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女人

剧情片其它2017

主演:丹妮拉·维加,弗朗西斯科·雷耶斯,路易斯·尼科,艾琳·库彭海姆,尼古拉斯·萨维德拉,安帕罗·诺格拉,特丽妮达·冈萨雷斯,内斯托尔·坎蒂利亚纳,亚历山德罗·高克,安东尼娅·泽格斯,塞尔吉奥·埃尔南德斯,罗伯托·法里亚斯,克里斯蒂安·查帕罗,戴安娜·卡西斯,爱德华多·帕谢罗,法比奥拉·萨莫拉,马尔西亚·塔格莱

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

 剧照

普通女人 剧照 NO.1普通女人 剧照 NO.2普通女人 剧照 NO.3普通女人 剧照 NO.4普通女人 剧照 NO.5普通女人 剧照 NO.6普通女人 剧照 NO.13普通女人 剧照 NO.14普通女人 剧照 NO.15普通女人 剧照 NO.16普通女人 剧照 NO.17普通女人 剧照 NO.18普通女人 剧照 NO.19普通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4

详细剧情

  玛丽娜(丹妮拉·维加 Daniela Vega 饰)是一名跨性别主义者,和一位名叫奥兰多(弗兰西斯科·雷耶斯 Francisco Reyes 饰)的男子正在同居之中。奥兰多虽然年长玛丽娜许多,但他包容而又善良,给予了玛丽娜许多快乐的回忆。然而,某一天夜里,奥兰多因为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最终不治身亡。此时的玛丽娜并不知道,比起失去爱人,她将要面的是比这残忍的多的事情。  玛丽娜想要参加奥兰多的葬礼,却被奥兰多的前妻严令禁止。与此同时,因为身份不明,她也将失去自己和奥兰多居住的房子。更糟的是,一名私家侦探被雇佣开始调查玛丽娜的隐私,因为她被怀疑和奥兰多的死有牵连。

 长篇影评

 1 ) 爱真的需要勇气

幸好没有提前看剧情简介,看到三分之一才意识到女主原来是个男人,痛失爱人后孤立无援,一个人与和整个世界对抗,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电影非常工整,一气呵成,但又没有流于流水账的平庸,带着悬疑的机票贯穿始终,整理柜里空空如也,这给了我们诸多的解读。

其实无论柜子里有没有机票,都无法抹去两人的爱。

关于两人的爱情,因为男人猝死,好像是短缺的,但电影对他们的爱情是有铺陈的。

1)首先是男人在办公室时找信封,这说明机票一定是买了的,如果没有这个场景,那么他后来手写下的信封毫无意外,一定会被解读成男人只是诳玛丽娜。

男人提出10天就带她去伊瓜苏瀑布的,信封遗失这条线并没有说明,最大的可能是由妻子或儿子拿走了的,而不是男人失信于她。

2)生日当晚,玛丽娜热情奔放唱歌,共进晚餐时两人互相凝视,带着从容和温暖,男人眼里写满了宠溺,手写的信封代表着他对她的承诺,而她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因为彼此都懂。

这场戏看似简单,信息量非常大。

男人精心为她的生日订了座位,并且请来服务生给玛丽娜唱生日快乐歌,说明他根本没有忌讳,在大厅广众之下和她秀恩爱,柔情满满地安排和她一起去看世界奇迹瀑布,如果不爱,怎么会做这些呢?

3)两人一起回家,共度春宵一刻,激情坦荡,但很快随着男人发病急转直下。在这期间,也留给观众一个悬念,这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情侣抑或第三者,悬疑设置得非常好。

4)玛丽娜送男人去往医院的路上,打电话给男人的弟弟,更是将悬疑推至高点,直到医院里玛丽娜的身份才慢慢浮出水面。

玛丽娜和男人的爱情,弟弟是知道的,并且很尊重和认可,那也从侧面说明男人是很爱玛丽娜的,要不然弟弟怎么会知道她的存在,并且对她的态度还算友好。

男人公布了和玛丽娜的恋情,对于这场不被承认的恋爱,相比玛丽娜,或许这个有身份的男人更需要勇气去承认这一切,这条线并没有交代,但随后的发展中,不显山不露水的表现了出来。

妻子和儿子的愤怒,不惜一切要保全男人作为好丈夫、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包括社会大众也如此,尤其是妻子自以为是的宣布主权,更加彰显男人对她爱情的缺席。她需要的不是男人的爱,而是一场被遮盖的体面,纺织厂的全体工人所致的悼词也是如此,因而可以女秘书拿走信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她最有可能知道信封里有什么。

所以玛丽娜对于猝然而逝的恋人才会如此心痛,在卫生间里伏地,在衣柜里呼吸爱人的气息,在大风天里艰难前行,这场戏可谓神来之笔!坚定而不彷徨。

痛失爱人后,被人驱赶、侮辱,她迷惘。

虽然最终没能找到爱情的佐证(那个装有机票的信封)她依然执着于和爱人最后的告别,在爱的指引下,她找到了爱人,最终得以握手而别。

如果爱是真的,还需要凭证吗?即使是黑洞,那又如何呢?

带着爱人的小狗一起生活,高声放歌,因为她有爱人,哪怕是曾经有过,也能给予莫大的勇气!

 2 ) “普通女人”

因517,豆瓣推荐上热搜,而想看看与了解,220520完

边看边思考中年、老年时期这些问题,以后如果我也有伴侣也避免不了(现在也可以差不多思考

故事情节很普通,像是与电影名相呼应

第一次看变性人演的电影,倒是与主角的身份一样,也是名变性人

玛丽娜,能在困境中,挣扎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阳光

就像尼采所说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与世俗作斗争,本就是件艰难的事

让我想到自己以后也能这么面对吗

这两天也都在不断思考着这问题

年轻时不懂事,高调的去宣告着自己的身份

丝毫不在意他人、社会的眼光与看法

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激进、渴望得到认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升

现在面对世俗,我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

无形中,也去发声、去努力、去奋斗

就只想拥有与常人一样的平等、尊重而已

而作为性少数群体,希望的只是像平常一样对待即可

不用同情、不用怜悯、不该被歧视、不用带着有色眼镜

这一天,在我有生之世能看到吗

 3 ) 好片会越来越多,别放下手中的彩虹旗。

本片的西语原名是《Una mujer fantástica》英译为《A fantastic woman》汉译为《普通女人》,真的要给我们汉译的名字打120分,简单明了,“普通”二字一语中的。

这是一部LGBT群体中“T”发声的电影,女主曾是一位生理性别为男、社会性别为女的异性恋跨性别者,后来也就成为了“T”的全称transgender变性人的一员。然而这些标签都多余,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 下面是我贴出的一些代表性的情节片段,结束会暂时记录一些个人与大众的想法。」

玛丽娜坦然接受自我,作为一位努力上进的歌手,在舞台上演唱时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得到了奥兰多的欣赏和爱慕,两人心灵相通,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阻挡不了两人真心相爱。

但噩耗突然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她的爱人突然离世,她还未整理好悲痛之情,就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荒谬的事。倒也是这些因跨性别身份的女主角而展开的一个个荒诞不公的情节,让人纳闷儿,这些破事儿和她的性别有个毛关系?

在找到医生的时候,医生的对病情只口不提,却一直怀疑她的名字是不是化名??

在难忍悲伤的时候选择出去走走释放情绪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又被警察带回医院审问。

也不出意外的先拿她的名字说事儿,怀疑她的身份。

这还不够,又被一位女警追查,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看似审问实则带着毫不掩饰的个人偏见和人格诋毁。

奥兰多的儿子惦记着父亲的房产,还将怨气撒在她身上,同样的言语刁难和威胁。

奥尔多的前妻趁机来要走奥尔多的车,见面后不承认玛丽娜和奥尔多的爱情,还出言不逊。最后被发现那些匪夷所思的案件调查果然是她搞得鬼。

又以保护自己爱的人为由,故意叫出玛丽娜的男性名字,阻止玛丽娜参加葬礼。

玛丽娜被他们咬住“变性人”这一标签,毫无意义的死死不放,他们无情的针对她折磨她。每件事发生后,对这些无聊可笑又充满恶意的人,玛丽娜明显不想与他们又过多的瓜葛,她选择容忍并坚持自己立场,编剧也没给她留什么主角光环,特权啥的,只有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想去送所爱之人的最后一程的愿望,这个愿望简单又真实,又那么难以实现。

其实就是一个平常都能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如果放在一个普通的异性恋女性身上,就是一个“前任与小三争夺遗产的狗血伦理剧”。所以,相当于同类电影来说,《普通女人》算不上经典。但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大于了电影本身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普通女人》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LBGT类电影的想表达的大致一样。提醒众人,无论是在生命科学研究结果上,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上。LBGT群体和其他任何群体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却长期的被社会边缘化。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特质上的不同,并得到尊重和发展,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最基本的共同作为人类而言的。

当然,上面说的是最终的理想目标,现在这条平权之路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其他领域不说,在现在国内的影视行业中,能拍出有积极现实意义引导LBGT群体的作品,几乎没有(个人觉得就是一部没有,有几部网剧的宣传也是满满的商业气息)。好嘛,没等偷摸发展呢,去年广电将“同性恋”一词划入不正当性关系之后,也是彻底断了想通过影视作品影响力发声的这条路。

总的来说,能勇敢站出来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谈起来甚是单薄无力。可能一些“杰出”人士都苟且偷生安静如鸡,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如“形婚”“伪装不婚主义”“同妻”等诸多有争议性的问题。

那么就借着这些优秀的国外电影作品,也再次提醒了那些不敢表达自己,甚至还不能接受自己的LBGT群体中的人们。群体的权益还是要大家加起来的力量去争取的,这个群体必须正视自己,审时度势,在保护自己人身不受侵犯的情况去敢于向社会表达自己。用每个人哪怕是微小的努力,去支持身边LBGT群体的发展,慢慢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扩大影响力。

说的有些多了,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放在现实中也有些理想化。在社会大环境中免不了会被消磨士气,精神压力更是难以想象。

但是最后我只想说,我本人虽不属于这个群体,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努力都只是完成普通的生活。加油。

 4 ) 我们都是普通人

玛丽娜是位变性女人,在和一位名叫奥兰多的男子同居,虽奥兰多年龄可以做玛丽娜的父亲,但他们深爱彼此。

某夜奥兰多突发疾病被玛丽娜送医后不治去世,玛丽娜就遭到了来自警方,医院及奥兰多家人的多方歧视和羞辱以及被驱逐。

故事本身平淡无奇,那怕是变性人这样的小众提材,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涟漪。

这部电影最终能获柏林大奖,全靠女主丹尼拉·维佳是位真正的变性人,她饰演变性女主的角色,把玛丽娜内心所受到的各种冲击,被侮辱,被践踏,然后先是隐忍,后被伤害,再到抗争,最后释然,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其实在生活中,谁还没点糟心事呢,只不过表现的多寡而已,我想大部分人,也只能是默默地扛下来,与生活、与世俗和解,又或者回避隐忍,之后还是会渐淡忘记它,不然又能怎么样?

单独的个体是几乎是不可能迎战整个世俗的社会,因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5 ) 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LGBT,能看的不止有肉体

《普通女人》( A Fantastic Woman),绝对是本年度最值得一看的LGBT影片,其作为柏林电影节呼声颇高的最佳影片,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各大影评网站也纷纷给出不低的分数。


作为表现“性少数者”群体的影片,《普通女人》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克制,用日常化的叙事方式,淡化了该类型片中容易出现的猎奇、情色、狗血和随之而来的偏见。

《普通女人》聚焦的是变性人的普通生活,希望周边的人能以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们。

它争取的,奋斗的,呐喊的,就是要人们摘下有色眼镜。

不是歧视,也不是同情。


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性取向,身份认同,家庭选择,是他们自我个体的选择。

他们不需要别人赋予其权利。

影片借用尼采的名言作为内核:

“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而整个故事就以不断向主人公强加的压力作为叙事主线,撕裂其生活,锻炼其意志,拷问其灵魂。


影片开始其实并不算特立独行。

女主角玛丽娜的生活充满光彩,虽然爱的男友在年龄上可以作她的父亲,但依然不影响两人渐浓的亲密关系。


男人接她下班,带她最好的地方享用晚餐,许诺她十天后去伊瓜苏大瀑布做蜜月旅行,一切都完美到不真实。

果然厄运接踵而至,男人和她在一夜春宵后突然暴毙。

以爱人的意外身亡作为激励事件,在很多影片中都曾运用过,随后的故事必然围绕着女主角如果走出困境,积极面对未知的未来作为剧情脉络。

人物会在其中成长,角色心理弧光在不断陡升的压力下逐渐形成,他们要么选择与过去和解,要么选择遗忘或告别,他们一定会朝着未来前进,那怕孤身一人,或者前途未卜。


男人的意外身亡,让女主角玛丽娜很快陷入了各种令常人匪夷所思的刁难和折磨。

医生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一直追问男人死前,两人到底干了什么,对两人是否发生了性关系等问题非常在意。

警察要玛丽娜出示证件,一直询问她的真实身份,始终觉得她在说话,甚至一度想要拘留她。

同时,一个来自道德审查机构的女子出现,在日后,她不断对玛丽娜提出各种审查,同情中带有偏见,要么绝对玛丽娜寄人篱下,要么认为她在道德上有瑕疵。


甚至威胁要玛丽娜在医院接受男性医生的身体检查。

当玛丽娜极为不情愿的抬起大腿时,两双带有有色眼镜,如放大镜般对她进行挑剔的双眼直接将玛丽娜视为了犯人,或者异类。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一切的不公平对待来自玛丽娜的性别问题。

原来,玛丽娜是变性人,做过变性手术,而深爱他的男人是婚内出轨,玛丽娜一直以第三者的身份夹杂男人和其家人之间。


影片中,玛丽娜面对着三重压力。

首先是来自自我性别认同的内部压力。

而后是来自男人家庭在道德上的压力。

最后无疑是来自整个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压力。

从内至外的层层压力不断逼迫玛丽娜做出妥协,他们就是希望玛丽娜消失在他们的生活中,甚至直接从社会中被抹去。

男人的儿子采用暴力手段对玛丽娜各种威胁,直接要她扫地出门。


男人的妻子各种言语肆扰,在精神上予以打击,不允许玛丽娜出现在爱人的葬礼上。


玛丽娜期初只能默认,妥协,认输,隐忍。

可她越是退一步,对方越是肆无忌惮。

威胁的最高峰,是男人的儿子连同其朋友在肉体和精神上对其作出了难以启齿的羞辱。


这一刻,玛丽娜跌入了生活的谷底,她放弃了,认输了。

影片用多个意象化的插入性叙事表现了玛丽娜内心的挣扎和现实的困境。

比如,玛丽娜独自迎风行走,大风似乎要吹倒她,她必须以45°倾泻的身躯才能勉强站立。


迎风的她,无法起飞,只会跌倒。

还有一幕是玛丽娜去夜店排解苦闷,在酒精麻醉和纵欲狂欢之后,面对迷离的舞池,她想象自己披上了靓丽的服装,展翅飞翔,成为了舞台的主角,备受瞩目。


不过,最终还是爱给了她重拾信心的力量。

影片中,玛丽娜多次在困境中看到了死去男人的身影,那是提醒,是鼓励,也是最后的深爱。

面对不公的玛丽娜不在靠捶打沙球发泄郁闷,而是直接冲到了男人的葬礼上,跳上了不断威胁其的男人家人的汽车上。


这一刻,她找回了对抗不公的勇气。

随后,影片以动人的温情,让男人的魂魄指引玛丽娜找到了告别的焚化炉。

男人在通道里深情一吻,玛丽娜推门找到了男人的尸体,在焚化之前,终于做了最后的离别。


《普通女人》在平凡的故事中,不断插入各种象征性叙事,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了玛丽娜在压力下的各种转变。

片尾,玛丽娜在男人留下的钥匙的指引下来到了桑拿室,她在进入男性浴池和女性浴池时陷入了犹豫。

为了找到答案,她从女性浴池来到了男性浴池,象征她即接受了自己女性的身份,同时也不在逃避自己男性的过往。

最终,她打开了男人的衣柜,里面空无一物。


全片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一幕是,女人在“触底反弹,绝地反击”之后,在家中平静的透过镜子的反射注视着自我,而镜子的放置的位置恰好是其隐秘之处,这个地方是男女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镜子的故意遮挡,镜子中反射出的玛丽娜的脸,象征着性别在此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玛丽娜对于自己的认同,重要的玛丽娜本身,无论两腿之间是什么,她都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普通的女人。


再次回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在《普通女人》里,这个强大的过程并没有多么耸人听闻,励志鸡汤,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甚至有点小绝望,但还好有爱的温暖,有生活的出路。

 6 ) 不思议女人,更是普通女人

2018年的秋天,北京国际电影节,智利大使馆。过去很久了,我都要看备忘录的日期才知道是什么时候看的。当时以为这是我喜欢的电影,沉淀到了现在,才发现只能给出三星。以下是当时写的。

不思议女人,更是普通女人。

低沉但温柔的嗓音,精致的妆容、服饰和发型,见到她的人都叫她ma'am。她是Marina。她有男友,有天籁般的歌喉,在餐厅打工当服务员,有几个知心好友,也可以是夜店的Queen,下定决心去参加爱人的葬礼,最后却只听到他小女儿的哭声就立刻退了出来。她对自己的身份很坦然也很坚定,告诉所有人我是Marina,不是Daniel。但也因为她的身份,她面对谩骂侮辱,只能一味忍让。在这个社会中,她是不占理的。她从医院里逃走,极度不适却沉默地接受了体检,走在街边被人跟踪辱骂甚至绑架侮辱被拿胶带缠了一头一脸被世间所有恶毒的语言咒骂,也只是一直想逃走一直说let go of me 和 don’t touch me ,直到第二次的放肆才忍无可忍地跳上汽车顶,边跳边喊“我要我的狗”,但仅此而已,甚至爬下车后还把Orlando的钥匙还给了前妻。

整个故事中,她一直是最有礼貌的人。如果她生来就是一个女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我最迷惑不解的一个问题,一个人,人畜无害,恋爱你情我愿没给社会添加负担,为什么只因为一种身份(而且是天生无法改变的)就要被人如此侮辱鄙视?要评判一个人,就评判ta后天的修养,而不是对先天的属性指指点点。

Marina做到的是宠辱不惊,或者叫,麻木。前妻虚伪地叫她不要拘礼,又几次三番地或嘲讽(变态…恶心…)或谩骂她,她不去还口;Bruno轻薄的嘲笑(无法想象我爸和你在一起)和辱骂,她不去理会。而她称呼警官的名字被要求叫官职,看上去疏远,其实很体恤她,在体检的时候对医生说将她当作女人看待,问她的名字并叫她的女名,她也没有对警官感激涕零。

这个世界上对变性人有很多种态度,有像妻子、儿子和开始时警察的态度,谩骂、挖苦,嘲笑、不讲道理;有像哥哥和警官的态度,会体谅,但是过不了自己的坎。会对妻子那类人提出异议:她是女人,也会在握手还是贴面礼中纠结,最后选择握手。当然也有像好友的态度,完全自然地看待,所讨论的从来都是鸡毛蒜皮,从不因为她的身份而有别扭。这种人毕竟是少。

最后是关于爱情。她的爱情看上去很普通,虽然也有cliche的“家庭排斥”话题,但男主毕竟是成功的企业家,经济独立,家庭方面在男主健在时并不是很大的问题。Marina是孤独的,就算面对好友,也只是简单地说move on,keep everything to herself. 影片中常有象征,如Marina在不平、扭曲的镜面中审视自己,比如还车时电台里的“A Natural Woman”,比如象征着重新来过的洗车和火化,虽然每次试图重新来过,男主的影子总会找到她,Marina最终也目送爱人离去。

她的最后一阙歌,我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我有感觉,她要新生了。

影片结束得略显仓促,开头伊瓜苏瀑布镜头,结尾却没有交代Marina日后的动向。她在桑拿中心拿到机票了吗?她有没有去看伊瓜苏?她会不会觉得,在瀑布下本应站着两个人?

瀑布元素和《春光》不谋而合,然而虽然两部影片主角都是LGBT群体,但实质上还有很大差别。《普通女人》关注点在于人与社会,与其他人,关于放下,关于新生。而《春光》完全是两个人的世界,关于爱情,关于逃离,关于孤独的人,关于念念不忘。黎耀辉真的可以放下何宝荣吗?

 7 ) 真实自我

看到一段影评印象很深,片中女主角玛丽娜是变性人,做过变性手术,而深爱他的男人是婚内出轨,玛丽娜一直以第三者的身份夹杂男人和其家人之间。影片中,玛丽娜面对着三重压力。首先是来自自我性别认同的内部压力,而后是来自男人家庭在道德上的压力。最后无疑是来自整个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压力,这些压力几乎让人崩溃,但女主角最终选择了直面问题,活出真实自我,这不得不让人钦佩。国外的舆论环境如此,在中国LGBT群体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谁又敢真正面对自己内心呢?对于异于常规的人群感到排斥是人的天性,但是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认知,这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引导,增加社会的包容度,人与人是不同的,要尊重他人的选择。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伪造自己的身份去标新立异,甚至去盈利,确实让人不齿这种行为。生活最大的真实,就是真正的面对自己内心,我相信这不仅是变性人对自己性别认知的选择,更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决定自己去做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选择。

 短评

当最后变性后的她迫不得已只在腰间围着浴巾进入男浴室,才是整个影片最为心酸之处。跨性别的忘年恋经历生死别离,每个边缘女性都是坚韧美丽又渴望着爱的普通女人。逆风而行、钥匙牌的反情节很好。

8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同样是伴侣在片头就意外去世的题材,全片却连一个闪回镜头都没有,光这一点就比做作到俗气的《单身男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钥匙的反情节处理也不错。3.5分,回头再评。

13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三星半,但是考虑到是跨性别题材,还来自智利,且第一次由变性人演变性人,电影依然值得推荐。女主角很漂亮,叙事有点波澜不惊了,但我真的很喜欢表演和电影营造的氛围,只有南美电影能拍得如此自由。181号柜子,让我想起了A Ghost Story里的那张小纸条。

1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特别好的是没按照无依无靠,无爱可诉,无家可归的方式去做,编导稳健的叙事完整塑造出一个脆弱与坚强的普通女人...

1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不要和谁约定,去看春光乍泄里的大瀑布,看上去很美,一同去很难。约定同去的,终没有到达。剩下一个人,面对大瀑布飞短流长,大雨滂沱中独自坚强

2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智利】一切都完成得踏实:LGBT主角的光彩演艺首秀+切合时际的题材+丰满完整的主角设计,再加上镜头、色彩、音乐的出色运用,整部电影像一张得不了满分但可以毫不犹豫给出优的答卷。Alicia Keys的歌用得妙。什么是”fantastic“?是在困境中不断升华自我认知,是在生活里永远追寻着心爱之人的痕迹。

2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完后不久,思考为什么男女主角的情感背景交代得那么模糊,也没有任何闪回呢?然后一点点倒回去想,才发觉,在最开始的歌厅中,两人的眼神既像多年的伴侣,也像邂逅时的一见钟情。这大概已足够解释后面的一切吧。其实是很简单的故事,一个人对抗全世界,没有其他。可是她扛得住,因为她是一个普通女人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3.5 trans并不一定都要一副diva样,也可以是个普通女人。

30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其实故事很简单,但女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加大了戏剧效果,也加重了获奖的砝码,旁边的奶奶一会儿倒吸凉气一会儿叹气,也说明电影的代入感很强,节奏稍稍有点慢,几次以为要结束了发现还有发展。如果拿下影后应该是很有意义吧。

35分钟前
  • Ian
  • 推荐

逆风前行步履艰难,迎风奔跑淋漓大汗。舞厅里欢歌妖娆像妩媚雀鸟,舞台上交响如诉似泣血杜鹃。车窗前被世俗胶带丑陋裹缠,镜子里才是从阴处映衬的自我。一直想找回那两张飞往伊瓜苏的机票,桑拿柜里空空如也,火化炉里尘墟一抔。用幽魂牵引前行,留下未尽之吻。你说要带我去看第七大奇观,你没有食言。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难得的一部讲述变性人的电影,女主很坚强,演技很好,让人入戏,普罗大众对变性人真的没有那么宽容,甚至很残忍,但是变性人也有爱,值得被尊重。

37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推荐

几个高光时刻虽设计感过重,依旧是沉稳大气的作品。坚定做自己,坚定地生活永远能打动人。钥匙(伊瓜苏瀑布)的反情节设置,是在呼应《春光乍泄》?[B+]

3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这怕是要拿泰迪熊了~

41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3.5;“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与狂风(世俗偏见)对搏,在狂舞中飞升超脱,幻想中的影子在肉身消失之前再度降临,让死亡带走秘密,是该告别的时候;怀念的隐忍并未降低情感的浓烈,柜子中的黑暗,堪称全片最佳,也带动一个悬疑小高潮,片尾曲相当美妙。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从舞池里来者不拒的《葛洛莉亚》到变性丧偶的《普通女人》,莱里奥专注帮边缘女性祛魅,美貌、聪慧、活力...之外,其实“女人”本身就是一个形容词,关于勇气和坚守,表达热爱和无畏。

4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3.5 比葛洛莉亚更精致扎实,但情感上的冲击力却有退步,剧本过于工整平淡了。

5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第一名,又一部涉及变性人尊严与权利的影片。技艺工整,主演出色。今年世界范围有这么多关注同性、变性的主题的优秀电影,是什么样的社会思潮所致?这些似乎离我们太远了些,难以简单评价。

5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看后一周的追评:我觉得好的电影都能带给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回味期”,而这是这次柏林电影节最让我回忆不停的电影,一个变性女人在爱人死后的心路历程,那些小细节:一把钥匙,一阵风,一段配乐… 都让我的脑细胞不停地去回味。

54分钟前
  • 我是个气球
  • 推荐

故事比较一般,全靠女主提神。由变性演员出演的这个变性角色实在太美了,不但同时兼具柔弱和坚强两种气质,而且把失去爱人后的悲哀以隐忍的方式宣泄一空。最后女主在剧院的一曲让我沉醉啊!为什么没得影后?(柏林评委又因为“本色出演”而集体失明了吗?干!)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普通女人,普通片子,演员还不错,故事太简单,不足以动人,去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月光男孩》,今年获最佳外语的《普通女人》,其实拍得都很一般。当LGBT成为政治正确,成为影展惯常,看多了会不会厌倦呢,拍多了,会不会成为一种获奖套路呢。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