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谍变

动作片韩国1999

主演:韩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金允珍,黄政民,张铉诚,金秀路,朴勇宇,李钟赫,林炯俊,李胜欣,余浩民

导演:姜帝圭

播放地址

 剧照

生死谍变 剧照 NO.1生死谍变 剧照 NO.2生死谍变 剧照 NO.3生死谍变 剧照 NO.4生死谍变 剧照 NO.5生死谍变 剧照 NO.6生死谍变 剧照 NO.13生死谍变 剧照 NO.14生死谍变 剧照 NO.15生死谍变 剧照 NO.16生死谍变 剧照 NO.17生死谍变 剧照 NO.18生死谍变 剧照 NO.19生死谍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00:04

详细剧情

  金明姬是朝鲜第八特别部队的特工,自1993年潜入韩国之后,暗杀了多名政要。她的行动引起了韩国特工机构的注意,并派特工崔相焕(韩石奎 饰)和李正希(宋康浩 饰)调查她的下落,可是她却销声匿迹了。  1998年,金明姬又出现了,她让黑市军火商人林光超帮忙找新武器液体炸弹CTX,林贿赂国防部研究院的研究员金宗叔帮他偷,没有得手。事情暴露后,二人先后被金明姬杀害。  因为金明姬的失败,朝鲜派出了以卜万坤(崔岷植 饰)为首的特工队伍,在韩国军队运送CTX参加军火展览途中将炸弹劫走,准备破坏即将举办的两国友谊足球比赛。  这一切,让崔相焕、李正希和他们的上司高部长十分苦恼,他们发现,金明姬总能先他们一步找到目标,破坏他们的行动,金明姬就在他们身边,或许正是最亲近,最不设防的那个人。

 长篇影评

 1 ) 朝韩谍片

朝鲜与韩国之间的间谍片。看这部片子之前,只是被间谍这个主题吸引,还有韩石圭和崔岷植两个实力派演员,没有期望这个片子对朝韩关系能有更深的反映。但是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好片。
    影片开始是一段朝鲜训练特工的片段。其残忍之度,常人难以忍受。训练过程中用真人作为杀人的对象。朝鲜特工们经常是鲜血满脸。作为一个韩国导演,拍出朝鲜人如此执着、残忍的一面,我想在拍的过程中,导演心里也不好受吧。手足同胞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影片男主人公Ryu的女友Hyun一直是个疑点人物。影片开始不久两人约会时,清到深处,Hyun便说出“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一直在我身边,理解我”,好像Hyun早已知道注定要发生什么事情。而且,间谍往往是身边最亲近、最想不到的人。
    朝鲜与韩国当然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特工,需要深入韩国,在韩国居住相当长的时间,深入交往韩国人。记得当时看片子时,我的一个朋友就问,Hyun从朝鲜来,到了韩国,看到韩国比朝鲜发达这么多,难道她就不动心吗?我想,这正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理性选择来判断一个人的原因。有许多人的行为不是出于理性的选择,而是深信不疑的信念。很明显,Hyun以及其他朝鲜特工相信社会主义是更好的政治体制,并且对待作为手足同胞的韩国,他们认为他们应该统一这个国家到社会主义体制下。或许当信念被升华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那些朝鲜特工杀害自己的手足同胞都不眨眼的地步了。
    当另一个男主人公发现秘密原来就藏在办公室鱼缸里的鱼肚子里时,一切也早有铺垫。Hyun是卖金鱼的,Hyun是可疑的,鱼肚子里有窃听器。到此,身边那个内奸就明了了。
    当Ryu与那名朝鲜男特工在体育场对峙时,朝鲜特工伤心地说出在朝鲜,人们生活的惨状,仿佛一切都该责备韩国。Ryu回应得好,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每个人、每个国家的道路都是自己选的,相应的后果也应当由自己来承担。这不是任何他人的过错。或许,是因为手足同胞情,朝鲜放不下韩国,总是盼望着祖国统一。我想韩国也如此,只是没有朝鲜那样心切和极端。两个兄弟,秉持着不同的信念,却总想绑在一起,怎能不斗呢?
    最后Ryu开枪打死Hyun的那一刻让人感动。两人都面临着信念和爱情之间的分歧的考验。Ryu选择了信念,而Hyun选择的是爱情。
    好片!

 2 ) 政治下不谈感情,真做得到么?

此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与其说是两个男人或者三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倒不如说是一个女人的悲剧。沉着冷静、杀人如麻的李芳熙是朝鲜特种部队调教出的最出色的杀手之一,潜入韩国制造了多起暗杀事件,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她甚至整了容潜伏在刘特工身边。然而,她那尘封多年的感情竟然苏醒,爱上了这个不该爱的男人,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李芳熙不是此片的绝对主角,就连电影海报上也只是刘特工和朴长官分站两旁的对决姿态,但她内心的丰富与挣扎却着实令人心痛。她如何自导自演与爱人的相识,又如何成功俘获他的心,我们只是从她死后爱人向组织的坦白才得晓一二,电影对她的正面刻画太少,却毫不吝啬的给予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当我们发现那个所谓的李明贤就是李芳熙的真相逐渐明朗化的时候,才发觉原来摆在她面前的是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抉择:爱情的忠诚与信仰的忠诚之间只能二选其一——选择前者,就意味着背叛国家,必须为战友的死负责;选择后者,结束的不仅是爱情本身,更有爱人的生命。于是,具有狙击特长的她第一次犹豫了,没能痛下杀手杀死爱人,第二次她仍然犹豫了,为救训练她的长官而受伤。于是,若不是朴长官制止,濒临崩溃的她早已吞枪自尽,一了百了。
故事的最后,面对拿着枪指向她的爱人,她毅然地将枪瞄准了袭击目标,如愿死在了爱人手下。强忍被枪击的冲击与剧痛,她踉跄着直至不支倒下,千言万语化作深情凝望,没有埋怨,只剩下幽怨的不舍与无限的抱歉。而那一刻,她的爱人读懂了吗?
颤抖着眼见她倒下的刘特工,难以想象听到她手机的留言时是怎样复杂的情绪。她在夹缝中为自己设计了完美的结局,她的爱是如此真切,却有如此痛彻心肺。
他清楚地了解她的为人,她本是个善良的人,否则他们不会如此相爱,而真李明贤对她的叙述更证明了一切。真假李明贤曾经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虽然整成李明贤的样子并利用李明贤的护照和身份合法进入韩国对李明贤来说并没有任何损失,但李芳熙在临走前却说了“对不起”,可见她有多愧疚,又有多珍惜这份纯洁如雪的友谊。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会这么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不错,她背叛了他,他最好的朋友李特工也间接因她而死,然而,他仍以九头蛇的比喻为她开脱,坚持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才造成了她的悲剧人生。他果如李芳熙生前所说“这个世界上唯一懂她的人”,毫无疑问他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和你在一起,我不是李芳熙也不是李明贤,而是我自己”李芳熙的自白一直回荡在耳边。是的,她死了,算是彻底解脱了,可他的爱人怎么办?在一对接吻鱼中一条离开了另一条也活不了,而她所留给爱人的无尽伤痛则必将伴随他走完余生。即便心碎了一地,坚强的他一定会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但是除了回忆,除了毛衣,只剩下远在济州岛的真正的李明贤。看着李明贤纯真灿烂的笑容,听着李芳熙最爱的歌曲,在刘特工的心中根本不可能有时过境迁的时候。此时的镜头缓缓拉远,抒情的歌声,平静的海面,抚慰着死者的安宁,道不尽生者的感慨与思念。。。
或许,或间谍或复仇打入敌人内部,却意外的假戏真做爱上了敌人或仇人或他们的下一代,这样俗套的剧情我们看得再多不过,所以在影片揭晓李明贤即李芳熙这个真相之前我们就已基本猜到,但这些并不能抹煞这部影片所给予我的感动。
虽说李芳熙这个角色最是赚人同情感慨,又是作为韩朝分裂的牺牲者,本是体现影片主旨的绝对主角,导演姜帝圭给予女主角的戏份却不够,这才使得三位韩国实力派男演员的互飚演技显得更有看头。但是整体看来,三人似乎都有些保留的感觉,剧情的设计反而没能达到预期的飚戏的火花效果。单个来看,当然,比起宋康昊和第一次看到的韩石圭,我毫不掩饰对崔岷植的偏爱,坚毅、偏执而视死如归的朴长官由他演绎游刃有余,但与《老男人》中的角色比起来要单薄得多,缺乏张力和震撼力,可见影片给予演员的发挥有限,这点比较令我失望。
朝鲜战争及朝鲜半岛分裂的题材给了韩国人充分挖掘的空间,《JSA共同警备区》、《欢迎来到东莫村》以及姜帝圭的另一佳作《太极旗飘扬》都是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敏感的政治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与挣扎。此片虽然从表现力等方面来说不及之前提到的三部影片,但作为半岛分裂50年的纪念影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影片注入人文情怀树立了成功案例。

 3 ) 当间谍的鱼不是一条好鱼

顺便总结一下自己看过的韩片吧:

我爱被别人冠上“变态”之名的金基德的所有影片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
爱情类型,“八月照相馆”和“春逝”的细腻悠长正合我意,“我的野蛮女友”和“触不到的恋人”颇具风味,“中毒”创意不错但表现手法欠佳,“不可不信缘”“外出”“快乐到死”“青春”“悲伤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则不值一提;
大片类型,“欢迎来到东莫村”远超预期,“杀人回忆”和“太极旗飘扬”基本合格,“实尾岛”勉勉强强,“共同戒备区”有点失望,“火山高校”则从播放后20分钟开始令我反胃,《雏菊》(如果当它是韩片的话)从头到尾都让我难受;
有点神秘和悬念色彩的影片,“客人是王”“谁都有秘密”“命运的逆转”通通糟糕。

如果有那位豆友的看法跟我趋于一致,而又没有看过《生死谍变》,那么,千万别看。

其实看韩片我都会很小心,因为韩片的主流是青春爱情类,时不时也窜出几部“大制作”,近几年赢得了不少喝彩,但我觉得有点内涵和深度,又能充分地加以表现的影片仍然不多。所以每次在看一部韩片的时候我都要小心翼翼地进行选择,先看看相关奖项,再查查总体得分情况,最后挑几篇评论大概了解一下风格和卖点,颇有些在二手市场购物的感觉。即使有时候纯粹只想杀时间放松,也不敢随便挑部韩国的青春喜剧片来看,龙蛇混杂啊。

结合这两年的观影经验,我得说,对韩片永远是不能放松警惕的。如果是欧美影片,IMDB的评分很能说明问题,6.5分以下的佳片就已经很少了,一般7.5分以上的影片我都不会太失望,但对于韩片,无论是IMDB还是从豆瓣上获取的票数情况,各位影迷的看法都相去甚远,几乎难以找到属于我的坐标,因此常常喝了一杯不属于自己的茶。

好了,回到《生死谍变》这部影片:
第一,剧情毫无悬念,所谓“水清则无鱼”,一共就这么几个人,来去也就这么多可能性,按照商业片的普遍逻辑一推理,八九不离十了,而且导演似乎根本就没什么心思来制造悬念,他想要的,无非是令到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有点悬念,况且该片摆明了是在抄袭吕克贝松的《Nikita》;
第二,各主角似乎都没进入状态,或者说剧中人物并不适合他们来演,韩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都是有些演技的角,但在戏中各自有各自的别扭,让我觉得相当之不顺眼;
第三,没有动作片的感觉,导演似乎看过的枪战片不多,大凡集体行动的场面他必定要令到镜头摇晃不止,似乎想营造出运动者的视觉效果,但我只觉得眼睛生疼,香港和欧美的枪战镜头很少这样做,通常切几个镜头进行组合来表现紧张急促的气氛,或者用长镜头让演员自己来展示演技,就算是运动的镜头也一定按照固定轨迹,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更成功;
第四,研究细节的话,漏洞太多,开始的时候,女主角抓一男的撞墙,才一下,就喷出大量血浆,绝对的不合常理,这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很多人的血白白浪费了,当然包括最后女主角挨了那一枪之后,另外,特工不穿防弹衣就算了,但是宋康昊费得着单独在没有掩护而且不作防备的情况下“会见”女主角吗,似乎那么大的房子里不可能有同伙匿藏。牺牲了,无谓的。CTX明明用的是球的变色做指示,最后怎么变成液晶计时器了,时间对反派队伍来说毫无意义,他们不在放置点,他们关心的只是开启射灯后爆炸这一事件,很明显,除了导演,断然不会有人花气力放个记时器来让大家瞎紧张。

很难令我相信这是号称的韩国电影史上排得如何如何靠前的影片,即使考虑到拍摄的时间因素。

 4 ) 从一部电影管窥韩国电影的发轫

韩国电影史若干重要事件

20世纪初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韩国民主化浪潮爆发,韩国优秀电影的标准从七十年代的“符合国策的电影”到八十年代的“具备艺术性并能给予观众感触的电影”。
1984年,新《电影法》修订并于次年颁布,电影制作重获自由。
八十年代之后,意识形态限制逐步解除,九十年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题材和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九十年代开始,大企业开始涉足电影业,资本进入进一步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政府开始大力扶持电影业,一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一方面促成了釜山电影节的举办,口号是“开放性,走向世界”。九十年代,韩国电影向着全面市场化迈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9年,金大中将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作为韩国的经济复苏动力,将电影定位为核心产业,加大政策力度鼓励资本进入。

1999年的《生死谍变》便是韩国商业电影走向成熟的作品,它尚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仍然显得稚嫩,但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主导的制片人负责制的“大片”。

它使用了韩国最具知名度的演员,韩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金允珍、黄政民等;
它是非常典型的类型片,包括了意识形态对抗、动作、爱情、暴力等因素;
它的制作、发行并成功公映,吸引了620万名观众,打败《泰坦尼克号》(417万人次),使韩国国内观众纪录由100万人次进入到600万人次时代(当年的电影总观众数为2172万人次),韩国电影自此能与好莱坞电影直接抗衡;

之后,韩国电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由1999年的39.7%逐年上升,直到2003年的53.5%,到2004年的59.3%,能够彻底跟进口电影相抗衡。从90年代末到2004年,韩国电影可以说是席卷了整个亚洲,商业电影大获成功,各大电影节也脱颖而出。

韩国电影发力,与九十年代的韩国商业电影逐步成熟有关,1999年的生死谍变,便是一部典型的精心准备的作品。之后,市场的繁荣拉动了电影业的高速发展,非常快速地提高了韩国商业电影的品质,并使得电影策划、制作和发行向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PS

今天回过头再慢慢地去看《生死谍变》这部作品,或许仍然可以看到当年刻意模仿的痕迹,故事虽然“毫无道理”、“破绽百出”,但剧本结构相当成熟,将宏大的叙事中穿插着个人叙事,民族的分裂也与个人感情的分裂巧妙地结合,虽然老套,但是大家爱看呀。

 5 ) 鱼


水里有一条鱼,在纤柔的水草中穿行,不时吐两三个水泡,看上去是那样随意。我正仔细地打量这条鱼,却不妨它突然转过头来朝我一笑,甩了甩尾巴上的水珠,扑通一声跳进我的思绪,悠然游了开去……

小时侯家在农场旁边,下午放学后经常在田边水洼里摸些小鱼,之后便在鱼塘边的水沟里洗净手脚,把玩抓到的鱼儿。一次偶然,我们发现了管塘人的秘密,原来他在出水口里放了一个竹篾的栅栏,以免鱼跑出来。说来也真是笨,未发现之前我们竟从未想过为什么里面的鱼漏不出来,但既然发现了,人也变“聪明”了,我们悄悄地把竹篾间的间隙挑大了些,接着要做的就只是放个篓子在出水口下面等了。等着等着,里面不时撞出一条鱼来,但多是又黑又细的野鱼,偶尔运气好时,会有红红的鲤鱼顺着水漂流出来。每当这时,大家都不禁欢叫起来,随即又都飞快地闭了口,生怕管塘的人听见,但满脸的笑意却掩不住,流溢在被夕阳映红的水波里。后来很久,夕阳下红鲤鱼悠然飘出,一大堆小脑袋挤在一起的画面还不时出现在梦中,挥之不去。

鱼儿悠然在时空里,尾巴甩甩,甩去童年的记忆,从家乡游到苏州,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到处都是灰瓦白墙斜檐斗拱、薄薄的春雨,流入小桥流水人家,游到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古井里。当时我刚看过了古色古香的周庄民居,看过了亭台楼榭的拙政园,在原来气势恢弘的忠王府里游荡了许久之后我停在天井角落满是青苔的古井边。我探头过去,底下荡漾的水面正映着一条小小的孤零零的红鱼,在我的脸上发呆,我呆了,从井另一端望了出去——他出生寒微,不到二十便已身经百战,功勋卓越被封“忠王”。天国的后十年,是他独自一人左支右拙地勉强撑起了这片摇摇欲坠的江山。国内,是天京变乱后的人心惶惶、争斗不断;国外,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如嗜血的猛兽虎视眈眈。他能怎样?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奔走驰援,解千钧于一发;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满心天真,进尽忠言。也许他也曾在微雨的午后在这庭院中看井中飘忽的面容发呆,思索一切的意义,我完全能看出那画像中清秀俊美的面容和淡淡的愁绪。可是对自幼便追随并给了他一切的偶像和理想,他又能怎样?他也只不过是井中的红鱼,只能在深窄的井中散放绚目的美丽,于是似乎淡忘了自己!

鱼儿游出井底,游上一个国家的国旗,那是黑白交缠的太极,似乎象征着一道三八线冷漠地把一个民族分隔成两片天地。那是一部韩国影片,名字就叫《鱼》,描写同样心怀统一的南北两名特工从相濡以沫的爱人到为了各自背负的使命不得不杀死对方的故事。剧中两人情到浓时,女方送给男方一对“接吻”鱼,那是何等奇特的一种鱼啊!它们必须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若是一只病了,另一只也肯定病魔附体;若是一只死了,另一只也必定不食不眠、随之而去。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奇特的鱼,但我绝对相信在被人为分隔了五十年的那些兄弟、姐妹、母子、夫妻心底,一定都有这样一对“接吻”鱼,纵然关山相去万里,依然心魂相依、至死不渝。我知道,这是大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渺小的个体在它面前无从逃避,但是否从一开始就注定悲剧?历史无语。最后,男主人公静静地对着大海回忆,耳边响着舒缓的乐曲,满心却是亲手杀死爱人的悲凄,陪他的,只有那对“接吻”鱼。

那些童年的欢愉,那些英雄的愁绪,那些想要永不分离却无奈有心无力,思绪中的鱼愈发向远处去,也不知要去向哪里。水里的鱼也只余下背影,隐约在朦胧的雾之中溅起水珠一滴一滴……
 

 6 ) 匠人姜帝圭

姜帝圭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极具“分量”。一方面他的电影够硬够狠,要么是男人间的友情,要么是国家民族间的羁绊,每一部都要火花四溅硝烟漫天,不到惊天动地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姜出道以来的三部长片几部每部对于韩国电影产业而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生死谍变》为韩片新千年后的类型化商业化大潮打了相当漂亮的头炮,《太极旗飘扬》则让所有人看到了战争大片不只是好莱坞的天下,而最新的《登陆之日》,集中日韩三国明星,故事从东北亚沿着亚欧大陆一直横穿到了诺曼底前线,一颗不满足于小格局的勃勃野心昭然若现。
有人称姜帝圭是韩国的斯皮尔伯格,虽是赞誉,未免有些失当,斯皮尔伯格不光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还有《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的伟大,也不光靠那几场教科书级别的激战。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姜帝圭远远算不上韩国顶尖的导演,作为一个把主要精力用在拍摄观者向电影的导演,他更像是个优秀的匠人,虽没有留名青史为自己立言的企图,却也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循着一条既定的轨迹做出一件好看的作品。不难为观众,却也对得起自己。
一直以来韩片崛起的原因被视为港片的核套上好莱坞的皮,《生死谍变》的成功证明此言不假。对好莱坞类型电影叙事极为推崇的姜帝圭在本片的剧作设计上相当本分保守,可以说,把南北韩的背景置换成其他地域,这就是一部八九十年代再标准不过的冷战背景谍战片。而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上姜帝圭同样使用了近乎工业化的精确设计,悬念的抛出,危机的深化,出乎意料的转折,最后一秒钟的逆转,对节奏的完美掌控让人恍惚有一种在看好莱坞的错觉,然而内核里的东方又让人看到它的与众不同。
影片的核心悬念并不难猜,虽然说导演有意想要藏住这一包袱,但稍有些观影经验的观众只消十分钟便可真相大白。片头有关北韩的背景交代,女特工每次登场时的墨镜示人,以及男女主角间堪比爱情片的各种亲密举动,让人不难猜到这是一个枕边爱人变仇敌的俗套桥段。悬念的过早泄底,让电影后半段真相展示的力度一下子削弱了不少,男女主角间亦恋人亦仇敌的纠结关系,包括女主角和崔岷植饰演的北韩特工间的情事,自此只能依靠观众的脑补才能实现。从片中的许多细节来看,姜帝圭并非是一个只会拍动作戏的糙哥,对于爱情,他同样有着相当感性的认识,只是限于类型片的框架,情感只能让位于场面。而在后来的《太极旗飘扬》和《登陆之日》,姜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他的细腻,于是有了催人泪下的各种生离死别,在收获了眼泪的同时,也让他收到了喜爱煽情的恶评。在这点上,姜帝圭的确是韩国类型片恶俗元素的代言人之一。
在这部电影里,类型片所限制的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对于三位国宝级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同样是巨大的束缚。亦文亦武,有硬汉有柔情的韩石圭倒算中规中矩,宋康昊与崔岷植两位大叔受角色戏份所限,几乎无一例外的沦为脸谱化的白纸。虽然电影在悬念设置上相当失败,也难以为优秀的演员提供足够的演技施展空间但好在大量出彩的动作戏弥补了叙述上的不足,彼时的姜帝圭尚无力在城市里搞得天翻地覆,但最后一场高潮戏敢放在万人聚集的足球场里实景拍摄,足见他对于大场面的独特偏好。而枪战戏所占的超高比重虽有堆砌之嫌,但师法自港片的手持摄影与凌厉剪辑倒也算是抄得有模有样。
自己的敌人,也是自己的爱人死后,面对上司的质询,韩石圭说了这样一句话,许德拉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有不同的面孔,是战争让我的爱人变成了许德拉。而一年之后,在拍摄之初明显有跟风嫌疑的《共同警备区》里,朴赞郁只是让镜头在一张黑白老照片上轻轻掠过,其间的深意观众便已晓得。直抒胸臆的独白与润物无声的细语,这便是匠人与大师间巨大的鸿沟。

 7 ) 统一万岁

       忘记了前几天是什么原因的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陡然之间就让我回忆起了这一部多年之前看的影片,还记得当时看的时候该片的片名为——鱼,当时也是很好奇为什么一部动作电影会起名为:鱼呢?看了之后方才释疑,真的是非常的贴切。

       这是一部韩国拍摄的谍战特工类型的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枪战和动作场面异常劲爆,而影片的片名——鱼,更是成为片中的关键道具,也成为女主角最终暴露的原因,这一切的争斗都是因为民族的分裂,而影片中扮演朝鲜间谍的演员,在行动时喊出的口号更是令我印象深刻,“统一万岁”这句话至今还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想想看现在的大陆和台湾,是不是也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呢?

非常不错的电影!

 短评

动作场面不赖,情感刻画不够深,不过有被感动一下,看完更加欣赏宋康昊了,他真是演技派啊~

5分钟前
  • 北极星
  • 推荐

1999年工会录像厅。

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世纪末的韩影,随着“韩流”袭来,这一指大众媒介为了描述韩国流行文化进入亚洲各地的概念。本片极具好莱坞风格,振兴韩国电影产业,打破泰坦尼克号的记录(学生向老师教出的漂亮作业—好莱坞叙事)。自此,韩影崛起,刷新票房历史新纪录,开始横扫亚洲全球。

10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勉强四星。可看看。

13分钟前
  • Rita
  • 推荐

【B】有点明白为什么当年在韩国这片票房能跟《泰坦尼克号》相抗衡了,原来人家二十年前就拍出了属于他们的“战狼”。整体风格就是上世纪港式枪战+好莱坞主旋律的杂糅,外加蹩脚粗糙的手持摄影。不过可能也是因为这片太过套路了,我反而觉得很有意思....PS:韩石圭、宋康昊和金允珍都很亮眼,但风头全给崔岷植一人压了下去....

1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打着“大片”的招牌大都令人失望。把情报处负责人塑造成个傻蛋,匪夷所思。

16分钟前
  • 一愚
  • 较差

豆瓣居然只有这么点儿人看过这个电影?韩国电影复兴的功臣啊

17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韩国冯小刚

2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人物关系纠结但老套,场景冲击力不足以完全震撼。

22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推荐

大片该有的都有了,没有明显的漏洞,很不错

26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相当韩式样板戏呀~

27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统一 ..开玩乐

28分钟前
  • 家润
  • 还行

大学在放映室看的片。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有了好莱坞风范的小惊讶,深感我们太落后了。那是好多年好多年前了……

30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里程碑之所以是里程碑,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轉變,並非那今天的審美觀評論這部電影多麼精彩

33分钟前
  • Reminiscent
  • 推荐

很火爆的一部谍战片,只是片中的爱情剧实在有够庸俗无聊,不但肥皂之极,也使得谁是内奸失去了悬念。还有主角与BOSS的决战也俗得可以,这个BOSS又犯了诸多BOSS会犯的“老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掉主角,反而拖拖拉拉,废话一大堆,最后被主角漂亮来了个大逆转,嗨,被干掉也有够活该的~

34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里程碑

39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真是部细腻的谍战片 谁说这不是非典型韩国片啊完全扯淡 想来想去这片成为里程碑的原因大概无外乎借了南北话题然后又是三大演技派 不过我觉得应该给个机会让朝鲜人也拍一部 这样才公平 否则凭什么倒下的是他们

41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还行

棒子YY……

44分钟前
  • 攻击前进
  • 还行

间谍

48分钟前
  • ioceani
  • 较差

片子整体大约相当于九十年代初的一般港片,只是因为预算可能高点而显得格局比较大,叙事和情感段落都很薄弱,街头枪战学盗火线学得很幼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这部到太极旗飘扬,姜帝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点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52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