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0

主演:姜大卫,狄龙,汪萍,冯克安,谷峰

导演:张彻

播放地址

 剧照

报仇 剧照 NO.1报仇 剧照 NO.2报仇 剧照 NO.3报仇 剧照 NO.4报仇 剧照 NO.5报仇 剧照 NO.6报仇 剧照 NO.13报仇 剧照 NO.14报仇 剧照 NO.15报仇 剧照 NO.16报仇 剧照 NO.17报仇 剧照 NO.18报仇 剧照 NO.19报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0:17

详细剧情

京剧武生关玉楼(狄龙)的猝死引来其弟关小楼(姜大卫)对两人过往点滴的深情回忆,伤情之余,小楼在蛛丝马迹中发现其兄之死可能另有隐情,展开调查,发现真相是与嫂子花正芬(区燕青)有染的国术馆长封开山(谷峰)联合金志全(杨志卿)等人设计将玉楼害死,决意为兄报仇。   由于杀害玉楼的凶手众多,小楼误中奸计,险象环生,幸得花正芬的胞妹花正芳(汪萍)用美人计诱敌,才终将封开山杀死。金志全怕小楼向自己下手,假称杀害玉楼的幕后主脑人实为大帅胡智虎。小楼深知金志全老奸巨滑,口上答应与他合谋除去胡智虎,一场关乎两人生死的赌局展开。

 长篇影评

 1 ) 若无枪的存在,这或许会是部不错的复仇武侠片

很显然,此片为给男主创造武打的条件而将反派过度弱化了。比如高副官派去狙杀男主的狙击手居然在大白天身着深色西装端坐在高处开阔地的石桌前举枪瞄准,按说安排了狙击手,那就以逸待劳等男主自己送上门就是了,却又不知为何派出俩腰间挂抢的手下公然站在亭子边东张西望,枪还都放在皮套中不拿出来,高副官自己则只拿个公文包站在一旁装成人畜无害的样子。我完全没看懂他的套路:若他是想先骗取男主信任,为何要让手下带枪一同前往?若他是想等男主一露面就将其射杀,只需派出枪手前往埋伏即可,何必亲自冒险赴约?结果他手下带去的枪毫无意外地成了男主的战利品,男主知道有狙击手(那么有存在感的狙击手还怕不被发现),就用枪逼着高副官自己走进亭子里。按说那狙击手即便看不清脸,高副官一直拿在手中的公文包也总该看得见,可他依然开枪射杀了高副官,简直怀疑他是不是平时与自己主子有嫌隙以至于借此机会公报私仇。

其他反派及其手下没枪还好说,手握重兵的胡大帅的贴身护卫带刀不配枪的设定就显得太假了(好像就俩军官有手枪,然并卵)。男主刺杀胡大帅时,高副官手下的那位沙茶狙击手再次雷到了我:起初他埋伏在院外,我本以为他会等男主得手后走出来时下手,不想他偏偏在屋里打得激烈时冲到窗前用枪管很大声地戳破玻璃朝屋内射击,不但没把男主打死还暴露了自身,我怀疑凭他那智商是咋当上的狙击手?最后面对浑身是血还握刀站立怒目而视的男主,之前一直表现得很胆小的金老板在得到手下人他死了的答复(没人上前查验过怎么得出的结论?最起码也该先补上几刀再说吧)后突然作死般只身走到男主面前傻笑,于是毫无意外地被男主暴起反杀……

感觉此片基本是走的传统武侠片路线,我看到中途时就预料到会是个同归于尽的结局。不过显然武侠片的故事背景还是放在冷兵器时代更合适,一旦有了枪,想把武打过程拍好、拍真可就不太容易咯……

 2 ) 摆酷是征服少女心的不二法门!

前天晚上看了《报仇》,之所以在那么多张彻的片子中选这部,一个是由于:姜大卫就是因这部片成为了第一个拿到亚洲最佳男主角的华人男演员;另一个原因是据说李碧华就是因为这片子而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从而写了《霸王别姬》,连段小楼这个名字都是由姜大卫所饰演的“关小楼”而来的,看来李碧华确实是姜的超级粉丝(据说亦舒也是)。在这两个动因促使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仇》,我倒要看看长得像周杰伦的姜大卫要如何来迷倒这两位才女。

片子一开始,便是狄龙在戏台上唱界牌关。刚刚百度了下,知道了界牌关的典故,感叹导演的这个细节安排。狄龙果然是俊俏非凡,连武生扮相都那么俏。开场大概20分钟,狄龙大哥便遭奸人陷害,早早领了便当,看样子阿尊的戏份是非常非常多了。

镜头一转,幽静昏暗的夜,皮鞋的踢踏声低调地传来。随之出现的,是一个背影,清冷而孤傲的背影,这个便是小楼了吧。那个时候的阿尊是最瘦的,纤细的身躯包裹在黑色的中山装中——缩水版基努李维斯(囧)。等小楼走到了旅馆前,一转身,镜头给了个正面,一张冷峻的脸,一双警觉的眼。细细观察小楼的穿着,黑色修身中山装加白色立领衬衫,长长的头发整齐的梳成三七开,怎一个酷字了得?绝对是黑客帝国中基努李维斯扮相的开山鼻祖啊~之后的几场打斗便是阿尊的个人装酷秀。当小楼遇见花正芳时,便是侠骨柔情的时刻了——没几句话就滚床上去了(囧)。完事后,小楼穿着敞胸白衬衫,在一缕月光下吐着慵懒的烟圈,孤独而清冷。这样的场景是最罗曼蒂克的,怪不得能偷走那么多少女的心~

一个场景:小楼用纤细苍白的手指轻抚花正芳的面颊,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神情,眼神温柔,语调柔软,轻轻地轻轻地吻上花正芳的唇。这个镜头也征服了我,我似乎能感觉出小楼柔软的唇,这个特写是那么生动。我不禁感叹,原来除了番茄汁和滚来滚去之外,张彻还有拍浪漫爱情片的潜力。

之后便是一路追查一路打打杀杀。
最后一场打斗,本片高潮,重头戏。小楼早早便穿好了张彻为其准备的赴死白衣,依旧带着张扑克脸去报仇。他挂在悬梁上的那镜头还挺不错的,充分显示了身材短小精悍的好处,如果是基努李维斯,只怕要藏也藏不住吧(囧)。最后的打斗依旧充满张彻一贯的个人爱好,喽喽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推便倒,车轮战对主角是没用的,主角像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左一拳右一腿。等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主角开始见红,然后是慢镜头+主角身体夸张的扭动+主角开始滚滚滚。几乎所有此类镜头我看着都觉得很欢乐,真的是太好笑了(我承认,我应该更严肃一点)。最后,当小楼终于完成滚戏后,他开始进行生前回忆:慢镜头配合从前他和狄龙一起在戏班练功的情景,确实很温馨很兄弟爱。怪不得李碧华会把《霸王别姬》写成一部BL文,原来是受此启发(笑)。

看完全片儿,觉得真是太有爱了,阿尊在此片儿中酷得一塌糊涂,那酷劲儿绝对是基努李维斯的师傅级别的。虽然狄龙的戏份不多,但是也很出彩,那两个女人基本可以忽略,只是作为推动剧情和渲染英雄柔情之用。
古往今来,果然摆酷是俘获少女心的不二法宝。
张彻真的好偏心,为阿尊量身定做这部电影,把他捧上了影帝宝座,也造福了我们这些HC女。

 3 ) 旧短评一则再多凑两句

前半部哥哥的被杀不过是在玩弄喻意,后半部弟弟的赴死才是喷薄的激情。

感性的人类就如肉食动物,心脏永远先于大脑。

所以他是张彻,所以我们爱阿尊。

白衣永不如黑衣适合他。

刘海比手中的刀更尖锐。

全片油画般的色彩感,是真实民国旧日的记忆碎块。鲜亮到触手可及,又注定触手即逝。

漫天的杀意层层逼近,杀意里紧紧包裹举目无依的彷徨,势单力孤的绝望。

没前奏,没尾声。只一曲断篇。曲尽人亡。

角色除此身外再无所有,剧情便除报仇外都无必要。

多余的要求,全不是知音。牛嚼牡丹,彼此无趣。

少年不要前程。

如同游乐园里几分钟的云霄飞车,惊魂未定却转瞬已结束一切。

少年必死,刀必断。

只需要好好地看完这个过程。

 4 ) 茄汁大电影

若用画面诠释贝多芬的《欢乐颂》,那必然是孤胆英雄手起刀落,数百万人战栗的倒在尘埃中。

~~~~~~~~~~~~~~~~~~~~~~~~~~~~~~~~~~~~~~~~~~~~~~~~~~~~~
鬼使神差的翻老片,掉进了百万大导演张彻老师的坑。活见鬼了!那些电影分明就是简单粗暴;猜得出开头也猜得出结尾。却偏偏看得人呼吸急促、热血沸腾、全身亢奋。于是疯狂的“翻旧账”。从《刺马》一路看下来,边边角角都没落下。最喜欢的还是这部《报仇》。
《报仇》故事并不复杂,片长98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件事“关小楼为其兄关玉楼报仇”。单一主线,典型的“英雄杀嫂”故事。
影片从头到尾“茄汁大撒”。小喽啰们一排排的上前赴死,倒下一批又一批。
张彻的电影很糙、很爷们。服、化、道什么的不怎么讲究!镜头有时甚至会晃、会虚(这倒了吴宇森那里反而发展成一种风格)。但他就是有本事叫你无视他的糙,只记得他的好。无疑,导演是有“情怀”的!


灭门白衣

还是小屁孩儿的年纪。全宿舍聚众讨论古装剧,分析出“掏白手绢就一定要吐血”这条“真理”。从此之后“给我白手绢”就成了314宿舍的经典黑话。
白可以衬得血更红,“惨烈”死亡的过程。于传统,白色为丧色。武松怒杀潘金莲穿的就是白衣。血染丧服,是传奇故事常用的桥段。已经近乎与一种意境。
此外,白色是最接近”发光“的颜色,是光明之神,也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在晦暗中,身着白衣的人自然的与背景分割。其作用如同舞台上的追光。
如此,白色真的是属于“英雄百战死”、的不二颜色。怪不得小楼不愿换下白衣。(小声说“他穿白的真好看”)


给喽啰穿制服的必要性

喽啰必须一刀死。在张彻电影里,喽啰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一窝蜂的冲上去,刷拉拉的被砍死。在这里他们并没有被当作“人”,导演并没有在他们身上投射任何情感。他们只是背景,衬托“英雄人物”的背景。
大家可以尝试着带入一下,把自己想象某个喽啰。小楼手起刀落,一刀砍死三人,如果我是喽啰,一定早吓跑了。既然要被砍死。我干嘛还要往上冲。但在张彻电影里喽啰是无意识的,玩过“植物大战僵尸”的人应该对这种感觉很熟悉。
张彻写李翰祥,说他“腰中露出半截算盘”,写刘家良,说“他也是个善权谋的”。孰是孰非不论。这位百万大导演定然讨厌“权谋”。在他的电影里反面人物向来都是善权谋的。而喽啰们就如同善权谋者多生出来的爪牙,砍掉了又张出来。要求不高的话还真有点千军万马的感觉。
喽啰必须穿制服。应为他们是一体的。他们象征着一股势力。

冷暴力、真热血

张彻式英雄个个都是大规模杀伤行武器。手起刀落,杀人如砍瓜切菜。但你并不会觉得这在“道德”上有什么问题。应为他杀的人呗剥离了“人”的属性。喽啰们不是“人”,他们只是恶势力的爪牙。boss们不是人,他们压根就是——畜生。坏人是纸片,上面印着“恶”字。
而英雄呢!英雄也不是人,而是“超人”。一袭白衣,闪闪发光。“盘肠大战”威猛无比。喽啰一刀死,英雄被砍杀千刀万刀依然“不屈”。
这也就是为什么陈可辛受张彻影响拍出来的《投名状》《武侠》在“道德”问题上饱受争议。文艺片出身的导演,太重人文关怀。把谁都当“人”看。又想赚钱;又想“爽”一把;又想兼着悲天悯人。哪儿那么多好事啊!把观众看晕了算。

总体来讲《报仇》格局不大,小情仇,小恩怨。(不涉及民族、国家什么的)但却拍的波澜壮阔。咬破避孕套的喷茄汁技术很有“风味”,特效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一部“当仁不让”的茄汁大电影。

 5 ) 民国.军阀.财主.打手.兄弟情

1-茶楼一战,大哥死的惨烈。乱世中,军阀小人当道,大哥为了护妻,而那批人为了霸占,随随便便在牌桌上下了个“做掉关玉楼”的决定 2-弟弟小楼出场很帅气,为了报仇,离南北上。戏院、茶楼、一品香、封开山、高副官再到金公馆,最后倒在树下 3-印象里,张导演的戏都是发生在古代,这个不得不提。老面孔们的发型和服装都变了。郑雷叔不适合反派,还有饰演胡大帅的前辈记得在《独臂刀王》里见过,也挺慈祥的,个人看法 4-人死之前,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慢的多,类似的镜头在张的戏里出现好多次了 5-在王五茶馆,金口口声声说的“身不由主”,可调转翻头,他最后还是将刀口对准了“盟友”小楼,人在江湖,英雄男儿千万要当心像这样的小人,当然他死得其所 6-“小俩口,亲热够了吧,也别让我这老光棍太难受—别怕,正芳,我们有多亲热就多亲热,好,好,这才是关小楼。” 7-“过了今晚,报了大哥的仇,我和你远走他乡,一起到南方去—到南方去—我一直在南方,那儿跟此地不同,我们可以过完全新的生活。” 8-呢部戏,阿尊的情感戏尺度比以往要大点,至少都kiss了 9-阿龙是太阳,阿尊是月亮,一个雄健,一个唯美,但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男儿。张导演用他的电影镜头在告诉我:就算流血到最后一口气,也要完成该完成的事

 6 ) 姜大卫的姜大卫

我是个花痴。
从来不否认。
从很小开始一直到大,花痴帅哥无数枚,虽然每一个持续时间都不长,但爱的时候是真爱,看来射手女真的是有一颗花心啊……
忘了看个什么天涯帖子,有时候就是讲缘分,无意中看到某人贴了两段地址,是视频,说狄姜的,其中一个的配乐是我爱的陈升大叔的《牡丹亭外》,就随手打开看,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直知道狄龙年轻时帅得一塌糊涂,不过是在看过还珠三他耷拉的老脸和秃顶痴肥身材之后,各种扼腕叹息自古美人如英雄,不许人间见白头啊。结果,看了那个视频,没被狄龙再次吸引,反倒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姜大卫。其实狄龙应该更吸引人的,属于那种很主流很正气阳光型的帅气,要不张彻干嘛一怎么就让他露肉,姜大卫,给人的感觉就是好特别。小眼睛的帅哥,虽然有人说周杰伦像他,这让我无比无语生气加鄙视,甩他几条街好不好……还有说像梁朝伟的,这个确实,视频里有一段《倾国倾城》里他演的小太监和狄龙演的小皇帝干了什么坏事之后相视而笑的场景,立马就让我想起当年刘德华和梁朝伟演的鹿鼎记,梁朝伟的韦小宝可不就像当年的姜大卫?
我喜欢笑,也对笑得好看的人没有抵抗力,曾经少不更事时迷恋过神马宋晓波,也是看东方卫视新闻是看到这个不会说话的大男孩比着手语,笑容灿烂,眼睛亮得出水,好像天上的星星,进而傻乎乎看了人生中头一次的选秀节目,当然后来此男因为微博让我失去了兴趣。。比如姜大卫。他不笑的时候,真的是酷,酷绝人寰的酷,难怪后来会去演黄老邪,而且说实话不笑的时候不算帅,真有点周杰伦,这点很无语……然而,一笑起来,瞬间就融化掉我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很纯真,很孩子气,眼睛弯弯的,好像上一秒是黑帮老大,下一秒一笑就变成小孩子,那个笑容真的让我一点招架力都没有就缴械投降。我想我将来老公必然也得是个笑得好看的,不然迷不上~
接下来便是百度豆瓣天涯各种开始搜索姜大卫。了解了很多,他当年跟狄龙,哎呀呀真不能怪现在的腐女们YY,真的太有想象空间了~!在贴吧里获得资源,下载了好多当时张彻,他,狄龙铁三角拍的武侠片,真真是暴利美学的始祖啊,现在的或者说20年前的那些个被我们奉为经典的东西,原来其实都是走在40年前经典之后啊……
第一个看的是《新独臂刀》,之后是《报仇》。报仇是先在天涯上看过别人文字播的,很想看,看后觉得,真的都是经典,还需继续补课。
姜大卫作为主演在当时是很不被看好的,譬如王羽,譬如狄龙,譬如郑雷,譬如谷峰,至少都是双臂的肌肉满脸的横肉,姜大卫除了锁骨就是肋骨,绝对身高都不够秤,可就是这样一个类似小男孩的男人手起刀落,单手将烟头插入对方的喉咙,扭断了别人的脖子,将别人吊在了剧院的横梁上。就因为个子小,所以他一翻身从楼梯上纵下就显得轻巧,就因为个子小,所以他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就像一个婴儿。他有眼神,他有背影,他有刘海,这些都是他的刀,都是他夺人魂魄的刀。
姜大卫真的很瘦,之前看到又说他可能因为人太瘦肩太宽,走路的姿势很奇怪,说不上好看。看片子的时候仔细看了,确实有一点,怪怪的,可他穿上中山装又是那么帅一点不违和,三七分的由头就是看的顺眼,虽然这两部片子都灰暗了一点,笑容很少,但仅有的几次还是被电得晕晕乎乎。悲剧的英雄,看的人好揪心,瘦小的身材杀人是却那么凌厉,最近真是爱惨他了。那么那么瘦,细细的裤子都填不满的感觉,看得人心疼。
一个83年的朋友说,90后竟然有人知道姜大卫,我说,花痴无国界更无年界,只是,还有多少人知道,那个tvb里总演爸爸的爷爷,年轻时曾有过多么大的辉煌。

 7 ) 剧情简单,打戏密集,23岁的姜大卫凭这部影片,拿了人生首个影帝

百万余人给出五星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6的《霸王别姬》,是无可置疑的经典之作。

而这部影片的原小说,实则是李碧华写的一篇衍生版“同人文”。

让李碧华入戏、沉迷,爱上戏中人物,并因此创作了《霸王别姬》的,就是1970年5月上映,由张彻执导,姜大卫、狄龙主演的《报仇》。

出生于1959年的李碧华,看《报仇》时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学生。但有的人,天生细腻、敏感多情,对于世间事物的捕捉,有着常人不及的敏锐。

是以,银幕上一折“界牌关”,令得银幕下的她生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悲凉。

那个黑衣入城、白衣染血,为着复仇而来,又因着复仇而去的“关小楼”,成了李碧华心中的念念难忘。

于是,在她终于因手中笔成名,可以由心勾勒筑建幻想中的世界、人物时,李碧华让“关小楼”以另外的身份复活,与程蝶衣上演了一场世事更改、人心变迁中的悲情畸恋。

一、“刺马”+“武松复仇”的故事框架

被香港人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的张彻,是与胡金铨并肩的“新武侠世纪”两大扛旗者。

与胡金铨的严谨考究、精工细作不同,“暴力美学”的代言人张彻,走的是阳刚猛烈的路线。他就像一位刀客,气势雄浑、眉目凛然,每次出招都带着山崩海裂般的气势。在张彻的影片中,人物的感情总是浓烈如酒,生与死都是情感的烘托。

《报仇》是张彻入行10年后之作。

这时的他,已经脱离了新人的青涩生疏,又处在因《独臂刀》、《金燕子》成名后的巅峰时刻,有着炽热的创作状态,尽情释放展现着个人风格。

这个以“报仇”为主线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张彻对“刺马”和“武松复仇”两个故事的融合。

关玉楼(狄龙饰)因为娶了性情冶荡的艳妻,加上自己个性冲动,眼里揉不得沙子,从而招来杀身之祸,被封开山等人联手算计,围杀在茶楼之中。

其弟关小楼(姜大卫饰)得知兄长身死后,只身从外地返回。大雨之后的静寂长街中,他的脚步敲打在这个城市的地面上,仿佛那裂空的闪电与惊雷,使得每一个心中有鬼的人都惴惴不安。

他先从嫂子花正芬(区燕青饰)那边入手,自封开山手下的喽啰和狐朋狗友起,一环接一环的解过去,在女友花正芳(汪萍饰)的协助下,终于手刃全部仇人。

关小楼的身上,有着张文祥截杀马新贻的孤勇悲壮,又有着武松的豪迈血性。

有意思的,时隔几年后,张彻拍摄《刺马》时,姜大卫继续沿袭“复仇”之路,出演了片中的张文祥,而狄龙则成了他要杀的对象——马新贻。

二、7场动作戏贯穿全局,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作为一部动作片,《报仇》将“动作”发扬到了极致。

影片开篇,关玉楼在台上演《界牌关》。这段在戏台上完成的动作戏,借助戏中人的结局,暗喻了他接下来的遭遇。

《界牌关》讲述的是罗通父子奉命征伐苏宝同,双方在界牌关对峙交战。罗通被对方使用车轮战困住,以寡敌众,被敌将王伯超一枪挑破肚腹。骁勇如罗通,之后“盘肠”与敌死战,将王伯超毙于枪下,自己回营后因伤重而亡。

也就是说,这曲戏唱的就是我们熟悉的“盘肠大战”。

而另一个不甚流通的“界牌关”版本,则以罗通阵亡后,其子罗章为父复仇为主线。

对比之下,《报仇》更像借用的后一个版本。

《界牌关》的暗喻之后,便是关玉楼找到封开山,告诫他不要再接近花正芬的戏。这段戏中,关玉楼来到封开山的武馆外,砸了他的招牌,与他的弟子们一场混战,人群中取“主将”,以刀挟持封开山,吓得他面目变色、丑态百出。

但关玉楼这场“告诫之战”虽赢得漂亮、体面,却招致了之后的杀身大祸——丢了脸的封开山,在牌桌上与胡大帅的副官高鸿图(川原饰)、戏院经理闻兰亭(王清河饰)、金志全,联谋定下了诛杀关玉楼的计划。

于是,当关玉楼按照往常习惯,前往茶楼饮茶消遣时,便落入了封开山等人布下的陷阱中。他先是被从背后暗算,又被对方抛掷的斧头重伤腰腹,继而在带伤鏖战的过程中,又遭敌手刺瞎双目,最后惨死当场。

茶楼这一战,完全就是戏台之下的“界牌关”。陷入重围、身受重伤的关玉楼孤立无援,苦战无果,悲凉倒下。

关玉楼“退场”之后,剩下的动作戏部分由姜大卫接替完成。

关小楼回城后,先是在花正芬的住处接连除掉了封开山两个手下,又在戏院中将其另外两个得力手下诛杀。

继而,关小楼与心上人花正芳重逢,在花正芳的帮助下进入封开山的住处。两人搏斗相争中,封开山被关小楼击落楼下。

这一段打斗,很容易让人想到“武松狮子楼斗杀西门庆”。

到此时,算上戏台上的“界牌关”,影片已经呈现了不同风格、场地的5场动作戏。但除了被暗杀的戏院经理闻兰亭,合谋害死关玉楼的凶手还有高鸿图和金志全两人。

水有缓急,山有起伏。

在一连串的暴力拼杀过后,张彻“笔锋”一转,借着“高鸿图”换了风格。

自知关小楼身手过人,力取不可胜的情况下,高鸿图转为智取。他派人上门软语相邀,骗着关小楼前往凉亭相见。却又暗中找来神枪手埋伏,想要杀关小楼于枪弹之下。

但关小楼并不像他所认为的那样有勇无谋,识破高鸿图的阴谋后,让他自食恶果、自偿恶业。

高鸿图之后,关小楼要面临的敌手变成了老狐狸金志全。最后一场高潮血战,也在金志全的安排下,于金府之中展开……

七场动作戏贯穿起了整部影片,使得这个看起来粗糙简单的故事,在一气呵成的紧凑节奏和不同形式的对战中,变成了张彻最好的作品之一。

而时年只有23岁的姜大卫,也凭借“关小楼”这个角色获得了第16届亚太影展的“影帝”。 这也是他演艺生涯中第一次被业内肯定,收到消息之后,姜大卫一度不敢相信是真。

三、符号人物,精彩不减

胡金铨作品中的人物,曾被业内人士指功能化太强,缺乏内心与情感填充。

其实,张彻影片中的人物一样有这个问题。

这一点如果放在长篇剧集中,就很容易成为诟病之处。但放在时长原本就有限的电影中,就没有那么明显。

拿《报仇》中的关玉楼、关小楼兄弟和花正芬姐妹,以及封开山等反派来说,他们被集中在一起“谋杀、复仇”事件中,又被事件本身限定了时间范围,削减人物内心、突显人物的行为举动,反而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观感。

《报仇》最受人赞誉的,就是情节流畅、转场利落、节奏紧凑。如果在其中加入人物的前因后果、内心过渡挣扎,就势必会削弱这一点。

是以,就连关小楼对兄长关玉楼的感情,影片也只用了3幕戏来表现。一幕是关小楼看着与关玉楼的合照,一幕是终局身负重伤、性命垂危时唤了声“大哥”,还有一幕则是回忆中的兄弟嬉闹。

而关小楼和花正芳的过往,直接就给省略了。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标签”。

关玉楼的标签是冲动、傲气,关小楼的标签是深情、大义,花正芬的标签是红颜祸水,花正芳的标签是忠贞多情,封开山的标签是好色毒辣,金志全的标签是老谋深算……每一个人物拎出来分析都不够深刻,但是放在一个98分钟的故事中,就都让人觉得形象鲜明深刻。

而这些人物中,关氏兄弟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自己的这两员爱将,张彻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眉目精致俊秀的狄龙,片中被安排成了热血冲动的愣头青。武馆寻衅、茶楼围杀两场戏中,更是两次借用以少搏众,来突显与狄龙外在不对称的阳刚之美。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张彻为狄龙在片中安排的遭遇、结局,就将这一点运用到了极致。当关玉楼在茶楼中,带着半身鲜血与敌手血战时,影片将他在“界牌关”中的表演作为互文呼应,将罗通与关玉楼的命运关联在了一起。

当关玉楼倒下时,戏台上的罗通也倒下了。大幕徐徐拉上,台下的观众神情漠然,像极了一场冷漠到极致的围观。

与狄龙相比,姜大卫的相貌没那么精致秀气,身高上也输了几分。但从他出场,张彻就用镜头将他往高大里拍。

先入镜的,是关小楼的腿。

他踏着长街上的青石而来,步下台阶,逐渐现出全貌——却原来是一个身着黑色中山装,身材清瘦、气质斯文的年轻人。

但这个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危险性的年轻人,却有着剑一般的锋锐之气。

这又是一种“不相符”的反差。

对于狄龙,张彻是让他“放”;对于姜大卫,张彻是让他“收”。一收一放之间,两个人物都因“反差”而立了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香港“新武侠世纪”的两位代表,胡金铨的作品如诗似画,观时沉迷,回味隽永,如品清茶。张彻的作品则大张大合、碰撞强烈,如饮烈酒,醉人于汹涌澎湃的情感之中、雪白血红对撞的明丽之下。

他们,都有自己的不完美,却又都因为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赋予了作品饱满的生命力。

从戏内,到戏外,从曾经,到现在,都被记得!

 短评

黑▪白▪红,一场绚丽的死亡之舞

6分钟前
  • 秋叶一片
  • 力荐

平行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界牌关 听说是这部电影促发了李碧华后来写霸王别姬 确实好片子 年轻的姜大卫有无法言语的魅力!~~

11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这个街道,这个狙击枪,这样的情节,有木有让你想到noira啊~貌似见到陈观泰了,然后有个死人眼睛眨了一下...

12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配乐绝了,与剧情天作之合,纷纷入扣,紧抓人心;慢镜头妙了,渲染情节,突出表现力度。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个片实在是太适合对我尊发花痴了【当然面对我尊随时发花痴无鸭梨】这个片的设定有问题,大嫂居然能给龙大伯这种美男戴绿帽,怎么可能!除非他是基佬【呃……】大家都说本片是黑客帝国的炫酷祖宗,我觉得大家说的很对,我尊一袭黑衣真是完美。

1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就姜大卫那小身板儿还打打杀杀呢?头发还很销魂的说。很喜欢影片开始狄龙打架的场景穿插着唱戏的台景。(还有开始狄龙被插双眼那效果简直是西红柿揉碎了直接乎眼睛上了好嘛!武指袁祥仁。

19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还真就是黑色电影!加入了现代舞!剪辑也很棒~充满美感的镜头!要翻拍就找周杰伦!

20分钟前
  • 发条J
  • 力荐

张彻还真是爱姜大卫啊,白西服关小楼太帅气了

21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慢镜头,平行剪辑,姜大卫一身白衣的复仇形象十分经典。

2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東瀛感濃重。捧姜大衛,在海報上卻又不得不用狄龍的胸脯撐場面,真可謂掛羊頭賣狗肉(大衛在這裏標誌性動作是甩頭髮……不讓大衛脫衣服實在是明智之舉)。聖母-妓女對照如故。值得關注的是夾雜其間的南北意味,去南方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沒有險惡,沒有仇怨。

29分钟前
  • 介意
  • 还行

平行剪辑。头可断,发型不可乱;终极大战必穿白衣;狄龙又惨死,陈观泰还连死两回

30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张彻最好的电影,每个动作都踩在节拍上,节奏控制极强...

35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1.不够Cult,不够大快人心,个人觉得不如《残缺》。2.有些动作部分的调度真的非常出彩,但是剧本编的又有不少让人搔头的漏洞。3.不知什么原因是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张彻片……

38分钟前
  • 推荐

“别怕,小芳,我们有多亲热就多亲热。”说完都不带笑的。

43分钟前
  • sillyteeth
  • 力荐

8.0 重看。不以硬桥硬马的武打做卖点时,变焦被收起来,而用手持与慢镜来映衬惨烈,这次更加上各类闪回的蒙太奇。刚好《报仇》有关戏剧,从戏台上的《界牌关》我们很可以看出动作场面的原型何在,各种夸张而非真实的武术动作,兵器并不真正沾身而不过轻飘飘划过,盘肠大战不消说,简直就是张彻武戏的代名词,罗通将死前的绕圈旋翻正对应各个英雄男儿令人发指的打滚。如友邻所说,亮相才关键,因此姜大卫绝不会脱下自己的白衣,在武戏本身都看起来像是缺点的这些老旧武打片里,白衣染血的气概才是最重要的。关小楼为关玉楼报仇了这么久,只在结尾唯一的镜头里,他们才真正共处一镜。

48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看到那鲜红的液体,不敢相信那是血。。不过小楼死得太帅了,郁闷的是狄龙的角色每次都比尊的死得早,而且无比惨,新独臂刀里是腰斩,这次是双目刺瞎加穿肠破肚,飚血飚得凶猛

52分钟前
  • 推荐

精致.

54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姜伟年先生与汪萍小姐不解纽的几段“床戏”,还不如他与谭富荣先生练功的一幕暧昧缠绵,即便是临死前的一刹回忆,呜呼,张彻老先生,你是让关小楼去报仇还是一往情深去赴死?

56分钟前
  • 麒麟
  • 推荐

哪有那样的少年,人比纸薄,锐如刀锋,一袭黑自暗夜的青石阶踢踏而来.他回过首,全世界都到抽了口凉气.--我就是关小楼.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