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徐峥,黄渤,余男,多布杰,王双宝,巴多,杨新鸣,郭虹,陶虹,黄精一,赵虎,王辉

导演:宁浩

 剧照

无人区 剧照 NO.1无人区 剧照 NO.2无人区 剧照 NO.3无人区 剧照 NO.4无人区 剧照 NO.5无人区 剧照 NO.6无人区 剧照 NO.13无人区 剧照 NO.14无人区 剧照 NO.15无人区 剧照 NO.16无人区 剧照 NO.17无人区 剧照 NO.18无人区 剧照 NO.19无人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05:04

详细剧情

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徐峥 饰),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巧舌如簧的庭辩技巧,成功帮盗捕国家珍禽阿拉泰隼并残忍杀害一名警察的西北盗猎团伙老大(多布杰 饰)洗脱罪名。老大承诺十天后付清余款,潘肖则要求对方用一辆红色轿车抵押。在此之后,他驾驶着新车踏上从西北荒漠返回大都会的路程。谁知路上险情不断,先是和一对开卡车拉茅草的哥俩(王双宝 & 巴多 饰)发生摩擦,导致人伤车损,接着又不慎撞飞一个似乎拦车求助的男子(黄渤 饰)。自知摊上人命的潘肖辗转来到一家专事不法勾当的黑店,并在此结识了受困于此的妓女(余男 饰)。与此同时,盗猎老大尾随其后,似乎另有凶险计划。  此时潘肖还没真正意识到,他前方是怎样一条充满凶险的旅途……

 长篇影评

 1 ) 宁浩去哪儿?

本着由《石头》、《赛车》而来的“疯狂情怀”,以及对“被禁四年”的无限遐思,纵然有《黄金大劫案》大烂于前,还是在第一时间买票去看了西部片、公路片、解禁片,三片一体的《无人区》。
宁浩自己说了,《无人区》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公路片,填补了中国公路类型片之空白blabla。他大概是欺负中国观众没见过公路片长什么样子吧,《末路狂花》、《摩托日记》这些,时空上离我们是远了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旅途中看世界,顺便也遇见更纯粹的自己,公路片的精髓,要么爽,要么美。
但其实,国人对公路片的理念并不陌生,在还没有公路的日子里,我们就有了《西游记》,既爽,又美。
可这一次,同样往西走,在黄土飞扬的公路上,我真不知道宁浩要去哪儿。

表面上,宁浩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多线索叙事,顺着徐铮一条主线走到黑。但《无人区》的框架和“疯狂系列”实际上同出一辙:若干组人马,机缘巧合各种贪念聚集到一起,纠缠追躲,最后小矛盾汇集一处,爆发成为大矛盾,砰……
宁浩的电影,要先从小矛盾们看起。

矛盾1:人与鹰
鹰隼,烈而稀者,在自然界也算西天一霸。但纵使在无人区,也逃不开人类的摆布。保它的是人,买它的是人,猎它的也是人。
鹰隼之于无人区,便是翡翠之于石头、白粉之于赛车。人与物之间,本不存在矛盾,贪的人多了,矛盾也就来了。

矛盾2:警察与鹰贩
警察在《无人区》中是正义的化身,两个警察出场时间都不久,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因私欲而做的决定。宁浩是聪明人,在这样一部“所有人都坏极了”的电影中,如果还对警察进行戏剧化的负面描绘,可能就不是延迟4年上映那么简单了。
于是,当捕鹰人(黄渤)戴着手铐和警察A商量,“这鹰隼值100万,你50我50咱俩分了吧”、“不然都归你,你把我放了”,警察A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于是,当律师(徐铮)当庭羞辱警察B帮鹰贩打赢了官司,出城时两人再相遇,警察B还放了酒后驾车的徐铮一马(那么大一杯白酒喝下去闻不出来才有鬼),并没有因私怨刁难。
这样刚正不阿的好警察,在一座边塞小城中,竟然有,而且有俩,正义之风已经够凛然了。但两人都载在车祸上,出事的时候车上都铐着一犯人,而且车祸之后,犯人都活下来了。警察A和B的退场,都和一个人有关,也是本片从头到尾的大BOSS——鹰贩。
要说《无人区》真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那就是塑造了鹰贩这一个绝对残酷冷血的反派人物。
他的目的很单纯,赚钱;方法很简单,贩鹰。生命、法律、道德、感情,对他来说,都不是束缚。一把枪,一辆车,便能在秩序丧失的无人区横行天下。
他一出场,便掀翻了警察A和捕鹰人的车,警察A当场毙命,活了下来,但鹰贩并不care这件事,黄渤是自己从车底爬出来的。鹰贩在意的,是鹰是否活着。
在恶方面,鹰贩几乎无懈可击,宁浩用了一个细节展示这件事:鹰贩曾向徐铮提起过自己老婆的死,是在车里一氧化碳中毒而亡;当鹰贩第一次试图干掉徐铮时,便是娴熟地制造了一个车内一氧化碳中毒的犯罪现场——由此推断,鹰贩应该是杀死自己老婆的凶手,动机大概也是因为老婆发现了他的鹰贩身份。
警察与鹰贩的矛盾,是完全的正义与完全的邪恶之间的矛盾。在这组矛盾中,正义秒败。这是无人区的基本原则。

矛盾3:鹰贩与律师
徐铮扮演的律师,代表了另外一种恶。他的目的很单纯,赚钱;他的方法很简单,法律。
他虚荣,会自娱自乐地把律师之前的修饰由“新锐”改成“著名”;他功利,会飞机转火车转马车,穿越无人区,只为帮坏人打赢一场官司赚那一点钱;他狡猾,只用一张餐饮收据,便能在法律与恶霸之间游刃有余,黑白通吃;他睚眦必报,一口痰、一酒瓶、一泡尿,都要加倍反击,出场时就在马车上和小朋友互吐口水,绝不吃亏。
可是,当手机没有信号,当规则无计可施,当手无缚鸡之力……只需要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当他自己也成为了酒后肇事人,律师便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自己赖以为生的法律武器。躲过去,走出去,活下去,成为了他的终极诉求。
当正义退散,无人区的矛盾转化为鹰贩和律师之间的矛盾,是一种恶与另一种恶之间的矛盾,也是野蛮和文明的矛盾。就好像片头那句被无数影迷念叨的“人和猴子的最大区别,就是会使用火”,在这场野蛮和文明的交锋中,律师代表了会用火的人,而鹰贩则是纯武力、无感情的猴子。
作为贯穿全片的第一男主角,徐铮孱弱的演技,是《无人区》最大败笔。这个律师,应该是一个偏执的、狡猾的、缜密的、要面子的都市人,如果说后半截他突然由恶变善的突兀转变,是剧情设定所致的bug,但从他在撞上黄渤到黄渤醒来的过程中的表演,就真的是糟糕透顶。
在要不要救黄渤,要不要杀黄渤,怎么杀黄渤,去哪儿杀黄渤,这一连串的场景中,从徐铮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个深谙法律的律师,首次犯罪的复杂心态,全部被他略带喜感的脸云淡风轻地带过。
这本是主人公心态变化最强烈的阶段,从迷信规则到抛弃规则,甚至破坏规则的过程。但从徐铮的演技到宁浩的编排,都按喜剧的节奏拖沓而不求甚解地带过,用几个不太好笑的包袱装点门面,留下一连串的疑问给观众自己脑补。
在这场文明和野蛮的矛盾中,本应是最强烈的一组恶人的对垒,由于徐铮毫无严肃可言的表演,让文明之恶彻底失语。

矛盾4:捕鹰人与律师
很多人在进影院之前,都以为这部电影是黄渤和徐铮的双男主配置,但其实,除了开场那段环环相扣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牛逼戏码之后,黄渤只负责了,被撞,装死,醒来,装会儿逼,再被撞死,几件事。
黄渤与徐铮的矛盾,是杀与不杀的矛盾,戏主要在徐铮身上,所以黄渤再怎么用力,都终究只是个打酱油的。捕鹰人这个角色,说白了就是鹰贩的个小喽啰,粗暴简单,负责搞笑而已。顺便提一句,金马影帝的酱油打得不错。

矛盾5:卡车司机与律师&鹰贩
众多男配中,卡车司机组合是最出彩的一对,他们自始至终只遵循一个原则:莫惹我。不要超我的车,不要动我的人。你牛逼,我拼了命也要比你牛逼;你杀我兄弟,我千山万水也要把命讨回来。他们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卷进的,是一场关于老鹰的斗争。

矛盾6:妓女与律师&鹰贩
作为第一女配,余男扮演的妓女也是个拧巴的角色。贪点小钱,卖点小色,骗点小人,胸无大志但败事有余。她追求的是某种自由,不惜一切代价地离开无人区,与律师和夜巴黎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源于对自由的渴望。
这个角色在遇到鹰贩之前,都演绎得游刃有余,结果鹰贩一登场,她一招都没出就直接投降,也不跑了,也不骗了,也不色诱了。在夜巴黎工作两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啊,杀人死人而已,怎么说也应该能对上几句话啊。
另外,还记得那个在夜巴黎看电视的老太婆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的八卦都从哪里来?从妓女那儿来的。妓女顺上律师的车,整个夜巴黎都只有老太婆知道,证明两个人关系不一般。而妓女的信息哪里来?从床上来的。鹰贩常年出没无人区,自然是夜巴黎的常客,由此推断,鹰贩和妓女应该上过床,而且不止一次。就这么点露水夫妻的情分,此时妓女若想给自己留个活口,以她的能力,绝对可以挣扎两下的。
在遇到鹰贩之后,妓女的角色180度大转变,成了一个心怀梦想的弱女子,从被抓到被埋到被救,再也没有抗争过。这是徐铮之外,本片第二个最大的BUG。

矛盾梳理至此,再把每个角色的标签总结下:

律师:奸
鹰贩:恶
警察:义
妓女:骗
卡车司机:蛮
夜巴黎:贪
捕鹰人:邪

奸>恶>义>邪,是无人区以外的食物链。
奸+骗>恶>蛮=贪>邪,是无人区之内的食物链。

作为一部探讨“坏”的电影,早早把“义”丢到一边,还把场景丢进无人区,就是为了看各路坏人各显神通,看谁能抱得鹰隼归。
除了律师和妓女之外,其他的角色都自始至终一根筋,爱用锤子的就敲(呆子),爱撞人的撞人(鹰贩),爱打枪的打枪(捕鹰人),爱钱的就不停讹钱(夜巴黎老板),爱报仇的就总在寻仇的路上(卡车司机)。
如果按这个逻辑下去,爱骗人的就应该一直骗人(妓女),爱讲道理的就一直讲道理(律师)。“疯狂系列”都是这样演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聚到一起变成戏。
可这一次,不知道是出于对明星演员的偏袒还是抄腻了盖•里奇想从科恩兄弟那儿找点灵感,总之,宁浩放弃了自己最招牌的多线叙事。律师和妓女的戏份被放大,相应缩减了其他一根筋的戏码,减少了笑料,增加了对关键人物的刻画。
就好比东方不败练神功,总之得先把自己阉了,才能知道会变大师还是太监。显然,《无人区》没有让宁浩变成大师。
被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律师和妓女),相反变成性格最模糊的两个。他们的正义感和慈悲心来得刻意而缺少说服力,导致前面一个半小时被影片提起来的精气神,到最后半小时完全泄了气。好比买了瓶红酒,回家兴致勃勃醒了半天,最后一喝发现是可乐,还是非常可乐。

当然,有人会说,律师和妓女的性格转变在片中找得到根据,无非就是在与鹰贩对峙的过程中,律师曾说服鹰贩留妓女一条活口,妓女先是用自己的积蓄,后又用打火机救了徐铮一命。于是这个以恩报恩的故事,进行到最后,演变为律师舍生取义地帮助妓女逃了出去。
妓女的拧巴之前已经分析过,就不赘言。单来看看律师这个角色。
律师是个怕事的人。一怕法律,撞了人是不敢报警送医院的;二怕良心,一直数着佛珠,处心积虑决定要烧黄渤之前还要假惺惺鞠个躬。(我为什么说他“假惺惺”?观众知道黄渤是鹰贩的爪牙,被律师撞翻也算咎由自取。可律师不知道啊,在他心中,面前这个人只是他酒后肇事的受害者。)
律师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么?没有。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此外,就是个跟小朋友吐口水都要“水债水偿”的人物。那么,在妓女发现黄渤尸体下车逃跑时,他为什么会让妓女回到车上?如果妓女不回到车上,后面的剧情还会不会发生?这一个巨大的BUG,导演没有给出任何交代,便匆匆用黄渤原地复活制造的笑果将其冲淡。
这个BUG之后,律师变成了一个感性、感恩,并且富有正义感的人物。这还不算完。
警察B的第三次登场,也就是把律师从车里救出来之后,他只是接到一通报警电话,然后救下了差点中毒身亡的嫌疑犯,明显是个刻意制造的犯罪现场,真正的魔头还逍遥法外,他却全然不听嫌犯提供的进一步线索,在一点确凿证据都没有获得的情况下,执意把律师拷上往回走。这一个BUG看似无关紧要,但却直接导致了最后的终极PK。(很多观众忽略了这个BUG,因为大家从头看到尾,都知道律师是个帮恶棍脱罪、酒后肇事逃逸的坏人。但警察B不知道啊,在警察B看来,面前这个人只是个嫌疑犯,并且还差点被害死在车里的普通公民。)
多线索叙事的最难点,便在于穿梭在N种视角中,还能保持逻辑清晰,至少能自圆其说。这一次宁浩把一条主线拉长,其他线索都辅助登场,这些BUG就暴露出来了,只能说明一件事:“疯狂”系列被无数人推崇的多线索绝技,纯属抄袭而来的巧合。

剧情设定上的BUG之外,《无人区》最大的败笔,其实是意识形态上的摇摆不定。或许你会反驳说是广电总局责令删改所致,但我不这么认为。
这部电影在立意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破坏规则,单纯的坏。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到徐铮撞翻黄渤,都是在用“坏”去打破规则。这无疑是半小时好戏,声光影演俱佳,五星。这是我唯一喜欢的部分,所以决定把对《无人区》的赞美都写在这一段:新疆方言很有趣,画面质感非常好,音效算精致。也是因为这“NB半小时”的存在,才让我坚持看到最后一分钟。
第二个阶段是各种坏的缠斗。从黄渤第一次被撞飞,到黄渤和锤子男相继被撞死。这个阶段是全片的重点,90%的时间都围绕徐铮身边发生的故事在进行。这一个小时进展得相对温吞,剪辑也不够利落,对大漠风情的展示也几乎为零。只能说勉强及格,三星。
第三个阶段是温情回归,善恶对决。从黄渤被撞死,到最后余男成功逃脱(最后补拍的那段芭蕾戏码忽略不计)。这半小时的剧情,完全是靠一个接一个的BUG连接,就不打分了。
意识形态怎么摇摆了?我们说回“公路片”这件事。
看《西游记》,纵然历经八十一劫难,也始终知道师徒四人的目的是西天取经;即使粗糙如《人在囧途》,两位主角从头到尾的目的也十分清晰——回家过年。那我们看看所谓“公路片”的《无人区》,主线徐铮上路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阶段,赚钱回家;第二阶段,杀人自保;第三阶段,救人取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区》真不是一部公路片,充其量只是在公路上拍的电影。
在我看来,好电影的前提,是能讲一个好故事。而《无人区》,不仅没有讲一个好故事,而且四年过去了,可能连宁浩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宁浩要去哪儿?

 2 ) 对人性最真实的描写了

善与恶,不过一念之间,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

脱离文明体制外的无人区把人动物性的一面无限放大。片子删减的不像样子却依旧可以让公知们拍手称好。西部片最重要的就是紧凑感剧情nice广角的空镜头随随便便可以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几个翻车实拍镜头很接近好莱坞大片的院线要求,不过音乐是想学昆汀没学好和两杆大烟枪里面的重金属摇滚 英伦摇滚的制作差太多。这种反乌托邦艺术在中国就是会被毙,赵葆华说被毙的原因是导演沉浸在对自己“疯狂系列”的自恋中,其实他说的对,但这种自恋与电影本身联系并不大。宁浩让一切疯狂行为在无人区里有了艺术合理性,我到现在都认为傻子举着锤子是代表了工人阶级,那个在马前的动作像极了我奶奶家脸盆上带着头盔脸上洋溢着喜庆高原红的下井工人。

 3 ) 人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什么事都干的出来,所谓的动物本能

《无人区》是宁浩执导的国内首部大西北公路片电影,由徐峥、黄渤等人参演。主要拍摄场地集中在中国的甘肃的敦煌和新疆的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的戈壁沙漠,影片于2009年3月开机拍摄。2013年12月3日正式公映,并取得大陆总票房2.6亿元人民币成绩。2014年1月15日该影片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无人区》的思维套路简单:不要跟道德品质极端恶劣的人谈人性,否则他们会把你拉低到与他们相同的高度,再用丰富的经验做掉你。荒沙戈壁的恶劣环境塑造了某些毫无人性的居民,当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代言人来到他们的腹地,你不仅放下了手中的枪炮,还妄想与他们谈和平。这些遵从着最纯粹原始自然法则的生灵会感激上苍,继而榨取你、撕裂你。潘肖的成功,是处于他那如鱼得水的法庭与交际场;而他的失败,则在于其高估了理性与思维的力量。   
托马斯.索维尔有云:“人类的内在缺陷是最基本的问题,文明仅仅是努力克服人性问题的不完善办法。”当你以玩弄的态度来对待文明,又以这种文明去对待一片毫无理性的荒漠,结局之肯定已无需赘述。

 4 ) 明明夜太黑,其实夜更黑

那天晚上杨小树在机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忽然涌起一种久违的预感,我说我有三个字要对你说:别玩火。我俩都沉默了一会儿,我说我觉得这三个字好像十年前对你说过。她说那十年前改变结果了吗。我说,没有。她说那么现在也不会改变。然后她问,你呢,你现在的想法呢。我说我还是心里只有一个人只爱一个人。她在对面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比较喜欢以前的你。

生日快乐,宝贝,去找找纸巾准备好哭。她最后说。

《无人区》的好处在于,导演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用最简单粗暴的拍摄手法只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道理,那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当然在正常社会里,这个原则未必成立,你会跟你乱吼的老板翻脸吗,必然不会,因为正常社会里有秩序有阶层还有不成文的潜规则,但是宁浩用简单粗暴的原理架构了一个无人区的真空,从徐峥几乎仗势欺人的开走了那辆红色的广本进入这个真空之后,所有的身份标签被彻底归零,每个看起来生存在这个空间里的人第一次有了看似平等的可能,然而这个黑暗的设定,其实只是黑暗的开始。

所以在徐峥第一次还是运用在文明社会里体面的阶层优越感吐了口香糖在地上让开大车的兄弟捡起来却挨打并被尿了驾驶座的时候,你不知道后面还会怎样黑暗。

在加300块的油却要花1200去看场所谓的捆绑销售的表演时候,你觉得讽刺的真带劲也就这么黑暗了吧。

在徐峥从大猎人手上救下了余男,而余男把打火机塞进废弃口救了徐峥一命的时候,你觉得黑暗不过是自己行为的照应。

所以在徐峥又为了回去救余男甚至于差点又弄死一个警察的时候,我觉得广电总局的剪刀手是真的有水平,他说了能够几乎概括整个影片的最光明的一句话:没有一个正面形象。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无私而是自私,谁对我好,我就肝脑涂地甚至损害别人也不顾的捍卫他。谁欺侮我,我就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也要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回给他。

就是因果。

在这个最简单粗暴的真空体系里,因果是这个黑暗游戏唯一的原则。

并且它还揭露了一个更深刻的真理,那就是,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死于自己的相信。

徐峥是一个律师,他信奉的原则是证据,尽管他明明知道真相。所以他在无人区里以为自己撞死了黄渤之后非要毁尸灭迹,而其实无人区里随便死个人根本无迹可寻。为了毁灭证据这一点他反反复复的出入夜巴黎从而造成了后续的一系列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死于自己信仰的所谓证据。

黄渤是一个智力偏低的盗猎人,所以他在死而复生之后纠结的并非是猎物,而是为什么他设计好了看起来极其高明的拦车伎俩,徐峥为什么不停车还要撞他?他耿耿于怀的是对自己智力的确信。所以他才会拿着枪嚣张的对那个傻儿子喊,你打我啊打我啊你个傻子,然后非常cult的死在傻子的锤头之下。

最最最典型的还是小卖部的老板娘,在坚信人人都有见不得光的秘密的确信之下,这个贪婪的女人乐此不疲的敲诈着过往的每一个人,所以在大猎人临走之前说你是一个聪明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猜到下一个镜头就是他开着车连房子带人的撞死了她,可是身边的小伙伴好爽的说了一句,他要是不撞死她我都想弄死她啊。

所以,无人区里几乎全部灭团,唯一生还的是一个失足妇女,在影片的前115分钟里她没有说过任何一句真话,因为她什么都不相信。

据说四年前的结局版本是,徐峥和大猎人同归于尽,余男活了下来望着满天的人民币,可是,她无处可去。

还有比这更深的夜里吗。



我无法掩饰的喜爱这部在我看来黑暗至极的电影,它的后遗症是我跟我的小伙伴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都沉浸在模仿影片的对白和手势表演之上,我们都觉得它们几乎适用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片段,我们都知道当下并不是最好的时代,可是能有人这样执拗的把它拍出来并最终能上映出来,我猜想那些其实更黑的夜里,也许会有扑朔迷离的惊喜。

其实,越懂黑暗的人,才越相信光明。


杨小树说她比较喜欢以前的我。以前的我是什么样子?经常喊我上自习的男生请我吃烧烤,点了一盘芋头大多数都烤糊了,那个男孩就一个一个挑出糊了的放到自己盘里,把好的夹给我,然后我就心动了。发现男朋友劈腿于是分手,我恶狠狠的说以后我们要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有一天我犯贱忍不住回头找你,就算我再可怜就算你对我还有感情,都请你不要理我,这就当你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心思透明,刚烈决绝,这就是以前的我的样子。

没有人会一直不变。所以即便我明知道余男最后走出了无人区竟然没有说谎并且还获得了一份教师的体面工作是一个突兀又愚蠢的结局,可是,再想一想,觉得竟也不错,你可以永远的活在你熟悉的那个体系里,即便是黑暗没有光明,它也有你不用割肉剔骨就擅长信仰的秩序。但是你也可以克服自己的局限和束缚走出那个无人区,然后和这个世界上跟你一样千辛万苦走出来的人在一起,常驻光明里。

也许和十年前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的原因,只是你还是只相信当年的确信。



 5 ) 无人区

易举地告诉了我们答案:“公路片通常指,电影的叙事发展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 电影的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   公路片源于好莱坞,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罗列出一部又一部优秀的好莱坞公路电影,而随着电影的发展,公路片也早已不局限于好莱坞。然而国产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公路片这种类型片上,国产电影却亟待成长。

 6 )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

《无人区》的上映日期一改再改,起初如宁浩所言是要避开《阿凡达》,而没有在贺岁档和新年档上映,可现在又宣布无法于五一档上映,媒体今日又公布了这么一条新闻《宁浩《无人区》上映再难产 被批全是坏蛋没英雄》
http://ent.sina.com.cn/m/c/2010-04-26/04032940229.shtml

看这情况,大体上,这部片子不大河蟹,之于原因,是没有“正面人物”。新闻中援引了电影审查委员的话:

“审片委员会掌握着每一部在内地影院上映的电影的“生杀大权”,《无人区》屡被“驳回”,赵葆华是审片委员会委员之一。在上周,他在网络上透露出《无人区》被毙原因。

  赵葆华说,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浩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宁浩曾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在宁浩营造的无人区里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活动在《无人区》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人物。徐峥饰演的律师黄海,被当做英雄来塑造,其实也根本不是英雄。作为国家公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在《无人区》里愚蠢而又无能。宁浩们认为既是无人区,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疯狂犯罪就有了艺术合理性。然而这是哪里的无人区?是公海么?不是。为了好看,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因娱乐而损公,乃症候所在也。”赵葆华说。针对赵葆华所说的症结,《无人区》修改难度相当大。”

赵葆华说:“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现在我明白了,当初《大话西游》终于可以在内地公映是因为台词的政治正确,想必当初审查委员会诸圣贤在审片时对至尊宝的“无厘头”已经搞大了头,正面人物与负面人物不似先前《狼牙山五壮士》般容易确定,至尊宝拉风的步子也让他们惘然,毕竟不如忠字舞来的符合他们的审美。
可是快到了结尾,他们听到紫霞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好,这样大体上这部电影塑造了一位反封建、反迷信的民间英雄,他曾因反动势力而官逼民反误入歧途,干上了土匪强盗,最终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革命的道路上他致力于反对宗教迷信,打倒封建礼教,什么唐僧、什么师徒、什么取景都是“吃人”的礼教,统统打倒.......
好了,这片子虽然在形式上有些魔幻现实主义,但大体上符合整风运动提倡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方针,那就过!

我不知道《无人区》究竟有多么“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但至少在我的生活里,“英雄人物”没有真实地出现过,只有一个一个真实地人,时而有其善良一面,时而也有其阴暗一面,都是相对而言。到时《新闻联播》里一个个温良恭俭让的模范们,让我时常惘然以对,不知这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7 ) 论审查底线与类型价值

大概在两年前吧,当时《无人区》第二次无限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一回碰见一个小马奔腾的朋友,聊了一会,问他这片如何,他说很不错,尤其是关于人性方面,里面出现的角色没有一个是好人。我心说坏了,这片基本上黄了,不由得想起贾樟柯来,这俩山西导演的片子都是命运多舛,如今《无人区》终于公映,《天注定》倒是没了,按照贾樟柯的一贯不改片子的作风,《天注定》面世恐怕要比《无人区》更加困难。而这部《无人区》原版是什么样除了主创和审片的之外无人知晓,只知道这片在不停的删改、补拍,乃至徐铮从电影开始的瘦子形象,结尾都明显发福了,好多镜头都是后来加的。 《无人区》现在的版本,里面的人物最起码不像当时说的“没有一个是好人”,本片得以公映,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大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验证了审片部门的底线,二是拓展了国产电影类型化之路。 先说第一条,最近比较热闹的就是审片委员赵葆华针对本片所说的关于“改动是为了符合艺术规律、生产规律和管理规律”这些说辞,引发的争议比较大,详见http://weibo.com/1642591402/AlHuSbkt6,不过我对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考虑到的是,《无人区》算是一个底线了,没有假色情和真暴力,而是“三观”已经歪了。可以对比下其他国产影片。在以往的情况下,这种黑色的片子在电影院里很难看到,而且犯罪题材中警察只是华丽的打了酱油。 我有个朋友是做场记的,平时聊天的时候就经常跟我抱怨国产电影审查制度这些破烂事,据他而言,拍摄一部犯罪题材或者侦破题材的作品,不但要将剧本给广电局文化部送去审批,还要报送公安部审批,只要有一个部门审批不过剧本就完蛋。当时我还在想是不是美食题材作品还要送食品部,医院题材还要送卫生部?在我那朋友说,侦破题材中不但要突出正面的警察形象,而且犯罪题材电影中破案的任务一定要交给警察,非官方人物可以协助警方破案,但光你自己折腾这就不行,最后一步一定要留给警察完成。所以就有了《密室之不可告人》结尾苏有朋推理的差不多时突然不知从哪蹦出一票警察把案子结了,《制服》中在凶手即将灭掉徐若瑄时任达华饰演的队长突然“从天而降”。 《无人区》是非警察破案的代表,这种情况放眼整个国产片市场也相当稀有,无疑给了电影工作者一个信号,现在的审查制度并没有放宽,但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局部略有调整,可见: 1、无论警察还是老百姓甚至二百五,只要在宣传正能量的情况下,最后一击谁都可以完成。没有必要警民合作,就像好莱坞电影英雄折腾完之后警察姗姗来迟那样,这叫美式英雄“小兵扛大旗”,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仔细琢磨这种形式在国产电影从未出现过,现在国产电影也可以这样了,未来可能会有在没有警察的情况,出现中国的平民英雄,但这个英雄最后八成是要挂掉的,具体原因详见赵葆华同志的观点:“要符合管理规律”。 2、天降的不一定是警察。国产电影“神兵天降”是个老大难问题,最后总是突然出现一票为解决任务而生的警察,相当突兀。不过“神兵天降”并不是单纯的贬义词,这种结局是好莱坞发明的,很多题材的作品无论动作片还是惊悚片都会留有这样一个情节,比如《侏罗纪公园》(迅猛龙突然袭击霸王龙)和《虎胆龙威3》(布鲁斯威利斯突然出现一枪打下直升机)就是标准的“神兵天降”结尾,但绝对没人说这些电影是烂片。这样的结尾是好是坏,完全看电影是否有一个让“神兵”从天而降的理由。 《无人区》中“天降”的是卡车司机巴多和徐铮,两个人一起完成了结局,“天降”有所铺垫但不充分。但为今后电影提供了模板,大可依照这种路数,把故事的结局变得不那么突兀。 3、救赎之路功德无量。以往国产犯罪题材中主人公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全的,很没意思。《无人区》不是这样,至少在前半部分满足了“没有一个是好人”的说法,至于后半部分的转变有咋一看合理,却有个“电冰箱问题”,这个概念指的是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不会留意,但回到家中打开冰箱门就会想到电影有些没交代清楚的地方。《无人区》有这种问题,但故事内容编排的很紧,看电影时一气呵成,没有空间去琢磨,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尤其是徐铮的角色,开始不是好人,最后被好似被歌颂成了英雄,对于国产电影的主角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徐铮有缺陷,并不是一些人品、行为上的缺陷,而是真正事关正邪的缺陷,最后能做大英雄,这是国片的变化,不管这个人起初是什么样的,只要最后宣传正能量,依然可以正面塑造。 下面是第二点,国产电影类型化的问题。像《无人区》这样的片子如果真的改的话,要比《天注定》方便,因为有现成模板在那里。 很多人说本片像《老无所依》,抓着这个梗不放的是由于后者太出名了,在他们的眼里,《老无所依》和《无人区》是划等号,其实两部电影除了场景差不多之外毫无相似之处,最起码他们没看过奥利弗·斯通的《不准调头》和美式B级片。 1、《无人区》的中心内容几乎就是美式公路惊悚片的翻版。这些电影始终在强调一个问题:文明的盲点。 人际关系学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曾经指出:“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尤其是在荒郊野外,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来来许多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处世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使人心扭曲,带来的是变态与绝望的反抗。当环境因素和场所的改变,外来人的入侵打破了传统的既定结构,这个扭曲的人际关系也被无限放大。 在美国一些荒野恐怖片如《恶灵稻草人》、《隔山有眼》、《山路惊魂》中,说的就是这些事,这让恐怖片编剧找到了一种快捷简便、省钱省力的方式。而《无人区》呢,虽然题材不同,但可以参考徐铮开篇结尾的“猴子理论”,也是完全阐述的是这方面问题,在看似没有受到文明侵蚀的荒原,其实已经作为文明的牺牲品而存在着。在这种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无限放大。 2、《无人区》的故事模式和人物设定,可以参考美式西部惊悚片。 昏黄的色调、破落不堪的画面,人物阴影处理,猛兽般的卡车,与《无人区》相似的电影太多了,只要是发生在美国内华达、德克萨斯等荒原地带的公路片,几乎都是这种类型。这些电影的起因就是因为主角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引发的故事,比如乔纳森·梅斯托的《悍将奇兵》:一对夫妇因为拒载汽车抛锚的人而显然可怕的事端,反派是一个家族式的团队;还有86年老版《搭车人》:因差点装死一个搭车的而引发如影随形的杀人魔追踪;包括史蒂芬·金的《骑弹飞行》、斯皮尔伯格处女作《决斗》,这种类型很多。 《无人区》的故事与这些电影很像,甚至连徐铮绝地反击的段落都如出一辙,而故事中段明显于《不准调头》类似,一步错步步错,步步紧逼的剧情,假如《无人区》放到美国一下子就会被淹没在同类型电影之中,但在国内绝对是另类,不仅仅这是一部国产少见的西部片,以往观众提起国产西部片都是《西风烈》这样的,而《无人区》这种故事模式则给中国西部片提供了模板,尽管片子的内容外国早已玩过,但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这样的电影在国内非常稀有,当然突出了。 所以《无人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以上两点,今后电影可以参考本片在如何不涉及审查方面做文章,也为中国类型电影提供新鲜之处。至于原版什么样大概短时间内无法揭晓,因为国内没有导演剪辑版。之前一直在考虑,《无人区》公映或者不公映,对宁浩来说是个毕竟纠结的问题,假如电影永远无法公映,成为传说中国的片子,宁浩对制片方自然无法交代,导演毕竟是给片商打工的;假如被剪的乱七八糟公映,宁浩在影迷心中预期值大大降低,对他自己当然也没好处。所以《无人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意义大于质量。

 8 ) 无人区——本来就不是给人看的

本来说好了今年封笔休假了,但这部电影不管从情节类型、放映历史都实在特殊,我还是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谈谈观看《无人区》后的些许感想吧。

我早已做好达不到沸点的心理准备来面对《无人区》,对于一部迟到了四年,经历过三年无数次修改补拍的补丁片,我没指望它在华语片里能达到10分的水准。但即便如此,宁浩还是告诉了我们他不只是会拍“疯狂”来迎合浮躁的社会,沉淀下来,他也会思考人生并且有向盖里奇、昆丁、科恩兄弟这样的大师级导演看齐的野心的。所以哪怕被肢解得再残缺破碎,这部呈现在影院里的难产儿还是达到了8分的高度。

无人区的外衣是西部片、公路片,透漏着狂野血腥,但它不是《西风烈》式的动作片;无人区的主演是徐峥,配角有黄渤,但它更不是一部喜剧片,四年前,这哥俩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年后的《泰囧》会大火。非要给它归个类别,它是一部黑色犯罪片,但这仅仅是标签,不足以定性,这个说法是因为它黑的不够纯粹,所以才够切实的污秽,罪得还剩些许人性,所以能引起思考。

影片一开始,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律师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如果你把影片里面的关系人物当作人,再去思考什么人生大志和生命意义那就错了。在《无人区》,这些角色首先是兽,是猴子、是鹰隼、是老虎、是马、是蜥蜴······这也是它不同于《可可西里》之处,在《无人区》里没有法律、没有道德,连金钱也是如此下贱和无用,这里只有关于生物最本能的生与死、喜与恶。

这就是宁浩的转型和野心所在,一个优秀的导演在赚够了起家的资本后就应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然后再去创造出能够分享给全人类的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就像冯小刚拍了十几年贺岁片只为了建立人脉和地位以便筹拍《1942》,刘德华用主演《富春山居图》的片酬来填补投资《初年未满》注定收不回的成本。同样,宁浩的《黄金大劫案》只是为了这部《无人区》的顺利上映才创造出来的安慰剂,有妥协才会被松绑。

还好我们广阔的国土上有一片苍凉雄浑的大西部沙漠,有一片空白的无人区给那些敢于冒险的新锐导演以创作空间。在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没有叽叽喳喳的鸟叫着“香港是个法治地区,中国大陆有个法治社会”,这里只有弱肉强食。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由,光腚的大爷们腚部有点坐不住了,深怕一幕幕血腥暴力的画面和一场场没有丝毫人性的屠宰会扰乱这个社会的稳定秩序。

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类无法触及的区域,不仅仅是地理地域,还有每个人人心深处的精神世界,那里可不是其他人能够一手掌控的空间。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弃自私,而是用火,是心中那团为理想燃烧的光热,为他人舍弃自己一切的炙热情感。放弃自私不是靠妥协和顺从,而是自己心甘情愿,当徐峥最后为了去救余男,不顾个人声明弄翻了警车导致警察受伤,在最后点燃了打火机与鹰贩同归于尽,我们才看到了这个律师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的一面。

而与这些相反的所谓虚情假意又是什么?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你是好人”,“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你死得很惨,跟那个服务区的老板娘一样。为了50块钱保密,就可以为了100块钱出卖你的秘密。

“我老实跟你讲”,就是我在骗人了。无人区只有交易没有实话。

“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可惜你是!”在无人区,象征权力和规范的势力是不存在的,警察在法庭上要讲证据,在无人区却是没得任何人证物证。

“你跟我是朋友——不,我们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你出你的书,我贩我的鹰”,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

不能再列举,举多了都不光是剧透了,还传递了小朋友们害怕的“负能量”,接下来就谈谈无人区里探讨的人性之善吧,也不知道是哪个大师强调的“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害我这个学了点心理学皮毛的人也不得不担当一份“社会责任”。

要不是律师,这些非人类能够跑出来继续犯罪?

这不是律师的胜利,而是法治宣传和建设的失败,代表正义的警方吃不透法律条款而输掉官司不是说明法律没用,而是运用和掌控法律的一方自身不够精通和坚持。钻了法律小空子的小律师也没有多大的道德问题,他只知道事实是有一场车祸,然后一个警察被撞死,他知道这个嫌疑人不算是好人,但他不知道他是个贩鹰的,更不知道他不是人,而是杀人不眨眼的禽兽。律师为了自己的生计牟利,打了一场力所能及的官司,法律不是出于道德,这一点他并没有错。

那么徐峥丧失人性的时刻在哪呢?是他想焚尸灭迹的那一瞬间,为什么会这样?仅仅是他怕坐牢毁了一生前程吗?还有他想不通的遭遇令他癫狂:被一辆大卡车堵着超车道,还被卡车司机羞辱;在黑店被捆绑消费恶狠狠的宰了一顿;遇到余男而不敢救援······但他毕竟来自于文明世界,还是一个非无人区的人,所以他有犹豫,于是黄渤有时间醒过来。

那些年的黄渤只能接到一些跑腿的小角色,四年前的他可没有现在的地位,还是只能充当配角,但他永远是最喜感的那一个。

一个人在路上修车有错吗?拦车有错吗?被撞了为什么不救他?不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浇油?······这些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徐峥还一个公平,其实那两个卡车司机也是一样,你开着豪车就能鄙视开卡车的吗?不都是走同一段路吗,凭什么让道给你?这就是人性的的喜与恶,在这个缺失着文明的无人区,区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喜与恶,喜欢就帮,不喜欢就打,没什么虚情假意和规章道德,因为没有什么可爽的,斗嘴斗狠就图个爽快而已。

卡车司机更简单,看着大哥被枪杀,硬是要开车去撞鹰贩,并与徐峥化解恩仇,对于没有物质基础的小人物,情感是唯一支配他们的动力。

无人区里还保留一丝人性的反而是黑店老板那个智障儿子,他也不管黄渤的威胁要敲就敲死你呗,他为余男撩去头发上的污垢是真心喜欢余男的表现,也深怕她跑走。但全片最残酷的一幕就是他被撞死。

还有弱小的警察同志,因为记仇徐峥所以打算先把徐峥捉回去再说,不料徐峥的强行手刹,也是徐峥刹住了自己最后的懦弱,结果又一次让正义成为罪恶的配角。可见负所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正,关键是怎么去用这股能量,用好了,负的就能转化成正的。

影片里最大的恶人就是鹰贩和黑店老板,他们相当于万恶的毒贩和奸商,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和肉体,是真正毫无人性的野兽,是无人区里最凶恶的存在。

无人区的确产生出了无人性的野兽,所以无人区需要法律,需要正义,需要博爱,这是人的看法。但无人区就不应该来人,没有人带来的罪恶的欲望,无人区的动物们可以按照自然法则继续生存。

应该伸向无人区的是艺术的触角,只有艺术能伸向那些未知的可能,我们首先要尊重电影及其他一切艺术形式,艺术自然会向着美好发展,而不是朝着罪恶灭亡。让艺术胎死腹中是做母亲的错,一个好母亲真有责任心,就需要明白责任不是听妈妈的话,而是教会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长大。

豆瓣上的9.4分和时光上的8.6分更多的表达的是影迷们对光腚的不满和宣泄,对于这部可能已经被修改的七零八落的作品来说,它已经不能算是宁浩的个人作品。曾有行内影评人调侃说中国电影界最高的奖项叫做“中国禁片奖”,成列在这一最高荣誉博物馆里的作品包括了《活着》、《霸王别姬》、《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华语片殿堂级之作,现在《无人区》有幸入选这一榜单,所以要我在豆瓣上给分,我也会很不好意思的拉拉它的平均分,打个5分不及格算是对得起光腚了。

可惜的是那个一刀未动过的处女版《无人区》可能只存在于真正的无人区了,因为见到了文明世界的人,《无人区》注定失身了。

最后吐槽那个突兀的结尾——意思就是:睡美人打败了大灰狼,从此跟七个小矮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想要顺利公映,这个结尾必须加上。当徐峥问宁浩,"还有别的路吗?"宁浩对着空气吐了口唾沫。这组画面太给力了,意味深刻啊,这是昆丁式的客串,宁浩那表情,我太喜欢了!

光腚想来个和谐美好上档次的美好结局,给我的感觉不是陶虹在对余男说,而是光腚在对宁浩说——你就是个小丫头片子,耍什么个性,玩什么艺术?好好跟这我这个学院派,当我的小跟班就行了,不用去想着为了一口肉去冒险,不用想着怎样自由翱翔。只要帮我做铺垫就保证你有饭吃、有衣穿。你的故事有人会帮你讲出去,你的电影规矩点拍就会得到稳定的票房收入,你不是爷们,更不是鹰隼,哪怕等了四年,你也上不了头条,你就是需要保护的一只菜鸟。

“我不喜欢动物,尤其是马。”——懂一点精神分析的人都知道这是典型的反话,在压抑自己内心的奔放而已。

张艺谋交得起罚款才敢超生,宁浩嘛,我们都一样,还太年轻了,还没成“人”······

 短评

原来中国也有这么好看的直击人性的西部片!必将成为经典!徐铮的演技屌爆了!

6分钟前
  • 小蝉子
  • 力荐

一口唾沫引发的血案

11分钟前
  • 黄瓜麻汁拌油条
  • 力荐

估计短期内是见不到这个片子了……可惜了……听身边好几个朋友说起此片,都认为是2009年国产电影的最佳。(2009年—2013年)即使4年之后,《无人区》都是年度最佳国产片之一。本片确实是宁浩目前最佳作品,国产电影这四年也真是不争气啊!本片4星半,结尾稍可惜(我已自动将审查加上的结尾去除了)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实际应该四星,但人家这么多年都等了,我上个五星咋了?今年我的年度华语类型片排名第二,仅次于《毒战》。对了,赵葆华傻逼。

18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力荐

徐峥偷走了黄渤的头发。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近四年的願望終於實現,影片也不負我的期待。線性敘事,三方角力,一環套一環的細節推進,不夠寧浩卻又非常寧浩,用無人區極致的人性惡,升華“放下自私回歸人性”的主題,如果影片去掉那一個應該是補拍的結局,會更像一部科恩兄弟作品。影片不是沒有瑕疵,但在剪刀手之下,已經至臻完美。

2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一部有着强烈风格的电影,看时“紧张”,看后“过瘾”,这已经是我所能描述的仅剩的两个词语了。另外,明天,无人区要上头条了吧。

27分钟前
  • 无忧鸟
  • 力荐

棒一个字 棒!这才是宁浩

32分钟前
  • 唐糖ErIc
  • 力荐

不是喜剧,是一部严肃的犯罪片。“无人区”是个恶的集结地,是欲望与贪念的黑洞。只有穷山恶水刁民,这样的片确实很难过审。在大环境下,内地的犯罪题材能拍成这样确实很难得了。可惜故事仅是几组人马的不同组合与偶遇,是预想中的巧合,缺少兴奋的转折。画外音也没意思。多布杰亮眼 。7分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什么中国的“老无所依”啊,硬邦邦的一点灵气都没有,黑色幽默是靠脑补吗?“大哥你不要这样子好不好”(余男)...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巧合,与过分巧合;刻意,与过分刻意;模仿,与过分模仿;死不了,与过分死不了;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看了网友的重剪版,改变并不大,不过挺有意思。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打着禁片的旗号,其实内容平庸,人性根本没讲明白,求导演公布第一版本结局……

46分钟前
  • 绿豆好好吃
  • 还行

《老无所依》既视感!电影院观众都是抱着看《疯狂石头》《泰囧》去的吧,黄渤第一个镜头还没站稳大家就哈哈哈哈哈咯吱个不停,一路断断续续笑了半小时,后面发现不对劲,再笑就不好意思、也对不起剧情了,于是结束时,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呵呵两句,散了场……电影还是不错的,锁定个人2013华语十佳。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不喜,甚至略有失望。整片的节奏迟缓,又没有用力在各个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上,有些一闪而过的匆忙感。至于传说中改动的结局,让人不明不白。再看看韩国的《恐怖直播》,真是难为电影人了。

49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还行

节奏太慢 看完虽觉深刻 脑细胞死太多了

51分钟前
  • 港岛meme
  • 还行

巴赞说:“西部片是神话”。那么,《无人区》是个神经。它只是变相复制西部片的视觉图谱,却未能解决中国特有的语境意涵。委实难以在地头蛇和潜规则丛生的土地上挖掘除暴安良和英雄救美的宝藏,英雄主义在片中像青春期小男孩过家家。至于黑色幽默,大漠飞马算吗?这一情节真是蠢得可笑。

5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第一次觉得在电影院看西部片是多么辽阔

59分钟前
  • 三口飘
  • 力荐

差一点,就大师。

1小时前
  • 四鬼
  • 力荐

泰囧大战新疆版吴秀波

1小时前
  • 胡 说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