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情片台湾2014

主演:詹怀云,魏汉鼎,石康均,蔡承恩,王裕城,袁加乐,高正倓,杨奕晨,张孝全,李千那,洪都拉斯,杨宜蓁,黄河,张书豪,胡玮杰

导演:易智言

播放地址

 剧照

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1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2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3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4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5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6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6

详细剧情

  阿左(张怀云 饰)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物上,“如果把这些东西变卖给回收…”阿左盘算著,但是,他没有盘算到半路会遇到小天。  小天(魏汉鼎 饰)也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也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 物上,“如果把这些东西变卖给回收…”小天也盘算著,但是,他也没有盘算到半路遇到阿左,阿左也对废弃物有兴趣。  阿左和小天互不相让,于是,一场废弃物争夺战在平静的校园展开,而这场尔虞我诈,两败俱伤的争夺战终将让他们开始反省为何社会存在著贫穷,让他们开始面对即将到来成人世界……

 长篇影评

 1 ) 《行动代号:孙中山》:小清新还是社会批判?

原创郭松民
转载至此: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2119168805654

    《行动代号:孙中山》(以下简称《代号》)是台湾著名导演易智言执导,2014年在台湾上映的。刚听到这部电影名,我还以为是一部以民国为背景的动作片或谍战片,看了以后才知道是一部成色十足的青春片,不过也可以说一部社会批判片,抑或政治寓言片。

     《代号》在风格上与在大陆风靡一时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颇为类似,延续了小清新路线,但在精神气质上,则似乎继承了大陆三十年代电影《马路天使》的社会批判立场,甚至依稀可见《美国往事》、《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类影片的影子,而与伊朗电影《小鞋子》最为类似,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遇到了一个在他们看来非常大的麻烦,透过解决麻烦的过程折射社会阴影。

《代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阿左和小天都是台北一所学校的中学生,分别因为交不起班费和毕业旅行费而陷入尴尬,他们在学校储藏室里发现了一尊真人大小的孙中山铜像,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把铜像偷出去卖给废品回收公司换钱的主意,于是在两个人及其背后的小团伙之间展开了一场趣味十足的铜像争夺战。

  并不复杂的一个故事,易智言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给观众听,看似漫不经心,半真半假的开了个玩笑,但眼中却盈出了泪水。

  影片中一切元素都是标准的台湾青春片——白衣胜雪的校园、阳光明媚的教室、眼睛明澈奶油味十足的“小鲜肉”。但困扰他们的,不再是青春的骚动和早恋,而是一个简单但残酷的经济问题:2000元新台币(约400多元人民币)班费怎么来?

  阿左和小天相互发现了对方的计划,为了获得偷取铜像的优先权,开始比穷。阿左的阿嬷靠做塑胶花谋生,一朵五毛钱,要为阿左凑够两千元需要干上整整二十天,所以“我是绝对不能向阿嬷要钱的”。而小天认为这不算什么,他才是台北最穷的学生。他带阿左去看他的家:真可谓家徒四壁,阿嬷走了,桌子、床,“凡是带腿的都走了”,醉酒归来的父亲还要对他进行殴打,他无家可归,只能露宿公园。

  由于更深的感受到“贫穷之痛”,所以小天近乎疯狂地要独占孙中山铜像,他几次拒绝了阿左“加入我们”的邀请,在台北西门町大街上徒劳的想单独拖走铜像,但他蚍蜉撼树般的努力与铜像巨石般的沉重与威严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反差。

  最后一个长镜头拍摄小天与阿左扭打在一起,直打到筋疲力竭一声不响,颇似黑泽明《野良犬》中最后搏斗的场面。小天在这个镜头中显的疯狂、执拗、压抑。而在阿左和小天扭打的背后,夜晚的台北市显露出迤逦和繁华,手持《三民主义》的“孙中山”煞有介事的伫立在华灯璀璨的台北街头,完全无视脚下两个绝望的小男孩,这一画面也构成了一种深刻的反讽。

  《小鞋子》最后让刚领到工资的父亲为小兄妹每人买了一双鞋子而得到拯救,《代号》最后却并没有一条“光明的尾巴”,“孙中山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阿左和小天不仅被捉进了警察局,回到学校后还要每人写“至少三千字”的悔过书。班费和毕业旅行费最后如何解决?影片没有交代。阿左和小天虽然捐弃前嫌,发誓今后合作,但他们怎样摆脱“我们儿子的儿子也都穷毙了”的命运,也没有任何交代。

  该片导演易智言对台湾贫困问题的感受是准确的,就在这部影片杀青后没多久,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就爆发了。如果我们拂去其中涉及到两岸关系的浮词与喧哗,就会发现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岛内青年学生对贫富不均的不满和对失去未来的担忧——艺术家的前瞻性与对生活的敏感,于此也可见一斑。

  如果把《代号》看作政治寓言,我们也许可以悟出更多的意义。孙中山铜像,象征意义不必多说,体制、历史,三民主义,“国父”,等等。但在学生眼里,它只是储藏室里落满灰尘“没人要的东西”,是可以拖去卖钱的废金属而已。学校也没有把它尊崇地放在校园高高的基座上让学生膜拜,而是把它和废旧电脑、待修理桌椅、扫把等堆放在一起;但是,当影片借贫困生之手在黑夜将其空降闹市街头,“国父”赫然出现在西门町,并成为一条被反复播放的电视新闻时,其中对台湾现状的不满和对变局的暗喻,顷刻也溢满了画面。

  不过,虽然《代号》片的主题不算轻松,但电影欣赏起来却很轻松,妙趣横生的对话经常让你忍俊不禁。尤其是做为影片高潮的偷铜像一节,一群带着美少女战队面具的孩子,在漆黑的夜里用尽吃奶的力气搬运铜像,在学校门口被正与女朋友调情的保安发现后又灵光一闪,扮成僵尸鬼把保安和女友吓得躲进漆黑的教室,反倒成全了他们的“美事”,这些都是富有想象力的孩子气十足的情节,甚是好看。

  最近几年,似乎是受到九把刀《那些年…》的启发,大陆导演也开始拍青春片,如《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这些影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票房,但就思想性而言,却一概肤浅苍白,空虚无聊,无非是早恋或“我暗恋的女孩嫁给了别人”之类(见《郭松民 |《致青春》:青春的葬礼》),全无社会关怀。至于《小时代》的恋物癖、《夏洛特烦恼》的只要被女人抗在肩上就别无所求的恶俗,就更是等而下之,不值得一提了。

  大陆近年的青春片是模仿台湾的,但是不经意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以《行动代号:孙中山》为标志,台湾的青春片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大陆的导演们还要原地踏步吗?

 2 ) 《行动代号:孙中山》台湾青春片羞杀内地早恋片

“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长得还不错啊。”
相信很多年纪够大的影迷都能背下这句台词,也能在脑海里清晰的浮现出陈柏霖和桂纶镁骑着单车,迎风追逐的醉人画面,这一部易智言导演的《蓝色大门》正是一代人最难忘的青春影像记忆之一,时隔十几年,易导的全新长片《行动代号:孙中山》才姗姗而来,依旧是青涩的国中校园题材,依旧是经典的似水流年患得患失风格,再加上那么点对现实社会和历史陈留的感悟,怎能不让人心动?金马最佳原创剧本受之无愧。

和去年的《kano》《不能说的夏天》等台湾青春片有共通之处,《行动代号》也体现了台湾电影人对社会性和历史观的探讨,但故事却绝无晦涩或艰深。影片讲述了一群交不起班费或毕业旅行费的国中生,一日突发灵感,要把学校储藏室里的真人大小的孙中山铜像搬走卖钱,以解财务危机。于是,以阿左为核心的盗窃小组开始行动,面具,推车,小货车,如何潜入,避开安保,行动路线,有章有法,活似国际大盗,孩子们的天真与偷盗国父铜像这项“弥天大罪”两厢对应,散发出浓浓趣味,虽然故事不急不躁,却别有中慢慢的吸引力,吸住观众的眼球。

一群带着美少女战队面具的孩子,在漆黑的夜里搬走铜像,一边搬一边甩手,被张孝全客串的保安发现后又灵光一闪,扮成僵死成全了张孝全的“美事”,这些都是富有想象力孩子气十足的情节。更有趣的部分则来自阿左和小天的狭路相逢,比穷,斗气,联手,煞是好看。

孙中山的铜像,象征不必多说,台币,体制、历史,三民主义,影片把这尊铜像借贫困国中生之手在西门町的黑夜空降街头,其中对台湾现状的不满和激励,溢满了画面。

对比:国产早恋片烂到不能忍

看《行动代号》,不由联想起今年来《囧男孩》《夏天的尾巴》《听说》《逆光飞翔》《练习曲》《第四幅画》《那些年》《九降风》等品类丰富题材多变的精品台湾青春片,更联想起国产片的青春片,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国产青春片除了票房,在创作方面已经弱到历史最低点,内容高度符号化,清一色的早恋、打架、高考、摇滚乐、各奔东西,剧情则是a爱b,b爱c,c爱a,其中一个爱情鸟为了前途自己飞走了,于是再开同学会都已是别人的人妻人夫,所有电影都能捏成一部电影,看起来很宏大,骨子里相当单薄,统一叫做早恋片就可以,还振振有词说青春就是这点事儿。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深度和社会性思考性不说,就是表面讲故事的水平,对题材的提炼,对真实感和青春细节的捕捉和把握,内地电影就差了一个大的段位。不知道内地这些烂片制造者看到台湾电影人能把一些平凡的青春拍出不一样的光彩,会不会羞愧难当,还是继续狂妄,继续用烂俗轰炸观众的底线。

“我是阿左,左边的左。”

说质量,属于小品文的《行动代号:孙中山》当然也没法和《蓝色大门》等齐,论格局和心气也小于易导再之前的《寂寞芳心俱乐部》,可是20年时间不为名利所动,耐得住寂寞,专心拍好三部长片,这份创造的态度,让易智言值得信赖,让已经凋零的台湾电影值得期待。

 3 ) BBC英伦网去年专访易智言导演

全文链接:

http://www.bbc.com/ukchina/simp/entertainment/2015/05/150522_ent_iv_yizhiyan

易智言:台湾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关于《行动代号孙中山》的部分:

第五届华语视像艺术节5月7日-22日在伦敦举行。获得去年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的影片《行动代号:孙中山》作为“台湾视野”展映单元的一部分,将于周五(5月22日)晚为艺术节闭幕。
台湾资深导演易智言曾执导过多部影视剧,2002年的作品《蓝色大门》讲述高中生的爱情故事,被视为小清新电影的始祖,带动一批校园题材电影出现。

《行动代号:孙中山》讲述台北一所高中的一些学生试图盗走闲置在学校储藏室内的国父孙中山铜像变卖未果的故事,诙谐的剧情揭示了台湾深刻的贫富差异,尤其这一问题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发人深省。

电影在伦敦放映之前,易智言导演来到BBC全球总部,接受BBC英伦网专访。他谈到该片的涵义、台湾政治生态对电影业的影响、对台湾电影生存之路的思考、对大陆电影市场以及对华语电影在海外推广的看法。

子川:为什么要拍《行动代号孙中山》这样一部有“小清新”的外壳却揭示台湾贫富差异电影?
易 智言:我并没有刻意地算计什么时候该拍什么样的电影,而是真的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关心的题目会自然地改变。到了四、五十岁,我觉得很自然地把对自己的关 心渐渐地转向对外—对其他人、对社会、对体制、对世界的关心。很多人说《行动代号孙中山》看起来不像我的电影,其实我自己觉得这是很自然的,随着创作者的 改变就改变了。

至于所谓小清新的外表,我想可能因为电影中的高中生。我觉得用青少年学生做这个电影的切入点对我而言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即 将面临世界性的问题,即贫富不均的问题,而未来十年、十五年,是他们这群人要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届时我大概退休了,我就看着他们如何补足这个世界上不 足的地方。

子川:选择孙中山铜像,有什么政治隐喻?一些情节似乎有些恶搞的意味?

易智言:其实我觉得自己 并没有恶搞孙中山先生,但创作者的观点常常不准或有偏颇。台湾一直把孙中山当作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国父。其实我本质上对他是尊敬的。在这 部电影中,其实到最后的时候,这群小朋友在深夜的校园里面遇见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们到最后好像也有一些改变,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一些很简单的想法,开 始有个雏形出现。

这个电影中对我而言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在夜黑风高的晚上,一群贫穷的年轻人遇见了孙中山先生,从此之后,他们的生命可能会改变,而这个改变可能是来自于孙先生,来自于那天晚上的相遇。我认为,片中的恶搞只是形式上的戏剧手法。

子川:台湾的贫富差距真的像这部电影中表现的那种程度吗?

易 智言:其实很严重。我想台湾在世界上还是相对富裕的,比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在战火中,或者有饥荒、有内战的国家当然状况好很多,可是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在台湾 一直存在。尤其这5年来,整个台湾跟着全球经济化,讲求自由市场,讲求以竞争为主要目标的时候,牺牲了一群在社会里面本来就弱势的人。再加上这几年大家赚 钱的手段已经从自己的本事、知识、技能逐渐转变成用金钱去赚更多的金钱,用金钱去生产金钱的时候,那这些原来就处于弱势的个人或家庭就更难改变自己的命 运。

所以,这几年贫富差距严重了。我不记得具体数字,可是图表显示,整个社会中高收入5%跟低收入5%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并且低收入的5%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前几年随着台湾产业化,很多原本的中产阶级也变成了相对贫穷的人了,而且这种状况还在逐渐加重。

子川:这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易智言:因为台湾已经没有电检(编者注:电影审查制度) 了,所以在政府或体制这方面没有什么困难,反而遭遇观众的一些质疑。观众的质疑来自于两派,一派极左一派极右:极右的人觉得我恶搞孙中山,极左的人觉得我 太推崇孙中山。极右的人觉得,我的观点太强调平等而忽略了自由,极左的人觉得我描述的还不够平等,甚至觉得我描述的穷人看起来不够真正的悲惨,等等。不 过,我没有碰到什么深刻的刁难。极左和极右两派之外我想就是一般观众,他们对电影中描述状况的接受度还可以。

 4 ) 易智言在51届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获奖感言

谢谢金马奖,第一次参加,得这么重要的奖。

谢谢评审委员,喜欢行动代号孙中山的剧本。

谢谢烈姐, 烈姐那时读到剧本,那时决定我们拍个电影吧。谢谢史总,你在哪里。

谢谢我在做田野调查,八个月以来,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生命的那些青少年们。

行动代号孙中山其实写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叫做台湾社会里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显的视界,没有一个明显的标的物,可是它却深入一个社会的骨髓里面,如果没有这些小朋友经过这八个月的时间,愿意跟我大方的分享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生命,他们在社会里面遭遇到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写行动代号孙中山,因为我会以为,贫富差距在台湾社会里面只是一种假设。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可是,贫富差距却一天一天腐蚀着我们这个社会,对很多人而言,逐渐变成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行动代号孙中山是送给这些小朋友的,没有这些小朋友,没有这个剧本。谢谢你们,希望台湾社会,再过五年十年,行动代号孙中山看起来是一个历史,是一个过去式的笑话。

最后,这是我第一次在台湾得到电影的个人奖,我要谢谢我的父母,他们都不在了,可是我知道你们在看,我们你们会啰嗦我两句,批评我说衣服怎么穿那么紧,因为我又胖了。可是我知道你们在这里,我谢谢你们对我的挑剔,也谢谢你们对我挑剔之后对我的鼓励。

我会继续写下去,台湾电影要加油。

谢谢。

 5 ) 忍俊不禁的唏噓青春

這電影名字,很難想像是一部青春電影吧;衝著戲名及易智言導演,就非常吸引!不同於多年前《藍色大門》的懵懂青澀、《危險心靈》的壓抑苦澀,這部青春電影符合了當代青年人在惡劣條件下的自強創新。

這次行動是不被允許的舊物利用,有著對舊時代及政治的暗諷意味;這似乎不是導演的最終重點,可又是不可抹走的表達。而學生們為了一些看似基本的需求去偷孫中山銅像時,貧窮的重點就被帶出來了!可它又是一群心機不重、思想直接的學生,在不傷害其他人的競爭爭取。沒錯!這電影就是用輕巧可笑的方式講述當下的悲哀,滿滿的黑色幽默配著簡單奪目的美術。

電影短短的,故事人物簡單,對白更是不斷的重復,是一致的獨特風格。電影院的觀眾都被樸實可笑的節奏,引得不停的發笑。在笑的同時,心底強烈想思考這部電影,對貧窮及大眾的暗諷與不公現象。在新意與傳達上,這部電影可說是十分成功。在輕巧的氛圍下,說了一個不沉重但有份量的故事,成功引起觀眾的深思,強烈推介!

 6 ) 如果想说,还不如大声说出来的好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但是没想到真的是预告片好过内容。
电影名称以及电影中的主要物品被设定为孙中山铜像本身,不用多说,大家都会主动去联想到与社会话题,与政治话题有关了。那么导演,就不必如此隐晦滴再去掩饰些什么了。
早些年白色恐怖的时候,不是一样有《悲情城市》这样的电影出现吗?越是被压抑的,越应该被释放出来不是吗?
换到现在这种相对言论自由的时代,竟然还如此遮遮掩掩的,我只能说导演失策了。我相信他本来想说的东西有很多,只是要么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要么不想表达。

电影整体没有预想的好看。看评论,很多人把这个归结到演员的身上。确实,演员都太小了,而且应该是导演没有辅导好的原因。非职业演员有很多,为什么别的电影就不会突兀呢?连动物都可以在镜头前被训练的,更何况是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们都在青春期,正是对这个社会似懂非懂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是很容易调教的。

电影的节奏过于拖沓了,而且这当中的戏剧冲突也太少了。单就是偷铜像的时候在学校里面扮僵尸那一段,我真心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
很无厘头的一场戏,白白浪费了张孝全的颜值。

如果要轻松地讲一个青春片,那就轻松些,像那些年那样。
如果要讲一个貌似深刻的故事,那就深刻些,像小毕的故事那样。
这样似是而非,不知道导演到底要什么……

 短评

難得在香港看首映,在大螢幕上看小成本青春電影,萌萌的輕幽默略腐臺式小清新。好奇支撐導演的信念是什麼哈哈哈

8分钟前
  • 觉某人
  • 还行

想法蛮好,略有一点单调

9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一个字,白, 色调白的,人物是白(痴)的。

13分钟前
  • 阿生
  • 力荐

超出預期的一部片,歡笑之外提供了很多想像的能指,即將被賣掉的孫中山和叫做阿左的計劃賣掉孫中山的學生盜賊,以及白色校服下面的黃色T恤……噢好的好的夠了,自己慢慢看吧,免得一會兒這條短評不見了。

18分钟前
  • 独孤树
  • 推荐

清新到腻歪

2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故事感觉像学生作品

25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开始以为刻意 渐渐发现并不是 人人都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对白 为了争夺孙中山的两帮人 没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得到 得手后在车边又瞬间反目 暗夜台湾街头的追逐和大家 想起了 一页台北 当初放着没打分 现在一并记录下来 而在一片“你吵屁”中 国父又被束之高阁 回到了杂物间的角落里 同学 我叫阿左 左边的左

27分钟前
  • Sebastian
  • 推荐

比預期中好一些,劇本平庸,細節粗糙,不過亮點還是有一些;兩個小男主角討喜有加分,青春就是無敵啊……2014.07.18

28分钟前
  • 圓心
  • 还行

大家都知道这片子有隐喻啊,但是有隐喻不代表可以这么粗糙啊!台词说好听点的是呆萌,难听点就是无聊简单到死。全片好重的日本风,标个荒诞签不过分。

32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较差

表演可够蠢萌的,剧本是较为俗套的喜剧路子,但是效果还可以,比穷啊什么的怪好笑的

3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CVF 闭幕片。整部片故意将少年们塑造成善良无知的形象,导致对话节奏太慢,生硬、一个梗重复太多遍,让人有些疲劳。相比之下,本届电影节还是纪录片水准较高。但很喜欢最后一个镜头。

39分钟前
  • 天行者爱grogu
  • 较差

波米有赤子之心。

44分钟前
  • デブリ
  • 还行

浅薄且粗制滥造,导演一直在制造小清新的气氛,却不肯花时间在故事上细细琢磨一番,最后导致电影整体显得非常业余,除了画质像电影之外,剩余的都极像网剧。演员非常刻意,表演痕迹太重,不自然,连念个台词都相当的生硬,有人说这是呆萌,我觉得其实就是傻。只有张孝全的客串还算得上是惊喜。

47分钟前
  • Ron Chan
  • 较差

节奏过慢,对话拖,表演端着不入戏,打架那场还可以,最后写检查那段演的实在太表演了。

51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较差

那刻意为之的表演方式真心喜欢不上来,也见不得到底有多聪明。

5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很有隐喻的片子,然后这些社会阶级和教育体制却披了一层厚重的小清新美少年外衣。。。不难理解为何分数并不高。但没办法我就好易智言这口,甘愿陪着片中人一起呆萌

55分钟前
  • Weirdo啊啊瑞。
  • 推荐

就这还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啊????????

60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第51届金马奖最佳最佳原著剧本-易智言(看完五部入围影片,想表示,这一届我个人心中的最佳原著剧本还是《殡棺 / 心迷宫》),并提名最佳新演员-魏汉鼎。—— 1.(制作方/出品方?)「藍色」片头惊喜听到《蓝色大门》的配乐,而电影正片里侯志坚制作的配乐也有些《蓝色大门》的味道;2.这样一个“偷盗”故事如果能像《天才枪手》那样拍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会更精彩吧?现在的成片给我的观感有点像国中生们的小打小闹,不够扣我心弦,另外个人觉得装丧尸吓人那段是败笔;3.洪都拉斯的小天父亲,张孝全的学校警卫、李千娜的警卫女友、张书豪的生教组长……有些惊喜的客串;4.吊孙中山铜像的画面联想到《尤里西斯的凝视》《再见列宁》。-11555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呆萌呆萌的笨拙感,有点单薄但单纯,而且很好笑><喜欢它是因为青春片可以不光是分手撕逼堕胎,甚至跟男男女女爱情无关。p.s.制片公司叫蓝色工作室,而且Logo是一扇蓝色的门,这点好萌。

1小时前
  • 唐小万
  • 推荐

That's why I love somewhere called Taiwan.这种让人失措的纯与真,只得来自这块小岛的风土。少年不识孙中山,却举起了革命的拳头:“他们知道了。”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