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

悬疑片美国,俄罗斯2018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纳·麦克雷斯,科林·伍德尔,约瑟夫·约翰·谢尔勒,阿什丽·艾德纳,考特尼·劳伦·卡明斯,托马斯·巴布萨卡,朱莉·内桑森,罗伊·阿布拉姆森,盖奇·比尔托福,肖恩·奥布赖恩,瑞克·萨拉比亚,布拉德·阿布瑞尔,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播放地址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3网络谜踪 剧照 NO.14网络谜踪 剧照 NO.15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20:08

详细剧情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母亲最后的供述的另一种解读

十分怀疑母亲最后说的一段话的真伪性。我觉得这是电影故意留个大家的一个悬念。

一个十分宠爱自己儿子,甚至不惜为他犯罪,杀害那个吸毒大叔来掩盖真相的母亲,在面对审讯的时候,会真实完整的交代儿子的犯罪真相?我是不相信的,一定有一定程度的美化。通过在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改编优化,从而减轻儿子的罪行。

这个揽下全责(take full responsibility),值得回味。

第一个疑点,margot开始的时候告诉爸爸说自己晚上不回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margot这一晚上是有明确的目的地,而且她知道要很晚,可能没法回家。而在叔叔家吸大麻并不需要占据整完时间,所以也就是说她在吸完大麻之后,应该另有安排。而这个情节电影并没有讲她要去哪。

不过有一个相关的证据是,警官说儿子是跟踪。如果确实是跟踪,那就很难解释margot为什么要深夜去湖边?原因很有可能是Robert(警官儿子)约了margot。

警官说margot在车里吸嗨了。而根据叔叔所说,他们平常在家里面吸毒聊天。就算当晚是单纯的去湖边吸毒,肯定也不会彻夜不归,因为这是一个常规事件,margot不会突然说彻夜不归而引起父亲的怀疑。

所以一定是有人约了她。而且警官说的margot吸毒这个事情,全程父亲都没有告诉她。所以应该是Robert本身就知道margot吸毒,告诉的母亲。

第二个疑点,车上的2500美元信封。如果儿子真的想还钱,想告诉margot真相,大可直接网上转账,为什么要当面换现金?当面承认错误比在网络上应该是更困难的。

Robert在youcast上说自己因为要支付母亲的住院费,所以需要借钱。这一点也很值得怀疑。Robert究竟是为了编造相同的际遇来骗取同情,还是说确实也想骗到钱?我倾向于后者,如果单纯的想借相同背景来增加共同话题,大可不必透露出自己没钱。而是应该更多的聊母亲生病的感受。所以我认为Robert是真实的需要钱。

结合警官讲的那个儿子以前筹钱的故事:找每个邻居借25元钱。很显然儿子有骗钱的前科。因此我更觉得车上的那个信封里的现金,是母亲准备为儿子洗白所卖下的伏笔。

第三个疑点,儿子一直借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猜测和吸毒可能有关联。

一个警官为什么会与前科犯人共建解毒所?这个应该是戒毒所需要做的事情吧?

另外图中警官左边的大叔,也就是后面承认自己杀害了margot的人,是因为吸毒和性侵被抓起来的。他最后愿意承认是自己杀了margot,应该是和警官达成了某种py交易?PS:警官也是单身

这种py交易是第一次吗?还是说以前在建戒毒所的时候就有过py交易,为的是保护儿子?让儿子在自己的眼皮下解毒

第四点,爸爸第一次登上女儿facebook的时候,信息流里面,Robert还在12小时前发了动态。可见他毫无悔改。

第五点:那个哀悼会的网站。在父亲提交完个人信息以后,给出的提交成功页面。这个服务员!看的毛骨悚然,为啥又是她,这个网站是谁做的??

从这个图片来看我觉得是Robert。因为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网站的一定是会正式的请一个模特。而恰巧也是这个女生的概率太低了!从个人的习惯来讲,当你使用了这个女生的形象之后,一下次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再使用的!

所以我觉得是Robert建了这个站,来骗取margot的照片和视频。最终他也拿到了这个数据。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和最后的哀悼会视频直播页面,根本没有任何地方用到了提交在这个网站的数据!!

最后结论:Robert是一个被溺爱过度的孩子,他有吸毒的习惯,在案发那天是他约了margot,想要性侵她。挣扎中,margot掉下了悬崖。或者是被推下了悬崖。。。

 2 ) 编剧一定是pokemon死忠

当时真凶说自己最喜欢的pokemon是Kecleon,也就是变色龙,变色龙特性为变色,是所有pokemon中的唯一属性。变色属性是在接触对手后,自己的属性变为和对方一样,也就是早早就暗示了他说家里人得了癌症,是接触女主后,把女主自己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

女主最喜欢的是Uxie,除了女主自己说的可以抹去记忆,它还是三圣姑内耐久最高的,双防达到了130,要不能在无水且受伤的情况下熬过两天呢~

 3 ) 【剧透慎入】二刷惊现细节!导演早就暗示了关键线索

当David老爸发现了Magot在直播平台上拍摄的湖是Bobosa Lake,

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起身乘车赶去湖边,并且在路上给Detective Vic打电话

当时Vic还在睡觉,所以David的电话直接到了留言信箱

注意老爸David这个时候透露的信息:

I know why sh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我知道她为什么经过那个路口了)

She wasn't leaving town (不是要出城)

She was driving to the spot she's been visiting for the past 5 months

(她去了一个在她在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

It's 3:45 AM (现在是凌晨3:45分)

I‘m headed there now (我现在赶过去中)


镜头戛然而止~~下一画面就是切换到了 4:22 AM (也就是 37分钟后了)

这次David呼叫的facetime 把Vic吵醒了

Vic 从睡梦中醒来接接电话第一句话问的是 Hey where are you ?

(再次证明了David 并没有告诉Vic关于他发现Bobosa Lake的信息)

这个时候David显然已经发现了什么,情绪复杂的他没有回复上面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有指责色彩的话:

你说她是离家出走的。

注意!!高能预警!

这个时候, Vic 用试探性地口吻问:

Are....you at the lake??

问题是,Vic第一反应怎么会猜到David在湖边???除非。。。。。


第一刷细节的时候只觉得在湖边打的这通电话有种迷之诡异的感觉,

但是Vic和David的演技都太太太自然了!!所以根本就注意到这些导演早就埋伏好的剧情线索!

有兴趣二刷的盆友可以回去看看这一段,很精彩了

不得不说,Vic的演技爆裂了,她一边呈现压抑住地慌张,在语音中保持镇定试探David知道多少了

同时间手部动作一直在收拾东西马上准备出发了~

细节都暗示了Vic绝对不仅是一个太过机敏办事认真负责而已,而是她提前知道了关于湖边的事



.

 4 ) 你没发现的30个伏笔和细节,我都帮你整理出来了(按时间线)

剧透预警!!!多图预警!!!这可能是2018年给悬疑迷最后的一个惊喜,全剧节奏紧凑,拍摄手法新颖,伏笔和细节非常多,值得二刷。来看看我整理的30个伏笔和细节吧,欢迎留言补充!

前言:私以为,评判一部电影好不好,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标准。我的标准是,能够将剧情设计得合理、有真实感,让观众在看的时候相信“确实发生过这些事”,就算是成功了。悬疑电影还需要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个就需要非常多看得到和被忽略的细节来支撑了,本片就属于细节伏笔无处不在的电影。

一定要看到最后,一个最细思极恐的地方!

1、 2分50秒 爸爸强势安利pokemon,margot的桌面壁纸成了皮卡丘,此后壁纸一直扮演了Margot心路历程的角色

2、 4分10秒 Margot注册facebook,邮箱是margot.p.kim@google.com(P就是Pamela缩写)后面Margot的网名都用的mkmania,都是深爱妈妈的体现

3、 4分14秒 Robbie两小时前点了赞,凶手第一次露面

导演给的第一次提示 并不容易发现

4、 4分27秒 行程表上全是Piano with Mom,妈妈就是陪伴Margot最久的钢琴老师,临终前Margot在她床前弹琴,钢琴是她们之间最深的羁绊

5.、8分03秒 有个叫Hannah的女人邀请David再喝一杯,说明2个事情:1.David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在接触新的女性,试图忘掉丧妻之痛;2.他们已经见过一次面了

Hannah这名字是巧合吗?

6.、8分35秒 David把“Mom would be too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删掉了没发出去,这是前后呼应的一个伏笔,也暗示了David不敢在女儿面前提起妈妈,自己也不敢面对

删掉的单词完美诠释了男主的心理 演员鼠标和光标晚饭加鸡腿

7、8分53秒 右侧的推荐视频里出现了舒缓的音乐药物图片(暗示妻子去世David压力巨大,开始服用药物)还有第六个视频标题“如果你的孩子吸大麻要怎么跟他说”也暗示David应该是有所察觉大麻的事了,这年代,亲人都没有网站懂你啊

注意右边推荐栏第五个和第六个

8、 9分4秒新闻首页出现了旅客被困9天后获救预言降雨量将破纪录 暗示后面的剧情

媒体追踪帮助警察抓贼 说明了互联网时代背景

9、9分50秒 5月11日晚上弟弟Peter来电,在哥哥说Margot要在学习小组呆一晚的时候,弟弟的神情有些奇怪和担心,可能是猜到Margot要来这里待一晚上不回家了。弟弟欲言又止是想劝哥哥,跟女儿的沟通中不要避讳妈妈,但是被David打断了。对于大麻的事情也是一句话带过了没有较真,说明在加州大麻很常见,响起的门铃很可能就是Margot(来吃妈妈的秋葵浓汤,抽大麻唠唠嗑)

10、13分31秒 右下角有一瓶黄色的处方药,上面有David Kim的名字,再一次隐晦地交代男主现在的精神状态

睡觉还开着摄像头?

11、17分10秒注意看第四封邮件,David回复医生的话是“Trazadone sounds perfect曲唑酮听起来不错”这是一种抗抑郁药。 结合先前发的邮件(图二),David在16年11月左右开始看心理医生,而Pam的告别仪式是15年12月6日。(6分5秒有照片显示时间)

曲唑酮是一种抗抑郁药
妻子去世一年后David开始接受医生治疗

12、19分52秒 Margot的facebook主页图片是钢琴特写,她还是很喜欢钢琴,可为什么要逃课呢?

13、20分54秒 妈妈Pam很细心地给Margot的同学们做了通讯录,还细心地做了备注。这里Robbie再一次出现,备注是父母在警局,离异家庭,喜欢过Margot

妈妈做的通讯录 倾注了她对女儿的爱

14、25分49秒 Vick的facebook主页标语是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和母爱相比。结合头像和前面的“离异家庭”,暗示出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形象

15、28分4秒 Margot的密保邮箱是妈妈的雅虎邮箱,密码是自己生日,表达爱意+1

16、28分46秒 Robbie又双叒出现了(导演内心独白 求你了记住这个boy吧 他很关键!

还在更新头像,宅男无所畏惧

17、30分06秒 David制作Margot好友的记录表用来找破案线索,Vick对他要求的是share不是send,还给share的按钮特写了好几秒,她有没有改动过Robbie的资料呢?

18、33分11秒 老师说Margot半年前就没来上钢琴课了,那时她做了一个决定,要彻底放弃钢琴,这也意味着放下对妈妈的执念。

这精致的构图 给你拍照的怕是个摄影大神。。。

19、33分45秒 后面跟着Margot丰田车的是Robbie的车

20、43分09秒 这可能是全片最硬核细节,怀疑编剧是任天堂粉。每一只pokemon都有自己的“特性”,Margot希望特性是可以忘掉不愉快的回忆,炸鱼薯条希望是变隐龙的复制对方的特性,所以他说自己喜欢pokemon,妈妈患了癌症,跟爸爸关系不好都是伪装出来跟Margot套近乎的,确实很符合这个特性

21、49秒30分 Robbie以妈妈警局名义骗邻居钱,作为一个警察,妈妈却选择了帮孩子隐瞒真相,再一次暗示Vick的溺爱,后面甚至不惜包庇孩子杀人

22、52分52秒 Vcik一开口就是“你在湖边吗”但之前的对话中David并没有提到湖,David的原话是她去了最近五个月经常去的地方。 视频中Robbie也短暂露了个脸,4点钟不睡觉的他,很关心这个事情的进展

23、53分10秒 精灵球钥匙呼应了前面Margot真心喜欢pokemon,也是她在湖边遇害的铁证,所以David毫不犹豫地报了警,根本没问Vick意见。他三次质问“你告诉我她只是离家出走了”一次比一次语气重,也暗示不再信任她了

24、54分2秒 Vick一手扶额头,一手叉着腰,看着湖面,一脸愁容。作为案件主理人,有了新线索怎么是这副模样?车子肯定会被发现,后面该怎么办,怎么跟媒体说呢

前一个画面的2个警探还在谈笑风生 Vick却愁眉不展

25、57分13秒 下了大暴雨,搜救进度受阻,呼应了第8条的天气预报。同时接着埋下伏笔:提供了Margot能够成功获救的生命之水。

26、76分33秒 短信不回,Hannah只好发安慰的邮件。好痴情的女子,如果结尾David能跟她在一起谈个恋爱啥的,也挺温情的

62分的时候Hannah已经发过一次慰问邮件
男无情女有意 David还是不回复

27、91分21秒 警察质问VIck,认罪的吸毒犯真的是自杀的吗?Vick犹豫了几秒,已经暗示了是她杀的。

28、95分53秒 打字速度惊人的David犹豫了几秒后发出了“Mom would be too”承前启后,Margot也换掉了桌面壁纸,表示父女俩正式打开了心结。

29、96分39秒 Margot在短信里跟装哭女Abby和抽烟男Derek划清界限,跟真正关心她的Isaac约了周末见面。丰田也发来了提车通知,前面注册facebook的时候我们看到Margot的生日是2001年4月13,现在是2019年4月14,她刚满18岁。如果这也是广告植入的一部分,真是太细节了,全场最佳金主。

嘴上说照片好丑 转眼就设置成了壁纸

30、全片最细思恐极也是最成迷的:看似是一个全程安利苹果公司macbook和iphone的广告片,iphone7却不能帮助警方定位找人?都7012年了。


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爸爸David,妈妈Pam,女儿Margot,叔叔Peter,全片都没有刻意地用对话交代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却通过非常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来让你体会到他们感情的深厚。例如:

Margot的网名和壁纸,对钢琴和pokemon的喜爱;

Pam住院后给David发的邮件还不忘交代家里需要注意什么,给女儿安排什么钢琴老师,给Margot制作的通讯录备注;

David陪妻子跑步抗癌,拍摄VLog记录每一天,因为妻子去世得了抑郁症,邀请女儿参加各种活动(虽然总被无情拒绝。。)

Peter跟David要菜谱,学着给Margot做她妈妈独创的秋葵浓汤;

他们都是性格内敛的东方人,或许不会像西方人一样天天把Love you,Dear,sweet heart挂在嘴边,但他们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就像不善沟通的David更喜欢用摄影机记录生活一样。导演可能希望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坦诚地沟通,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如果像David和Margot一样因为担心谈及妈妈会让对方伤心,那这种披着保护外衣的爱反而就成了另一种伤害,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你以为自己看了一部悬疑片,其实这是一部教育片。

 5 ) “桌面电影”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杨时旸)

多么无趣的片名——Searching,被译成《网络谜踪》,听起来不过像是15年前某个矫揉造作的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引得众多影迷惊呼。今年真是“桌面电影”的重要一年,《解除好友2:暗网》的热门又紧接着被这部《网络谜踪》接棒,整个故事都能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呈现,视频电话、搜索引擎、Facebook、ins、视频报道……一切一切,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我们生活中不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远远低于面对它的时间,屏幕已经是我们视网膜的延伸。

抛开外在形式,《网络谜踪》还是一部本分的悬疑惊悚类型片,《消失的爱人》混搭着《看不见的客人》又掺杂一点美剧《谋杀》里的冰冷,甚至在悬疑、惊悚和罪案故事之外,还令人想起那部悲伤又动人的《无人引航》,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疏离、走近与重新相互理解的故事。《网络谜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陆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无论故事的设置,悬念的铺排,反转的接续,抑或结尾的团圆,《网络谜踪》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它的外部形式和内在故事相得益彰互相助力,这是它成功的一层重要原因。一切都发生在房间之内,方寸屏幕之内,一切交流、沟通都在线上,但线上的焦虑与急躁都是线下真实发生的一切的反射,这样的形式把每个观看电影的人也有效地纳入情绪之中,人们面对屏幕,看着其中的人面对屏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特景观。

《网络谜踪》一直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内外有机”的叙述模式,一方面,是有关桌面电影的形态与内在悬疑故事的内外结合,另一方面,还有寻找女孩的案件破解过程与父亲破解女儿内心过程的结合。罪案成为了一个契机,让原本看似亲密但实则早已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启动,“寻找”变成了双重的动作与双重的动机——寻找女孩的肉身下落,以及寻找女孩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故事无非是一个关于“破译”的过程,破译犯罪者到底是谁,破译犯罪动机,破译女孩的内心轨迹,成长过程。

故事起始之初,是从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开场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又是以母亲的患癌、斗争与最终的早逝作为转折的,从那开始,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的内里正在被慢慢蛀空,生活维系了它表演性的一如既往,徒有其表的完美,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父亲沉浸于记忆与悲伤,但对所有人避之不谈,表面上仍然阳光,但实际上偶尔的皱眉、旁人提及亡妻时的回避,才是真的内心黑洞的闪现,而女儿一直扮演着某种乖巧上进的设定,延续着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殷殷期望,但她自己却有着无法对外人诉的悲伤。

如果和那部同样著名的桌面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相比,《网络谜踪》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被拯救的和被篡改的,被暗中操控的也被及时纠偏的,一切都更加真实,也更加全面。其实,故事在第58分钟开始,突然起了一些变化,暧昧的水花突然被溅起,女孩被官方宣告死亡之后,盛大的表演开始了,那些原本和女孩并不熟悉的同学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自拍的视频,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表示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孩纷纷表演责任感,声称随时准备着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并不会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什么真实的悲伤,悲伤只会发生在现实空间之内,一切网络上显形的内容都是表演性的,那些拍摄、发布、互动的过程本身就和沉浸于悲伤的凝重相悖,但是如今,我们却都相信或者说愿意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表演,并自愿或者半自愿地参与其中。

其实,《网络谜踪》的底色是团圆和温暖的,是父亲的坚持最终解救了女儿,现实的、真诚的一切战胜了虚拟的和矫饰的东西。这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美好的期许。

 6 ) 新瓶装旧酒,却别有一番滋味

好久没去电影院,昨天照例去看了周二晚上的sneak preview,感觉收获了意外惊喜。总体来说是值回票价的好片,而且从情节、节奏、技术创新、演员表演、镜头语言等各个方面来细看,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至于关心这部影片到底吓不吓人的朋友,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这部电影在德国的分级是12岁以上,影片中没有暴力血腥鬼怪凶杀之类的画面,胆小的朋友也可以放心观看。

鉴于这是一部悬疑片,本文就不具体分析故事情节了,以免剧透。

视觉呈现的创新

我喜欢这样介绍Searching这部电影: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惊悚片,却是用一种非常不典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Aneesh Chaganty, at LAAPFF2018 【1】

导演Aneesh Chaganty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如是介绍他的第一部长片。之所以说“非常不典型”是因为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电影。换句话说,观众面对的银幕就好像是自己的电脑桌面,所有的情节展开都是通过屏幕上发生的变化来传递的。这部电影在2018年度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了“下一代观众奖”,备受赞誉之处莫过于它在电影的视觉表达上大胆创新,是第一部用我们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电子设备和科技产品来挑大梁的电影。

导演Aneesh Chaganty(左)、联合编剧Sev Ohanian(中)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接受采访,出处见文末【1】

然而,如果抛开大银幕这一限制来看,Aneesh Chaganty并不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早在2015年初,现象级热播美剧《摩登家庭》就已经在第六季中尝试过这种视觉表达的方式了。标题为 “Connection Lost(失去连接)” 的第六季第16集就是完全用电脑屏幕上的画面来讲述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女儿的手机关机导致出差在外的妈妈紧张不已,她使用iMessage和FaceTime与家人、亲戚一一取得联系,并试图黑入女儿的Facebook账号以获得女儿的社交信息,结果引出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受制于该剧的温馨喜剧定位以及20分钟左右的时长,这样独特一集并没有在气氛和悬念的制造上有多少发挥,但依然在IMDb上获得了9.5的高分,被许多粉丝视为《摩登家庭》中最喜爱的一集。虽然Searching的主创在电影节上和访谈中并没有提到《摩登家庭》的珠玉在前,但是观众不难发现他们在使用电脑屏幕这一媒介时存在的一些相似之处。这里并非讲他们之间的借鉴关系,而是想要指出在电影语言中使用新媒体的这种尝试,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的灵光乍现,而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细致体会,而后才能把使用这些科技产品的体验一一转化为电影叙事中元素。换言之,如果观众本身并没有使用这些产品的日常体验,那么主创们费尽心思设计的一些令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极恐的细节就容易被忽视掉。又或者,如果观众是爷爷奶奶辈几乎不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笔记本电脑的人群,那可能真的看不太懂到底发生了什么。

举个例子,在聊天的对话框中打字,刚打好一句还没来得及回车,对方就发来了一条新的消息,于是把刚打好的那句删掉,重新打一句;这句还没发出去,对方又先一步发来一条,于是又删了重打;反复好几次,才终于发出去一条总结性的回复。又或者,当你非常生气或者非常激动的时候,手速如飞打了一条充满情绪的、几十上百字的长信息,然而思前想后觉得不妥,又一个一个字的删掉。再比如,跟老妈视频聊天,她一直在唠叨你生活中的小毛病坏习惯,你一边心不在焉的听着一边随手打开了某宝的网页,突然老妈问了一句“你眼睛看来看去看什么呢?”吓得你赶紧把目光从某宝上移开连连否认“我没看什么呀!”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在电影叙事中让故事生动起来,令人感到可信,让观众有共鸣。然而对于Searching的主创来说,如何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它们,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

Debra Messing(左)在采访中讲述她的拍摄体验,出处见文末【2】

饰演女警官的Debra Messing在访谈节目中说,她第一次看剧本的时候觉得干巴巴的,净是一些什么“鼠标光标从左边移到右边”之类的描述,让她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导演给她看了一个Google搜索引擎的广告片之后她惊叹不已,原来真的可以这样拍出一个故事。【2】导演Aneesh Chaganty也在不同采访中多次提到这个标题为“Parisian Love(巴黎爱情)”的广告片,大致意思就是展示男主角使用Google搜索不同的内容,借此来叙述他和一个巴黎女孩相爱的故事。这个Google于2010年制作的广告片跟后来的Searching电影比起来真的算得上干巴巴了,因为观众看到的只有不断变化的Google搜索条目和结果。可是它的创意非常厉害,以至于当时让人看了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受。因为它把自蒙太奇技术问世以来的电影语言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这个精髓就是观众的脑补。我们看到Google搜索条目里出现“教堂”就自动脑补了男女主角结婚,看到“婴儿床”就脑补了他们有了孩子,诸如此类。以至于导演Aneesh Chaganty说了一句非常高的评价,他说他看完这个广告只觉得“Wow”,他发现原来自己懂得一门新的语言,而以前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掌控了它,这门语言就是科技的语言,就是我们每天如何使用网络工具。【3】

导演Aneesh Chaganty在采访中提到自己被Google的广告片醍醐灌顶,出处见文末【3】

无论是Google的那支广告片,《摩登家庭》的第六季第16集,还是Searching这部电影,这种视觉呈现方式的创新都有一个清晰的方向,那就是改变科技产品在电影中的参与方式。以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人物使用电脑和手机,后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短信内容配着提示音以对话框的形式在人物的旁边显示,或者偶尔短暂的以电脑屏幕的画面充满整个画框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和视角。而Searching的主创们在尝试的,是要让那些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科技产品以一种更加互动、更加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电影叙事中来。这中参与的背后,不仅是由于我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科技产品和社交媒体,更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方式,用科幻的词语来表述,就是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变成赛博格(cyborg)。这种电子化的生活,当然应该有一种更加电子化的视觉呈现方式,虽然观众可能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电影,但是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很熟悉也都能理解,于是这种视觉呈现的创新在接受一方来说应该是毫无障碍的。这就好比第一次看动画片的孩子也能毫无障碍的接受蒙太奇的运用,能够理解断裂的时间和画面背后是一个连贯的故事。有趣的是,近年来3D电影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电影人在努力拓展CG特效的逼真程度和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大概他们不会想到Searching这种回归二维的尝试给观众心理上带来的真实代入感不亚于逼真的3D场景在视觉上起到的作用。

电影语言的运用

如果说Searching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噱头是“从头到尾发生在电脑屏幕上”,那么它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靠的就是对于电影语言的成功运用。主创们在各种采访的场合纷纷表示,为了能够把这个创新的想法变成电影,他们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有太多问题无法从既有经验中找到对策,只能边摸索边前进。比如饰演女警官的Debra Messing和饰演父亲的John Cho在整部电影中戏份最重,他们二人有很多隔空对手戏,在拍摄的时候只能假装面前有对手;不同于通常的舞台调度,导演经常给出一些让演员的目光从屏幕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之类的“目光调度”指导,对于二位主演来说这都是全新的表演经验。【2】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导演、编剧,还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主创,他们就是剪辑。在2018圣丹斯电影节上,导演Aneesh Chaganty在电影首映后的观众问答环节中激动地介绍两位剪辑师,说他们的工作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所以在制作人员名单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分类,叫做“屏幕摄影总监”。【4】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在拍摄的时候其实是已经提前制作好的画面,因此在实际开机前,剪辑人员就已经做了七周的“剪辑”工作,并且他们在之后一年半的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中贯穿始终地起到了核心作用。【4】Searching在IMDb条目上的制作人员名单中这两位剪辑师的名字,Nicholas D. Johnson和Will Merrick,不仅作为剪辑出现,更是和总摄影师一同出现在“摄影”一栏里,职位是“Director of Visual Photography”,可直译做“视觉摄影总监“。【5】

在主创们的尝试和努力下,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电影的确是叙事流畅、一气呵成。开场的几分钟里,观众看着电脑屏幕上呈现出的照片、视频、日历等等信息,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事件的背景,又像一个独立的小单元,情节上有完整的起承转合,节奏的张弛有序又恰到好处的渲染了情绪,让人不知不觉中泪目。对于电影院中的观众,这个楔子的段落又像是一道前菜,让人慢慢适应这种新的视觉呈现方式。由于我看的是sneak preview(就是看之前不知道今天放的是什么),自己之前也没有了解过这部电影,所以开头几分钟暗暗担心,“不会整部电影都是电脑屏幕吧?”毕竟《摩登家庭》的成功示例也只是一集20分钟的情景剧而已,而且楔子段落的泪点又让人隐隐觉得后面不会是喜剧片。

如果只是忠实的录制屏幕活动,那么它就是一个直播节目,而不能成为一部电影。幸而Searching的主创们深谙镜头语言,并把这一技巧娴熟地运用在对屏幕活动的调度上。首先,屏幕活动并不是忠实于现实时间的,而是以蒙太奇的手法拼贴起来,因此有了节奏的变化。当主人公的思路受阻,或是事情发展停滞不前的时候,画面活动就变得迟滞、沉闷;当主人公突然发现重要线索,争分夺秒地搜索信息时,画面活动就明显加快,给人一种跳跃和目不暇接之感,从画面背后透出来的时间压力和紧张气氛不言而喻。这只是Searching这部电影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基本手段。

其次,作为一部悬疑片,悬念的设置和推进至关重要,这一点上剧本也是非常过硬,小高潮一个接着一个,最后还有反转。个人的观影体验是,每当我觉得差不多该换成真实场景了吧,突然就发生了情节上的突破,然后我的注意力又被情节发展牢牢固定在了电脑屏幕的画面上。

第三,镜头的运动和音效的使用对于整部电影的悬念渲染、节奏把控和情节推进也都起到了推动和加强的作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镜头是固定不动的,不断变化的只是画框中的一个个对话窗口、视频窗口、网页浏览器窗口。但是在某些关键的节点,比如男主人公无意间发现了什么重要线索,镜头就会非常自然地推近,引导观众的视线去关注屏幕上的具体一点,同时配以紧张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从一种相对被动的主观视角(一直从人物的视角看着电脑屏幕)转变为一种近似主动的主观视角,让观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和人物的目光重叠,也让观众深入体验人物的情绪。

第四,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导演非常擅长使用停顿的技巧。这种停顿在影片中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由活跃的画面活动突然转入相对静止单调的画面活动,另一种就是打断连贯的叙事。前一种的具体体现就是对电脑屏保的巧妙运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屏保,是当主人公身心俱疲的时候。此时画面变成了电脑屏保,黑色的背景下一束彩色线条变幻莫测,它用短暂的虚拟时间替代了较长的现实时间。配上营造气氛的背景音乐,似有一种象征意味,好像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主人公的担忧,让观众有一种黑云压城的紧张感,知道这个平静的画面随时会结束,又不知道何时结束。此时主人公突然收到FaceTime来电,弹出的视频通话对话框中映出夜晚主人公的卧室,更让人觉得有一丝诡异。另一种停顿是打断连贯的叙事,使用的工具是“页面加载中”的旋转光标、主人公合上笔记本电脑后的黑屏、以及突然由电脑屏幕到手机屏幕的转换。这些停顿都是非常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却会让观众的连贯观影有一个瞬时的中段,或让人焦急,或让人惊诧,借此达到导演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目的。

把这些镜头语言从原本的三维空间嫁接到一个二维平面的画面调度上,让观众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仿佛是自然而然的观看行为,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这不仅得益于导演的个人才华,更与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

中规中矩的故事

最后再简单说几句故事,没有剧透,请放心阅读。

导演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是一个很中规中矩的悬疑片,只不过是用新颖的形式讲述出来。女儿失踪,父亲焦急寻找的过程一波三折,如果单看故事脉络,的确无甚特别之处。导演表示,选择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和这样一个新颖的形式来搭配,也是希望二者能够相互中和,让观众感到新颖的同时又容易接受。【3】演员的选择上却让人小小的惊喜:主人公一家是亚裔。而且他们的这个家庭基本上没什么亚裔的刻板印象(除非孩子从小学钢琴也算),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恰好是亚裔美国人而已。把角色换成其他任何族裔也不会对故事造成任何影响。这在种族歧视和刻板印象严重的美国影视剧中的确少见,以至于饰演父亲的John Cho在首映结束后的观众互动环节激动到哽咽,他说自己看完电影感到非常激动,因为他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一个和他的家庭相似的家庭。【4】话音未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对于生活在欧美国家的亚裔来说,能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自己族裔的面孔作为一种主流的形象出现,对于个体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亚裔群体来说自然也是意义非凡。

John Cho(右二)在电影首映后观众问答环节现场哽咽,视频出处见文末【4】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涉及到的话题却是宽泛的,比如子女教育、亲子关系、人性的自私、媒体的冷血、社交媒体的无孔不入、网络空间的安全等等等等。这些话题每个单独展开都是深不见底,如果用传统的电影形式,必然不可能一一涉及。若是一一涉及,贪多嚼不烂,显得浅薄无力。若是选一两个点到即止,也要通过情节、人物活动、对话等形式精心设计,未必能达到效果。而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觉呈现方式决定了它可以有单位时间内更多的信息量,而不必一一通过行动或语言来揭示。比如说网络上看客们对于女孩失踪事件的各色评论,窗口滚动下去,一条条映入眼帘,明明是客观视角,却让人忍不住产生主观的评判。又例如新闻直播画面对于警察办案现场肆无忌惮的窥探,媒体追逐新闻价值的那种冷血和疯狂可见一斑。不难看出,在这个中规中矩的故事里,导演还是暗暗放入了不小的野心。

观影前半段我的确时不时有一种“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的感觉,不过这些所谓bug其实在最后故事反转后也都能勉强的自圆其说,不算什么大的缺陷。如果说故事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可能就是结尾有些强行落入俗套的感觉,这也导致了这部电影在一些评分网站上出现了两极化的评分。不过总体来说真的不算硬伤,毕竟要把整个故事和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恰当而自然地结合起来并不容易。

结语

该片的北美上映时间是8月底,德国的上映时间是9月中旬。在网上搜了一下德国版的预告片,发现后期把画面中所有的文字(比如聊天窗口打的字,网页上的信息)全都换成了德语,当时觉得OMG这得多少工作量啊!怪不得德国的上映日期要晚半个月。如果该片在大陆上映,不知道是只配字幕还是会把画面上的文字信息也全替换成中文,目前看到的预告片好像是只有配对话的字幕。

总结来说,推荐大家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虽然没有3D和CG特效加持,它也能够为你值回票价,故事性和娱乐性都算上乘;就算院线不上,这样一部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电影,当然也很适合DVD或者线上购买,个别情绪渲染的时刻观影体验可能会稍打折扣罢了。


相关引用

(抱歉相关视频只有来自YouTube的链接)

【1】导演Aneesh Chaganty和联合编剧Sev Ohanian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接受采访的视频://www.youtube.com/watch?v=q3dN3OlMYiw

【2】Searching的主创人员在IndieWire Studio的访谈视频: //www.youtube.com/watch?v=uxY2eM-TFKc

【3】导演Aneesh Chaganty接受圣丹斯电影节官方采访的视频: //www.youtube.com/watch?v=QBEAscIDTt0

【4】圣丹斯电影节上Searching首映后的主创亮相及观众问答视频: //www.youtube.com/watch?v=KTdQLDGssCo

【5】IMDb上Searching电影页面里的全部制作人员名单: //www.imdb.com/title/tt7668870/fullcredits?ref_=tt_cl_sm#cast

 7 ) 《网络谜踪》,今年必看的悬疑惊悚感人亲情电影

这部电影如果有汁源之后,一定会引起大波澜,《网络谜踪》一定是今年必看的电影,新颖的镜头语言,环环相扣的悬疑剧情,感人至深的人物关系,再来是帅约翰赵的颜值和演技,这部电影大聪安利定了。

今天《网络谜踪》分两点来分析,一个戏外,一个戏内。

在戏外,《网络谜踪》是制片人Sev Ohanian 和导演 Aneesh Chaganty共同完成的一部极小成本电影,并且这是他们在读书时候就开始制作的学生作品。

《网络谜踪》原本只是一部毕业作品,极小范围上映,但影片参加完圣丹斯电影节(一个让独立导演进入主流好莱坞商业跳板的电影节),斩获了“下一代观众奖”和“阿尔弗雷德.斯隆长片”两项大奖,这引起索尼旗下的幕宝公司买下版权,进行全球宣发。

《网络谜踪》当初拍摄只用了13天,2个礼拜都不到,而且全部只用了5位有名字的演员,可以说,这绝对就是约翰赵的独角戏了。

制片和导演当初原本想要拍摄一部有植入的商业短片,拍完拿到投资人的钱就走人,但最后投资人听完他们的故事,拍板子说干嘛不直接拍一部长片呢!

制片和导演听完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们看到投资人给的资金后笑而不语,但又无法拒绝拍长片的诱惑,于是就有了故事非常好,同时也看得出成本有限但很惊艳的《网络谜踪》。

《网络谜踪》除了拍摄仅有13天,最重要是它的呈现方式,整部影片只用各种电子屏幕来显示,这样看起来很前卫,但是对于我们如今移动互联网屏幕时代,可以说是十分亲切了,毫无违和感。

光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一部电影,这俩哥们就用了3年的时间去做剪辑处理,心疼这2位剪辑师3秒钟。

这也让主角帅赵第一次面临表演上的挑战,因为他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对着空气在表演,没办法和其他演员有互动。

而且为了让演员更好理解这部电影,当然也让投资人花更多钱去买为这部电影买单,导演先自己自导自演这个故事。

导演自己演男主,演女儿,演警察,演路人,到网上扒各种素材,然后自己剪辑出一个长达90分钟的内部版本,供投资人和演员观看,已达到拍摄时候最佳效果。

这样的操作,和之前韩延《动物世界》把动作戏份用乐高小人拍出来让投资人掏钱,有异曲同工之意。

而且《网络谜踪》更极端的是把整部影片剧情都制作完,也算是很大胆的尝试,因为如果投资人看了内部版没兴趣,可能就会导致影片真正拍摄的流产,得不偿失。

无独有偶,前几天大聪看的《解除好友2:暗网》,一样采用了电子屏幕贯穿始终的呈现方式。

这让大聪想起前些年伪纪录片拍摄方式风靡的时候,有讨论度很高的《科洛弗档案》,《鬼影实录》系列,国内去年还有一部《中邪》等等。

而今年,连续两部以电子屏幕作为镜头语言,去除传统电影分镜头的结构,给观众一个全新又熟悉的屏幕视角,可以说真的很新鲜了。

这也让大聪看到电影如何表达故事的多种可能性,也从《网络谜踪》看到了实验性的成功,用导演的话来说:

——“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不违和,是因为现代人都有手机电脑,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对于这些不是电影媒介但我们每天接触的电子屏,让它们成为电影的最佳素材。”——

聊完戏外,我们来看戏内。

《网络谜踪》讲述的是约翰赵饰演的父亲,在某日发现17岁女儿突然失踪,于是配合警方开始找寻失踪的女儿,在寻找的过程中,父亲通过打开女儿的社交网络,渐渐发现女儿的日常,开始真正去了解女儿的生活。

故事类型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结构,剧情真相像洋葱一层层剥开,故事反套路反高潮反转玩得666,难怪影片之前小规模上映时,口碑能炸裂。

目前影片全面上映之后,烂番茄依然保持93%的新鲜度,IMDB7.9,最严格的Metascore也有71,豆瓣目前高达9.1

其实精彩好看的悬疑片不在少数,但大聪觉得《网络谜踪》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影片在悬疑的主线上,很好的建立起父女之间的感情,有几处情感的泪点很好被导演把握住,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影片节奏下,还能让观众敞开心扉去和角色之间产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也很明确,寻找失踪女儿的悬疑线只是影片的一个钩子,真正的让影片升华的是父亲以爱之名对寻找女儿的不懈努力,以及父女之间的重新审视与和解。

《网络谜踪》给观众抛出一个亲情之间的深思讨论,那就是为人父母自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往往误会最深的,就是亲情之间的代沟。

影片通过一个强烈的失踪案戏剧冲突,还有新颖的拍摄手法去阐述故事,但最终在故事的编织上,依然回归传统能激发观众情绪的原始性。

所以说,电影的故事编织,不管外在的表达多么试验性,最终还是通过人们最原始的情绪去直击人心,故事说得好,大家都会买单的。

说完《网络谜踪》所有的好,影片也有让大聪觉得遗憾的地方。

比如影片全程用电子屏幕虽有创意,但有几处还是让人更愿意看到发生的事件,如驱车去找女儿的路上,用Google地图做显示,还有看着Facebook好友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只有人声没有角色表演,从而导致影片其实只有声音没有画面节奏。

通篇使用电子屏幕,就像一部电影从头到尾使用一镜到底,或者一直使用摄影机伪记录形式拍摄,这些实验性的表现形式,随着片长的推进,必然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不过《网络谜踪》在导演的努力下,已经把电子屏幕运用到极致了,从网络视频到直播,从电视新闻到针孔摄像,从电脑email短信到视频聊天无所不用,这比同时间上映的《解除好友2:暗网》想到的电子屏幕多得多。

如今《网络谜踪》虽然全球上映,但影片依然属于独立电影等级,上映规模有限,国内的小伙伴,估计要等汁源才能看到,但到时千万别错过,这样反传统又好看的电影不是每年都有而且能好看的。

今天就先到这吧,大聪要去二刷了。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8 ) 累死剪辑和后期的一部电影

#Searching

感谢Kate姐的赠票😄

这是今年在影院里看到的最惊喜的电影!从剧本到影片节奏都足够扎实和惊艳。这才只是这位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导演也是usc的^_^)

影片从头到尾呈现的都是屏幕(电脑手机等)的影像。拍了十三天(真的)后期十三年(并不。。)

就这么几个屏幕被导演玩的在剧情上不停的合理反转 各种地方都在埋线 到最后真相出来的时候惊艳之余也觉合情合理 前期埋的各类笑点也相当有趣

询问了导演 这个片有做中文版 觉得国内会爆😄

对john cho在映后的一句话很有感触 他觉得电影对他来说是面镜子 一直以来他觉得自己是个吸血鬼一样在镜子上找不到自己的投影 所幸他在这部电影上看到了自己(亚裔)的故事。

强推!

8/24 limited release

8/31 正式上映

 短评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8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10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17分钟前
  • 香槟塔
  • 力荐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19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26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30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35分钟前
  • roobs
  • 力荐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39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41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42分钟前
  • R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47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48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5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57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6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