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城堡

剧情片美国2017

主演:布丽·拉尔森,伍迪·哈里森,娜奥米·沃茨,艾拉·安德森,钱德勒·海德,马克思·格林菲尔德,乔希·卡拉斯,查理·肖特韦尔,伊恩·阿米蒂奇,莎拉·斯努克,萨迪·辛克,奥利维亚·凯特·莱斯,布里盖特·伦迪·佩恩,席瑞·克鲁克斯,伊登·格雷斯·雷德菲尔德,罗宾·巴特利特,乔·平格,多米尼克·博加特

导演:德斯汀·克里顿

 剧照

玻璃城堡 剧照 NO.1玻璃城堡 剧照 NO.2玻璃城堡 剧照 NO.3玻璃城堡 剧照 NO.4玻璃城堡 剧照 NO.5玻璃城堡 剧照 NO.6玻璃城堡 剧照 NO.13玻璃城堡 剧照 NO.14玻璃城堡 剧照 NO.15玻璃城堡 剧照 NO.16玻璃城堡 剧照 NO.17玻璃城堡 剧照 NO.18玻璃城堡 剧照 NO.19玻璃城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20:04

详细剧情

  萝丝(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虽然她拥有着价值百万美金的土地,但是却依然选择去过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这样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名为雷克斯(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的男人,雷克斯比萝丝还要离谱,是一个整天酒瓶不离手的空想主义者。两人生了四个孩子珍妮特(布丽·拉尔森 Brie Larson 饰)、萝莉(萨拉·斯诺克 Sarah Snook 饰)、布兰(Josh Barclay Caras 饰)和莫林(布里盖特·伦迪-佩恩 Brigette Lundy-Paine 饰)。  虽然这对父母非常的不靠谱,但四个孩子们生长在如此自由的家庭氛围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的弊端逐渐显现,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必须学会互相照料。

 长篇影评

 1 ) 从有趣来说,这对父母合格;从责任来说,这对父母不行。

在孩子小时,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生活会打动他们。等到渐渐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正常、普通的生活是大部分人的需要,离经叛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亲的早逝就是例子。常存责任心,与孩子做朋友,两者结合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很多人质疑结尾的原谅,我觉得可以理解,血缘关系会让你原谅一个总是伤害你的人,总念着他好的一面。

 2 ) 观后感

玻璃城堡,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观影全程都在期盼,期盼能够出现奇迹:一座明晃晃的玻璃城堡镶嵌在葱郁的山峰,哪怕只是一小间敞亮的阳光房也好,能让孩子们惶恐的眼神重新迸发光彩。可是,并没有!只留下泛黄的手写图纸、填满垃圾的地基,以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父亲口口声声说要给四个儿女建一座美丽的玻璃城堡,结束颠沛流离的四海为家,可始终停留在纸面上,自己酗酒嗜赌,喜怒无常。母亲也是秉持空想主义的生活态度,放弃可以变现百万美金的土地,宁愿流浪街头,翻捡垃圾度日。

 3 ) 真实的生活

“玻璃城堡”

家庭应该给与孩子什么呢?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快乐的童年”,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童年”,总之,一定是饱含父母之爱的。大人要有大人的样,至少在孩子面前如此。

“玻璃城堡”讲了不同的故事,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这个美国家庭教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或者作者认为父亲给了她很多——不是普通家庭能给的东西。父亲酗酒又戒酒,父亲有理想又颓废。父亲好的时候,可以摘下星星做礼物;发起脾气来爆口动粗。父亲教会她怎么克服恐惧,虽然他自己一直都没有。父亲是失败者吗?对于标准的家庭来说是妥妥的一个,可是在女儿眼中这个问题又是那么的复杂而难解。

一个家庭的故事,非常不同的故事,对于“传记”作者来说,点滴二三事儿,把这个家庭里复杂的父女关系描绘的细腻、真实而生动。传记很成功,电影也不错。

 4 ) 玻璃城堡观后感

电影刚开头是珍妮和未婚夫的饭局,未婚夫为了自己的利益编造珍妮的家庭情况,她却难以启齿,要求自己来编家人的故事,并且父母在街上捡垃圾她却视而不见。这里采用倒叙的手法展现故事的结局,让观者想知道她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小时候,对于挨饿母亲给出的回答是“你是想让我做一个小时就会吃完的东西,还是画完这张能永久保存的画?”这句话似乎刚开始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想生活并不能这样衡量价值,我们所需要的是花费我们所现有的时间好好生存,而不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空虚妄大的事情。然而她也能说出“风从早到晚都在吹打这棵树,但它从不屈服,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塑造它的美”,母亲很有审美意识,对于美总是不懈追求,这也许是所有艺术家所向往的。 对于布莱恩头撞到地上造成骨裂,父亲给出的回答却是“布莱恩的头硬的很,我肯定地板受伤比他还严重”,他和医生争执“我一个空军老战友带她女儿来医院,医生就给她贴了个创可贴,可支付的医药费比一个飞行员一年的收入都多”,“我全家三个月不吃饭,才够你买一辆豪车”,这些话真实而心酸,现在也有很多小问题医生小题大做,故意榨干病人的钱,让贫苦的人更加贫穷,富有的人更加有钱,资本固化让人们有心无力,安于现状,无法翻身。并且前后两句话有些矛盾,难道三个月不吃饭就能买辆豪车吗?赌博难道能赚这么多钱吗?长大之后,父亲为了不让女儿离开自己,明知道别的男人对女儿图谋不轨,却顺水推舟,差点让珍妮失去纯洁之身。这样的父亲形象让人咬牙切齿。 到后来我们才发现父亲的问题来自原生家庭,奶奶在孩子吐出东西时打孩子,并有恋童癖,一次次伤害孩子们。因为严格约束的爸妈,才有了要追求绝对自由的儿子,父亲酗酒流浪的问题都有了解释。对原生家庭有阴影不敢反抗用逃跑离家的方式应对,喝酒麻痹是另一种逃避原生家庭阴影的方式。父亲雷克斯总是在家人面前说自己向往自由,其实只不过是随心所欲的放纵和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弱罢了,因为自由不应该只趋于表面,而是内心。It's impossible to breathe when you're drowing in shit.是雷克斯小时候子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隐喻他母亲恋童癖的行为对他产生的影响,诉说着他对他母亲的厌恶,无法逃脱以至无法呼吸。 最有感触的一幕是爸妈吵架孩子无言,到楼下自己用跳绳分散注意力,父母的不和是深深扎进心中的刺,比肉体的疼痛来的剧烈的多,他们无法排解,也只有暂时逃离。这里父母不算是真爱,孩子的到来也不是意外:活在虚幻中的人总喜欢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做的是对的,而他们的爱情只不过是互相找到宽慰罢了,我认为的爱情是灵魂契合,能在很多方面提供对方需要的帮助,互相扶持走的更远;孩子们他们所拥有的就是对方和自立自强的自己,因为有对方,才有了依靠,能有可以期待的未来。这些孩子们就是一群没有伞的孩子,以为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 这对父母最擅长的就是认真坚持做自己,认真敷衍欺骗孩子每一次。就像父亲从未想过建一座玻璃城堡,只是想通过这来锁住他的孩子们罢了,这是专制自私的体现,不适当的控制欲只会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期待从来不是一瞬间消失的,只是在时间的消磨和一次次失望中被磨灭了,给人希望又给人失望是致命的,总有一天会失去耐心。 父亲虽然表现得很不靠谱,却在某些瞬间很有魅力,他能用各种地理,物理知识向孩子们描述解释着美丽的世界,在教珍妮游泳的时候告诉孩子“这里的每个人跟我们一样,只是肤色不同”,他拥有着开阔的视野,不局限于肤色的差别,这也许是因为他也接受着贫穷的审视,与此同时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穷,但认为其他人意识贫瘠。她告诉珍妮“但我不能因为你害怕,就放任你紧抓扶手,放任你停滞不前,如果不想沉下去,就要学会游泳”,有时候放任孩子勇敢地探索未知比将他们关在牢笼里囚禁要好的多,在实践中探索获得真知才是自己所拥有的。珍妮看到自己烧伤的肚子,觉得自己丑陋的像是个魔鬼,雷克斯回答道“你一点也不丑明白吗?我向你保证,总有一天,你会看着这个,明白自己坚强的另一面,你是沃尔斯石山羊,我们和其他人不一样,肚子浴火”,用孩子所拥有的特质教会孩子坚强,勇敢,面对挫折。答应孩子戒酒,痛苦到接近死亡但办到了;在很多事情上他总能给孩子想要的爱,不吝啬表达爱意,没有传统的中国式父亲那样沉重;不经意间他总能展现母亲般的细腻,他收藏了孩子从八岁起写过的每一篇新闻;他也会教孩子们更深层次的拥有,当别人的废物已经坏掉,并被人遗弃,你依然有自己的星星…… 这对父母身上展现了太多矛盾的点,让孩子们想要逃离却无法脱身,让读者看得刚想批判一顿时,又下不去口,虽然结局是孩子原谅了父母,并且幸福温馨的生活在了一起(雷克斯因病去世),但这只是作家珍妮想要给自己及家人的一个交待,而我们作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认为并不是所有错误都可以原谅,生而不善养者不配当父母,选择站在父母的对立面,保留伤痛,但是坚强地活下去。这也说明人性是复杂的,不能通过一件事情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在于对方的行为好坏优劣在自己心中的占比,优势占上风的话,我们可以忽视掉他的缺点,反之也是如此。

 5 ) 把生活还给我

今天看完了玻璃城堡,一开始看的时候有些厌恶,感觉相当漫长,主人公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吗?前半段告诉我,这不就和我的爸爸一般无二吗?他力大无比,身量高大,告诉我们美好的未知世界,甚至电影里的爸爸更加懂孩子,更亲热些。年纪甚小的孩子们欣赏这种刺激好玩的生活。但是到后半段,孩子们长大了也看出了真相,星星做礼物只是一张美好的空头支票,玻璃城堡也是爸爸的谎话。双亲只是希望儿女绕膝,而并没有想到孩子除了是他们的孩子以外未来还有其他的身份。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儿女不希望被父母自己的愿望缚住,相信着总有一天能住进玻璃城堡的美好未来。那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们的人生也远远不止这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有的时候要脱离这些是很难的,毕竟父母年龄比我们大至少二十岁,他们善于用这二十年的经验值说事,也无比地依赖着这,来建立威信,成为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应该原谅,他们有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观念,甚至逼迫我们务必执行。有些父母会觉得我到这个年纪,我活到了现在,衣食无忧,就能证明我走过的轨迹总能指导着我的孩子们走向同样的成功;又或者是,我见到了那些成功的人,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是个很好的模版,如果我的子女们也这样,那么我也会为他们而骄傲。这些对,但不都对。至少是因为人与人是有不同的,再到价值观,受的教育,朋友,最远到个人理想。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信服,有的人不以为然,也有人深恶痛绝。信服的人成了X宝,不以为然的人可能自己也没知觉到底有没有走出父母造的玻璃城堡,深恶痛绝的人可能走向了成功,可能走出家门没多远就跌了个稀巴烂。

我们应该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父母给予我们建议,指出不应做的事,不应走的路。而正确的路应由我们自己探寻。

我曾经问过我妈,那你们公司的那个助理姐姐会一直做助理吗?妈妈说:她老公一个月公司五六千,女儿在上小学。她下了班接个小孩,做个饭,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可能他们就这样了。 我后来又遇见一个人,楼下做鸡蛋饼的阿姨手艺不错,生意也不错,但我没有问谁,她这一辈子是否都会继续一直创造出温暖果腹的美食。

虽然有这样流浪汉父母的生活并不值得多提,但希望儿女们能将父母这种自信勇气常放心上。

 6 ) 不能建成的城堡是不能完成的分离(更新版)

欢迎点击原文链接关注公众号“海心理”:http://mp.weixin.qq.com/s/0RUAkOkezABorJYHV3jjlw 电影《玻璃城堡》改编自沃尔斯一家的自传,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远离世俗,随性而为,这种极端的表现也引起争议。 雷同的表象后面往往有不同的故事和动力,让我们试着抛开对错是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这样生活,玻璃城堡为什么没有建成。 影片有两个重要场景。 1

雷克斯一家回到韦尔奇的晚餐: 开门的瞬间,看到母亲阴郁的脸,时间走得沉重而缓慢,雷克斯象被施了魔咒,眼神躲闪。 餐桌上,母亲的一言一行凝结了空气,她肆意地贬低和嘲笑雷克斯,打骂自己的孙子,雷克斯和妻子都在沉默,就象不存在,只有珍妮特愤怒地站出来制止,这时雷克斯大声指责女儿不许这样和奶奶说话,然后仓皇离开。母亲居高临下地说“听你爸爸的话,小姑娘”。珍妮特摇着头,无力地倒在椅背上,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此时的罗斯(珍妮特的妈妈,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名字,是在演员表上找到的)故作轻松地解围,看上去她在努力掩饰自己的紧张。 母亲看着电视猜迷,面无表情地宣读一条条家规,象在自言自语,父亲远远地望了她一眼,又收回视线,窗帘遮挡着阳光,房间里弥漫着沉闷和乏味,令人窒息,四个孙子紧紧依偎在一个沙发上,不知所措。 雷克斯小时候的日记上一段话让孩子们笑了: “这世间还有比布满黑灰的毯子、皱叠交错的绳子、布满煤渍的雪发出的咯吱声更重要的东西,还有比她发出的咯咯笑声以及她长满老茧、龟裂的双手更重要的东西,或许还有很多很多,但我都无从知晓,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呼吸,当你深陷一堆屎里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办法呼吸” 这些话说出了上面那些场景中孩子们的感受,也时当年雷克斯的感受。 或许雷克斯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阴郁控制的母亲肆意贬低并打骂雷克斯,父亲好象不存在,没有保护自己的儿子,当他愤怒反抗,父亲却指责他不要这样和妈妈说话,雷克斯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无力地倒在椅背上,缺席的父亲和融合的妈妈,他感到窒息。 妈妈不能共情和镜映雷克斯,父亲更象母亲的打手,这样,雷克斯不敢表达自己,无法信任,没有安全感,也发展不出情绪的理解和调控能力,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有力的自体去与人建立关系和发展世俗的成就。 2

雷克斯教女儿游泳: 雷克斯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父母身边,听到妻子的这个要求,他的眼睛流露出恐惧,但他说“我什么都不怕”,注意力转向池边不敢下水的女儿珍妮特。 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被点燃。当我们内心虚弱,更容易把无法接受的部分投射给最亲近的人,雷克斯也是这样处理他的情绪: 他把弱小和恐惧投射给女儿,猛然把女儿扔进池水,她在水中感到窒息和失去安全感,在恐惧中挣扎、逃出水面,象极了当年他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挣扎着逃离。他站在池水中,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强大和安全,女儿则承受了父亲无法接受的弱小和恐惧。他还把这种粗暴的方式合理化成为了女儿好,也许当年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人生充满挫折,父母的支持,孩子在挫折中慢慢成长,无须专门制造挫折,而雷克斯的方式会直接造成孩子的创伤,无法相信他人,难以走近亲密关系,谁知道对方会不会把自己扔进水里呢?这代价太大了。 总得来说,这两个情景叙说了雷克斯内心最深处的故事: 他内心从未自由,一直在一堆屎里,反抗是他内心的自我与父母的冲突,也是他的生存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外化到他与世界的关系中,就是: ○ 他无视社会的规则和习惯,反其道而行之,就象在令人窒息的一堆屎里挣扎,以免被吞没,然而,就象游泳一样,挣扎并不能带来自由,只会越陷越深,直到死亡。 ○ 他远离家乡,心理上无法分开,才试图以物理距离替代和逃避。 ○ 他无法在一个地方工作长久,他从没学会与权威友好相处,带着被吞没、惩罚的预期,他反抗的态度潜意识里在验证自己的预期,对抗只会促使权威愤怒和惩罚,每次离职后都会逃到另一个城市,于是,他不断重复,四海为家。 ○ 他带家人与社会隔离、对立,融合的关系里分不出彼此,他觉得好的,就会投射性地认为对家人也好,所以珍妮特和弟弟妹妹们也感到家里窒息的空气,纷纷逃离,这是父亲最擅长的方式。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名字:玻璃城堡 这是一座雷克斯一直计划却从未完成的建筑。 它代表了在窒息中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那里可以自由地呼吸,有温暖的阳光和自己想要满足的一切。 它让雷克斯与可怕的现实世界分离,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吞没。 它是雷克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尽在掌握,而且如此完美,自己也因此而完美。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完成它呢: 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 对于从来没有被父母认可的雷克斯,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城堡,这个成就太大了,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榜样的引导,在内心给他力量面对成就过程中的困难,或者一个好的支持让他以自己的成就为荣,但他的父母显然不能提供给他。 ○ 在现实中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强大的自我功能,把心中的幻想与现实联结,这是雷克斯没有发展出来的能力,他的心理寄希望于幻想中的强大和无所不能,以便让他觉得自己够好,或者说,他的理想还停留在一个小男孩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停留在他的设计图纸上。记得他的想象力吗?这大概是在心理缺氧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能。因此,刚回韦尔奇时,一度的雄心壮志,告诉女儿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包括后来在珍妮特鼓励下戒酒,但幻想的泡沫一碰就碎,他已经尽其所能。 ○ 现实是有缺陷的,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完成幻想中的完美无缺。当雷克斯没有被父母足够接纳时,他依靠幻想建立起来的自尊,对完美的执着就像生死一样重要,任何缺点都是无法忍受的。宁可未完成,也不要打破心中的完美。 ○ 这个幻想中的城堡是有功能的,它可以保护雷克斯不被现实所伤害,是他的避难所,有效的防御,依靠这个强大的防御,他得以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事实上,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他内心的空洞,不是他的错,他也没有能力去填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保护层,不要轻易去碰它,那会爽了自己,伤了对方。 ○ 玻璃城堡一旦建成,就意味着他真的与父母分离,虽然这是他的愿望,但也是他害怕的,因为内心的空虚和匮乏还不能支撑他免于崩溃。如果他从某个地方获得了强有力的心理氧气,使其不再需要陈旧的模式,就不用担心分离了,旧的模式还是和父母融合的。 自传里对雷克斯的描述丰富多彩,反映了孩子们接纳了这样的父亲。在电影中,另人欣慰的是,这个接纳是在父亲去世前,没有带着遗憾和内疚,接纳使他们在内心与父亲很好的分离,这也让她们感恩父亲,一起快乐地谈论他,自由地生活。是哪些资源让她们姐妹四人完成了父亲没有完成的分离,自由地生活?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三种情感氧气,一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和赞赏,二是来自父母的保护和理解,三是来自同龄人的共同兴趣爱好。所以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父母多多少少比爷爷奶奶强多了,所以能给孩子一定的支持和人生目标上的引导,虽然并不够好,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其次,兄弟姐妹多,他们之间互相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爱好与才能方面,这给了他们现实的技能逃离家庭,大一点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代偿性的满足了弟弟妹妹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成为更好的榜样。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海心理

心理学来自生活,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找到心理学的乐趣

 7 ) 往事不能及,来者犹可追

毕竟往事不能及,来者犹可追。

仅对电影发表见解。

故事原型主人公最后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感觉这个结局和《Educated》相比还是要欣慰一些,当然她们的故事也大相径庭。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平静和安宁,那就没什么对与错之分。

这部电影对我有很大意义,对被原生家庭困在过去的人有很大启发性,坚定了我要与过去和解的决心。

 8 ) 《玻璃城堡》:是噩梦,也有短暂的欢愉

(芷宁写于2017年11月3日)

       美国著名记者珍妮特·沃尔斯于2005年出版的《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le)》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个人回忆录,该书将沃尔斯与其兄弟姐妹那与众不同又艰难困顿的成长经历公布于众,而这部同名影片便是据此回忆录改编而成。沃尔斯的另外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小说《半驯之马》,以其外祖母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原型,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看罢《玻璃城堡》之后,有些期许《半驯之马》也能光影化。
       家庭伤痛是很多具有文字天赋的人提笔写作的初衷和原动力,大约人在痛苦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写出来是一种必要的宣泄,是一个易于找寻到的缓释出口,毕竟“我们都感到痛苦,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乱七八糟的事,人生就是很令人费解,我没有答案,但我知道你如果把它写下来,事情就会慢慢好的。”(语自影片《Detachment》)
       拥有一对有着空想主义思维模式又始终坚持特立独行的不靠谱父母,会有多么的不幸,或者说会有多么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珍妮特·沃尔斯和该片向读者或观众娓娓道来,这里面不乏血泪和伤痛,当然也有点点的欢愉。
       对该片的改编应该算比较尊重原著风貌,而反应家庭伤痛的影片实在不胜枚举,其中不乏佼佼者,如何让影片最大限度地贴合观众,除了每个不幸家庭的特别之处外,还必须有些共性,这部影片中的共性,大约是人们在幼小时都有被自己单纯信任着的父母忽悠过、都有被空口许愿过的经历,除却这部分,影片做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却是它的特性——沃尔斯家的孩子们在对父母失望后所做的自助自救。当然具备这样的独立思考和自救自助的能力,也是拜不靠谱父母所赐。
       片中成年后的珍妮特有句台词:“我们从来不是一家人,我们是一场噩梦。”年少时,一家人居无定所,四处流浪,那时对于孩童而言,如此不合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是新鲜刺激有趣的,何况父亲总能找到这样做的理由,并口头描绘出美好的愿景。然而,这对属于性情中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安全和成长却无法做到最基础的保证,如,幼小的珍妮特在做饭时被火烧伤,在伤逝未能得到充分的治疗修养时,就被父亲偷出了医院,继而全家逃亡。再如,家徒四壁,长身体的四个兄弟姐妹却没有食物,只能吃黄油拌糖充饥……
       都说“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可并不是每个城堡都坚固温暖可靠,父亲曾许诺给家人建一个玻璃城堡,还煞有介事地设计了图纸,忽悠孩子们打地基,然而仿佛一个不着调的梦想,玻璃城堡始终没有建成,酗酒的父亲也功亏一篑地没能戒酒成功。面对这样的父亲,珍妮特的内心是复杂的,影片也着力表现了这一点,珍妮特信任父亲却总得到失望,可看到父亲受伤严重的手臂,她又没法不关心他,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珍妮特和父亲的关系也有着亲疏远近变化,当得知父亲病重时,已奋斗成社会精英的珍妮特还是回归本性地赤脚跑回了流浪中的父母的临时住所。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影片试图表述父亲选择如此的生活方式,也和童年阴影不无关系,然而他的行为却延续着这种烙印……
       夏多布里昂说:“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的知识范围。”这样散漫随性热爱自由的父母仿佛一把双刃剑,他们对子女既限制又放任自流,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不约束子女的想象力,其中的一些鼓励还促成了子女的发展,例如父母送书给孩子们做礼物时,送给珍妮特的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母亲表示希望珍妮特写出属于自己的书。另一方面,父亲偏激而自以为是的思想言行,令他制止子女们涉足社会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这种限制则是他和珍妮特的关系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珍妮特一直想让自己过上不同于父母的生活,可在关键的时刻,她意识到她也曾从这种生活方式中获益,事实上,父亲还是有觉悟的:“我花了一辈子,在荒野里追击恶魔,却没发现,原来一直恶魔在我的身体里。一辈子都活在恐惧自己的阴影里,想想也是可悲。”
       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空想主义父亲颇有入木三分之效,而饰演幼小珍妮特的钱德勒·海德较出色,饰演小珍妮特的艾拉·安德森也不错,大珍妮特由影后布丽·拉尔森饰演,虽不是每场戏都把握到位,但关键的几场戏还是令人信服的。
       该片似乎并没有想走得更远一步的打算,这也使得它距离一部真正的好作品还有些许距离。
(杂志约稿)

 短评

3.5,沒有蓋起的玻璃城堡。又愛又恨的父母。看時被戳了幾次淚點,但沉澱過後覺得是有點搧了,老式情節劇的呈現手法。或許這才是Captain Fantastic現實版。夢幻、脫離現實的嬉皮父母,帶給孩子特別的童年與想法,卻也沒善盡責任照料。但他們都是善良的,記住了父母好的那一部分

8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有点儿像另一个版本的《神奇队长 Captain Fantastic》,主要区别是,本片的重点并非嬉皮价值观或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的对错的探讨,而反倒其实是个相当平民化的家庭关系/父女关系的故事(相对更容易共情),长大后发生的事是故事的重点。伍迪·哈里森确实是个好演员,虽然(也许主要因为相貌气质关系)

12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力荐

68/100 创作者把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讲述得如此“阳光”,也算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楷模了。人永远无法逃避的只有我们的“父母”。

1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式

19分钟前
  • 伦敦在逃火野丽
  • 推荐

这对父母到底给孩子的情感忽视还是情感满足呢?

20分钟前
  • 西祠
  • 推荐

飞机上哭崩啦

22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推荐

奇葩的价值观,白瞎了好演员。

23分钟前
  • Iker
  • 还行

总是给一巴掌,再给颗红枣的。这种变态的亲情,我不要的。几位主角的表演都很娴熟也很有说服力

24分钟前
  • bugz
  • 力荐

又是一个“吃亏是福,悲喜参半”式的成长故事,这种狗屎原生家庭的故事真是怎么都讲不够。生活给你个柠檬你确实可以做成柠檬汁,但难倒不是不用忆苦就可以思甜是最好的嘛

29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还行

这就是最不该做父母的人偏偏做了父母。都会里的波西米亚人、现代社会的边缘人、流徙者。自己安于或坚持这样的人生无可厚非,但强迫孩子接受食不果腹、担惊受怕的生活实在自私并且祸害。几个儿女后来纷纷逃离,向往中产生活也不无道理,贫困的人真没法宣称幸福。不过,一家人也的确十分相爱、羁绊很深。

3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过于自我的人不适合养育孩子

35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亲情的破碎与和解,缺点和优点一样多,总结起来只能给这样一个分数。过去和现在就像两条毫无规则的曲线,只是偶尔在某处冷不丁交叉一下,营造高潮的方式基本靠主角互相之间的争吵嘶吼,最后父女之间以廉价泪水博取观众的共情以及最终达致和解的俗套结尾也使得这部本具有十足吸引力的影片瞬间沦为庸作。

39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最近泪点好低。结尾太感动了。果然家庭背景很重要,更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结尾二女儿也还是很感谢自己的父母,毕竟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

40分钟前
  • 20几岁就知道
  • 力荐

被过度讲述以及高度典型化的题材并没有影响导演德斯汀将原著回忆录视觉化为一部极具情感力量的传记片,这得益于他为片中角色所注入的原生态情感,这种原生态情感具有直接不加修饰的情感力量,而演员们的优秀表演则更是将这种情感传达出来的完美工具,在这方面来讲本片也是对其前作闪光点的继承与延续。

44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初中时在杂志上读过这个故事,因篇幅简短,一直理解为孩子爹妈有钱但放弃现代社会,类似某种不给小孩打疫苗的父母,看过才知很多遭遇实是因二人无能为力和缺乏责任感,所以女主爆发的愤怒我是很理解的。结尾对父亲的洗白有些牵强了,比较好奇原著是怎样的。P.S.我们美美的闹米居然演了这么邋遢的人233

45分钟前
  • 门多塔的孽障
  • 推荐

已经煽动不到我了,woody老年完全健康人,根本不像。中规中矩的家庭片。

4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我爸爸给了我很好很好的物质生活,但他工作很忙,他跟我说话很少,一晃眼直到我二十七八,话才多了些,主要是家里的事,他越来越老了,虽然是我爸却很陌生。所以看到电影,父亲教孩子指星星,跟她说道理那些片段,挺羡慕的。我老公看了也流泪,他肚子上也有被烫伤的花,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其实不是~~有时候父母也是残忍。我在外边喝多了,他一个人看了这个片子,一家人总是互相用亏欠勾联的

51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故事讲得非常克制了,我朝大地遍布这样的/更夸张的父母们,并且到死也不觉得自己错了。虽然我也不太喜欢happy ending,但也许羁绊真的是那样的妥协。

54分钟前
  • 欢小欢
  • 力荐

理想的伟人,行动的懦夫。GLASS CASTLE 终究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四个孩子来说,玻璃城堡不是所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是一个稳定,完整的家。这个家,最终,父亲创造不了。Jeannette逃离未婚夫逃离fancy hotel,闪回父亲带他奔跑,有一些泪目。

56分钟前
  • Dawson_91
  • 推荐

他有恶魔和天使混杂着的致命吸引力。

59分钟前
  • 空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