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

剧情片美国2019

主演:刘艺

导演:谭人恺

 剧照

神女 剧照 NO.1神女 剧照 NO.2神女 剧照 NO.3神女 剧照 NO.4神女 剧照 NO.5神女 剧照 NO.6神女 剧照 NO.13神女 剧照 NO.14神女 剧照 NO.15神女 剧照 NO.16神女 剧照 NO.17神女 剧照 NO.18神女 剧照 NO.19神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2

详细剧情

  The Goddess tells the story of a sexual assault survivor, who was attacked by her Uber driver, seeking her own justice through revenge.

 长篇影评

 1 ) 一位圣洁的妓女形象

这部片子堪称无声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阮玲玉的代表作。
《神女》所反映的新型性观念及男权社会下妓女的悲苦遭遇
————《神女》(1934年)联华制片 导演吴永刚 主演阮玲玉
“神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巫山神女”、“巫山云雨、自荐枕席”等,“神女”逐渐被定性成风尘女子,成了妓女。妓女作为一种复杂的身份,向来是荧幕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或千娇百媚,或万种风情,或媚惑,或妖娆……这部表现妓女生活的影片,却是将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塑造成一个铅华洗尽,本色高贵的女神。呈现在银幕上的是一个品行善良的女子,她虽靠卖笑为生,却疾恶向善,追求着与他人平等的生活。影片表达的是一个“非人”的“神女”想为“人”而不能的苦痛悲剧。阮玲玉饰演的神女,是一个出生在错误时代的圣洁母亲,软弱但不懦弱。
首先这样一部争议的电影可以呈现在观众面前,主演又是有名的女演员阮玲玉,本身就证明了当时的社会不再对“性”这样的字眼讳莫如深,因为对性的避而不谈和私密转化成对专门从事性职业的女性的仇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大众心中的心理暗示。而这部电影则别出心裁地将一位善良隐忍的妓女搬上荧幕,不再是一味地仇视、排斥,反而更多的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从“人”权、“母亲”、女权等各个角度来刻画出妓女的悲苦命运,带给观众更多的反省、同情。这种“同情”正是基于民国时代新型开放的“性观念”;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开始松动,不再是保守僵硬的,而是与西方开放、商业化的思想观念相结合。妓女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是贫弱的女子以出卖身体而谋生的手段,妓女和嫖客之间是一种商业关系,妓女身上不再背负古代以来沉重的道德压力。所以影片中的神女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靠卖淫养活自己和孩子,在当时的观众眼里所受的道德谴责要少,人道主义同情要多,女人的“性”不再隶属于男权,而是属于自己,女性在妓女这份职业里,人身和人格的独立。
其次这部电影里对男权下的女性的遭遇有了一定的反映。在影片里,作为一个弱者姿态出现的神女,不仅被异性所欺压,也为同性所诟骂。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活中“男权”意识的垄断,女人的性权利完全隶属于男人,无法独立于自身。所以一旦阮玲玉饰演的神女的所谓的“丈夫”缺席时,她既无法得到男权的依赖,也不会受到有男权庇护的女性的同情。影片中的大多数良家女子因为有夫权的庇护,所以对阮玲玉只有无理的谩骂和鄙视。所以阮玲玉只能被动接受一切,为她的无所庇护的女性地位付出代价。而异性的压迫更是随处可见,政府的禁娼令、街上警察的抓捕、泼皮流氓的强占并赖吃赖喝、盗走卖身钱、学校机构的驱逐等等,整个社会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霸权中,作为妓女,一个让人不齿于口的身份,是没有基本的人的权利的,包括无辜的孩子。虽然妓女在为男性提供性服务,但中国传统的男权政治话语里,是没有妓女的。作为理想化的政治理念,男权政府直接将“嫖妓”这一现象孤立于政治之外,妓女更是压在了见不得人的社会底层。所以影片里的大流氓可以堂而皇之地强占阮玲玉的身体,而无处藏身,没有任何法规可以保护自己的人权。一个社会男性去嫖娼可以毫无顾忌,而作为娼妓的女性却只能被羞辱、谩骂,难以在社会中获得合法身份,这难道不是男权的欺压?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权,一旦没有它的庇护,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
最后是导演用了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来拍摄电影,还有导演自身带有的浓厚的宗教信仰,用一种“原罪救赎”的观念去看待世人,反思普通人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动,提倡宽恕、悲悯的情怀。吴永刚导演一鸣惊人,这部电影也是阮玲玉表演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无声电影的无尚瑰宝。神女阮嫂的故事动人心弦,不仅因为她是一个慈祥无私的母亲,更因为她是一个软弱但自尊的女性,导演悲天悯人地把她当成一个大写的人来刻画。美工出身的吴永刚真正参透了电影影像语言的奥妙,字幕尽量少用,场景简约空灵,拍摄角度灵活多变,画面镜头意味深长。当时就有人将这部影片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风格化佳作,这是因为本片编导确实能够带领我们自然走入故事、人物和画面、镜头的深处。

 2 ) 关于母亲的妓女

    其实还是挺好玩的。
    其实那时候,作为母亲的妓女还是蛮多的。1930年明星出品的《倡门贤母》说的也是一个母亲为了女儿上学去街头卖身。结果,学校因为女孩为倡门之女而开除她。
    小女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工厂隐姓埋名。妈妈急的发疯,掉进水里,住进医院。工厂经理从报上得知,好好地教育了一下小女孩。最终母女相认,大团圆结束。
    这是很典型的郑正秋的作风。用中共影史的角度,这是改良主义的思想局限。

    吴永刚就比较先进,他那也是妈妈为小孩的教育卖身,小朋友也被开除了。妈妈想换个地方重新开始,结果发现钱被流氓拿走了,绝望之下打死流氓。被判12年徒刑。

    费穆比较费穆。
    33年《人生》同样也是一个作为母亲的妓女。几个片断。孤女——拾垃圾——入娼门——厌倦后嫁人。
    男人死了——把小孩托给育婴堂的前妻。
    又嫁人了。又入娼门。
    老了。回去看儿子,不忍相认。
    死了。

    挺多的。小报也赶过热闹,倡门之子,倡门之母……
    说到小报。小报对于妓女的态度,一面是像我们现在对章子怡,连人家能说英语了都能上个头条;像我们现在对张国荣、梅艳芳,死了好多年还能恋恋不忘。

    另一面像我们对于民工问题的反应,报纸也会谴责那些拖欠民工工资的人,也会忧虑民工的性生活问题——然后,又如何?

    
    其实,最像的是妓女的花选和超女。
    她们都是通过民主选举诞生的,前者是通过小报的选票,后面是电视短信等等。她们都需要才艺表演,赢了之后都能成为社会名流往来于巨贾富商间。有钱有影响力。

    李宇春在彼时相当于花国大总统,厉害着呢。



    
    


    

 3 ) 神女啊,你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

       《神女》,这部1934年出品的默片,年代久远,它的胶片损坏严重,画面抖动,部分还有霉点,但这一切,都丝毫掩盖不了这部影片的光芒。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代,这部影片正是赞颂了神女这样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同时控诉了那个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的生活权利和人格进行否定的残酷又畸形的男权社会。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不多,但是每一个都饱含个性。阮玲玉饰演一个妓女,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一份低贱的工作却磨灭不了她美好的心灵。在被流氓强占的同时,她也试图逃离。失败之后,她背着流氓偷偷地攒钱,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脱离低贱和地位,但孩子在学校里却依旧遭到歧视,最后因为“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这样荒唐的理由而被勒令退学。有一段情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一套体操的动作,回家教给神女。神女模仿着孩子稚嫩的动作,母子俩笑得如此地纯净,这恐怕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阳光的情节了。生活的悲剧依旧在继续,为了带着儿子逃离流氓的魔爪而辛辛苦苦地积攒下来的钱被流氓老大偷走了。神女在无比的愤怒中失手杀死了流氓,被关进了监狱。这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在那样一个不公的社会中以顽强的反抗来维护着自己和家人的尊严,但是命运的无情却轻而易举地将她所有的努力一一推翻。

       流氓胖子老大,他以一个强盗的形象,同样出现于社会的最底层,将神女霸占,却没有在形式上的三人家庭中间扮演承担责任的角色,而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剥削者。他代表的是一个无赖的败类的男权群体,这个群体,是被影片彻底地批判和否定的。

       还有一些脸谱化的人物,比如神女的邻居,禁止自己的孩子跟神女的儿子玩耍,向他们播种神女的儿子是“孽种”的说法,对神女冷眼相向,在学校的联谊会上聚在一切喋喋不休神女的“肮脏”身份。又如学校的管理层,对老校长的坚持予以否定,为了学校的声誉,讲妓女的儿子扫地出门。这些人物都代表了身份低下的人所面对的巨大的社会压力。

       学校的老校长,他是电影的外来力量中,唯一让人能感觉得到温暖的。他的心中存在着良知,他确实努力想要争取神女的儿子的受教育权。但是他是老迈的,也是理想主义的,这就使他成为了脆弱的代表。于是,仅有的良知,在脆弱的表皮之下,他没有办法真正争取到什么,却只能辞去自己的工作来表达无声的且无用的抗议。但最后,老校长向神女承诺,定将其子抚养成人,对其教育。“良知”和“希望”,这两者给影片悲剧的结尾增添了一抹阳光和遐想的空间。

       即使年代久远,它的一些拍摄技巧,放在今天看来,还是给人以很巧妙的感觉。比如神女的卖淫生活,导演巧妙的拍摄避开了对神女形象的破坏。比如天黑的时候走进宾馆,在天亮的时候从宾馆走出。比如镜头对准了神女的双脚,此时一双男人的脚走进了镜头,稍作驻足,两人一齐往同一方向走开。在流氓对神女进行的威胁的时候,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前景是流氓分开站立的双腿,后景是神女抱着孩子,在两腿之间的画面中悲愤地向上仰视流氓。这个镜头直观地象征了流氓对神女母子的无情的镇压,预示了神女无可逃避的悲惨结局。

       不得不提的是阮玲玉的精湛演技,正因为这是一部默片,观众的注意力便会更加集中于演员的表情和动作的表演,毫无疑问,阮玲玉的表演足够准确,并且细腻不着痕迹,使影片更加完美。

       美版的《神女》中加入了钢琴配乐,这段配乐对影片情绪的走向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样使影片更加完美。

       人们常说,好的艺术品,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其价值的,《神女》正是这样的一部艺术品。即使七十多年过去,它的思想依旧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神女》和神女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




       这是我在豆瓣上发表的第一篇电影评论,作为一个普通影迷,来评价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实在是底气不足,恳请多多指教。

 4 ) 最低贱与最圣洁的

今年四月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神女》2K修复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首映,中国爱乐乐团的现场配乐深情而感人。而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神女》也在上海电影博物馆5号棚进行了放映,这个地方是《神女》出品方联华影业公司的原厂址,重温起来别有一番时空穿梭的意味。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看《神女》,并不是真的看到这部黑白电影,而是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当中。里头出现了众多阮玲玉饰演的电影片段及介绍(再由张曼玉去模仿重现),其中便有《神女》。她在流氓面前拒不低头,用不卑不亢的身体语言在宣示着,颇为传神。 看《神女》这样的电影,对今时今日的人们而言,必要性似乎并不是那么强烈。除非研究电影或者是电影专业的学生,否则,自己在电脑上看一部黑白默片,单调不说,委实有些困难。因此,也只有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或者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的地方,当《神女》重新回到电影院,借助重新编排的配乐,那么,你才有可能回到当时的情境当中(或者超越当时的观影时空),重新体味这部电影的美和伟大。 阮玲玉是很特殊的一位民国电影女明星,出演过许多新女性和落难女子,却难逃电影主人公的宿命。她在25岁时自杀,轰动一时。25岁这个年纪,现在的很多女明星还没出道,而阮玲玉已经在上海滩已经大红大紫,人生却又迅速地落幕。 江青曾跟人提及,早年她在上海影坛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流言蜚语非常之多。只不过阮玲玉没有扛得住世人的指指点点,而她算是走了过来。但即便如此,江青依然非常忌讳人们提及她作为三流电影女星的过往。 《神女》的故事并没有现在剧情片的峰回路转,无非讲述一个弱女子面对社会的无奈抗争。她被流氓霸占,被邻居非议,被学校等机构所排斥,最后还被丢进了监牢。某种程度上,它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左翼电影一样,不乏控诉,有些苦情。然而,对暗娼流莺的同情和怜悯,放在今天的中国电影里都非常之少见。社会是在进步,可是,同样的困境依然存在,尤其提到妓女,许多人不免还是要戴上有色眼镜,宁可睁只眼闭只眼。反过来,这恐怕也不是人性和人本主义的倒退,而可能是电影题材领域的审查限制所导致,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一种存在。同时,不免也可以参照下香港电影,譬如《金鸡》系列,显然,它可以看做是注视底层人民的“神女精神”的延续。 毋庸置疑,《神女》的最大看点就是阮玲玉。她是那个时代极少数经得起特写,而且是大特写的女明星——尤其是她的眼神,她的一颦一笑。无论喜悦跟悲伤,昂首还是低头,她所流露的情感思绪,全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中国女性魅力,不似今天那么肆意、外放和招摇。即便在今天看来,那种感觉显得从容不迫,毫不拘束且落落大方。哪怕是在现代,很多女演员一旦接触了与自己生活环境落差极大的角色时,演得好不好另说,总归有一种很强烈的“在表演”的做作。尤其当观众经受了大量商业片的轰炸,往往很难认同角色的立根之本。 阮玲玉则不同,她的角色甚至不需要名字,你则会立马相信,她就是一个迫于生计、为了孩子的底层女性。当你看到她跟孩子的亲密无间,跟校长的无奈求情,你会觉得,她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而这个身份已经凌驾于暗娼流莺。或许,这并不是被训练的演技,而是一种表演天赋。只要阮玲玉出现在镜头前,她就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如果放置于今天的社会,《神女》的悲剧绝非个人悲剧,而是整个公共机构和社会道德的失职。固然,神女的出发点依然是孩子最大,流露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观念。可是,社会并没有伸出援手,甚至处处为难于她。实际上,在电影开头,这部电影已经给观众写好了评论(那个时代的不少电影都这样)。电影是这么说的:神女——挣扎在生活的旋涡里。在夜之街头,她是一个低贱的神女。当她怀抱起她的孩子,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在两重生活里,她显示了伟大的人格。所以,整部电影其实正是围绕了这么一个中心思想,用最低贱和最圣洁的两种女性身份,借助反差与折射,表现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不堪。 经历时间的洗礼,很多侥幸得以保留的老电影,它们除了作为文献档案,具有珍稀的影像研究价值,在思想主题方面其实已经被大大弱化,无法应对现在的时代。但《神女》可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例子,那不仅意味着观众会被阮玲玉的表演所打动,同样的,电影所抛出的问题,依然会引发观众的思考。这是一个人的错,还是一群人乃至是一个社会的错……【搜狐 http://yule.sohu.com/20140616/n400912351.shtml

 5 ) 女人与母亲

看见她走在日常的节奏中,这是一个年轻的普通女人。她甚至不很会抱孩子,也只有小小的年轻的温柔,叮嘱邻人照管,一番未脱稚气的认真。

她也老练。打扮起来,幡然不似纯真地上街揽客,远远望见风声,迅速逃窜躲避,千依百顺地委身于人。她是个在街上讨生活的,不起眼的女人。

我迷恋她的笑容,又因此忍不住哭了。看她陶醉地陪读,跟着学念书,珍惜地享受自己所失去,又在孩子身上延伸的新生,那种爱的倾注,单纯如少女,纤细如溪流,这样的场景,我在家乡的穷苦人家里见过。

她的单纯是神话中仙女才有的本质。她也单纯地恨。她的恨咬牙切齿,惊天动地,恨不能将天地翻个转。她的恨理由朴素简单,却叫人叹息落泪,她的单纯招致无力挽救的祸患。她情愿为之而死。

人的生命不存在于医学报告上,不存在于电影里那些表达出的气息湮灭,而只存在于记忆里的影像。她愿为保全纯洁,而把自己从记忆中抹去。她不是个屈服于生存的女人,她得以做一个不臣服于道德的女人。她低下头,她要抹去自己的生命,但都不是因为生存和道德。

因为是母亲。

因为她只单纯地爱那一个人,忽略了人世乌烟瘴气的评说,和烧干自己身体与尊严的切肤之痛。

这个普通的女人,脚畔奔溢着霓裳羽衣的光,她创造了绵延的溪水,细润大地,她从裂缝中涓涓流淌。她温柔的眼一直凝望新生,就像已把生命贯注其中。只有维纳斯,只有女娲,只有天女,只有圣母,才能这样的慈爱,才有这种纯洁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穿透时间,永存于记忆。

这个普通的女人是母亲,这个母亲就是神女。


4月22日夜,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版,现场配乐、干净规整的画面、主人公温柔的情感合为一体,无对白更显出镜头的极静细腻。最后,在主人公身陷囹圄,却飞升出的想象之余结尾,融化了许多个普通母亲的身影。不能再完美。

看完后忍不住给妈妈打电话,听声音像往常一样,而这头我已经哭成泪人。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完全单纯为孩子为家付出的女人,她只因为爱,不因为什么女性主义,存在主义,什么旧道德。跟她讲主义,讲时代,批判现实,她不懂,她也读不好书。只是告诉她肚子饿,被人欺负,缺钱花,她会用尽一切有时叫人哭笑不得的办法来帮忙。近几年,在她意识到自己老去之后,也像神女最后一样,经常说她很爱这个孩子。现在我才想到必须要回应,说我也爱你。

我很幸运,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很幸运,这样普通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不只在那个时代。

 6 ) 黑暗世界里的女性光辉

她一直都很坚强,可命运的诅咒却如影随形。

吴永刚执导的《神女》是公认的默片杰作,堪称国产默片巅峰,在历次佳片排行榜上都有一席之地。

在该片里,阮玲玉演活了一个底层妓女,可这又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种妓女,故事一开始,导演就交代了,她是有一个孩子的。她既是妓女,又是单身母亲。而她所有赚来的钱,都只是为了把这个孩子养育大。她也不是没有想过找一份正经工作,可是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孤身求生的弱女子又有多少活路呢?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魂断蓝桥》里费雯丽饰演的玛拉。乱世偷生,还要带着孤弱,除了仅有的身体贱卖,还剩什么呢?

“神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她又那么无助

她一直都很坚强,也不怕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可命运的诅咒却如影随形。

不幸的是,她被地痞流氓盯上了并且霸占,不仅承受着折磨侮辱,还把仅有的钱财让流氓抢夺了去。即使在这样的窘迫处境下,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从襁褓养到了求学。她也想过摆脱黑恶势力的纠缠,可是命运始终没有放过她,那个地痞流氓就像毒蛇一样死死纠缠着她,她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不断勒索她仅剩的钱物,用她出卖皮肉的钱吃喝嫖赌,一次次把她逼上绝路,最后在情急之下,她失手杀了流氓,自己也锒铛入狱,孩子被送进了孤儿院。而她在狱中还不断挂念着孩子的近况,等待着重逢的那天。

神女意为有着神性的女性,喻指阮玲玉饰演的这位单身母亲。她甘愿为了孩子牺牲掉一切,忍辱负重,受尽白眼和折磨,在黑暗的世界里艰难地育儿。摒除掉她不堪的职业,她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神女”的心里话

《神女》拍摄于1934年,距离阮玲玉自杀仅仅隔了一年。

故事里阮玲玉饰演的“神女”被流氓霸占、勒索,当作摇钱树,努力挣脱却无济于事,始终在黑暗的漩涡里沉浮,直至成为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人们不禁要问:她有什么错?她只是想好好活着把孩子养大,可是这个世界连这点机会都不给她。编导吴永刚谈到《神女》时说,“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

都说人生如戏,这里面的确有很多阮玲玉的影子。

阮玲玉生命的转折点和一个男人始终紧紧相关,他就是张达民。此人是一位落魄的富二代,他很快就把单纯的阮玲玉追到了手,然后俩人就有了同居关系,那时候阮玲玉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女子,她的母亲就在张家当保姆。后来阮玲玉偶然涉足电影圈一炮而红后,张达民吃喝嫖赌的习性却愈演愈烈,他花言巧语骗光阮玲玉的积蓄,然后去赌场上寻求刺激。当阮玲玉星途一片璀璨的时候,现实生活却咄咄相逼。张达民把阮玲玉当成了摇钱树,只要一有机会就向阮玲玉要钱。若不能得逞,就寻到摄影棚里大吵大闹,让阮玲玉下不来台。

流氓的威逼勒索渐渐把“神女”逼上了绝路

渐渐地阮玲玉认清了现实,想要摆脱这个无赖的纠缠,她离开张达民去了别的地方,并和富豪唐季珊开始交往,不久与其结婚。可是张达民不依不饶,追上门来威胁阮玲玉,不给钱就把她和自己同居的事情捅上报纸,阮玲玉为了保全清白,只得再次妥协被张达民继续利用。而唐季珊却也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这个花花公子始乱终弃最后移情别恋,给阮玲玉原本冰凉的心上插上了另外一把刀。后来,无赖成性的张达民以“重婚罪”一纸诉状把阮玲玉告上了法庭,她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一夜间阮玲玉从电影明星成为了众人指指点点的丑闻。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语问苍天

所以,演起《神女》这样的电影,阮玲玉才那么信手拈来入情入心,即使全程不说一句话,也依然能让观者真切感受到她的悲伤与愤懑。

这里面多少掺杂了她自己的人生感悟在里面。

 7 ) 神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34年的阮玲玉演出了神一样的母爱,即使年代久远,即使只是默片,神女透射出的人性光辉仍然让人倍受感染。好几个镜头里,我想到麦太对麦兜的爱,纵然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贯穿人类情感的母性却是如此相似。
配乐真棒,像听了场演奏会一样;或许默片都需要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稍微夸张些才能显现情绪,但这片里头还是比较喜欢主人公恬静一点的时候,有好几个阮玲玉的特写镜头都好美,特别是看着孩子开心地笑起来的时候;还有几个构图也喜欢。

 短评

花花上海多辛酸。那时候的阮玲玉还不到20,演技一流。

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神女与女神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剧里阮的服装很值得反复品味。一样是30s中期流行的曳地旗袍,蕾丝镶边内衬+半透明纱的/宽绲的,再加上短卷发,都是当时modern girl最流行的打扮。然而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出现时,是无镶边的曳地旗袍,发髻整整齐齐梳在脑后。剧里两幕利用服装转换的镜头语言暗示了人物身份差异的,印象颇为深刻:其一是阮把孩子放到摇篮里,走入夜色之前,把脑后整齐的发髻拆开来,轻轻拍蓬松时兴的卷发,从母亲转向流莺;其二是校长来家访时看到穿戴整齐的阮,但目光绕向挂在衣架上时兴的纱旗袍和宽绲旗袍,它们的fancy与简陋的屋内氛围格格不入,校长一下子就明白了阮真实的职业……这就是衣着的权力,时人的目光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导演也很巧妙地用这个“服装—权力”关系无声中推动剧情,非常精妙!服饰史爱好者狂喜😭

6分钟前
  • 正始燕麦露
  • 力荐

#SIFF2014#重看于电博五号棚,眼泪水汤汤滴;阮玲玉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或柔弱隐忍,或坚强果敢,一颦一蹙,都充满灵动神采,浑然天成的表演!现场演奏高潮处气势磅礴,低沉处柔情似水,结尾一段吟唱令人如痴如醉,黑暗中的光束,尘埃飞舞,太过美丽。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无言的悲伤里。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是神女!也是女神!老校长是电影中唯一正道的光!女权,女性主义这些年成了非常时髦的概念,而早在1934年,在默片的尾声中,中国诞生了一部非常伟大的女性主义电影,8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呼唤女性意识的崛起,阮玲玉以其不屈的姿态塑造了一个向时代和命运激烈反抗的性工作者角色,从这层意义上来领先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66年。字幕背景中裸体女性的形象可以当做一种隐喻蒙太奇,吴永刚的配乐也极为出色,最后一段吟唱效果MAX,对人心的触动感极强!我想,国产老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不该躺在影史教科书中默默无闻,无论是电影人还是影迷,都应该温故而知新,多在这些经典佳片中汲取养分,我们会发现很多当下流行的概念都可以在当年的电影中得到呼应。

1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这样一部老片,竟无语凝噎。首赞阮玲玉演技,许多眉眼细节动人心魄,凄惨的笑和纯真的哭一步步展开之细腻之层次感。其次赞剧作的经典,指向人性人权的悲剧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再赞摄影角度,譬如圆规男,譬如霓虹交错和绝杀场景。钟摆摇篮曲,教育辩论,以及高墙托孤这样古朴情节/结,都令人印象深刻。

18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什么叫伪名儒不如真名妓。阮玲玉演技没话说。只是那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太“中国”的东西让人有点反感。另外儿子太萌了。

21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冲着这绝佳观影体验,我想给200颗星:影片自身的质量就出色得超乎我的想象,更何况还有史无前例的中国顶级爱乐乐团的现场配乐!当大家对阮玲玉的表演大加赞赏时,我却对儿子很刮目相看;其实,全片演员的表现真的出乎我预料的好;还有,吴勇刚的情节台词设计、镜头语言、场面调度、蒙太奇运用……赞!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说本片受到了表现主义影响的说法似乎已成学术界定论,可事实依据到底何在?当时有哪些表现主义电影传入中国并可以被证实被创作者所欣赏?本片突出的风格似乎更应该被归功于美术出身的吴永刚自发性的神来之笔,而不是什么无史可考、胡乱猜想、主观臆断出来的所谓表现主义。

27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完全是冲着阮玲玉的表演技巧去的。一点不夸张地说,她的表演本身真的就是艺术,哪怕只是动作和神情,都蕴含了太多东西。那是一个连五毛钱特效都缺乏的黑白默片年代,你甚至不能通过台词去增加感染力,你体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表演。阮玲玉演这部戏时才24岁,现在那些高票房小鲜肉和所谓女神们都该面壁

32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资料馆修复现场配乐版】【放映前狗屁领导讲话真冗长】200块看一场爱乐乐团现场配乐确实非常值。配乐节奏上虽有瑕疵但整体很棒。这种经历应该很难再有了。阮玲玉和童星黎铿的表演真是很出色。电影有角色脸谱化的时代缺陷,苦情戏也很俗套。但那个年代就已为妓女发声,维权,这种意识非常可贵

3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人类。男人改变世界,男人毁建政党,男人永远掌握话语权,他们出枭雄。但只有女人,她们才会具有另种力量,超越凡性,也超脱肉身的枷锁与俗世的小我,然后成为神。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下面的一篇评论里写了我想记的镜头,关于含蓄表现卖身的:“天黑的时候走近宾馆,天亮的时候从宾馆走出。”“镜头对准了神女的双脚,此时一双男人的脚走进了镜头,稍作驻足,两人一齐往同一方向走开”

43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现在的电影似乎已经丧失了仅凭画面讲清楚故事的能力。

44分钟前
  • 虚弱橙
  • 推荐

底层叙事与中国式伦理,在《神女》之中,人物的面孔暗含着道德判断,相对于那个丑陋得如同表现主义的胖男性,以及周围的一切存在,阮玲玉的存在如同一种先验的绝对纯洁,并与周遭空间格格不入,《神女》的“神圣”是homo sacer的神圣,也是一种20世纪中国电影之中挥之不去的“先验纯洁”之深层心理结构(49年之后,它成为了工农兵,80——90s之后,成为了相对于城市的乡村)而城市,或者说一种被确立的,空间语言(包括霓虹灯叠化以及一系列特定空间例如法院等等)下的“上海”则是男性化的,当神女藏在洞中的钱款被章志直饰演的淫秽胖男人抢走,存在着一个“奸污”的身体性隐喻。

4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眼泪止不住。最近发生了唐山烧烤店地痞流氓殴打女性的事件,当然丰县男子非法绑架强奸奴役女性至生下8子的事件,也没有直接清楚的后续。电影是好电影,2022年看仍然让我心惊,那么我们的进步有多大呢?

49分钟前
  • 嗷嗷嗷嗷嗷嗷嗷
  • 力荐

二十五岁!太可惜,太可惜了。

50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没有人在看过《神女》后会不爱上阮玲玉的,对于我来说,她曾经只是一个纸片上的古典美人,遥远朦胧却陌生,如今在一帧帧光影映像中,她的纤弱身躯、窈窕旗袍,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古韵十足,这才是真正的上海女人啊。阮玲玉有一种魔力,她可以充分地将明星魅力和演员的质朴完美地融合,我被完全征服了。

52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力荐

左翼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新身份、新理想、新命运;隐忍含蓄的叙事形态,没有遵循一贯的影戏风格戏剧冲突,更多展现人物心理内在的矛盾。美工出身的吴永刚在画面造型上非常考究,推崇简约构图,如两双脚的特写记录沦为暗娼的过程,日出日落进门出门规避了不堪的遭遇。契合自身处境,阮玲玉的表演细腻深刻。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即使它只是一部默片,即使由于年代久远,它的胶片损坏严重,画面抖动,但这一切都丝毫掩盖不了这部电影的光芒,却使电影本身的思想、进步的意识和反思,在现在看来,更加弥足珍贵。看到最后,感动不已。

58分钟前
  • Mr.Savag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