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战役

战争片美国1990

主演:马修·布罗德里克,丹泽尔·华盛顿,加利·艾尔维斯,摩根·弗里曼,安德鲁·布劳尔,约翰·芬,JD·库鲁姆,艾伦·诺斯,鲍勃·冈顿,克利夫·德杨,杰伊·桑德斯,理查德·雷西尔,阿卜杜勒·萨拉姆·埃尔·拉扎克,彼得·迈克尔·戈茨,伊桑·菲利普斯,阿非莫·奥米拉,鲍勃·米诺,马克·马戈利斯,简·亚历山大,Rachel Lea Grundfast,凯文·R·赫舍贝格,凯文·贾尔 ,Jay Lance,比尔·努恩,雷蒙·雅克,Michael Wayne Thomas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光荣战役 剧照 NO.1光荣战役 剧照 NO.2光荣战役 剧照 NO.3光荣战役 剧照 NO.4光荣战役 剧照 NO.5光荣战役 剧照 NO.6光荣战役 剧照 NO.13光荣战役 剧照 NO.14光荣战役 剧照 NO.15光荣战役 剧照 NO.16光荣战役 剧照 NO.17光荣战役 剧照 NO.18光荣战役 剧照 NO.19光荣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08

详细剧情

美国南北战争,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饰)在战斗中负伤,被一位名叫约翰·罗林斯(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饰)的掘墓人发现送进了野战医院。在波士顿养病期间,罗伯特自愿接下了全部由黑人组成的“麻州第五十四兵团”指挥官的职务。然而面对种族歧视的严重偏见和白人同僚的冷嘲热讽,以及新兵瑞普(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饰)的种种质疑,他毅然将一群从南方黑奴制度中脱逃至北方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由他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然而罗伯特自己却在上战场攻坚时壮烈牺牲。   由知名奥斯卡获奖导演爱德华·兹维克执导的史诗战争影片《光荣》,根据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本片以对作战场面触目惊心地描写和对黑人受虐惨况...

 长篇影评

 1 ) 那时候打仗为什么要排队枪毙,以及时代背景

那个时代

美国南北战争起始于1861年,在说“排队枪毙”这件事之前,首先要先对这个时间形成一个认知,对非军迷来说,大家对这种形式的战争感到迷惑,是因为这本身就是距我们很有年代的一场近代战争,而非现代战争。根据我们的历史观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之前属于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割线是1919年。

1861年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影响了今后的世界格局,那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发生,德意志帝国还未建立。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英法联军,俄国看到了由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法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距,促使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归还农奴自由,这次改革也让俄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争的后果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撒丁王国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建立了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果实下,世界格局逐渐向现代演变,积攒着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量。

1861年的清朝

1861年是中国清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正在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内部分裂但依然四处征战,三年后洪秀全病逝。

紫禁城内也在经历着巨变,这一年咸丰皇帝逝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垂帘听政控制了中国半个多世纪。在紫禁城外,中国也开始了持续35年的洋务运动,中国走向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此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刚刚出生,袁世凯也刚刚两岁。

直到33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朝鲜国从大清国独立,被日本控制后兼并朝鲜半岛,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再后来由于课本上熟知的运动,中国历史就从近代进入了现代。

线列步兵

“排队枪毙”其实是在作战时对步兵运用的一种形态,一般叫“线列步兵”,也有一些其他的叫法。线列步兵是随着步兵作战工具由传统的冷兵器进化到火器枪械发展而来的。

线列步兵的特点是由手持火器的步兵排成较宽的2~4排,作战时听号令进行齐射,形成密集的弹雨对敌人进行杀伤。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种宽且浅的阵型缺乏纵深,骑兵一个冲锋不就全乱了吗?的确是这样的,在机关枪和坦克尚未出现的野战战场上,骑兵依然是步兵大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引出线列步兵的三种阵型概念:线列、方阵、纵阵

步兵对战阵型:线列

线列阵型

在电影的开头,北军就以线列阵型向南军发起进攻,这就是排队枪毙的由来了,在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线列阵型射击方式。

左侧的为三排士兵,第一排呈跪姿射击,以便给后面第二排呈站姿士兵以射击空间,第三排士兵则通过与前两排士兵中间的缝隙射击,但这样的缺点是第三排士兵射击时容易被前排士兵的帽檐或肩部饰物遮挡视野(可以参看近代英法两军的军服)

右侧的第二种方式同样也是三排士兵,第一排呈跪姿射击,第二排半蹲射击,第三排站立射击,这种方式同样也有缺点,由于第二排士兵的站姿不稳,射击时由于因为后座力伤到胸骨。

在这几种站姿的基础上,还有可以保持持续火力的“三段式射击”,第一排射击完毕后将枪支交由后排装填,并接过后排递过的已装填好的枪支继续射击,以此往复。以及适用于冲锋的“徐进式射击”,第一排射击完毕后原地装填,此时第三排前进到第一排前方变为第一排射击,射击完毕后原地装填,接着第二排前进到最前方变为第一排进行射击,以此往复,这样能够在保持火力输出的情况下持续前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冲进敌阵进行白刃战。

对战骑兵阵型:方阵

方阵阵型

线列步兵时代,步兵对抗骑兵的方式就是空心方阵队形,当步兵遭遇骑兵冲击时,迅速转换为方阵,对外可以向周边的巡游骑兵射击,若有骑兵冲锋,第一排将蹲地使用带刺刀的步枪充当长枪兵的角色抵御骑兵,即便有冲进方阵内的骑兵,也将面对内层四面八方的射击和刺刀。

行军阵型:纵列

纵列阵型

在呈线列方阵前进时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各国军队对士兵在指定时间内前进多少步都有详细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形下保持线列阵型行进时遇到障碍物时会撕裂阵型,这非常考验部队的训练和组织能力,所以一般只有在固定位置防守或临近接敌时才会展开队形。为了保证速度,在行进时一般采用纵阵,有时在冲锋时也会采用此阵型。

关于指挥官萧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54兵团的黑人士兵都是没有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萧对士兵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大致可以总结为编队训练、射击训练、刺杀训练,这是很有章法的。

编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士兵的纪律性,另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在战场上保持阵型的能力,影片中讲到不少黑人士兵连左右都无法分辨,这样还怎么保证方阵不被撕裂。

萧对待黑人士兵的严厉态度不被同僚下属所理解,这里面不只是军容军纪的问题,是在战场环境下阵型保持的现实问题,如果无法保持阵型,一旦在炮火下变为散兵(Skirmish,这也是一种作战方阵,可以依托掩体牵制敌军或灵活穿插打击地方侧翼与线列兵阵形成夹击,随着武器发展,现代战争单兵战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散兵了),就无法抵御骑兵冲击,也无法防守阵地,无法与线列兵阵正面对抗。

而且线列步兵的特点就是对单兵素质要求不高,训练成本低,士兵只需维持好阵型、射击即可。各国军队训练也经常靠强硬方式来训练士兵,在方阵中的士兵就是一颗螺丝钉,不需要思考,训练方式就是“死记硬背”。

萧在经历了片头的败仗之后,意识到战场环境下对人的挑战,包括后面射击训练时对优秀射手心理挑战,都是希望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化为训练,让自己的部下在真正的战场上能够生存下去。我看到有些豆友的影评在讲这个演员相比华盛顿和弗里曼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我认为角色塑造就是如此,作为一个上层白人家庭长大的他,无法理解黑人,觉得无法融入他们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指挥链的一环,他注定无法拥有出彩的个性,这就是一个心存善良,对士兵生命负责的合格指挥官形象。

武器装备

前面说到过,线列步兵是随着步兵作战工具由传统的冷兵器进化到火器枪械发展而来的。在电影中的射击训练环节,影片很详细的展示了当时的击发线膛枪的装填方式,还提到“一个好的射手一分钟能够射击三次”这是非常贴近现实的。

为什么当时要采用线列步兵战术,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的枪支射速慢、准度差。要尽快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就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中更多的敌人,所以才会产生使用宽薄线列齐射的战术。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的AK47,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在当时的时代需要200个人同时开枪才可以达到一支AK47的火力输出能力,在自动步枪面前采用线列步阵型,那就真的是排队枪毙了,这就是时代的差距。

南北战争时期,也是轻兵器枪械由前装填步枪向后装填步枪、滑膛枪向线膛枪演变的时期,战争后期,后装填步枪、机关枪逐渐出现,南北战争结束后,前装填步枪时代的随之结束,随着步兵武器杀伤性、准确性的大幅提高,排队枪毙式的线列步兵作战方式也逐渐被抛弃了。

枪械

南北战争时期,历史正处在单兵武器进化的交接点,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枪械琳琅满目,五花八门。

根据电影中领枪的桥段,影片中54团装备的应该是恩菲尔1853(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e-musket)实在是很不好认,我一开始以为是占北军主流的春田,但是后来查了一下54团全团装备的是恩菲尔德。这是一直英国产步枪,在英国的型号是P1853,到美国后被重新命名为M1853(M意为model,命名习惯不同)。

还记得开头说的时代背景吗,由于英国遍及全球的战争步伐,所以这把枪在上面提到过的克里米亚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有出现,太平天国还仿造过,是的,中国人也死于这把枪下。

这是一种前装填-击发式-线膛步枪,采用米涅弹、使用火帽击发,影片中对这把枪的评价是贴近现实的,便宜、稳定、耐用,是它的最大优点。

恩菲尔德 M1853

为了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排队枪毙的线列步兵感受,需要先简单介绍几种近代枪械知识,主要从上一行加粗的几个关键字的纬度简单介绍,不详细展开,详细的我也不太了解。

前装填/后装填

前装填:在影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前装填的装填步骤,传统的前装填步枪装弹时首先需要枪口向上将枪立起,然后从枪口向内装填火药,然后将弹头装入,再使用长杆从枪口伸入把弹头和火药压实,这样就完成了发射前的装填动作,早期的长杆是木质的,在战场环境下士兵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折断,所以后来换成了金属杆。长杆可以收入枪中随枪携带,就是上图中枪口下的那一根杆子。

后装填:随着击发方式和弹药一体化的发展,后装填步枪出现了,现代枪械不严格的说都算后装填步枪,弹头-火药-底火一体化的子弹从枪管后部装入。这种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装填速度大大加速,步枪作为单兵武器终于变成了高效率杀人武器。

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

火绳枪:不像现代步枪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射子弹一样,火绳枪的原理更像是过年放鞭炮一样,需要先点燃一根作为引线的火绳,燃烧传递至盛放底火药的小碗中(也叫火皿),小碗一般还有个盖子,暂时不发射时可以先盖上,以免火药洒出或受潮。仔细观察下方照片,小碗的一侧有一个小孔,直通枪管内,小碗中的底火被引燃后,燃烧通过小孔被传递到枪管中先前灌装好的火药,火药引燃后将弹头发射出去,这就是火绳枪的击发原理了。

火绳点火装置特写

这种击发方式可靠性很差,而且发射前等待的时间很长,射手要预先点燃火绳,然后再持枪瞄准,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错失射击机会,而且战场环境下有很多意外情况可以导致射击失败,底火受潮、火绳无法点燃等等。在冷兵器时代,火绳枪并不能作为主力武器。电影《红河谷》里就有过火绳枪发射的画面,危急时刻拿着打火石怎么打却打不着火绳,最后全军覆没。

疯狂打,就是打不着

燧发枪:燧发枪针对火绳枪最主要的改进,就是改进了靠火绳点燃的这一点,燧发枪通过燧火石的打击动作产生火星引燃火皿中的底火,但是可靠性同样也比较低,想像一下一个快没气的一次性打火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能不能打着。不过这样以来击发时就没有等待火绳燃烧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射击等待时间,可以让射手抓住射击机会。而且重试成本很低,不用重新换一条火绳,直接再扣动一次扳机就可以了。

击发枪:击发枪最主要的引燃方式是通过火帽完成的,现代步枪也是通过火帽击发的,简单的理解就是火帽做到了子弹里,通过撞针击发火帽。

在影片中射击训练的片段,可以清楚的看到火帽安装的过程,火帽代替了火绳和火皿中的底火药,击锤击打火帽后,火帽可以直接引燃枪管中的火药(小时候玩的摔炮,跟那个类似)。火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大节省了击发步骤,再也不怕潮湿和雨淋了,缺点就是容易手忙脚乱装掉,电影里第一次安装因为紧张就给掉了,又从兜里掏了一个出来。

为了改进这一点,春田1855就用一个特色的梅纳德底火带替换了这种火帽安装,原理有点像打印小票的热敏打印机,枪击中预装一卷充当火帽的底火纸,每次击发后自动卷出一段新的来供下次使用。这种理念已经很接近现代了,但因为这个底火带很容易受潮,卷纸的传送可靠性也太差,早期测试时失误率达到了50%。

手忙脚乱装的这个小东西就是火帽

滑膛步枪/线膛步枪

早期的前装填式步枪基本都是滑膛的,滑膛步枪的枪管内部是光滑的,弹头依靠火药推动滑出枪膛,但是子弹为了顺利装进枪管,子弹的直径要小于枪管直径,这样就会导致火药燃烧时会泄露部分燃气,浪费推力,导致滑膛枪的射程和准确度都不高。

后来人们发现在枪管内刻出膛线(不过原始的线膛枪膛线是直的),让弹头射出时顺着膛线旋转,弹头可以飞的更远,打的也更准。自从旋转膛线步枪出现后,前装滑膛枪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现代还有滑膛枪,比如一些发射信号弹、照明弹枪、打猎用的霰弹枪等等,这些枪支对精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弹药

早期的弹药装填很原始,射手需要带一个火药瓶,然后对准枪口灌进去,灌多了可能炸膛,灌少了弹头没有杀伤性。

火药瓶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后来出现了纸壳定装弹药,人们把一次发射需用的弹药装在纸袋中,这样装填时只需要用嘴把小纸袋撕开,火药倒入枪管即可,后来弹头也一起被包在了纸中,装填时弹头随着纸壳一起塞入枪管即可,大大节省了装弹时间。

再后来底火(就是那个火帽)也加入了纸壳弹家族,通过撞针击发纸壳弹内的底火,直接在枪膛内引燃,自此枪膛终于封闭不再漏气了。

网上搜来的图,右侧就是纸壳定装弹药,火药与弹头包装在一个纸袋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线膛枪的精度,人们希望弹头和枪管尽量贴合,于是枪管后端灌装火药的部分被做窄,这样弹头装入后可以在狭窄处卡住,用长杆压实后,弹头就可以跟膛线契合。

下面的火药室比枪膛更狭窄

后来为了改善弹头的杀伤力和旋转能力,锥头子弹终于被发明出来,经过火药挤压后,弹头依然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圆柱形装,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弹头终于接近到了现代的样子。

锥头弹

但这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装弹时仍然需要使用长杆压实弹头,才可以让弹头和膛线契合,弹头才能顺着膛线进行旋转,终于米涅弹被发明出来。

米涅弹的形象像是一个窝窝头,弹头的底部是一个空腔,在火药引燃时,空腔收到燃气的挤压自然向外扩张,使弹头外壁与枪管内的膛线挤压贴合,自此线膛步枪初步解决了精度问题。

受火药燃气挤压,空腔扩大

再后来出现的金属定装弹(纸壳定装弹换成了金属壳),子弹终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可靠性大大提高。无烟火药的出现解决了战场雾霾问题,射手视野大大增强。

经过这些进化,步枪登上历史舞台,冷兵器时代谢幕。(离AK47依然远的很)

美墨战争·内战导火索

美国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领土并不是像今天一样广阔,此后边打边买(对,还可以买),才形成了今天的领土范围,可以参见上图。

德克萨斯独立

德克萨斯州是以前墨西哥的属地,墨西哥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墨西哥独立战争(长达11年的独立战争,值得了解一下)之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墨西哥即要开发人迹罕见的德克萨斯来应对战后的粮食短缺,又要对抗当地的印第安人,于是放松了移民政策。随着美裔移民逐渐增多(是不是想到了东南亚某国),德克萨斯的美裔移民比例大大高出墨裔,墨西哥开始禁止美国移民迁往德克萨斯。

美裔移民想种棉花挣钱(出口欧洲很值钱),但是墨西哥出于粮食短缺的原因要求强制移民种植粮食作物,同时墨西哥要求德克萨斯必须遵守废除奴隶规定,并且由联邦制转为中央集权制。

于是想种棉花蓄奴的联邦制南方佬与墨西哥当局产生了冲突,最终的结果是掀起了德克萨斯革命,德克萨斯独立。

美墨战争

虽然战争结束,但墨西哥依然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存在边境争议。墨西哥以战争威胁美国不得干涉墨西哥内政,正处在扩张主义热潮的美国宣布如果德克萨斯加入美国,美国将会承认德克萨斯主张的边界线,1845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美军攻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结束,战后美国获得了墨西哥8个州的大部分土地。

奴隶制是美墨战争的导火索,也成为美国南北内战的表象,但在背后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工业化对于关税矛盾的不可调和,以及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矛盾最终导致内战爆发。

参加美墨战争的将士很多后来也参加了南北内战,比如邦联总统杰佛逊·戴维斯。在初期南军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较多,但后期已经无法与北军充足的兵员和工业能力抗衡了。

总结

目的是为大家观影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关于南北内战本身其实目前也一直没有一个很盖棺定论的说法,美国直到现在也有不少南方佬心怀邦联的。

南北战争从各方面都浓缩了时代发展的缩影,无论从哪个领域延伸去看,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发现。

 2 ) 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很珍贵。可自由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许没有付出的代价、没有做出的牺牲,自由也不会显得如此的高尚与珍贵吧。
    人类的历史,是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人类的历史也是追求自由的过程,直至现在不同的人还在为各自不同的自由需求而进行奋战,进行反抗。
    “我为自由失自由,我不自由又自由。”
   今天为自由做出的牺牲或许不会马上得到胜利的果实,但是历史会记住这一切,有一天时间更会给与公正的评判。
    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自由的战士们加油吧。

 3 ) 看电影学管理

题外话:最近看了两部片子,《光荣战役》和《燃情岁月》,印象深刻。查资料,导演都是爱德华 兹维克 (Edward Zwick),妙处不可言传啊。《Glory,光荣战役》好像又是一部小众电影,尽管有两位黑人大牌主演,有些遗憾。

上校Robert的老板给的指令很简单:组建一支黑人部队,上不上战场无所谓,只要部队存在,煽动南方更多的黑人反叛,给北方联邦政府造成正面舆论影响。南北战争的时代,黑人遭受严重的种族歧视,无论南北,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更别提尊严和荣耀了。坚定的理想主义者Robert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南方脱逃的黑奴们是他唯一的兵源,一盘散沙凝固成坚硬的石头从细微处开始。首先,尽管物质方面不宽裕,上校Robert也能全力争取到必需的食物,必需的鞋子、制服和枪弹;其次,有标准的技能训练方法和足够的训练时间,所谓“慈不掌兵”,他尽量去模拟战场的残酷条件,执行严格纪律,让全部人员掌握了战斗技能;第三,凝聚人心,磨炼士气:力求让士兵理解战争、自由的必要和光荣,与士兵同生共死,士兵之间互相帮助,达到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第四,专业水准:分派、指挥和任用合适的人员,巧妙设伏,勇于决胜,第五,以身作则:Robert没有骑着大马在后边督战,躲在办公桌后指手画脚,而是拿起刀枪冲在最前。

仔细想来,做个中层还是很容易的,上述五条都做得像样些,工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做个官油子也没问题,和他的不参加战斗的黑人军团一起做北方联邦的宣传画和花瓶呗。

关键的是,Robert突破了他作为中层的范围,用他追求自由、平等和荣耀的理想主义和生命,实现了更高的战略目标。黑人得到北方联邦更多的理解、尊重和荣耀,黑人也涌现了投军热潮。由于18万黑奴的加入,北方彻底获得了广泛的民心,彻底扭转了实力对比,加快了统一的胜利到来。
同样,Robert和54军团的黑人兄弟们,也永远被历史所铭记。既然选择了战斗的职业,能够推动历史的进步,就是最大的荣耀。又一片幽暗的天空被先驱者的生命点燃。

 4 )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当摩根·弗里曼掌掴丹泽尔·华盛顿时,他说,不要抱怨全世界,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

当我看到汶川大地震时,许多十几岁的娃娃兵练兵多日,第一次派上前线,却被安排每天挖掘大量的简易坟墓时,我想起了这出电影。作为一个战士,不能上战场是可悲的,同时很有可能下一次的坟墓就是为你而挖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有着与丹泽尔华盛顿当年演泽的角色一样的坚定眼神,实现了黑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伟大的梦想,我又想起了这出电影。还记得第一个晚上黑人们睡在同一帐篷里时,丹泽尔·华盛顿的一个认真的笑话吗?"我去参加总统竞选了,但是没有选上。"

 5 ) 光荣战役

开场:0---3’50’’
1.罗伯特的家书开场,简单的建立了片子的基调和故事背景。
开端:3’50’’---8’36’’
1.开始的战役,死亡的阴翳笼罩着每一个人。罗伯特与罗斯林第一次建立的联系。
带入:8’36’’---17’19’’
1.一次战后的家庭聚会,罗伯特被任命为麻州54军步兵上校。
2.佛诺布决定和罗伯特一起上指挥这支特殊的黑人军队。
展开:17’19’’----77’41’’
1.黑人到达基地,练兵开始。崔普:“竞选总统,可惜没选上。”
2.罗伯特让这些人自愿参战,第二日所有人参加。罗伯特:“还剩多少人?”“赞美上帝。”
3.黑人士兵终于领到枪。
4.打枪训练,罗伯特一反常态,严厉训练。
5佛诺布和罗伯特发生冲突。
6.士兵报告抓到逃兵崔普,并进行了鞭打的惩罚。罗伯特:“不要质疑我的权威。”
7.罗伯特和站岗的罗林斯交流,两人讨论关于鞋子的问题。
8.罗伯特去军需处采取强硬的态度要鞋。
9.每个人的军饷少了,士兵开始骚乱,罗伯特站在他们这边。罗伯特:“如果你们不领,我也不领。”罗林斯:“为上校欢呼吧!”罗伯特开始建立了和士兵间的信任。
10.发军服,士兵上街游行。
11.任命罗林斯为士官长。
12.54军受命去烧房子,罗伯特不接受,但最后妥协。
13.在后方的54军已经开始不满,与从前线回来的白人士兵发生冲突。罗林斯:“像个男人一样的战斗。”
14.罗伯特和佛诺布对上级施压,要求上前线战斗。
递进:77’41---1:36’56’’
1.第一次战争的胜利,托马斯受伤,但不离开战场。
2.罗伯特与崔普单独交流。崔普:“我不是为了你打仗的。”
3.准备进攻华格纳堡。
4.罗伯特为54军申请当先遣部队。罗伯特:“睡眠与战斗力无关。”
5.晚上,大家战前互相鼓励,吐露心声。崔普:“54军,你们是我唯一的家人。”信任完全的建立。
6.早晨,战前的最后准备,全体士兵为54军助威,包括当初羞辱过他们的白人军队。
高潮:1:36’56’’---1:57’35’’
1.罗伯特把自己的信件叫个记者。
2.罗伯特放走自己的马,关于自由的隐喻。
3.罗伯特一人发起进攻,战亡杀场。罗伯特:“快,54军!”
4.崔普拿着军旗战死杀场。
结局:1:57’35’---2:07’26’’
1.尸体遍野,对方的旗帜升起,战役失败了。
2.罗伯特的尸体被扔进万人坑,毫无区别。

 6 ) 军人的美德

前两天看了《光荣战役》(Glory)这部片子,本来头一天看了1/3感觉节奏比较慢不想看了,结果第二天晚上接着看发现还挺有意思,居然一鼓作气看完了,对这部电影有几点思考。 大时代·小人物 影片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南北战争期间,一名出身优越的白人军官,克服种族矛盾的重重阻力,率领一支全部由黑人组成的54号部队,全力以赴去战胜南方军、推翻黑奴制度的故事。 男主角马修·布罗德里克彼时也是刚刚出道,只有27岁,很符合主人公的人设。影片一开始他就被任命为上校军衔,主要还是由于他家庭出身比较显赫。即便在现在,我们依然能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认出身的社会,也就是说,你的阶级决定了你的命运,如果出身好,稀缺资源自然而然就会集聚到你身上,富人将一直富有,穷人则很难逆袭。然而,主人公金玉其外、高冷莫测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非常纯洁柔软的内心,这个我们在后续的情节都可以看出来。 男配角之一是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一名反抗黑奴制度投奔到军队来的老愤青,影片基本上从开头到快结束,他一直都是一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个愤世嫉俗、不讨人喜的破坏分子,其实他对南北战争的本质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的观察都是非常准确的,所以他会当逃兵,他还会对听话的士兵嗤之以鼻,他还会主动挑衅白人士兵。总之,丹泽尔·华盛顿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彼时,丹泽尔已经35岁,标准的老愤青年龄,他正是凭借这个角色力克群雄,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项,可谓一战成名。 另一个男配角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就是一个比较老实忠诚可靠的老军长,在军队中也比较有威望,深得白人长官和下属们的信任。老戏骨的表演我也是很喜欢的,他无论演谁都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也没少教训丹泽尔演的那个老愤青。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就是丹泽尔有一次在进军途中与败退的白人士兵起冲突,弗里曼老军长调解未果,另一个白人长官经过明显看出主动动手的是白人士兵,勒令其报上自己姓名,说要报上去。这时候,弗里曼老军长站出来说,“我看,无此必要吧。”把这个场给圆过来了,看似是怕惹事儿,其实是很有大局观的做法。军队,团结很重要。 仁者无敌 白人军官的性格还是很nice的,虽不健谈,也没有和黑人士兵们打成一片,但从几个细节看出,他身上与生俱来的品行,促使他最终和这支部队完全融合在一起。这里举几个例子: 1. 黑人发小眼镜男碰巧成了他的下属,本来可以从中照顾、任人唯亲,但这个白人军官就是铁面无私,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都不给特殊照顾,以上下级相称。帅才就是帅才,这种自律能力真的是很必要的。 2. 一开始这些黑人士兵都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散兵游勇,枪法都不行,换子弹速度很慢。白人军官见识过正规军的作战能力,他的目标是带领这支队伍上真正的战场,所以他很焦躁。有一次,在普通军事训练中,对其中上子弹速度和枪法最好的士兵大发雷霆,勒令下属加强训练强度,这显示出一个真正领导者为达成目的的决断和强硬。个人认为马修·布罗德里克这一段演得有点稚嫩,但其实这是一个军官非常重要的品德,对下属严加管教、从严训练,这是赢得战斗的不二法宝。 3. 54部队在资源上备受挤兑,由于全部是黑人士兵,白人下等士兵就可以为所欲为克扣资源,比如很多士兵脚都烂了也得不到像样的鞋子。白人军官一开始也是忍辱负重,后来忍无可忍,直接找了一个机会把白人军士“修理”了一顿,成功地给所有士兵穿上好鞋子,这极大提升了他的威望,从此迅速增粉。 4. 由于黑人拿的薪水只有10美元/月,而白人却有两倍,丹泽尔不依不饶,煽动全体黑人士兵拒领薪水,表示抗议。白人军官此时按理说应该维护军队的权威,以儆效尤,但是他没有,他先朝天开了几枪,大家都镇住了以后,他定了定神,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不领薪水,我们也不领”。说着就把领薪单给撕掉了。简直是教科书级的率先垂范啊! 5. 最后终于派上用武之地了,攻打瓦窑堡。白人军官奋勇当先,与黑人士兵一起去战斗,在上战场前也没有什么激情演说,只是淡淡对少年仪仗队说了一句,“现在,我宣布解除你们的职务”,然后又对随行记者说,“如果我战死了,我希望你能为我们记录下这真实的一刻”。最后,当他中弹倒下的那一刻,士兵们群情激愤,奋不顾身冲上去,响起壮烈的战歌。我想,这时候,白人军官已经与这支队伍紧紧融为一体了。 几点启示 1. 这部影片其实主要笔墨不在描写战争场面,更多的是刻画南北战争种族间的矛盾,但白人军官所代表的军人的美德,不仅有效化解了这种矛盾,也很好地把一支队伍融合在一起,最终化为一道金光,照耀自由之路。战死沙场,才是一个军人的无上光荣。最后,影片也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 2. 这部影片也是一部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的经典案例教学课,白人军官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环境中,很容易陷入种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打实地和黑兄弟交朋友,带队伍,我觉得这个真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正是由于他心中有正义感,才有可能由内而外地释放这种领导力。 3. 最后,有一句台词打动了我,在战斗前一天篝火会,黑人士兵们都在颂主,轮流祈祷,轮到丹泽尔了,他以前曾认为这场战争没有意义,最终还是会有种族矛盾,有压迫,但现在,他只说了一句,“54部队,我爱你。”也许,这就是看清了生活的全部真相,依然存有内心的热爱吧。我们的工作生活难道不是一样吗?

 7 ) 当滑膛枪时代迎来美国黑人士兵

“1862年7月国会立法建立黑人军团,黑人从军陆续开始,但是要到次年初废奴宣言发布才正式有大量黑人加入联邦军队作战。整个南北战争期间,在联邦军队服役的黑人军团大约有 179,000名黑人,占联邦陆军的10%。另有19,000人在海军服役。内战期间有近40,000 名黑人士兵死亡,其中战死者约四分之一,大多数死于受伤感染或瘟疫疾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受命领导黑人组成的麻塞诸塞州第54自愿步兵团。

罗伯特于1863年4月17日接任上校。原本大家都认为这是出于政治宣传而成立的作秀部队,但是萧却坚持要为黑人赢回尊严,严格训练,主动请战。第一战是1863年7月16日南卡罗来纳詹姆斯岛战役,获胜,死伤54人。两天后,7月18日罗伯特又主动请缨作为进攻Fort Wagne先头部队,最终和54团的大部分士兵战死。

电影对主角罗伯特塑造比较失败,仿佛他是天生的废奴主义白人军官。 饰演黑人志愿兵的丹泽尔·华盛顿表演比较出彩,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摩根·弗里曼饰演一个老成持重的黑人军士长,但感觉他在所有影片里的形象都差不多。

但是影片对剧情节奏把握恰到好处,不急不慢,一步步带观众走进南北战争时代,一点一滴感受黑人的不易,对19世纪滑膛枪战争细节的展现让人心惊胆战,今天人看来那种作战方式无异于列队送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乐,和主题配合得完美无缺。

 8 ) ......

“…But this time, we must make a whole country for all are live here so that they all can speak, before the war began, many of my regiment have never seen any negro…we fight for men and women which poetry has not yet written, but we should presently be as enviable as renowned as any.” This letter was show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that Shaw wrote to his moth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tha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surfac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looks like individuals fight for abolishing slavery and support Lincoln's election. Then, several states in south start proclaiming independence; and the states in the north started a fight for the union. However, looking carefully, individuals might realize that during the election in 1860, Lincoln only got 40% of the votes across the country. Besides Vermont, in most of the states in the north, Lincoln only got 50% to 60% support. Therefore, that is mean if he wants to succeed in the election, he needs to get support from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is circumstance leads to a question: is that true that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north really hate the slavery? People can see characters' reaction and movement from the film that claims that they really do not care about if the slavery is abolished or not. This film was showing around 28 years ago; and at that time, people may never think about that after 28 years later, there will have a black president. Moreover, the sound effects and the background music are significant elements that affect audience and historians’ thoughts and feeling. Besides that, these aspec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get involve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In the ancient world, soldiers fight for glory because they have faith and belief in their mind. Therefore, this film called Glory might have the same mean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needs a great reason that encourages soldiers to fight for, and the liberate slavery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reason that can encourage soldiers to keep up high morale. Furthermore, the film is an autobiography, and most of the autobiography is using the first person point of view. Hence, the scenes that Shaw read the letters that he wrote to his mother is a method to show the first person perspective to the audience. Also, the voiceover helps individuals to get to know the historical event better. Because the movie is also a s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54th Volunteer Infantry, so the other two main protagonists Trip and John play the important part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 they indicate that the Negro has right to join the election, but their vote only counted as third-fifth. As the matter of fact, this rule is disobeyed the constitutional spirit. Perhaps, individuals will think that this rule is made by the southern citizen; however, the southern citizen wants the black people to have the right to vote, and because at that time, black people take a big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south. Hence, their vote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is is true that the causes of American Civil War include slavery, but the basic problem is economy. The diversity of economy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become the origin of the civil war. Besides that, the British play a big part in this situation, and they offered help for the south; and all of these circumsta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economy problem.

Robert Shaw who is a narrative's protagonist was "the son of wealthy Boston abolitionists" and he is "an educated, idealistic young man"2 sometimes he makes people he is relying on his parents too much because he always wrote letters to them and tell them almost everything about himself. The film starts on the battlefield, and it tells the audience the concept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story directly.

When he back to home, Shaw "Shaw meets abolitionist Frederick Douglass (Raymond St. Jacques) and Massachusetts Governor John Andrew (Alan North), who offers Shaw the command of a regiment of Negro soldiers, the Massachusetts 54th."3

Shaw started to organize the Massachusetts 54th Volunteer Infantry, and Thomas became the first volunteer. Moreover, the film also stressed and emphasized the change, situ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omas; for instance, what's his inner change. Besides that, the same portrayal and description of the inner heart appear in other character's circumstances. As the matter of fact, the most impressive scenes in the film are their way of fighting. At that time, the southern soldiers are more experienced than the northern soldier, and perhap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southern people just been through the Mexican-American War, and they have some excellent commander left from that war. Furthermore, they have the better weapons that are provided by British. However, the northern soldier looks more inexperienced and younger. During the first battle in this film, these soldiers are using the old-fashioned way to against the enemy.4 they are tidy and keep rank, and move forward till fighting at close quarters. Also, this way of the fight has been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movie. As the matter of fact, the soldiers did not have the machine gun, and they only have the rifle; therefore, they have one more complicated step is to reload the gun; and the most excellent soldier can shoot three times in a minute. Thus, that is mean their way of battle can cause the huge casualty rate. After the last battle in the film, "Shaw is tossed into a mass grave with his men, including Trip."5 Only at this moment, it showed the equal between black people and white people because even 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colors, they have the same aim and fight for same thing. Furthermore, "A postscript adds that the 54th "lost over half its number" in the attack, and that President Lincoln credited the 180,000 "men of color" who fought for the Union "with helping to turn the tide of the war"6 This evidence state that what they did is worthy and consequential

James Horner makes the sound effect in this film, and the music in the film is grand, magnificent and strikes a deep chord. The sound effect is really important for the film. The theme of the film is dignity and glory; therefore, James Horner used a lot of orchestral music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background of this period of time. There are several scenes that are very impressive. The first one is when they used canning to punish Denzel Washington, and after he took off this shirt, the old scars are on his back, and all these scars represent the humiliation. He looked at Shaw and finally shed one tear.7 at this part, the director using the close-up shot; therefore, the audience can see the progressive transformation of his face and emotion. Moreover, the second impressive scene is when Shaw volunteered for his regiment, and he said: "There is more than rest and fight, sir, there is a character, there is the strength of heart.”8 Also, at this moment, the director used the same method as the first one, and the close-up shot showed the emotion of Shaw and his strength. Furthermore, the third impressive scene is before Shaw went to the battle, and he told to the journalist: " If I should fall, remember what you see here.”9 Then, he frees his horse. The most time in this movie, Shaw was riding on his horse in order to highlight his noble and different. However, before the last battle in the film, he releases his horse because he finally stands at the same position with his regiment. Shaw and his regiment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row off the shackles and the forerunner of fighting for freedom. Moreover, the film is more like the growth of Shaw because during the 122 minutes, the Director showed the changes of hi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nd same as Thomas.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ans "interested in film reach a large enough mass to begin to create the meetings, essays, journals, and books that indicate a topic is on the scholarly map."10

Films become a new method of learning history. People usually study history from books, articles, literature, documents, etc. films are able to help historian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more. Moreover, films have visual effect and sound effect. Therefore, sometimes individuals might not understand the word in the book or literature, but they can understand from the frames.

To sum up, film studies as a new way of learning history help students and historians understand the more circumstances and situations. Also, from the visual and sound effects, individuals can get to know the historical events from the first-person point of view. Besides that, Glory is a really successful film; and there are several impressive scenes that help people get to know the personalities of protagonists.

 短评

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

5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爱德华·兹威克作品,讲述南北战争时期一支黑人部队的故事。虽为明显的美国主旋律,但几乎全片都在刻画人物,把黑人士兵与白人军官的由相抗都互解的过程讲述得热血又感人,最后的一场大战就是兹威克的拿手好戏了。

7分钟前
  • Jerry_Zoo
  • 推荐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

9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IMDB的高分电影 有关美国人的英雄记忆 所有一切操练准备 在最终都化成为荆轲赴死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壮烈

10分钟前
  • 阿门
  • 推荐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慢慢欣赏这部片子的精彩。群像刻画非常精彩,最爱的是大战前的祷告戏,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出黑人士兵独一无二的乐观与互助的精神。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把自己与角色融入了一体。

15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终于看全了,也终于知道那种自杀式的冲锋陷阵不是傻逼行为,而是为了自由与光荣的一种殉道方式!看着喜欢的演员一个个死去,滋味不好受啊~ 那时候的他们还都不是大牌呢!4

20分钟前
  • S@m
  • 推荐

爱德华兹维克的电影镜头优美,音乐出色,叙事沉稳,只要配以好的故事质量绝对不会差。这部其早期的电影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还有惊喜,在如油彩画的摄影下,耳边一直飘荡这优美的旋律,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十分的具有感染力。算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一部典范之作了。

23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2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描述内战的作品很多,黑奴是战争诱发的潜在因素,本片着重于黑人军队,他们逃出农庄,他们毅然从军,他们为权益呐喊,他们渴望冲锋陷阵,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惧,苟活才是耻辱。高举尊严与自由的大旗,昂首向前,54军团,让光荣永世传扬!

29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起码争取一下能要到军装和皮鞋,我们抗日时候哪有这些?可我们的战争片却把感人的历史拍得让人生厌。

30分钟前
  • 狂而无依
  • 力荐

我一直不明白这种站桩当靶子摆阵对射战斗。现在能明白点。就跟牛仔对射一样,别人是有honor的。不偷袭,不玩陷阱,指挥官站在前面冲。说实话,真都这么打仗,也太天真了,你看看三国,全是玩阴的啊,全tm是火攻水淹加夜袭反夜袭啊。我们这种没节操的战斗模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邦?

32分钟前
  • Remy Mathers
  • 推荐

上影节day3相较于昨天俄国人的战役还是略逊一筹,除了动作设计和拍摄手段的落后,南北战争的整体格局与战斗方式本就在硬件上少了几分味道,战前拍手歌的戏特棒,主角太尬了1

34分钟前
  • Himizu
  • 推荐

这什么二逼片。前面一直在各种煽情,海滩上非常有气势的进军,然后被炸得七零八落,从早上趴到晚上,苦逼啊。

37分钟前
  • raul
  • 较差

在Mr. Hinojosa 的课上解决的电影。总是能在战争里看见闪闪的精神。你们到底 为了什么奋斗,为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可以不回头的义无反顾的向前。配乐赞。

41分钟前
  • 大朵奇葩花۶
  • 力荐

看DVD的时候好几部里面的,当是觉得其他都很一般,只是被感动了,现在还是觉着一般,不过能把我感动了加一星。

44分钟前
  • 谍影重重
  • 推荐

丹泽尔·华盛顿真是帅,尊重与歧视。很好的美国主旋律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那些被告知的,错误的信息。并非一切努力都将有结果。死伤过半,也没能攻下来。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放弃。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坚持。作为人生标准。

47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一部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以及民主的成长过程

49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現在很難拍這種正氣的片子了。

50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愚者成功+伙伴之情+金羊毛,不谙政治、不懂世故的出水之鱼们,在相处时化解冲突、变得完整,最终追寻共同使命的故事。本片的亮点是,54军的每一个人都是出水之鱼。上校Robert起初不懂练兵和政治(因为54军顺理成章地可以上战场),不懂如何了解黑人士兵;Forbes总是混淆私情与公务;黑人士兵不知北方白人的歧视;Trip——黑人士兵中的出水之鱼——有现实感而无使命感。最后他们都完善了自身,形成了一只凝聚的队伍。本片的不足是,54军以外的每个人都过于脸谱化。54军因使命而斗志高昂,其他黑人军团却满足于烧杀抢掠;Robert, Forbes信奉黑人解放,其他白人(无论官阶大小)却视黑人为自由的奴隶。(更多内容见长评)

54分钟前
  • DIY sho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