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

剧情片韩国2022

主演:宋康昊,姜栋元,裴斗娜,李知恩,李珠英,白贤镇,金艺恩,宋清晨

导演:是枝裕和

 剧照

掮客 剧照 NO.1掮客 剧照 NO.2掮客 剧照 NO.3掮客 剧照 NO.4掮客 剧照 NO.5掮客 剧照 NO.6掮客 剧照 NO.13掮客 剧照 NO.14掮客 剧照 NO.15掮客 剧照 NO.16掮客 剧照 NO.17掮客 剧照 NO.18掮客 剧照 NO.19掮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0:04

详细剧情

  尚贤(宋康昊 饰)经营洗衣店,可惜生意淡静更负债累累。好兄弟东洙(姜栋元 饰)本身是孤儿,为“婴儿暂存箱”机构工作。在一个雨夜,他们竟秘密带走其中一个箱里的男婴。翌日,年轻的母亲素英(李知恩 饰)却找上门要求领回自己的孩子雨盛!本想报警揭发,但素英最终竟同意让两个“中间人”为儿子寻觅更好的父母,并决定跟随两人同行。另一边厢,刑警秀珍(裴斗娜 饰)联同后辈李刑警(李珠英 饰)原来一直跟踪着他们,暗中收集证据,决心拉人定案!剧情由暂存箱里的婴儿引发,牵连周遭5个关键人物,展开一段意想不到的独特旅程,触动最微妙的世故人情。

 长篇影评

 1 ) 不要迷信

看了这部当届戛纳影帝,前届金棕榈大奖导演的片子,我沉默了。槽点太多,一时竟无从下口。电影节评委会有没有绩效考评? 平庸的政治正确和大导演滤镜不应该成为评委懒惰的挡箭牌。 《掮客》的糟糕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是导演兼编剧是枝裕和判断失力,创作无力,掌控乏力的彻底失败。同为东亚一衣带水的两大强国,日韩在文化和国民性上实际却有巨大差异。可惜这种差异并没有带来积极的化学反应,呈现的是完全的水土不服。导演擅长的静止长镜,缓慢节奏和人物间静默的微妙情绪流动都完全变了味或使不上劲。而不得不代之以韩国人更情绪化戏剧化表达,更多台词,更多肢体动作,结果就是完全串味的拧巴。如同一碗榴莲味的味增汤,感官被撕扯,无法调和。 导演在剧本创作上也是创意乏力了。这次的故事和《小偷家族》居然那么像。一群社会边缘人组成的临时家庭,在一个贩卖婴儿的非法勾当中互相救赎。为了强行洗白非法行为,合理化人物动机,叙事相当生硬直白,毫无张力和别具深度的洞见。仅仅是韩国三流商业类型片的水准。哪里有《无人知晓》《小偷家族》那般深沉平静又如锥刺股的触痛? 导演大概年纪大了,不仅创作乏力,掌控也很无力。对于顶级演员宋康昊,他毫无能力调试其韩式表演以适应自己的风格。宋的表演完全无的放矢,毫无重点,甚至连个重头戏都找不到。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可惜,好不容易和非韩籍导演合作,却无法突破表演惯性。他的这个戛纳影帝只能当个终身成就奖吧。然后,全片的摄影,制景,甚至配乐都相当糟糕,是全方位的低水准。 此片再次告诉我们,不要迷信大奖和大导,相信自己的判断,保持独立思考。

 2 ) 沉溺自我风格的是枝裕和,最大的问题终于暴露

掮 客

自我风格的贯彻与偏转

作者:彭若愚

流浪于文字与光影间的文学研究生


近年来日韩导演们的电影创作声势不减,奉俊昊凭《寄生虫》一片独领风骚,横扫包括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大奖,滨口龙介则借《偶然与想象》、《驾驶我的车》等多部作品囊锥露颖,强势崛起于世界影坛的视线之中。而曾在2018年以影片《小偷家族》获誉无数,成为继衣笠贞之助、黑泽明、今村昌平之后第四位斩获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这几年间也顺利走上国际化制作的道路,相继推出了《真相》与《掮客》两部影片。

不过相较于是枝裕和过往作品所获得的交口称赞,他新作的口碑却显得褒贬不一饱受争议。《真相》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反响平平一无所获,《掮客》尽管力助主演宋康昊荣膺戛纳影帝,但影片的总体反馈依然不甚理想,有关是枝裕和“水土不服、自我重复、不思进取、活在舒适圈”的评价俯拾即是,对他的质疑与否定之声也从未停止。

《真相》剧照

《掮客》被视作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的近亲繁殖,却比之表现得更加天真与温情,似有对苦难施以浪漫化表述的倾向。但其实本片中呈露出的优缺点都是导演以往作品中所固有的,并非仅仅是因“水土不服”导致的异化。而对苦难施以相对轻盈、诗意、浪漫化的表述亦是他一以贯之的一种创作态度,即使在是枝裕和颇负盛名的《无人知晓》中,其温柔呈示与悚然现实间仍有着相当的区隔。到如今改变的或许是导演在贯彻自我上的分寸感,是枝裕和近年来愈发心慈手软了,敛锋藏芒的他甚至连一根芒刺都不愿轻易施诸于故事与人物之上。这便使得他在创作过程中对自我风格的贯彻发生了相应的位移,进而暴露出他影片中潜藏着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其创作理念上的一些偏转。

母题的重复与变奏

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曾说:“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这里的一部电影指的当然不会是产量,而是母题。移商换羽,其志未摇,优秀的创作者都会有他们毕其一生均在致力探讨的母题,无论具体的内容如何千变万化,统摄这一切的问题意识却会是吾道一以贯之的。尤其对于有着强烈作者风格的导演来说,影片的题材或类型可换可不换,纵使一直在重复同一题材亦无妨(比如洪常秀),但母题的确立则是不可摇撼的旨趣所在。以是枝裕和而论,他创作中的母题应该是“家庭”。

“家庭”的母题几乎贯穿于是枝裕和创作生涯的所有作品中,他始终在孜孜汲汲地探索家庭的边界与家人的关系,并不断尝试拓宽与更新对此种边界和关系的理解。《如父如子》中呈现了因“意外”导致的两个家庭与非血亲子女的相处,《海街日记》里展现了三姐妹接纳来自同父异母家庭的妹妹后的共同生活,《小偷家族》则更是直接僭越了传统伦理,让一群毫无血缘关系又各怀心事的社会边缘人物组建起一个临时性的家庭。及至本片,是枝裕和依然有延续“家庭”的这一母题,与《小偷家族》相仿,他通过贩卖婴幼的地下交易聚合起了包括卖家、掮客以及孩童在内的主角团,以找寻买家为目的踏上公路之行,让本无关联的几个人建立起临时性的家人关系。

《掮客》剧照

若因此而诟病是枝裕和自我重复倒也不必,实际上在他那部口碑不佳的类型片尝试之作《第三度嫌疑人》里他便有含蓄地传达过自己的创作观:真相是一个容器,它的面貌不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人往里面放了些什么。家庭是他的母题,亦是他的容器。容器本身是不会改变的,但审视与对待它的方式则可以是千差万别的。是枝裕和在延续母题的同时也在尝试做出一些变奏,在《小偷家族》中,他试图厘清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否就不可能建立起家人血亲般的情感联结,但在《掮客》里,他想回应的则是“出生是否很好?”、“人的人生与生命是否得以被珍视?”的问题,这才有了片中众人对羽星的出生各自表达谢意的桥段。本片与其称是在延续《小偷家族》陌生人伦理的余波,毋宁说是在探讨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自身以及他身边之人的意义与影响。在这看似固步自封的自我重复中,潜隐着是枝裕和希求更进一步的创作野心与探索欲望。

可恰恰也是这种对重复的母题加以变奏的“野心和欲望”,最终妨害到了影片的整体呈现。是枝裕和过往的“家庭片”作品,仰赖的是静水流深的不动声色和温润细腻的日常细节所攒聚起来的情感力量,宛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地回应家庭生活中的问题与思考。一旦将之牵引到更为宏观的命题与更为深广的层面,便不再是能以平淡轻逸之姿去处理的事件了。特别是在一个异国情境的故事中,日常生活的细节被进一步稀释,情感表达的向度失去准绳,唯有冀望于借由某种普世的价值与情感来保持微弱的联结,使影片对于议题的回应变成了口号般的草草呼吁,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化作了浮泛的共情认同。而这个问题也不独体现于影片题旨的延展上,同样反映在对公路这一元素的使用上。

《掮客》剧照

公路的机巧与弊害

某种程度上而言,《掮客》可以算作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以宋康昊饰演的相铉、姜栋元饰演的东秀、李知恩饰演的素英为代表的主角团与裴斗娜、李珠英饰演的沿路尾随的刑警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个“在路上”这样变动不居的时空间中。这本是是枝裕和在创作上颇见机巧的一面,公路即是心路,以一段找寻婴儿买家的旅程为故事背景,让主要人物在这个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抑或是开展与他者的、与自我的心灵交流。这样既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呈示完整的人物弧光,也有利于趋避在拍摄异国故事时创作者生活体验与文化经验不足的缺失。同时还能兼顾到一去一跟之间警察同嫌犯可能产生的戏剧张力,强化故事的紧张感。

然而问题在于,是枝裕和终归不是深谙类型创作之道的商业片导演,他能够倚仗的,依然是细枝末节叠加起来的生活戏剧。而为了完成这出流动空间内的生活戏剧,这就不免使得他较为生硬地安插了一些人物与支线进来。比如育幼院内那个无人领养的大孩子海进,他的中途加入更像是为了给人物凑上对应的组合,与宋康昊饰演的相铉形成一个父子日常的情境关系。此外,一趟旅途之中繁多的人物展示,即使不计算尚是婴儿的羽星,连同两位刑警在内的主要人物仍有六人之多。于是所谓丰满的人物形象、完整的人物弧光在这些角色各自相对有限的发挥空间里便也无从谈起了,他们或多或少都只起到了功能化的作用,并未能被彻底纳入这个戏剧化的情境之中,只是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前来进行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展示而已。

《掮客》剧照

《掮客》剧照且公路片模式固然避免了某些日常细节难以落地的问题,却也致使文本与人物都如浮萍般悬浮与飘零,他们之间所建立的认同与共识,都要依靠导演精心安排的人物前史与相似经历才得以实现。而原本强戏剧性的故事框架(买卖婴儿、公路追踪)被导演“细枝末节的叠加,就是戏剧性”的创作观念所解构与替代,但导演自身对于日常细节和生活经验处理的优长之处又因对异国文化与经验的熟悉程度不足而未能充分发挥,最终令影片得到了一些机巧,却失去了不少分量。

父位的缺席与在场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父位的缺席同样是极之重要的一个命题。纵观他的影片中对丈夫与父亲的描摹,不外乎是这样几种状态:死亡(《幻之光》、《海街日记》、《第三度嫌疑人》、《比海更深》)、消失或出走(《无人知晓》、《真相》)、分居或离异(《奇迹》、《比海更深》)、被厌弃或心存芥蒂(《如父如子》、《步履不停》)。这一度被认为是是枝裕和对传统家庭伦理及父子观的一种挑战与再思考,但有趣的是,从《小偷家族》开始,是枝裕和似乎开始尝试用一种父位的虚假在场去填补它的缺席,《掮客》中的表现亦如是。在《小偷家族》里,中川雅也饰演的柴田治与城桧吏饰演的柴田翔太之间并无父子血缘,不过是一对有名无实的父子,但柴田治对翔太一直以亲子视之,两人的日常互动也很有父子间的默契,属于情感认同层面的父子。

而在《掮客》里,宋康昊饰演的相铉与自顾自从育幼院出走,一直缠着他的海进之间,也隐然存在着这样的认同关系。不仅如此,姜东元饰演的东秀在摩天轮上对素英近乎表白的许诺,也宛然是要替代羽星的生父,补足其缺失父位的心意表达。

《掮客》剧照

从父位的缺席到虚假的在场,是枝裕和的这种情节与人物设计显然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悄然呈示了他创作上的一个转向。是枝裕和过往的作品中对父位缺失的表现常常是同父子、夫妻间存在碍阻抑或已然瓦解的亲密关系息息相关,反映的是即使名为家人血脉相连,也不见得就能相亲相爱彼此理解,是传统的家庭伦理与现代社会文化观念之间颉颃难下的矛盾。因抵触与失却导致父位的缺席,却又因它的缺席而不断试图找寻,是枝裕和的许多家庭电影正是在这样一种残缺中去凸显温情与羁绊。

但《掮客》、《小偷家族》则与之前的那些作品有所不同,在这两部影片中,是枝裕和希图探讨的是“偶合家庭”。(《如父如子》其实也勉强能够算在内,是枝裕和自己也将这三部作品看作是三部曲)这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指代一种现代都市的家庭模式,是在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受外力的影响而偶然地结合在一起了。它既没有家族公共价值作为依托,也没有个人肉体自由作为根据,更没有信仰的依据。它呈现为一种虚伪的无根状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这是家庭的名存实亡,也是邪恶的滋生与道德的沦丧。

《掮客》剧照

不过是枝裕和尝试提出与厘清的问题则是,失去血缘关系作为依托的家庭与普通家庭有何区别?他实验性地将构成一个家庭的基本要素(血缘)消解掉了,并有意拓宽家庭概念的边界,破除原有家庭观念的桎梏。

考量到这一点,是枝裕和令原本缺席的父位转换为一种虚假的在场,其用心就不难理解了。设若在一个没有血亲关系,迫于外力组建而成的临时家庭中出现“父不爱子,子不敬父”的状况,并不会有人对这种情理之中的事情感到讶异,它是符合传统常识的。故此缺席的父位有必要得到一个偿补,即没有血亲却有名义的父亲前来代行父职。也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个虽非血亲,胜似血亲的偶合家庭立稳脚跟,形成新的家庭关系认知。

可问题在于,是枝裕和为了贯彻这一创作意图,就不得不预设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偶合家庭,每一个成员尽管多多少少会做出一些不义、不道德乃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偷窃、色情服务、变相勒索、贩卖人口、过失杀人等等),但他们的本质依然会是良善的,他们可以不是好人,但绝不能成为恶人。这样的预设或许是导演近年来在创作过程中对自我风格的贯彻丧失了分寸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主题先行的创作意图,他不能放任影片的情节与人物关系自然发展,而要服膺于他精心安排的设定,这就不禁让他原本所崇尚的对人物及事件背面敷粉,使情感意趣自然流淌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偏转,使之与其从前的作品判然有别。

《掮客》剧照

意图的偏转与错置

在奉俊昊与是枝裕和的一次对谈中,奉俊昊曾经问是枝裕和:“您经常以家族为主题拍摄作品,是带着对主题的野心开始拍摄的吗?还是自然地想着人物、场所、状况会怎么样,然后自然而然地展开呢?我很好奇,一开始写剧本的时候。”而是枝裕和则回答道:“一定要说的话,是前者吧。”这段对话较为清晰地呈示出了是枝裕和的创作方法论,在拍摄之前,他便已然有既定的主题与预想的故事了。

尽管在家庭片中,这样的未雨绸缪提前布置或许影响不大,但那是基于传统家庭的成员身份与职能分配都相对明确而稳定,少有涉及到社会问题与复杂来历的前提下。倘若导演有意解构这种传统家庭关系,并将之纳入到一个或多个纷繁驳杂的社会事件之中,那么此种预设无异于是在自缚手足,单一化创作的向度,最终陷入到胶柱鼓瑟的境地。为了温情脉脉欲诉还休的聚散别离,便无法决绝地呈示满布人性挣扎的罪恶渊薮,于是带有柔光的滤镜,偏重浪漫的叙述,便成为暗通款曲的唯一方式。

《掮客》剧照

自《海街日记》以来,对是枝裕和的影片失却旧有的锐度,变得过分温情乃至甜腻的批评持续不断,不曾稍歇。但其实是枝裕和作为一个“社会派”创作者的清醒目光与冷冽视角一直都在,否则他就不会在现下的创作中屡屡去碰触具有议题性的社会事件作为选材。他也没有一昧耽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生活中,不然他没必要为《掮客》中的各个人物安排前史,尽可能合理化他们之间产生的共情或是同病相怜之意(东秀和海进都是被抛弃的孩子,素英无家可归,相铉妻离子散,很难得到与女儿共处的机会,刑警秀珍似也曾有过不靠谱的父母)。

是枝裕和很清楚现实的险恶,但它依然想要给予一个正向的反馈。他在谈及《掮客》的创作缘起时提到:“我一边写剧本,一边在韩国进行各种采访,还接触到了婴儿保护舱出身的孩子们的声音。面对着他们纠结着“自己出生是否很好”的迫切感时,产生了必须制作成能够回答那个问题的作品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台译《婴儿转运站》会比《掮客》更贴近导演的创作意图。相铉和东秀并不仅仅是靠介绍婴儿买卖收取佣金的中介,他们还像是经手婴儿转运,将之送往正确出路,并对他的生命抱以认同与肯定的服务者。是枝裕和诚然是试图美化了这样的不当交易,甚至连最后参与的买家都是体面、明事理、疼爱孩子的富人夫妇。他恐怕在决定回答那些婴儿保护舱出身的孩子的疑虑时便已决心要为他们保留一个光明的未来或至少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以此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认同。

是枝裕和《掮客》片场照

然而这样预设好创作意图、人物框架乃至问题答案的影片,无疑是悬置了诸多现实问题的空中楼阁。纵使温暖的熹光只是抛洒在表面,内里无可奈何无以诉之的哀婉与创痛犹在,但当天真的感伤湮没了创作者原应冷峻克制的审视时,当清醒的目光一再被渴求的答案所遮蔽时,当影片不惜用回答替代了发问时,导演对自我风格的贯彻与坚执便如同一次注定会偏转的错置,步入的将只能是过犹不及的误区之中。

抱持着明确的创作目的,精心拣选合适的素材,施以自己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作为包装,转而将之推向既定的道路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掮客》这部影片里,真正的“掮客”或许正是导演是枝裕和本人。

-FIN-

 3 ) 是枝裕和失手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是枝裕和自2018年凭借《小偷家族》夺得金棕榈后,以韩语电影《掮客》首度回归戛纳主竞赛。

这并非是枝裕和自《小偷家族》之后的首部长片,也不是这位日本导演首次执导外语片。有法语片《真相》练手,回归亚洲的文化风土拍一部韩语片,是枝裕和应已游刃有余。

戛纳红毯上的《掮客》剧组

影片《掮客》围绕为弃婴雨盛寻找家庭的主题展开。在釜山开洗衣店的尚贤和在孤儿院长大的东洙从“婴儿暂存箱”中捡到被素英抛弃的男婴雨盛。两人本已开始着手联系买孩子的家庭,素英却回到釜山,加入尚贤和东洙为儿子寻找买家。

三人一起踏上了送子之路,然而素英的秘密、尚贤的债务和非法买卖孩子的生意,让警察和黑道一路紧紧尾随他们。

2022《掮客》

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故事一直为是枝裕和所长。《掮客》也不例外,剧本颇有《小偷家族》的味道,除了人设上基本换汤不换药,剧情主线用找买家代替收养,也让尚勋、东洙和素英三个本无关联的人之间产生了家人般的亲密感。

跟前作《小偷家族》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这个看似戏份均衡的群戏当中,故事的题眼低调地落在了李智恩扮演的素英的身上。她的身世和秘密使她不得不抛弃孩子,但她对孩子将送不送的摇摆与冷漠的态度,也让尚勋和东洙这两个真正的掮客感到困惑。

在寻找买家的过程里,素英审视着那些有可能成为孩子父母亲的人,同时自己也成为了被拷问的对象:作为雨盛的亲生母亲,不能够将孩子养大的她要承担什么责任和惩罚。

同时被拷问的不仅有素英,雨盛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在他们所有人身上,因为在这辆从釜山出发的寻亲车中坐着的所有人,都各自经历了家庭的不幸。他们都将自己有关幸福的心愿,加在了雨盛身上。

行进中的旅途作为剧情的推动力,人物复杂性在路上被一层层地展开,这个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出了是枝裕和的深厚功底。他总是可以将人情世故拍得绵里藏针,让人物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

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演员的表现力,宋康昊与姜栋元一如既往发挥稳定,将人情味与朴实的善意融进一举一动。

宋康昊饰演尚贤

姜栋元饰演东洙

最大的惊喜来自李智恩,相信无论是她的忠实粉丝,还是只知道“歌手IU”的观众,都会被她在《掮客》中细腻又不乏冲击力的表演惊艳。她丰富的舞台经验非常帮忙,台词清晰中气足,无论爆发戏还是细腻情感流露,分寸拿捏都刚刚好。

从类型上来说,是枝裕和拍摄了一部典型公路片。强调“典型”是因为《奇迹》可以算作他的“非典型”公路片,尽管主角们是一群不会开车的小孩,但借用新干线这一工具,在电影的后半段完成了旅行和途中的成长。

2011《奇迹》

相比之下,《掮客》的公路片性质更纯粹,旅程之所以开始,就是为了送孩子去到正确的目的地。而途中的全部人各怀心事且自顾不暇时,交易孩子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能达成的目的,旅程就此结束,电影也进入收尾阶段。

诚然《掮客》的精彩可圈可点,但是枝裕和似乎还是让不少期待他的观众失望了。很多媒体对《掮客》持保留态度,有些是出于对是枝自我重复的不满,也出于对这个过分天真无邪故事的不耐烦。毕竟在现实中,一个买卖孩子的非法生意里几乎不可能一个坏人都没有。

英国《卫报》甚至尖刻地批评,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刻画浅薄得令人厌烦,而秘密与阴谋的部分没有一个字是真实可信的,连“婴儿暂存箱”这项服务都荒诞得令人发笑。

这些批评并非没有站得住脚的地方,因为电影里有很多细节并未被仔细打磨。比如雨盛作为一个婴儿很少哭闹,而素英无论身体行动力还是照顾孩子的方式,都体现不出是一个刚生产的母亲。

虽然有几幕非常精彩的戏,为几位主角的情感发展做了一些铺垫,但接近尾声时的相亲相爱还是有过分做作之嫌,推高的痕迹过分明显,反而让情感过分纯粹到了不自然的程度。

总而言之,是枝裕和的温柔一如既往。观众可以非常安心地走进他的故事,享受一场心灵的按摩,观摩一个没有坏人的世界,看矛盾是如何产生又如何消解的。

很多人抱怨是枝裕和在重复讲故事,父母子女的关系都不再新鲜,反复剖析来去也只是新瓶装旧酒,但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吗?自我重复并非错误,艺术家一生中感兴趣的事情毕竟也有限,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兴趣耕耘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抛弃对“是枝裕和作品”产生的额外期待,单看影片《掮客》的质量,这次是导演的稳定发挥。是枝裕和的招数依然有用,能够触到观众,且有出彩戏码,这足以让《掮客》被列为他的水准之作。

即便一个导演有十八般武艺,没有一项能镇得住观众的也只是徒劳。是枝裕和对动人细腻情感的刻画总是能触及到观众的内心,稍有不慎就被他拖住。这是看家本领,不得不服他的老练。

观众纵有自己的期待,但《掮客》的讨喜之处,不就是曾经在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里感动过他们的吗?那些感动,总不会过时的吧。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善良的坏人们,飞向远方的星星

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有两部,一部是《掮客》,一半原因是因为宋康昊,另一半是是枝裕和,前者是奉俊昊敢在世界舞台上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演员,后者是足以代表日本新时代电影的扛旗手。一部由日本新时代导演和韩国顶尖演员的搭配,真的很难不让人期待。

戛纳上的宋康昊和是枝裕和

另外一部是朴赞郁、汤唯的《分手的决心》

《分手的决心》

沉下心来看完《掮客》,这又是一部让我想要全片不断暂停写下观感瞬间的电影,对它无比高的期待,虽然没有让我惊喜,但也绝对是满意的,在这个快节奏横行,无内涵特效盛行的年代,还有这么一群导演在拍这种慢慢的、平淡的、简单的电影真的太难得了。

惯例先详细说说观众对它的差评,最多差评一早也就猜得到——“无聊”。

看完感觉“无聊”这种平均,最近真的见怪不怪了,《诗》《海边的曼彻斯特》《小偷家族》《一一》都是这样的电影,我相信能感受这种电影魅力的人,永远都能感受到它们在“无聊”之下展现的魅力,那是观众没有鉴赏力吗?绝对不是,是这个时代的问题。

是枝裕和和奉俊昊都公开表示过,杨德昌和侯孝贤对于他们的影响,平凡的人物、看似平淡的故事、大社会下小角色的生活是他们一直探讨的方向,不过没想到的是,接过这些新时代电影导演大旗的居然是这些日韩导演。

杨德昌导演(来源豆瓣@不散)

另外还有一种差评我没有预料到——圣母,没看之前,我差点就以为是枝裕和居然还会犯这种错误,我对于是枝裕和的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这样理解的:

这个社会是不可救药的,但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仍然在不断的救赎(这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这些人们还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善良的坏人”

观影之后,我发现是枝裕和并没有失手,角色故事都还是那么是枝裕和,但这种差评在《掮客》居然这么多。

小偷家族

当然这部电影就算没有达到是枝裕和之前作品的高度,但它绝对不是失望之作,更没有水土不服。

韩国的演员在日本导演的领导下,拍摄的一部日本色调的韩国题材电影,看似缝合,其实融合的很好,就像电影里面宋康昊缝的纽扣、洗的衣服:简单但又全是技巧,不高级但又实用。

再来说说演员的表演,饼叔正常打卡上班,宋康昊的表演给我感觉一直没变过,那就是毫无表演痕迹,每个角色都好似他自己,每个角色的灵魂都无法跳出他的肉体,这位我最喜欢的演员以后真的想做一期精讲。

整部电影虽然主角标注是宋康昊,但他的弧度直接集中在后半段发力,他之前是个混蛋,但最后迷途知返,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和妻子女儿重圆,但最后女儿母亲的话彻底打破了他的愿望,站在阴影下的他,可能再也不能进入那个温馨的屋子里面做一个父亲了。但他最后选择将自己的一切交给羽星,让他来实现自己畅想的未来。

俗话说的话,有宋康昊就得有奉俊昊(不是),就得有裴斗娜!裴斗娜这次的角色是用来稳定电影的核心,就算他们是一群善良的坏人,但他们还是“坏人”,总得有人把“坏人”转变或者删掉,只存在“善良的人”,这个看似只是为了争口气的角色,却是一个最能理解这群掮客,最适合做父母的人。

我想了想,是不是把IU和裴斗娜的角色互换一个会比较好,但还是算了吧,用极少的篇幅,来表现完整的人物这种任务,还是交给裴斗娜最合适。

作为忠武路小生候选人的姜东元,比起宋康昊其实是最像主角的人,人物饱满讨喜,严重怀疑被导演偏爱,曾经被抛弃的孩子,现在成为了帮助被抛弃孩子的掮客,他知道自己不会成为称职的父亲,但他做好了成为这个父亲的一切,他最懂孩子、最会照顾孩子,我本以为他最后会成为那个逃亡的人,但善良的是枝裕和还是让他成为一个可以站在光里的人

IU的表演,不要说跟电影里其他演员来比较了,毕竟这样是不公平的。整部电影下了看的出IU真的很努力,想要撕下国民妹妹的包装,但只能说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U的角色和姜东元一样,也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之后做起了小姐,但又见到自己的母亲,可并没有那么美好,之后做了小三(这是条暗线,我个人觉得小三比接客和被qb怀孕更合理),怀上了孩子,杀了那个丈夫。原配想要打掉孩子,给了IU她所谓的母亲一笔钱,但IU并不打算这样,她觉得生下来之前杀掉孩子比生下来之后抛弃要残忍得多,但抛弃羽星后,她不希望这个孩子再成为下一个自己,于是她又选择成为1/40的回头者,做一名掮客来给这个孩子一个飞向远方的机会。

初次之外,让我惊喜的还有这个小演员,又懂事又精灵,还跟姜东元强老婆😂

而且,他说了全片最让我泪目的一句话:

素英,也感谢你来到我(们)身边。

没有素英,就不会有这么“无聊”的故事,就不会有这么“平淡”的路途,就不会让我们遇见这些“善良的坏人”,更不会有飞向远方的星星

 5 ) 《掮客》太多套路化观影者,压根就没看懂

《掮客》是导演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韩国电影,有人说是枝裕和这次失手了,影片过于温情,结局太过主旋律,也有说他这次有点水土不服等等……

我倒觉得恐怕是大家看走了眼,一些人想从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找到熟悉的答案,但显然未能如愿,于是将问题归咎于导演了。

虽然宋康昊拿到了金棕榈最佳男主,但仍旧有人认为这次是枝裕和“浪费”了宋康昊,然而本片的焦点不是宋康昊扮演的尚贤,而是李知恩扮演的年轻母亲,素英,她才是刺破社会道德面的那根“针”。

就像《掮客》正式海报里一样,电影中素英这个角色少有笑容,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来呈现这个女性角色?沮丧的不应该是代表孤儿与社会弃婴的几位男性吗?

个人认为,是枝裕和是以女性作为社弃婴这个主题背后的隐形主题,表层上看,依旧是控诉社会,展现孤儿的不易,“我们不该埋怨母亲、母亲也不容易、但母爱依旧伟大……”可能是本片的直观感受,然而太多评论就停留在了这个层面。忽略了是枝裕和用一枚纤细的针,正在刺破的那个道德与正义的至高形象:母爱这枚针的主体,也就是弃婴问题背后的成因,女性的生殖权问题,如果再放大观察,你会发现,针的“尖峰”就是“堕胎权”。

也许是社会环境的缘故,在我国,堕胎(人工流产)并不是一个令人敏感话题,这可能是影评界大多浮光掠影人云亦云的成因。然而在韩国,早在上世纪的1953年便颁布了堕胎罪、全面禁止堕胎。直到66年后的2019年才提出修宪,废除堕胎禁令,2020年正式颁布修正案。另外在美国,半个世纪前的罗诉韦德案这一确保女性堕胎权的里程碑判例,就在上个月刚刚被最高法院推翻,这都显示出堕胎权一直以来充满争议。有人认为堕胎这个话题虽然有所呈现,但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么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部影片,来看看是枝裕和是怎样表达的,体会一下这支针锋到底有多尖锐。 ---------

遗弃羽星

明显的暗示

影片一开头,就留下了一个重要悬念,为什么素英没有将婴儿放入弃婴箱?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谜题式表达。

在韩国,2019年之前,堕胎违法

在影片的中后段,素英和警官的对话中,导演给出了答案。这段对话显示出素英所处的时代环境,应该是在2019年之前,堕胎还会被定罪。这个情节应该是全片最明显的提示,女性一旦怀孕,只能把孩子生下来。

如果你觉得这不能说明隐形主题就是女性的堕胎权,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电影的结尾。

素英提前释放的消息,女警官才知道,然后这段话明确的表达了素英出狱之后,居然一直没有来探望自己3年未见的孩子,是没脸见么?恐怕未必,素英这时候已经开始在加油站打工了,一个普通打工人,见了孩子也并不是就要负责养育,无论女警一家还是之前的领养家庭,都关注着羽星,都是有能力且愿意抚养孩子的人。但素英依旧不露面,为什么?表达的是,素英从始至终对母亲这个身份是拒绝的,更直白的说,就是拒绝了母爱这个道德配置。 如果此时你认为,这种用台词的表达不够高级,同时仍不能证明全片核心是对堕胎权的关注以及对母爱的一种质疑,那么就再来看看影片中的更多的细节。

裴斗娜饰演的女警官,在片中代表的明显是一个道德审判的角色,警察的身份,对素英的跟踪和审视,以及抓捕贩卖婴儿的这个“正义”动机。是枝裕和用女性来代表道德审判者,用意也多了一层对照性的表达,即:性别并不是评判道德的标准,女性也不是女权的必然。

裴斗娜饰演的女警官,从始至终强调对素英所作所为的唾弃,不能抛弃,不该生育……,然而在影片的开头,在刚刚被遗弃的羽星面前,他则是将婴儿放入了弃婴箱,而不是直接去阻止母亲抛弃孩子这个行为。当然,她的理由是要抓捕贩卖人口的罪犯,但显然是枝裕和在此处则有更多深意,他着重展现了放入弃婴箱的这个过程,想要强调的是什么?

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女警的观念都代表了社会的道德诉求与主流声音,强调母亲,社会抚养,惩戒人口交易,但这种思路却忽视了问题的起点,女性被强加的那个必须要承担的身份和职能,即母亲与养育。裴警官一边在强调自己的善良初衷,一方面也在试图去理解素英,最终她负责临时领养了孩子,但素英却没有回头。

素英的不接纳态度,显然和影片中另外几位等不来母亲回头的孤儿们的内心诉求格格不入。记得影片快结束时有一场戏,几位男性在夜里让素英代表他们的母亲,说一句感谢他们的出生,显然这段弥补母性之爱的戏可不是为了表达什么人性和解。

这里明确的利用孤儿们的诉求体现了社会对母爱的强烈诉求,但素英平淡的表述并未使得男性们就此进入甜美梦乡,那么这段戏导演是为了歌颂对母爱的渴望?还是在对这种渴望的反讽呢?

---------

在火车上大叔尚贤与素英在车厢过道有一段交流

大叔问完之后,车厢忽然进入隧道,黑暗下素英做了一个模糊的回答。又一次间接的表达了素英所代表的那种拒绝母爱的心态。另外这场戏和其他几处,尚贤大叔还隐约表达出了对素英的一种可以“接纳”她的暗示,之所以这样表达,也体现出了男性经常出现的一种“我来照顾你的心态”,素英的回馈也体现了女性对自身权益的渴求并非建立在对男性的保护之下,然而社会中却有太多男性一厢情愿的认为女性渴望被照顾了。-

--------

记得片尾女警官身着制服制止街头霸凌的那个镜头么,这显然也不是闲笔。

霸凌现场

两位女警官为什么不做刑警而变成了巡警?因为降职?因为照顾孩子忙不过来?(两人都变成了巡警,显然不是因为家务,且前面有铺垫,裴的老公在家写作,非常顾家,能独立支撑家务),另外,为什么要呈现一个学生霸凌的场景?这想表达什么?就不必多言了吧 --------- 影片里依旧有诸多未出场的角色,比如应该是与尚贤离婚的前妻,让女儿告诉尚贤以后不要再见面了,因为她已经怀孕,意味着新家庭的组建。还有几位孤儿未曾谋面的母亲,这些未出场的母亲也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无奈感。

到底母亲们经历了什么,其实没人可以替他们回答。

---------

结尾看似温馨实则并不温暖,海进仍在渴望被收养,但归宿只有孤儿院;尚贤大叔杀人后从此消失;收养了羽星的刑警变成巡警,素英在加油站打工不去见孩子……

从始至终,李知恩所演绎的素英一直是一副不苟笑容的表情,即使在最后镜头中的那个合影里,也仍旧没有展现灿烂笑容。是枝裕用这个女性,来隐藏其尖锐的表达,在几乎所有角色都在呼唤母爱呼唤母亲的时候,素英则选择拒绝应答,用冷漠的神态而非撕心裂肺的斗争,回绝了他人的渴望与诉求,就像一枚难以发现的针撬开了这个不可被质疑绝对正义的道德枷锁,刺破了这层挡在女性面前看不见的屏障。影片没有激烈的控诉与抗争,即使在孩子面前素英也没有我们熟悉的温情,其所隐喻的正是现代社会中的女权的一种表达:拒绝。拒绝父权社会的定位与安排。

最后素英跑向那辆面包车,是去见自己的孩子吗?还是去约会?车上的应该是东秀吧,但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在这里是枝裕和是应该在强调,最重要从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女性去选择的权利

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里,有更详细的解读,另外还介绍了美国从“罗诉韦德案”到今年宣判的“多布斯诉妇女健康组织案”,50年来美国妇女的堕胎权从被宪法承认到失去宪法保障的整个过程,了解生殖权与堕胎权对于女性来说的重要性。欢迎搜索电影真探收听节目。

 6 ) 我们不是在卖孩子,我们只是在给孤儿一个幸福美满的富贵家

#第25届SIFF#

韩版《小偷家族》,韩国拿出了全明星阵容,无论是演员配置,还是配乐摄影,不过日本导演的确有点水土不服,特别是拍这种牵扯家庭伦理的,对于本土文化和发展不熟悉的话,所拍的内容就很平平

不过倒也不必指摘什么电影批判性不够深刻,没有很明确的二元对立也能展现出制度上以及东亚社会文化的问题。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恶人掮客们,却在未孩子行了某些善,而JC为了抓罪犯,各种设计下套,某种意义上她们仿佛才是掮客

到底是把小孩生下来遗弃罪大,还是胚胎时期堕胎罪大呢?当我们责备遗弃婴孩的父母时,有没有关注过这群需要被拯救的弱势父母呢

过于理想化,明明是利益为上的掮客,却有个帮助穷苦孩子进入富贵人家改命的口号;不要孩子的母亲,只是希望孩子不被自己拖累,说到底还是母性泛滥;以及被影响的jc,继续参与陪伴的买家“养父母”,美好得很不真实,也让看片无法代入

作为公路片,风光和镜头非常养眼

宋康昊凭此片拿影帝,感觉有补发的可能,这一部的表现没有很亮眼的出彩

作为歌手出身的IU表现则蛮惊艳的,颜值很不错

 7 ) 宋康昊:那个韩国男人的脸

原载《环球银幕》

你完全可以说宋康昊代表着韩国,在他于今年5月拿下戛纳影帝之前之后都是。作为韩国唯一一位问鼎戛纳、拿下欧洲三大表演类首奖的男演员,于此时来谈论宋康昊自然拥有一个清晰的焦点,但事实上,以角色构成的那些繁杂之点,早已遍布进韩国文化与时代的织布,成为了宋康昊自己的密网。

他以表演和角色之网,捕捞起现代韩国民主化前后一辈中青年的时代缩影,并以此凝练出一副副韩国男人的面孔。他们或是那个失意的、总为家庭奔忙、权威摇摇欲坠的父亲;或是在黑帮匪道与善恶军警里摇摆、难寻真相的无力者;又或是那些被权力缠绕、间或为之窒息的牺牲品;当然,也是机缘巧合担当起婴儿“掮客”的象征之父。我们通过宋康昊得以读取韩国,也通过宋康昊的痛苦检阅韩国的痛苦,正如我们通过宋康昊的脸窥见无数韩国男人的脸。他,就是那个韩国男人。

韩国男人的脸

“帅哥有很多,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宋康昊

当我们谈论到宋康昊,父亲一定是个绕不开的标签,我们记得的那些宋康昊最经典的角色,几乎都与父亲有关。他们通常是韩国社会中最常见,也最面目不清的那些人。在故事的一开始,家庭、工作与社会话语的重压,令他们难以舒展身躯,也掩去他们作为人独特的面部肌理,正如《汉江怪物》中被推到极致,甚至有些迷糊的父亲康斗;又或是那辆飞速行驶、永不停歇的《雪国列车》上,身为制造者却只能勉力保全家人的父亲南宫民秀;同时也是《寄生虫》里那位如蛆虫般苟且的父亲基泽,“如无脊椎动物一般”地活着。

《汉江怪物》中靠经营小店维生的康斗,是在算不上是个多合格的父亲,但也正是这个被激发之后依然做不了什么的无能之人,才刚好以讽刺的姿态道出了民众难与体制抗衡的黑暗。宋康昊更多是以眼神去诠释康斗的,他双目中透露出的那种迷茫,也就是被安排的大多数对于命运的迷茫;曾在他脸上绽放的无知微笑,就是个体幸福之于体制而言的虚妄;他在手术台上的挣扎反抗,又是牺牲品被权力开颅的必然命运。宋康昊的表演,是站在韩国民众长日已久积累的国民状态中的。也正如导演奉俊昊所说,宋康昊“通过吸收韩国的现实来做到这一切。”

比起《汉江怪物》里的康斗,《雪国列车》里的南宫民秀似乎更有造诣一点,工程师的身份让他以类似知识分子的阶层出现,但也始终难逃“失能父亲”的结局,让女儿成为最终活下来的人之一,或许就是那为数不多父权得以超越强权的时刻。而在《思悼》里的暴君英祖,不惜饿死自己的儿子,则又刚好是南宫民秀的反面,他让君权征用了父权,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失败父亲。

顺着这个序列看下去,《我要复仇》中的工厂主父亲东劲,则几乎是个全然的失败者。自认从未得罪过什么人的他,高中毕业后做电器工程师起家,是没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奋斗一代。然而妻子却在经济崩溃后离开了他,讲述起这段过去的时候,宋康昊饰演的东劲眼中神情中没有任何责怪,有的只是身为一位男性,身为丈夫和父亲的失职感。似乎是要呼应于影片本身的器官贩卖主题,宋康昊也用一种生理本能般的疲惫演绎着东劲的崩溃。当得知女儿去世后,他在河堤上蹒跚而行的机械感;在电击裴斗娜的残忍时刻,他状如失聪的木然感;在最后的宣判时刻,他也终于以自己的身躯付出了血肉的代价,证明了激进组织的存在。

宋康昊赋予这些父亲的,是一代韩国男性承担家庭支柱,却又难以在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中调停的尴尬,东亚社会施放于男性身上的重压,于精神于身体均是毁灭性的打击。身体在这些影片中时刻被宋康昊调用为机器,投影出韩国男性的脸,那是一张张被拓印上父亲和丈夫诅咒的面孔,父系体制与他们而言是权力也是诅咒,更多时候,是缠绕并绞毁一切的噩梦。而这个被噩梦困扰的韩国男人,从未胜利过。

暴徒与黑帮

“喂,你有火吗?”

——宋康昊

大家都会说宋康昊拥有一张平凡的脸,也正是因为这种平凡,他才得以绕过从好莱坞习得精髓的韩国娱乐工业,蔑视明星制,成为角色意义上的明星。这张脸既可以是典型的韩国父亲,也可以是终身都献祭给权力的肃虐君王,同时也可以是那些挣扎于暴力漩涡里的狂徒。他的圆润既可以浸润家庭的亲和,也可以砂洗于枪火的高温熔炉;他的皱纹既可以来自家事的风霜,也可以成为血色伤口的温床。但可以确定的是,暴力对于宋康昊绝不是天生,而是更多来源于演绎。

在李沧东的处女作《绿鱼》里,宋康昊饰演的黑帮小弟甚至比老大还要惹眼。在鞠躬送走老大后,来到复员回家的男主角面前,“喂,你有火吗?”,是这个人物的第一句台词。等到再次与男主角相遇,“有火吗”的台词复现,宋康昊在两次关于“借火”出场中便构成了一种表演上的复调。送走老大时,是耀武的高傲;再次现身时,则是戏谑调笑的自得。彼时的宋康昊尚未为人所知,但大家仍对这个混混角色印象颇深,甚至以为导演是雇佣了真正的黑道来饰演的。

这或许和宋康昊处理表演的方式有关,在《寄生虫》的访谈中,他曾提到自己在表演时并不是单纯地沉浸在角色里,而是试图去理解关于电影的整体框架——那些更为宏大的叙事:“我试着思考本质是什么,我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什么?当我在角色中看起来很自然时,那或许是这种努力的副产品。”

不过宋康昊呈现的这些暴力者往往都未曾拥有纯粹的暴力,在朴赞郁的《共同警备区》里,宋康昊专门为这个北韩士兵学习了北方口音,南边与北面、自由与封闭、警戒与融入的边界一点点被宋康昊的角色拆解。不论是对于中立方的调查视角来说,还是对于观看这部电影的南方、以及更广义的南方而言,宋康昊都承担着那个闯入者和弥合剂的角色。于是他在展示暴力时必须执行拯救,在流露艳慕时也必然分泌厌恶。那场关于糖果的戏或许可以成为这个角色的决定性时刻,这个旁观了南韩优渥一角的北韩人,展示拒绝的姿态只能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北韩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糖果!”。在这场文化与信仰的撕裂战中,他是保护者也是暴力者,而所有令人信服他是“北韩人”的表演,都源自于宋康昊精准控制的平衡——卑微的北韩士兵和高傲的前教官之间的混杂态度。

如果说父亲的关键词是失败,那这些与暴力紧密相关的角色的关键词便是被削弱的男子气概,也是宋康昊的“韩国男子图谱”中的一体两面。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里熟谙规则的文学同好,《密阳》里在当地如鱼得水却以大龄单身为失败标志的修车厂主,《蝙蝠》里在人道、神道与魔性中摇摆的神父,都是那些被削弱了男子气概的人。比起《共同警备区》暧昧游离的兄弟情谊,《杀人回忆》中的失意警探或许能让人产生更多共鸣。这个影响了大华语电影犯罪题材整个二十年创作的追凶故事,同样在在我们目之所及的故事里刻下了宋康昊的基因。

他所饰演的朴警探,驻于命案发生的小镇,凭直觉和主观臆断抓人,没有一次成功过。与汉城下调的苏探员讲究证据的理性破案理念不同,朴探员将毫无头绪的愤怒诉诸身体,对嫌疑人大打出手,亦是这一方乡土开化前夕的韵脚。当电影开场,第一个受害人的尸体在田埂被发现,宋康昊沿着小道骂骂咧咧走过去,用树枝圈出脚印,追赶着破坏证据的拖拉机,在紧密跟随他的长镜头中贡献了一段充满混乱、破坏与无知的表演。关心凶案的正义本能,和毫无章法以至于破坏了现场证据的乡野闹剧混合在一起,展演了那个时代杀人的真相。这段表演对于导演奉俊昊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你可以感受到宋康昊的爆发力对长镜头的贡献之大。他扮演着一个填补混乱之间空白地带的角色。动物本能和广阔视野在他的身上同时存在着,令人印象深刻并诠释了整部电影。隐藏在整个《杀人回忆》背后的,是那个民主化前夕漫溢着白色恐怖的韩国,也是属于一代韩国人的杀人回忆,只不过犯罪者是时代。而宋康昊的表演,他看向尸洞的迷茫眼神,便成为了韩国历史的反照。

演员的现在时

让我当个看门人吧!

——宋康昊

回到一切的最开始,宋康昊的表演之路开始在演友剧团的舞台上,这个成立于1977年的古老剧团,由首尔大学戏剧艺术系的学生创建,带有强烈的反保守倾向,经常出演进步剧目,也时常遭到官方打压。1988年前后在釜山居住的宋康昊还是青年,但也已经感受到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民主话题造就的浪潮,青年人无法在社会现实中释放的改造激情,可以在戏剧舞台上喷洒而出。

少年的宋康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我对如何向观众展示故事很感兴趣,也正好看到了演友剧团的演出,那场演出让我有机会确定我应该前进的方向。”于是他离开釜山去到了首尔,花了对当时的他来说很大的一笔钱——6000韩元,买了一场戏的门票。在看完戏剧后,他去到后台,见到了当时的剧团导演之一柳泰浩,当时的二人都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将会因为《杀人回忆》合作。激动的宋康昊甚至对柳泰浩表示,只要留在剧团,让我当门卫也可以。当然,他的热情得到的只是善意的拒绝。之后,宋康昊花费了一些时间才被剧团接纳,一呆就是数十年,舞台对他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他在《演友的三十年》中写道,“剧场是我唯一追求的向往对象。”

或许是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宋康昊并不是那种纠结于细节的演员,《杀人回忆》最著名的台词之一,出现在DNA报告显示他们最关注的嫌疑人并非凶手的一刻,宋康昊掐住嫌疑人的脖子,要他看向自己的眼睛,问他“你每天早上也会起床吃饭吗?”这句台词其实来自宋康昊的即兴发挥,他说,这就是他如果真正遇到罪犯,最想对他说的话。有意思的是,宋康昊和奉俊昊在这方面高度一致,都厌恶排练,喜欢即兴创作。“我们都是那种随心所欲并立即开拍的类型,宋康昊模糊了即兴创作和非即兴创作之间的界限,他让我精心编排的台词听起来即兴而生动,仿佛每一刻都是一部纪录片,但他又能呈现它的对立面,让自己创作的即兴语句听起来像是导演预先写好的台词——因为它们与整部剧的节奏非常吻合。”

国民演员的称号,在认知度之外,于宋康昊还有更复杂的意义。最初以豪华男配角身份崛起的宋康昊,在2000年前后进入到鼎盛时期,并将其绵延二十年之久,这背后与之并行的,同样是韩国电影的上升期。自忠武路开启复兴时代后,身为三驾马车中的一员,宋康昊对韩国电影涉足内外、面见世界的参与程度,同样也代表着韩国电影之于世界电影的参与程度,这里既有《思悼》、《辩护人》这种描摹了韩国历史与父权,极度本土化的产物,也有《雪国列车》、《玉子》这样代表了工业化最高水准之一的商品;而到了《寄生虫》和《掮客》之际,则代表着整个西方电影世界从工业、学院和节展的维度,全面应允韩国电影登堂入室。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宋康昊的演员现在时,就是韩国电影的现在时,宋康昊的演员黄金时代,就是韩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8 ) 《掮客》:还有多少对“美好”的信心

是枝裕和导演继2018年凭借《小偷家族》夺得金棕榈大奖之后,今年又携新片《掮客》重返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主演宋康昊拿下戛纳影帝。日本导演再次助力韩国影人近两年的国际奖项夺奖热潮。

是枝裕和将《掮客》描述为《小偷家族》的“孪生兄弟”。这两部电影同期开始筹备,题材和结构也极其相近,同样描述一个由道德上有瑕疵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临时家庭,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走近彼此内心,成为真正一家人的故事。

是枝裕和导演,加上宋康昊、姜栋元、裴斗娜、IU李知恩主演,一流的阵容,效果差强人意。不只是因为对是枝裕和的期望值过高,也因为这次的故事有些漂浮,像是匠心独运的行活,有些对不住这样的幕后阵容。

当然是枝裕和毕竟是是枝裕和,一个能把命题作文也拍出作者风格的优秀电影人,《掮客》延续了一贯的“温暖”内核,慢节奏以及出色的摄影表演,依然贡献了不少动人时刻。

宋康昊和姜栋元是两个落魄男人,为了生计秘密操作教会婴儿箱系统,把一些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转卖给需要孩子的夫妇。李知恩因为自身黑暗经历,不得已把婴儿放在婴儿箱,但转天却又回来想看看孩子,宋康昊和姜栋元说服她接受转卖的现实,她决定跟随两人一起,观察他们如何进行,路上他们又收留了福利院男孩海进,拼起一个四口之家。这一切都被警察裴斗娜看在眼里,她一路跟踪,准备收集证据抓捕他们。

像导演的大部分电影一样,主角形象并不完美,他们或者是孤儿,或曾过失杀人,或有偷盗勒索的前科,他们因为生活困境开始从事明知非法的婴儿转卖,但他们依然“内心纯良”。

宋康昊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坏事,婴儿已经被亲生父母抛弃,与其在福利院中不被关注的成长,不如找个条件更好的家庭得到更好的照顾。姜栋元本身就是孤儿,他对这些婴儿充满天然的同情,他恨自己的父母。

李知恩本想让孩子自生自灭,但又终于放心不下,她始终观察着宋康昊和姜栋元的行动,又逐渐开始照顾婴儿,她给孩子取名“羽星”,希望将来孩子长大成人,能飞上天空,变成星星。

宋康昊在列车上问她,你曾经说你把婴儿放到婴儿箱,是还想着回来看望他,是不是真的?列车突然进入隧道,一片黑暗。李知恩黑暗中停顿片刻,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我们早一点遇到,就不会丢下他了。宋康昊说,现在也不晚。列车驶出隧道,恢复明亮。李知恩没有听清楚,问宋康昊说了什么,宋说没说什么。

这一段光影明暗的运用非常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中也有类似的镜头。仿佛在黑暗中,电影中的人们才敢暴露自己的内心,说出真实的想法。明暗交会间,人非圣贤,人心难测。

电影情感高潮是临近结尾处,游乐场“表白”和酒店“告白”,三个大人两个孩子组成的临时家庭,互相袒露心声,却又欲言又止。宋康昊是失去孩子的爸爸,李知恩是即将失去孩子的妈妈,姜栋元和福利院男孩是两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他们的感情无处安放,人生已经缺了一大块,如何体味、如何表达感情于他们而言陌生又困难,不知所措。

最后只有通过李知恩,依次“告白”:

海进,谢谢你出生;

尚贤,谢谢你出生;

东洙,谢谢你出生;

羽星,能出生在这个世界上,谢谢你!

孩子海进接着说:

素英啊,也谢谢素英出生!

这是电影最温暖最催泪的段落。

而这感恩时刻,依然是在黑暗中进行,很难说这是对情感表露的矜持,还是对暴露柔软的恐惧。

谈起这场戏,是枝裕和说:“在酒店的那场戏是一个非常微妙、短暂的时刻——而且是一个永远不会再发生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如此重要。我想在每部电影中,我都希望有一个赞美生命的时刻。”

电影结局并不“圆满”,大人服刑、逃亡,孩子被收养,这个“家庭”表面上已被拆散,但通过女警裴斗娜的旁白,观众可以知道,这个家庭已经成为永远在一起,他们只是天各一方,等待团聚的一刻。

裴斗娜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她被导演安排来近距离观察这个特殊家庭,从最初的深恶痛绝,到后来的“最想卖掉婴儿的反倒是我”,到最后帮忙照顾婴儿,她已经从内心理解了李知恩,理解了这个家庭。这是导演期待的结果。

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关注点可能放在了电影对“堕胎”的暧昧态度,中国观众也许对“贩卖婴儿”更加敏感。电影主角的行为当然与直接偷抢婴儿的恶行不同,但贩卖婴儿是实,看过《亲爱的》《失孤》这样的电影,很难对“人贩子”共情,大量的相关社会新闻也让人们带着对现实的不满、对人性的怀疑严苛审视文艺作品,《掮客》这样一部以转卖婴儿者为主角的电影仅从“家庭之爱”的角度做了剖析,“转卖婴儿”行为本身却不是叙事焦点,而是作为推动家庭之爱的动力。如此尖锐且宏大的主题,被架空在“小偷之家”上,只有“家”,没有“偷”。

如果把电影当做批判现实的武器,是枝裕和的习惯做法一直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他追求的不是用疼痛惊醒社会,他要用温情抚慰人心。作为长期关注底层社会、边缘人物的导演,是枝裕和对“人”始终保持信心。面对残酷世界的洗礼,相信“人”,相信“美好”,不是一厢情愿的单纯,而是一路向前的勇气和能力。

在充满焦虑、浮躁、阴郁、困惑的当下,很适合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收拾一下散落的日常,重温片刻相信的能力。

 短评

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是枝裕和,就是韩味冲天,我接受无能

5分钟前
  • 王王王大可
  • 还行

3.5 期待值非常高的首映,但看到煽情片段的时候心想:完蛋了自己无法在这个时刻流泪…阳光小美女+东京教父+小偷家族 釜山版 #Cannes 2022

6分钟前
  • chezmumu
  • 还行

低配版《小偷家族》,奉俊昊打卡上班,姜栋元“忠武路小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IU像个AI,说她是戛纳影后有力争夺者真是辱唯了

9分钟前
  • 佳妮
  • 还行

跟“小偷家族”同样是临时拼凑的家庭,却缺少了深入人心的力量。可能这个无巧不成书的道德困境剧本更适合冷眼旁观的法哈蒂吧,被是枝裕和的温情鸡汤调兑后反而失真。看到大家都善良成这样了,中国拐卖儿童的人贩子估计梦里都会笑醒...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Cannes 2022 刚看完首映和今天的记者会,是枝裕和的个人品牌烙印太深,音乐运镜都是一绝,就是人物神圣到让我怀疑世界,仍旧是市井气不足的日式温情。IU的角色有无数个故事演绎层面,可惜她一个都没表现出来,扁平寡淡稀薄,最后只留给我“有着高度偶像自觉的小白花" 的印象。

16分钟前
  • ChX
  • 还行

一转眼,当年的国民妹妹也已经拿到母亲的角色了。从至安到满月社长,再到这里的素英,这些角色所传达的情感,这一路的成长与蜕变,都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用心用实力拿出作品的IU,谁能不爱呢👌

17分钟前
  • Targaryen.
  • 力荐

是枝裕和过于天真和温柔,试图延续《小偷家族》的童话:在不完美的背德者之中寻找人性的真善美,用没有血缘关系边缘人相互取暖的余烬温暖观众。这一次,掮客、妓女、杀人犯和孤儿组成的小家庭,美则美矣,但着实无法洗刷浪漫化苦难的嫌疑,特别是结尾,每个角色都做出完美正义地抉择,圆满却难以服众。“谢谢你降生于这个世界”的宣言,不是宽慰,更是让作者留下了他对性别政治和堕胎议题微妙的态度。IU很美,摩天轮戏份可能是年度最浪漫场景之一。“姓名”无法界定身份和归属——是枝裕和用这样的暗喻试图合理化他走向国际的创作路径,但他无法淡化强烈的作者印记。这个“韩国”故事看起来不够韩国,之所以成立,依然要感谢人类社会共同相信的某种普世价值体系。

22分钟前
  • 德小科
  • 较差

这是什么童话我的天…一边赞叹剧本写作character study叙事效率 一边哭到断气 摩天轮和thanks for being born是double kill吧 和陈凭轩走出Bazin一路哭到马路边 谢谢是枝裕和

27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很多人抱怨是枝裕和在重复讲故事,父母子女的关系都不再新鲜,反复剖析来去也只是新瓶装旧酒,但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吗?自我重复并非错误,艺术家一生中感兴趣的事情毕竟也有限,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兴趣耕耘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30分钟前
  • 看电影看到死
  • 推荐

从来没有喜欢过是枝裕和,包括海街和小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对社会失望却对人温情的他,只适合彻头彻尾的童话,并在童话中探讨没有结论的社会/哲理议题。在用「父忧母难」形容新生命的诞生并情感道德双重绑架了子女长达千年的东亚社会,「感谢你被我生出来」是颠覆性的宣言,也是我的泪崩点。

32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宋康昊慈母般的憨笑,把裴斗娜都感化了。这趟孩子转运之旅,犹如细水长流,点点滴滴都是爱。是枝裕和,啥时候也能来中国拍一部呀?

34分钟前
  • Hymoive
  • 力荐

C. 看时感动,看后下头。是枝裕和仍然能用信手拈来的“小确幸”赚走暖意和眼泪,但过分关注于写单场戏内的细节,情绪的断点全靠“氛围感”轻飘飘地连接,不仅无法服众,在人口买卖和生育这样的严肃议题面前,甚至是极具欺骗性的。“谢谢你降生在这个世界”固然治愈,但当弃婴的正当性建立在“出生之前杀了他就不是罪了吗”这样的台词之上时,所谓的治愈也变成了作者对于性别政治令人不安的自我感动。是枝裕和的“童话故事”经不起任何“因为所以”的推敲,而观影过程中被撩动心弦的那一丝触动,也在稍作思考后变成了古怪的回味。2022.5.26 Debussy

38分钟前
  • 双晚
  • 较差

日本导演拍的韩国电影。我倒不是是枝裕和的粉丝,对他的风格谈不上研究,总体看着还舒服。“一事多人”,围绕着卖一个孩子的故事牵扯进了六七个人物,剧作上倒是写得清楚、节制,几笔写出各个人物的历史及心理,显示了功力。韩国大演员宋康昊演的角色戏并不多,戛纳节到给了他个最佳男主角奖,看来是评委们平衡的结果,也许是照顾了以前他的《寄生虫》吧。

3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3.5,不得不服是枝裕和厉害的地方还是很厉害,不但没有水土不服,还让IU就这么打进影后竞争了。但整体太煽了,除了摩天轮那场戏很有张力之外,其他片段的情感表达都让善与爱显得过分圣母。

44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剧本散成一盘,时时莫名其妙。女主到底在演什么?

46分钟前
  • 三七
  • 还行

📍5.27戛纳首映 韩国旅行版《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擅长的血缘亲情,但人物构成更复杂。结尾太糟糕了,一瞬间以为他们也要经中国广电审查(半星给我为是枝裕和排的队,半星给iu看我美貌杀人)

47分钟前
  • L木木木目
  • 推荐

75cannes首映/中庸的故事,与我相悖的生养观,一无是处的女演员,是枝裕和的复杂与细腻全都丢失了,很多设计(eg摩天轮的运用、火车灯光)太平平无奇,刁亦男都比他有创意,导演老啦。另,还是认为男导演请慎重触碰女性题材(滨口龙介除外)。

51分钟前
  • 低斑蜻
  • 还行

这也…太难看了。弥漫着“我们大家今天聚在一起就是要努力拍一部‘是枝裕和’”的疲惫感

52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不知道外國人啥感想,反正本看日劇的只想把坂元裕二的woman拍到失智臉上,出身不幸還單身帶娃只會最後帶到絕症,後續都給你想好了,就說別生了!!!!PS結局令我感到找了一群韓國人拍晨間劇

56分钟前
  • 心是鬆餅的獵手
  • 还行

太——日了,韩国演员和日本电影真的不太兼容,也就裴斗娜这种有“去国别感”的演员才能两头适应了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