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当当伴我心

动画片大陆2012

主演:黄秋生,吴君如,胡歌,郑中基,许飞

导演:谢立文

播放地址

 剧照

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2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3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4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5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6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3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4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5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6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7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8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19麦兜·当当伴我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12:11

详细剧情

麦兜电影版的第五部作品,春田花花幼稚园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困难。即使校长(黄秋生 配音)和陈老师(许飞 配音)以及麦太(吴君如 配音)等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法解决。于是学校召开了一次校友筹款晚会,但是长大成人的校友们都没什么出息,欣慰的是校长无意之中发现了麦兜等小朋友的音乐天赋。经过挫折,校长终于找到了胶牌经理人(郑中基 配音)为小朋友合唱团打理事宜,演出大获成功通告不断。可惜最后关头经理人失踪,合唱团并没有为学校带来大收益。可校长在最后一场演出中发现了惊喜,春田花花幼稚园也还有成功的校友存在,众校友再一次感到了人生的真谛。

 长篇影评

 1 ) 我愿像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这一定不是最搞笑的一部麦兜,因为全篇我只有一个笑点,还不是出自麦兜身上,而是关于那个香蕉和香肠的广告。但这也许是最温情的麦兜,温情却也不是出自麦兜,而是出自执着而坚强的校长。

第一个泪点出现在一对新人结婚的现场。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化作伴郎伴娘,虽然一对新人长的很对不起观众,可是伴随着小朋友的歌声,竟也觉得他们幸福无比。当时就想起了那么多要结婚的同学,别管外人是多么的不看好,坚持下去互相珍惜,终会有结果。

第二个泪点是在著名男中音的葬礼。他的人生开始于一个落魄的幼稚园,因为那里有执着的热爱音乐的校长。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无能的校长,却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虽然此片是献给音乐老师的,但这可以是所有老师的意义,其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这真的是个神圣的职业。同学中也有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希望你们成为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好老师。

最后一个泪点是小朋友成年之后。也许我们终将没成为父母所期盼的那种人,也许我们只是服务员,只是搬运工,只是推销员,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回想起昨日歌曲,“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麦兜总是能教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也许在这只迟钝的小猪眼里,世界不过是恒生指数上升一万点,下降两万点,又上升一万点。在上海的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做什么事情都是赶来赶去,却又貌似碌碌无为。也许我应该用麦兜的思维来思考,世界还是要回到一个原点。“大有大路,小有小路,西米有西米露,贝夫人有贝夫人止咳露。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喽。”

“人在风里飘,风要去哪里?一路在祈祷,一路继续前进。眼前的道路, 你通向哪里。失散的我们,会不会再相聚。”

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那不是急便便,那是感动。

 2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

港片不港,合拍成流。一转眼,麦兜系列竟然已经十年有余。十年过去,港产类型片形神俱损,从了合拍片的大流。尽管新政策允许香港电影直接在广东引进上映,但这记救心针恐怕已经回天无力。说这些是因为,你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看得出很重的合拍片痕迹。不说跑来深圳走穴、蹦出个刘谦之类的,由于要考虑内地国情,影片配乐歌曲大多有两个版本,一个粤语版一个国语版。我并非极力鼓吹保护粤语原声,只是,如果麦兜这个动画形象脱离了香港,脱离出粤语文化圈,那么我真不知道,麦兜是否还可以叫做麦兜(很庆幸,我看的是粤语版)。 这当然不是麦兜系列第一次求变,在过去几年,麦兜的改变是历经了阵痛——至少在我看来,前两部挂着麦兜头衔的电影都是不成样子。因而,到《麦兜当当伴我心》,导演索性改变了整体画风,线条简单、色泽清爽的麦家碧,造型奔放、色彩浓烈的杨学德,他们放在一起,导致这部麦兜的混搭感极其强烈。故事方面,麦兜的屎尿趣味和吃喝拉撒内容,它们依然得到了保留,“急便便”更是从头串到了尾。 主角是校长,麦兜和麦太变成了配角。片中还出现了一堆卑琐、多余的人——他们令一些观众大感不适,但显然,他们也为麦兜系列带来了新意。“唔得就返顺德”(该话在国语版变成了“回老家”,效果全无),黄秋生配音的校长,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说话。他有音乐梦想,同时还有各种兼职形象,挥汗如雨。 围绕叮叮当当的音乐梦想,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配乐插曲,它们大多是由经典曲目改编成的俚俗小曲,填上了令人爆笑又不失优雅的歌词,像《Canon in D》、《降B大调即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等。这般拿来主义其实挺港式做派,很对味。从“风吹柳絮,茫茫难聚”到“当知欢乐如雨,来如潮散失似雾,难得是跌坠时可与”,从《春风亲吻我像蛋挞》到《你的扣肉》,抛开动画不说,《麦兜当当伴我心》更像一部通俗音乐剧,缺点毛病有如去年的《钢的琴》。同是靠音乐来煽情,与早先某网络短片的刻意卖弄不同,麦兜是以自嘲的姿态去面对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子——就像结尾来的那段总结陈词(早先几部麦兜也是如此做法),所谓感动,还不是一泡屎尿,直上直下。 相比内地的低龄动画,一直都觉得,麦兜系列真不是拍给孩子看的,而是留给一帮大人。像剪脚甲、吃香蕉等细节,小孩子恐怕难解其恶趣味。这次麦兜不仅展示了香港的全景,从港岛到九龙,绕了一大圈,同时还有前面提到的众多小人物。然后令我惊诧的是麦兜还跑了深圳(遥望香港一水之隔)、上海、澳门(意味深长的Macau之死),甚至在结尾,观众还可以看到红瓦绿树的鼓浪屿。理想和梦想都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但不变的歌声响彻香江,抵达了内地。 就像大M开溜后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在我看来,这集麦兜之所以出色,原因在于内容的碰撞与融合。正如麦兜形象是借一头猪来说草根港人,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此番又是两种画风的融合,对这个求变求新的港产动画系列来说,它努力适应内地的规则,同时尝试着保留香港元素……冷笑话少了,音乐多了,《麦兜当当伴我心》给人留下的就是这么一印象。无论如何,麦兜都不能失去自我,哪怕兜完一圈,它还是根在香港,对这片土地和形色人物充满着感情。【新京报】

 3 ) 猪一样的孩子,但望你满足于做一个幸福的吃货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嫌某个孩子笨,都会说:你怎么蠢得跟猪一样。

于是,在我看麦兜的时候,我老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主角会是一只猪,而这只猪其实是一个小孩。为什么春田花花动物园的小孩都是小动物,除了他们的家长之外,这个城市的其他人都是和人长的一样。

我不知道有没有其它人像我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我想,这是原作者刻意的一种间隔。

香港仍然是那个香港,它一如此刻的香港一般,原景重现。只是春田花花搁放着一个成年人心里无法抛弃的情怀。他改变不了香港,只好凭空造出一个如猪一般的孩子,以及一群动物一般的小孩。

这个猪一样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直到这最后一集,他的优点终于呈现了:他的口条与众不同,唱起歌来,花溅泪,鸟惊心。

他的妈妈麦太太咆哮着说:不就是去卖口条吗?(声明一下,我看的是粤语版)

然后她听到了这个口条唱的歌,“小杜鹃,小杜鹃,我们请你唱个歌
”她拜倒了。在此前讨好大陆的那篇中国功夫里,矢志不渝培养儿子的麦太太,居然没有想到,猪唱起歌来也是这么好听。

在卡农的歌声里,他轻轻柔柔唱: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
梅菜扣肉,一道好吃的粤菜,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份你侬我侬。
这句词太妙,原来因为缺肉吃,才有了那首让人心肝忧伤的卡农吗?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点点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小青蛙敦敦像炖炖炖炖蛋”,以及仲有最靓滴猪腩肉。

在猪一样的孩子眼里,好吃的就是全世界的理想。任何感官都可以用食物来描述。春风像蛋挞,春雨像提子,青蛙是炖蛋,冬天是南瓜。

当他们唱出这样高低起伏的童声时,画面里的人眼泪汪汪,那眼泪也似乎流进了你的心里。

在看这样的影片时,你的内心有一种撕扯。某一方面的你沉浸其中,悲伤不能自抑。另一方面的你看到那高楼大厦,理智又立马跳脱出来,噢,扫瑞,这仍然是现实世界。

都市里的童话,没有抽离出那些谎言、虚伪、尔虞我诈、骗局、失望。小孩子们懂,股市跌了一万点,所以要从大房子搬出来,新房子的卧室还不如原来的一间厕所大,然而也还是比麦兜的家大的多。小孩子们懂,幼儿园欠债,所以他们要买口条帮校长。他们唱的很卖力,比任何走场表演的人都卖力。

可是,有谁能真正哭得出来呢?

后座的小孩一直蹦蹦跳跳开心的看着,他的父母没有出声。我想,他们知道,这不是拍给小孩看的。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变身,没有魔法,没有奇迹。

幼儿园倒闭,校长回老家当学校清洁工。小猪小龟小喵都长大了,除了长的不如小时候可爱,其它的还是那样没出息。

从小,别人是精英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名校。他们的父母是混日子的成年人,只能送他们到混日子的学校,跟着一个缺心眼的校长以及满头方便面的老师。

别人的励志歌曲是健康养身好孩子,要吃香蕉记得剪指甲。他们的文教歌曲是车车车车车冲向你老豆(爸爸)。

别人的暑假是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他们的暑假是坐公共BUS就可以到的游乐园。

别人的厕所有分各种各样的站着的做着的按摩的,他们只懂得厕所就是拉屎的地方。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大人的各种笑料百出、捉襟见肘,他们对人生也没有什么理想,一碗公仔面,放一点鱼丸。能想到的最好美梦,也不过是有人请吃龙虾,还有马尔代夫不用飞机就能到。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这香港的林立森林里,他们从来就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吗?他们会懂得,天差地别,只在咫尺之间吗?他们会恨,怎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在那样的幼儿园长大吗?

没有长大。因为谁说他们真的比大人蠢。

有很多人说,导演要拍的是一种港式情怀。不可否认,它的细节全都扎根于港式生活当中。

然而,港式情怀何以能让那么多听不懂粤语的人为此伤怀感动?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喜剧。直到这最后一集,我才明白:喜剧与悲剧,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谓的悲剧是,活到一定年纪,你看到那云泥天堑,别人的脑瓜比计算机还精明,自己的脑瓜始终就是猪一样。所谓的悲哀是,活到一定年纪,梦想什么的远不如一块最靓的猪腩肉实在,你始终没机会翻盘。

但是转念一想,做只猪有什么不好。吃饱喝足,全家不饿死。再没用,总还是买得起隔壁的菠萝包和鱼丸面。牙好胃口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不担心股市下跌身价缩水,也不担心港府换届影响家业。这未尝不是一场喜剧。

年少总还是好的,因为至死不肯相信,就真的没有出头日了。等到长大才知道,人与人果然是有分别的。只当是那时,好好安身立命,笑哈哈吃饱喝足过一生。

日本人的宫崎骏里也有情怀,但是总归离不开英雄。然而谢立文的港式情怀里没有英雄、没有happy ending、没有拯救、没有逆转大翻盘,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不相信眼泪的香港。

每次我做港铁到香港,一眼望去,谁是大陆人谁是港人,立马即可分辨。不管衣着光鲜还是普通,安静淡然小声说话不东张西望的一定是HK人。浮躁高声又目光犹疑漂浮的多半是大陆人。

那些普通人的普通孩子长大了,不管在餐馆端盘子,还是在小区当保安。他们都不怒不怨。这才是港式人生。

我听过两个关于香港人的故事。

一个是朋友的亲戚,早年移民去香港,一直在住宅楼里做物业人员。他喜欢摄影,有闲钱就去买一部心仪的相机。他的亲戚都在大陆,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搬回来,宁愿在香港做一个物业保安。

一个是朋友的朋友,她的男朋友是香港人,她也算有故事的女人,在丽江开过店又出过国,历经半生,搬到深圳郊区吃素礼佛。男朋友比她小,在香港餐馆里做工,每天早晚从罗湖关口过关上班下班。

如果是我们,恐怕会问,物业保安有什么好做的,餐馆打工辞工了就罢。然而这就是不悲不喜的人生,坦然接受,过好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要说为什么很多香港人瞧不上大陆人,还编出蝗虫歌,说大陆人跟蝗虫一样抢奶粉抢药品抢日用品,甚至是抢豪宅。这里面难免有酸葡萄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种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暴发户嘴脸,见着能用钱买的好东西恨不得全部搬回去的占有心,地地道道透漏着一种人心的陷落。

又有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那种难以描述的恐慌,那种缺失的安全感,那种逻辑混乱,那种各执一词,那种时刻翻新的流氓行径,那种处处可见的强词夺理。

以及比任何其它国家的人更害怕自己注定是普通人的普通人们,那种拼了命丢了魂卖心肝卖良善终于扭转命运然后转过头来鱼肉另一群普通人的精英们。

这是我看麦兜最大的感动,也是心底冒起的最大凉意。

我爱的男人,曾经我希望他是一个与众不同顶天立地的人。后来我不这么认为呢。在他疲惫、迷茫、疑惑的时候,我只想对他说:亲爱的,你慢慢行。我们的路,还有很远。

我爱的孩子,如果它是麦兜一样的孩子,我也不难过了。猪一般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吃货,一定比我与你父都要幸福的多。

想和十二交流的朋友,可以关注十二的微信公众号:shier1213

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
豆瓣阅读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
卓越链接:http://t.cn/zTXxXfr
京东链接: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
当当链接:http://t.cn/zTXx9GA

 4 ) 要做一个小丑,就不可以哭的

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叫做香港的地方,有个叫陈奕迅的歌手跑去拍了一部电影,这是一部超级扯的鬼片,由文艺导演许鞍华执导,三级艳星舒淇搭档,之后的结局自然是不伦不类,有口皆墓碑。但就是这么一部烂片,在报纸上出新闻的时候也让我记住了主演陈奕迅的一句话:我是做小丑,不是扮小丑。

他这么说,大概是在片子里,化了个小丑的妆什么的有感而发。但是当年的我可是相当鄙夷——哦,做人哪能这么没志气噢!偶棉生出来不是要做科学家的嘛!建设四化的嘛!最不济也是当小公主被王子娶回家的嘛!一辈子的追求就是做小丑,搞不搞笑啊。

那个时候生活对我来说,还是远远的伫立在浓雾里高耸入云的不明真相,而且看上去似幻似真,颇有一点吸引人的意思。童年时代那么苍白,自然祈求赶紧长大,赶快跑到生活的面前去一览繁华。就像张爱玲说的,我要快快长,八岁就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十六岁要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可是等到真的跑到面前了,突然发现生活怎么是这样的一坨:既不雄伟、也不华丽、也不梦幻、也不甜蜜的东西呢?

再说直白一点,这货简直就是看上去是屎,尝了尝,他妈的果然就是屎啊!

而且就是这样的一坨教人倒胃口的屎,还老是摆出一副我自巍然不动,任你花多少力气都不会改变的恶心样子。有钱的人可以拿钞票盖住它,有爱的人可以拿蜜运装点它,我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手和一个老是会咕咕叫的肚皮的憨人,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我对它哭,他是一坨屎,我对它闹,它是一坨屎,我对它抓栏杆撕床单,他是一坨屎,我对他撒泼耍赖满地打滚,它还是一坨屎。

就算把它捏成个变形金刚,外带环绕立体声超长待机内置八星八箭劳斯丹顿报时系统,它仍、然、是、一、坨、屎、啊。

既然这样,那我为什么不笑呢。遇上可笑的事情就笑,遇上可悲的事情就擦干眼泪再笑,遇上可恨可气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做个小丑,自己捏个小狗抛个彩球,画上红鼻子逗自己笑啦。

要是每天笑笑的,就算注定一辈子面对着一坨屎,感觉也会渐渐的没有那么糟糕吧。

所以就算你们把我当一个笑料,当一个消遣,当一个谐星,当一个空余拿来打发时间但永远不会真心当回事的家伙,当一个觉得hold不住所以不想去爱的怪咖,我也要继续当一个小丑,继续笑笑的。

这就是热爱小猪的麦家碧,和热爱屎gag的谢立文,花了五部麦兜电影,十二年,教会死蠢又不帅,贪吃又头脑平平的我的事。

 5 ) 你种的花,我种的瓜,我们种的都不同啊

还是老毛病先讲段子。

第一个段子,那时我还在上海,有个大叔邀请我去看《变形金刚》,他发了条巨感人巨有情调的短信说:年龄不能变形,但我却想成为某人的金刚。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我并没有应约,但我却用这句话写了个故事最终换了一点人民币。

第二个段子,南方城市,有个小男孩我挺欢喜,我絮絮叨叨的给他讲我的那些兄弟姐妹手足情深,我说有句歌词就是写给我们的,赵薇的《我和上官燕》,里面说:我们常常上网聊天,其实她就在隔壁房间!他听了喜滋滋的拍拍我的头说,原来你喜欢这种啊,然后他站起来,眼睛一瞪说你肯定喜欢这个:你种的花,我种的瓜,我们种的都不同啊,用的是蹩脚的粤语。我真的也好喜欢啊。这个故事的结尾是,我跟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那些弯弯绕绕秘密转转的情绪最终也被我写了个故事又换了点人民币。

有个姑娘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她说学姐你总能把日子的一点点过的很美好啊。可是,你们看,其实大多数结尾都没有想象中的完满,只是我比一般人更强大的只是记住了那些自我解嘲的美好。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麦兜不够好,画风冲突,麦兜酱油,校长好像是主角,但仔细想想又没有那么的是。但如果你可以跳出麦兜这个名字只是单纯当它是一部电影,甚至是一个带背景音乐的ppt,谁是主角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就像其中一首歌里唱的,玛丽是我七表姑,玛丽就是我和你,玛丽可以是其中那个两面三刀的社区代表,又或者是学会欠债还钱这四个字的柔情混混,每个人好像在社会上代表着一个角色,但每个人都好像内心深处有点什么属于自己坚守,这种坚守因为合唱团而成为一种凝聚力,有小朋友负责唱,有固执的校长负责交,有专业的混混负责送,还有五花八门的各路大神组队要债。连那个面目并不可憎的金牌经纪人以及怪异的小绿富丑都让人心里软软的,当“不公平”或者“真没用”的声音反复在心里响起的时候,麦麦就会跳出来软塌塌的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啦!”

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子吗?读书辛苦工作糟糕感情受挫相亲失败,男朋友会劈腿好朋友会动刀父母会翻脸领导会粗口,你看起来好像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点不通,一点半就能通吗,也许你终于意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通吧。


看麦兜3的时候我的状态很不好,那时我刚逃离上海,受了很大的挫折,对自己和人生充满了怀疑和破罐子破摔,那时候我写麦兜,用的是,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很想被安慰。时过近迁转眼三年,有好事之徒忍不住八卦来问我,当时到底有多痛苦?我想了想,又想了想,我说,如果我说不记得了你会不会觉得很假,可是,我的第一反应是,只记得太痛苦了,再也不想回到过去,连过去有关联的印记都连带着一点也不想再回忆。

所以,即便这个世界冷冰冰血淋淋硬邦邦,即便现在的生活有多少不安不满,即便唱着温情的车车车车车,即便,在故事的最后,麦兜长大了委屈了事故了在底层磨磨蹭蹭的挣扎,我还是觉得,回忆只是回忆而已,永远都不要回去。

所以,落魄的经纪人就应该跑路,miss陈必然忘了魔术师会嫁给奇奇怪怪的港男,小朋友长大后也许再不会唱歌,校长也最终关闭了春田花花夏日鸡鸡秋天婵婵冬日鸭鸭。

回老家,老家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海岛上。

你可曾记得那些失望,你会否承认心里还抱着那么一点儿希望。

 6 ) 写长评的目的是想问问我的审美和大家真的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7.10当天去看了,看之前刷了豆瓣,好评一片,8.3的高分。大家都在说感动,流泪,超越前作,于是买了票满怀期待的去看了。

开场,画风不太对,同行的朋友说,这画风好邪恶啊怎么回事和以前不一样。麦兜不是小清新路线的么,怎么走了重口味画风。
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一片绿皮肤紫嘴唇的路人里显得很不搭,就像喝着咖啡吃煎饼果子。

事后知道了是因为和杨学德合作的关系。虽然新画风可以说是个很大的创新,不过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这个画风的,反正我是不喜欢……
全重口也就算了。如果是杨学德自己的漫画翻拍,而不是麦兜系列,我可能还会觉得这样的画风很赞。不过我是来看麦兜的啊亲!!!我是来看这只小猪的啊!!!你小清新里面夹着重口味是闹哪样嘛,跟芝士蛋糕里面加大葱似的……影片主题虽然表现了所谓的童真的美好以及成人世界的残酷,不过我还是挺不乐意这一点也那么鲜明的体现在画风上的。

撇去画风这种“表面”的东西不说,再谈谈影片内容。
80分钟,很短,出乎意料的是,居然也不充实。
麦兜之前的几部都看了,本来就不是好莱坞大片,不会要求内容紧凑高潮迭起,不过也没有像这一部这样走MV路线。经常出现的画面是,放着音乐,春田花花幼儿园的车载屏幕上开来开去,开来开去……节奏却很慢,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一直到幼儿园凑钱失败之前的内容实在是太过无趣了,再加上画面实在是我不能接受的类型,因此,即使音乐的确好听,也几番有了中途出场不看了的念头。
同行的小姑娘说,实在受不了了,连吐槽都无力了。

不知道导演的意思是不是,闭上眼睛,不看画面,听着就好?

虽然说麦兜式的幽默不乏“鱼丸粗面”这种翻来覆去无厘头式的经典搞笑,不过在这部影片中,连这种搞笑也变得很少,大部分的画面,只是一副接一副的慢镜头,配以音乐。

最后五分钟小清新,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基本上全是冲着这五分钟的小清新写的。我不知道大家的感想是什么,我的感想就是,为了这最后五分钟的感动,我足足忍了75分钟令我感到不适的画风和太过冗长的音乐剧,实在是有点不值。

在我看来,大家实在是活得太不快乐了,为了黑色的童话悲伤,为了麦兜的黑色幽默感动,看着麦兜,好像回到童年;听到“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又好似返老还童的梦被打碎。对着电影屏幕哭泣的话,哭的不是电影,只是自己的人生吧。感动自己的也不是那个为了幼儿园奔波的校长,而是为了生活与生存奔波劳累的自己罢了。

不过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说,我是真的不喜欢这一部的麦兜啊……

P.S.喷我没事,各花入各眼,能不能别说诸如不好看为啥还写评论之类的话。。。谢谢

 7 ) 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啊

我小时候,喜欢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满教室小朋友的喧闹,想象宇宙之大。我觉得两种尺度在大脑里的交叠,非常震撼。昨天看了一整天关于最高层的各种八卦,今天看麦兜当当伴我心,也给我一种反差强烈的震撼感。于是在电影结尾处,我看到长大了的麦兜和他的同学们,在市井里过着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平凡的生活,在小朋友幽幽的歌声里,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了。

我不是觉得那样的生活可怜而流泪,也不是被他们生活的“真实性(authenticity)”感动而流泪,也不是自怜身世的共情。我只是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击中,就好像麦兜说的,好像在肠子窜来窜去的急便便一样的感受。人生啊,就是这个样子啊。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穷的,富的,在本质上,有共同的地方,是相通的,因为人生啊,就是这个样子的。即使外表差别很大(片子里几乎没有几个长得正常的配角),即使过的生活差别很大(豪宅的厕所也许都比普通人家的房子还大),在某个层面上,都是一样的。我觉得我就是被那个“一样的”、“共通的”东西打到了,眼泪就止不住了。

这真是很难形容的体验,以我蠢笨的头脑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昨天在想那些高层的破事,在想精英占据资源、制定规则的正当性,在想社会中人和人之间无法消除的高下之分和阶层分化。说实话,我感到绝望又迷惘,因为我看不到哪里才是所谓“公正公平”的社会基础。今天,麦兜的电影让我相信,不管有怎么样的外在的区隔差异,凭着某种内心的力量,市井的小人物就能和精英们平等地站在一起,毫不逊色。孟子所谓的“良知良能”,是所有人都共有的,并不因为阶层、教育、财富的差异而有所亏盈。所以“人性”本身就是“公正公平”的基础吧。

这些话我看着也觉得太文艺腔,太空泛。我也实在找不到言语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就只能这个样子了。

 8 ) 最美的童声

特别喜欢里面的歌,还把粤语版和国语版都看了。特别是下面这两首。真是天籁之音。

《你的扣肉》 风吹柳絮 茫茫难聚 随着风吹 飘来飘去 我若能够携你寻梦去 爱仿佛飞花飘絮 十指紧扣共你结伴齐飞 爱仿佛飞花飘絮 十指紧扣伴你共度余生 啊—— 啊—— 啊—— 《春风亲吻我》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 水面小蜻蜓跳弹弹弹弹点点头 点点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 万物待生长 风在期待出发 冬天已经过成一个熟苹果 树叶下摇摇 如告别的祷告 春风亲吻我像豆豆豆豆泡 水淙淙小河流像濑啦濑啦急过头 小青蛙敦敦 像炖炖炖炖蛋 万物在跳扎扎 风在期待出发 冬天已经过成一个大南瓜 月亮下摇摇 如睡去的保姆 春风亲吻我像一个蛋蛋蛋蛋挞 万物在跳扎扎 我在期待出发 我在期待出发~~~

真好听啊

 短评

说它画得没以前可爱也好麦兜母子的故事并不像以前那么突出也好,到点还是要落泪,因为我好庆幸自己仍有颗软塌塌的心,它从未被这个硬邦邦的世界改变。

6分钟前
  • 663Ö_Ö
  • 推荐

全程泪点,被击溃了。

10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力荐

理想是梅菜,现实是扣肉。

11分钟前
  • 山山来此
  • 还行

"我愿变成一块扣肉,我愿变成一块扣肉,我愿变成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彻头彻尾的音乐片,OST大赞!但又有很多或经济或政治或人生的观点感悟蕴涵其中,怎么理解都不过分。国语配音并不减分,但是还要再看一遍粤语!感谢麦兜再次回归。

1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眼泪挡不住。杨学德的骑呢香港与美妙音乐。年度十佳。国语版自动扣一星。

17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香港草根文化的一曲挽歌。

1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兜乐飘飘,港滋港味,麦兜系列起死回生的一部。“人在风里,风要去哪里?失散的我们,会不会再相聚。”生活再刁难,也不要放弃。“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2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黄。sir。您。真。的。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念。的。台。词。哇。听。得。我。好。捉。急。啊。喂。

24分钟前
  • 王筱驴
  • 推荐

我是你的扣肉~扣住你的梅菜~扣住你的手~~

25分钟前
  • 小玄玄玄
  • 力荐

车车车还蛮好听的 哈哈 不过这部比较没什么亮点啊

30分钟前
  • 小逆
  • 还行

貌似是最后一部的了,麦兜跟童鞋都长大了,好伤感啊。里面好多小盆友合唱的,我是你的扣肉,扣住你的梅菜扣住你的手,还有车车车车车车

33分钟前
  • 兔几熊
  • 力荐

这一集长相奇怪的配角好多啊。依然是屌丝卖萌的故事,可爱、有趣与感动。车车车车那个歌很好笑。据说粤语版的歌更好听,可惜没得看。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夏日鸡鸡咕咕叫,快点给我空调受不了;我愿似一块扣肉,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车有一辆车车 有一辆车车 有一辆车车 有一辆车车 冲向你爸爸 爸爸 爸爸……不管不管,感动就是急便便。(另外逃跑代理人是沈玉琳吗?)

38分钟前
  • jumbu
  • 力荐

但凡让我从头到尾都哭成傻逼的片子,我都给五星!想想那些年帮过我的人,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仔细想来,什么也做不了!捐钱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能帮别人的事,只能用自己的手去做!

40分钟前
  • Kirsten
  • 力荐

治愈系。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硬邦邦的心里要有一个柔软的地方。

45分钟前
  • 布拉格广场
  • 推荐

7分。这次的主角是校长,香港市井文化的坚忍与悲沧。MTV分段式的节奏让观看稍显断裂,歌词虽幼齿化,但却也需成人式的理解思维。不过97后的恐慌不济与逃离,大陆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政治的“合拍大背景”,该片如果在回归15周年的1号献礼上映就更牛逼了!PS:谦谦一秒钟变搬砖屌丝。

50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治愈

51分钟前
  • 宝宝扬
  • 推荐

怎么画得那么丑了!

53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能看得眼睛湿润,能看得爆笑不止,就是画的不好看

57分钟前
  • 剥栗子的小胖子
  • 推荐

麦兜的故事总是告诉我们,即使再困难也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看到最后居然有想哭的冲动,是否应该庆幸在这硬邦邦的世界上,还有软塌塌的内心。对童声合唱完全没有抵抗力。校长!校长!

58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