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19

主演:王宝强  鄂靖文  张全蛋  景如洋  张琪  袁兴哲  田启文  黄骁鹏  蔡哲睿  苗溢伦  

导演:周星驰  邱礼涛  

播放地址

 剧照

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2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4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5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6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3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4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5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6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7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8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19新喜剧之王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大型影视基地,胸怀明星梦的女子如梦(鄂靖文 饰)已经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却依旧还是籍籍无名的龙套演员。平日里,在片场饱受剧组和其他演员的欺凌嘲笑,回到家则被恨铁不成钢的老爹指责,甚至扬言断绝父女关系。然而如梦一律微笑面对,天大的委屈也藏在心中,死皮赖脸地抓住每一个希望渺茫的机会。在此期间,她结识了热衷于跑龙套的李洋,早已过气却自视甚高的童星马可(王宝强 饰),更彻彻底底看清了自己以及爱情的真相。   她是过于平凡的小人物,是一个不该有梦的女孩,是一个直到宇宙灭亡也永远不会得到演戏机会的可悲龙套……

 长篇影评

 1 ) 这明明是功夫之后最有周星驰精髓的周星驰电影啊

我带着《喜剧之王》的感情分和很低的期待去的,结果却被这次的周星驰大大震惊了,这次的周星驰明明很好看啊?泪中带笑,笑中带泪,抒情的段落也很节制,没有洒狗血没分大哭大号,但观影的过程中眼眶数次湿润。

如果说和其他几部贺岁电影比,最多是没有大片的重量感,感情起伏没那么大那么过瘾,可是这次的新喜剧之王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1. 周星驰真正的困境

如果粗糙的划分导演类型,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学院派,知识分子气息重,擅长拍古典戏剧。张艺谋,陈凯歌都是这种类型。他们的专长在于文本越深奥,文学气息越重的电影,他们拍的越好,而且更容易得到奖项的肯定。缺点在于他们的调子比较高,商业成就的上限偏低,自从10年代以后,市场化的商业导演开始大量涌现并拿到资源,张和陈的商业成绩便没那么耀眼了。

第二类生活派,香港黄金年代的那批导演,王晶,刘伟强和10年代崛起一群新导演,甚至冯小刚,都是这一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悟性很高,生活感悟充实而独特,他们洞悉最广大的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能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他们电影里的地气,甚至是市井气,不是模仿得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渗透出来的。这类导演的商业成就相当高,但奖项上就相对困难些。与学院派相比,他们职业生涯最大的危机在于续航时间短,他们的特长在于电影里的生活观察和感悟,而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他们成名的时间越长,距离这个生活土壤就越远,对于观众审美就把握得越不准。

第三类技术派,比如东方的徐克,西方的詹姆斯卡梅隆和乔治卢卡斯,他们的电影显著的不同在很少做思想表达,但一直在研究突破电影技术本身的极限。

但这三类也是相互流动的。

张艺谋陈凯歌拍古典大戏都特别好,一沾上生活气质的就差点。例外就是,张艺谋拍的陕西和陈凯歌拍的北京都特别好。因为陕西和北京是他们成名前的生长环境,他们拍这些电影的时候特别接地气,同时也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

冯小刚是第二类导演,他这些年一直再往学院派上走,比如1942,集结号。但他偶尔一个转身,拍拍《芳华》就能商业大爆,因为这是他曾经的生活,他就可以拿捏得特别准。

李安是集大成者。他早年电影以第二类生活派导演起家,迅速融会贯通又学成了第一类学院派。现在《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开始在技术派上开疆辟土。真是生命不息,突破不止。

但这和周星驰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星驰是第二类生活派导演里塔尖上的人物。他的电影之所以厉害,除了他本身是个创造力爆棚的喜剧天才以外,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的三个接地气的电影核心:底层小人物的欺辱与奋斗,卑微而遗憾的爱情,以及黄金年代香港中下层的市民生活。这是他成名前贫苦艰辛的生活留给他的财富,也是他的电影不同于无厘头闹剧的核心价值。看他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爆笑之后,那层斑驳苦涩的生活底色就显露出来。

《功夫》是周星驰最后一部香港气质浓郁的电影,之后他的电影开始全面内地化。聪明如周星驰,一定那个时候就发现自己电影的危机,小人物的艰辛还在,卑微感人的爱情还在,但是他没有生活气质了:他的生活经历是深植于香港的,而他的专长又是市民生活中的共鸣。学院派可以一生钻研文学汲取灵感,可是生活派在成名之后就很难再钻研生活。所以他转型了。港味演员“周星驰”的形象淡出,导演周星驰开始往学院派和技术派转型,也就有了两部西游和美人鱼。这个决策当然是明智的,既然拍不出内地生活,那索性就不拍生活。

很多人说周星驰才华枯竭说他重营销轻电影,我不同意。他的能力还在,只是他的巅峰是植根于香港电影本身的港味的,不是他的能力或诚意没了,而是整个香港电影都已经没了,他要怎么回去拍那些作品呢?

看到很多人说《新喜剧之王》是炒冷饭,我倒觉得这是他几部内地电影里最有诚意去找回生活气质的作品。只不过小碎步前行,他选了一张安全点的牌而已:既然拍不出内地市民生活,那我拍自己体验过的龙套生活。

这哪是炒冷饭?外冷内热的亲情,卑微苦涩的爱情,处处冷眼的贫苦,坚韧不息的奋斗,无处琢磨的命运,每一项表达得都很诚恳啊。他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喜剧之王选了一个舒适的题材来拍,下一部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拍IP拍戏剧,还是关注有温度的生活。


2.《新喜剧之王》的用心点

两代关系。

《新喜剧之王》最触动我,笑点哭点最多的就是这次的亲子关系,我甚至觉得他拍出了李安的味道,几乎是这几年屏幕上最好看的亲子关系。父亲一开始希望如梦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给家族世俗的体面,他不认同如梦的演员梦想。而随着他对如梦的一次次探班,一次次了解她的龙套生涯收到的欺侮和坚持,他动容了。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父亲通过旁观,知道了如梦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看到了她逐梦路上的人格闪光,也真正懂得了她为何痴狂。亲子之间有爱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但两代人直接的了解很难通过沟通达到,因为社交语言不同,而且两代人有各自的傲慢和坚持。不含任何干涉的观察,反而是增进沟通的第一步。

结尾处父亲明着辱骂,暗着支持如梦去试镜的段落,几乎让我泪奔。每一句的嫌弃都是深深的爱意和支持。这样拍的亲子关系实在是太高级了。东方家庭的面子和里子,隐忍和付出,都在里面。

更重要的是,两代人的和解,是演员梦想的一个侧面:如果没有看到你对梦想如此坚持,你的父亲可能没有意识到努力的你有这么可爱和惹人心疼。

富二代与“我养你啊!”

20年前的《喜剧之王》最著名的台词是这句“我养你啊!”这次的致敬让富二代说出了“我养你啊!”却故意没让如梦应下这句话。这是20年来喜剧之王内核的一个进化:我要自己的爱情和梦想,不是要你养。

富二代这个角色的设置有什么意义?他把“梦想”切分的更细致了。如果如梦要的是成名带来的财富,那她会接受富二代,至少收下他的20万,但如梦要的就是清清白白的东西:纯粹的,作为演员的成功。所以如梦得体地拒绝了富二代的追求,也是侧面的演员梦:我要的是“演员”的职业成功,不是钱。

爱情与演技。

喜剧之王的事业线和感情线是合二为一的。

一开始如梦出场,只是个空谈的理论派,她指导车祸大爷表演不走心,但她的表演建议非常纸上谈兵。到结尾处她的演技真正升华,是因为她终于从卑微的爱情中,提炼出了具体而深刻的生活感悟,所以她的表演变真诚了。这和周星驰自己的经历一脉相承,旧版喜剧之王也是这么拍的,也进一步说明了周星驰是一个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观正是演艺能力来源于生活磨练。

主线讲奋斗的电影,往往处理不好一点,就是把“吃苦”和“努力”当成一个东西讲,努力一定会吃苦,但吃苦却不一定代表努力。如梦的经历把这两者贯穿得很好,她大量跑龙套的生涯其实只是吃苦,而吃苦和爱情这两条线,说明她在认真生活。对于演员来说,认真全情地投入生活,才是真正的努力。唯有认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投入期待,投入闪光的东西,这些磨砺自然就是教育,演技才能提高。

周星星,尹天仇和入梦是同一个人,也不唯独做演员,任何职业都一样。吃苦不是积累,认真生活才是积累,哪怕这个过程伤痕累累,但真正全情投入的事情,一定会给你回报。

负能量与阴差阳错的命运。

周星驰很负能量,这部电影也充斥着很多负能量,归结起来就是“得非所求,造化弄人”八个字。

不想当明星的小米,偏偏当了明星;想当演员的入梦,偏偏历尽坎坷;想跑龙套的富二代,偏偏要回去继承家业;最后终于静下心来重新做跑起龙套的马可,偏偏因为之前不敬业的表现,阴差阳错做回明星……

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一种很扭曲的哲学。一方面他非常肯定奋斗,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出来的;另一方面他的世界观又非常的冷静残酷。周星驰从不嘲笑爱情与梦想,但他似乎总在嘲弄命运,这好像与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相连。一方面他告诉你努力可以成功,好像是在肯定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在说命运无常,你的命运是上天的安排,与你无关。血是热的,骨是冷的。

女主角名字叫如梦,她那个幸福的结尾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总觉得是假的,但又好像是真的。或许真的假的并不重要,毕竟如梦。

有点希望电影能结束在如梦推开大门的一刻。这更符合电影传达出的周星驰哲学:努力奔跑永不放弃的你,真的很美。但能不能跑到终点,忘了它吧,那是命运的安排。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2 ) 周星驰应该去体验生活

我觉得他成名后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忘记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样子了。西游、美人鱼、新喜剧得不到认可,可能原因之一是太浅了,就像一个小品,让人一眼就望到头了,没有回味的必要。我喜欢《大话西游》的短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他在水帘洞躲避风沙做的一个梦。电影是个造梦的地方,让人觉得如真似幻,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年看夕阳武士在城墙上和紫霞接吻那段,看了几十遍,觉得好震撼,就算是片尾师徒去取经在沙漠里追逐打闹的镜头都觉得很美。可是后来的电影几乎没有能让人记得住的片段了,因为那些都不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真,也没有假,只是戏了,浮夸的戏,无法进入情境,无法产生共鸣。

 3 ) 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演员的自我修养》和《新喜剧之王》到底在讲什么?

先说一下电影的整体观感:格局比较小,故事基本发生在片场,从而导致戏剧感强,电影感弱,但这样做也让叙事线索更清晰明了。《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导演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出于他对功夫片和奇幻题材的迷恋,或许也将会是他以后少有的现实题材电影。“拍恐怖片”和“雨中分手”(共三次)两场戏让人惊喜,后者也是电影的核心所在。下边会分别详细说,现在开始掉书袋。

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在新旧《喜剧之王》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都是最重要的道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苏联戏剧理论家,他总结了戏剧表演中的“体验派”理论,创建了斯坦尼体系。

斯坦尼和梅兰芳

体验派要求演员全身心投入到情境当中,由内而外让自己完全变成要塑造的角色。也就是说,表演时要“不疯魔不成活”地去探索自己的下意识情感,以达到内心真真实实对角色的确认。国内体验派代表人物有张国荣、郝蕾、章子怡、刘烨、任素汐等。

方法派是体验派的衍生和延伸,是斯坦尼体系传到美国后被本土改造的产物,也可以称作美国的体验派,所以好莱坞以方法派演员居多,比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詹姆斯·迪恩、简·方达、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和杰克·尼克尔森等等。方法派理论的核心是“即兴表演”和“情绪记忆”,要求演员从过去的生活经历事件中寻求灵感火花,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也就是对角色要感同身受,而不必成为角色。

马龙·白兰度

对体验派和方法派的区别,编剧周申的例子颇为巧妙:例如,一个体验派直男演员在饰演一个同性恋时,他不能伪装自己去模仿同性恋,而是要让自己相信情境,把内心中哪怕一点点对男人的好感拿出来给角色,用同性恋的一面示人;而方法派直男在演同性恋时,允许演员把对方幻想成女性来塑造角色。

可见,体验派和方法派的区别除了体现在具体的演员训练方法上,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是否有信念”的分殊。

表现派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理智,推崇的是演员要在戏剧或电影中展现人物情感的技巧。表现派主张表演就是表演,演员要与角色分离。比如坊间曾流传一段关于刘雪华的轶事,她在表演前会问导演两只眼睛需要哪一只落泪,在她演过一段逼真到撕心裂肺的哭戏过后,能马上收敛情绪撺掇大伙打麻将。好莱坞的表现派有凯文·史派西,马修·麦康纳等。

不过,各个流派并非完全泾渭分明,对大多数演员来说,在表演中也都会把各种表演方法结合起来。

周星驰的体验派之路

众所周知,在所有能够称得上大IP的演员和导演中,周星驰的特点是最鲜明的。虽然总有人为他贴上“无厘头喜剧”的标签,但在他的电影中,始终存在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本能成长与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他的内心价值观与社会评价之间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当中,而他恰恰是利用了这种冲突来制造戏剧效果,所以我们会看到,《功夫》看到里“一手棒棒糖一手斧头”的“无厘头”桥段,这实际上是创作者内心真实冲突的外在表现。

1. 无厘头只是喜剧效果吗?

无厘头文化是草根阶层的一种神经质式的幽默表演方式,它利用表面上毫无逻辑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滑稽效果。无厘头的非理性、不合逻辑以及不合常规的特性,是社会底层和边缘文化群体以本能的方式对抗社会陈规,释放自我的一种表达。

从理论上来说,无厘头运用连续“反转”和改写“指涉代码”带来喜剧效果。所谓连续反转是先通过情节铺陈和渲染,把观众带入到某个剧情逻辑当中,然后通过反转,让结果与观众的推理结果产生差别或相反,反差越大喜剧效果越强烈。

指称代码是罗兰·巴特在分析小说叙事时提出的,创作者把自己和观众共享的知识内容运用到作品当中,就成为指称代码。改写指称代码就会产生喜剧效果,比如《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在对着地上躺着的死人练习骂人时,人居然活了过来,就是对“把死人说活”的一种改写。

《九品芝麻官》剧照

很多人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是在展现小人物如何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但实际上他所塑造的人物都颇为极端,带有分裂的自我表象:要么是比普通人还差,贱若草泥的渣滓;要么就是比所有人都强大,无所不能的拯救者。

因此,无厘头在周星驰身上一直带着挫败、低贱、极度压抑和沮丧,以及渴望彻底脱胎换骨的悲凉底色。他塑造的荧幕形象与执导的电影在这层底色之下,形成了一条周星驰个人心路历程的变化历史,而从目前来看,《新喜剧之王》正是一个终点和新的起点。

2. 周星驰的悲情之路

作为跑龙套出身的底层演员,周星驰成长于香港成熟的商业电影体制当中,在他成为“星爷”之前,其实对自己参与的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大话西游》是其事业生涯的分水岭,在该片之后,周星驰已经脱离了生存与自我成长的焦虑,在电影中试图与社会秩序和标准达成共识。

《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依然是卑微、心酸、无能也无奈的小人物,但他已经渴望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可的角色——演员。

《少林足球》中,他赋予了足球这个最流行的运动以非主流式的超能力色彩。周星驰内心的冲突在《功夫》中达到了高峰。作为他个人执导评价最好的作品之一,该片无论是喜剧桥段、动作风格、想象力还是情节效果,几乎都达到了周星驰电影特色的顶峰,其中对他内心冲突的揭示也是如此。

《功夫》中最尖锐的冲突是斧头帮和猪笼寨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其实是他的成长和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底层,与他所向往的被社会认可的价值,以及权力阶层的表现。在电影中,他的渴望已经从个人生存转变为个人私欲(金钱、女人,天下第一)。

《功夫》剧照

因此,即便是成名后的周星驰,仍然有一种未被社会化的动物本能式的阴影,《美人鱼》和《西游·降魔篇》都有颇为强烈的黑暗色彩(比如《西游》中的嗜血场景在上映时就曾引发争议)。

《新喜剧之王》与体验派表演

在几部魔幻的非现实主义题材之后,周星驰再度拾起了《喜剧之王》这个主题。但即便是使用旧的IP,他仍然要拍出新的东西才能成为一部作品;换句话说,《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在20年之后对喜剧演员的表演和职业追求的再一次思考。

《新喜剧之王》剧照

1. 新旧喜剧之王的连续性

如前所述,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一直处于两个极端当中,要么比普通人还差,要么充当救世主。《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和柳飘飘都是社会的最底层;而在《新喜剧之王》中,成名之后的周星驰似乎已经放弃了这种超底层角色定位,主角“如梦”不但随时可以全身而退,而且还有父母、男友(虽然是假的),默默喜欢他的同行李洋(还是个金主)的支持做后盾。

不过,如梦也保有了若干星爷式色彩:不止是她对表演的执拗、打不死的小强般的乐观坚忍,她的个人选择也总是游走在两极之间。在《喜剧之王》中,尹天仇的理想是做一名演员,而如梦并未在不被认可的跑龙套和知名影星之间选择“仅仅做一个演员”这种中间状态,而是要做最好的演员;她在一度放弃演员之梦时,有千万种选择,但却选择做最底层的服务员和外卖员工作,这与同样有演员梦的李洋的人生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是且只能是体验派的周星驰

一般来说,科班出身,经过系统训练的演员会比较认可方法派表演技巧,而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跑龙套出身的演员则更多地认可体验派(这当然不是绝对)。因为后者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支撑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周星驰毕业于无线训练班夜间部,毕业后一直在跑龙套,加之他对《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极度崇拜,说明了他对体验派方法的崇尚。于是在《新喜剧之王》中,他把自己对体验派表演的理解通过女主角“如梦”的言行表达出来。

体验派表演方法的核心是演员对所塑造角色要由内而外地相信,也就是说,体验派表演更注重的是真实,而不是技巧。在影片开场的“车祸”,以及随后如梦以踩脚的方式示范“痛苦”的两场戏中,她一直在强调别人的表演不够真实。她理由无非是,他们没有真的正在体验,或曾经体验过这种情境。而如梦行走在片场中屡屡受挫的遭遇,之所以能够让她面带笑容的接受,正是因为他深谙方法派表演的精髓,把这些经历当做丰富自己表演能力的珍贵体验。

但讽刺的是,在如梦处的娱乐圈中,要么没有人真正在乎演技,只关注外貌和知名度(像小米和马可那样的人);要么在乎演技,但并不承认如梦的表演能力(《白雪公主》的导演)。

《新喜剧之王》剧照

这种设置显然弱化了周星驰以往电影中的个人理想与社会评价冲突的戏剧张力,但同时也让他有更多的空间着墨在“表演”本身上。

电影的两场重头戏:拍恐怖片“惊吓马可”和如梦“雨中分手”更是将体验派的表演理念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片中的“知名导演”眼中,王宝强不过是凭借运气上位的过气明星,他本人毫无演技,为了让他能达到所要求的恐惧表情,需要让他真实体验恐惧感。

“雨中分手”一场戏,女主在电影中表演了三次,这个带有文艺电影特征设置其实非常违背商业电影规律,但也表明周星驰对电影艺术感的追求。在票房和投资压力之下,既要为各方提供满意的答卷,又要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或许就是他牺牲连贯性做广告植入的原因吧。

“雨中分手”是女主角个人理想受到冲击的转折点,也是她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体验。在她随后的面试过程中,又两次以闪回的方式重复表演了这次经历。这是典型的体验派角色塑造方法,而且,为了更贴合体验派的理念,如梦在第二次再现时装束上也做了改变。

面试过程中走马观花的各个场景,其实是方法派与体验派的一次对话,因为其中的面试考核程序:形体动作、情绪掌控、才艺展示、角色扮演都是现代戏剧学院方法派训练的基础项目,而女主在这些方面几乎毫无建树。最终她是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素材,用体验派的表演方式赢得了导演的青睐。

总而言之,《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在功夫片和奇幻片之外少有的严肃题材,虽然格局很小,但把他个人对表演的理解全面展现出来。或许《喜剧之王》20年之后变身星爷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苦涩和悲情,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无厘头搞笑的小品演员,这是对他最深的误解。

 4 ) 失望透顶之余,说几个细节

重申,失望透顶。

就当星爷“致敬”《灾难艺术家》算了。王宝强那个人物设定看起来就觉得有些像《灾》的腐兰兰,脾气暴躁演技有限又很执着。戏里有场王宝强老记不住台词,连现场工作人员都帮他念,真没有参考了《灾》的这场戏吗?

而且好像都有“床戏”,区别是王宝强没露屁股,而且也跟《灾难艺术家》里腐兰兰一样,当众羞辱女生。

至于这场,在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说像《灾难艺术家》了,觉得像吗?

还有,里面有一个好像叫李洋的吧,是个跑龙套的富二代,如果你们爱看港剧,是不是想起《难兄难弟》里林晓峰那个角色?如果再说细点,新喜女主前头倒霉,真能说不像《难》的李奇吗?

《难兄难弟》本来就是讲跑龙套的故事不是?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对星爷无语:《难兄难弟》是1997年的电视剧,现在都9102年了还用类似的人物设定?原创性呢???

更恼火在于富二代给女主钱,女主居然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居然想睡我?”这样的过时网络梗,我佛了。

王宝强短视频火了咸鱼翻身,这个情节别说普通网友都想得出来,2011年有部港式贺岁片《我爱香港开心万岁》都看过类似桥段,也是“丑态”上网,被人当众拍照,结果大红,只是新喜给腾讯微视植入罢了。

星爷啊,那时民众还用滑盖手机,现在你都植入荣耀V20了,咋就不把创意也更新一下?

另外,不知为什么想起一部很早的香港喜剧片,跟这部戏一样片名都有“新”,开始觉得或许是巧合,但找来看以后有点诡异。

许氏兄弟1990年的《新半斤八两》。两部戏都有整容和闹鬼(都是人扮的),新喜女主也是照着样板整,把鼻子和下巴整得很好笑,新半也有这样的情节。

还有装鬼吓尿,新喜是吓王宝强,新半是吓拍MV的。

也不说抄袭吧,但两个梗都让人想起这么老的香港喜剧,“老套”你总能认吧?

女主片场被人打,这类“演员就位,替身滚开”的梗,吴宇森的《八彩林亚珍》和朱延平的《新乌龙院》都拍过了啊,新喜女主也是这样爬的。

都“精确”到台词了,哎哟。

看豆友提到《我要成名》,王宝强刚出场介意人家怎么叫他,也的确想起这部戏刘青云的反应。

说真的,《我要成名》对刘青云这个人物的设定,比《新喜剧之王》好太多了。如果看过这部戏,前头有场戏刘青云去见老板被各种无视,这才符合“过气”的描写。

最重要是,戏里刘青云的角色虽然过气暴躁,但人家演戏很好啊!

王宝强却是一个演戏烂还很没职业道德的家伙,逼得导演要用“装鬼”的方法吓他,同时编剧又不提及王宝强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过气,他有没有要重新崛起的动力,导致人物毫无成长,连咸鱼翻身也是靠“运气”,完全是流于表面的失败形象。

《灾难艺术家》腐兰兰起码自己花了几百万美元倒腾电影,“无理取闹”在性格上反倒可以理解。你王宝强过气又不是带资进组,在片场还拽个二五八万,要放现实里,腿都给你打断,还翻身呢?

连那个导演都写得很失败,前面对王宝强各种低声下气、言听计从,后面突然又翻脸,星爷是不是在山上太久,不懂体验生活了?

更让人讨厌王宝强的角色在于:自己不好好演戏,被女主吓尿以后反而鼓励女主,你自己有资格说这话吗?关键是,要鼓励对方,对方总要有什么东西能触动你,才是人之常情吧?

你王宝强除了踹翻人家饭盒,把人家摁地上踩,又被人家吓到尿裤子之外,这女主作为临时演员,演了什么戏,做了什么事触动你了?

触你大爷。

之前那些列举,是模仿还是致敬还是借鉴,自行领会吧。

总之都能在那么多年前的电影里找到同类的情节,你好意思说尊重观众吗?至于有人说致敬《惊魂记》,我当然看得出来,王宝强被赶走跟人抢剧本,不也是致敬周星驰自己的《喜剧之王》吗?

但是“解构”和“致敬”,跟2、30年前的电影出现过的桥段,你现在都拿来用,完全是两回事。

你们觉得我在“解构”,不好意思,这部戏于我而言,还远没到这个水准,因为它的诚意只属“偷懒”。

要吹解构和解读,怎么不去看姜文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解读出了多少,但基本的剧情人物逻辑,以及片子核心的娱乐性都不能满足观众,解读有屁用?观众花几十块钱买票是来听你上课的?

还有,去年《灾难艺术家》口碑好,你就跟人借桥,可你没办法在演技上给观众一个“腐兰兰”,这就是你值得被观众嘘的地方。呵呵。

对了,还看到把这部戏各种上天入地解读,还说这是“恐怖片”,女主在雨夜已经死了之类。抱歉,笑完以后,我也可以顺着这个逻辑分析:

1、女主父亲拿玻璃瓶砸自己的时候就死了,鬼通常对生前怎么死的都会惦记,所以打电话时女主父亲说他头痛。

2、为啥女主说要参加选拔,父母能立刻给她一沓钱和订到头等舱?你们没见过给死人烧冥钱和飞机吗?

3、王宝强来到女主家,看到的都是鬼,因为桌上的食物其实是元宝蜡烛,所以王宝强没有吃。

4、鬼在雨夜都是最凶的,所以女主雨夜死不瞑目,才能在后面有那么大的法力,逆袭成功。

5、选秀现场的选手,第一个不是机器人而是僵尸,第二个柔软体操其实是头身分离,而且现代怎么会有民国间谍出现?分明都不是人。至于哭惨那个,就更确定是个冤死鬼了。

6、女主推开大门,其实是走向鬼门关,因为最后一幕还是回归“城门”,但我们看恐怖片,都会有这样的“鬼门关”,那些招手欢呼的“粉丝”,其实都是招魂小鬼。

7、女主开头以为被车撞的老头是碰瓷,结尾对另一个丑女直言鼓励,表示遭报应了,可能那老头送医院后死了,最终对女主索命。所以女主置身明星领奖的幻境,放下这一世的心结后,就要踏过鬼门关,喝下孟婆汤了。

你们有意思吗?

 5 ) 只要不投降 就是成功

《新喜剧之王》很好看,比期待中还要好看。的确,讲了一个Loser翻身的老故事,但年过五十的周星驰给出了他的新答案。

周星驰演过的电影里,《喜剧之王》是最爱之一。其中一个场景是:夜深时刻,柳飘飘和尹天仇并肩听海,柳飘飘随口一句:好黑呀,什么都看不到,尹天仇很认真地回复她:也不是啊,天亮了就会很美了。好台词就是这么说来简单,听来动人。到《新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把这个问题往前推了一步,如果老天明天不亮,后天不亮,一直不亮,即使宇宙毁灭了也不亮,那该怎么办?

更能与《喜剧之王》相呼应的,是影片开始鄂靖文模仿张柏芝回头那段,一颦一笑十足神似,但看来莫名感伤。有人评论周星驰是在炒冷饭消费自己,我倒觉得这是绝妙的点题,柳飘飘和如梦的区别,就是那是张柏芝啊,无论她多么暴殄天物自弃前程,她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张柏芝啊,她稍稍一个回头,就有《忘不了》和金像影后在等着她。这个段落不就是早早下了结语: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永不会得偿所愿,就是人生的暴力美学。

年前工作原因,认识了周星驰的一位副导演,他提到周星驰在讨论剧作的时候常说,一部电影就是回答一个问题,答案可以复杂,但问题越简单越好。《喜剧之王》探讨的是成功的价值,《新喜剧之王》讨论的就是坚持的意义。按照商业片该交出的功课,影片结尾如期给出了“人生开挂当主角拿影后”,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的标准答案,但以如梦推开那扇晋级的光之门为界,之后的剧情看上去更像“人生如梦“的幻像,而现实世界里周星驰的正确答案,是王宝强扮演的马可临别的那句话: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

但行前路,莫问前程,这样的主题好像是鸡汤了些。但鸡汤不是问题,是不是鸡精调制才是问题;好的电影不是用一万句金句去乱拳打死蠢观众,而是用两个小时去证明一句金句。《新喜剧之王》里做得好的一件事就是强化了女主对表演的热爱,收束了女主对利益的渴求,一个想睡她也真心喜欢她的富二代李洋在她面前,她却挥一挥手任他离开。李洋说出了喜欢如梦的原因,也正是如梦能对梦想不投降的底气和动力:“我很羡慕你,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题材很旧,答案不旧,《新喜剧之王》的文本精巧,环环相扣地向主题进发。一个好的商业片,最重要的就是有普世价值观做基础托底。评价《流浪地球》的时候,我觉得影片最大的成功是把希望和勇气作为价值基石,多一点夸父追日的勇气,就多一点愚公移山的可能。到了《新喜剧之王》这里,从宏观人类微缩到具体个人,表象也是歌颂追日移山的远大决心,而更高级的里则是,再不济我们也要欣赏自己奔跑的姿势和移山的实践,努力本身,就是努力的意义。

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人们通常会赞美周星驰在喜剧方面的天赋,他的无厘头开创了华语电影的一个门类。这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新喜剧之王》里,仍旧可以看到经典的周氏喜剧手段,比如嘲笑整容蛇精脸,用阿拉伯数字说台词,并且这些都通过视听呈现,而不是纯粹的溜嘴皮子。

更高级的地方在于,周星驰的喜剧不是用剧情去迁就段子,而是用人物性格和环境的错位不段制造荒诞。片中的父亲面对粗壮的剧组剧务,一面敲自己的脑袋一面质问对方,里面错位的是:体力上的弱势和护女心切的强势,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就好“,是这层荒诞的延伸,底色却是父爱的心酸。好的喜剧本质都是悲剧,父女关系到末段一幕,父亲一面扔给女儿钱赶紧为梦上路,一面逞强跟女儿说永远别回来,真是让人笑中带泪,感慨万千。

虽然广告植入也有些发指,但《新喜剧之王》主题明确没有废戏,所有的喜剧桥段都是围绕表达和人物展开,如梦的困境是真困境、解决也是真解决,即便被诟病的仓促的第三幕,抛开“如梦之梦”的成功结局不谈,面试角色时如梦用被甩经历的真情实感过关,效率之高、效果之好令人赞叹。再想想电影之前的情节,人生真的是最好的表演课堂,父亲装得有多冷酷,男友装得有多甜蜜,闺蜜装得有多贴心,与之一一形成共振,人生如梦要说的话是人生如戏,恍若一梦,大家都是好演员,如梦才是那个死龙套。周星驰完全是可以就此往残酷里再进一步,还好他望绝境而微笑,临深渊而回眸。

可惜的是,像任何一尊华语电影的神像一样,观众用当事人不自知的方式对周星驰仰之弥高,一个无厘头掩盖了他在剧作上的心思缜密和表达上的深入浅出。也就无怪乎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起哄架秧子的或许都是同一拨人。

坦白来说,周星驰自《西游降魔》之后的几部作品个人并不十分喜欢,但我对周星驰作为导演始终怀有敬意的地方在于,无论做人做事上有何等传言,作品上总是诚意十足,不断在创作中修正着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并且和盘托出。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面对一份感情,要什么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曾经拥有大过憾别终身。从《喜剧之王》到《新喜剧之王》,成功有什么要紧,要紧的不是结果而是努力。这句话从一个幸运的有天赋的成功者嘴里讲出来,不是傲慢,而是慈悲。

历经世故,周星驰当然不是一个阳光热血的人,他就是那个认清了世界真相,还热爱这个世界的人,至少试图热爱这个世界的人,至少试图让别人热爱这个世界的人。回到《新喜剧之王》提出的那个问题,再想想影片里的这句台词吧,大导演对如梦说:永远就是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如梦认真地回答:那宇宙毁灭之后呢?

说来简单,听来动人。这就是喜剧之王。

 6 ) 走自己的路,别人的说法,让他们滚的远远的吧。

走自己的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说法,让他们滚的远远的吧。只要认定这条路,一直坚持着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有结果。只要我不服输,我就还没有失败。努力、加油、会成功的!

首先:我建议如果还没看过片子的人,去看看再来读影评哈。

我写的东西一般都是严重剧透。没剧透没细节,根本说不到点上。

大年初一挤进魔都的电影院看了《新喜剧之王》。

走出电影院习惯性的刷下豆瓣,却惊讶:为啥评分才6点多?

我觉得这是个很感人很正面的影片。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你能从他们那些精心安排的情节、演员的对白、甚至布景中读到他们所要努力传达的正能量。大概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影片中很多细节让我有很强共鸣。

周星驰的影片一直褒贬不一,看的人有类似经历,自然会懂,这个算是同理心吧。如果没有这类经历,并且总是定义在贺岁搞笑片上,理解不到某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含义,大喊不好看什么的,也会有吧。

接下来的部分会有不少关于我自己经历的叙述,真心不是要做自我介绍,但是发现如果不讲我没办法具体说出我为什么有共鸣。求大家担待着看呗。

我上中学的时候很喜欢周星驰!那个时候别说DVD,连VCD都没有,那是个只有录像带的年代。如果约好去某个有录像机的同学家玩,一定会有人要负责租一个周星驰的片子。几个同学一边吃瓜子一边看着“周星星”叽叽嘎嘎的笑,有时候甚至因为看的遍数太多,对白、动作都熟记在心,电视里播放着关键桥段,电视外面的我们已经可以人肉复制出来了。《大内密探零零发》、《整蛊专家》、《九品芝麻官》我都看过20遍以上。

但是……关于老的《喜剧之王》我的记忆很模糊。因为我就看过一遍,和几个同学一起看完后,大家都很……无语。因为除了周星驰和莫文蔚一段的对手戏以外,其他的一点都不好笑。居然片名里还有“喜剧”这两个字,还是“之王”呢!

那个时候,我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学生。我的人生阅历并不足以让我看懂《喜剧之王》。我当时所喜欢的“周星星”是因为他无比搞笑,能带给我几十分钟的快乐,还有和同学们可以交流的话题。

而20年后的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完这部《新喜剧之王》,电影播完后许久我都没有离开电影院。这是一部有搞笑成分的正剧,很多情节安排会轻轻拨动我心里扣着那根弦,并且余音袅袅。我很感激年初一就遇到这样一个给人注射正能量的电影,接下来的一整年,我都希望在碰到挫折时,会想起电影中影响我的那些情节,让自己继续微笑着走下去。

首先,说个中心思想。片子从头到尾说的就是这句话:

“这一路,一直为你加油的那个人是你自己”

大概到上大学前,我都很坚信一句简单的话,并且以此为自己的信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然而,当你长大了,经历了某一些所谓的人生沧桑后,“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艰难险阻自不必说,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如此坚持对不对的无力感。

首先,第一道门槛就是你的起跑线比别人低。

你都不是专科毕业的!没有老师领着你专业系统的学习。

预告片里有一段关于王宝强的,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是北京电影制片厂。

不是“北京电影学院”!

周星驰找王宝强来出演这部戏,大概也是因为王宝强有真实的“龙套”时代的心酸,能懂得“我有个梦想,虽然还很远,但是只要我努力,就能每天都距离那个梦想近一点点”的心情。

剧中女主如梦也是好像王宝强一样的非电影专业毕业人士。跑龙套跑了10几年,距离她的女主梦想还很远,至少还隔着“露脸的龙套”“有台词的龙套”“女配”等等若干层楼。

她的“群众演员”的机会,来自于和其他人一起等在影视城门口,或者网页上的“找群众演员”的应聘消息。而不是老师、同学介绍。

今天看电影的我已经是个自由插画师了,也不是专科毕业的,当了若干年外企白领后,才拿起画笔做兼职插画师,兼职7年后,辞了白领的稳定生活,当了自由插画师。

刚开始决定画插画的时候,特别特别羡慕那些艺术专业毕业出来做插画师的人。不仅羡慕他们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指导,还羡慕他们的很多活儿都是老师或者同学互相给介绍的。大家都是“圈子”里的人。而你一个圈外人士,每天努力的同时,就是抱着一个小小的梦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圈内人士就好了。”

那种努力想成为圈内人的想法,会让你拼命希望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就像女主说片子里说的那句:“我不收钱,给盒饭就行”。

我也曾经和人家说过差不多的话:“我不收钱,只要能给我个机会让我画就行。”

从死尸到雕塑、即便是卑微的群众演员,“这次我有台词了”,就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外人来说几乎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的本人来说却是一段心路上的里程碑,并且化为“我一直坚持是值得的”那种信念,激励着你往下走。

没有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自学的人会走很多弯路。

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会让人更努力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希望学到更多。

也许,作为演员的文字类教材,我们只能看到女主手中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也许荧幕外的你可以笑嘻嘻地说,抱着本书就能做梦真是傻。

但影片中很多细节,你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个不顾一切努力追寻梦想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观察、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如梦的教材,远远不止这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片头女主在和车祸老人的对话,应该如何演绎真实的疼痛。

还有那句:“就现在这个情绪特别到位,爸你拿着刀再跳一下,我做个记录”

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觉得这只是个笑点,并不真实。

但在我看来,女主的努力学习一切能学到的教材,就表现在这些看起来好像特意搞笑的情节。

我不是专业学艺术的,总会自卑自己没有基本功。以前每天上下班,都在拥挤的地铁里拿个小小的本子拼命的画周围的人。

但身边的人不是站着就是坐着。姿势相对比较单一。有一天,我发现地铁里有个喝醉酒的人,用各种奇怪的姿势躺在椅子上翻来翻去。周围很空,那一节车厢弥漫着他呕吐物的味道,周围的人都避之不及,但我还是凑到过去了,因为他躺着的各种姿势,我从来没画过。迅速掏出本子,努力抓住每一个 他翻身后的“新造型”,我想那个时候的我,大概在其他人眼里,也好像和车祸伤者对话的如梦一样吧?让别人以一句“神经病”概括。

虽然那个头顶菜刀出席老爸寿宴的造型的确很搞笑。但她那句:“我跑龙套也可以自食其力”很戳心。

我刚开始做自由插画师时,每天都发慌,特别是没活儿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躺在地上瑟瑟发抖。

以前当白领时,不管我做的好不好,只要天天按时上下班,每月工资+社保那是雷打不变的。而自由插画师就不一样了,月初一睁眼,不管你有没有活儿,客户拖不拖款,你都必须至少支付自己的社保!那阵子几乎每个月都在战战兢兢的算,我吃饭花了多少钱,社保是多少,我挣的钱够不够填满我的最低生活支出……

两年下来,我发现我其实能养得了我自己的时候,特别自豪。

影片里如梦和她爸说的那句:术业有专攻,我跑龙套也能自食其力,听的我很戳心也很感动。因为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你当律师当白领什么的那种让外人羡慕敬仰职业的打工者的自豪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

影片中有很多如梦的诉求,那就是“给我说说戏”!(虽然并不存在这样一句对白。)因为想努力演的更好!

就好像每次有客户找我画画的时候,我都会自己问,这张画干嘛用的,给谁看?看的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多大?因为我想画的更好,能更贴切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如梦每次都在问:我演的是什么啊?具体怎么样好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候,我都特别能明白她的每一个问题都表达着她想好好演的那种心情。

然而往往过来找你的人,并不是导演,这个人也许他都不知道戏里说的是什么。(哎,就好像有时候我对接的广告公司一样。)

那人只需要你有个胡乱的反应!

“中绝招的反应”后面如梦的疑问是“什么绝招?”

寒冰掌是身边的胖子和尚给的答案,找你的人根本对于“绝招”都没想法。

那些骂你不懂的人,也许他们自己也不懂,而且没打算懂。

也许这种人可以让你一时很生气,但最终他们无法打击到你,好像如梦这样一笑了之也就过了。

即便宇宙毁灭,毁灭之后如果我还在,我就还有我的梦。只要我没放弃,我就还没输。

其实这段宇宙毁灭之后的对白,我读懂的并不是如梦的没有自知之明的厚脸皮。而是这个不懂她的导演的外貌协会的浅薄。

就好像愚公移山,因为大家都不看好,所以才叫“愚”公。然而只要不放弃就有可能的精神却和愚公一起流传到现在。当初嘲笑他的智叟们却什么也没留下。

前进的路上,能让你认命,让你放弃的不是那些瞧不起你别人,让那些不看好你的别人说去吧,滚的远远的,爱说什么说什么吧!那些人反而可以让你越战越勇。

有时候给你打击的可能是和你一起奋斗的人!

比如选秀场上那些和你同台竞技的人。

你会有一种,“他们都是大牛人,还要我干嘛”的自卑感!

我记得我曾无数次看到比我小好多的插画师作品后问自己“和人家比,我画的这么烂,继续画有意义么?”。自卑的情绪平静后,我会认真接受自己差的现实,然后想办法把我看到的差距化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一个差距可能需要花几年的时间赶紧,但只要确定了具体方向往下跑就好了,再怎么暗自神伤都不会让人进步的,只有具体的行动才能向前进。

另外一个,我听到不少人说,和女主刚开始一起当龙套的胖子的角色很多余,只是为了把老《喜剧之王》的关键情节安插到电影。毕竟这对男女并未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擦出爱情火花。

但我自己的个人想法可能有所不同。当你决定追寻你的梦的时候,刚开始可能会有一批人和你一起去追。

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插画师/漫画家叫高木直子,她刚开始打算当插画师的时候,曾经报过培训班,班里的人个个都是干劲十足的要当插画师。一进入那个班级,就能感到一种充满了动力的热情,但数十年后,已经成名了高木再回顾自己的人生路时,那个培训班里真正坚持下来,并仍然在从事插画这个事业的人,几乎没有。渐渐的,曾那么热情高涨的队友、曾经一起那么努力拼搏的人们,会和你一起走一段路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

所以当胖子以一身西服出现的时候,当他拿出的那一袋子钱的时候,当他说他是那种“喜欢”的时候,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做了!跑龙套原来只是他的爱好,而他有其他的“事业”!“演员”只是一个他可以放弃的爱好!

很多和你一起曾经如此奋斗走来的人,最后退出的时候会一句“真羡慕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送给你,然而这句话并不是祝福。

同伴的消失往往比敌人的强大更加让你觉得难以坚持下去。

因为那些互相加油的声音渐渐远去了,最后为你加油的就只剩下你自己。

整部戏我最感动的瞬间,是肚兜马可的“她很努力,她会成功的。”这句话。从同样处在人生低谷的马可嘴里说出的同时,马可的气场就马上不一样了。

而对如梦来说,这是一种认同,一种来自前辈的认同和来自同行的鼓励。

而这句话同时也让马可自身有了转机!

作为过气男星可以在家里7-8年没活的他,可以放弃那不招人喜欢的自尊再去跑龙套。一尿成名的他能抓住别人讥笑的焦点变成机遇去代言尿不湿,咸鱼翻身的马可除了机会也有分不开的努力。否则他的机会也只能成为一个误会。

最后,说说广场舞大妈的场景,在如梦做群众演员备受考验的时候,反复出现了很多次她站在广场舞大妈中间跳舞的一闪而过。

关于这段我一起看电影的KK讨论过。他认为是表现如梦当时的外表平庸,即便站在广场大妈中间也不太出众。而我却理解为某一种坚持到底的表达。

虽然广场大妈们貌似在最近一些年因为很多扰民行为非常不讨好,但是另一个程度上来说,“管他周围人怎么说,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痴如醉的一直坚持,”似乎放在广场大妈们头上也是很到位的。

当然和站在广场大妈中间的如梦比起来,我更喜欢一开始那个带着耳机在小巴上颠簸着的如梦形象。

当音乐响起,你就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了,走自己的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说法,让他们滚的远远的吧。

只要认定这条路,一直坚持着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有结果。只要我不服输,我就还没有失败。努力、加油、会成功的!

好啦,今天写到这里。

衷心的希望其他坐在电影院里看《新喜剧之王》的人,除了叽叽嘎嘎开心的笑以外,能读懂一些属于观众自己的共鸣并接受这部片子里所充满了的正能量。

 7 ) 20年后,天终于亮了,天亮之后真的很美

只献给有故事的你

为什么会大过年看这样一部电影……

真正的小人物,是没有娟姐提携,没有柳飘飘爱你,你只能靠自己。纵然整个世界与你作对,但你也不会独行,因为你的背后永远有你的家人。

星爷的电影,难得如此“入世”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我自己。

时钟拨回到4天前,我还在北京没回老家。有个同学聚会,其实也不算神马聚会,就是在北京的几个大学同学,平时因为大家都很忙,一年也见不着几回。这不赶着过年前大伙一块吃顿饭。 这次聚会多了一个人,是我们的同学M,是从保定赶过来的。这位M,在我看来算是比较励志的类型,因为他家是农村的,而且家里很穷,大一这位报道的时候,个子不高灰头土脸的就跟出土文物一样。 后来大家关系都还不错,毕业之后这位算是混出来了,去了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上班,而且在市里安了家,所以我觉得他的经历还算比较励志。但毕业这么多年,我却是第一次见他,人家捯饬的不错,跟大学时期判若两人。 当时在场的几位哥们,只有我是毕业后“跨专业”的。我学的是地质,毕业后在对口专业干了没多久就来北京闯荡,因为我喜欢电影,现在从事的是电影相关行业。我喜欢电影这件事同学们都知道,他们也知道我大学的时候常写影评。由于是毕业后第一次见M,席间他随口问了一句,你还写(影评)么?我说还写啊。结果他反应很强烈:“你还写啊?” M那种语调和表情我不太好形容,那个“还”和“写”俩字拉得很长,张着嘴一直没合上。我心里明白,人家言外之意有点“你咋这么没出息”的感觉。可以理解,毕竟在我们几个之中,他出身最差,但现在混的很好,这是励志。当时我觉得M也不是看不起我,毕竟大家都很熟了,他对我应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所以当时席间大家也都在打哈哈,一笑而过。 影评还是要写的,就拿豆瓣来说,我2008年3月注册,评论已经有了800多篇了,这还不包括一些杂志供稿和策划稿件。我虽然从事电影行业,却是个文员,跟写影评没关系,看电影写影评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这么多年一直坚持。 “你还写啊?”回到家中我就琢磨M这句话,这么多年来就凭这一点爱好写这么多年,而且也没写成作家,也没写出名堂,也没变成职业,是够没出息的。

4天之后,看了《新喜剧之王》,如梦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术业有专攻,我跑(xie)龙(ying)套(ping)一样可以自食其力”。

人的一生,可长可短,这些自然是命运使然,我们无法左右。但总有一些你可以自己掌控,自己左右的东西,比如说——梦想

如果你没有梦想,就不要往下看了。

我很庆幸,我有梦想,在我看来,梦想与爱情,是人世间最美的东西,但梦想与爱情最大的不同在于:梦想不需要你只爱她一个,梦想,她比蓝天大海还宽容。


新·自我打脸

喜剧,只不过是悲剧的一种表达,去你X的!感动吗?

1999年,多事之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好莱坞电影大举进攻,香港电影在皆尽过火皆是癫狂之后已经力竭。同年王晶用《千王之王2000》、《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两部吃老本的赌片,榨取着电影市场最后一缕剩余价值,而这一年的周星驰,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电影人“最后的倔强”。

“所谓人生,就是不断自我打脸的过程。”不知道这名言出自哪位高人之口,但我觉得很有道理。实话实说,我当年对《喜剧之王》并不感兴趣,相反更喜欢同年的星爷另一部《千王之王2000》,是不是很傻X。

当时还小,我对周星驰电影的定义就是单纯的搞笑,《九品芝麻官》《唐伯虎点秋香》这些片子能把我笑的前仰后合,当时心中星爷最佳的是《鹿鼎记》,因为这个最搞笑。那个时候根本读不懂星爷电影的后现代经典、不了解什么是小人物精神,《大话西游》只是觉得搞笑外根本看求不懂,年少无知的我只知道谁TM让我笑的爽,谁就是“喜剧之王”。

所以当时看《喜剧之王》的感觉就是很尴尬,一方面对无厘头搞笑不多觉得失望,另一方面多多少少有点励志正剧的感觉,总之不太像我印象中的“周星驰电影”。“死半天也死不了”的尹天仇,夜场如战场的柳飘飘,“演员的自我修养”的象征意义,那句“我养你”之后,柳飘飘为什么在车里哭得花枝乱颤,单(sha)纯(bi)的我完全get不到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对自我的否定逐步加强,星仔变成了星爷,他的小人物无厘头风格成了标志,当年票房惨败的《大话西游》成了经典。对于《喜剧之王》,我也也越来越喜欢,如今这部电影的定位,和《食神》成为我最爱的两部周星驰电影。

因为《食神》里那句“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因为《喜剧之王》中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尹天仇,面朝大海高呼:“努力!奋斗!”这两句话,喊出了励志者的最强音,让我乃至所有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努力奋斗”这个四个字回响了20年,在此期间周星驰经历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经历了从迎合市场到确立个人品牌的转变,也经历了对全新领域的探索,如今兜兜转转了一圈,归来之际,却已变幻了模样。

因为我们都经历了成长,星爷也一样。


星爷,吃一回老本吧

对于《新喜剧之王》,有人说周星驰“吃老本、炒冷饭”,更有人甚至要在这两个词前面加上“总是”二字,说星爷的电影没有新意。

什么叫做“吃老本、炒冷饭”?这里就要得罪同行了,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就属于吃《赌神》的老本,把赌神高进换个名字,故事模式都没怎么变就来了。

所谓“吃老本”,其实就是重复自己、驻足不前的含义;所谓“炒冷饭”就是只会消耗自己曾经的辉煌或者集体回忆的情怀。周星驰作为导演,在新世纪之后的几部作品,有符合上述说辞的吗?

没有。

《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可以说是星爷自我梦想(演员、足球兴趣、功夫梦)的“照进现实”。那么这些作品之后,星爷又拍了什么电影呢?儿童科幻片《长江七号》,魔幻片《西游降魔篇》,爱情奇幻片《美人鱼》,这几部作品,哪部吃老本了,哪部炒冷饭了?

★有人说,周星驰电影一些人设和故事经历都差不多,这不叫“吃老本”,而是作为创作者的风格

就像昆汀电影里所有角色都唠唠叨叨一样;卡梅隆电影中所有女性角色都是“战士”;就像冯小刚当年贺岁片里角色都是贫嘴,蒂姆波顿电影里都是天真烂漫交织着阴郁的哥特风,更不要说王家卫电影的摄影和台词都是一种腔调。有时候导演有着固定的风格路线,他们或许会不断更换着题材,但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这是风格啊。

★有人说,周星驰电影里很多老梗,这样不能叫“炒冷饭”,而是一种趣味或致敬的彩蛋

举个例子,《西游降魔篇》,出现了《一生所爱》、出现了“一万年”的台词,但当时没人说该片吃《大话西游》的老本,因为二者虽然都是西游题材,但风格完全相反,港漫风的暗黑魔幻范儿,人设和故事都是星爷风格,而片中出现的这些“老梗”,更像是彩蛋或者致敬。同理还有《美人鱼》中的咸鱼梗

就像贾樟柯的故事场景大多是山西小镇,吴宇森电影里都有白鸽一样,星爷电影也里一些常见设定,比如小强、旺财、还有大美女如花这些,都会在不同作品中被拿出来反复使用,这就是彩蛋了。

当然,不难理解《新喜剧之王》首款预告片出现时,会有那么多“炒冷饭”的声音了。

预告片中包括踩脚梗、折凳梗、“柳飘飘”的回头、盒饭梗等等都是《喜剧之王》的桥段,再加上预告片效果不太好,当然会被人diss了。

那么当看完正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桥段也是被当做“彩蛋”来处理的,没有参与到故事之中,而且除了上述还有新的发现:

两部电影里都有“番茄炒蛋”这道菜、都有《演员的自我修养》、都有被群殴、都有演死人的桥段,而且都被人抹了一脸。

这不是吃老本,或许我真的希望星爷能吃一回老本。

还记得当年崔健站在台上,台下的观众有节奏地呼喊:一无所有!一无所有!老崔站在台上,一本正经回答说:我特么就不唱《一无所有》!这样的做法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展示的是真·艺术家的“顽固”。

周星驰作为导演,有权拍任何他想拍摄的题材,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提供给观众他们习惯性期待的东西。其实作为粉丝,我特别希望星爷能亲自拍《唐伯虎点秋香2》《大话西游3》,回味星爷最成功的纯粹无厘头风格,哪怕炒冷饭也无所谓,但却被别人给“炒”了,而且馊了。

而星爷《功夫》之后拍摄的这些作品,都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去发展,这是他的选择,你可以说《美人鱼》《长江七号》等片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并不是吃老本、炒冷饭。

所以我倒是很希望星爷可以真正吃一回老本,炒一次冷饭,因为这才是我们熟悉的周星驰。


回归小人物、反向“喜剧之王”

《新喜剧之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那么远又这么近的周星驰。“近”的是,电影有我们久违的熟悉之感,“远”的是,该片更有我们从未见过的形式。

周星驰,重新回归了他最熟悉的小人物喜剧

这里要插一句,周星驰主导创作以来,主角大致有两种人设特征,我一说您就明白(不是一概而全,只是特点鲜明):

★A、一根筋的小人物,为了自己的梦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是星爷最常见也是最拿手的类型,比如《破坏之王》何金银、《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零零发,《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少林足球》里的五师兄、还有《西游降魔篇》里的唐僧。

★B、洗心革面的角色,他们都被世俗所浸染,曾经一度迷失自我,最终找回初心,比如《食神》里的史蒂芬周、《功夫》里的阿星、《美人鱼》里的刘先生。

《新喜剧之王》中如梦这个角色,轮回到了A式型“小人物”,所以说,这是我们熟悉的地方。而更加熟悉的是,本片也是《喜剧之王》20年之后的真正的“小人物喜剧”,没有特效包装,只是单纯的在无厘头风格下描述梦想。

一根筋对梦想的执念,“毫无自知之明”的生活方式,从尹天仇到如梦,都是如此。

乍一看,本片是星爷在吃《喜剧之王》的老本,但我们又想错了,同样是龙套的故事,这部电影几乎是“反向《喜剧之王》”

星爷的电影,很少走现实路线,且不说古装了,就拿现代戏来说,《破坏之王》里的武侠风,《食神》最后的天神归位,《少林足球》更加不言而喻,就连儿童片和爱情片也走的是奇幻路线,所以叫“后现代”嘛,也是超现实的一种。

1999年的《喜剧之王》是相对写实的一部,但最后也“超现实”了一次。

向来只演龙套的尹天仇在真实案件里当了一次演员,然后继续活跃在街坊福利会的演员训练班里,最终“强行”大团圆。可见从吴孟达找他“演送外卖”的开始,最后一段内容是离奇的。尹天仇在现实中能否圆梦当演员?电影结局起码是开放的。就像两个人坐在深夜的海边,柳飘飘说很黑,什么都看不到。尹天仇却说,也不是,天亮了会很美。

前不久看星爷路演的访谈,他说《新喜剧之王》是完成当年的遗憾,因为“努力奋斗”的尹天仇在电影里并不算成功了

“当年《喜剧之王》里这个尹天仇,最后还是那个龙套。起码在一般人的眼中,他是没有成功的。”

所以,周星驰在《新喜剧之王》里,除了一些梗与老版呼应之外,其余处处与《喜剧之王》“对着干”,从情节到故事都是如此。

(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痛”的反应是“从外到内,再回到外”的。尹天仇踩了田启文之后,洪爷靠着他成功碰瓷。

(新)如梦给“碰瓷”的老头说戏,结果发现人家是真的被撞,“痛”的反应,是“始终在内”的,如梦踩了田启文之后,被成功扔了出去。

(老)前半段,尹天仇在演员培训班,那里“所有人都喜欢他”,唯独柳飘飘讨厌他(因为说她是“出来卖”的)。

(新)前半段,如梦在片场跑龙套,那里“所有人都讨厌她”,唯独那个跑龙套的富二代喜欢她(他俩还演了一出“喜剧之王”)

(老)尹天仇在片场跑龙套,每个人都diss他,直到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娟姐(莫文蔚),她让尹天仇“名声鹊起”

(新)如梦在片场跑龙套,每个人都diss他,直到遇到了讨厌自己的马可(王宝强),但她让马可“重新走红”。

(老)尹天仇三次“吃盒饭”的机会,一次也没吃到过。

(新)如梦每次都吃到了盒饭,虽说过程很曲折。

(老)尹天仇最初是孤独的,但最后有了柳飘飘,是爱情让这个角色重回正轨。

(新)如梦最初并不孤独,她有查理(张全蛋),但最后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是爱情让她心灰意冷。

(老)尹天仇得到爱情之后,失去了当主角的机会,是甜蜜之后迎来苦涩

(新)如梦失去爱情之后,得到了晋级的机会,苦涩之后迎来甜蜜

(老)老版的插曲叫做《终究不过一场空》

(新)新版的插曲叫做《疾风》:“如内心有梦便全力追踪,好比天空疾劲野风”

当然最大的对应之处,就是如梦真的成功了。


成功背后的底色

要说上述周星驰电影的特色,为什么都喜欢后现代、超现实呢?

因为一直以来,星爷坚信,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他很看不惯这个世界

★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美,有的人生来就丑呢?所以星爷在电影里都让美女演员扮丑。

★为什么有的人能出身显赫,有的人就只能跑龙套呢?所以星爷在电影里,那些出身显赫的人会被迷失心智,一无所有(《食神》),而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会运气很好(《破坏之王》)。

周星驰电影里的世界是不平等不公平的,但即便如此,星爷镜头下的角色,从来没有歪门邪道,都是靠自己,都很纯真,如《长江七号》里“要做有骨气的穷人”那样。

因为是喜剧,因为励志,所以要超现实。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天真的角色才有机会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里获得成功

所以,在周星驰的超现实里,世界是混乱复杂的,但只要坚持初心,就会遇到娟姐、美人鱼、魔鬼筋肉人等人生贵人,丑女最后都会变美丽,也会有如来神掌、长江七号来帮你渡过难关。

所以,周星驰的电影,无论是之前的无厘头,还是新世纪的大特效电影,都没有“入世”,就是反现实,超现实。

这是周星驰式童话

但《新喜剧之王》呢,少见的“入世”,相对比较现实。女主角如梦,身材一般、皮肤不好、屁股上还有颗痣,她被天生丽质的闺蜜“抢了”风头,被自己的偶像痛殴,与自己同病相怜的龙套竟然是富二代,最大的精神动力——爱情,到头来发现也被骗了——“算了吧!这就是命”

整个世界都与她对着干,全片就是大写的“不公平”。

但最后她还是成功了,没有超现实的存在,丑女没有变美,没有如来神掌和人生贵人,她靠的只是毫无自知之明的倔强,一根筋般的“努力,奋斗”

唯一帮助他的,就是他的家人。本片是星爷电影在《长江七号》之后,又一次浓重笔墨描述亲情。

面对父母,我们都是骗子,嘴上说的跟实际遭遇都是相反,父母何尝不也是这样?他们原来什么都知道,因为哪怕你眼中有梦想,可家人眼中也只有你。家庭永远是你最大的支援力量。

就像老版里尹天仇对洪爷所言:“你祖母辛苦把你带大,她才是英雄,你不是!

还是周星驰式童话

是多年后星爷不再与世界作对?还是对现实妥协?其实用前文的一句话来说,人生嘛,就是不断被打脸的过程

“但是现在我不是这样看的,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更现实还是更童话。一个龙套他能成功吗,那你看看宝强(的经历),这个究竟是现实还是童话?真的不知道。”这是访谈中星爷原话。


鸡血再来一碗

不可否认的是,《新喜剧之王》还是落俗的,梦想、励志、成功,老生常谈。但还是那句话,梦想励志永不过时,更何况,周星驰在否定自我的基础,完成了这部,《新喜剧之王》,简单却动人。

更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励志梦想形态如今并不是灵丹妙药

大家更喜欢什么形态?前不久被深扒的“咪蒙”算一种,尽管大家一再高调“反咪蒙”,用“含咪率”来嘲笑那些关注咪蒙的朋友,但“有卖就有买”,之所以他们的文章屡屡成为爆款,正是说明他们市场很大。

低俗+偏激、挑唆+煽动、投机取巧,周围所有人都是傻逼,一切错都是他们的,我什么(错)都没有。努力奋斗?算了吧!

这是咪蒙文章的观点,而一度越来越受欢迎的他们,正反应出当下部分人群的状态,丧失希望,浑浑噩噩,跟“三和大神”没什么区别,日常动力就是靠着这些“毒鸡汤”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你有多久没有努力了?

连周星驰这个曾经“看不惯这个世界,所有的努力奋斗都要靠超现实来粉饰”的大愤青,如今也拍出了一部单纯励志作品《新喜剧之王》,这才是纯正的“鸡汤”。

戴望舒有一句诗:

“这些好东西都绝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并不是你丧失动力的理由,“努力!奋斗!”这两句话,20年后依然是励志者的最强音,让我乃至所有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

“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20年后,天终于亮了,天亮之后真的很美。

PS,回到开篇,退一步讲,《新喜剧之王》只是会让我这样的人产生共鸣,因为共鸣,所以情感的传递速度如病毒般强悍。对《新喜剧之王》没有共鸣的朋友,我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一定过的很幸福。 我从不care这部《新喜剧之王》讲的到底是谁的故事,是周星驰当年的经历?我管不着,我只在乎,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我。 或许,也有你。


 短评

这么多年,周星驰一直没变,始终关注有梦想又执著的底层小人物。不知他最开始踏入演艺圈当龙套的时候经历过什么,让他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喜剧之王》,有了女版的《新喜剧之王》,这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回到电影本身,对比《喜剧之王》,没有进步,退步也谈不上,基本上可算是原地踏步。但是评价肯定不如《喜剧之王》,因为星爷虽然没变,观众早就变了。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冷饭大火炒可能会变馊。与《喜剧之王》类似的故事结构,虽说做了性别转换,但针对女性视角的改编几乎为零。全片毫无基本的戏剧铺陈与人物动机刻画,只是一味的将其踩在脚底,试图用反复的践踏激起观众的心理波澜,如此粗暴的方式让影片的讽刺意味也沦为表面。值得玩味的是,若抛开现实影射,单纯将影片还原成一个Loser将自尊反复抛起又摔下的臆想,倒是颇具Cult意味。周星驰实在太负面了,是一种对世界极为通透的冷漠与鄙夷,很少有导演能做到圈钱都圈到如此六亲不认的。

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你们老是这么追捧他,他就永远不会再拍好片了。也拍不出了。

13分钟前
  • 金钢
  • 较差

7。“我性格这么纯洁,不可以被娱乐圈污染。”去年被我狂黑的王宝强,终于接了个正常角色,有哀乐起落,哪怕裤裆事都被用上了。众多角色都处在一种「爆」演技给你看的海选现场状态。与其讨论好笑,不如说是人生角色被放大后的恶意与残酷。竖店现场都是赶时间、没时间,action、cut的大型炮仗状态,陪她花时间哼唱小曲的酱爆男子却把骗人二字写脸上。连龙套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最后也只能如梦了事。一开始无感的《疾风》,听多了还不错——但也难逃结尾滚字幕被工作人员赶出场,“先生,没有彩蛋啊,下一场我们要放3D片。”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本以为普通情怀片,朋友请客看了个早场,结果被感动到哭,剧里的小人物真实到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代入及共鸣,不光是演戏的龙套,即使你是其它行业的平凡人都能被触及内心最柔软敏感的地方,扮鬼那段笑疯了,最后试镜的内心戏不由自主的眼泪夺眶而出,故事简单但真实动人,给星爷点个赞。ps:女主演技挺棒

16分钟前
  • 巴拉巴拉猪猪侠
  • 推荐

《新喜剧之王》和《喜剧之王》的关系,相当于《大话西游3》和《大话西游》的关系。跑了十多年龙套还是龙套,也要不顾父母的反对、不顾导演的批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面对现实、不过日子,反正就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要和所有人对着干。把钱给渣男,却拿着父亲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去坐头等舱,就为了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未免太自私了吧。李洋真正对你好,你却嫌他给你添乱,反而找个渣男做男朋友;不接受批评,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还去和导演理论,最后搞得父亲用酒瓶打自己,只为给你要一盒盒饭。结果你不但不知道是父亲在帮你,还以为自己的好运来了。虽然说不能太世故,但也不能完全不要情商吧?“最大的灾难就是这种人,就是又不行,又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死心,整天出来搞事情。”既不新,也不喜剧,应该叫《广告之王》。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很差

真是尴尬到可以,节奏的转折也是突兀到不行,完全没有任何新意,还少了路人甲的诚意。这绝对是一部负能量的电影,而且时刻充斥着绝对会恶心着你的广告。

21分钟前
  • Luke
  • 较差

如果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有梦想的咸鱼始终是咸鱼!

24分钟前
  • 失落的波比
  • 还行

尹天仇是个演员,没有得到演电影的机会还是个小人物;女主是个妄人,看不清现实,最后却当了影后领奖。这就是励志片和毒鸡汤的区别。

25分钟前
  • 枝枝
  • 较差

剧情紧凑,节奏感好,宝强的演技完美,女主很出彩,最难坚守赤子心,返璞归真周星驰。

27分钟前
  • 豆瓣匠
  • 力荐

周星驰生涯最差作品出现了(所以邱礼涛应该庆幸?)。杨超说,《喜剧之王》证明周是一个艺术片导演,那这部新作大概说明他已经倒退成一个网大导演。简单来讲,就是毫无电影质感。视听语言没有任何想法,情节更是一片稀碎,还充斥着各种无趣的自我致敬。当然,它更是完全不好笑(江山易主给沈腾),所谓的风格如今都变成彩蛋一般的存在。你要说的我都懂,但这只是一场打鸡血加洒狗血的春秋大梦。妖魔化横漂和戏霸,态度根本没有尔冬升《我是路人甲》来得诚恳和认真。王宝强的表现依然败观众缘,演技最好的竟是女主父亲。有那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广告植入,还有那么多脏话,比《西游降魔》更不适合小朋友观看。如果去掉周星驰三个字,这部片子还有人买账吗?

28分钟前
  • 晚不安
  • 很差

压根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但无法自控还是得这么干,这种极端自虐的深黑表达无情解构成功学神话,宝强总结得非常好,“不投降就是成功”。挺感动。

30分钟前
  • LOOK
  • 推荐

《我是路人甲2.0》,我以横漂2年的经历和见闻这么说吧:没有什么越努力越幸运,没有什么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没实力没关系没背景在剧组就只能有背影,大部分群演都是得过且过没有目标,剧组人也只把群演当活道具。因为门槛低是个人都可以,群演真的不是演员,就像保安不是警察一样,有梦不可怕,自欺欺人才可悲。电影真实度60%吧,不是最惨最偏执就能成功,顶多算个鸡汤艺术品!周星驰没变,是我们见识多了审美变了,3星半!

35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推荐

能叫我年初一一大早就跑去电影院的 只有周星驰

40分钟前
  • F
  • 力荐

讲老梗,卖情怀,炒冷饭,小人物的努力、奋斗终成一句空喊的口号。

42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还行

同行的朋友看到一半问我,“这真的是周星驰拍的吗”?有点为周星驰感到难过。《功夫》可能就是他的巅峰了吧。

46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还行

什么玩意儿,不晓得星爷这几年在干嘛

48分钟前
  • xiaoxiongdi
  • 较差

看过星爷的电影很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不服输的心,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条可怜的咸鱼,那你就真的是条无可救药的蠢驴,不等着别人盘你还能干嘛!

52分钟前
  • 扶不起先生
  • 推荐

7分。如果从私人情感上,这甚至是今年春节档,我最被触动的一部。即便豆瓣评分已经差到这个样子了。关于片子的问题,我同样能举出一大堆,重复自己、略显草台、植入过多。但是,影片在自虐式的搞笑,以及情感的部分,还是特别触到我,我是真的被这个故事,尤其是父女情感动到了,所以,即便大家都不喜欢,还是想支持下。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是粤语版的原因,我倒没觉得几个演员演得不好。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60分钟前
  • 哒哒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