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心不老

剧情片美国1954

主演:多丽丝·黛  弗兰克·辛纳特拉  吉格·杨  埃塞尔·巴里摩尔  多罗茜·马龙  

导演:戈登道格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2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3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4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5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6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3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4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5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6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7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8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19人老心不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54

详细剧情

由戈登.道格拉斯执导的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九三八年的经典名片《四千金》演变而来的家庭伦理片,拍来相当温馨感人。讲述一名小镇音乐家有三位亭亭玉立的女儿,她们各自有了罗曼史,其中的小女儿与一潦倒的钢琴师相恋成婚,为这个平静的家带来了一点波澜。两名能唱擅演的明星弗兰克.辛纳屈和多丽丝.戴在本片扮演一对自力更生的情侣,除了表演拿手的歌唱之外,也证实了他们的演技不俗。

 长篇影评

 1 ) 一部让人思考的电影

绝对是头脑风暴,我看过很多让人很绕的电影,基本都是在时间问题上引人入胜,但这类电影,如果你仔细想想,会发现众多漏洞,但你可以不信,因为电影就是很坦然的告诉你“我可没说这是真的”,一笑了知,娱乐而已。

但这个剧本,让人引发很多思考,不是简单的这个是否可能,人类应该爱护地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而是上升到一个很大的概念........

比如剧中虔诚的基督徒,那个老太太,她心目中的基督是神圣的,是完美的,当她得知眼前坐着的这个人就是那个他一辈子都奉为神的基督,他无法接受,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圣经欺骗了,她甚至觉得整个世界是个巨大的谎言,伪善!她迫切希望有人告诉她这不是真的,就比如有人告诉你你最亲的人死了,你会崩溃,觉得天都榻了,当他告诉你其实我吓唬你的,他没死,你才会松一口气,一切又回到正轨了。

而那个黑人,他喜欢John的故事,他觉得神奇,他希望是真的,他思维较为开阔,他喜欢这个故事,与老太太不同,她对这个故事很痴迷,不会感到生气,但当John说这都是假的,我随便编的,这时他反倒气的浑身发抖泪流满面,因为他所痴迷的一切都是假象。

至于那个胖老头,他始终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这个故事,不,应该说他已经不在乎这个故事是否有趣是真是假,他完全认为讲故事的这个人没救了,需要送去精神病院治疗。可以说他是所有听故事的人中最为极端的一个。当希望故事是真的人们,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相信,希望是假的人,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John告诉他们是假的)。他们始终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是真是假,他们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答案高兴得离开。而这个老头,他已经完全不管真假了,压根就不信,却无意中得到了最真实(对他来说)最残酷的答案 - 这个说自己活了1400岁,说自己是耶稣本人,他认为有神经病的人,竟然是他父亲!如果他没有不小心听到John的这些话,他也可以安然的离开,可真相打败了他,他心脏病发死了。

其实剧中每个角色对这个故事的态度,都代表不同人对这个世界,或者说身边每个小事的态度。接受自己认为对的,接受自己认为美好的,批评或逃避一切自己无法接受的。

这个世界的定义,历史的定义,人体的定义,时间的定义,都只不过是人类自己设定的一个圈子,或许有个看透地球上一切的人,或者是外星人(只是假设有这么一个人/物种),他知道这一切的真相,他会觉得可笑的地球人,你们深信的这些都是错的,时间不是这样的,历史也不是这样的,宗教更加不是这样的。但我们有必要知道么,这是一个我们适应的规律,一旦它被打破了我们便会无所适从;而那些少数想要打破这些规律的人,并不知道真相所在,便也无所谓,可一旦知道了这个让他们痴迷的真相,却无法得到,便会悲愤失望不已。

所以对错只是人类已经适应的规律,它不代表正确的,但确实让我们不会崩溃的。如果真相带来的只是大多数人的不能接受和少数人的不能得到,那真象只会带来毁灭。

这一切的一切,包含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是一份工作,也是各种宗教。如果一份你很满意的工作,很通情达理的老板 ,突然得知同样的职位却拿了更多的薪水时,你会开始愤愤不平,老板变得讨厌了,工作变得烦杂了,你觉得这个地方没法呆了。但这只不过是份工作而已,人生中的小插曲。但设计到宗教,这个你无从考究无从诋毁的家伙,一直穿着神秘的外衣让人无从反驳,在教徒心中他就是正确他本人,他信仰的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一旦被一个不争的事实推翻整个宗教体系,揭露出宗教原来是伪善他本人的时候,相信绝大多数教徒会悔恨一生。

这一切的最后让我想到老子,道家主张的就是接受你能接受的,无视你不能接受的。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去改动,歪曲甚至和自然作斗争。上帝不在天上,他活在我们中间,甚至你也可以是上帝。天堂也并不在死后,他就在这个地球上,他不是耶稣或者佛祖所规定的样子,它是你想要的一种生活,只要你能够平和坦然地面对世界,随处都可找到天堂。也不要去想人死后能否复生或转世,昨天或是前一秒,已经是过去,痛苦也好,难过也好,不要去想它;而明天或是下一秒,都是新的,那是之后的事情,也不必去杞人忧天,为了下一秒过多担心,只需活好现在,这一秒,对就是你读这些文字的这一秒,这才是你需要关心的。

我刚看完就马上来写了,想得很多,写出来很乱,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些什么,就这样吧。

 2 ) 世界就在那厮的嘴巴里

    The Man From Earth.片长不足90分钟。从头到尾几乎就是几个哈佛教授参与的谈话节目。场景只有两个——房子里,房子外。投资一万美元。

     我说这是07年最牛*的科幻片。你信不信?

     看过《独立日》吧?看过《终结者》吧?看过《星球大战》吧?看过《变形金刚》吧?被电脑特效雷得目瞪口呆、口水横流吧?知道为了让咱目瞪口呆、口水横流烧了多少银子吧?

     2007年,一万美金也就能在北京五环置个十平米的窝。

     和你一起工作了十年的人突然对你说他其实是山顶洞人。你信不信?

     他说他没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仅仅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冒险的型。你信不信?

     他说那幅你一直说像梵高风格的画就是梵高送他的。你信不信?

     他说得过天花,得过黄热病,得过鼠疫。你信不信?

     他说他活了140个世纪,他说他见过冰河期,他说他猎过猛犸。你信不信?

     他说他当过原始部落的领袖,他说他跟过释迦摩尼修行,他说根本就是耶稣。你信不信?

     他今年三十五岁,而你已经行将就木。他说他是你爹地。你信不信?

     可怕吧?惊悚吧?以为遇到疯子了吧?

     嘿嘿,最可怕的是,他说的你全部都会相信。你信不信?

     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所以——信。或者,不信。这是个技术问题。

     发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所有听你讲疯话的人都相信你讲的是全部真的,哪怕他是哈佛教授。凭什么相信?就凭你发疯得无懈可击。

     面面俱到的证据,合乎情理的逻辑,平淡无澜的语气。你问上帝世界在哪里?上帝说,我kao,世界就在你这厮的嘴巴里。

     哈佛商学院实在应该把这电影拿去做营销教材。

     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出不了牛*的电影,不是因为没有牛*的导演,而是因为没有牛*的编剧。

     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吐血推荐。

 3 ) 一个佛教徒的自白

一个房间,一个场景,一个故事组成的电影,原本我能想到的只有《十二怒汉》,现在在这个榜单上又加了一个名字《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如果说《十二怒汉》是表达了人性,公平以及“美国为什么强大”,那《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则表达了更为宏大和深邃的主题,影片充斥着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人类存在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宗教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部上映与2007年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位35岁的哈佛教授突然辞职,在离开的午后,他向来送别的同事宣布了一个秘密,他已经活了14000年,之所以走是因为他每隔十年就要去一个新的地方,他不想让身边的人发现这个秘密。这个由人类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组成的送别的队伍,没有从他的故事中找到丝毫破绽。他们的对话包含了艺术、历史、文明的发展,对宗教的探讨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原来这个男人就是耶稣。

这个男人真的活了14000年吗?

有可能。

随着故事的进行,他的同事(包括观众)也越来越相信他的故事,特别是最后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男人就是他失踪几十年的父亲而突发心脏病死去的时候。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影片中用一个故事暗示了这个悬念将一直持续下去。

他的朋友问他有没有和他一样不死的人,他回答说,有。在和对方聊了两天两夜以后他们都无法从对方的语言和行为中找到破绽,但是由无法否定是不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者在和彼此开玩笑,主人公还强调他们双方都有这个感觉。男主角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和当下发生的事是如此一致,无法否认也无法肯定。

这个男人不信宗教吗?

显然他在说谎。

他是相信佛教的。

这是片中一个明显的矛盾点,他的同事问他信教吗?他的回答是不信,他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宗教。而所谓的宗教是很多人假借某种神或者先知来传播个人的思想。他在用一种历史学的方法看待人类和宗教,宗教不是某个人创生出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宗教是在一系列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的聚合,分散,重组而成的。

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信佛教,因为他的谈话中多次流落出佛学的思想,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在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唯有佛教是例外的,佛陀教导弟子们要安心修行,不要去思考这些深刻的哲学问题,佛陀把这些问题合成为“十四无记”,教导弟子们不要去讨论十四无记的内容。所以当他的朋友问他,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时候,他采用了类似十四无记的回答。就连回答是否信教也是标准的佛教徒的回答,他不回答自己信教,正如佛陀教导的那样“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他是基督吗?

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佛陀。

佛陀不是一个人

“众生皆可成佛”

主人公曾经说过,他在佛陀时代遇到了佛陀,听佛讲经说法,学会了佛陀的道理,其后五百年他都在传播佛陀的理念和修行的方法。

五百年是在佛教中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佛后五百年称为正法时代。为什么是五百年?因为这个悟道着来到了西方,来到了罗马。所以在东方的佛经中正法时代只有五百年。他说不信教,是因为他看透了宗教所谓的祭祀,祈祷,崇拜的饼干和酒,他相信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教和其他宗教另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佛教没有神,佛教是教人解脱,也就是教人成佛,不用天堂来吸引人,也不用地狱来恐吓人,涅槃以后彼岸到底是什么佛陀没有告诉我们,也不想告诉我们。

以上内容是我看了电影之后的根据电影的揣测,如果有关于宗教的讨论还请致电电影的导演和编剧。

 4 ) 恰到好处的结尾

有关剧透,未观看影片或阅读小说者慎读。





随手翻了几个影评,发现不少人对结尾颇有微词。老实说,不管是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是在阅读影评之后重新思考回味的时候,都依然觉得这个结尾再恰当不过。不论是will的死,抑或是女子的随之离去。
当will威胁john恳求john结束他的故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是立刻。应该说,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故事,所有人也都知道“this is a story”是为了他们而做的谎言,但是他们已经走到了边缘,即使对自己撒谎,即使痛骂好友,也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
他们都清楚,“this is a story”是在自己骗自己。但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们不是普通的观众,他们是教授,是博士,是精通各个领域并长年传授知识之人,是john的朋友。如那个女学生一样的无关系,无“信仰”的人,可以接受,可以相信,但他们不能。对他们而言,知识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笑话。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毫无疑问这只能成为另一部K星异客。但它不是。作者打了另一张牌。这张牌的分量足以使之成为一代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和K星异客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同样是讲述一个不可能的无法相信但也无法证伪的故事,但K星异客的重点在于发掘与摇摆质疑,而本作的重点在于讲述。虽然具有与K星异客类似的情节进展,但影片中(非常抱歉我还没来的及将原著细读一遍)并没有非常激烈的辩证冲突。一个人讲述,其他人相信,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最后老人的死,谁也无法证实他所说之真假,而单论其悬疑程度,则相比K星异客又索然无味了。
然而一个老人的哭泣着实给我们来了一记猛拳,当我们如同黑人先生一样几乎要平静地将疑问埋在心底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间有如此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真实的!我们原本因为他承认“this is a story”而激荡的心情就要平复,化为永不揭晓的悬念的时候,作者又再一次将故事推到一个不可能的顶峰。
然而老人死去了,没有人再知道他故事的真实性。除了那个女人,那个自始自终都相信他的女人。
女人在整部影片中完全没有当着其他人提出过质疑,她始终默默的在一旁看着,看着。也许有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个女人,但她却在全片中给了我强烈的存在感。如果说john讲述的故事是明线,那么女人就是故事中唯一的暗线。也许这不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但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形象。不要忘了,他告诉他们一切,是为了说再见,然而到了最后,他不得不亲自让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开过了头的玩笑,一个谎言。直到最后的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证实他的人,他的儿子,死去了。他鼓起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勇气向普通人,向朋友,讲述他的故事,最后却只剩下他孤独一人。
然而他不是孤独一人,依然有一个从开始就相信他的人存在,有一个比最深的朋友更信任他,更了解他,更接受他的人存在,依然有一个即使两人相隔如同天壑,也仍然愿意陪伴他不过短暂的十年的存在。即使时光对他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至少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流浪中,sometime between moving on and moving on,he is not ALONE。
He is a MAN,from EARTH。

 5 ) 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如果一个你认识了10年的人,某一天他突然声称自己已经活了14000年,他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和地质的变迁,他曾经以猎杀驯鹿和猛犸为生,他曾经在两河流域跟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人混过,还曾经作为腓尼基人航行于地中海,哥伦布当过他的船长,梵高、特纳、塞尚、毕加索跟他以朋友相称,他亲耳聆听释迦牟尼的教诲,他以耶稣的名义指认《圣经》里那些他不曾说过的话······好了,就当这个人真实存在而且此时就在你身边,说说你的感受吧,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不信。但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把这一切变成了银幕上的真实,一个拥有10个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在准备离开他的单位另谋生活的时候,他向前来送别的同事表白了自己的身份,而他那些身为宗教、生物、医学、历史、心里、地质、精神病学等学科教授的同事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来自史前,于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建立在科学与自然常识基础之上的、充满思辨意味的对话展开了······

豆瓣把这部电影贴上了“科幻”标签,而实际上,影片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一个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科幻”画面。他们就一直呆在一幢有着炉火、老式沙发和威士忌的林间小屋里不停地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发出质疑,然后由那个史前人给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答案。在看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如果Oldman(史前人)在描述自己140个世纪的漫长生命时,导演要是能同时将那些时代还原,让Oldman身处仿真环境之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看体验,果真如此,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成科幻史诗大片了?当然,尽管电影结构简单得令人发指,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力量,那些困扰人类的诸如生死、灵魂、宗教、轮回等永恒谜题在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法中显得更加深刻和虚幻,以致令人有茫然之感。假如有“后科幻”这种电影类型,那么《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合适不过。

影片中,Oldman在回答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You can`t go hom again,Because it isn`t there anymore.中文字幕组的翻译为: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已经不存在了。我觉得这段话也许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们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和证明人类最初留下的痕迹,但是我们所发现的其实并不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罢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打个比方,如果电影院里同时放映《谍影重重》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我想我首先会选择前者。但它的确值得一看,而且看了你就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跟随里面的人物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最有趣的是,看这部电影就像进行一场人机测验,你可以捎带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一遍。无关品味和思考,如果你有时间又正好无聊,不妨Down下来瞅瞅。再说一句,影片结尾的那一幕比较彪悍,当质疑阵营中发力最猛的精神病学教授威尔发现Oldman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而精神崩溃一命呜呼时,整个电影因此陷入了一种无尽的迷茫之中,那种无奈挥之不去。有人说这个情节设计得有些牵强,我却觉得这是编剧或者是原作者的骄傲。

 6 )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非 常 失 望!

很多人推荐之后看的,所以对他期待较高。有人吧这个故事和十二怒汉相比,于是期待着一场激烈的智力和思维的碰撞。独幕剧往往是考验编剧功力的,尤其是这样的小场景长对白常常容易让观众犯困,能做好不容易。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来看这部电影,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整本电影的逻辑漏洞非常明显,正如很多人所说证伪的难度不大,主角并没有什么办法在逻辑上杜绝证伪,而往往是采用我不喜欢等方式排斥证伪的方法。这种做法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任何一个命题只要你把所有的证伪方法定义为会对你造成某种伤害而不去做那么就没法证伪。因此其实这个男人无论真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挑点实在的漏洞,一个重要的漏洞是作者假定我们现在对古人类和古地质的认识是几乎准确的,因此john才能从教材中回忆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扯的说法,因为即使板块构造说也只是个假说而已,而这几乎就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另一个漏洞是除非主角向鲁鲁修里的CC一样有不死的能力,否则我想一个人能够survive所有的兵荒马乱而活下来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无限趋近于零。而按照他的说法,有他这种能力的人没几个,算一下概率,那么这毫无疑问是一个reasonable doubt了。
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最让我失望的还是双方之间的智力碰撞,其辩论水平和逻辑水平实在是对哈佛教授的污辱。跳跃性极大,涉及面极广,而深度非常差。只有关于时间那个命题比较上路,差不多达到了康德那个时代的哲学水平。生物学、地质学楼主不熟悉不妄加评论,但是心理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的相关讨论实在是不堪入目。而对于死亡的大篇幅讨论也是让人不知所云。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不专业,而是讨论本身缺乏针锋相对,似乎每次john说完这帮高级知识分子就怂了。至于佛陀和耶稣这样的世界宗教一元论,西方公知民历中信的人还不少,中国公知中也有说什么黄帝是埃及人云云,上不得台面。稍微对佛教和基督教有点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扯无比,两者之间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逻辑框架乃至思想主旨都截然不同,把两者扯一块实在是搞笑。。。说john是Jesus,oh my god,你就这么想调戏一下可怜的可爱的小基督教徒的脆弱而纯洁的心么?
剧情方面,只能说充满了违和感。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人们不断逼问而无所得,一步步走向崩溃。事实上我没看出来除了基督教老大妈以外其他人有什么可崩溃的。而其崩溃的过程也是让人蛋疼到碎,充满了各种不知所谓的表演。而男主动不动一脸装逼的走出去,走进来,难道是编剧怕老让他们坐着观众容易睡着么???
最后剧情神展开,尼玛这货真的是14000岁,真心把这部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扯没了。如果不是的话,这是对科学对理性对逻辑的一次重大挑战,是对近代化以来现代社会的基石的一次质问——逻辑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是真的吗?这个问号太强势太有力了,简直可以一俊遮百丑。然而导演显然觉得这个结尾不够带感,先让人狗血淋头的给他搞出个儿子来然后搞死了,然后这个男的看起来看破生死了一脸茫然开车而去,尼玛那个傻逼女的居然还跟上去了,真是亮瞎狗眼。。。简直不给这本电影一条活路了。。。。。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渣字,实在是吐槽不能。

 7 ) 让我们只是海阔天空的聊一场

有在科幻版大家闲聊的感觉,就着一个命题跑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设定、讨论、置疑、细节和情境演变。第二遍看的时候还是蛮舒服的。

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很无聊,一是觉得散,剧情(主要是问题们)的推进演化毫无层次甚至毫无逻辑。二是很明显的,也被许多人诟病过的,问题根本没有冲着置疑John的身份去、感觉问的都很没有水准。 ---- 其实这两点可以合为一点,既然整个片子就是构筑在一个问答测试(有人还拿大专辩论赛来做比)形式上的,那么以提问来巧妙的推进剧情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是片子整个把这个创意弄拧巴了,胡乱扔出来一堆杂七杂八彼此无关的问题,渐进、高潮、转折缺失破坏了讲个好故事的秩序,跟形式类似的比如12 angry men那严密的“逻辑推理服人的故事”根本无法相比。

所以我第一遍看的时候只感到对于这么长时间以来(整个08年总有网友“发现新大陆”式的在推荐这部片子)一直备受推崇的这部片子很失望。

但是鉴于第一遍实在是印象太浅,以至于和人讨论这部片子都无法进行,俺决定再拖着回顾一遍。这次的感觉居然好了很多。期望不同的缘故吧。

发现这片子的很多问题设置还是有道理的 ---- 只要不按着大专辩论赛的标准来看,也就是揪着一个问题死磕到底一定要把对方驳倒的标准。
比如一开始的设定其实是那个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自己回答出来的 ---- 这个洞穴人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他的身体和环境适应性、他不死的原因 ---- 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科幻小说的设定;比如那个女学生问的问题都比较浅显甚至无意义,这符合她的身份;心理学家上来的第一个问题总是John的自我认同 ---- 什么时候知道你自己的身份的(第一次是洞穴人,第二次是耶稣), 还有他后来也问到了John怎么认知自己父亲这样经典的问题,以及一些我第二遍看的时候也想问的问题:John怎么在这样的社会中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感觉迷失,很大的情感缺失,没有真正的亲人、朋友、爱人)、疏离感(离群,隔阂,感觉不属于这个种族),厌烦,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变的很有意思了,当我不再关注于剧情的发展或只是作为一个外面的好奇者时,而是以一个关心John的朋友的身份去考虑这些问题 ---- 这也可以看做片中的人没有很mean的追问一些很容易拆穿John的穷根究底的细节问题的原因吧(比如你怎么伪造自己的身份,怎么逃脱那么多次灾难之类的)。呵呵,这就是科幻迷的好处了,习惯了并不完美的设定,然后只去享受在一个已经存在的设定里海阔天空的yy。

说说片子里欣赏的一些idea或说yy点:在海洋尚未到来的时代,从法国的西南部看见过不列颠群岛,层峦叠嶂耸立在深不见底的峡谷的另一侧;冰川期的人类第一次意识到低纬度地区以及平原更加暖和;John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以为那里会更暖和;他经历过艺术的诞生 -- 早期人类根据一个族人绘出的壁画来捕猎;他经历人类从捕猎到种植、学习、知识的增长、城市的出现。。。他走过不同的地域,冒充不同的人种,时而独行时而不得不融入群体。他不只一次提到过,仰望星空,怀着对神祗的期待和疑惑,他很喜欢人类能移居火星这个想法 ---- 让我对这个人物很有好感。
他们还讨论了人对方位的记忆 -- 你不可能回到故乡,永远不可能;探讨了人对时间的感觉是否是一种幻觉;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 -- 有时候科学的结论违背我们自身的感觉,而有没有可能更接近真理的理论又会违背我们现在的科学认知呢?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不能解释的东西,而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即使他有14000年的经验,他的知识依然仅仅止于他生活的年代、甚至对于他经历过的时代他的认知依然可能只是一个人、对他一无所知的世界的“观点”。John还提出新的科学概念常常最先通过艺术的想象假设出来。当然,还有心理学家第二次出现修正了自己认为John不疯的结论时提出的:如果一个人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怎样怎样,他完全有可能表现的很有理性的坚持这个结论,而一个知识渊博到一定程度的人则完全可能说服其他人(不过说实话,这个idea不算新鲜)。

还有一些揶揄学术界的东西:每个领域都存在“你们想掐死的跟自己意见相悖的家伙”;“过不久你们就会置疑你们现在听到的东西,以为我有精神问题或者为这个玩笑而恼火” ---- 人们对于自己理解范围以外的东西的抗拒是如此深刻。“We knew so little.”

还有一些非常值得yy的东东:这样一个人,他会特意去保留任何东西吗(不会);他如何看待整个人类的进化(缓慢的,人类总在重复同样的错误);他的情感诉求,看着生命中其他人一个个的流逝,麻木还是痛苦?时间越来越飞快,总是转眼又是百年。。。(那段描写很喜欢,“那些人像海浪,潮来潮去,又像麦浪,随风卷拂”)还有,一个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求教于释迦摩尼,跟梵高是朋友。。。啊。。这样一个人的人生。。。可以5cent买入AT&T的股票和无数的重婚史。。。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从意识到自己的不同,然后置疑自己,到转向信仰寻求解答,是否自己负有使命。。。这个过程看起来非常真实。
另一个同样看起来非常真实的设想是,当遇见一个或许跟自己一样的人,彼此的反应,居然也会是怀疑,而且是多重怀疑(他要相信我才怪呢)。幸好这个设想片子给了解答,那个人很有可能也是真实的。

还有些点/话题(topic),我觉得是片子干的比较拙劣的:比如人的嫉妒心、对异于自己的/自己不能理解的人/事物的排斥甚至憎恨。虽然在过程中,关于彼此的信任、“你是不是在偷偷嘲笑我们”之类的小话题不时插进去,但是整体上每个人对John的态度变化由于“人多嘴杂”也好、问题设置无序或者根本就没想有序也罢,反正是把这个变化过程搞得很没有说服力。另外就是一些很隐晦的环保倾向。

哦,片子细想起来还有不少很妙的小trick,比如jonny walker,比如心理学家总是从“谈谈你的母亲吧”开始,洞穴人喜欢壁炉源于童年记忆,无知的少女学生一语道破天机:oldman是一个双关语。另外那个生物学家明显是调节气氛用的,他的谜语、十个字的十诫、家庭内多宗教共存都很有意思。

最后,说说关于宗教,宗教显然是片子的一个大题眼,前半截还只是时不时插进来一些关于原始人类的神灵观形成啊、信仰是解释第一推动力(the source)的途径啊、宗教的起源和演变之类的小噱头,直到John抛出那个大惊喜,这片子算是进入高潮了。批判宗教这个话题不算新,观点、论据也并无特异,但是最后的落脚点很有意思:
1)宗教>是一种认知>对于我们不能解释的>不,那只是我们不能解释,万事万物总有其规律>那么还有什么比活了14000年的人的存在更违背规律的呢?
2)宗教的产生,“信仰教义并不带来虔诚,是错误的理解导致(人们觉得必须虔诚才行)。”
3)神化 -- 把人“神”化,如其他事物在历史中的演变一样,只是时间的工作而已。
4)信仰来源于思考,不思考的人反而不会有信仰。
5)宗教,总在贩卖些什么,希望、生存守则之类的。《旧约》贩卖恐惧和罪行,《新约》贩卖与人为善的道德准则。
6)信仰一旦出现裂缝,置疑一旦出现,即使被一时否认,却将永无停止的困扰。

俺对待这部片子,跟片子里人类学家对待John的说法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有两个简单的选择,我们可以为此气愤,也可以理智对待,挑战逻辑,或可以简单的放松和享受,我可以待着批判的倾听,可我不必接受任何事物。

 短评

围炉夜话神游八荒,科幻真正的魅力不是视觉效果能取代的。

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再一次见面你就在天堂了/火星以西,水星以东/草痴长了几春,叶枯了几秋。一眨眼沧海又成了桑田 /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了耶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隔10年我都要重复转折的命运/一万年太难捱了/别人的女人那么美,欢乐那么大,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我只能在车前为你停留一瞬间

7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电影与文本的区别在于它有自己的镜头语言。如果连小说就能搞定的东西要电影来干什么?

11分钟前
  • CARSON
  • 较差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搬沙发的工人。

16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哪位管理员把影志那个【意外结局】的豆列删了,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还没看就被他剧透了,这货是反社会人格吗,要抓狂了。

1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如此令人惊艳!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22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一部成本极低的软科幻佳作,以围炉夜话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编剧的光芒几乎盖过了一切,但男主角极具信服力的表演仍然不可忽视。这个故事/假说反映了人类文明根基的脆弱和虚无,也反复提醒我们自身存在的有限性。(9.0/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真绝了,所有成本,一间小房子,几个主要演员,然后从头聊天到结束,但却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编剧要有这水准,制作费省下来的钱都应给他...

29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Fucking Amazing!!!

32分钟前
  • 和菜头
  • 力荐

理论上能活190岁的人类,为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活不过一半?因为我们短视,我们贪婪,我们愚蠢,我们固执已见,我们相信便宜的宗教,我们制造欺骗大脑的海洛因,我们相互掠夺又相互依存,我们制造汽车又花大把时间在健身房,我们研究高营养食品又憎恨肥胖,我们创造货币又被货币奴役,我们的一半死于欲望

36分钟前
  • 有病要读书
  • 力荐

精彩绝伦的阴谋论,单一场景,靠室内主角们的唇枪舌战,竟然烘托出玄妙之感;其中几个大学教师,在他的娓娓道来中,陷入对世界观的重新考虑;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那些虔诚教徒果然心灵脆弱,有人质疑或推翻他们笃信的《圣经》,动不动就玩精神崩溃的姿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37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围炉夜话的小成本,反而提供了科幻片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3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玛丽亚是你亲妈?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43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单幕剧、文本化、够思辨、够硬朗、够简单,念头抓人,惊鸿一瞥的开了个联想丰富的引子,受益匪浅---从创作角度看

48分钟前
  • boks
  • 力荐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49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53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比起《12怒汉》还是弱得多,主要是戏剧张力不够,因为说白了这就是个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就听个新鲜,所以冲突还是起不来。所以最有戏的部分也就是那个老太太跟男主争耶稣基督的地方,不过老太太缴械得也太快了,还是信仰不够坚定啊。

56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电影若都这样拍不止要节省多少成本?里面关于历史、宗教、生物、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固然深刻、引人入胜,可是……带给我的思考并不多,感觉很遥远。整个片子就像小时候几个朋友围坐讲鬼故事……蛮有趣的。

6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对宗教的解读很有意思。

1小时前
  • 傅尸水
  • 力荐

Man from Earth = Cave Man,Earth在这里是“洞、穴”的意思。好玩的是,电影名字弄错了,并不影响观众看懂这个片子……

1小时前
  • 笑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