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200

剧情片俄罗斯2007

主演:雅戈尼娅·库兹涅佐娃,Aleksei Poluyan,列奥尼德·格罗莫夫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播放地址

 剧照

棺材200 剧照 NO.1棺材200 剧照 NO.2棺材200 剧照 NO.3棺材200 剧照 NO.4棺材200 剧照 NO.5棺材200 剧照 NO.6棺材200 剧照 NO.13棺材200 剧照 NO.14棺材200 剧照 NO.15棺材200 剧照 NO.16棺材200 剧照 NO.17棺材200 剧照 NO.18棺材200 剧照 NO.19棺材20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4

详细剧情

  俄罗斯去年最受争议的话题影片,少产的鬼才导演巴拉巴诺夫(代表作《畸零与色情》)卷土重来展示俄式致命挑釁,用《德州电锯杀人狂》式恐怖炮制荒诞的政治讽刺,全程黑色得震撼。  故事发生在苏共的最后岁月,一个极权开到荼蘼的超堕落时刻,党组织高层的女儿去买醉,遭警官禁锢后诸般凌辱。影片后段警官在睡房上演末世浩劫,警官母亲饮醉邻房无动于衷,爆笑的对白怪异的音乐竟又会令人失笑,貌似普京的军官更令人看出个所以然。影片曾获西班牙希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棺材200:失范的强权社会让人恐惧

如果只看开头,绝不会想到电影的结局会是如此的残酷。尽管气氛有些怪怪的,故事的讲述却是直线线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寻常,那种在强权社会里的平常生活,似乎人人都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着,了无新意。兄弟俩见面,弟弟要去见独居的母亲,年轻的恋人等待着明天的出游,青年人的聚会瞎闹……如果车不再半路上坏掉,如果小混混不去偏僻之处找酒喝,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不过,悲剧注定是会发生的,在那样一个社会,在那样一个时代,即使不发生在电影中的人物身上,也会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个人身上。故事发生于一九八四年下半年,彼时,苏联正是契尔年科当政,次年戈尔巴乔夫掌握权力,开始了新思维。

俄罗斯影片《棺材200》基于真实的事件改编,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从最令人窒息的强权社会,在逐渐松动的前夜,从高压到失范中让人颤栗的充满杀机的气氛中,一群人的命运。

1984年的苏联,苏维埃体制已经建立了近七十年,外表一派风光,内则已经腐朽不堪。斯大林数十年的极权统治,让苏联成为一个强权社会,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力相当强悍,这样的社会成为一个整齐划一的社会,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被强压于深潭之中,外面看不到一丝涟漪。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让苏联社会出现了短暂的松弛,可惜昙花一现,紧接而来的是长达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沉闷时期。这十八年看似平静,苏联好像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各方面似乎都取得了进展,在国际上也顾盼自雄。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在他统治的后期,国际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兴时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也给苏联一些冲击。他于1982年去世之后,继位的两个短命总书记: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两人总共执政时间也就三年时间。而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契尔年科执政期间。

电影中的景象,我们曾经很熟悉,与文革末期中国的景象差不多。冷清的道路,衰败的工厂,凋蔽的城市,灰暗的天空,宿舍楼也是肮肮脏脏,家里也是四壁陡立。一派死气沉沉的气象。人们只能通过各种的后门,利用手中的关系及权力去搞到种种紧缺的商品。电影中那个大学无神论教授就是如此,这种人往往最吃香。同时还有另一类人,就是那个牢骚满腹的总想建乌托邦太阳城的农庄主人,他通过地下的黑色网络去弄紧缺的商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吸引着人到自己这里来搞酒喝。他总得寻求警方的保护,而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了自己的杀身之祸。不过,这都是体制外的非正常渠道,正常的渠道是权力,各级官员在这样的社会中永远处于食物链的上游。配给制能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权力级别,舒服或者勉强地享受着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

在那样的强权社会中,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虾有虾道,蟹有蟹道,大家倒也相安无事。不过,这种强权下的均衡是难以持久的,不满被压抑在心底,一旦压力趋缓,反弹会非常的强劲甚至恐怖。1984年就正好是这样强权趋弱的时期,次年随着年迈而虚弱的契尔年科的去世,与他同样年迈而虚弱的苏联也将进入它的末年。戈尔巴乔夫次年开始的改革,几年之后结束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强权也随之崩溃。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列宁斯克这样内陆的工业城市,外界的自由之风已经轻轻地刮了进去,并影响着当时的人们。青少年们追求着时髦,派对,饮酒,穿着时髦的服装,扮演着小叛逆的角色……这一切,宛如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情形。

在强权持久的社会里,上面权力的松弛,往往带来整个社会的失范。以前的一切,从人们的行为到道德,都是纳入于权力的轨道之中,纳入那种刻板而坚硬的体制之中,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从外面来看,这种社会显得异常的纯洁,如同今日的朝鲜,亦如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一个不允许个性存在的社会,当然对于道德的违规或者犯罪,更是零容忍,会予以坚决而铁腕式的打击。但一旦权力有所减弱,则各种强权社会所认为的阴暗面,即会迅速地旁枝逸出,并生根发芽四处蔓延,而道德的崩坏,比起其他的社会来,也会更加的彻底,更加的没有任何底线,更加的让人难以承受。

但所谓国家强权的衰减,并不意味着权力的衰落。整个国家强权的松弛,却会导致某些权力部门及其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特别是公权部门的某些个人,已经没有了上级权力的约束,更无社会道德的限制,不过他们手中的权力仍在。他们会比以前更多地利用这些权力,去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棺材200》中,那个沉默而变态的警察就是如此。这个长得像普金的警察,在电影中脸无表情,总是异常冷静地做着异常残酷之事。他是酿私酒老板的保护伞,他看上了被朋友带到黑酒庄的醉酒女孩,并不说一语毫不犹豫地开枪杀死意图阻止他的劳工,由此引发了电影中的事件。他将女孩强掳回家,他没有能力占有她,却用枪逼着她用酒瓶自渎,甚至将警察带至家里,坐在一旁看女孩被强奸,并在该警察完事后当场枪杀于女孩的床上。

在他的眼里,一切法律规范与道德约束都已经不存在,他甚至蔑视着级别大于他的官员,只相信着手中的枪和自己的强权,他享受着上帝般的感觉。为了从心理中击垮他关押的女孩,他将女孩的男朋友,一个死于阿富汗战争运回家乡安葬的苏联军人遗体,从棺材中抬出来,放在女孩的床上让其腐烂。在一个运转正常的极权高压社会中,他也许是个规矩的好警察;然而失范了的列宁斯克,他却是一个让人胆寒的恶魔。在这样的社会中,像他这样的警察当然不止一人,而是整个的群体。他们与他一样胆大妄为、肆无忌惮,面对家庭纷争,他们可以公然开枪射杀不服他们命令者,并将当事人带至警局关押,一顿痛揍。在这样的社会中,面对着这样一帮身穿警服的恶徒,面对着失去控制的权力,普通的百姓相当的无助,他们已经失去了任何法律及社会的保护,只能面对着种种危及着生命的威胁,面对着种种惨绝人寰的酷虐。想想真是让人胆寒,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也处于这种状况之中了吗?

这种失范的社会威胁的不仅是普通百姓,所有的人都逃避不了恐惧,官大官小,有权无权,概莫能外。这里已经是个斗兽场,心狠力强者胜出。但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强大的一方?《棺材200》中,受害者恰恰就是官员的女儿。被拘禁女孩的父亲是行政区的党委书记,并非警察的直接上司,他虽然可以动用很多资源去找女儿,也只能接受女儿失踪的现实。而大学教授虽然有本事活得风光,但却无力去阻止暴力,让残酷的事实在自己眼前上演,最后,无神论教授只能投入神的怀抱,去寻求庇护。而农庄主人虽与警察有秘密协议,能够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事情发生后,他得为警察去顶罪,最后被判死刑,在暗怀着被警察放出来的幻想之中时,被党委书记雇人枪杀。最可怜的是女孩的男朋友,为苏联在阿富汗卖命,战死成为英雄,死后却无法安葬,还得受尽凌辱。就是似乎掌控一切的警察,最后也是死于非命。在失范的强权社会里,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谁也不知道自己明日的命运。

在这样一个失范的社会中,即使想遵循原来的轨道正常生活已属不可能,总有无妄之灾在等待着自己,总有让人恐惧的欺凌降临在自己身上,你无法逃避,也没有谁能够保护自己。这是一种无边的绝望,就如身处阴冷的地狱一般。当然,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以暴易暴。绝望的农庄主人的妻子拿起了猎枪,冷静地闯入警察的家中,在苍蝇乱飞躺着两具尸体的房间,当着那个受辱女孩和警察母亲的面,将警察当场打死。失范的强权社会里,要求法律与秩序,要求和平与理性,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在这样的社会中,对付暴力最好的手段其实就是暴力,因为这是强权者唯一懂得的语言。

一起简单的事件,留下了五具尸体。当然更多的尸体在阿富汗,这是电影名字所暗示的意思。这就是1984年的苏联,高压统治数十年,蹒跚走入新的时代的苏联,也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的苏联情景。这种情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并不陌生,甚至还有许多人在留恋着那样的社会。导演通过这个真实的事件,用着锋利的手术刀,残酷无情地,将这个社会细细地解剖给你看,让你看清楚这个所谓有序社会的后面,是多么的让人心惊胆战。

 2 ) 多么亲切的背景与故事

其实,很喜欢那样的背景——80年代末,地下音乐会,钢铁厂,冷酷的警察,阿富汗战争(我们是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血染的风采?)还有无神论学院。
开头与结尾,背景都是教堂,似乎过于刻意了些。
枪毙的那个长镜头很厉害,灯光闪烁的刹那,竟有灵异的恐惧感。

 3 ) 《棺材200》:刺穿苏联的,真的是政治危机?

当一群人开始变得麻木不仁,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了让这群人感觉到前进的必要性没有了,改变的动力丧失了,因此,他们才会变得麻木。因此,当我们抨击一个群体的迟滞的时候,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表象,更需要看到背后的内在诱因。他们为什么会对眼前的一切失去兴趣,他们又因何对于后续的发展丧失动力。如果这样去看,一切都应该好很多。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叫《棺材200》,这是一部描绘苏联执政末期的电影,本片用一种赤裸裸的讽刺手法,通过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了一个内容,在丢失了未来的情况下,没有人再会对于这个庞大的政体抱有希望。

《棺材200》开始于两兄弟的对话交谈,期间穿插进来了不同的人物,这些人物中间又发生了不同的故事,然而当这些故事逐渐被打破的时候,一种荒诞便开始贯穿了所有人的故事。两兄弟交谈之余,其中一个人的侄女携着男友进入了屋子,随后,两个恋人分别,男方开始去了舞会并带走了另一个女人买酒喝。在买酒的途中,男方大醉,而这个被带走的女人被迫落入虎口。

这本是一场关于弱者反抗逃生的故事设定,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走去。女人是书记的千金,然而这个身份在囚禁她的警察局长面前形同虚设,没有人愿意在乎这个身份而对她侧目,因此,这个女人开始在警察局长家里被一次又一次地蹂躏。然而当外界始终心急如焚的想要找到这个女人的消息的时候,一个曾经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妇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妇人并没有完全的将她拯救,而是让这种希望瞬间成了泡影。

《棺材200》的荒诞之处在于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轨道,如果将他们比作是列车的话,那么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进着,然而当某一个列车错入另一个不属于他的轨道的时候,一切混乱的根源就找到了,所有的列车乱成了一锅粥,最终导致一切都失控了。

两个在谈话的兄弟他们看似在关心国际政治,实际上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现状以及与之有交集的人群。而即使当时的苏联身陷阿富汗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对于这样的两个军人来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与其关心那些奔赴战场的士兵,倒不如关心自己现有的一切,如何让现有的长久的保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那些慷慨赴死的士兵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丝毫不如一个照片上的潮流青年。

而接下来进入到故事中的一对情侣则更是演绎了这种脱离了国家的个人意志。他们并不关心所谓的大人世界究竟如何,女人只关心自己的爱人是否能长久的爱着自己,而男人则是想要通过倒卖酒饮来给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这一切看上去都很滑稽,然而却一再真实发生着。荒诞的故事之下总是会有人失控,失控了的人最终将会让本片滑入深渊。

如果男人不在舞会上饮酒,也不带着女人的闺蜜去找酒,那么这一切的故事都还在各自的轨道上顺利的行进着,然而这一片雪花飘在了不属于他的地方之后,整个故事便开始了雪崩一样的灾难。

这就如同程序员写出来了一个可以运行的代码的时候,虽然看上去这个代码不符合逻辑,但只要是能运行就可以,任何小小的改动看上去是优化,实际上是破坏了其中的平衡性,这种破坏最终会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以及无法预知的风险大肆来袭。

本片镜头内的苏联执政末期是一出荒诞的黑色魔幻大片,然而当时真的这么魔幻吗?我们看看本片上映的年代2007年,当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本片似乎变得更加有趣。表面上,这是一个苏联时代末期的故事,但当我们用另一种视角去看的时候,却会发现另一种不同的观点。与其说这是政治危机,倒不如说这是金融危机。

当一片雪花落下的时候,雪崩开始了,然而雪崩开始前,人们就没有丝毫的预警吗?当然,当这一切都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的时候,任何预警都是会逐渐的麻木的。没有人认为眼前的这一切会因为一片雪花而崩坏,因此,对于未来的预警远不如维持现状有吸引力。他们即使会在下一秒死去,但也会在这一秒维持着自己现有的状态不去做任何的改变。这就是现实。

当我们对于未来不敢去幻想,对于现状想要积极维持,那么最终,我们失去的岂止是改变的能力,生活不总是一尘不变的,当变化到来,没有提前预警的就会朝着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一路狂奔,直至死亡发生。

……

你好,再见

 4 ) 黑色寓言

巴拉巴诺夫的《棺材200》,不到90分钟,但人物众多,信息量丰富,在短短的时间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沉重的黑色寓言。
1984年的苏联,发生了一宗诡异荒谬的绑架案。导演把这件绑架案当作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割开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社会肌体。多路神仙陆续登场:高级军官、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底层工人、家庭妇女、警察、小混混、酒贩子,社会各阶层,皆有代表。刑警队长竟然绑架了区党委书记的女儿,却又不为财不为色,居心叵测;他的下属悉数知晓,却甘当同谋,酒贩子明明冤枉,却甘愿替死。这个绑架案就如同队长那尸体横陈、苍蝇飞舞的房间一样,充满了浓厚的超现实意味,但影片却明确指出故事是来源于真实案件,可想而知,当时的苏联社会状况,早已超出人们理性的想象。在这个社会里,警察可以随便杀人,栽赃陷害;好军人战死沙场,坏军人只顾度假;年轻人表面反叛,实际上碌碌无为只顾吃喝玩乐,遇到危险束手无策只能任人宰割;老百姓思想麻木,沉溺酒精;知识分子虽然看清真相,但思想懦弱无所作为,只盼望有个上帝出来扫荡这一切。
1984年的苏共大旗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它还能撑起多久?七年。

 5 ) 《棺材200》:1984版变态狂在苏联

《棺材200》:1984版变态狂在苏联
文/四月物语

本片展现的1984年的氛围还原了当年的历史。破败的建筑,扭曲的人们,动摇的信念,构成了影片古怪的情节。下面是剧透...一个傻小子跟一个女孩在的士高相遇,这个女孩是傻小子女友的好友,傻小子带着她去喝酒。傻小子醉倒之后,女孩被一个变态的警局队长挟持,队长是个性无能,但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基本是滥杀无辜那种。这个队长认为女孩是自己老婆了,队长的酒鬼妈妈也不管不问,只要儿子幸福就行。

被挟持女孩是影片中某区委书记的女儿,傻小子是征兵办主任女儿的男友,征兵办主任的弟弟是无神论某高校的教授。教授的车坏了,正好路过某酒庄,酒庄有仨人:庄主、庄主夫人、越南人。教授修好车之后离开酒庄,故事接上文,傻小子带着区委书记女儿来玩,傻小子自己喝倒了,区委书记女孩陷入危险,庄主对女孩有不轨企图。

庄主夫人想帮女孩逃离,但是没想到一直默默不语的神秘人,也就是变态队长出现,杀死越南人,劫走女孩。随后,警方抓走庄主和庄主夫人,并最终以谋杀罪枪毙了庄主。行刑过程和手段让人胆寒,这都是有寓意的,结合影片背景即可得知。

为什么庄主明知是队长杀了人,自己却要承担责任,影片没有明说,只是说二人达成某种协议。但是庄主夫人还是带着双筒猎枪,去到队长家里崩掉了变态队长。影片最后,教授也去到某教堂,他的信仰也发生了改变。

说起影片的名字,从字幕翻译来看,“棺材200”是指在苏联和阿富汗战争中牺牲的军人遗体代号。征兵办和变态队长一起负责处理某烈士遗体,这样就把所有人物串在了一起。这个烈士不是别人,恰好就是区委书记女儿的未婚夫,某二级士官。变态队长把尸体弄回家,跟区委书记女儿放在一起,并给她念起烈士的书信...就是这个情节实在令人发指。

还有一个人需要交代一下,傻小子从酒庄离开后,和原来一样逍遥,并在某的士高认识了上文说到的教授的儿子,二人对未来的事业有了新的打算...

 6 ) 学习

借着看此电影的机会 恶补了下苏联解体期间的历史 总体感觉还凑合 由此来看 当时社会确实很糟糕 如果仔细想想 真是不寒而栗

 7 ) 古拉格晚报


悲惨新闻从来不缺,尤其是在盛产变态的某谠关怀下。

你也许是路边看到警车呼啸而过的那个,也许是酒馆里看到报纸血红标题的那个,也许是迪厅里对杀手口诵牛逼的那个。
无论怎样,你都是这份晚报的一部分。有人负责创造故事,有人负责叙述故事,有人负责分享故事。就是这样。

在电影里,这就是工业之城里昂首阔步走过的鼓号队少年团,阴霾的蒸汽浓雾里缓缓驶过的沉闷列车,赫鲁晓夫式筒子楼里面千篇一律的堂会微笑伴侣,小区里叫唤孩子回家喝蘑菇汤罗宋汤土豆牛肉汤的主妇。

破门而入的特别警察,就像你们的祖师爷斯大林交给你们的那样,在酒瓶子和脑瓜子前面来一枪,在地下室和隧道里再补一枪。

一张张冷漠的毫无表情的脸,揭发与举报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比看着一个人莫名其妙的被宣判死刑更有意思了。
但杀人没劲,窥淫没劲,禁室培欲没劲,跳舞没劲,喝酒没劲,什么都没劲。
过去的噩梦和你一起醉倒,然后在时代绝望的早晨醒来,喘一口粗气,看阿富汗的小伙子变成海魂衫烈士,然后参加无神论演讲比赛,最后看安德罗波夫同志在死前最后一次发言。
ed2k://|file|Gruz.200.(V.O..Subtitulada).DVD-Rip.XviD-mp3.(estrenos-sub.com).avi|733521920|79BF2F904ACC3DE0CC93371ED97D78A7|/

事实往往比你看到的更加黑暗。

肖像里的同志张开亲切的嘴,吞没你和整个帝国,吐出青年的骸骨,捡起他们就拼出这个黑暗的故事。

别误会,这真不是影评,我只是把链接放在一堆屁话中间而已。

 短评

够犀利!够凶猛!

6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哦,挺好的

10分钟前
  • 避开目光
  • 推荐

黑色的基调穿插着表现整部电影的主题,但是说实话所谓的诸般凌辱其实还是没看到(或者是我口味重了?!)不过拿酒瓶把人姑娘给破了也怪贱的。。好吧,这么沉重的主题我竟然说这个。不过也没啥好说的,不久荒诞政治么,妈的我们身在天朝的人还需要电影区感受么?!

12分钟前
  • 苏格拉无底
  • 还行

大厦将倾 乱象丛生/3星半

17分钟前
  • Des Esseintes
  • 还行

放在米国就是个SLASH怪咖范儿的B片路数,搁在俄罗斯就成了压抑至极,处处节制冷峻的话题文艺范儿,这奏是差异。。。

18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2012-45

22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84年,阿富汗战局恶化,体制崩坏边缘,苏联工业城市列宁斯克,无神论教授与农场主讨论意识和上帝,警察局长劫持幼女,自由主义下一代自娱自乐,空运棺材无处入葬……冤有头,债有主,杀无赦

2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对我们来说是黑色电影,但是可能当时这才是正常生活。

27分钟前
  • Anderson
  • 还行

苏联奇案,政治寓言。

28分钟前
  • 安先生
  • 推荐

那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末世。

31分钟前
  • 推荐

荒诞的真实随时发生

35分钟前
  • Carf
  • 还行

大厦将倾,一黑到底。

37分钟前
  • 钦鸿
  • 还行

在油画般的场景中,性爱、暴力、死亡、共处一床。极端变态、导演可谓将恶趣味演绎到了极致。一系列的巧合让现实崩溃:一个强权社会的腐败与失衡、源于其本身的“以暴制暴”。

42分钟前
  • Ryeland
  • 推荐

一种制度临近毁灭之前必定是畸形也怪异并存,谁都无法逃避这一过程。

4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精彩

47分钟前
  • Jimmy McNulty
  • 力荐

俄语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 @ 20120510

49分钟前
  • L
  • 还行

大国烂起。

54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24-3-2008 8:00pm ua timesquare

5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我始终还是不喜欢这种如此暗语却又不美丽的拍摄手法

60分钟前
  • BIGD
  • 还行

荒个屁诞,简直莫名其妙。人物的行为没有任何动机,没有任何原因就是坏就是变态,所以这是在隐喻共党天生就是个坏胚?

1小时前
  • Don't Panic!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