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马上来

喜剧片大陆2018

主演:冯巩,毛俊杰,刘昊然,牛莉,贾玲,张小斐,岳云鹏,姜宏波,白凯南,潘斌龙,涂松岩,宋宁,梁天,夏凡,梁超

导演:冯巩,崔俊杰

 剧照

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2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3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4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5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6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3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4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5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6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7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8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19幸福马上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05:04

详细剧情

家住在山城重庆的马尚来(冯巩 饰)干了一辈子调解员,虽然工作中经历过各种险情和挫折,但他依然满腔热情,乐此不疲。眼看到了退休的年龄,马尚来非但不想回家享享清福,反而要开一个工作室继续为人民服务。他的老婆(牛莉 饰)为此大为光火,想方设法要阻止丈夫再就业。与此同时,名叫茅雪旺(涂松岩 饰)的男人抢注了马尚来的名字,名义上也干调节工作,但为了钱不择手段。在与茅雪旺对抗的过程中,马尚来偶然结识了弟子(张小斐 饰)的好哥们儿金珍(毛俊杰 饰)。金珍对马尚来过分热情,这不仅让追求她的茅雪旺醋意大发,更令马妻火冒三丈。  人过中年,马尚来的人生似乎变得愈加精彩起来……

 长篇影评

 1 ) 公司组织看了这部烂片,让我写观后感……

影评不少了,我给大家换一个全新的角度。

下文是笔者参加公司工会活动(组织本片观影)后上交的观后感,一本正经的吐槽。

大家看看,图个乐吧。


写给工会:《幸福马上来》观后感

6月8日下午,资产公司组织大家参加《幸福马上来》集团观影活动。度过忙碌的一周,能在周五跟同事们一起轻松愉快地看场电影,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大家也都提前安排了手里的工作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喜剧电影《幸福马上来》是著名小品演员冯巩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不过看完之后真的由衷地担心冯巩老师晚节不保。电影的卡司阵容星光熠熠,冯巩/毛俊杰/刘昊然/牛莉/贾玲/张小斐/岳云鹏/姜宏波/白凯南/潘斌龙/涂松岩/宋宁/梁天/夏凡/梁超,春晚级别的熟悉面孔扎堆,不乏时下正火的流量鲜肉参演,甚至连跑龙套的角色也能请来小品界的大咖助阵……不得不佩服老艺术家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影片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想打造的一部正能量生活喜剧,最终却变成一场食之无味的无厘头闹剧。

作为一名热爱电影普通观众,想从剧情、表演、内核三个层面来煎蛋点评一下这部令人尴尬的电影。

众所周知,电影的剧本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好的剧本能让观众看得有味道、看完后有感悟有深思;而粗制滥造的剧本则让人摸不着头脑,看完后直呼浪费时间。《幸福马上来》的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名热心肠且经验丰富的矛盾调解员——马尚来同志退休之后不忘初心、燃烧自己、继续干着调解员的事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马尚来同志与自己家庭和解的故事。题材可以说非常有意义,一名基层干部坚守岗位那么多年,到了退休的年龄依然“春蚕到死丝方尽”地为社会做贡献,老有所为,十分正面向上。不过由于剧情设计上的严重缺智、严重脱离生活、严重违背日常经验,甚至有拿观众当弱智的嫌疑,看下来只觉得所有情节都是为结果服务的——就是为了告诉你老马同志是一个三观正直勇于担当坐怀不乱聪明伶俐的人,你看到这里就相信了吧!可一部毫无情节逻辑混乱的电影甚至不如小品串烧,如脱缰野马般崩溃的剧情只会让大众吐槽辣眼睛。

表演更加是这部电影的重灾区:重庆方言能很好地表现出重庆人民地生活风貌,也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反之,蹩脚的重庆方言不仅会让观众严重出戏,还会产生“这些演员有没有好好练台词啊?说的这个塑料普通话是在逗我么?”这样的负面感受。重庆人民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的需求也很旺盛,冯巩老师这样的明星看到这里的市场,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此粗糙却又矫揉做作地一边借用重庆名片、一边讨好重庆市场,真的值得提倡么?其次,在电影中生硬地加入各种各样类型片的元素,真的是非常考验导演水平的。然而,片中停车场大战娘娘腔粉红恶霸、公路上演生死时速搏命扒车的桥段,要么低俗缺乏尊重、要么离奇又多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说说电影的内核:基层干部的奉献与自我实现,平衡事业和关怀家人以及重庆市的旅游名片。第三条可以算是实现了,片中重庆各种地标频频露脸,各种航拍的大景别镜头美感爆棚,让人难以忘怀。不过第一条和第二条却只能在四不像的剧情推进中沦为不伦不类的线索,到最后甚至只能靠“喊口号”“打嘴炮”的低级形式,强行加给观众:尤其是结尾处老马同志袒露心声,自己继续干调解事业的一大原因竟然是为了让老婆可以永远安安心心地跳广场舞……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老马同志在从事调解工作时所采用的诸多不宜借鉴的手段,如尬聊、恐吓、说教、倚老卖老等等,以及过于戏剧化的调解结果,这份本该令人拍手叫绝的和谐事业,也变得不可置信。

由衷地希望今后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能够更加完善,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真正让大家信服。也希望在资本市场的诱惑下,各位老艺术家能守住节操,不忘初心,继续奉献优质的作品,而不是头脑发热似的拙劣跨界,神搓搓跑去一个新领域掀起腥风血雨~

 2 ) 对A,要不起

最近重看来了唐人街,对刘昊然有莫名的好感。刚好有个冯巩的电影加上刘昊然了就点开看看。

然而只想说,对A,要不起。做惯了春晚小品之王,冯巩的这部电影更像是小品的延续,然而没有了小品舞台可以各种插科打诨的互动,电影与观众来说就显得平淡无奇得多。别人A,至少有肤白貌美大长腿,你这个A,不高不矮不胖不瘦。

冯巩饰演一个调解员,退休发挥余热,开个工作室之后遇到的几件事以及与家人的矛盾。几个段落加上矛盾主线,构成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平淡无奇,家长里短。

然而现在的观众已非昨日没有娱乐生活的观众,《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家有儿女》这样的情景喜剧想要受欢迎已经不容易了。而做为电影,这样平淡无味的更是惹人瞌睡,反正我没看完!

 3 ) 一星还是给小刘

像前面个评论说,看见刘昊然就想走进电影院,更何况海报占位那么突出,合着在消费人家呢。不到5分钟的出场时间,使劲撑住眼皮看到了两年前十八岁的小刘,白背心真美好,洗澡那几秒大雨奔跑那几秒真少年心性,明显外地人的重庆话也是很可爱的,但还是无法抚平为何坐在电影院的忧伤感。这一切的自我否定在看到微博马晓的cut达到顶峰,懂了一个真理:刘昊然客串的电影=烂片。

 4 ) 期待,冯巩老师回归本色

冯老师的作品一直很不错,像《站直喽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埋伏》、《那五》、《狂吻俄罗斯》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这部是2018年的作品了,在这之前已很久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了! 个人觉得相较于他以前的作品,这个剧本的创作灵感是硬撑起来的笑料,用不太正宗的四川话讲述的《闲人马大姐》的故事(也许是如今的影视作品,大家都要赶一赶四川话的时髦吧)。

剧情太散不连贯,像超长的小品剧,可有不是! 而且剧情中也会透露出冯氏以前作品的一些语言以及桥段,有吃老本的嫌疑。 以前的作品注重接地气,靠近生活,这部作品游离于生活之外,比如岳云鹏角色的人设,可有可无的,硬撑笑料。诸如此类的荒诞人设与剧情,和生活太远了。 也不能说这部作品太差,只是冯老师多年形成的冯氏风格~无奈而又坚强的固执的生活着的小人物,在这部作品里面已看不出来了。 期待,冯老师回归本色!

 5 ) 一句真心话

这么用力,演成这样,着实不易。如此多的明星阵容,竟然拍成这样。。。十分心痛,感觉就这些人,就是在台上一起报个菜名,应该,都比这个可乐吧。。。。。。。。。。。。。。。。。。。。。。。。。。。。。。。。。。。。。。。。。。。。。。。。。。。。,,,140字???。。。。。。。。。。,,,

 6 ) 不说电影,只说冯巩(大部分转自知乎“不言调”)

这部电影,我确实看了,看之前我就没有抱太大期望,纯粹,是为了支持一下冯巩。不要怪冯巩现在“晚节不保”,在段子爆炸的时代,即便是精心去筹备的春晚相声剧,现在也可见一斑。舞台作品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不能否认他曾经有过《埋伏》《狂吻俄罗斯》《站直了别趴下》《谁说我不在乎》《没事偷着乐》这种上成品,也出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中成品,也有过《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这种下成品。这部..就不评价了。

以下转自者知乎“不言调”在“如何评价冯巩”中的回答:www.zhihu.com/question/27200321/answer/37239831

冯·斯托洛夫斯基·巩,中国相声界出身最高贵的演员,腿最长、“从肚脐眼以下就开始分叉”的相声演员,也是长得最像吴彦祖(海淀)的相声演员。 近年来很多人开始知道冯巩的家世,冯巩本人也在《建党伟业》里面出演了冯国璋。但是实际上,冯巩从这段身世里面到底获得了多少,就一个外人看,可能不太好下结论。

冯巩是冯国璋曾孙,其祖父是冯国璋第三子,父亲也是祖父的第三子。冯国璋想必不用我多介绍了,冯门之后也多半不是泛泛之辈。冯巩的祖父冯家遇,毕业于德国柏林工学院化学冶金专业,回国之后创办了天津大陆银行、大城银行以及天津六大纱厂之首的“恒源纱厂”;和这些相比,更加出名的是他与其他几位同仁创办的天津东方油漆厂,旗下品牌“灯塔”牌油漆,天津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不仅如此,冯家遇先生曾受日伪政权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的邀请,许诺委以重任;冯家遇先生不仅没有谢邀,更没有多图预警,而是称病不出——民族气节可见一斑。 冯巩的父亲冯海岗毕业于辅仁大学,母亲刘益素是有“汀流河刘家”、“京东第一家”之称的大家千金,与冯海岗先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不是现在的“搬砖师”,不是禀赋、才学出类拔萃,就是出身或富或贵。当然我们不是媚富贵,只是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富贵人家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以及眼界,都是优于常人的。

作为一个“官四代”、“富三代”,出自高知家庭的名门之后,冯巩居然没有投入金融行业翻云覆雨,也没有去唱读讲传普度一方,更没有和女民歌手坚守不正当关系,而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相声这个大火坑之中,令人咂舌。凡是必然不太成立的事情,里面肯定蕴藏着曲折和辛酸。

作为北洋后裔和国府官僚之后,冯巩自幼便过得不那么安宁。父亲冯海岗1950年被投入了监狱,尔后被遣返、劳改。在那个“打倒反动军阀孝子贤孙”的年代,冯家不仅搬出了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58号的冯氏故居老宅,抄家、打砸抢烧和挂牌游街一个也没有幸免。冯家遇先生临终前,也将全部家产自愿交给了人民。 (题外话:天津的民主路上,有汤玉麟旧宅、冯国璋旧居、曹禺故居、张廷谔故居、袁世凯旧宅等等,历史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没想到居然叫“民主路”。)

冯巩1957年生人,自然对童年的感受不至于像我们后人这般唏嘘。虽然一大家子从壕宅搬进了十几平米的小平房,冯巩在后期的春晚节目上也通过朱军透露过自己小时候“拣煤核”的经历;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年少时总是单纯到极致得开心。 少时的冯巩喜欢文艺,学习了京胡(在后来的元宵晚会上也表演过)、板胡等乐器,还光荣地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特许批准进入了所在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进入70年代,冯巩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模仿表演了马季、唐杰忠二位老师的《友谊颂》,被马季先生了解到之后,看中,收为弟子。 后来进入工厂工作,冯巩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搭档刘伟。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好评,包括兰州军区文工团、沈阳军区文工团和工程兵文工团等很多文艺团体都到天津来选调他们(选调这个词现在不多见了)。但是由于出身原因,冯巩过不了政审,难以成行。后来沈阳军区一个宣传队看中了他们,二人扔下工作,不辞而别,毅然北上。最后还是因为影响过很多人的“种种”这个原因,被退回了天津。回乡之后也因为此次违反纪律而被辞退。 冯巩此时遇到了贵人,纺织局制线厂的书记收留了他们,而且在他们远走铁路文工团之后,还开了4年的工资资助他们——可能是救命的4年工资。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朋友对那段历史怎么看,年轻人生在这个“老公*我”、“爸我不累”的年代,是否怀念祖辈经历的生活呢。(说的好像我自己很老一样,我自己目前仍然是8、9点钟的太阳:特别声明。) 可能现在的很多人被鼓动之后,认为冯巩以及这一个时代的相声演员都是靠体制吃饭,更搞笑地说法是“花纳税人的钱”说相声。其实,每个年代、每个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30年之后你可能不理解,但30年之前那可能会是唯一的机会。

冯巩自1986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便踏上了29年的春晚之路。现在一提春晚很多人嘴都撇到脸际线去了。可是反思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事情我们坚持过29年,而且不是吃饭呼吸之类的琐事,而是接受29年聚光灯下的考验——任何一个小纰漏都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柄。春晚对于现在娱乐形式丰富的生活而言,味同鸡肋,但是对于80后以及他们的长辈,春晚确实带来过许多欢乐。况且,以后来春晚的残酷筛选来看,连续29年上台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多少艺人半途而废,也有不少中间间隔。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一些老面孔的作品质量下降了,这是由于他们精力的缺乏和艺术生命的规律,更多的原因是观众在不断地成长,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成长。30年前,《虎年说虎》观众会新奇,《巧对影联》观众会叫绝,那个年代想重看一下作品,可能要在广播电视报上查好重播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等个半天。30年后,喜欢谁的影音作品,离线下载到手机上通勤路上让你看个够。 (再给个小数据:赵本山1990年开始上春晚,1994年中断了一次,至2012年止;蔡明1991年开始上春晚,1992和1998年各中断了一次;黄宏1989年开始上春晚,连续24年,至2012年止;宋祖英1990年开始上春晚,至2013年止)

冯巩艺术生涯的波折,不光是出身,也在于搭档。 和刘伟的几段春晚合作之后,两人大红大紫。尽管中间有《五官争功》的穿插,以及《求全责备》这种沿袭《虎年说虎》老套路的劣质作品(感觉这么多人说相声应该是有人故意安排的,纯猜测),但是刘伟、冯巩的名声算是就此打响。之后遇到了一件奇葩事——刘伟出国。一说是出国学习,一说是去澳洲定居。引用《小偷公司》里的一句话,“你说你一个小偷公司,出国考察什么!” 冯巩也就此和牛群开始了更大的艺术冲浪。

风格上,两人延续了所谓“子母哏”的表演形式,作品上更是佳作迭出。如果用一个名词来形容的话,我想借用他们一个作品的名字,那就是“两个弄潮儿”。他们说过《亚运之最》,《拍卖》过施拉普纳的头发,给秦始皇出过4根蜡烛的“点子”,挨过倪萍的“小铡刀”。从《明天会更好》开始基本坐稳了春晚语言类男性表演节目一哥的位置,在《坐享其成》之后达到了牛群冯巩相声艺术的巅峰。 除了春晚,这期间其实还有好多好作品,比如90年元旦晚会的《卖鞋》,赵忠祥、韩乔生、鞠萍啊,高潮迭起,“那将会是这个样子”。《串门》提前一个时代帮我们调侃了一下土豪的生活,满足了loser的虚荣心。冯巩还和吕丽萍合作过《心愿》和《开锁》,《开锁》这个节目的故事和人物塑造真是太牛了,男人们看了会哭好不好。牛群冯巩的妖孽之座,是《有话坐着说》,那番讽刺,酸爽不已(还是有倪萍)。

后来有人诟病冯巩后期春晚节目不算相声,或者不伦不类的时候,其实冯巩大可置之不理,早期早就有好多好的小品节目。委身取名“相声剧”或者“泛相声”,冯巩本身也有各种无奈。 还有人揪着冯巩不说传统段子的事不放。引用某相声演员的话“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我的观点是:现在觉得那些都是传统段子,其实当时他们都是创新。把自己的段子做好了,坚持住了,以后就是传统段子。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搭档又奇葩了。牛群老师不光“牛眼看世界”搞起了摄影,还去客串当了县长,还不了了之地裸了个捐。冯巩只得在艺术盛年又换了搭档。 郭冬临是个奇才,“他圆圆的大头,没多少头发。再去了耳朵,那就是冬瓜”。《有事您说话》这样的好本子虽不多见,但是后期作品越差,越体现出他的技法令人折服。而且他是非天津人里面,天津话说得最好的;我并不是在黑蔡明老师。《旧歌新曲》和《台上台下》两个节目我都很喜欢,冯巩把吉他都搬出来了我如何不点赞。 之后又是频繁的换搭档,周涛、朱军、刘金山、李志强,我根本不是因为长得美丽才记住金玉婷的。

《笑谈人生》这个节目值得好好说一说。冯巩和朱军关系一直很好,当时朱军的《艺术人生》节目好比今天《星光大道》般“大红大紫”。那是一个访谈类节目盛行的年代,王刚“带着你的朋友一起来,聊聊朋友的故事”,英达在一边《夫妻剧场》。 这是牛群冯巩搭档以来,冯巩第一次把自己的节目从春晚首个语言类节目调整到黄金时间。冯巩在里面透露了人生经历,朱军也把自己的节目调侃得可以,“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这个节目基本是冯巩春晚最后的闪光。 节目之外还有一个小故事:冯巩上场前,导演朗坤让他尽量压缩时间。这可是没有彩排,没有预演的临时决定。冯巩说他告诉朱军,语速加快,节目节奏加快,但是该有的桥段一个不能少。如果不是事后知道这个故事,我到目前还觉得整个节目效果没有什么问题。最后,在二位的把握下,节目时间由17'50''压缩到17'00''。对于春晚来说,这50秒是宝贵的。据说后面某个歌曲节目因此被保留了,虽然不知道哪一个,但是那个歌手应该感谢冯巩。冯巩在后面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很主旋律的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演员都不容易,我今天为他省出了时间,明天别人也会为我这样的。”(不是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没错) 这里留一个伏笔,最后再说。

冯巩的出色不光体现在相声和小品方面,他还尝试过几次大银幕,甚至当起了导演。《埋伏》、《谁说我不在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算不上大制作,但是从最终效果和影片深度看,比其他相声演员触电的产品要高出一筹。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埋伏》,原因当然不是里面有女神江珊和冯巩未尽的床戏。故事线索不复杂,走向也稍微有点主旋律,但是里面小人物的坚韧和爱情的坚守还是让我感动了一下。我这个人看电影有一个条件:最好不以感情戏为主线。《埋伏》算不上,江珊我也没太注意!

冯巩的为人,是比他演艺事业更为人称道的。他每次接受采访永远是谦恭礼让,夸别人的话不停地抛出,外加点小幽默。总是给别人留面子,总是让别人下台阶。圈里流行着冯巩的段子:获奖(一说是电影,一说是春晚),就在金榜题名的喧嚣之后,第二天肯定会派司机把钱给主创送过去。这种为人的沉稳和明理,至少值得我个人学习。 个人有幸见过冯巩两次。 一次是敝校百年校庆,冯巩和李志强来演出。那可不是春晚的豪华舞台,不敢说简陋,但是表演条件肯定不算好。冯巩依旧尽心尽力,相比某知名女歌神索要名画成功之后才答应演出,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简直是闷声大出彩。 另一次是在北京某街的一个小饭店里。冯巩在二楼包间请朋友吃饭,我和一个朋友在一楼吃火锅。冯巩几次下楼送人,对朋友的接人待物很是谦逊。我作为一个直男粉丝,眼巴巴地观察着一颦一笑。周围他的朋友注意到我,在观察我有没有拍照之类。我看冯巩已经微醺,而且意不在周围,也就没有上去叨扰。面对仰慕的人,在一旁静静欣赏才是心灵的陶冶,当然不是因为胆小和懦弱。

时间自己大步流星跑到了2013年。郭德纲首次上春晚,立刻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和媒体的焦点。那年的春晚依旧是前面有节目超时,而郭德纲的首秀被安排在过去赵本山的黄金时间播出,即便是时间出现问题,也必然是雷打不动。表演结束,褒贬不一,但总体对郭德纲上春晚还是接受的。 然而,有一个细节没有人关注。为了不错过12点敲钟,调整的节目是冯巩、郭冬临、闫学晶的《搭把手不孤独》,被放到了12点以后的“垃圾时间”。想必大多数人不是去放炮,就是去吃饺子了吧。有几人还记得这个在冯巩近几年作品里水平还算回升的节目呢,有几人去炒作这是冯巩、郭冬临11年后的春晚再聚首呢。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从春晚的初生牛犊,到顶梁台柱,再到垃圾时间。换作你我,如何承受。但即便是0点后,我看到的还是兢兢业业的表演,没有事后不分场合地抱怨,也没有逢记者逢观众便说别人欺负他了。 这不是一次传承,因为交棒和接棒的人彼此没有来往,没有沟通。交棒的人还在坚持,接棒的人也没想着领情。

接上文,冯巩说过他为别人在春晚上挤时间表演,而春晚却没有给他时间。 男人最大的魅力在于默默承受和践行。2014年春晚我们又听见了那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虽然是出自朱军之口。 印象中,“想死你们了”第一次说出口,应该是1995年的《最差先生》。20年了。 希望能一直听下去,希望节目质量也有所回升,希望有个稳定靠谱的搭档。 (《最差先生》和前一年的《点子公司》,居然有冯小刚冯导参与创作。)

最后,如何评价冯巩: 吃过苦,努力过,在坚持; 有故事,无戾气,会做人; 几乎没有取笑过弱势群体; 不拿徒弟当枪到处骂人; 有政治地位,但是不攀龙附凤。 也许你我到了他今天的成就,早就颐养天年了。 有人觉得总统后裔说起了相声是有辱门风;我却觉得做什么不重要,把事情做好,顺便做别的事情也不赖,就是成功。

最后,献上一张图,以示怀念(图片来自知乎用户" 鱼子虚 ")

 7 ) 老艺术家们还是应该尊重的

看着这么多老艺术家参与的份上三分还是要给的,特别是之前还看春晚的时候,每年跟我们说一次“”我想死你们了!”的冯叔,一把年纪了,还玩跳楼,跳车,格斗,跳水,飙车怎么刺激怎么来,看着都觉得心疼啊(虽然知道肯定用了替身的),看在老艺术家这么拼命的份上几个分还是要给的。

但是这个电影,确实野心有点大啊。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小城镇的调节员的故事(或者说是没事闲的爱管闲事的大爷的故事)。本来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好好讲也是不错的,但是编剧偏不!影片里一票的小品相声演员可以 看出来,是想按喜剧片的套路走的。就好像把春晚5分钟的小品拉长到90分钟来给我们看,空出来的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多加几个故事啊,嗯编剧就是这么想然后也这么做了,几个故事间还没有报幕,还都是蹭这社会热点去的,从碰瓷到钉子户到整容要的都有,那都不好好说,擦点边就走。完全是电影大杂烩,什么都往里面放一点,最后味道出来确实是怪怪的。

编剧不走心啊,都不好好讲故事,老艺术家们演技肯定是有的,剧本问题很大啊,其实很期待他们可以合作拍一部好电影啊,这个电影有些刻意,有些浮躁了。

 8 ) 这也叫喜剧吗

《幸福马上来》这部电影,我早有耳闻,只是我没有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直到现在才在优酷上看了这部电影。

我也不爱看相声小品和春晚,虽然我认识冯巩,但也只是因为那张脸太有特色而已。但我对情景喜剧是情有独钟,《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家有儿女》这几个影响力大的就不说了。就算是《炊事班的故事》、《马大姐新传》、《超人马大姐》,还有恐怕各位都没听说过的《股市故事》我都刷了好几遍,原因就是现在没有什么情景喜剧好看了,老剧正合适。

反复看老剧的我,把目光放在了电影上。每年,电影院都会上映许多喜剧,但大部分我都不放在眼里,经过那么多热门和冷门的情景喜剧的洗礼,我对一些翻来覆去的搞笑段子已经毫无反应了,就像《闲人马大姐》里有《我爱我家》的段子,《马大姐新传》里有《闲人马大姐》的段子一样,看了眼熟,听了耳熟,并不会笑起来。

近几年上映的喜剧电影我也看过几部,其中有《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这样特别好看的,也有《绝世高手》、《万万没想到》这种平庸的,更有《李茶的姑妈》这种无聊透顶的。但你问我觉得这部《幸福马上来》像哪一种,那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它像《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为什么呢?因为我压根不觉得它是喜剧,且旁白方面和毕导的大作大同小异,只不过《逐梦演艺圈》有一群旁白,这部电影就一个。

 短评

哈哈哈,有昊然 弟弟分还能成这样,心疼一分钟

10分钟前
  • Eternal
  • 还行

看到张小斐,白凯南,小岳岳内心一惊,想起了欢乐喜剧人,还好,比欢乐喜剧人好一点。喜剧人是尴尬地笑不出来,这个片子,我尴尬地笑了。后面冯巩老师的一系列神操作,看的我目瞪口呆。不想打分了,记录一下我看过,因为刘昊然。昊然弟弟客串的电影有魔咒啊!!!😂

13分钟前
  • 不日远游
  • 还行

尴尬

17分钟前
  • 你猜对了
  • 很差

算了,给冯巩五星吧。

21分钟前
  • Moses
  • 力荐

看完特别怀念冯巩当年做演员的两部作品《站直啰,别趴下》和《埋伏》,回家后下载了这两部重看了一遍,还是只能给这部片子一星。

2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很差

提前预定年度十烂。《闲人冯大叔之我是调解侠》,一部集合了冯巩、巩汉林、小岳岳、郭冬临、贾玲、白凯南、潘斌龙、张小斐等众多笑星的春晚级闹剧,全片遍布低级趣味和过时老梗等各种尬笑情节,故事没有基本的逻辑,而且所有演员都说着一口蹩脚且诡异的重庆方言,另外本片可能成为刘昊然职业生涯的污点

27分钟前
  • 搬砖侠
  • 很差

冯巩能生出刘昊然这么帅的儿子?怕不是隔壁老王的吧

31分钟前
  • 九夏
  • 很差

主演刘昊然,镜头加起来可能不超过五分钟,这么骗我钱的吗!可我也真的舍不得给昊然弟弟的片子打一星,两星全部给昊然弟弟,怎么能这么青春呢

34分钟前
  • 沫酱
  • 较差

2星半。冯巩晚节不保之作。1.放cctv6白天播已是极限。2.一群北方人说巴蜀方言太尬,本片超过70%的口型配音对不上,配合3毛特效,low。3.90年代内地笑星大集合。4.牛莉请你和观众解释下你的双眼皮。5.从剪辑逻辑,角色关系到人物动机,颇有《逐梦演艺圈》的风骨,拼凑感极强。6.刘昊然是用来洗眼的。

38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较差

两星不能再多了。第一次在电影院玩手机。都是为了刘昊然。

43分钟前
  • lostinthefield
  • 较差

太难看了,我的天,果然不出我所料。要不是为了支持刘昊然,真的不会选择!三星全给刘昊然,三星全给刘昊然!哦买噶!要不是为了刘昊然打个负分我都嫌多,我的天!

47分钟前
  • 啾酱
  • 还行

一星给冯巩,一星给昊然弟弟。

48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较差

现在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拍电影了,真让人恶心

49分钟前
  • 孟宇弟弟
  • 很差

给一颗星都是因为刘昊然在

51分钟前
  • 韶华未既
  • 很差

朋友们,我几乎是逃出影厅的!

54分钟前
  • 你虎哥
  • 很差

打上我昊然弟弟的名字就是为了骗票房的吧。

58分钟前
  • stillwater
  • 很差

给两星,有一星还是给冯巩的情怀和刘昊然的参演。整部电影从故事到表演到搞笑到拍摄都透着一股过时的气息。冯巩是演过《那五》《站直啰,别趴下》的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影视梦,看到最近才发现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龙梦啊!

59分钟前
  • 惘然
  • 较差

后1个小时和朋友默契的刷起了微博,没有离场真的都是昊然在支撑着我们。唉,弟弟真的只是客串,现在回头看到海报莫名恐慌,这个分昊然不背_(:з」∠)_

1小时前
  • shirohime
  • 很差

岳云鹏延续了部部皆烂片的规律,而刘昊然打破了自己的选片好眼光。在电影里穿插小品段子如果还不算可怕的话,那小品段子里一句重庆话一句普通话一定可以让你绝望。

1小时前
  • AZWayne
  • 很差

全片不知道要讲个什么,没有大体故事主线,看的好无聊,唯一能让我笑的也就岳云鹏的耍贱脸,刘昊然在里面基本没戏份,太差劲了,20块我感觉血亏……

1小时前
  • 自闭的乔治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