并且卡卢金娜单身,诺瓦谢利采夫已离婚,两人没有第三个人的阻碍,所以诺瓦谢利采夫才能一蹦一跳地去卡卢金娜的办公室,把鲜花插在门缝里。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Office恋情是发生在男上司与女下属之间的,男上司一般事业有成,成熟稳重,女下属年轻貌美,温不温柔的另说,但多情,除了他们俩外,男上司的老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她横亘在男女主角之中。不知道你们办公室里的恋情是怎么样的,反正我们办公室比较典型的模式就是这个样子。克林顾与莱温斯基也是这样。
男上司衣冠楚楚,在指挥部门人员做Case时,从容而有魄力,女主角会在一边满含崇敬地望着他。
我一直觉得,不是每个男人都好色,但任何一个男人都承受不了一个年轻女性用这种目光自下而上地望着他。你看陈家洛,之所以不选霍青桐,实在是无法抵抗香香那仰慕的美丽眼神啊。
在工作中她经常会出一点点小错或者酿成大错,他都不以为意,他会以一种包容暗含一点儿责备的目光瞄上她一眼,电流每天在办公室穿梭交错,假如你不幸和女主角一个办公室,那只能培养自己的耐热和抗干扰能力了。

现实版的Office恋情并不象家庭伦理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女主角泪眼盈盈地对男主角说:“我们终究是无法在一起的,我们的爱是不会有结果的……。”大老婆也不会有一天跑到我们办公室来冲着美丽的女主角“啪啪”两记耳光,给我们寡淡的生活增添一份额外惊喜,给无聊的我们增加一份午后谈资。如果年终没有可带家属的派对,我们是没有机会见到大老婆的,但不是只有家庭妇女才能成为泼妇Office Lady就没有做泼妇的潜质,偶曾经很邪恶地幻想过在新年派对上上演一出好戏,一解男上司为了照顾女主角把工作全推给偶的心头之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四人模式,那就是男女主角都已结婚(或许还有孩子,可忽略不计)。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但他们才不会做被某种精神领域的东西冲昏头脑的事,他们维持着各自的婚姻,为能换个面积更大的house盼望着,为股票的涨跌兴叹着,为孩子的择校苦恼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演绎办公室恋情,在办公室里他是属于她的,她是属于他的。令配偶妒忌和无奈的是,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长得多,除去睡觉、看电视、开会等无意识状态。他们有的非常磊落,并不避讳他人,一起去吃午餐,一起散步,彼此关怀,这让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我着实努力理解了一阵子。
说他们“曾经拥有别无所求”似乎太矫情,说他们“为了另一个人的幸福而牺牲”又似乎太过,有一首歌叫分开旅行,不,他们没有多少浪漫和华丽色彩,经营感情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中年人身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办公室的小舆论还没有粗俗到以伦理道德来衡量他们。
从前到现在,我们对伴侣的称呼往往是家眷,内人,内子,屋里头的,都是搭伙过日子的伙伴关系。也许当年也有爱情,但在我们国度的风土民情下,两个人最终成为亲人,左手握右手,他或她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感觉,毫无感觉,但割掉它就成了残疾人。人们只好在外头寻找感觉,男女白领近水楼台,在办公室发展一段暧昧,再常见不过了。
这可能是人性的真实反映吧,有人说,婚姻制度基本上是不合人性的,因为强迫两个人在一起,这个制度虽不是完美的,但在没有想出别的更好的方法以前,它是保持人与人间平衡的最好办法。
写到这里突然万念俱灰,爱情只是一瞬间,自己执着坚守的东西是不是有一天弃之如敝履,真的害怕那一天的到来呀。

 5 ) 再见了, 安德烈·米亚赫科夫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麻哈真人(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95310706/

听到安德烈·米亚赫科夫去世的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把《办公室的故事》找出来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拍摄于1977年,苏联的停滞时期,中国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当时中国人还在把苏联称为苏修,或者是社会帝国主义。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办公室的故事》的译制片,这大概是中国观众第一次了解到勃涅日列夫时期苏联民众的普通生活和喜怒哀乐。

1977年莫斯科市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当时的北京,比如家居电话已经相当普遍。而电影里的苏联人更羡慕西方的生活,崇洋媚外心态随处可见,一条万宝路香烟可以让局长的女秘书惊叹:出手真阔绰。副局长家里开party,吃的是瑞士奶酪和希腊橄榄。电影也毫不回避计划经济的僵化,如果副食店下班后也关门了,那只有在上班时间出去买肉,这样如何强化劳动纪律?普通干部靠工资过日子,急巴巴的,哪里有什么储蓄。当然也不需要太多储蓄,因为国家会安排一切,从住房到养老。影片里经常有对苏联生活的玩笑和调侃,但明显还没有对这个制度绝望,至少对多数老百姓而言。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电影讲述的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性的善良和爱情的美好。女局长的形象是一个矛盾体,她业务能力很强,是配有个人司机的局长,表明苏联社会男女平等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但她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和男人一样的衣饰又让她成为下属议论和调侃的对象,大家称之为冷血动物。女局长心里也很痛苦,希望能有普通女人的生活,影片结尾以全新发式和时髦连衣裙形象出现,引起轰动,这是背离社会主义女权的女强人回归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小女人吗?我觉得女局长表达了是女权理念的核心:作为女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她既可以选择做领导,也可以选择讲究打扮;她既可以领导下属,也可以跟下属倾诉;她既可以发号施令,也可以撒娇任性。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她可以去做,这就是最好的女权主义者。

影片虽然是喜剧,但道德上的是非观念非常清晰,电影剧情发展的冲突线索就是关于个人隐私是否应该得到尊重,女局长和男主人公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致,是其关系发展的基础。而撒谎,为了个人名利地位而去欺骗感情,则被视为不可原谅;而男主人公为了证明自己良心的清白,不惜辞职。普通百姓能有个人尊严感地生活,不被别人肆意侮辱和嘲弄,这应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底线,而不是奢侈品。一个没有个人尊严的社会,不可能有人与人的相互尊重。

《办公室的故事》,情节流畅自然,对话精彩,回味无穷,影片的冲突高潮之前有足够的伏笔和铺垫,影片时间虽长,却是出于叙述完整的需要,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电影不是只有好莱坞。

 6 ) 南辕北辙的第一印象

       女局长柳德米拉一出场,十足一个古板的老男人,看不出哪里像女人。手下的人都叫她冷血动物。可见是个刻薄无趣认死理的人,而且她的确脾气暴躁。男主角托里亚是个没出息的小职员,眼高于顶,一心想爬到空缺的处长位置。新来的副局长尤里是托里亚的中学同学。他高大英俊风度翩翩,身居高位仍对寒微的老同学热情体贴。他向局长举荐托里亚当处长,不成后又不断为托里亚出谋划策。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立体的丰满的,我们最先看到的原来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人性都被隐藏在下面。这些躲藏在内心深处的人性,有美丽,有丑陋。也许连他们本人都没有意识到。揭露出办公室一众人等真实本性的是他们对欧利亚追求尤里的态度和举动。尤里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把欧利亚写给自己的情书交给了单位的小喇叭,干净利落的撇清了自己,让昔日的恋人成了别人耻笑的对象;托里亚面对尤里不顾情面出卖感情的做法愤怒至极,一反平时唯唯诺诺优柔寡断常态,狠狠的教训了尤里;托里亚的举动赢得了柳德米拉的赞赏,两个外表普通内心真诚的人彼此欣赏开始走到一起。三个主角的反差式描述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和港片里仅仅外表的由丑变美不同,这本60多年拍的电影更注重人物内心的探索。通过那些精彩的幽默的对白,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在办公室忙碌着。
   电影的主题音乐《我的心儿不平静》为电影增加了一分生动,我特地下载了听。
   看电影时非常吃惊的一点是里面女性的穿着打扮。过了60多年看当时的女性,和现在相比,她们的发型仍然是美丽的,她们的化妆很迷人,她们的服饰放在今天也不out。相比中国电影中,看女演员服装就能知道年代相比,真的对这部电影的艺术造型佩服之至。也许是小布尔乔亚和农民之间的区别吧。
   

 7 ) 平凡的幸福,真情的礼赞

  “你说我干巴巴的?”“不,你湿乎乎的。”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
   这些对白大概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每次想起都会忍俊不禁。《办公室的故事》给我的两大感受就是:原来苏联人也这么幽默;原来喜剧也可以有这样丰富的内涵,让人既开怀大笑又回味无穷。
   同为梁赞诺夫的作品,《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讲普通的中年人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的身份都有一定差距;两人的交往都是从矛盾、尴尬、种种不愉快开始,逐渐走进彼此的内心,发现对方心灵的美好。但我更喜欢《办公室的故事》,它带给我的笑声和思考都更多。
   严肃古板的女局长和木讷拘谨的男职员,从冷冰冰的上下级关系到相互袒露心扉,从试探、躲闪到共坠爱河,一步步都那么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然而正在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时,副局长的挑拨使他们产生了误解。眼看片子只剩最后一两分钟了,两个人还在追打,我不禁担心他们的关系会走向何处。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出租车里他用深情的长吻融化了她的心,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这部片子是一曲对美好人性和温馨情感的赞歌。当被下属们称为“冷血动物”的女局长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时,她变得那样优雅、动人、和善而风趣;曾经唯唯诺诺、洋相百出的男职员在爱情的驱动下,也充分表现了善良、柔情而勇敢的一面。人就是这么奇妙,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本性表露无遗,但也有些人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广阔而美丽的内心世界需要理解他们的人去发掘。外表冷若冰霜的人,也许有着比别人更柔软的心,他们只是在等待倾诉心声的契机,等待愿意听他们倾诉的人。一些表面上热情大方的人,内在却是冷酷而虚伪的,就像片中的副局长,那么残酷地伤害了大学时的恋人、现在的女同事。
   除了讲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本片还描绘了一个机关办公室的生活画卷:来到单位首先化妆打扮的女人们,爱煲电话粥的秘书,一本正经的工会干部,道貌岸然的副局长,传得飞快的八卦,隔三差五的凑份子……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办公室(而不是现代化的写字楼)才能发生这一系列的闹剧,而最终得到圆满的结局。
  《办公室的故事》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它的主人公就像你我一样,有弱点也有优点,有不如意之处,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影片如同一阵清风,一股清流,让人看到平凡生活的美好,相信平凡中的真情和幸福。

 短评

挖一下干巴巴的社会主义墙角,谈一场湿乎乎的资本主义恋爱。

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说得俏皮!~你就是一个面包干儿!~

11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开始,女为悦己者容。接着,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最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人啊~

1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说我干巴巴的" "不,你湿乎乎的""我摸不透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干嘛要摸我,别摸我..."

16分钟前
  • 只爱这片土地!
  • 力荐

这个故事太可爱了,虽然同样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但人家拍的就是好,人物都树立起来了,各有各的特色,每个角色分工以及完成度都非常高,也有好人也有坏人,但电影表达了每个人的转变过程,这点就厉害了。当然其实还是个爱情童话故事,有点乌托邦,酸甜苦辣得滋味都有,最关键的是还特别可乐,喜欢

1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分钟前
  • ❤sissy❤
  • 力荐

既不喜剧也不经典,一部普通的老片子而已。老姑婆局长除了性格执谬并无大问题,倒是欲作正面描摹的老科长,迂腐低能呆滞,只要有正常思维肯定不能提拔此类人为处长啊,老好人有屁用能开展工作能协调下属吗?看下来只有灵活帅气的副局长比较正常。节奏松垂,配音像话剧,老土得让人昏沉。苏联果真发达。

25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纪念性4星:第一次在电影节敲字幕,在没有英语字幕对照的情况下,强忍了一个多小时的尿意,看着画面把俄语原声的片子敲完了……听着身后观众们的笑声,我觉得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27分钟前
  • 痞子老九
  • 推荐

上班摸鱼看电影被领导发现了,领导很生气,批评我说“这片子你竟然没看过?”

30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力荐

最深的印象是男女主人公每说一句话都要带上对方的名字,苏联人的名字还特别长。整部戏对话极多且语速极快,男女双方对话如开机关枪一般,可以作为配音演员作基本功用

3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7/10。叙事空间很贴合中国国情:由于上班时间一致装修工得把局长请出会议室,职员打扮聊天、早退买菜,同事生娃生日统一收钱令劳工挨饿,秘书登记才获准进入办公室象征僵化管理下人格封闭,男女主角反串上下级对话通过两人前后态度反映情感/虚荣的人格挣扎,当他抓住她擦拭裙子的手唤醒了僵化的情感。

3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瓦拉西里采夫同志和普雷可夫,柳达米拉,耶夫娜的爱情故事。。感谢那个年代的配音演员们。他们才是这部片的大腕。

41分钟前
  • kindsos
  • 力荐

这才是高段位的喜剧大成之作啊!能把清水衙门里中年人的爱情拍得如此天雷勾动地火!情感的爆发、人物间的冲突都恰到好处,剧情的起承转合清晰顺畅,所有的喜剧效果完全是水到渠成!观众的情绪也被充份调动,享受观影中的每一秒,每一个画面,每一首歌…高中时在CCTV-音乐看过一集,今年北影节最爱!

4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苏联老大哥

4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说老实话,我对前苏联没有什么好感,对苏维埃政权更是深恶痛绝,但是这部片子以及《两个人的车站》之类的电影热爱非凡,虽然我明知道这是电影,营造的和谐氛围多数是扯蛋,但我就是爱看,就像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宣传画的那种感觉一样。

51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體制下的優秀作品,也就是“喜聞樂道的大眾文化”

53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真正的romance

55分钟前
  • JOJOORC/Z
  • 力荐

70年代!70年代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这么高了吗!有吃有喝还有靴筒带褶子的高跟鞋和五颜六色的大风衣,而且穿大风衣的大冷天还有西瓜吃,还在街上卖,妈的请送我回70年代的苏联,让我给左派老毛子一个深情的吻。

60分钟前
  • Eureka A.O.
  • 力荐

⒈这非比寻常的爱情故事超乎预料的有意思,无论是最初的情感萌动,还是经历矛盾最后爱情收尾的方式,都算得上耳目一新,好多桥段看得我乐不可支,嗯,比昨天看的《两个人的车站》更有意思(惊喜发现两部电影是同一编导);⒉特意看的国配版,不得不说,他们的名字好长,看完后也没完整记住一个;⒊……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中文配音版太经典了!哇哈哈...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