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航班

犯罪片法国2006

主演:J·J·Johnson,GaryCommock,PollyAdams,OpalAlladin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93航班 剧照 NO.193航班 剧照 NO.293航班 剧照 NO.393航班 剧照 NO.493航班 剧照 NO.593航班 剧照 NO.693航班 剧照 NO.1393航班 剧照 NO.1493航班 剧照 NO.1593航班 剧照 NO.1693航班 剧照 NO.1793航班 剧照 NO.1893航班 剧照 NO.1993航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8 20:10

详细剧情

用另一个角度,另一段历史,来怀缅9•11,来激励人们继续齐心向前。\r\n就在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遭到恐怖袭击的那个黑色日子,新闻报道了一场灾难——93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后坠落在宾夕法尼亚洲,机上45人全部罹难。\r\n社会广泛猜测,航班上的恐怖分子本来打算把飞机用以袭击华盛顿。然而机上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员却一致抗敌,力挽狂澜,以自己的牺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r\n尽管有详尽的研究表明这次事故由恐怖分子自己操纵,人们还是把牺牲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成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长篇影评

 1 ) 以英勇无谓人性的光辉,去唤醒糜烂劣根的灵魂

影片全片令人窒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一部从头至尾都让人处于这样状态的电影了。
关于911,我一直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而看这部电影让我仿佛真的置身在了那天的惊悚与恐怖之中。
911的背后,一方面是air traffic control centers的调度失误和手忙脚乱,一方面我却看到了那崇高的人性。
之前就听说过the world trade center被撞后里面的人员是怎样井然有序的疏散的,这就足以让我佩服他们的人口素质。
而这部电影,是以当天被劫持的四架飞机中唯一没有命中目标的UNITED93为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在遭遇hijack之后,在得知那些混蛋的目标是白宫之后,在认识到不采取反抗只会带来更大的牺牲后,机上的passengers最终采取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反抗。
随着音乐推向高潮,慢镜头展示着反抗者前赴后继突破驾驶舱的情景,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我真的以为这些乘客最终可以顺利的解救自己,可是,他们制服了携带炸弹的人,冲进了驾驶舱,夺回了驾驶拉杆后。。。一切都太迟了,镜头中我们从驾驶舱的大玻璃看着飞机几乎以垂直的姿态和飞快的速度。。离地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然后电影在此结束,留下五秒的黑暗和死寂。。。却无法平息我凝重的心情,几乎窒息。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在911中逝去的人们,更以祭奠93号航班上那些英勇的反抗者们。没有他们,白宫将会是第四个遭到毁灭性袭击的建筑。我想说,那些反抗者是成功的,虽然飞机最后坠毁无人生还,但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光辉却会一直闪耀下去。如若全世界的人都有这些反抗者的英勇胆识和自我牺牲精神,那恐怖分子还会如此猖獗么。
不仅是美国人,全世界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或许这可以唤醒许多糜烂劣根的灵魂。

 2 ) 纪录片式的再现,永远不要再现

“911”!看电影的开始真没想到是“911”悲剧的再现。

电影的前半程我看到塔台人在忙碌的指挥4200多架航班时,以为是故事开端的铺垫;听着交织杂乱的英语,还在感叹自己听力好差;在嘈杂的指挥声中隐藏着并不突出的声音,但你一定能捕捉到11航班没有回应的信息;与此同时镜头转向93航班开始登机。那时我纳闷:天上失踪一架?地上要起飞故事的“主人公”航班?同时二架?怎么回事?这就是我,一个毫不知情人的观影第一反应。这也许是没有先入为主的反应。

然后塔台里开始向失踪、疑似被劫机集中,我注意到始终人们用“疑似”、“不确定”等词。在军方介入后,除了疑似之外,又多了一些“请示”、请示哪一级?现在能否采取行动?战机能否起飞?谁能做决定?能否攻击被劫持飞机?等等!

看到了每一个人都谨慎的尽职尽责,也许民航规则既如此,还因为那些飞机上有着众多无辜的生命。看着电影心里真着急,也尊敬每一位守护人。

突然,镜头里出现了“911”的恐怖场面,天啊,我恍然大悟。这部电影让我了解了那一天,另外一群人为之的付出与奋斗。没有人失职,都是为了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我看到了许多大厦现场抢救的人和事,被伤害者的苦难经历,却第一次看到了看不见的背后另一面。

电影(我不愿说是故事)后半程主要表现了93航班上恐怖事件。人们从开始的惊恐,胆怯,到绝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再到反抗。表现层次清晰、真实、感人。完全意识不到是“表演”,我跟着泪目。正是他们的反抗,使得“93航班”成为四架被劫持飞机中,唯一一架没有撞击到目标建筑物的飞机,机上的45名人员全部遇难,他们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无人知晓,但挫败了1/4的行动。也许我的结论超级幼稚,却是我的真实感受。

愿世界不再有恐怖!

 3 ) 93航班

2001年9月11日的清晨,秋日的天空甚是晴朗,一名黑人民航飞行员吻别了熟睡中的妻子,来到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执行日复一日的飞行任务,他所驾驶的联合航空公司第93次航班即将飞往旧金山。 行色匆匆的乘客们依次登机后,空姐们开始了热情而周到的例行服务,除了混入乘客之中的4名基地恐怖分子之外,谁也不会想到这将会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旅程。93次航班起飞后不久,世贸大厦遭到一架民航客机的自杀性恐怖撞击

为营造出真实的对峙气氛,让演员们更深地体会到孤立、恐惧和敌意,扮演劫机分子的4位演员和扮演乘客及机乘人员的演员分住在不同的宾馆,连吃饭也是分开的,只能在片场上见面

虽然911事件世人皆知,但对于事件发生的细节却不太清楚,尤其是那架中途坠毁的联合航空93号班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4 ) emotionally challenging

也许以后回头看,它不是最好的关于9/11的电影,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它已经足够好了。

之前所有对于93号上的乘客英勇搏斗的故事表示质疑的人们应该可以停止了。他们在死地中求生的决定,是本世纪最值得人们纪念的精神。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他们恐惧,绝望,对家里人说“I'm not OK, I might not come home“。但是当得知自己坐的航班是自杀性任务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地出发了。

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家人在和他们通电话时候的心情,虽然演员们演得非常到位。有人提出来说片子的儿童太多了,有赚取观众同情的嫌疑,不过事实已经如此残酷,导演完全无需添油加醋。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当Mark的妈妈根据爸爸(或是爷爷)的指示,在手机留言中告诉他要尽力夺回飞机的控制权,然后失声痛哭的场景。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置身于彼时彼地,你很难不被那种痛苦所击倒。

我感谢这部电影的剧组,他们用尽可能少的表演发挥,来尽可能多地还原真实。真实的力量是具有压倒性和摧毁性的,我可以对《独立日》和《空军一号》之流不屑,但我没法拒绝"United 93"这样的故事。故事情节和一些大片比起来甚至显得缓慢,单调而没有高潮。可是在这样的历史面前,导演的花样显得无足轻重,真实变得如此宝贵。

里面的恐怖分子的表演也显得恰如其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背景,心理。他们出现了,行动了,结束了。有个美国人评论说他认为其中的恐怖分子拍得面貌不够凶残,有必要吗?作为一部目的在于还原历史的电影,任何形而上学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

总体而言,United 93堪称完美。不过,在你去看之前,还是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至少,我在看完之后的心情是非常非常压抑的。

 5 ) Let's roll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8:46,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航11号班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北楼;9:03,联航175号班机撞向南楼;双塔均随后倒塌。就在人们惊魂未定之际,半小时后,美航77号班机撞入华盛顿特区边上的五角大楼;又过了半小时,联航93号班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坠毁,据推测这架飞机原本是要撞白宫或国会大厦的。911恐怖袭击是二战后美国本土首次遭到空袭,共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近三千人丧生(大部分来自双子塔),比珍珠港事件还多。世贸中心废墟内的大火足足烧了3个月才停息,地面上的瓦砾共耗时6个月才清理干净,而留给美国人的伤痛则是永久的。事后,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加强了安检,入侵了阿富汗,消灭了本拉登。
在4架被劫持的飞机中,只有联航93号没有撞向指定地点。当时飞机上具体发生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根据乘客们给家人打的电话以及飞机上的黑匣子,人们已能勾勒出事件的轮廓,而本片则进行了丰满:飞机起飞晚点了40分钟,这使得后来乘客和机组人员能够及时得知地面情况,对他们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至关重要;劫机者共4名,杀害了正副机长、一名空姐、和一名乘客,并把其他乘客(共33名)赶到飞机尾部,宣称携带炸弹,然后自己驾驶飞机;飞机上先后共12人对外取得了联系,他们在获悉双子塔被撞后随即策划反攻以夺取控制权;恐怖分子见大势已去,在最后关头将飞机撞向地面,同归于尽,无人生还。以上信息是来自官方的报告,影片则演绎了乘客击毙两名劫匪甚至攻入驾驶室的片段,虽然惊心动魄,但未必发生。但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也无论乘客们的初衷是自救还是为国,正是他们的英勇行为迫使恐怖分子改变预定计划,使得更多的人幸免于难,他们理应得到尊敬和荣誉。一名乘客在最后冲锋时喊出的“Let's roll”的口号被电话记录了下来(但影片中好像没说),迅速成为全国性标语,并被印在了攻打阿富汗的飞机上。
911已成为美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大事,影视题材的涉入是早晚的事。但也因为其现实性和敏感性,5年过去了,仍无人敢问津。应当说以“联航93”为角度回首该事件是再合适不过了,既不赚人眼泪,又不揭人伤疤,而是努力关注其中积极正面的东西,有望引起最广泛的共鸣。即使如此,这种家喻户晓的事情向来不好拍,因为众口难调,平淡了偏激了煽情了瞎编了都要遭人骂。以伯恩系列出名的Paul Greengrass这次自编自导,采用纪录片风格的拍摄手法最大限度的真实还原出事件全过程,自始自终酿造出令人窒息的紧迫感和压抑感。乘客们在生死时刻本能的求生欲望所激发的绝望、惊恐、果敢、抗争震撼人心,与之相比,地面各“有关部门”干着急没办法,调度了半天也没几架战斗机升空,就太不给力了。
影片多次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展现劫匪和乘客同时祷告“愿主保佑”,很发人深思。宗教的本质本都是劝人向善的,但被一些人利用后,却发生如此惨剧,何其悲哀和讽刺。
看电影时常在想,如果我在飞机上,会怎样做?在生离死别时,我会给谁打电话?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我应该不会报银行密码。
花絮:为营造出真实对峙气氛,导演特意安排扮演劫机分子的4位演员和扮演乘客及机组人员的演员分住在不同的宾馆,连吃饭也是分开的,只能在片场上见面。这还是头一次听说。此外,扮演劫犯头目的演员后来因被美国拒签而错过首映,汗一个。

 6 ) 社会需要对怜悯的理解

上礼拜在写Paul Greengrass指导的《船长菲利普》影评的时候,我提到了当年的《联合93》(“《93》”),以说明这个人很擅长让我们在观看一个已经被电视新闻方方面面都报道过了的事件时还能有焦虑紧张感。然后我想到当年《93》出来时没多少人听说过,更别说看过了,现在隔了7年了没人会没事儿想起来看它。不巧今早看到新闻说又有人杀死了医生,心想网上的两派又会气死彼此了。好多人对于医生本身的死亡的评论,很像一些人对《93》这部电影的评论一样,想要绕过它本身的悲剧而去挑起自己的议程。于是就想不如写一篇关于《93》的,标题里社会需要对怜悯的理解由此而来。

《93》演绎的是9/11事件。如果你还不知道,当天4批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飞机,美国航空11号撞了世贸北楼,联合航空175号撞了世贸南楼,美国航空77号撞了五角场,而联合航空93号是唯一一个没撞重要建筑的。本来93号大概是要撞国会或者白宫,驾驶舱的录音显示乘客和机组人员在跟地面通电话得知其他事故之后,试图从歹徒手中夺回飞机的控制权,歹徒怕他们得逞,就故意撞到了宾州Shanksville附近,机上无人生还。以上是一段比较完整的描述了,其他细节谁都想象的到,这个电影里面根本没补充你想不到的新东西。

我看了下豆瓣上给一星两星的人,有的说假、太主旋律、越看越恨美国、有的人不知道到底看没看过啊就喊美帝啊石油啊丑化啊。。。

我们有人会杀医生接着有人就会叫好。很多都源自浮躁的情绪,过快的结论,对于事实缺乏追求的懒惰,和没有逻辑的思考方式。

放松点,这部电影不是讲政治的,不是探讨背后事实的,不是讲谁对谁错的,所以你评论它的时候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叫喊。你可以说它有点无聊,但是因此打一颗星有点过分。

几个片子亮点:

某一个时间点,被劫持的人和劫机的人都在祷告。这个戏段很人工,是明显的对比和共鸣手法。对于恐怖分子的人性化主要在于表现他们的紧张、犹豫、恐惧、惊惶,只有很少的关于他们背景的介绍。“人性化”并没有抬高他们或者把他们描绘成其他人。这并不表示都在祷告的双方是多么的虔诚圣洁(任何宗教信仰可能同等的荒唐而危险),但这个对比显然烘托出了人性里的共通的东西。

当一个乘客把“这是自杀任务,他们不会让飞机降落的”这个机上很多人都意识到但是不敢面对的事实赤裸裸的讲出来时,每个人的脑子里闪过了什么样的念头,对我来说想象一下很有意思。

地上的工作人员一直盯着雷达上的11号,然后它消失了,接下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才从CNN上看到发生了什么,之后的是惊慌、自责、不解、恐惧,接着175又消失了,电视上的画面冷冰冰的呈现在眼前,工作大厅里一片寂静。对于航空公司、军方和机场工作人员的细致描写并不只是起到完整剧情的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电影这样把你带进来就是让你看到他们的表情、听到他们的语气,感受到他们感受到的从平常到压力到慌张到震惊到愤怒,而你如果不忙着叫嚷“美帝坏靠媒体正面宣传”等等,你可能有幸偶尔感受一下,尝到那种体会到跟自己不相关的人的心情的庞大意义。

在网上,能找到飞机坠毁前机长驾驶舱里两个人的对话,一个喊,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撞了?另一个回答,等会儿,等他们全冲过来的时候就撞,没几秒钟,就是Allahu Akbar然后就没了。所以,可以成功带动情绪的一部电影到底滥用了多少想象力,怎么样操纵了观众对事实的理解,以至于让人以“不真实” “主旋律”为由嗤之以鼻?到底这种判决是否真的只基于对电影本身的感受,还是基于偏见呢?

正如布什政府的劣迹应该跟你对此电影的感受毫无关系,中国医疗系统的令人绝望并不能给你活生生捅死一个医生的罪行抹去一丝丝的罪恶,而为医生鸣不平的人不能因为有人评价了一个人的绝望和发狂是可以理解的就说这个人是在说杀人是可以理解的,更不能顺道说中国医疗哪有那么差然后通过极个别的经历去证明美国比中国差多了从而直接忽视中国医疗的毛病。逻辑上这些联系不是对等的,你如果不从夸大、跑题的坏习惯里跑出来,你永远是井底观天、你永远不会被说服、你永远帮不了任何人。如果我是你,对任何一部电影,除非它真的在用虚假的不切实际的故事通过假逻辑来得到一个不理智结论以对你进行说教,耐心的多感受感受,电影是让你窥探他人内心的,是可以开阔你的思维的,即使是这部你觉得你什么都知道的,被激发出自己不会去触碰的感情,小了对人生观是一种治疗,大了对社会也是一种治疗。

 7 ) 保守一些,真实一些

    如果不是那件真实的故事,这本是一部稀松平常的好莱坞惊悚片,但事实和人物如此真实,让人看到一半以后就开始无比难过。

    我想起七年前,那天我们赶着打开电视收看这一突发状况,当第二架飞机撞上去的新闻传过来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还在雀跃。我想他们其实并不是残忍的人,但撞击的那一瞬间可能点亮了他们激进的睾丸。

    那之后很久我母亲都不喜欢我坐飞机,而我却还是习惯过一两个月就飞一飞的生活,也没想过如果是我坐在United 93航班上,我会干什么,是拼了老命杀到驾驶舱,还是赶紧把一辈子没说完的话和父母爱人说。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死人,但无疑被激进的伊斯兰主义分子给杀死的人是非常无辜的,就像前几天的那些人一样。

    这个电影的技巧远非完美,但是我想它会比很多技巧完美的电影流传更久。

 8 ) United 93


电影结束,屏幕一片漆黑,观众鸦雀无声,挽歌般的轻声咏唱在黑暗里响起。20秒后,人们回过神来,腾的站起,急匆匆的离场,留下空可乐杯和一地爆米花。
 
飞机上剑拔弩张的最后一刻,所有人都在不停祈祷,请给我力量,助我愿成。你向你的耶稣,我向我的安拉。神的孩子都泪流满面。神的孩子都坠向死亡。

 短评

【A】绿草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招牌搭配下的又一自我突破。在本片中,又刻意加入了“惊悚片”元素。前半个小时从平凡无奇的生活角度切入,缓慢沉稳的推动剧情。随后切入劫机的信息点,不断将观影情绪推到顶点,然后在9·11事件全面爆发。但和普通惊悚片不同的是,直到结尾,导演都没能给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在剩下的时间内,绿草再一次展现了他对超量对话信息的处理能力,手持摄影与快速剪辑无时不刻介入台词的处理,以视听双重角度来不断引爆情绪点,这种通过大量信息来保证观众神经紧绷的方式简单粗暴而又有效(当然也得看谁用)。狭小空间内顶级的场面调度能力,不断加剧的镜头摇晃和台词信息,以及精妙的剪辑点处理,都将电影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而结尾的处理却给了我极大的落差感,这种由影像与现实共同烘托的震撼与绝望,让我无比怅惘。

6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被损毁的世贸大厦将会重建,被撞击的田野坑洞将会愈合,被管制的美国领空将会开放。差点误机的乘客庆幸没有迟到,闭锁的舱门成为前往天堂的讯号。航管中心以为划掉了隐患,交管中心以为规避了灾祸。家人在保险柜里找到了遗嘱,公司却没有收到员工的辞呈。乘客还在祈祷奇迹,妻子还在等丈夫报来的平安。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生命的脆弱。。。不管911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可以感受到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对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的想念,对活着的追求。。。哀悼这些不幸的遇难者。。。“整部片子里重复最多的声音不是惊恐的尖叫,而是一句句蘸满深情的“I love you””

15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纪录片式真实的艺术化处理。911当天被劫持的四架航班中只有联航93号航班没有撞击恐怖分子的预谋目标,上午10点03分、坠毁于宾西法尼亚州的山科维镇,无一生还。

1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震撼!最后一刻飞机坠入大地 陷入一片黑暗 眼泪崩溃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情愿没有看过这个片子。

24分钟前
  • 和菜头
  • 推荐

“在电视里看到飞机撞楼的画面,每个人都很兴奋。在一件沉痛而复杂的事件上表现得如此轻佻,不是我们没有良知,而是我们已经太熟悉各种重大事件从中央台主播嘴里说出来的样子。蔡康永在北大演讲说,电视是人格分裂的。换种说法,电视是没有人格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推荐给电视导演冯小刚。

2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如果没有7·5恐怖,生活在新疆的我们不会有之前的肉孜节假期。而今天中秋节,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依然有很多人因为天灾人祸,不敢仰望天上的明月。10年之后,看到了这部电影。或许是美国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没有领导讲话,没有隐藏的真实,平凡之中的伟大让人感动。让我懂得尊重,无论对生者还是逝者

29分钟前
  • 南溟
  • 力荐

那些无辜的逝去的生命令人唏嘘 可谁来为伊拉克人 或者阿富汗人 又或者是巴勒斯坦人来拍摄这样的电影呢

32分钟前
  • 酒吧方便面
  • 还行

我真的没有看过一部电影,让我这么紧张过。

36分钟前
  • Dolores
  • 推荐

最后飞机扎进地面,一片黑暗.让人绝望.

41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很爱最后电影的配乐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如果是007,那么恐怖分子会被制服,飞机的某个仪表盘会在007的数字上停下。如果是24小时,那么飞机最后会在高速公路上着陆。然而这是在真实的世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飞机还是坠向了地面,银幕一片漆黑。

47分钟前
  • 甲🎹
  • 力荐

On the day we faced fear, we also found courage. 911当天被劫持的四架飞机中,只有93航班没有击中原定目标,用它来谱写绝望中的希望之歌,再合适不过。都知道那个结局,整个情绪却也始终紧栓不得空闲。无一幸免,但我愿意相信结局前的挣扎是如那般的。

51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密闭空间的神级调度;情绪被提升到一个极致,不忍再看一遍。

5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企图用一片混乱的机舱和一片混乱的指挥处营造纪实片的感觉,新疆和田的劫机事件,劫机犯刚站起来就被几个东北汉子踹下去了

1小时前
  • 瑾朵朵
  • 还行

太惨。。。看见即将面临死亡的乘客拿起电话给亲人说最后一句我爱你们,泪奔。。。。太多无辜的生命。

1小时前
  • 老实人楷模
  • 推荐

震的我心惊肉跳。

1小时前
  • 水夫兔
  • 力荐

真主阿拉与耶稣基督的对话

1小时前
  • 私享史
  • 推荐

“那天所有被劫持的飞机,联航93号航班是唯一没有到达攻击目标的,它10:03坠毁在宾州,无人幸免……”最后一个画面,黑屏,无声……震撼!久久未能平息的电影!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