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情片其它2021

主演:佩特里·波伊科莱宁  萨穆利·贾斯基奥  玛拉雅娜·迈雅拉  汉娜迈亚·尼康德  马蒂·奥尼斯马  Rami Rusinen  

导演:泰穆·尼基

 剧照

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1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2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3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4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5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讲述一个坐轮椅的盲人,他是一位电影影迷,家中收藏了丰富的DVD影碟。同时,他一直心爱着一个女孩,但是两人从未见面,只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有一天,他得知女孩病重,担心见不到她最后一面,于是开启了一段意想不到而惊心动魄的旅程。

 长篇影评

 1 ) 不完整的躯体里藏着最完整的爱和灵魂

亚科由于多发性硬化症失明并下半身瘫痪,他每天被困在家里,和诸多收藏的影片为伴。他认识了一个罹患绝症的女人,他们通过电话恋爱,相互陪伴。女生的病情加重,促使亚科决定要去见见她,无人陪伴的他踏上了未知的路,遭遇了抢劫和意外后最终得以见到了心爱的姑娘,送给了她未拆封的《泰坦尼克号》。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但很惊艳的作品。全程浅焦镜头大特写,试图模拟出一种盲人的世界的感受,使观影体验非常特别。简单的剧情,大量关于电影的讨论,主演的心理和表情的描写,特别令人着迷。他大喊着freedom的样子,接到电话的兴奋,发现被人绑架后的小聪明,最后真情实感的咆哮和见到爱人的眼泪,这一切都太真实了。无论是他说的“可怜一下谈恋爱的男人吧”,还是咆哮着说“你根本不知道我们活着有多难”,“只是同情同情同情”都让我意识到对于特殊的人群和群体,也许他们之间真实的爱与关心尤为重要。

他们都挣扎在生命的边缘,每天吃药是机械的闹钟,他们互相之间的陪伴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完整的爱和互相理解的语言中包含的有趣的灵魂和浪漫,也是只关心他们残破的躯体的其他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也因此在最后两个人想见的画面格外的感人。这么小的故事里却饱含了一个重病之人的全部的热情,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故事啊。在他的世界里,他希望能获得尊重,去和他聊电影和乐队,而不希望得到同情,去问他今天去哪里怎么去吧。

主演本人就是一个因多发性硬化症致盲的人,他本人一定也尽力了很多的痛苦,但今天的他拥有一部自己主演的电影作品,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同的人生吧。这个电影的妙也许就在于用小故事小冲突讲了大爱和人性的魅力吧。

 2 ) 有些电影延长生命

热爱跑步的人坐上了轮椅,喜欢电影的人却再也看不见,生活还能比这更糟糕。

01

男主的世界是主观视角,周围人全是模糊不清的样子。

因为瘫痪导致眼盲,男主坐着轮椅独居只为勉强延续生活。

自嘲自己过的是土拨鼠的生活,日复一日未曾改变。

只有女友的电话,是每天早上叫醒男主的闹钟。

看不见眼前的世界,男主只能靠曾经的记忆填补模糊的生活。

作为资深影迷,男主总是三句话不离经典的电影人物和台词。

看过的众多电影成为男主的精神依托,这是他和世界仅存的些许谈资。

既然看不见不如代入电影人物,无聊的生活才能好过一点。

只要跟别人说起电影就不怕没有话题,不放过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男主是恐怖片大师约翰卡朋特的忠实影迷,喜欢《异形》里的蕾普莉。

女友就是男主心中的蕾普莉,最想和她一起看约翰卡朋特的经典名片。

-《月光光心慌慌》和《纽约大逃亡》

总是戏称自己的护工是安妮维克斯,史蒂夫·金的小说中有虐待狂的护理师。

要是不喜欢,还可以切换电影《飞越疯人院》中的护士拉契特。

不定期更新人物设定,才能打破一尘不变的生活状态。

-拜拜,沼泽怪物(DC漫画人物)

《泰坦尼克号》是女友最爱看的电影,但是男主从没看过。

男主觉得这是卡梅隆史上最昂贵最做作的大烂片,人都跑去看他偏不看。

女友并不想成为杰克和罗丝,虽然想成为冰山,还是当个泰坦尼克号比较好。

我也是一个没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我不相信这个爱情故事所以一直没看。

02

离了电影,生活总是一如既往地糟糕和不便。

平时只能坐着轮椅在家里转圈圈,跟女友打电话打发时间。

放着音乐隔空跳舞是两个人独有的恋爱方式,反而不受任何限制。

在脑海中想象的场景正是《遇见你之前》中的名场面。

父母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实际是怕他想不开寻短见。

-我还活着

从卧室走到阳台,是他每天去过最远的地方。

在阳台放风时总是淹没在邻居们的闲言碎语。

大概是嫉妒男主有合法购买违禁药物的资格。

当得知女友病重时,突然间打破日常的固定模式。

害怕意外来得太快,男主决定立马见面。

毫无疑问,这是他生病以来做过最疯狂的举动。

即使没有人同行也要出门,男主打算一路找陌生人帮忙。

-你是崔维斯毕寇

当他迈出家门的时候,在车上高呼自由,心情无比激动。

出租车司机送到火车站,火车列车长接棒送上火车。

在站台遭遇小偷,还好反应及时没有丢东西。

结果小偷跟着他上车,坐在他对面打算从他身上谋取钱财。

一觉醒来即将到站,却没想到路遇歹徒陷入困境。

经过一片黑暗的隧道,堪称人生的至暗时刻。

男主正在经历一场《冰血暴》里的绑架案,但他不忘挣扎求生。

女朋友家近在眼前,劫匪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到,他却只能在这里默默忍受凌辱。

讨厌别人同情他,这个危险时分只能卖惨博同情才能保命。

离开坏人之后只能独自挣扎,可是呼救也没人应声。

艰难前行的途中再一次摔倒在地,在绝望之中低声喊出“自由”。

即使没人及时搭救就此丧生,这也算是一种解脱。从此,男主将不再饱受病痛和精神折磨。

在梦里那个奔跑的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到坐在轮椅上颤颤巍巍的自己,他获得了灵魂的自由。

好在路人遛狗遇到了男主,总算来到了女友家。

所有人都是模糊的身影,只有女友的脸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

虽然对这个世界没有多少留恋,但还有值得反复咀嚼的好电影。

不能说故事有多么扣人心弦,全靠男主的人物魅力撑满全片。

 3 ) 《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我想在电话里和你跳支舞

在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小”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三项大奖,也算是不小的意外。

这部82分钟的芬兰电影,导演很资深但不算知名,主演其实只有男主角一人,他本人即是视障人士,算是本色出演。电影的故事很简单,男主角是瘫痪失明的多发性硬化症病人,为了去探望一个电话中神交很久的同样身患重病的“女朋友”,踏上一段危险旅途。电影不能算十分优秀,但足够特别。

电影的前三分之一很平淡,都是盲人男主的琐碎日常,他独自居住,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用手机的语音功能了解资讯,在阳台上抽大麻、发呆、听邻居议论自己,护理员定时来照顾他,让他能短暂地与人交流,护理员来去匆匆,之后依然是一片空白。他的生活日复一日,循环的重复的黑暗的生活。

幸运的是他偶然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女人,对方也困扰在病痛中,两人每天都会电话联系,聊东聊西,只有这时候他才有机会开怀大笑,说自己想说的话,展示自己收藏的电影碟片,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重度影迷,是编导给男主角的设定,满屋子的影碟、对喜欢的导演和作品如数家珍、对电影话题的敏感和热情,都让这个角色更加饱满、更像个真实的“人”。这些电影里藏着他生病之前的生活,藏着他对生命的热爱,甚至是他延续生命的支柱。对《泰坦尼克号》的厌恶、对约翰·卡朋特的喜爱,是他与“正常生活”的纽带,留在记忆中的人物和场景让他偶尔能感受到,世界还在,他也在,即使吉光片羽,足以成为活着的证据。

“泰坦尼克号是史上最昂贵、最做作的大烂片,结果还有很多人去看,所以我决定绝对不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情绪激动,生机勃勃。电影到底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在回忆、感受、评价、思考,重要的是有人听他说这些并给予反馈,人与人、男与女之间的情感连接让他跨越了身体的障碍。

电影和“女朋友”成为两种证据,证明一个足不出户、下半身瘫痪、眼睛失明的男人也是人,也要活下去,也要有希望,也拥有希望。

所以,当听说她要化疗、很恐惧的时候,他想去她的城市看她,他想鼓励她,更不想失去这个唯一的朋友和希望。

电影的后三分之二是男主角的惊险旅程,前面铺垫的文艺片气质转而成为类型片风格,男主角自己打车、乘坐火车,下火车后被急于还债的年轻人绑架,威胁他取出银行卡里的所有钱,他与绑匪周旋,通过聊天取得同情,最后绝望时把心中压抑的委屈和愤懑倾泻而出,对方终于不再执着于他的钱,把他抛弃在不知何处。

他当然知道风险,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允许他独自出行,何况是穿越到另一座城市。对爱的渴望、对活着的渴望让他战胜恐惧,甚至乐观地估计只要有五个好心陌生人的帮助,他就能打车、进车站、上火车、下火车、再打车,成功与她见面。但兴奋的心情从轮椅被推上出租车开始就逐渐被未知带来的恐惧掩盖,这一段的表演非常精彩,男主角靠表情和呼吸表现着自己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出租车上和火车站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离他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一直处在被支配、被安排的地位,常常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贯穿全片的浅焦镜头也让观众感受到类似盲人的受限视角,周围一切都不可知,只能把自己交给命运。

独特的摄影确实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除了男主角的脸,所有其他人物和背景都是一片模糊,对于盲人的世界,普通观众不再只是观看,可以进入、体会,感同身受。

从男主出门到男主与朋友见面,紧张的情绪持续了50分钟,当绑匪离开,男主摸索着离开却不慎倒在路边,他开心又难过地大声喊着“Freedom!”这里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戏仿有趣又有深意,既延续了角色的人设,又让所有人与角色一起把压抑的情绪和重回人间的欣喜抒发出来,长舒一口气。

在善意路人的帮助下,男主终于见到了电话里的她,她也成为了这部电影中第二个清晰露出形象的角色,也许这是导演最温暖的设计,他终于见到了她,我们成为他的眼睛,帮他看到了她。

电影的片名很有趣,“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看完电影后其实能感受到,故事和《泰坦尼克号》没什么关系,“盲人”也只是一个身份,“人”才是核心,“一个人”如何在绝望中活下去,如何感受爱与恐惧,如何面对未知与虚无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心盲比眼盲更可怕。

 4 ) 死亡和真的死亡

男主得了多发性硬化,查了查名词解释,知道了这基本上就是个慢慢死的病,死之前生不如死。

男主虽然很倒霉,但是他一开始并不是清醒的。芬兰对待残疾人的保障应该是很不错的,他虽然没有收入,但也不用花钱,药和放松剂是领的,护士估计也是政府派的,然后他爸爸和家人整天关心他,无形中,这些东西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多发性硬化患者亚科”的人格,这个人格以前收集电影,现在足不出户,被社会照顾的很好,但内心很愤怒,常常做奔跑的梦。男主自己讨厌这个人格,就常常用幽默和自嘲的话语企图消解这个形象,他还想建立一个以前正常的亚科形象。

虽然面对死亡,但还不够近,还没碰到死亡冰冷的眉梢。

直到他出门去见女朋友,遇到劫匪二人组,要隔断他的喉咙,他才真真正正的面对了死亡,讲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也终于把梦中的场景补充完整,自己就是那个坐在轮椅上抽动不止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科。


男主最开心的应该是策划去见希尔帕的过程,然后这个过程一波三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内心震荡,在这个急剧震荡的过程中,他体验了生与死,体验了自由,也体验了爱情。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不见得需要健全的肉体,需要完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确的计划。他找到了乐子。

但是考试呢,如果考试来一次这样的过程,得到不好的结果,会怎么样?这就是电影和生活的区别吧。

 5 ) 平常生活的小确幸

一个不愿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名字可能就被劝退,想起了另一部北欧的片子,一个叫做维德的男人决定去死。天坛奖的最佳影片奖 全程盲人视角,看不到广阔的天地,看不到自由的花草,那层薄薄的滤膜就是他们与外界的结界,看不穿,走不出。男主走出自己房间的喜悦,长时间等待帮助人员的恐惧,被带到陌生地方的担心,后来又沉静下来与勒索者的周旋,在废弃的厂房一步一步找到出口的坚毅,每个场景都好似包在那层滤膜下,让人感同身受。还好他的乐观与目标感在驱使着他向前。 另一点是爱的伟大,男主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双腿失去知觉,双眼视物模糊,吞咽困难, 每天早晨她醒来会给网恋女友打电话,每天要吃肌松剂,以及吸食大麻的放松时间,三点他的爸爸会准时来电话,每天要吃肌松剂,每天如此,单调而重复。 她的女友患有癌症,但是对常规的化疗药物过敏,只能寄希望于一种特殊的药物,那天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接他的电话,而他刚巧游戏赢得了将近6000欧元,原来是因为经过检测,新的药物也不适合她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她的疾病,她觉得绝望极了。他决定穿过千里去看她,给她安慰,给她温暖。 说着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打给出租车公司,打给票务中心,就这么上路了,他很快被一个小偷盯上,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最后终于到了女友的家门口,她的脸也变的越加清晰。这对苦命的人在未来那么飘渺的情况下,在现实中找到那么一些温情,是一种质朴而真实的感情。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6 ) 迷影盲人的励志惊悚故事

关于盲人或视力受损者的题材并不罕见,这部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芬兰电影和娄烨的《推拿》类似,采用浅焦镜头制造一种极度受限的视角,让观众在短短80分钟里感受和体验盲人的困境。而影片的新颖之处已在片名给出了最明显的提示:这位盲人是一位影迷,他在家中收藏了丰富的dvd影碟,而且他还有一位心爱的女孩,两人从没见面只是在电话沟通。有一天,他得知女孩病重,担忧见不到她最后一面,于是开启了一段意想不到而惊心动魄的旅程。

没想影片的迷影元素如此丰富,从约翰·卡朋特《月光光心慌慌》《纽约大逃亡》《怪型》到詹姆斯·卡梅隆《终结者》《异形》,再到内地影迷最熟悉的《肖申克的救赎》!当然,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不得不提,这位盲人从没看过这部旷世爱情片,但他为了爱人甘愿冒险的行为却和这部爱情片一样浪漫感人。后半段转入惊悚类型的情节令人措手不及,却又不忘紧扣主人公的迷影身份,两名盗贼及其绑架手法让人联想到科恩兄弟的《冰血暴》。主人公智斗盗贼的情节让人倍感惊险,黑色幽默情节的突现提升了影片的趣味娱乐性,却又没有建立在剥削残疾人的话题上,盗贼绑架的对象恰好是一位坐轮椅的盲人而已。这段情节意外涉及到城市治安的问题,当然这未必是创作者刻意揭露和剖析的重点,只是用来强化戏剧冲突的手段而已。

最令我满意的是对残疾人的展示,并没有采用悲悯滥情的角度,剧本始终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对待,他有兴趣爱好,有喜欢的女孩,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也会遇到困难甚至危险。尽管有刻画他在家中不慎摔倒在地的镜头,这个镜头有着强烈的沉浸感,足以让观众感到同样的疼痛,但影片努力与残疾人生活悲惨的陈词滥调划清界限。主人公并没有因为落得一身残疾而怨天尤人,他一直对未来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论是反复多次出现他跑步的梦境,还是他在电话里主动拒绝父亲过分关切的对话,都让人感受到他努力要活出自己的尊严。这种有别于其他商业片里剥削残疾人的关怀视角,颇为难得,这也是今年一部让我喜出望外的好作品。

 7 ) Wind of Change

模拟近乎失明的拍摄镜头实在太有创意了,让视觉的艺术变成限制的艺术。电影非常写实地描述了一个行动不便的盲人的日常,单调重复孤独,即使在一切变坏之前Jakko有着丰富的生活,但过去的丰满也无法释怀如今被囿于自己身体的沮丧和愤怒。他唯一开心的时刻是和从未谋面的女朋友聊天,可能只有此时,他们能感受到思想依旧可以驰骋。

电影在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了自由的困境。最直接的层面是身体。当身体残疾(失明、无法行走)那么三小时以外的空间都是另外一个难以通达的世界。相应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电影中也被重新定义,丈量的方式也不同了。正常人丈量距离的方式不再适用于残疾人,后者不再计算时间的消耗,而是换乘时候的难度。

第二层自由的困境是制度和制度下的恶人。Scorpions标识了Jakko的成长年代,柏林墙被推倒、苏联解体。Scorpions的Wind of Change是自由之风,那时乐观的人们觉得历史已经终结,明天会更好。Jakko中年因病变残疾,像极了一个zz隐喻。当年自由的困境在制度,如今邪风又吹了回来。即使在北欧对残疾人如此友好的地方,人性之光也没有照亮恶人之心。

自由的第三个困境是死亡的威胁。当人死了,一切都结束了,身体和灵魂,自由和责任,一并消失,这可能是解脱,但解脱不是自由了。死人无论是去天堂还是地狱,都不再拥有自由,因为只有肉身之人,挣扎于责任和限制,充满着欲望和渴求,才是自由的载体,没有存在者就没有自由。

 8 ) 初衷是好的,表达是失败的

本片的两个核心内容即“视障”-主人公物理层面的痛苦,和“爱情”-主人公精神层面的活动,两项内容共同推动情节发展-要去看女友所以出远门,要出远门所以发生一系列冲突,视障是路途中的日常,爱情是最终的目的地。

直到结局前都觉得能get到导演的诚意但面对情节一脸懵逼,像是努力想表达或共情些什么却还没找着感觉的初出茅庐作品,二人最终见面那一刻故事重心突然明确起来,也有被感动到,但如果不是在影展可能我还没看完已经放弃了。

说几个明显的问题:

1.大篇幅浅焦镜头用于第一视角呈现主人公的视障痛苦(琐碎的生活麻烦、模糊的世界和噩梦),但物理层面的障碍和精神层面的活动似乎完全处于割裂的两端,前半段琐碎的生活片段并未将爱情生活与视障痛苦两项核心内容之间建立令人信服的联系,更没有为后续情节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原因铺垫,因此当天出发、独自旅行的决策都显得过于突兀和刻意(而和父亲的几段无效通话让这两件事的动机更加迷惑)。

2.《泰坦尼克号》作为本片标题和核心意象所在,其符号意义过于模糊和单薄,首先是出现频率过少,像是为了给主人公的出行决策找一个强行理由,除此之外和其他情节几乎零互动。其次,《泰坦尼克号》作为一个商业色彩浓厚的好莱坞类型片(主人公自己似乎也认同这一点),“不爱看这部电影“是否能用来表达很多短评中提到的“主人公是否相信爱情”,我是十分疑惑的。可是如果不能代表主人公的爱情观,那《泰坦尼克号》在本电影中作为核心意象的意义何在呢?毕竟这部电影似乎和主人公的视障真的毫无关系,这也是一个逻辑硬伤。

3.故事讲到3/4处展示冲突确实是编剧行规,但一个半身不遂的盲人一路上碰到的都是善良的公务人员和优厚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却在火车上恰到好处的碰见歹徒然后被拽进仓库打劫又因为几句激情澎湃的宣言恰到好处的被放走又恰到好处的碰上好心人得救,这个…???于是这场由无数个刻意与巧合堆砌起的冲突,除了说明主人公运气真的不太好,跟一个普通人某天出门突然被车撞或被人揍效果类似。既没能批判性的揭示出残障人士的社会生活困境,也没能对主人公强大的爱情信念进行进一步的精神分析。

总之,能看出导演或许是想法很明确、真诚也很人道主义的,但事实就是,哪个故事都没有完整的讲好,缺了太多必要的逻辑链条和意象之间的互动,所以显得哪个情节都不够真实和自然,像是用来推动情节的刻意而为之的存在。

同类型作品中更优秀的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同样是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残障人士的世界,但没困在主人公的一方天地里,而是把格局拓展到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的整个社会群体,第一人称读深刻共情与第n人称的换位思考同步进行,由主人公向外的视角与周遭世界向内的视角相互凝视——扭曲的审视、无奈的悲剧同时迸发,一个个人的混沌,一个家庭的崩塌,一个看似稳定而优越的社会体系中一粒尘埃的飘落。那正是——人性的、太人性的。

 短评

别有新意的视听,非常令人动容的小故事,以及令人心碎的表演

8分钟前
  • Caraxes
  • 力荐

映后活动,一个男的问导演:这个电影这么拍是为了表达对视障人士的同情吗?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放置对残障人士对同情?我傻了,导演也傻了,尴尬极了,但是很像会发生在这里的事。

13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2022金馬奇幻影展# 是部很「好看」也是很「好」看的電影,且必定要在電影院觀賞的沈浸式體驗,簡單來說就是體驗82分鐘的盲人視角,台詞有作為影迷的碎嘴幽默:約翰卡本特、《冰血暴》⋯⋯等,失焦畫面比《推拿》還要全面,戲劇性片段一同跟著揪心緊張,想到踏出家門這件日常小事對他們來說是需要賭上性命也要全然去相信人性,還好這世界還留有溫存,也讓結局顯得特別真誠動人,全程非常入戲的我忍不住爆哭並報以掌聲。

16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力荐

用全浅焦镜头模拟近乎失明的视界,观影体验堪称一绝。不爱看《泰坦尼克号》,却比任何人都更相信爱情;穿城去见你,历尽磨难也在所不惜。导演巧妙加入自己的迷影情结,结束得温暖而动人。PS,主演现实中就是瘫痪失明的多发性硬化症病人,不服都不行...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拍成短片就够了

23分钟前
  • 赏味Spencer
  • 较差

非常感动,口罩哭湿。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27分钟前
  • 一豆
  • 力荐

不要低估世界的恶意 也不要因此止步不行

30分钟前
  • Painkiller
  • 推荐

【芬兰】从片头片尾的设计,再到选择的完全以主角展开的视角和虚焦;处处都体现着对视障患者的关怀以及尊重。他们的每天,如“土拨鼠之日”般重重复复;吐槽着《纽约大逃亡》,“Jack Rose二选一”的无趣问题;男子快人快语的自嘲与从开篇就赢得好感。真正踏上路,他痛诉着障碍依然在这,再到迷惘与重新拥抱…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视觉的抹去而消失。这是在抛出了一个危险的悬念之外,插入的最温柔的关照。

3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聚焦于面孔,失焦于环境,身份于迷影心,感受于同理心。

4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今年北影节三项大奖获得者,芬兰的这部片名很长的电影确实好看!全部以长焦镜头的特写表现故事,别出心裁,一贯到底,完成度令人叹为观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当之无愧!写一个,也可以说是两个残疾人(一个患多发性硬化症至瘫致盲,一个患不治癌症)的特殊的爱情,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正在国内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相似的残疾与困苦,相似的对爱情、生活的渴望,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平凡、渺小的人物们,确实应该得到社会、大众、艺术的关注与爱护!两个片子都没有回避社会恶势力及不当政策带给他们的危害与灾难,又都非常节制,向上、自强,实在值得赞赏。李睿君导演从二十年前的《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我都看过,还在澳洲“金考拉华语电影节”上给他发过奖。他能坚持至今,太值得赞扬了!

42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映后交流环节不会问问题的观众别硬问

45分钟前
  • 喬木君
  • 还行

🆘这也钛浪漫了(指结尾

46分钟前
  • SH3056
  • 推荐

#SXSW# 虚幻失焦的视角、摇曳晃动的镜头、宛若来自异时空的声音设计 全片皆是「推拿」式体验 眼前皆是混沌 他的轮廓却在混沌的周遭中越发清晰 我们都想成为冰川 却发现自己只是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不愿看「泰坦尼克号」却做出“通过五个陌生人来见你”的浪漫创举 但最感人之处 还是片头片尾的盲文字幕

50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独特的摄影方式让观众也跟着一把盲人生活,各种不便,但依然充满活力,片中对主角影迷身份的设定也是相当有趣。最有意思的还是跟导演的连线,一个是电影创作本身没有考虑社会意义,就是为朋友而创作,另一个是选择《泰坦尼克号》就是因为导演本身也是那么想的。爱这部电影,很喜欢倒地之后那句“FREEDOM ”

55分钟前
  • son沐风
  • 力荐

请可怜可怜一个恋爱中的男人吧……太难太苦了,但还得继续活下去……

56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浅焦镜头的运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扑面而来的压迫感,无法抑制的绝望感,片头的盲文字母到了片尾滚动的时候全都转化为我们能看懂的文字,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份属于他的复杂情感,与我身体上的疼痛感融为一体,心里有太多想说的话,但这一刻,除了哭泣我什么也做不了。就像别人问他过得怎么样,而他总是回答:我还活着。整个世界都在颤抖,而他看见的只有模糊不清的船只在大海上漂泊,内心深处的孤独在耳边徘徊,那是歌声、呼喊声都掩盖不住的刺耳轰鸣,躺在地上无力反抗,却还要大声呐喊自由的瞬间,泪水沾湿了我的眼眶。为了奔赴素未谋面的爱情,他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房间,踏上未知的路途,用尽全力去冒一次险,因为讨厌被现实束缚,因为讨厌被别人可怜,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被偷、被骗、被打,被威胁、被嫌弃、被抛弃,但在见到她的那一刻,他是快乐的。

60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力荐

本高度近视患者来说代入感太强烈了。眼前的黑不是黑,人性的恶才是黑,我害怕黑暗但仍然愿意为了你翻山越岭。只字不提爱情,可遇见你就是光明。

1小时前
  • Fairy🍒
  • 推荐

这部芬兰电影和娄烨的《推拿》类似,用浅焦镜头制造一种受限的视角,让观众在短短80分钟里感受和体验盲人的困境。没想到的是迷影元素如此丰富,后半段转入惊悚类型情节也有点意外。最出色的是喜剧氛围的构建,人物塑造上突出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剥削残疾人这点令我最欣赏。

1小时前
  • 罗宾汉
  • 推荐

总能在欧洲电影里看到“在已经算是挺完备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面对生理心理问题的挣扎,深刻入骨。以盲人视角展开叙事,全程极有代入感,老戏骨的表情演绎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我只用麻烦五个陌生人就能见到你了”,和穿Scorpions抢匪聊天中呈现的复杂人性,正是因为一个可怜的人拥有的只是电影和遥不可及的恋人,手机是唯一的带来幸福的光亮,才让人更加感同身受去同情和代入身处困境的艰难。一个从未看过泰坦尼克号的盲人,却能跨越千山万水越过重重障碍去见未曾谋面的恋人,这是比泰坦尼克号本身都浪漫得多的故事啊~看到老人最后拿出包胶影片的那刻,哭得不能自已。

1小时前
  • 凌麦儿
  • 力荐

意想不到的是本届威尼斯印象最深最让我激动的片子是我看的最后一部。首先是他出乎意料地全程把焦距定在主角的身体上,观众能够体验到一个盲人的视野所见,非常有代入感。第二就是映后主创们说的对电影的热爱,我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在卖情怀,但是我在电影里感受到的确实是对于电影的绝对专注。

1小时前
  • 冷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