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情片中国香港,中国大陆1989

主演:张艺谋,巩俐,于荣光,吴天明,陆树铭

导演:程小东

 剧照

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2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3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4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5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6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3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4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5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6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7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8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19古今大战秦俑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05:04

详细剧情

李碧华的妙笔在时空的流转下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跨越古今三代的传奇爱情。   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暴虐无道,民不聊生。方士徐福骗得始皇信任,征召众多童男童女东渡蓬莱寻取长生仙药。曾因搭救秦始皇而被封官赐剑的郎中令蒙天放(张艺谋饰)与应征少女韩冬儿(巩俐饰)一见钟情,偷尝禁果,以欺君之罪被赐死。行刑前,冬儿暗将徐福炼就的长生不老金丹送入蒙天放口中,自己投身窑炉,殉情而死。蒙天放则被泥封为俑,置于皇陵。   20世纪30年代,冬儿转世成为三流影星朱莉莉。剧组前往秦始皇陵附近拍摄电影。莉莉发现自己暗恋的大明星白云飞(于荣光饰)盗掘皇陵的勾当。白云飞为杀人灭口,驾机携莉莉飞入空中。莉莉误将仪表盘打破,随机栽入秦始皇陵,使沉睡地下两千年的蒙天放得以复苏,并与闯入墓中的白云飞等盗墓贼展开搏斗......

 长篇影评

 1 ) 一觉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老谋子、巩俐,还有于荣光,他们都那么年轻。不过他们如今也不算老,至少比我们一介草民要衰老的慢。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那还是在大姑的杂志《大众电影》上。四五岁的我为之神往,可惜直到20多年后才填上这个坑。

想知道什么是演技吗?

老谋子饰演的蒙天放将军范十足,举手投足都是大将之风。直到他一路穿越到了现代,仍然是当初的样子。用嘴去吹灯泡却吹不灭,食指上沾点水却戳不透玻璃。当他拿着菜单一本正经的说“我不吃”的时候,我真心笑喷了。

古代的人穿越到如今,就该是这个样子。或者说,古代人就该是这个样子。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是一丝不苟,剧组构建异世界的能力吊炸天。

那么,马桶卫视的某些脑残历史剧人员们,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想知道什么是演技吗?

巩俐一人分饰三角。除了第三个角色只是惊鸿一瞥之外,前两个角色可以说是完全迥异的。韩冬儿沉静温婉,朱莉莉轻浮张扬。唯一不变的,便是深藏在她们内心的坚韧。能驾驭这些完全不同的角色,足见她的戏路之宽。想找部电影来当表演教科书,有这部就够了。

蒙天放一觉醒来,误把朱莉莉当成是韩冬儿。可惜朱莉莉根本不喜欢他。而他却一路追随,毫不犹豫的相救对方。经历过几次患难,朱莉莉决定义无反顾的追随蒙天放。

人物的转变源于情感,就是这么自然这么顺畅。可惜当下的影视制作人偏偏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人物的情感总是转变的莫名其妙。反面教材请参照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电影《沉睡魔咒》等等。

但是最后,他们没能走到一起。朱莉莉失血过多,死在蒙天放的怀里。两人再次相约来世。

世事无常,命运就是这么残酷。我突然想,如果没有那首经典插曲,《神话》是不是早就该被人忘了?

虽然成龙本人很让人钦佩,但是他的电影真心越来越对不起观众了。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的电影越来越不好看。演员们的表演越来越无力,让观众们比他们还累。区区二十年,电影的水平就已经退步了那么多。

蒙天放一觉睡了三千年,一觉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其实何须三千年,只要二十年,一样是物是人非的。

 2 ) 熔武侠与玄幻于一炉,启穿越与盗墓之先河

一、始作“俑”者

绝后谈不上,空前绝对有。第一部引起全民关注的“国产电影”。“国产电影”用了着重号,这个名词另有独特的含义。字面上指的是“国人自主研发”的电影,字面以下,还有落后、愚昧、山寨等等不良意项。

幸运的是,秦俑打破了以上意项。它打着《古今大战秦俑情》的耸闻旗号登场。引起的轰动效应也配得上这个旗号,“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从一个黄泥喷溅的近景开始,镜头拉远,推出洞口。数列精骑在黄泥坡上居高临下,坡下一个巨大的黄泥坑中,成百上千的人辛苦劳作。昏黄的质感,黄沙漫天,低回配乐中时不时窜出几个灵动的音符,一下子把人拉回那个秦灭六国,遥远而又神奇的国度……

影片打头就透着一股子浓浓的黄泥味。这与老谋子的个人气质不无关系。但整体效果开风气之先,主题前卫甚至超现实。秦俑的热映催生了两大类型片的泛滥,“穿越”和“盗墓”。

穿越题材,自古有之。从东晋的《桃花源记》到唐代的《南柯太守》《樱桃青衣》(梦境穿越),到明代的《西游补》,都是穿越的滥觞。后半部分围绕始皇帝陵展开,又混入了“盗墓”元素。盗墓题材,最早有李翰祥72年的《大军阀》,原型是孙殿英盗掘东陵事件。之后才有《夺宝奇兵》、《神话》等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武侠、言情、玄幻,各种类型的混搭、乱炖,秦俑堪称始作“俑”者。

《秦俑》原著小说出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之手。巧妙借用始皇帝“长生不老药”这一设定,让男主角实现“穿越”,女主角则借用了“再世轮回”的设定。“轮回”这个主题,是相对于西方的东方,或者说佛教特有的世界观。现代小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始于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但对《秦俑》影响最直接的,要属钟玲原著、胡金铨等拍摄于83年的《大轮回》。主核是男女相恋不得,穿越两世最终结为夫妻,冥冥之中似有天定。整体架构类似,情景同样分为古世、近世、现世。

李碧华作为90年代声名鼎沸的小说家、编剧,笔下多惊世骇俗的恋情,神出鬼没的脑洞。九十年代大卖的大片霸王别姬、胭脂扣、诱僧都出自她的笔下。文笔简练、苍白,像一张的仙气飘飘的纸……

二、内核

小时候看个乐呵。从古墓回来,去医院就医一场戏。蒙大将军用手指戳玻璃,把针筒当“暗器”,努嘴吹着灯罩包裹下的灯泡,把文明医院唤作“黑店”等等,各种谐趣鬼马。而在肿瘤内幕被大量爆光的当下,“黑店”仿佛成了一个预言……

之后半道爆胎,蒙天放窜出汽车,一个古装武士在街上追逐摩托车,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唐吉诃德;隔着收音机里,要与“五毒神君”决一死战等,充满对武侠桥段的调侃与反讽。令人笑破肚皮。

比及年长,再去看,又有了不同的感受。看似一个荒诞不经的穿越故事,实际却包裹了一个深刻、复杂的内核,一个古今理念价值冲突的内核,新旧或者东西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

最经典的一场戏,莉莉(二世冬儿)奉命要取蒙天放的几根头发,作为碳检测之用。一边莉莉帮天放梳头,一边穿插前世燕好后的梳头戏,叙事与写情水乳交融。作为现代文明人的莉莉,梳头只是掩饰盗发的一种手段。而蒙天放却蒙在鼓里,一味惦念着旧情。文明的进步,换来的却是人心叵测。天放不甘心莉莉的寡情,又拿出绣花鞋,期望能唤回“冬儿”的记忆,“冬儿”临走时将鞋往门口一扔,骂了句:

“神经病!”

蒙天放望着鞋,画面闪回当年水边赠鞋一幕。在痛苦失落之余,他无奈地把一切归结于“她全忘了”。潜台词在说,古代提倡的那些“忠诚、坚贞”,放在现代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蒙天放与莉莉的格格不入,反映的是传统与现代两种爱情观、价值观的冲突。蒙天放是华夏古老文明的一个符号,“他”穿着一身铠甲,在当代跌跌撞撞四处碰壁。他身上的武器越沉重,负担也越重,越来越转身不便。蒙天放的困境,正是古老、陈旧的价值观在日益先进的现代文明面前的困境,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当复活的军团冲出陵墓,在手枪、火炮之下纷纷倒下时,当蒙天放在古今两派大火并中首鼠两端,看着两败俱伤一片狼籍时,观众的心绪也是复杂难以言宣的。影片精确地传达了现代人在复古还是革新之间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

得知被莉莉出卖后,蒙天放说:“我要回到皇陵去,那里才是我的天下。”一个人在残破不堪的城墙上踽踽独行,回首处,佳人已逝,一个恰到好处的空镜头。掏出绣花鞋,远远地掷了出去,全片笼罩在一片茫然、低回的慨叹之中……

三、其他

影片完美地复刻了原著小说的场景、整体气息。唯一一处改动较大,原著设定始皇帝也服下了不老药,在帝陵大战后突然现身,对“现世”失望,吐槽一翻后隐遁。这一段内容大有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怨怼之风,而且与主核关系不大,所以删减了。

影片中的始皇帝由陆树铭扮演。个人感觉,这一版是大荧幕上塑造最成功的始皇帝。他高高在上、威仪天下,他也暴政、生杀予夺,他也崇尚英雄,偶尔流露出对苍生的一丁点儿“怜悯”。但这些都掩饰不了他对“长生不老”的迷信与幼稚可笑。在时间面前,再伟大的人物也只是匆匆过客。老谋子后来又导过一版陈道明版始皇帝。典型的“剧本杀”角色。前一版遥远但却真实,后一版清晰但却虚假。

各大导演都塑造过秦始皇。陈凯歌版的颠狂、歇斯底里让人拍案叫绝,稍有门缝窥人的嫌疑。周晓文版纯是跑错了片场。最喜欢的还是陆树铭版。

必须要提一笔的还有配乐,古典韵味十足,无论是鬼气森森还是俏皮恢谐,都表现到位。而黄霑与顾嘉辉合作的一曲“焚心以火”,凄恻迷离,更是将男女主角殉情的悲壮点染烘托到极致。

当然男女主角的“本色”出演也使影片情采自然。老谋子来演男主角,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

最短也是最后一幕“现世”中,当老谋子摘下眼镜,怔怔地看着日本女郎,似曾相识,恍如隔世,欲说还休。当他的脸与兵马俑头像并列在一起时,血缘相通、基因相同,十分类似却又累世进化的不同。疑真疑幻的强烈对比,引发观众无尽的怅惘与浩叹。

即便是严肃文学都难以表达的意境,在这部娱乐片身上却表达得淋漓尽致。

私家武侠影史top10


 3 ) 张艺谋大战巩俐

记得当时年纪小,中央6有天晚上一直在播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

巩俐一袭红衣奔向火海,回眸一笑颠倒众生。

然而那时我和表哥的关注点只在这电影武打过不过瘾上面,并且一致认为男主很丑。

巩俐古装扮相有点天然呆,多数都很仙,《天山童姥》里同样红衣飘飘的她,更是艳压林青霞和张敏。

男主老谋子从颜值来讲,差了点牌面。

沧桑,瘦削,干瘪的张艺谋,作为男主,得天独厚的大概只有淳朴了。

但整部电影看完,不得不承认,最出彩的,竟然是老谋子。

秦代的蒙将军忠心不二(姓蒙的都是这么忠心吗?),大概受片长所限,和冬儿的爱情火花,迸发进度有点跳跃,比较接受不了;

到了第二世,两个人发挥的就很稳定了。

尤其是老谋子,满身兵甲戴上一幅墨镜后,显得既现代又朋克,且丝毫没有违和感。

剧情来到民国,简直就是港式喜剧的典范了:

青春无限的于荣光作为当时业界大亨,杀人灭口也要开个私人飞机,飞机上让巩俐说句台词,

巩俐曰:给我一大笔钱,不然我就揭穿你们的秘密

直接把老于吓得枪都掉了……

医院里老谋子演技爆棚,把穿越人士的懵懂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

败笔是,长城上鞋子扔掉了,巩俐竟然可以瞬移,不仅捡了鞋子,干脆就要和自己看不起的土包子厮守一生了。

陵墓大战的戏以当年的拍摄水平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秦始皇陵的设计也基本还原考古图,水银如果能流出黄河长江的曲线,会更有效果;

值得吐槽的还有于荣光仿佛抢了主角光环,金钟罩铁布衫就是打不死。

到了男女主最后一世,只剩下几分钟了,实在猜不到这么短的时间该怎样展开了,

幸好导演功力在,短短几分钟,也要来个一见惊情。

只见老谋子一身70年代社会主义劳动者服饰,从秦俑中缓缓转过身,俨然与秦俑融为了一体, 而且不用上妆。

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这一世,又重逢了:眼前的日本姑娘一如当年初见。

那一眼,就是几辈子。

 4 ) 纸页与胶片

对于李碧华,这个一直以来被人冠以诡异瑰丽笔调的女子,我所知甚少。这不是所谓的后知后觉,而是求学时期对书籍的狭隘所致,就像直到现在,我都说不出三毛与荷西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并不爱女子的笔,总觉得女人始终被性别生理所限,除了靡靡,所剩无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现实中开始纠结情爱,婚姻,甚至是各式世情纠隔。直到那些琐碎到毫厘之间的尘埃开始落与眉间发梢,我才明白,女子的笔写出的是靡靡,却也是呼吸方寸之间躲不过逃不掉的宿命。于是,亦舒出现了,张爱玲出现了,严歌苓,朱天文,赵赵,甚至黄碧云相继出现,而李碧华自然也无法遁去,一笔笔,一幕幕,我开始走进李营造出的亦真亦幻,诡谲缠绵的恨海情天。

《秦俑》的故事,或许早十年读到,我会感动的把枕头濡湿。可最近几年,几世轮回,穿越架空早已街闻巷知。而《秦俑》之所以能作为前辈感动几车女子,也无非是因为文字的旖旎风流。然而,书归书,文字毕竟有着细细咀嚼后轻抚心灵的特别力量,如果想把它转成电影,恐怕不是易事。这一点在《古今大战秦俑情》里完全表现出来。

总体看来,《古》这部89年的片子已经是很不错了,看到字幕打出导演是程小东时,我差点没把一口酸奶喷出来。实在不敢想象,这个于9年前就可拍出此等妙片的人,竟然会在9年之后生生难产下来一个先天不足后天无补的《江山美人》,难道真是岁月不饶人?!

虽然和原著相比,影片少了些旷世的哀怨和美感,似乎导演本人也发现这些怦然心动,生死不渝很难用镜头表达出来。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影片中的许多喜剧因素意外的闪闪发光。比较明显的,便是蒙天放被朱丽丽带到现代,像用唾液戳窗纸那样戳玻璃,像吹蜡烛一样回头吹电灯……这一刻,张导那张苦大仇深垄沟必现的脸却意外的成就了一种喜剧效果。

其实,很多影片都有同样的笑弹,因为时间和空间错位的这一冲突,总能引发很多喜剧元素。像《第六感生死恋》中的死神皮特,像《穿越时空爱上你》中的休杰克曼,无一不是这样迷惑了屏幕前无数少女大婶的芳心。

原著这个三生三世的故事,在李笔下,长短并不受限,而拍成电影,受时间的局限,事无巨细肯定不行,所以取舍是否得当就成了关键。这方面其实电影做得不错,很多可以忽略的并不影响剧情的细节都做了处理。然而,由于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太多不容易诉诸于胶片的地方,比如转世,比如重生,所以,《古》失却了原著里痴缠的动人心魄。又或许,因为《霸王别姬》《青蛇》都修炼的登峰造极,故,其他再炫目凌厉的招式也难称霸武林了吧!

这部电影还有一大特点,便是颜色的运用。我很难想象89年的片子,近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采用大块色调了。漫天黄沙的土黄,铮铮兵士的灰黑,灵静童女的素白,给电影了添加一块纯洁明丽的幕布。虽然这是程小东的片子,但我却分明在其中看到了张艺谋的影子。我一直觉得张艺谋的作品太像一幅幅的画,采用自然光,简单的构图,饱满的色彩。从早期的《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后来褒贬不一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十年前的巩俐没有现在这种沉稳的大将之风,但演技却不可小觑。虽然有些地方还带着话剧般的夸张,而且稍显矫情,但那内心的挣扎,情感的藏与露,角色间毫不粘连的切换,都值得称道。另外,也许是巩俐的侧脸尤其动人,剧中那个冬儿回眸凝望的画面,竟和《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镜头如出一辙。

本片男主角张艺谋的表演可圈可点。大概是多数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他那张春种秋收的脸上,忽略了他的演技。其实,细细观察,我反倒觉得张艺谋的表演有些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禅意。

另外,我很欣赏片中的一个小细节:冬儿刚刚进宫,念名字的时候,冬儿之前的一个名字是李碧华。这个小细节让我当时张着嘴巴呆愣了两秒。如果这是李的手笔,那我真想对她深深鞠一躬。虽然没在社会中沉沉浮浮,但我却明白,一个可以拿自己开玩笑的人,不是大勇大智之人,就是聪敏豁达之人。因为,自嘲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如果这是别人的小恶作剧,那我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彩色幽默了。

《古》是一个关于轮回的故事,亦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它关乎承诺,爱情,生命,家国。

犹记得:不知何时,漫天黄沙下那张不沾烟火的素白面庞,已悄然镌刻在了三生石上……

 5 ) 《秦俑》轶事

《秦俑》在内地上映时的名字叫做《古今大战秦俑情》,1990年春天正式上映,好评如潮,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 这部电影是由一对香港夫妻的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的, 创意来自于他们在加拿大读书的儿子,完全是有一天突发奇想,打了个越洋电话向父母提议,拍摄一个时光倒流的故事,而且还给出了框架:时光倒流的起点在秦朝,终点在现代,横跨中华历史三千年,以秦兵马俑坑为连结点。 夫妻俩觉得儿子这个创意相当天才,于是确立了选题,以导演酬金150万港币请来了香港导演程小东上马执导。 有趣的是,程小东是个文盲,不会写字,他拍电影从来不写分镜头剧本,所有的镜头都装在脑子里,拍出来的电影却从不乱章法。对此,好多导演都自叹弗如,有的导演这样来自我解嘲:“你知道为何程小东的电影那么好看,画面那么生动,因为他不识字,他不受文字描绘的局限,他天马行空,任意想像,在他的脑子里尽是画面,而我们脑中尽是文字。” 程小东接下任务后,找了香港的女电影编剧李碧华写剧本。李碧华擅写轮回、情缘,且风格奇诡。因为影片要打入国际市场,日本市场是敲门砖,剧本为迎合日本观众,添上了与日本有关的情节,如徐福方士领五百童男女东渡求仙药; 如冬儿再次轮回成为日本少女山口靖子。 在考虑选择男女主角时,程小东和李碧华建议,请张艺谋担任男主角。张艺谋是陕西人,外貌线条都很像秦俑人物,再加上他的名望,一定有号召力。 女主角则一定要由巩俐担任,而当时张艺谋与巩俐因《红高粱》结缘,是一对郎才女貌的情侣。制片方花了不少心力,先是说服了张艺谋参演,张艺谋同意后,巩俐当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电影中有很多大场面,全靠陕西拍摄地当地的书记帮忙,比如建陵那场戏,动用了2000多人,挖地挖了一个多月。只要是需要大批群演的场景,就由当地书记发动群众参加。那段时间,剧组每天需要2000名群众和500匹马,每天要用两三辆五吨卡车穿梭不息地运粮食和马料。摄制组出发到榆林拍摄时,就浩浩荡荡用了70辆大卡车。 美术道具方面也花了很多心血,单是做那些兵马俑,就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在各地动员的七八十家工厂,用石膏复制,花费不菲。钱主要都花在拍摄工作上了,剧组的人经常只能在风沙中吃馒头当伙食。 然而意外出现了。 1988年12月7日下午3:00,摄制组正在西安大雁塔拍摄张艺谋饰演的秦俑复活后来到二十世纪30年代社会的一场戏。谁料想,一辆老爷车突然失去控制,刹不住车,与迎面而来的另一辆汽车相撞,将张艺谋紧紧夹在车的中间。全场的人员都惊呆了,突然巩俐嚎啕大哭起来,狂呼“救命啊!救命!”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张艺谋是死定了。 张艺谋随即被剧组送往附近的西安市红十字医院。经检查,是左小腿的腿骨折断,当即打上了石膏。因为是主要演员负伤,拍摄陷于停顿,只得将摄制组临时解散。本来说张艺谋的腿伤二十几天就能痊愈,但因为骨头接的不好,又重新来过,这样一共休息了两个月,摄制组也就停拍了两个月,经济损失高达200万港币。

 6 ) 穿越千年的极致浪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的电影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获得了空前的荣耀,这都得益于第五代电影人给西方世界营造了一个神秘古老的东方国度,尽管产生了一些弊端,但其中的努力是必须要肯定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陈凯歌和张艺谋。

  《古今大战秦俑情》是一部汇聚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电影人才的大片,程晓东,黄霑,我最爱的徐老怪,于荣光,当然还有作为主演的张艺谋和巩俐。第一次看老谋子演电影,感觉很奇妙,更奇妙的是他的眼神这么多年都没有变,作为秦俑的他,杂志上的他,红毯上的他,镜头前的他,眼神都是一样的深邃和深情,唯一不同的是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老谋子在片中的表演可以用呆萌来形容,把秦俑在文明时代的茫然和窘迫刻画得入木三分,当然还有美好的肉体(邪恶←_←),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敬业精神,艺术修养,以及在最近几年影片里也能看出的对纯真感情的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时的他与巩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啊。

  其实不管古今,人性都是一样的,有单纯善良的美好,也有贪婪暴戾的丑恶,有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也有对长生不老,对金钱名利的追求,美的终究是美的,丑的终究是丑的,即使世界的外貌变了,交通工具变了,穿衣吃饭变了,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都变了。民国时候的三流女演员丽丽,虽然与冬儿的性格迥然相异,但是内心的善良纯真,眼神里的柔情,千年不变。正是有了这一基础,这份爱情才得以重新延续。后来她重新爱上蒙天放,那奋力的一抱,跨越了千年,造成一种时空意识形态的重叠。

  看了这部电影我们发现,长生不死又有何用,数万秦俑活了三千年,还是死在了现代的战场上。善恶对立,贪婪的白云飞终于拥抱着秦始皇陵,拥抱着他的发财梦死去,我以为丽丽会和蒙天放双双死去,这样他们的爱情才能得到永生,没想到秦俑又活了下来,孤独地面对这陌生的世界,等待着爱人的重生。就像仙剑里的紫萱一样,痴恋三世最后还是白了头。秦俑的命运使我们不寒而栗,拥有一具长生不死的躯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世上的一切变化,老去,沧海桑田,仿佛是人世的旁观者。《神话》里高岚的哥哥歇斯底里地喊到:你知道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一次又一次,那种感觉有多可怕吗?不惧死的人却得到了永生的惩罚,真是极其残忍的命运。想到这便觉得,还不如在有生之年放肆地爱一场,活一回,来的痛快。

   秦俑终于等来了爱人的第三世,可是这一世他们的爱情还会继续吗?结局又如何?留下了这一个悬念,也是作者留下的一丝微弱的希望。

   作为穿越题材片,《秦俑》应该是《神话》的雏形,作为盗墓题材,里面的特技效果就算放到今天也不过时,想想现在的五毛特效,这真的就是艺术品了。所以其实,对待电影的态度是电影如何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道坎。

 7 ) 不死金丹引发的前世今生

往好的方面分析,这部片子其实表达了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爱情观,那就是真爱至上,超越一切,即便肉体已经灰飞烟灭,精神不死。在影片临近结尾处,秦始皇陵崩塌,朱丽丽却在此时完全回忆起了她的前世,这段悲剧性的情节,除了能赚取人眼泪之外,还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在毁灭一切之中,孕育新生的希望,颇具佛家涅槃的意味。最好的东西,永远不是你得到的东西,而是你失去的一切,人类的本性注定了不可能停止于过去而将在不断缅怀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所以,即便蒙天放和朱丽丽的爱情故事是以悲剧收场,但他们还有下一次的轮回,这也算是电影能够给观众最好的安慰—— 一段永远不会在现实之中发生的永恒爱情。
爱情片中的悲情是美丽的,它以超现实的爱情为载体,得到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它准确地把握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尺度。它的创作来源于对现实的感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艺术夸张,就像是观众似曾相识的一场旧梦,取得了观众强烈的心理认同。“任何艺术,本质上都是诗……作为对现实的一种想象,艺术把生活诗化了”。[9]现实生活需要诗化的艺术,这正是超现实悲情模式存在的理由。
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爱情片将诗化的悲剧人生搬进了屏幕,用镜头把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和事件赋予了童话的色彩,建立了一个超现实的时空。这种以真实底色衬托的虚幻,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部的赫尔塔.赫佐格也曾提出:“很多观众从影视剧、广播剧中找到了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也就是有了哭的机会。他们为有了表达自己的某些反抗情绪的替代方式而欣喜,也因为从影视剧或广播剧中了解到别人也有苦恼而觉得轻松一些,从影视剧中人物的遭遇里他们的不快得到部分补偿,从而忘记了自己的苦恼。”这从某个方面解释了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梦幻性。
差的方面,就是各种喜感,啊哈哈哈哈哈哈

 8 ) 那一年我17岁

1992年10月份《古今大战秦俑情》在中央台一套每周日上午10点类似周日影院这样的栏目首播,那一年我17岁。那是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却容易忧郁的年纪。恰巧遇到了这部电影,当时我就看得震撼无比,泪流满面,巩俐的回眸一笑,昏黄的天幕,冷雾纠缠的清晨河边,萧瑟的秋日。想一想都是去日苦多,人生如梦的感慨。三生三世的爱恋,动听缠绵的主题曲,而我暗恋的女孩也和冬儿一个模样,正是坐在我前排右侧的她!
  多少次我心中想过这一生能和她在一起多美啊,但可惜眼看高三来了,这段情一直埋在内心,根本不敢提起,不过每天上学下学擦肩而过时,无意中目光交错间,常常觉得她那射过的眼光,竟然都是给我一个人的,原来她也是爱我的,我那时就想我就是蒙天放,她更是韩冬儿,就是泥封作俑我也心甘情愿。高二那年美好的不得了,每天上学下学我们并排骑车,无所不谈,当然唯一没谈的就是爱情。高三高考那年,我们俩似有默契又似无默契,她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我则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然而阴差阳错,却人海失散,只剩回忆。
  此后人世20年,现在她的孩子已经7岁了,2007年中我们其实见过一面,初见面时我们都有些尴尬,笑容中有遗憾更有落寞,不过她拿出刚半岁女儿的照片时,她悦耳的笑声,又让我想到了《秦俑》中的冬儿。此后虽然彼此留了电话,但再也没有联系,其实大家心照不宣,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忘记。
   2014年10月的某晚,我偶然又听到了《秦俑》的主题歌《焚心似火》“情浓写我诗.让千生千世都知我心,万载千秋也知你心.同享福祸”,突然觉得很想放声痛哭。很多往事一幕幕又在心中回放,正如林夕那四句词“雪月风花后 可爱不可留 永远放面前 昨日在背后”
让人觉得更加心酸。
  现在的冬儿还好吗?时间确实能改变和埋葬一切,无论美丑、幸福还是烦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胡子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白茬。入睡前,想想17岁那年我心中经营的那一点点小美好,现在早已荡然无存,还能怎么样呢,也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短评

完全有理由怀疑张艺谋为了和巩俐拍亲热戏才亲自上阵的,不然以他那张老树枯皮的脸和小鸡仔身板怎么会想到来演个威武伟健的秦朝大将,我多年前看小说时可从没代入过这种形象。古不错,今就算了,巩俐只要不演农村妇女多半是美的。

9分钟前
  • 清炒黎蒿
  • 还行

秒杀一切《英雄》《十面埋伏》《菊花台》《三枪》

10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又名: 秦俑 / Qin yong导演: 程小东 (Siu-Tung Ching)主演: 张艺谋 / 巩俐上映年度: 1989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098147

13分钟前
  • 传说
  • 较差

冬儿奔向火场的那一幕拍得真美,人生一场真心爱过就不枉此生,冬儿将爱的寄托传递给了蒙将军,活下来的才是最苦的,离开的反而解脱了。

1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盗墓穿越题材,先锋的很。制作精良,看样子是投了不少钱。老谋子真是长了一张兵马俑的脸,难怪找他来演,还有和巩俐当年的那些事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李碧华的套路感很强,颇有层叠推进回旋之感。这么一部挑不出大毛病的商业片,在豆瓣只有6.6分,啧啧~

19分钟前
  • 大海
  • 力荐

这么好看的片子居然分数这么低

23分钟前
  • 寧庫卡
  • 力荐

这两人当年要不分手,中国电影史会改写吧

28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张艺谋演兵马俑太像了!

32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有点前卫,有点华丽,有点夸张,有点二逼,还有点CULT。故事李碧华风格明显。一些场面还是很经典的。反派就很俗套了。巩俐演得不错,能把清纯动人的冬儿和媚俗做作的莉莉这两种反差极大的形象都演得活灵活现。张国师年轻时怎么跟现在一个样儿…一点儿都没变…我是说他现在长得年轻呢还是……==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二十年前,穿越鼻祖;二十年后,穿越成风。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第一次看时没想到内地能拍出这么现代的片子,后来了解到影片的编剧,导演,配乐都是香港人时,就更吃惊于在当时一部纯粹的香港片能找张艺谋和巩俐来主演~~

4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你俩想谈恋爱也用不着拍个烂片让大家一起看吧?

47分钟前
  • 我不绝望
  • 很差

轮回与转世,一次又一次。

49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看了《十三邀》对张艺谋的采访,二刷该片。还记得小时候看,被震到,觉得电影神奇又牛叉,到现在都还记得巩俐那身红衣,还有那曲【焚心似火 - 叶倩文】至今还记得旋律和歌词,到底是为什么能这样。

51分钟前
  • WIKI魏
  • 力荐

英雄是不是就是这个套路走的?

54分钟前
  • KentZhu
  • 还行

还是不太大的时候跟我妈妈在电影院看的呢,就是觉得巩俐的古装很漂亮,不过张艺谋怎么看怎么觉得老。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张艺谋厉害,虽然从来都没年轻过,但是二十几年来也没觉得怎么老,呵呵。

56分钟前
  • 某小某
  • 推荐

这样的电影只属于那个特定年月,充满暖昧不清的时光余味,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了,巩俐与张艺谋程小东,香江与大陆,黄沾与叶倩文,一曲《焚身以火》……

60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有点囧,有点傻,很纯情,完全怀疑是程小东拿了钱,给热恋中的张艺谋、巩俐拍的MV。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这是小时候在干休所礼堂看的,周围的爷爷奶奶们一直在小声低估同一句话:这丑了吧唧的男的怎么还不死啊。

1小时前
  • 丁丁|刘
  • 还行

这片儿在我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误解 幼儿时期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兵马俑是活人敷上一层厚厚的泥浆做成的 残忍至极每次想到都浑身发冷 一次次锤打碰撞着我幼小脆弱的心灵……

1小时前
  • 梁飕飕™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