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时刻

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亚历山德拉·希普,罗宾·德·齐泽斯,凡妮莎·哈金斯,约书亚·亨利,乔纳森·马克·谢尔曼,MJ·罗德里格斯,朱迪斯·赖特,布莱德利·惠特福德,林-曼努尔·米兰达,芮妮·戈兹贝里,菲莉帕·苏,克里斯·杰克逊,劳拉·本纳蒂,达尼埃尔·费兰,乌特卡什·安邦德卡尔,Robyn Goodman,朱迪·库恩,丹尼·伯斯坦,理查德·坎德,Tariq Trotter,乔安娜·阿德勒,克里斯·沙利文,罗杰·巴特,乔尔·格雷,诺亚·罗宾斯,Gizel Jimenez,Ben Ross,Micaela Diam

导演:林-曼努尔·米兰达

 剧照

倒数时刻 剧照 NO.1倒数时刻 剧照 NO.2倒数时刻 剧照 NO.3倒数时刻 剧照 NO.4倒数时刻 剧照 NO.5倒数时刻 剧照 NO.6倒数时刻 剧照 NO.13倒数时刻 剧照 NO.14倒数时刻 剧照 NO.15倒数时刻 剧照 NO.16倒数时刻 剧照 NO.17倒数时刻 剧照 NO.18倒数时刻 剧照 NO.19倒数时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20:04

详细剧情

  设定在1990年,主角为加菲饰演的Jon,一个年轻、雄心勃勃的音乐剧作曲家。他在纽约一边当侍者,一边写一部叫《Superbia》的音乐剧,希望能平步青云,开启事业。但他从女友Susan那里感受到了压力,对方已经厌倦了任男友的职业前途牵制自己的人生;同时,Jon的室友Michael也放弃了创作梦想,做了一份高收入的广告业工作。快30岁的Jon非常焦虑:自己的梦想是否值得继续拼搏?

 长篇影评

 1 ) 《倒数时刻》电影剧本

《倒数时刻》电影剧本

文/〔美国〕史蒂文·莱文森

译/罗德赛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录影

粗糙的画质呈现出暗淡的舞台、裸露的砖墙。乔恩(32岁)从侧面出现,大步走到舞台边缘的麦克风前,自信满满,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乔恩:嗨,我是乔恩。我是一名音乐剧作家,是这类物种里寥寥无几的幸存者。

有观众发笑,乔恩蹙眉。

乔恩(继续):我最近总是听到一种声音。我走到哪儿都听到滴答、滴答、滴答声。

我们开始听到滴答、滴答、滴答声。

乔恩(继续):就像在制作粗糙的B级商业片或是周六早间的动画片里,定时炸弹的引线一旦点燃——

滴答声愈发响亮。

乔恩(继续):计时器就开始倒着数秒,引线越烧越近,直到一瞬之间——

对比剪切至: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家庭录像

手持摄像机摇晃着拍出更具颗粒感的镜头。柜台后,乔恩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精心制作的早点,他嘴里叼着一朵花,大出洋相,逗得坐在一旁的苏珊(30岁)开怀大笑,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听到她在录像外说话。

苏珊(画外):这是乔纳森·拉森的故事。

她拿掉乔恩嘴里的花,亲吻他。

苏珊继续讲话时,快切到一组历史影像——

1996年纽约戏剧坊外的街区人头攒动。

苏珊(画外):那时他还没有获得托尼奖。

镜头给到剧院门口张贴的宣传单:“《吉屋出租》加演到3月1日,所有场次均已售罄!”

苏珊(画外):还没有获得普利策奖。

镜头加速切换。

1996年纳德兰德剧院外聚集着更多的人,剧院入口《吉屋出租》的招牌十分醒目。

亚当·帕斯卡、达芬妮·鲁宾-维佳登上《新闻周刊》封面。

纳德兰德剧院舞台上扮演马克·科恩的演员安东尼·拉普对观众讲话。

安东尼·拉普:我们决定将开幕之夜及之后的每场演出都献给我们的朋友乔纳森·拉森……

朱莉和阿尔·拉森在托尼奖奖典礼上起立鼓掌,情绪激动。

苏珊(画外):那时我们也还没有失去他。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家庭录像

镜头回到餐馆里,乔恩打开一瓶香槟。

苏珊(画外):除了乔纳森虚构的部分,你接下来看到的一切都确有其事。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拿起麦克风,走到三角钢琴前,坐到琴凳上。他身后有一个小乐队,两名主唱克蕾莎和罗杰都是30岁出头。

乔恩:时间是1990年1月26日。

(注意:整部电影会在1992年乔恩登台演出和他讲的1990年的事之间来回切换。)

内景,乔恩卧室,白天,1990年

乔恩在琴上弹奏,刚开始并不合拍的和弦进行逐渐变成《1990年三十而立》的旋律。

乔恩(画外):地点是位于苏荷区与格林尼治村之间荒芜、老旧的无人地带。

外景,市中心街道,早晨,1990年

乔恩沿着月舞餐馆外的便道骑行。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在三角钢琴上演奏《1990年三十而立》的和弦进行。

乔恩(画外):我有两个键盘——

内景,客厅,接前景,1990年

镜头闪到一个四四方方的电脑,摆放在异常整洁的桌子上。

乔恩(画外):一台苹果电脑——

镜头闪到沙发上的猫。

乔恩(画外):和一只猫。

镜头闪到庞大的音乐收藏。

乔恩(画外):还有数量可观的CD、

磁带和唱片,都是别人的作品。

镜头闪到不堪重负的书架。

乔恩(画外):我被压弯的书架上放着别人出版的剧本和小说。

镜头闪到《傲慢》的手稿。

乔恩(画外):我过去8年一直在创作一部反乌托邦式的摇滚音乐剧。

内景,乔恩卧室,白天,1990年

乔恩坐在床上,腿上放着键盘,才思枯竭。

乔恩(画外):我不断地改稿,(停顿)一遍又一遍。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坐在钢琴旁。

乔恩(画外):结果收到的只有各种拒绝信。有来自大小制片人的,有剧院、唱片公司的,还有电影制片厂的。再过一周……我就要满30岁了。

他开始加速演奏和弦进行——

内景,客厅,白天,1990年

镜头闪到《西区故事》卡司专辑封面。

乔恩(画外):比斯蒂芬·桑德海姆在百老汇推出首场演出时还要老。

镜头闪到披头士乐队《顺其自然》磁带封面。

乔恩(画外):比保罗·麦卡特尼与约翰·列侬合作写他的最后一首歌时还要老。

镜头闪到乔恩和朱莉小时候的影像。

乔恩(画外):我父母30岁时都有两个小孩了。他们当时不仅收入稳定,还有能力偿还房贷。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回到乔恩弹琴的镜头。

乔恩(画外):再过8天,我的青春就将一去不返。我拿什么成就来展示自己呢?

他停止演奏,在一片寂静中吸了口气。

乔恩(继续):生日快乐!

他的手指落回琴键上,边弹边唱。

乔恩(继续):让时钟停下来,挤出时间,在输掉比赛前,重整旗鼓。

乐队来到他身后,歌曲情绪更加高亢。

乔恩(继续):定格画面,倒退几秒。在结束之前重新聚焦。岁月愈发短暂,脸上的皱纹不断增多。感觉像在涉水前行,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别惊慌,别跳船。反对无用,如同纳税。好在一辈子只有这一次。他们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你却只想躺平痛哭。这不是普通的生日,而是1990年迈入30岁的日子。时间为何不在29岁停住脚步?见鬼了,你明明觉得自己才22岁。但1990年却要三十而立。砰!一瞬间你就过气了,你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还能做点什么?

乐队继续演奏——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午餐时间,餐馆内挤满食客。乔恩在柜台后服务,迈克(30岁)匆匆走进门。

迈克:我复印了十份。

他递给乔恩一叠厚厚的复印件,乔恩了给他一杯咖啡和一袋外卖。乔恩扫了一眼这叠文件,全是《傲慢》的乐谱和文本。

乔恩:你真是太好啦,简直是天使。

迈克:这真的是最后一回了。

迈克准备掏钱包,乔恩连忙制止他。

乔恩:当然,多谢啦。我请你。

迈克:我得付钱。

乔恩:这哪行,不要你付。

卡罗琳(33岁)端着一脏盘子走过来,闻着气味皱了皱鼻子。

卡罗琳:你们谁把这袋垃圾扔了。

弗雷迪(25岁)也端着一擦脏盘子走到迈克身边。乔恩去处理垃圾。

弗雷迪:听说你要搬出乔恩家,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柔声说)我们早晨经常听见他躲在冰箱后面偷偷哭,真让人伤心。

乔恩(对卡罗琳):你下周五会来吧?

卡罗琳(假装不知道):下周五要干嘛?

乔恩还没来得及回答

迈克和弗雷迪:《傲慢》试演啊。

迈克:他居然还没提这事,真不可思议。

弗雷迪: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乔恩(为自己辩护):这是我事业上的大事。成败在此一举。这可是第一场有外人来观看的演出。

弗雷迪:都看不出你有什么压力,棒棒的。

卡罗琳和迈克笑起来。

乔恩:说真的,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不再是端盘子的作家了,你成了有爱好的服务员。

迈克:布布,你得问问自己,你创作的动力究竟是源于“恐惧”还是“挚爱”?

乔恩边思索这个问题,边从垃圾桶里拽出一整袋垃圾,垃圾袋底下漏了,不明液体洒了他一鞋。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罗杰开始唱下一段歌词。

罗杰:清空跑道——再来一次!趁着还没有精疲力竭,尝试新的方法。

乔恩:朋友们个个身体发福,你的头发也日见稀薄。你像是棒球赛结束前最后的击球手,你的球队比分仍然落后。

罗杰:别害怕,别发狂。反对无用,如同面对市政府。

乔恩:但至少你不是单打独斗,你的朋友们都在挺你。

内景,乔恩公寓,白天,1990年

从乔恩和罗杰的演唱切到乔恩和迈克在公寓里一起唱歌、收拾箱子。

乔恩:他们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你却只希望能够逃离。

迈克:你却只希望能够逃离。

乔恩(继续):谁还在乎过生日?

乔恩(继续):但这是1990年的三十而立啊!

迈克:1990年的三十而立!

乔恩(继续):难道就不能乐观面对?

乔恩(继续):你不再是懵懂少年。在1990年步入30岁。

迈克:你不再是懵懂少年。在1990年步入30岁。

乔恩(继续):砰的一声!一瞬间你就过气了。

乔恩(继续):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呢?

迈克:还能做什么呀?

乐队继续演奏——

内景,思存书店,白天,1990年

乔恩和苏珊穿过布满尘土的书架。苏珊难以置信地盯着他。

苏珊:你就这么辞职了?

乔恩:我并没有说辞就辞,我先交了辞职书。

苏珊:这不是一回事吗?

乔恩:不,我可以再干两周。

乔恩拿起一个精美昂贵的乐谱本。

乔恩(继续):我要让“爱”引导我。

苏珊(感到困惑):什么?

乔恩:罗莎还有个客户,格·卡内利亚,你还记得吗?

苏珊:就是你那个不回电话的经纪人罗莎?

乔恩:就是她。她去年邀请整个剧场圈的人参加克雷格的试演。中场休息时就有个音乐制作人给他开了一万美元的支票。

苏珊:我倒希望你别尽想着有这种好事。

乔恩:艺术创作是很烧钱的。

苏珊:那是因为这是在纽约。

乔恩:但花的每一分钱都值。

苏珊对乐谱本点点头。

苏珊:你想怎么付这个钱?

苏珊从他手里轻轻拿走乐谱本。乔恩和苏珊穿行在书架间,周围的顾客跟着他们唱起来。

乔恩:小飞侠和小叮当。哪条路通往梦幻岛?翡翠城纷扰不断,坠入地狱。这都怪那魔术师——

乔恩、苏珊、顾客们:——徒有虚名。

乔恩:街上听到的都是迷路孩子和鳄鱼们的哭泣声。而你却不再关心……

内景,乔恩公寓,白天,1990年

迈克收拾行李时,乔恩盯着堆积如山的箱子。

乔恩(画外):什么做出选择——

内景,基基督教青年会更衣室,夜晚,1990年

乔恩从泳池里出来擦毛巾、照镜子,叫克雷给自己打气。

乔恩(画外):什么坏女巫,

内景,基督教青年会泳池,夜晚,1990年

乔恩在空荡荡的泳池里游了好几圈。

乔恩(画外):什么罂栗田、幕后主使——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食客云集,乔恩飞快地从加热灯下抓起两盘食物。

乔恩(画外):什么虎百合、红宝石鞋。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罗杰和克蕾莎走进来。

全体:时间紧迫,时钟滴答作响。

乔恩:他们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我真希望这只是一场梦。

罗杰和克蕾莎:生日快乐。

乔恩:感觉更像是末日将至,去你的!

全体:1990年三十而立。

乔恩:置身狂风暴雨当中,

乔恩(继续):我可看不到天边的彩虹。

罗杰和克蕾莎:啊,啊……

全体:在1990年步入三十岁。

内景,乔恩卧室,夜晚,1990年

乔恩躺在床上,毫无睡意,苏珊睡在他身边。

乔恩:球已传到我手中。

外景,时代广场,夜晚,1990年

乔恩骑车经过霓虹灯下破旧的街道。

乔恩:我想放纵自己,但也别太快。

外景,屋顶,夜晚,1990年

乔恩站在屋顶上,凝视哈德逊河。

乔恩(画外):世界在呼唤,把握不了当下,就永远做梦吧。

罗杰和克蕾莎:啊,啊……

内景,乔恩卧室,白天,1990年

乔恩从电脑前离开,无法再盯着它多看一眼。

乔恩:我为何不能永远做个孩子?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拥挤的餐馆里,弗雷迪单脚起舞。

乔恩(画外):1990年三十而立。1990年三十而立!

内景,地铁,白天,1990年

乔恩在小笔记本上漆草地写下几笔。

罗杰和克蕾莎(画外):1990年三十而立。1990年三十而立!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歌曲渐强,达到高潮。

乔恩:我能做什么?

罗杰和克蕾莎:1990年三十而立。1990年三十而立!

全体:我能做什么?

曲终响起掌声。

乔恩:各位请把掌声献给乐队,还有我两位非常好的朋友,主唱罗杰和克蕾莎。(稍顿)周五晚上……

内景,客厅,1990年

公寓里到处都是彩带和气球。迈克站在留言机旁查阅信息,脚边放着行本箱。嘟嘟一声响——

黛博拉(画外):嗨,乔纳森。我是黛博拉。苏珊刚送来你为今晚舞会准备的音乐——

迈克急切地快进这条消息,露出一丝焦虑。黛博拉的声音再次响起。

黛博拉(画外):——但我搞不定喇叭——

乔恩拎着买的东西进来了,迈克把消息停下。

乔恩:去费城顺利吗?

迈克:我从机场直奔会议室,三小时后就回来了。

乔恩:听着不错哦。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走到舞台上的麦克风前讲话。

乔恩:迈克是非常棒的演员。高中和大学时,他在每出剧里都是台柱子。后来我们搬到了纽约。

外景,屋顶,夜晚,闪回,1988年

迈克神情沮丧,他向一旁的乔恩宣泄内心愤满,两人一起抽烟。

迈克:我真受不了凌晨五点就得起床,去演员工会大楼外面排一整天队,盼着导演能给我们这些非工会的人试镜机会。就算最终有了机会走进房间试唱,顶多也不过是唱个六小节就被叫停。还经常会把我的名字错叫成胡安、佩德罗、卡洛斯之类的。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回到麦克风前。

乔恩:一周后,他进了一家高大上的广告公司。薪资高达五位数,还有医保和牙科保健。他从未后悔过。

内景,客厅,傍晚,1990年

乔恩从袋子里拿出几瓶顶级好酒,放到桌上的鲜花旁。

迈克:你都入不敷出了,办聚会的花销可以适当缩减下。

乔恩:不把钱花在你喜欢的人身上,赚钱又有什么意义?

迈克(笑):说的没错,可关键是你根本没钱。

乔恩:哦,被你说中了。

迈克看到桌上还有张电费单。

迈克:这个缴费单已经放这儿一周了。

乔恩:我正要处理呢。

迈克:嗯,但愿你能处理好。

迈克把行李箱拿回卧室打开。

迈克(继续):我很快就搬走了,以后可没人提醒你缴电费了。

乔恩(滑稽的口吻):那叫我怎么过啊?

迈克:这确实是当务之急,你找到新室友了吗?

乔恩:我最近有点忙,我的音乐剧下周就要试演了。

迈克:什么试演?

乔恩刚想生气,突然意识到这是句玩笑。

乔恩:你可真能逗。

乔恩从衬衫兜里掏出小笔记本和铅笔,在一张空白页上写下:“恐惧还是挚爱?”并划线强调。迈克在卧室里打电话。

迈克:今晚舞蹈演出是几点?

乔恩:八点开始。

迈克:听说舞蹈很棒,但配乐很烂……

这时舞蹈音乐响起——

内景,舞蹈剧场,夜晚,1990年

乔恩和迈克并排坐在观众席上观看表演。八名女性舞者舞姿健美。舞蹈音乐正是乔恩所作。乔恩双眼紧盯着苏珊。

乔恩(画外):苏珊在中西部的小镇长大。她大学主修生物,还以为自己会成为医生或者教师。但后来她却深深爱上了现代舞,这应该是每个父母的梦想,对吧?她刚来纽约时举目无亲。但四年后,她已经和很多有名的编舞合作过——保罗、特丽莎、梅尔斯。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站在麦克风旁。

乔恩:1990年,她终于要加入一支舞蹈队了,从此不用再到处接碎活儿,而是真正地融入艺术大家庭。她全身心地准备好迎接这即将大放异彩的一年。然后,一次彩排中她脚踝骨折,经过半年的康复,她又回到了舞台。但是……她没有了之前的热忧,她突然找不到感觉了。(停顿)但苏珊是名真正的艺术家,她不在乎是否会在《纽约时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也不在意自己是面对五个还是五千个观众跳舞。

内景,舞蹈剧场,夜晚,1990年

乔恩坐在观众席上,突然在舞蹈音乐里隐隐听到滴答声。

乔恩(画外):再有就是我们俩的事……舞者们完成最后一个姿势,舞台灯光逐渐熄灭。乔恩和其他观众一起鼓掌。掌声和欢呼声完全淹没了滴答声。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1990年

一场喧闹的聚会。众多朋友挤满了狭小的客厅,大家开怀畅饮。苏珊站在迈克身旁。

苏珊:你知道这些东西他其实都买不起吧?

迈克:他很喜欢大张旗鼓,尤其是为了你。

苏珊微微一笑,有事困扰着她。

内景,乔恩公寓,稍晚,夜晚,1990年

乔恩和弗雷迪、卡罗琳拥抱。

弗雷迪:我们为他做了这么多事,可他甩手就走……

乔恩:我把我的六盘混音带留给你,你听听就会想起我。

迈克举着两杯酒走过来,把其中一杯递给卡罗琳。

迈克:乔纳森·拉森著名的月舞餐厅混音带。谁不想吃着法国吐司,听着演出金曲?

乔恩:我的混音带包罗万象,可不光只有演出金曲。

卡罗琳:看来有人对混音带很敏感。

迈克:没错。

弗雷迪:我真为你感到开心。同时我也对你满怀羡慕、嫉妒、恨,但是……(他微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就要盼到出头之日了。

乔恩:下一个就该轮到你啦。

弗雷迪:我上周接到面试通知了。

乔恩:太棒了!

弗雷迪:是游轮公司的。

卡罗琳:游轮不好吗?

弗雷迪:是北极游轮,所以各方面都不好。一切都不太对劲……

乔恩:你感觉还好吗?

弗雷迪吸了口气,他小心选词,不想听起来过于乐观。

弗雷迪:这一周还不错,我的淋巴细胞数量稳定,医生持审慎乐观态度。

乔恩:你看着气色很好。

弗雷迪:这不用你说。我知道。

大家都笑起来。

内景,乔恩公寓,稍晚,夜晚,1990年

聚会愈发拥挤嘈杂。罗杰介绍乔恩认识斯科特(27岁),他是一名银行家。

罗杰(对乔恩说):我和斯科特在高中一起唱过牧歌。

斯科特:其实我讨厌唱歌,就是为了吸引女生才唱的。

罗杰:我在苏荷区恰巧遇到斯科特,他特别想跟我来。

斯科特:我还从没参加过艺术家的聚会。太可惜了。

罗杰:斯科特是做金融的。

乔恩:不可思议。

斯科特:你是做什么的?

乔恩:我是音乐剧的未来,兄弟。欢迎。我再去拿杯酒。

乔恩离开,斯科特冲着罗杰笑。

斯科特:这家伙真幽默!

内景,乔恩公寓,稍晚,1990年

聚会上人渐渐少了,乔恩醉醺醺的,几个朋友快把沙发坐塌了。乔恩带着他们即兴清唱一曲《波希米亚的生活》,边唱边打节拍,同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公寓的各个角落。

乔恩:这就是生活,波……这就是生活,波……这就是生活,波……波希米亚的生活。在厨房里淋浴,没准儿还有块肥皂;脏碗盘摞满水池,你要是不介意就对着水池刷牙吧;壁橱里藏着马桶,最好祈祷那儿装了灯泡。

唐娜(30岁出头)从黑乎乎的厕所里——

唐娜:可是今天没装!

乔恩:波……波……波……

乔恩边叫大家名字,边用手指向他们。他们为自己欢呼。

乔恩(继续):室友走马灯似的更换。听仔细了,四年就换了十四个,安、麦克斯、乔纳森、卡罗琳和凯莉,还有大卫、蒂姆——不对,蒂姆只是个客人,但他从六月一下住到了第二年一月。

迈克(笑着):我记得他。

乔恩:玛格丽特、丽莎、大卫、苏茜、斯蒂芬、乔和山姆,还有收租人最想找的艾尔莎,至今拖欠租金在跑路,别忘了邻居一家,米歇尔和盖尔。

米歇尔和盖尔(中年艺术家)稍稍鞠躬致意。

乔恩(继续):我们比家人还像家人。时光飞逝,一切都会慢慢成为过往云烟。我曾以为这个岁数早该有老婆孩子和小狗了。反正船要沉了,咱们继续喝吧。之后再来思考究竟什么是生活?

罗杰加入和声。

乔恩和罗杰:这就是生活,波……

全体加入。

全体:这就是生活,波……波希米亚的生活。

乔恩:波希米亚的生活。

响起一阵欢呼和口哨声。

斯科特:太精彩啦!哇哦!

外景,屋顶,几分钟后,1990年

苏珊站在屋顶,身着大衣,望向河面,她若有所思。乔恩从屋里出来找到她。

乔恩:嗨,大家都要走了。

苏珊:我就想呼吸点新鲜空气。

乔恩:这儿太冷啦!

苏珊:你的外衣呢?

乔恩:好像压在一大堆外衣最底下了。

乔恩看着水面上摇曳的光影。

乔恩(继续):好美。

苏珊:那是监狱的驳船。

乔恩(笑着想起来):哦,还真是。

苏珊:我听说雅各布之枕舞蹈中心正在招聘新的舞蹈老师。

乔恩:是吗?

苏珊:一周只工作几小时,其余时间都是自己的,还可以随时免费用舞蹈室。

乔恩:咱们谈谈你今晚有多棒吧!

苏珊:谢谢你。

乔恩:是真的,我不是随口说说。

苏珊:我想考虑申请雅各布之枕的工作。(进一步打消乔恩的困惑)还记得吗?咱们去年夏天去过那儿,还看了马克莫里斯的新舞。

乔恩:那地方是在伯克郡吧?你要搬到伯克郡?

苏珊:这样就不用为了交房租,每周做30小时的文书工作了。干嘛不去呢?我也许还能恢复状态。

乔恩:哦,那好吧,咱们搬去吧。

苏珊:我说真的呢

乔恩:我也说真的。咱们住在小木屋里,自己采集橡树果,抓松鼠……

苏珊:你在说什么呀?我讲的是伯克郡啊,好多人都在那里有度假别墅,你不是去过嘛。

乔恩(他们笑笑):咱们进屋去好吗?不好意思,我觉得我四肢麻木,快冻僵了。

苏珊笑了笑,脱下外套,露出里面的绿色天鹅绒连衣裙。

苏珊:你怎么像小孩一样娇气,把这个披上吧。

苏珊把外套递给他时,乔恩注意到连衣裙。

乔恩:等一下。

苏珊(故作镇定):喔,你喜欢?我还以为你急着回屋呢。

内景,乔恩卧室,几分钟后,1990年

乔恩猛地敲响收音机闹钟,播放出一曲节奏蓝调《绿绿的裙子》。他和苏珊一起倒在床上,开始脱衣服。

内景,客厅,接前景,1990年

声音透过薄薄的墙,隔壁的迈克连忙戴上耳机。

内景,乔恩卧室,接前景,1990年

床上乔恩和苏珊相拥在一起,那条绿色的裙子缓缓滑下。

苏珊:关于伯克郡的那份工作……

乔恩(三心二意):听起来不错。

苏珊:我已经申请了。

乔恩:是吗?

苏珊:而且已经录取我了。

他集中起精神来。

苏珊(继续):通知我六月开始上班。

乔恩:哦,只是暑期工作吗?

苏珊:不是,是份长期工作。

乔恩急切地看着她。

苏珊(继续):乔恩?

内景/外景,迈克的宝马车,白天,1990年

迈克开着宝马载着乔恩驶过车流。

迈克:喔,伯克郡?离市中心很远啊。

乔恩:她为什么现在做这个决定?她还希望我跟她一起去。

迈克:那你怎么说?

乔恩:我只能说“哦,是吗?”还能说什么呢?我不可能离开纽约啊。

迈克:叫她搬来跟你住。

乔恩:住哪儿?

迈克:你不是要找新室友吗?正好一举两得!不用谢我哦。

乔恩转移话题。

乔恩:和你约会的那位是叫大卫吧?我看你们俩很搭。

迈克耸耸肩,装作不在意。

迈克:我跟他吹了。(换话题)我们公司这周要组建一个焦点小组。他们还在找人呢,我给你报个名怎么样?

乔恩:你想把我往黑暗面引吗?

迈克:我就想把你介绍给我同事,让他们知道你多才多艺。

乔恩:我并不想干广告。

迈克:我不是让你干广告,只是想请你给广告配乐。

乔恩想要反驳,但迈克迅速说——

迈克(继续):你常常随口就能编出搞笑的广告歌,光咱们吃的麦片你就编了好几首了。你可以靠这个赚钱的!

乔恩:要是《傲慢》公演了,我也能靠我的音乐赚钱。

迈克(点点头,显得模棱两可):这倒不假……

车开进一栋豪华公寓楼的院子里。

迈克(继续):到了,我可爱的家。

乔恩盯着窗外闪闪发光的玻璃大楼。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对着麦克风讲。

乔恩:我的天啊!

外景,胜利大楼,白天,1990年

乔恩走下车,看着庭院中央的大理石喷泉,音乐《再也不用》开始响起。

乔恩(画外):迈克把车钥匙扔给停车管理员,什么样的公寓楼才能有停车服务?

迈克从后座上递给乔恩一个纸箱,自己拿了另一个,关上车门。乔恩跟着他穿过玻璃旋转门……

内景,胜利大楼,接前景,1990年

白色的大堂没有过多装饰,好似艺术画廊。迈克领着乔恩走向电梯,一个身材魁梧、留着胡须的门卫(40多岁)向他们点了点头。

乔恩(画外):大堂里摆放着鲜花,有钱的白人老妇带着小狗,这是现实生活吗?

外景,格林尼治街,夜晚,1990年

迈克和乔恩在雪里艰难跋涉,吃力地拎着几大袋脏衣服。迈克唱起来。

迈克: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扛着三十斤要洗的衣服,步行十三个街区;

内景,乔恩公寓,楼梯间,夜晚,1990年

乔恩拖着洗衣袋,跟着迈克爬上又脏又破的楼梯。

迈克:再也不用爬六楼了;再也不用因为开门按钮坏了,不得不把钥匙从楼上扔下来;

迈克指着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裸露电线。

迈克(继续):再也不会有接错的电线;再也没有弯曲的地板;再也不用对着唯一的、满脏碗盘的水池刷牙,把牙膏泡泡吐在碗盘上。

他们走到新公寓门口,迈克转动钥匙,推开房门。

内景,迈克公寓,白天,1990年

迈克领着乔恩走进他崭新明亮的公寓里。

迈克:嘿,我的步入式衣柜;还有公园大道般整洁的地板:嘿,我的实木桌子;我会习惯,我会习惯,我会习惯有你们的生活!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1990年

迈克和乔恩审视地板上不省人事的陌生睡客(20多岁)。

迈克:再也不用跨过酣睡的人走出公寓——

迈克和乔恩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不知道这是谁。

迈克和乔恩扑通一声坐到客厅椅子上,紧张地盯着发着光、不通风的燃气壁挂炉。

迈克(继续):再也不用——

乔恩:再也不用——

迈克(继续):非法使用有毒燃气炉加热——

乔恩:或者时刻担心睡梦中发生爆炸——

迈克:再也没有——

他们抬头看到变色的天花板上有水滴落。

乔恩:漏水的天花板;

迈克:再也没有——

他们低头看到地板上有个洞令人不安。

乔恩:破洞的地板;

迈克和乔恩:再也不用——

内景,乔恩公寓,厨房,夜晚,1990年

乔恩和迈克爬进厨房里的浴缸。

乔恩:在厨房里洗澡,而你的室友正吃着早餐;

两人一起站在浴缸里。

迈克和乔恩:你把水全溅到他的麦片上。

他们拉上帘子。

内景,迈克公寓,客厅,白天,1990年

他们走过厨房纤尘不染的地板。

迈克和乔恩:嘿,新的抛光实木地板,像富家女孩的腿一样光滑;嘿,亲爱的洗碗机;

迈克:我会习惯——

乔恩:我会习惯——

迈克:我会习惯——

乔恩:我会习惯——

迈克和乔恩:我会习惯有你们的生活!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1990年

乔恩打开冰箱门。里面放着一块遍布霉菌、已无法辨认的食物。

乔恩:再也不用奇奇怪怪——

迈克插好门闩,公寓外响起警笛。

迈克:再也不用神经兮兮——

迈克和乔恩:从此就只有舒适环境和便利家电!

内景,迈克公寓,客厅,白天,1990年

迈克一按下开关,公寓里所有的百叶窗立刻都打开,正午的阳光洒进来。

迈克:我们要入住——

乔恩:我们要入住——

迈克:纽约东区——

乔恩:纽约东区——

迈克和乔恩:入住高楼大厦中的豪华公寓!

内景,胜利大楼大堂,白天,1990年

迈克和乔恩走进来。他俩穿着燕尾服,完全沉浸在幻想中。迈克眨眨眼,随手递给门卫20美元。

迈克和乔恩:你好,亲爱的门卫先生,你长得真像袋鼠船长;你好,亲爱的伙计,你过得怎么样?

大堂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派对——佳丽超模翩翩起舞。

迈克:我会习惯——

乔恩:我会习惯——

迈克:甚至迷恋——

乔恩:甚至迷恋——

迈克和乔恩:我会习惯有你们的生活!

佳人们跟随迈克和乔恩走进电梯。

内景,胜利大楼电梯,白天,1990年

迈克和乔恩挤在电梯里,身边簇拥着佳人。

迈克:我会习惯——

乔恩:我会习惯——

迈克:甚至迷恋——

乔恩:甚至迷恋——

迈克和乔恩:我会习惯有你们的生活!

叮的一声,电梯门关上——

匹配剪切至:

内景,地铁,白天,1990年

乔恩同一个姿势挤在地铁车厢里。他看着车门缓慢关闭,一名试图挤上车的乘客把门扒开。

地铁广播员(画外):请别扒拽即将关闭的车门,否则我们开不了车。嘿,说你呢,后面那个人!

艾拉(先闻其声):你还没写好那首歌?

内景,月舞餐馆,几分钟后,1990年

乔恩和艾拉·韦茨曼面对面坐在桌旁。桌上放着几杯咖啡和《傲慢》的手稿。

乔恩:我之前从没有过这种情况,通常我一天就能写一首歌。上周我只花了三小时就写了一首关于糖的歌。

艾拉(满脸困惑):关于糖的歌?

乔恩清唱了几句《糖之歌》。

乔恩:糖,她多么精妙;花一点点钱,她就让我心旷神怡!

艾拉:你写这种歌有什么用?

乔恩:算是尝试吧。

艾拉:尝试什么?

乔恩:看看自己是否能为任何东西写歌。

艾拉:那你不如尝试给六天后就要试演的音乐剧写首歌吧。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站在台上。

艾拉·韦茨曼是剧作家地平线剧院总监。他是目前唯一愿意为《傲慢》提供试演机会的剧院人。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回到乔恩和艾拉·韦茨曼坐在餐馆里的镜头。

乔恩:我开始认为那首歌可能没必要写。

艾拉:有必要。

乔恩:目前只有你这么说,我想让你知道这点。

艾拉:你是说在你创作剧本的这五年里——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站在舞台边缘。

乔恩:实际是八年。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回到餐馆场景,艾拉说完他的句子。

艾拉:——就没别人告诉你,第二幕伊丽莎白还缺首歌?

乔恩:没有。

乔恩(画外):好吧,我撒谎了。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在舞台麦克风前。

乔恩:确实还有个人说过。(稍顿)我参加一个音乐剧写作坊好多年了……

内景,排练室,夜晚,1988年

十几位满怀抱负的音乐剧作人坐在几排折叠椅上,钢琴前的乔恩唱起《液晶读数》的一段。

乔恩:液晶读数漂浮在灰色之海上,帮我入眠。已近天亮,我疲不堪。

乔恩(画外):每周一次,我们日渐减少的成员会聚在一起,看其中一人给评委展示自己的新作。这些评委都是真正的行家……

乔恩:液晶读数把一天分隔开。

乔恩(画外):他们创造了百老汇歌剧的传奇,那些我们从小就跟着父母进城观看的经典。

乔恩:缓缓计算,测量着时刻。你若能言,会讲什么?

镜头慢慢摇到坐在屋子另一边的沃尔特·布鲁姆(50多岁)。这位成功的音乐剧作家面无表情,看着乔恩表演。

乔恩(画外):每次评委都不一样。轮到我展示的那晚,大家一进门就议论纷纷,“真的是他吗?”还真是。

镜头摇过布鲁姆,我们看到斯蒂芬·桑德海姆(58岁)。

乔恩(画外):斯蒂芬·桑德海姆。

内景,排练室,稍晚,1988年

排练室前面摆了四张椅子。乔恩坐着听布鲁姆评论他的作品。

沃尔特·布鲁姆:好吧,我先来说。我很困惑,不清楚这部剧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批评还是科幻小说?音乐也比较混乱,属于摇滚乐?百老汇?还是两者兼有?或都不是?(转向桑德海姆)斯蒂芬,你觉得呢?

桑德海姆:我恐怕和你的看法有很大出入,沃尔特。我觉得这部音乐剧主题很明确。

沃尔特·布鲁姆:是的,是的,当然。

桑德海姆(对乔恩说):你打造的这个世界很有原创性,很吸引人。但问题是不容易抓住故事的情感主线,细节太多反而分散了我们对角色的关注,难以产生共鸣。你懂吗?

布鲁姆点点头,就好像他也是这么想的一样。

沃尔特·布鲁姆:没错,我也深有同感。我们俩其实看法基本一致,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不过音乐抱歉,我还是觉得音乐不到位。

桑德海姆:我倒觉得歌曲写得很好。

沃尔特·布鲁姆:没错,个别歌曲还行。

桑德海姆:我尤其喜欢那个年轻人在第一幕结束时唱的歌,真是一流的词曲。

排练室里的年轻剧作人纷纷露出诧异的神色。

乔恩(画外):“一流的词曲!”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对观众们报以微笑。

乔恩:这五个字就足以让我再努力两年。

桑德海姆(先闻其声):你还缺一首歌。

内景,排练室,稍晚,夜晚,1988年

排练结束,其他人陆续离开,乔恩收拾好东西,桑德海姆走过来。

桑德海姆(忘记人物名字):那位年轻女士的歌。

乔恩:伊丽莎白?

桑德海姆:对,伊丽莎白。那是剧情的转折点。你的主角走到人生岔路口,必须有人唤醒他,令他感悟。

沃尔特·布鲁姆:真有意思。

镜头后退,我们看到坐在一旁的沃尔特在听两人对话。

沃尔特:我也正想指出这点。

乔恩(先闻其声):能谈谈乐师吗?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艾拉皱眉,不太明白乔恩的意思。

乔恩:如果只有四位乐师,我就得考虑一下怎么拆分低音部分——

艾拉:乔恩,这是试演,会给你配一架钢琴。

乔恩:我写的是摇滚乐。所以,至少还要有鼓、合成器、吉他——

艾拉:真正好的歌曲即使无伴奏也很好听。

乔恩:好吧,那干脆清唱得了。哦,要不然直接删掉歌曲,你觉得怎样?观众半小时就能离场。

艾拉叹了口气,每回同乔恩说话都这样。

艾拉:我再看看预算,想办法搞点资金,再多请一位乐师。

乔恩:多请两位。钢琴是最低配置了。

艾拉:你跟罗莎谈过了吗?

乔恩想了下——

快切至: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闪回,1990年

乔恩着步打电话。

乔恩:嘿,罗莎。我是乔纳森·拉森,你的客户。我多次给你的秘书留了言——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镜头回到餐馆。

艾拉:罗莎·史蒂文斯还是你的经纪人吧?

乔恩:是的,我们经常聊天。

艾拉:她为你的试演发出请束了吗?我们可没收到几个回复啊。

乔恩心里一沉。

艾拉(继续):没关系。罗莎在圈内人脉最广。她肯定能帮你邀请来重量级人物。(起身要走)周一第一天排练见啦。尽快写完那首歌,拜托。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蒙太奇,1990年

乔恩盯着电脑屏幕上完全空白的文档。文档标题是“新歌”。

乔恩站在厨房里打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我想留言给桑德海姆先生。我是乔纳森·拉森。

乔恩坐在电视前,杰西·赫尔姆斯出现在晚间新闻上。乔恩掏出兜里的本,写下:“老板大错特错。”

乔恩又在厨房里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嗨,我要留言给乔·帕普。

又在厨房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留言给伯尼·格斯坦。

又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留言给舒伯特组织的艺术总监。

又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留言给妈妈剧院。

又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叫拉森。

又打了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不是帕森。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这部剧前所未有——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会有很多人来看。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它的商业潜力巨大。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要来的人越来越多,我想确保有你的座位。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知道他时间有限……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你绝不会白来……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别勉强。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会给他留位子的。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你能来吗?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早上十点,剧作家地平线剧场,试演《傲慢》。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周五早上十点。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太期待周五了。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不希望你错过。

又一个电话。

乔恩(在打电话,继续):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他坐在客厅里,盯着屏幕上空空如也的文档。

乔恩在观看音乐剧录像《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这部桑德海姆的代表作由公共广播电视台录制,曼迪·帕廷金、伯娜黛特·皮特丝主演。迈克坐在乔恩身边,苏珊依在他肩头。

迈克:桑德海姆的每部音乐剧都应该在公共广播电视台上播放。

乔恩:就从《星期天》开始吧。

迈克: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不能向她表白?他怎么就不能既当艺术家,同时又爱她?

乔恩:他确实很爱她。

迈克:但他羞于表达。

乔恩:这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迈克:男人啊。(赞叹)瞧,伯娜黛特穿上束胸衣,那腰身。

乔恩盯着屏幕,对精湛的舞台技艺感到折服。

乔恩:桑德海姆怎么做到的?

乔恩浏览收到的邮件——全是账单(有几单已经逾期了),还有一份维密的产品目录。

迈克:你的歌怎么样了?

乔恩:就快了。

迈克:需要灵感就给我打电话。

乔恩:别走啦,陪我吧。你还住你原来的房间。

迈克:快写歌吧,布布。

乔恩坐在电脑前,苏珊过来问他晚安。

苏珊:我需要周三之前回复工作的事,所以我想跟你谈谈……

乔恩:咱们明天再谈行吗?我现在得尽快写完这首歌,好吗?

苏珊:没问题。

乔恩:你确定没问题?

苏珊:我确定。

乔恩:你看上去好像不太确定。

苏珊:晚安,乔纳森。

乔恩盯着电脑屏幕。在那个“新歌”文档中,他写了“你是”和“就这样”。他把“你是”改成“你的”,之后又改了回来。他看着文档。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尼无从块择》的演奏序曲响起。乔恩开始边弹边唱。

乔恩:破晓时分,黎明初降。

内景,客厅,清晨,1990年

乔恩坐在电脑前,双手抱头,窗外朝阳初升。

乔恩(画外):乔尼未眠,来回踱步。做出妥协还是锲而不舍,他思绪纷繁。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边弹边唱。

乔恩:乔尼没人指引,乔尼想要躲藏。如果他放弃才华,还有机会显露头角吗?乔尼无从快择。

外景,大街,白天,1990年

苏珊在布满涂鸦的墙壁前起舞,看得乔恩眉开眼笑。

乔恩(画外):苏珊渴望去海边住,她再也不想卷下去。苏珊想和我一起生活,乔尼正面临艰难块择。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边弹边唱。

乔恩:乔尼没人指引。

克蕾莎也唱起来。

乔恩和克蕾莎:乔尼想要躲藏。他能否安顿下来又不被埋没呢?

乔恩:不被埋没。

乔恩和克蕾莎:乔尼无从块择。

内景,迈克办公室,白天,1990年

迈克独自坐在办公桌前,电话举在耳边,他惊的神色与歌词并不相符。

乔恩(画外):迈克心想事皆成,他的好运无止境。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边弹边唱。

乔尼却己被逼到墙角,他会像自己朋友一样,放弃梦想脚踏实地吗?

内景,乔恩公寓,白天,1990年

乔恩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满怀羡慕地读着报纸上的剧目演出信息。

乔恩(画外):乔尼知道苏珊是对的。

乔恩和克蕾莎(画外):野心将会吞噬你。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罗杰加入了伴唱。

乔恩和罗杰:迈克不理解乔尼为何如此执着——

全体:追随内心的声音。

外景,乔恩公寓楼外,白天,1990年

路牌下,乔恩打开自行车锁。

罗杰和克蕾莎(画外):乔尼没人指引。乔尼没人指引。

乔恩把车骑走。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三人一起唱。

全体(画外):你被钉在地上,又怎能翱翔天际?

外景,市中心大街,白天,1990年

乔恩骑车经过杜阿尔特广场公园,在红灯前停下,往公园里瞥。

全体(画外):乔尼无从抉择。乔尼没人指引,乔尼没人指引。乔尼想要躲藏,乔尼想要躲藏。你怎能知道何时放手?

乔恩的目光停留在施工挡板上贴的艾滋病宣传海报上:“沉默=死亡”。他掏出本写道:“为什么非要先有灾难,才有改变?”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三人轮唱这首歌。

全体:乔尼无从抉择,乔尼无从抉择,乔尼无从抉择。抉择,抉择,抉择。

乔恩靠向麦克风,深呼吸。

外景,市中心大街,白天,1990年

乔恩把自行车锁在月舞餐厅外的路牌下。他抬头看到餐馆玻璃门上自己的倒影。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音乐停下。乔恩独自清唱。

乔恩:乔尼无从快择。

卡罗琳(先闻其声):弗雷迪在急诊室。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少数起得早的顾客在吃早餐。柜台后,卡罗琳小声和乔恩交谈。她听起来压力重重、紧张焦虑。

乔恩:什么?

卡罗琳:他周六起床时就发烧了,全身抽搐不止。

乔恩:可他上周还告诉我他的淋巴细胞数——医生说指标良好啊。

卡罗琳:也许在那之后恶化了。

他们坐在那儿消化这条信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乔恩:糟糕。

漫长的停顿。

乔恩(继续):他不会有事的。

卡罗琳:你说得对。

乔恩:你也知道他这人特别顽固,特能烦人吧。

卡罗琳:是的。

乔恩:说真的,我们应该生他的气才对。他这下害得咱们周日早午餐缺人手了。

卡罗琳:没错。

两人试着一笑了之。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坐在钢琴旁,诉说内心独白。

乔恩:弗雷迪,糟糕!我得去趟医院。可什么时候去呢?我还得写歌。苏珊还要找我谈事。我得去医院看弗雷迪。我应该给苏珊打电话。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乔恩站在柜台后,思绪万千。

乔恩(画外):我怎么就是写不出这首歌?你朋友都住院了,你怎么还有心思想演出的事?我在这儿干嘛呢?我得离开,我得走出那扇门。

门铃响起,进来一名食客。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弹下一个高音键。

乔恩:但这是周日早上九点半的月舞餐厅,我哪儿也去不成。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周日早午餐忙乱不堪。餐馆挤满了人,一排顾客在门口等座,柜台后的电话响个不停。一组场景快速切换。

乔恩在咖啡桌前帮着下单。

顾客甲:你们这儿有那种美味的犹太面包吗?

顾客乙:那叫哈拉面包,过节时候吃的。

一片嘈杂声中,厨子菲尔大汗淋漓地对乔恩喊。

菲尔:快来人把这些蛋端出去!

乔恩看了眼记事本,叫外面等座顾客的名字。

乔恩:哈灵顿先生。(停顿)有叫哈灵顿的吗?

乔恩终于接起响了又响的电话。

乔恩(继续):月舞餐厅,您需要什么?(稍顿)能否提前预订?我们这儿是快餐店,不预定。

卡罗琳跑进厨房,在炽热的灯光下寻找相应单号的食物。

卡罗琳:我的黑麦面包呢?

一位名为理查德的老人(70多岁)和乔恩说话,这位老人听力不好,说话慢得急人。乔恩在本上记下他的信息。

乔恩:您叫什么?

理查德:理查德。

乔恩:几位?

理查德:卡普兰。

乔恩:理查德·卡普兰。你们几位?

理查德:卡片的“卡”。

乔恩:几位呢?

理查德:这又不是数学考试。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坐在钢琴旁,手举在空中准备指挥乐队。

乔恩:秩序。(注2)

电子琴演奏出几个音符。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乔恩放下盘子时,一个好斗的律师杰里米(40多岁)一脸厌恶地看看盘子,又抬头看乔恩。

乔恩:谢谢耐心等候。

杰里米:我说过煎蛋卷不要带蛋黄。难怪你只能当服务员。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继续指挥电子琴演奏。

乔恩:冲突。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卡罗琳端着一大盘子匆匆走出厨房。一名勤杂工慌里慌张走进来。

卡罗琳:女厕里有人呕吐得一塌糊涂。

两名喝醉的女子(30多岁)在吧台呼唤乔恩。

醉酒女甲:再来两杯含羞草。

醉酒女乙:她找到新工作啦,为此你们应该在咖啡里加点百利酒,或者在橙汁中加点伏特加。

醉酒女甲:总之加点什么……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在指挥。

乔恩:平衡。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电子琴又弹出一组音符。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乔恩在收银台上结算,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周围的喧嚣令他难以忍受。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举起手臂指挥,他深吸一口气。

乔恩:早午餐。

内景,月舞餐馆,白天,1990年

一切突然都定住了。只有乔恩除外。他冷淡地看着这一幕,带着某种审美距离感,仿佛是在凝视一张空白画布。

卡罗琳、勤杂工和众食客虽然定在原地,但全体都和乔恩哼唱起《星期天》,显得虔诚而又恬静。乔恩穿过餐馆,观察眼前的静幕。

全体:星期天,在这蓝色、铬银色的餐馆中,在那绿色、紫色、黄色、红色的凳子上,坐着各种傻子。

乔恩:他们完全可以在家吃饭,却非要星期天出来花钱。

全体:星期天。

乔恩继续在餐馆中穿行,他经过的每个人都摆出一种造型,逐渐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神韵酷似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些人仿佛他手中的黏土般可塑。

全体(继续):就为了喝杯冰橙汁或吃块百吉饼——

乔恩:在那柔软的绿色圆凳上,坐着各种傻子。他们或是喝着肉桂咖啡,或是喝着去咖啡因的茶。

全体:喝个没完。

餐馆前的外墙缓缓倒下。

全体(继续):在这蓝色、铬银色的餐馆中,这些傻子滴着绿色、橙色、紫色的口水。他们完全可以在家把钱省下,却跑来喝着或淡或浓的咖啡。

乔恩和菲尔:还摄入高胆固醇。

乔恩:一群懒蛋、懒鬼、懒虫、懒汉、懒女、懒人。

外面聚集着一帮无家可归者。他们全神贯注,构成了自己的活画面。

无家可归者:人们争着要吐司。

卡罗琳:这是一家苏荷区的小咖啡馆。

厨子们集体走出厨房。

厨子们:坐落在两河环绕的岛屿上。

现在每个人都加入进来,唱出嘹亮高亢的多声部和弦。乔恩按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画面,把他们都布置好。

全体:两河环绕。

作为点睛之笔,乔恩把一个健康的弗雷迪从厨房里拉出来,把他也添加到画面中。

全体(继续):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星期天的,星期天的,星期天的——

乔恩:早午餐。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起身从钢琴走到舞台边缘的麦克风。台下敲起嘻哈乐的鼓点。

乔恩:周一早晨,排练《傲慢》的第一天。各位别忘了,第二幕还缺少关键歌曲。我朝着既定方向走去,穿过死气沉沉的剧院区。

外景,时代广场,白天,1990年

乔恩走过一个还没有朱利安尼(注3),也没有《狮子王》的时代广场。他走过关着门的百老汇剧院和简陋的成人用品商店。乔恩经过一个表演节奏口技的街头艺人,后者粉色的棒球帽放在地上。乔恩随手往帽子里丢了几个零钱,继续向前走。口技艺人唱起《鬼把戏》。

街头艺人:穿越时代广场,你都看到了什么?一片丑陋。这里的建筑曾经派头十足、格调优雅,如今却艳俗不堪。就像60美元的奇观,不过是骗人而已。这就是鬼把戏。我何必要玩这鬼把戏?这就是鬼把戏。除非疯了才会去玩这种鬼把戏。

街头艺人出现在90年代嘻哈音乐录像带中。他说唱的样子和乔恩想象的如出一辙。

街头艺人(继续):哪怕非百老汇剧院也无法保障,演什么戏不是由工商管理硕士说了算。就像是美国,缺乏创新动力,得过且过,全靠浮华虚名。就像是美国,不断走向衰落。产品质量靠边,一心只顾盈亏。你还想写戏?你没病吧?就像是瞎了眼还想开卡车。不如写写电影剧本,编编电视剧本,狗血又怎样,至少不白干。初稿就能赚几千。剧评人笑不笑对你来说都无所谓。所以忘了莎士比亚、贝克特和莫里哀吧。这就是鬼把戏。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在台上戴着同款粉色棒球帽说唱,但一听就是白人唱的。

乔恩:这就是鬼把戏。我何必要玩这鬼把戏?这就是鬼把戏。除非疯了才会去玩这种鬼把戏。

内景,排练室外走廊,白天,1990年

乔恩经过挤满了演员、歌手和舞者的走廊。

街头艺人排在演员队伍中,手里举着大头照和简历,等着向星探报到。乔恩从他身边走过,没有注意到他。

街头艺人:这就是鬼把戏,这就是鬼把戏,这就是鬼把戏。我为什么要在乎?

街头艺人终于排到队伍前面,他冲星探点了点头。门上挂着一个牌子:《猫》,全国巡演。

街头艺人(继续):我来试镜族长猫的角色。

内景,排练室,几分钟后,1990年

小排练室里,乔恩和《傲慢》的剧组成员围成一圈,这些人里有罗杰、克蕾莎、克里斯汀、杰拉德。艾拉·韦茨曼简要做了开场白。

艾拉:我代表剧作家地平线剧院欢迎大家,感谢各位参与这部精彩刺激的新作。本剧的作者乔纳森·拉森年轻有为,还不到30岁。

演员们鼓掌,对此不无惊讶。艾拉看着乔恩想说些什么。乔恩向前迈了一步,显得自信而轻松。

乔恩:谢谢你,艾拉。这部音乐剧终于迎来了首次现场排练,在座的各位就都是一家人了。正式开始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停顿片刻。一位叫劳拉的女演员(20多岁)终于怯生生举起了手。

劳拉:你可以……说明一下吗?

乔恩:说明什么?

劳拉:就这部音乐剧,故事梗概什么的。有些地方有点乱。

其他人对此点头同意。劳拉解释说——

劳拉(继续):我并不是说写得不好。

内景,剧院,夜晚,1992年

乔恩站在麦克风前。

《傲慢》是一部科幻讽刺音乐剧:未来的地球受到毒害,大多数人都在耗费生命。他们整天盯着媒体屏幕,看着一小撮有钱有势的精英们把自己美妙的生活拍成电视节目。这是一个人类情感完全丧失的世界。这将是第一部为音乐电视时代创作的剧,这是我的——

内景,排练室,白天,1990年

镜头回到乔恩和这圈演员。

杰拉德:这剧跟外星人有关吗?我不确定里面有外星人吗……

乔恩:没有外星人,但……时代背景是在未来。

内景,排练室,稍晚,1990年

克里斯汀和罗杰站在钢琴旁。乔恩在钢琴上弹《六重奏》。他示意克里斯汀开始唱。

克里斯汀:今天的色彩搭配是黑红黑。当下流行把“好玩”挂在嘴边。

乔恩:很完美,继续。

克里斯汀:大众情人,你获得了两项提名:“年度最美容颜奖”和“年度最佳发型奖”。快点为媒体拍照准备好演说词,你的经纪人蒂姆·普森特也会到现场。

歌曲继续演奏——

内景,排练室,夜晚,1990年

一天结束,乔恩和艾拉围成一团。

艾拉:你说需要一名鼓手。

乔恩:我说的是需要一支乐队。

艾拉:请一个乐师就要100美元。

乔恩:你的年度运营预算足有……50万美元吧?

艾拉:可现在收到的回复只有12个,乔恩。这么点观众哪儿用得着请乐队,要不然演员会比观众还多。(稍顿)如果你想多请乐师,就得自己去别处筹钱,很抱歉。

乔恩:还是谢谢你。

内景,医院,夜晚,1990年

乔恩和卡洛琳戴着口罩,坐在弗雷德病床边。熟睡中的弗雷德连着各种医疗设备。乔恩在本子中写下“我们为何不为之一搏?”

乔恩(画外):去年一年,我就参加了三个朋友的丧礼。年纪最大的才27岁。帕姆、戈登、艾莉。弗雷迪甚至还不到……他两周前才刚满25岁。大家做得都不够多,我做得也不够多。我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

内景,乔恩卧室,夜晚,1990年

乔恩筋疲力尽回到家中,看到苏珊躺在床上。他也爬上床,苏珊把他拉到自己身旁。

乔恩(画外):那苏珊的时间呢?我什么时候跟苏珊谈?要跟她谈什么?真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苏珊继续等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内景,乔恩公寓,夜晚,1990年

乔恩坐在电脑前。

乔恩(画外):滴答、滴答、滴答,距离试演仅剩三天。三天内我得写好这首歌。歌写不好,试演就泡汤了。我所有的时间就白费了。有谁会这么在乎一首歌的好坏?

内景,乔恩公寓,白天,1990年

乔恩站在迈克空荡荡的卧室里。没了家具,这间屋子显得更小了。公寓比以往感觉更冷清。

乔恩(画外):我想念迈克,想去找他聊聊。但我没时间找他聊。

内景,排练室,白天,1990年

乔恩坐在钢琴演奏者身后,看剧组表演六重奏。

乔恩(和钢琴师耳语):千万别加速。

门开了,乔恩转头看见苏珊走进来。他又把头转向钢琴演奏者。

乔恩(继续):这句缺少辅音。

苏珊走过来,和他耳语。

苏珊:听着很棒。

乔恩:你怎么没早说你要来?

苏珊:想给你个惊喜。

乔恩:确实是。

苏珊:今天周二了。(看到乔恩没反应)我最晚明天要答复他们工作的事。你休息时咱们谈谈吧。

乔恩:演员有休息,但我没有。

苏珊:我很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乔恩:你能和他们商量缓两天再答复吗?抱歉,我……咱们能不能今晚再谈?(回头和钢琴师说)把这一段整个加上吧。

乔恩转身想结束和苏珊的谈话,但苏珊已经不见了。

内景,排练室,白天,1990年

乔恩看着克里斯汀和罗杰表演,手里拿着剧本。

克里斯汀:一项提名。

罗杰:一项提名?

克里斯汀:“最美容颜奖”提名。

罗杰:最美容颜奖?

克里斯汀:咱们打开电视吧。

罗杰:这么说我要上电视啦?

克里斯汀:你都已经上啦。昨晚你大放异彩。

罗杰:这话当真?

克里斯汀:这还用说。你玩我的激光器,把它当成剃须刀。场面一度很火爆。

罗杰:我们能上广播了,我的音乐要播出。在哪?有谁看?这意味着什么?

罗杰和克里斯汀:知名人士、未来新星都会到场。来宾全部见多识广、活力充沛、魅力四射、光彩照人、风度翩翩。这是场世纪盛会、堪称社交奇遇。你可绝不能错过这首次亮相。第31届年度最美容颜奖颁奖典礼,将有彩色卫星实况转播,现场必将盛况空前,大家全都会到场。

钢琴断奏继续——

内景,思存书店,黄昏,1990年

乔恩站在书籍收购的柜台前。莫莉(50多岁)翻阅他带来的一筐书(桑塔格、聂鲁达、凯奇)以及唱片(迪伦、性手枪、布兰诗歌)。

莫莉:这些我总共付你50美元。

乔恩:你会用五倍的价格卖掉它们。

莫莉:我最高就出50美元。

乔恩(停顿):现金吗?

莫莉:很好。

乔恩接过她递来的钱,站在那里,盯着自己的东西,有些矛盾。然后他一把抓起《福音》的密纹唱片离去。

莫莉:噢不是吧,他拿回了《福音》唱片。

内景,乔恩公寓/内景,迈克公寓,夜晚,1990年

乔恩一边心不在焉地和迈克通电话,一边在他的剧本上涂了又改。迈克坐在家具还没有布置全的公寓里,身边尽是搬家用的纸箱。

迈克:我想请你吃午饭,为你庆祝生日。

乔恩:我这周不行。

迈克:有些事我需要听听你的建议。

乔恩完全没在听。

乔恩:我晚点给你回电,行吗?我正在忙。

迈克:我之前跟你提过焦点小组,他们还缺个人。活动时间定在周四上午11点。我知道你现在手头挺紧的。

乔恩集中起注意力。

迈克(继续):算了,当我没说吧。

乔恩:酬劳是多少?

迈克:只有75美元,不过——

乔恩:好,我去。

内景,基督教青年会泳池,夜晚,1990??

 2 ) 再等等

灯泡濒临报废的边缘,发出“滋滋”响声,洗碗槽的脏碟堆到了水龙头的脑袋,凌乱的稿纸一群一群,敷着油污的电子琴藏在里面,我用它来创作。披着发臭的衬衫,喝光了能找到的啤酒,在琴键上反反复复砸同样的旋律,却迸不出下一个新的音符。

现实早就教训了我,理想就像打给经纪人的电话,只有付出,别指望回复。长期的彷徨让我催眠自己:别怀疑,我一定是音乐剧未来的希望。碰到一点曙光就没来由地欣喜若狂,即使是一根稻草,我也指着它默念:这是救济才华的木筏。我指望着这抹曙光,为它倾尽所有,但我又如此怯懦,更没本事去应对一切;无法兼顾创作与情感,手足无措,宁愿愣神在苍白的空乐谱前,也没法腾出十分钟与女友聊聊。我关心不了爱人,关心不了朋友,甚至关心不了电费,我习惯躲起来暗暗较劲,习惯了回避,习惯了逃跑,像一个莫名自信的赌徒,相信只要先搁置沟通、透支亲友的理解,再用让人陶醉的作品、成功的事业去赎回一切,即使我明白,十赌九输。

我写不出来。即使抱着乐器睡觉,第二天依旧头脑空空。走路时嘴角挂着旋律,街边的广告牌能让我停下来掏出便签,画上几行词曲,我的素材不断积累,但它们就像与创作无关的胡思乱想,我无法捕捉串在一起的感觉,哪曾想那晚一猛子扎进水里,池边模糊的人影,池壁荡漾的砖纹,却拼上了我灵感最后一块拼图。

我坐在最后一排,听着我的作品在被饱满的演绎,低头闭上眼,却发现了她的身影。追梦太累了。太累了,离开我的人越来越多,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这根本不是成长,成长至少知道一切都在变好;这是徘徊,我像是一头倔驴闷着头在奔流的马路上来回乱窜,珍贵的东西不断从我身体里滚出来,撒了一地,我却只能仓惶地看着,抱着头在一旁目视它们被碾得粉碎。

你问我追梦值得吗,我会说:当然。你问我对过去后悔吗,我会说:当然。

我像他一般如此平凡渺小,我憧憬他如此坚强执着。

 3 ) ttb:一颗流星

- 又哭到不能自控,太动人了,Jonathan Larson真的是天才,像一颗人类历史上的流星,虽然一瞬而过,但光亮划破了愚昧与麻木的长夜,璀璨不朽。感谢lmm和所有音乐剧台前幕后的人,纪念这位传奇的时代巨星,感谢音乐剧给平庸的生活带来自省和无限感动,感谢艺术的存在,看见流星光芒的人类是幸运的。

- 看的过程中充分共情,拼命奔跑也跑不过时间的焦虑,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的造化弄人,因为爱产生的伤害与因为爱选择的包容,对处处缺陷的社会的的质问评判,对理想的飞蛾扑火与内心深知理想只是乌托邦和假想信念的脆弱,对人生选择的怀疑与崩溃,life is bullshit but we are alive.

- 我觉得“fear or love”一直是Jonathan想讲述的命题,ttb中所有人活在应接不暇的恐惧里,jonathan恐惧当了五年服务员倾注心血换来的孤注一掷无人欣赏,恐惧三十岁到来青春不再,恐惧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信仰的艺术顷刻崩塌;AIDS对于mike来说就是悬在头上的死神镰刀。这种恐惧是动乱时代特有的,也是人内心永远无法消除的不安,只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会有不安定感。恐惧让我们推拒爱,伤害爱我们的人,但最终爱还是在恐惧的缝隙里顽强生存,并用微弱但不可忽视的力量慢慢弥合着缺口与伤痕。ttb传递的不是焦虑,跟rent一样,我看完只觉得温暖,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是生活是一团狗屎,但是仍然有值得我们继续的理由。

- 这部剧结合jonathan的生平的生平真的太刀了,jonanthan决定继续不停地写,the next就是ttb,接下来就是他没能看见首演的rent。经纪人让他写自己了解的,rent里底层人生活的疯狂与荒谬、AIDS与毒品的泛滥、不断上演的离别与死亡、耀眼的生命力与充斥整个宇宙的爱,我想都是jonathan的真实生活,也是我无法见证但给我无限勇气与动力的存在。

- lmm和加菲也很牛,这部电影运镜、角度、故事线、音乐设计、艺术手法都很厉害,并且很奇妙地保留了larson的音乐剧风格——很多细节,冷不丁地冒出来的深刻评议与哲学思考,喜剧与悲剧交织,人物立体多面。一开始看觉得不是线性叙事而且切得很碎有点晕,后面完全被代入了,而且故事讲述地很清楚,唱段穿插节点转场很巧,各种pov丰富了人物,而且电影比舞台剧更容易多角度呈现,可以以旁白口吻串连,提供了动机和心理分析,更容易让人理解人物并产生共情。非常喜欢结尾留白,那是jonathan生日30/90的蜡烛,是他的遗愿,也是每个观看者内心的期待,是艺术和艺术家们带给现实世界的光明。

- 如果说过程中有什么安慰的话就是看见很多rent和hamilton熟悉的演员,可以算一点小彩蛋吧,像音乐剧圈团建。(串戏小时代经典选段: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为了纪念Larson这位伟大的天才(bushi

 4 ) 嘀嗒,嘀嗒……砰!

2015年1月20日,音乐剧《汉密尔顿》于纽约公共剧院进行首次演出,半年后的8月6日登上百老汇舞台,迅速引起大热,为百老汇赚取了6.5亿元的票房,更吸引了奥巴马夫妇、“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汤姆·克鲁斯等政界人士和好莱坞名流。

接下来的几年里该剧便开启了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直到疫情打断了这部剧的巡演。2020年,《汉密尔顿》官摄版在迪士尼平台上映,这部音乐剧也得以通过互联网被世界所看到,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部现象级神作的打造者——该剧的编剧、作曲及主演林-曼努尔·米兰达。

emmm放错了再来!

这部用嘻哈元素串联起来的讲述历史人物汉密尔顿的音乐剧不仅迎合了欧美年轻人的主流音乐审美、改变了传统音乐剧的模式,更为林-曼努尔·米兰达赢得了执导一部属于自己的音乐电影的机会。 今天BLUE想和大家聊的就是这部由林-曼努尔·米兰达接下执导棒的处女作——《倒数时刻》。

注意!!!本文涉及重大剧透!!!请谨慎观看!!! 作为一部讲述音乐剧界传奇人物乔纳森·拉森的传记片,影片从开场便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观影感受。复古的摄像机,并不清晰的画质,一头乱发地从大幕后出场鞠躬的加菲,舞台上的表演者和乐队。电影从一开始便将场景设定在主角乔纳森·拉森的音乐剧《倒数时刻》的舞台上,由他直接为我们讲述三十岁前的自己。

这样“戏中戏”的形式不禁给电影蒙上了一层真真假假的薄纱,故事从讲故事人的口中说出来,或多或少会带上一些夸张的意味,也为电影中一言不合就唱跳的场面添加了几分戏剧性色彩。 影片从这个住在纽约东区一个杂乱破旧的公寓里的年轻人出发,在过去的八年中他在作为一个咖啡店服务生的同时,还兼顾着创作一部音乐剧《傲慢》。在八年后的今天,他距离三十岁生日仅剩一周,而他在这三十年中唯一的成就便是这部《傲慢》,而在面对着该剧首演前的焦灼之时,乔纳森还不得不面对来自朋友、爱人与未来的选择。 虽说是这一部主要讲述乔纳森拉森成长历程的电影,真正打动BLUE的却不止是乔纳森这个人物,更是乔纳森身边的这些“选择”。下面BLUE想分别与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中不同人物的故事。 乔纳森

作为这部讲述“天才”的电影的主角,乔纳森并不如此类其他电影的主角一般带着一种鲜明的孤独色彩,相反的是,从影片一开头他便走上舞台,面对着台下的观众,真诚如好友般的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他有着如迈克一般的好友,从儿时一起上学,到如今一起来到纽约、合租一间窄小破旧的公寓、一起拼搏演艺梦想;他有着如苏珊一般的爱人,带着同样的艺术追求和追逐艺术梦想的执着于纽约这个人间天堂抑或人间地狱中扶持生存;他有着打工的咖啡店中的好友,在面对首演即将开始的兴奋和三十岁即将到来的焦虑并存之际,仍有人可以倾诉抱怨。可他的孤独又被悄悄地藏进了影片的小小角落:迈克放弃了演员的身份转向广告行业,拿到月薪五位数的报酬,并即将从二人合租的公寓中搬走;苏珊在事业关键期扭伤脚踝,康复后逐渐对挚爱的现代舞失去热情,并在伯克郡找到一份舞蹈教师的工作;咖啡店的好友HIV病毒难以控制,发病入院。

乔纳森在三十岁前夕所经历的惶恐不仅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更来源于焦灼的抉择:是否接受迈克推荐的工作、是否抽出时间与苏珊聊聊她的工作、是否去医院看望濒死的朋友......而乔纳森似乎把一切都押解在了这部他花费十年时间写下的剧本上,为此他放弃工作、爱人、朋友,搞砸他的生活。庆幸的是,他的首演是无比成功的,虽说只是一场内部的演出,在场的来自百老汇的制作人们却都对他提出了极高的评价。

本以为乔纳森从此即将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影片却并没有顺观众的意。一步三回头的盯着电话机的乔纳森终于接到了来自经纪人罗拉的电话,话筒那边满是赞美。 “你知道那些导演都说了什么吗?他们都打电话来,不停地向我说着‘好一个乔纳森,好一个乔纳森!'他们可都在期待着你的下一部作品哪!”罗拉如是说。 “下一部作品?那这一部呢?” “乔纳森,我和你说过,你的这部作品对于百老汇来说太文艺了,没有人会愿意出钱来看它的。你以为什么是剧作家?剧作家就是不停地投稿、写下一部、投稿、写下一部......" 这部影片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当镜头聚焦在乔纳森身上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种类似定时炸弹正倒计时的声音,滴答、滴答、滴答,仿佛永不停歇似的,而在乔纳森从接起电话到挂断电话的过程中,滴答声却从未出现,相反的,由一种近乎让人窒息的死寂来代替。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出现在这通电话之后。乔纳森几乎崩溃地找到此时正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迈克,请求他再让自己试一试之前迈克推荐过的工作。在这场近乎争吵的辩论中,乔纳森向迈克大吼”我没有时间了",而迈克的一句“我感染了艾滋病毒”则令乔纳森彻底失声。 当那丧钟般的滴答声轰鸣着在乔耳边响起时,他才意识到三十岁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消逝,而他的朋友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冰冷的墓地。 夜晚的乔纳森,坐在废弃已久的剧场舞台上的钢琴前。他穿着破旧的衣裳,指尖落在琴键上,清冷的月光打在他单薄的身子上。 他唱着他的朋友,唱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暴雨让他的身子湿透,却燃起他心中的烈火。 那时,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他的脑袋里已然奏起了巨大的回响。

影片的最后,功成名就的乔纳森走上舞台,台下响起无数喝彩。这时他已三十五岁有余,离他当初所期望的那个目标相差甚远,然而他还是让自己成为了那个“在咖啡店打工的剧作家”,而不是一个“有爱好的服务生”。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为重大的束缚的话,那么在BLUE看来,属于乔纳森的枷锁一定是对“年少成名”的渴望。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对于即将迈入三十岁的恐惧,不止一次提到了那些年纪轻轻便享有盛誉的音乐家(例如在影片中频频出现的音乐剧界传奇人物,于27岁便迎来了第一场百老汇演出的斯蒂芬桑德海姆),这与乔纳森的天赋也是分不开的,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似乎用尽了自己的整个青春来“写了一部永远都不会成功的音乐剧”。 “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乔纳森如是说。 不论是对于乔纳森这样的天才而言,还是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三十岁这个年纪似乎总是格外的敏感。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十岁意味着稳定的工作、稳固的家庭,三十岁意味着韶华易逝,从此人生进入了一个不可”浪费“的阶段。而对于乔纳森来说,三十岁意味着生活的截止,即使他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一流的剧作家却也敌不过十八流的生活质量,更不用说此时”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再虚幻不过的泡影。 然而天才之所以为天才,不仅是因为他对于某件事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更是因为他有着于狂风暴雨中打磨出的坚韧和对于自己能力的肯定。正如本片的主角乔纳森一般,花费五年时间写出的一部《吉屋出租》不仅为三十五岁的他带来了荣誉与财富,更改变了当时的美国,被百老汇铭记的不止是《吉屋出租》,更是乔纳森·拉森。

迈克

作为乔纳森的至交好友,亦是一同打拼演艺事业的伙伴,迈克是那个先放弃演艺梦想,转而着手广告工作的人。 通常在某些励志电影中,常常用放弃理想、为了金钱去做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的人来作为反面例子,以此衬托出主角的坚韧。然而这部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电影,却为迈克这个人物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艾滋病在美国各地悄然传播,但当时由于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静脉吸毒和男同性恋群体中,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甚至颇有放任不管之势,而到了八十年代末,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敌人,然而由于当局长期的忽视,对于艾滋病的研究始终停滞不前,以至于无药可治,死亡率极高,甚至一旦HIV(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基本上就被宣告了死亡。而作为当时同性恋群体中的一员的迈克,在面对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的时候,选择了放弃虚幻的演员生涯,依靠广告行业提前享受人生。正如他对乔纳森说的“我只是一个平庸的演员,纽约到处都是平庸的演员,可乔纳森拉尔森呢?只有一个。”

我们无法批评迈克的选择,相反,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他的勇敢和对于自我的清晰认知。勇敢不仅是他敢于在恐惧面前保持自我,更是他在放弃并不适合自己的行业时的果断。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是乔纳森这样的天才,更多的是像迈克这样的普通人,但是BLUE觉得,像迈克这样的人非但不是生活的屈服者,反而是敢于面对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生命的勇者。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也不是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无畏,只要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那便是最最珍贵的人生。

“成名要趁早”,很多年来,我们一直被这五个字所牢牢缠绕着。不论是电视上年纪轻轻的“神童”,还是视频软件上越来越年轻的面孔,“成功”的期限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成功焦虑”之中。“你必须在XX岁买到房子。”“你应该在XX岁有至少XX的存款。”“你为什么还在浪费时间?”质问的声音越来越大,可当三十岁的你达到了这些“你本应”时,那些质问的声音却并不会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你应该......"。可是BLUE认为,没有人的努力是理所应当的,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成功”的标准也应该由自己来界定。而这些所谓的“应该”也不过是副隐形的镣铐,一味的纵容别人的话语来干涉自己的生活,不仅不会堵住别人的嘴,还会束住自己的手脚。 与其将这部电影看作乔纳森的个人传记电影,不如将它形容为关于理想与热爱的众生相。影片中不仅将笔墨留给了乔纳森这个极具天赋、却被生活所困的音乐剧天才形象,更将镜头对准了如乔纳森的好友迈克和乔纳森女友苏珊这样的鲜明形象,使得影片的故事由“天才之困”变成了“众生之困”。这也是这部影片能从众多传记片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我想,不论是在乔纳森的身上还是迈克、苏珊的身上,我们总是能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的。 本文的题目取自这部电影的英文名:tick,tick……boom! 犹如丧钟般不断鞭策着人的脚步。 嘀嗒,嘀嗒,嘀嗒,倒计时的声音永远在不断的响起,那么,当这滴答声悄然截止之时,那声巨大的“砰”,究竟是生活的崩坏还是夜空中那片绚烂的烟火呢? 由你自己决定。

影评来自个人公众号:BLUE蓝色影单

如有兴趣,请移步公众号,还有更多发布。

资历尚浅,水平有限,个人观点,不求苟同。

谢谢。

 5 ) 足以让人彻夜难眠的视听效果

五星给Jonathan,给Rent,给LMM的热情,给无与伦比的Sunday,给桑德海姆的爱,给百老汇客串卡司的诚意。 最后的呈现效果,两星。 全篇如同堆砌两小时长的短视频?预告片?MV?主角的一呼一吸都放大成极致亢奋的情感呈现给观众,单独拿出来看都算亮点,结果当然是全篇的高潮一波接一波,真正的高潮反而显得无力,从头到尾都热泪盈眶,只会让一切感情显得廉价。四处安插的脱口秀独白和演唱,让人怀疑自己是在看周年纪念演唱会,对比原来本分的线性叙事,你当是在改编Company吗?情绪渲染套路单一扁平,观众半小时就能看穿公式,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审美疲劳,还有碎片化的“评委”特写提醒您:看到这里该作泪目状了。原作中小打小闹的笑点作为主要的情感调剂和缓冲,都被自信地删掉,更是不留片刻的空白给观众思考、喘气。后半小时收住了,情感高潮自然而然也能来。本就是小格局小视角的故事,撑不起两小时的情感解构,没必要强行烘托成什么emo界英雄史诗。 电影的优势在于细节捕捉和场景调度,最后氛围感却甚至不如原作的三人小舞台,更别提快把幼稚童真演出癫狂感的演员。避重就轻的人物刻画,就差把主角是天才这件事写到脸上了,被忽视的配角命运,对比主角可有可无的奢侈烦恼,让人觉得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身边人个个是被自己才华震撼到怀孕的反应,这样的三十岁到底有什么可担忧的?你对观众来个耸肩,我还能勉强解读为黑色喜剧。硬是把一个独一无二的可爱灵魂,修饰成了烂大街的偶像讴歌。 Sugar不喜欢可以删干净(谢天谢地我还能在片尾听完Green green dress),十几秒的痕迹,更像是可有可无的尴尬细节。 故事本身当然是值得回味的,影片把全部的味道用力拧出来并大力发散,使得本体迅速干瘪,显得空洞低级。这种降级式处理,值得业界研究。 我觉得我是爱这些元素的,没有男主情绪特写的幻灯片场景,我还是哭了,但我不愿参与到这场观众的鼓励表演中来。这个作品,需要太多人和背景来配合展示,即使给高分,荣誉也不属于作品本身。Lmm要不去做做心理咨询吧,能感受到你不由自主地混乱宣泄,而非有序的陈列,这样不好。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却抽不出一分一秒去冷静沉淀。 影片最超脱的一点:把我的五味杂陈观感,融入成片中几句精炼的台词“太多细节反而让我们分心对人物难以产生共鸣”“我们不如省略歌曲,观众就能在半小时内离开”,力透纸背,一口气穿破第五面墙了好吗?如果这份自嘲是创作本意,那不拿奥奖说不过去了吧! 看似在讲Jonathan,其实是在讲LMM,这次不但配角,连主角都开始沦为导演自我感动的工具。若想借Jonathan表达自己,大可另起炉灶自由发挥,为什么要移花接木借花献佛?掀开缅怀的遮羞布,是赤裸裸的消费。

 6 ) 那些「拉森式夜晚」不是苦难,而是自我超越的幸福

作者: pASslosS

这几日资源井喷,其中由林聚聚导演、加菲主演的新片《倒数时刻》拿下8.7的豆瓣评分,这个分数算不上极高,但作为本就不太讨好观众口味的音乐剧电影,它已经足够优秀了。

影片改编自乔纳森·拉森的同名自传体音乐剧《Tick, Tick…Boom!》,讲述了他创作上一部音乐剧《Superbia》的经历。

令人惊喜的是,对美国现代音乐剧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三个人物都有出现在电影中,史蒂芬·桑德海姆(《西区故事》的词作者)、乔纳森·拉森(本片主角)和林-曼努尔·米兰达(本片导演),他们都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重新定义了音乐剧。

但拉森的悲剧在于,他去世得太早,1996年,他在《吉屋出租》首次预演前突然去世,更没能看见自己凭借这部作品获得托尼奖和普利策奖的光辉时刻。

若要讲述他的故事,着手点可以有很多,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拉森一生里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即「首演前的死亡」,我相信主流观众还是更喜欢看被命运戏弄的传奇人生的。

但林聚聚晓得拉森一生中最矛盾、最颠沛流离,同时也最能代表艺术家价值的阶段,即是拉森「远没有成功」的时候,《Tick, Tick…Boom!》是关于他人生里的第一次溃败,尽管他的《Superbia》相当优秀。

在大学毕业后的八年时间里,拉森在纽约戏剧界有了不错的名声,但是他身无分文,事业进展缓慢。

那时他住在简陋的阁楼里,靠在餐厅兼职赚取微薄收入,一头埋进创作里就什么都不顾。身为观众,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了拉森的人生刻度盘,所以当听到背景音里的滴答声时,明白倒计时的残酷暗示,那会儿距离他的30岁生日还有一周,距离生命终结还有五年时间。

拉森本人很狂妄,他的焦虑也挺没必要的——别的作曲家满足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他是要和巨人叫板,非要用相差悬殊的成就压迫自己。

「不在30岁之前成功就是失败」,这是滴答声的表层含义。

靠着背水一战的冲劲,他把一切投入到以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为灵感的「反乌托邦摇滚科幻音乐剧」《Superbia》。

事实上,在拉森去世多年后,《Tick, Tick…Boom!》曾被剧作家 David Auburn 重新构思,改编成一部由三人演出的小型音乐剧,并于2001年在外百老汇首演。

这个版本的《Tick, Tick…Boom!》为影片提供了基本的架构,舞台部分的拉森是叙述者和串联者,电影部分则是扩写出去的真实人生。拉森现在不只是拿麦克风的主导者,也成了角色中的一员。

林聚聚和编剧为此删除了一些曲目,以便将原版音乐剧更好地融入拉森的人生和他所生存的城市。

对比这首《Sunday》就可以了,林聚聚借助电影丰富了原版。

《Sunday》在保留了讽刺和幽默感的同时,也令人泪目,因为有很多百老汇演员在这一段客串出演。

其实别的场景里也有,比如负责广告调研小组的劳拉·本纳蒂,主持工作坊的理查德·坎德,林聚聚今年在《身在高地》里演了个卖刨冰的,这次客串了个厨子,致敬很走心。

影片对史蒂芬·桑德海姆的致敬也不吝啬,他以点彩派画家修拉为灵感的《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也出现在电影里。

电影部分更重要的功能其实是解释拉森三部作品的源头,比如电影中拉森为了创作疯狂收集关于90年代纽约波西米亚生活和艾滋病肆虐的痕迹,这些最终都被用进了《吉屋出租》。

可以说,在每一个拉森观念的转折处,林聚聚和编剧都尽可能补充了简要的文化背景,戏剧、摇滚乐、嘻哈乐、电影、政治,还有他对资本唯利是图的嘲讽和轻蔑……拉森把所见的一切都变成音乐,哪怕无法与正在创作的作品适配。

片中嘻哈曲《Play Game》

与此同时,加菲几乎奉献了完美的表演,他呈现了令人信服的脆弱、神经质和艺术家身上的虚荣心,当然,还有他赋予角色的可爱。

拉森不需要睡觉,好像是活在音符之间的怪胎,在找到完美的歌词和旋律之前无法放松,这种迫切想要把一切转化成作品的机制强迫他与现实世界保持联系,但又不是正常人与生活之间的相处之道,他和除作品之外的一切互相「殴打」。

但你会发现拉森在努力地观察,比任何人都观察得更多。但作为他观察的对象「之一」,如果你想去争夺他的注意力,大概率会失望。

他的女友和最好的朋友都得到了相似的待遇,即一种背叛,拉森为了艺术背叛了所有真实而具体的人。

其中一场戏,苏珊在一场情绪崩溃的谈判之后,拉森和女友相拥而泣,但拉森却无法抑制地把苏珊的背部当作键盘,试着把本该纯粹享受的当下转化为一段旋律,他的创作是他与所有人之间的「第三者」,此处的处理相当巧妙。

对于天才式人物,理解这个人本身就充满挑战,不过《倒数时刻》很细致地呈现了拉森身上两个比较矛盾的地方。

一是他追求艺术/世俗层面上的双重成功,所以才会有人生倒计时的顾虑,但与此同时,他对来自外界的认同要求极低,可能只需要一句来自朋友的无心赞赏和行业大佬的电话留言就满血复活。他不需要任何物质奖励。

二是这个黑洞般的人物,在情感和生活决策上都是相当自私的。但在他的周围仍然环绕着一个爱的小宇宙,被他伤害的人大都选择原谅,至少不会真的怪罪他,因为他对自己更加苛刻,如此一来,别人反倒欣赏他对艺术的忠贞。

和许多关于天才悲剧故事的作品相比,《倒数时刻》提亮了拉森普通生活中的狂喜时刻,这是从天才视角出发的东西,需通过电影钻进天才的身体里去感受,因为这种经验与人们平时「享用艺术」的快感不同,这是关于创造的快感。

拉森符合天才的基本法则,即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长,且沉迷于自我牺牲。但我们这些天赋欠缺的人也能从拉森身上找到共鸣,比如从内向外驱动的对「个人成长停滞」的恐慌。

此外《倒数时刻》以很柔和的方式简单纳入了身边人放弃梦想的例子,苏珊曾拥有过属于艺术家的激情,但她与拉森的区别是,苏珊更欠缺「看到未来」的资本,所以她寻求稳定的放弃方式没有以落荒而逃的角度被重现。

拉森的挚友可以说是毫无演员天赋了,但他选择了生活的尊严,以及身为社会边缘群体一种合情合理的自我保护。

这样的情节对拉森炙热的理想主义是有冲击性的,至少为影片添加了一层自省。

当拉森在头脑中幻想着不屑的豪华公寓楼和奢侈生活,也就是这首由纯粹歌舞编排支撑起来《No More》,每当电影切回到他冰冷的生活现实,观众便不会那么轻易地对他的选择产生英雄主义式崇拜。

或许《倒数时刻》的可取之处正在于此,它不太在乎是否把拉森最好的作品搬上台面以证明他的伟大,而是做到了很多传记片没有做好的一点,那就是「艺术家精神传承」的心态。

当尝试去介绍一个已经被公认杰出的艺术家,外界赋予的光环、个人成就和完美的作品其实都不是能启发后辈的核心力量,艺术家们内心的驱动力才是,这一点就藏在拉森对自己苛刻的高标准要求和面对艺术创作那充满尊严感的牺牲里,即「工作本身的意义」。

相信林聚聚在成名之前也经历了无数的「拉森式夜晚」,这会是他成名后也会印象深刻和铭记的东西,从不是作为「苦难」来叙述,而是自我超越的幸福。

既然「30岁魔咒」如此阴魂不散,那么对比林聚聚和拉森人生里的高光时刻也是很有意思的。

电影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林聚聚才10岁,因《身在高地》获得托尼奖时,林聚聚28岁(做到了拉森想做到的事),到了30岁,他成为了音乐剧界最炙手可热的天才之一。

拉森去世时年仅35岁,而林聚聚35岁时正沉浸在《汉密尔顿》的巨大成功中(与拉森《吉屋出租》的成功时间叠合了)。

今年的林聚聚已经过了40岁,开始向电影业进军,比如被改编成电影的《身在高地》,以及这部《倒数时刻》和即将上映的迪士尼动画音乐剧《魔法满屋》,他比拉森拥有一个更完整而无憾的艺术生涯。

但是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或许可以重新思考拉森头脑中「滴答声」的深层含义,或许这并非关于死亡的预感,而是焦灼地寻求自我突破的冲动,以及,当身边的悲剧事件如流星般划过,如果不及时抓住它,那段历史就消失了。

这两种解释都是身为艺术家的责任,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当然,我并不是说《倒数时刻》是一部毫无瑕疵的影片,它有着很多和《身在高地》类似的缺点,比如扁平明亮的视觉观感,塑料感的布景,让人感到疲惫的灵魂敲打……但林聚聚有让潦草自成一体的能力,全片就像扩大了一支粉笔向黑板猛戳的行为,带来的感染力可以被留存许久。

从整体上看,这是一部燥热、充满能量的全敞式传记片,而且它的价值观非常兼容,一切都恰到好处,我相信这会是部值得进入豆瓣250榜单的影片,不是谬赞也不是讽刺,只是觉得它适合。

 7 ) 觉得太呱噪

可能是我自己最近没心情 ... 看完了觉得情感上麻木着完全没被调动,感官上觉得很吵很呱噪。

整个剧很LMM,信息密度很大。开场说明Jonathan Larson在Rent试映当天意外去世,之后通过tick tick boom穿插日常来回顾1990年前后他创作Superbia的故事。我觉得一个让我看得有些不舒服的点是,从头到尾整个剧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高能的情绪之中,又甚少铺垫。就像一首只有副歌的歌曲,一遍一遍循环播放,没有足够细节、留白以及时间让我带入其中产生共鸣,所以看得很疲惫。从开场的party,介绍每个人的小故事,到男主面对创作上的死线,生活中的潦倒,与死党价值观时有的碰撞,和女朋友的渐行渐远,每件事都被戏剧化的处理后呈现出来。加上加菲的表演,分分钟瞪着大眼睛,用每一根毛孔展示着他的努力,告诉你这个moment是有多tmd重要 ... 我看起来就只是觉得很尴尬。

我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对加菲的表演过敏。上一部看他的电影可能是血战钢锯岭,也不记得当时觉得有什么违和,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部他总是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看得我很尴尬。

可能是此类故事看得太多了麻木了?觉得其实整部片子没什么硬伤,剪辑衔接给人一镜到底的感觉也挺酷炫的,但又不觉得有新意,最多只能说不过不失。

剧情上也不怎么喜欢,有的地方忍不住翻了白眼。比如男主赶工最后一首歌的某天晚上,女朋友上门吵架。女票Susan控诉说,在他潜意识里,他是艺术家而自己就只是艺术家的女朋友,言下之意只是附属品,Susan的梦想和意愿并没有被给予同样的重要性。我当下觉得一针见血,谁知Susan话锋一转说,我当然知道你不想放弃你的事业,我想跟你讨论这件事,我觉得我可能只是想听你说你不想我离开。我大跌眼镜,huh,what?所以只要有爱情附属品这件事也是ok的? 然后这场戏同时间配了musical里面由加菲和女演员以调侃方式异常欢快的表现的一首情侣吵架歌,就... 镜头前后切换,前一幕是加菲睁着大圆眼睛在搞笑,下一幕是他含着泪水跟女票说我当然不想你走 ... 我不知道LMM想要的是什么效果,但我看着就只觉得很分裂很奇怪,我想说很荒诞但是又觉得它不配荒诞这个词,现实生活中的荒诞感有时候会带来悠长的感受,但这一幕并没有,只有尴尬。尴尬这个词我已经写了第三遍,但是我能力有限真的想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表达。

剧里面男主的人设我也真的是爱不起来。他被描述成了一个,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没长大的,天才。里面的对话场景也经常很魔幻,大部分都带着浓得化不开的感情,配合泪水和咆哮(想到马景涛),像20年前的偶像剧。朋友说,我HIV positive,男主哭着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女朋友上门,男主说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不是,男主说,你怎么不先打电话来。停电了,男主咆哮,你怎么能不先通知我就断我电,你这就是耍流氓!然后当下跟死党冷战,女朋友也不接电话,他自己的narrative竟然是我不知道为什么 ... 我惊呆了,您竟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别人圈围绕我自转的生活模式,生产力靠灵感爆发,不定时炸弹式的朋友,我真的很害怕。

成年人的世界是有死线有责任的。比如女朋友说星期三之前要给工作方一个答复,比如朋友坦诚HIV的片段中需要接工作电话,比如最基本的要交电费,等等 ... 这些事情对于天才的男主,似乎都是不重要的。而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需要遵守成人世界规则的再平庸不过的人,我觉得很受冒犯。这么说有点夸张,但就是看了会在心里翻白眼,为什么这片子(以及很多其他片子也同样)要表现出,似乎有天分的人就有权利理直气壮的不遵守规则。

剧里Michael安慰男主说,“唉我只是个平庸的演员,你知道纽约有多少个平庸的演员?又有几个Jonathan Larson?只有一个!!” 我当下有觉得被刺痛。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已经疲惫于英雄的故事。没错Jonathan Larson只有一个,Jonathan Larson们的故事却已经被写了无数遍,可不可以也看看那些终究趋于平庸一事无成却仍要继续生活的普通人? 当然了大概这只能说明我是有多敏感脆弱 ... 跟这剧也没关系 ...

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喜欢Diner那场,借用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oerge吐槽小餐厅繁忙的周末,还见到了厨师间的LMM,和要求加alcohol的Schuyler Sisters,很欢快。Focus group那一场的胖lady应该是Into the woods里的小红帽?还有之后一场男主大半夜跑去一个stadium,掀了人家的钢琴唱的歌也觉得很好听。临结束的一首Louder than words,歌词很动人。

Why do we play with fire? ... Although we know we're in for some pain?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Fear or love, baby? Don't say the answer,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我会想到,想要挣脱束缚想要自由,有时候逼自己做一些辛苦却自知有益的事情,那些觉得辛苦的时刻,似乎能更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我之前试着听过Rent,但是没有connect到。可能之后会再看一下musical。电影最后Larson本人的footage很动人。

 短评

石头姐有爱乐之城,加菲有了倒数时刻,我磕到了

6分钟前
  • 尘飞扬
  • 推荐

全片唯一高潮似乎就是桑德海姆的“到场“,音乐剧电影拍成剧情和歌曲完全不相融,精心设计出的歌词与画面的“同步”无法带来任何情感上的共鸣。不触及90年代真实的政治氛围、不展现舞台艺术在LGBT文化运动中的先锋性质,就永远无法正确地驱魔,没有记忆何来克服,只有浮于表面的致敬。

8分钟前
  • Gymnopedie
  • 还行

应该是一生中看过的最“难看”的歌舞片之一了吧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歌舞都很好很精美但美中不足不够打动人心,从电影角度来看人物塑造不够立体。但歌舞片就是要有歌舞片的样子,有加菲又唱又跳还要什么自行车。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部不是院线片实在太遗憾了…从电影的导演Lin和DEH的剧作,到主角Larson和桑爷, 你能感受到里里外外都是他们对theater,对musical足以献身般的热爱。感性的人来拍电影写剧本就是这样,对情绪的感知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那些贴近所有人生活的的喜怒哀乐,并加倍地呈现出来,堆叠直到高潮。tick tick boom里也有很多rent的影子,充满着对抗糟糕生活的,那种激动人心的生命力,看完也会明白为什么seasons of love这样的歌能被Larson写出来。其实电影本质是一个关于写作的故事,遭受瓶颈和拒绝,迷茫焦虑,和爱人朋友的冲突,遇到职业生涯的贵人都围绕着创作展开。太多让人能够共情的地方,一切都被很美妙地演绎了出来。近期最爱。

20分钟前
  • 中二的辛度瑞拉
  • 力荐

最泪目的那一段台词:Jonathan的音乐剧演出之后,没有业内人士愿意投资,Jonathan问经纪人,“我该怎么做?” 经纪人回复说,“你开始写下一部剧,写完了就再写一部。剧作家的生涯就是,连续不断的写作。你得一直投稿,希望最终能有回应。” 作为半个同行,简直太有共鸣了,无数次撞墙,无数次自我怀疑,依然还要忍受痛苦坚持写下去,因为放弃自己的天赋才是最大的悲剧。

25分钟前
  • 明镜非镜
  • 力荐

形式大于内容,本就复杂的叙事结构因为歌舞加入更乱了,两段叙事时空的交错,两种表现形式的混合,不断造成的断层以至于很难融于故事当中。而且除去结尾几首歌,大部分歌曲也没什么亮点。加菲的表演状态则更像是在出演舞台剧,脱离了传记片的真实感,可矛盾的是,剧中剧结构却又允许了这种表演形式。当然,电影是最容易表现这一复杂剧本的方式,但最适合它的舞台,其实还是剧院。

26分钟前
  • 万塑王
  • 还行

关于舞台的能量,神圣的高不可攀的,和亲密的触手可及的。不再无缝切换于情绪饱满的演唱与黯淡困厄的日常,用无处不在的舞台盛放演员的光芒,像保护荒岛上的火苗一般珍视着他们的当众孤独。这让那些强行点题拔高的段落都不那么惹人厌了,用可复制的无瑕的爱填充命运的裂痕,有时是鸡贼,有时是天真。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观影门槛比爱乐之城甚至是直白讽刺的芝加哥要高,很挑观众,对林聚聚没有丝毫了解的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可以想象评价的两级分化。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加菲拥抱女友时手指轻敲女友的后背,不要爱上艺术家,他会汲取你生命的能量和养分豢养他的作品。

32分钟前
  • ୧⍤⃝🐷
  • 推荐

3.5 标准冲奥系音乐片。泳池里的五线谱令我眼前一亮。为一展歌喉的帅气加菲奶一个来年的影帝提名。

35分钟前
  • MinamiFans
  • 推荐

看完之后完全理解了LMM为啥不拍自己写的剧却要来拍这个传记作品了,这是知音的灵魂碰撞,也是艺术家前后辈间的传承。Respect.

37分钟前
  • 冉羽曼
  • 力荐

一位音乐剧天才通过光影拥抱了另一位音乐剧天才

39分钟前
  • Olive
  • 推荐

怎么每首歌都这么口水

41分钟前
  • 葉誌晸
  • 还行

In my potion of view, this is the best film of 2021. If you're nearly thirty and still in a hard time chasing your dream. This film could give you some inspiration.

45分钟前
  • Enrika
  • 力荐

【6分】我理解林曼威的热情,但我感受不到。打动我的是真实的Jonathan本人,而非电影里呈现出来的角色。明明是很好的素材,但讲述的角度和方式都太一般了。作为音乐电影,音乐不出彩真的是致命问题,全片听下来,居然只有Bohemia一曲足够优秀。旋律和剧情的割裂感太强了,无法带动情绪。冗余的信息太多,真的没必要每隔20分钟就强调一次running out of time,台词多且尴尬,总感觉不像在看电影,像在看一个神经质的林曼威本人碎碎念。传记电影的通病依旧适用:配角们真的都是“配合”的存在,但在本片中,蜻蜓点水般的人物刻画甚至不能起到起码的突出主角作用。能感觉到加菲有在很努力地突破自己,但最终的表演效果也就是无功无过。真要和La La Land对比,那绝对是被吊打的程度。

47分钟前
  • JiYang🌈
  • 还行

不只是关于百老汇,也是关于格林威治村,以及两者的互哺关系。吞噬生活的艺术创作过程注定是孤独的。从《傲慢》到《倒数时刻》再到《吉屋出租》,乔纳森·拉森倒在了功成名就的前夜,而林聚聚在这部传记音乐片中有着太多自我投射,反而让我出戏了。Anyway我还是要给加菲打call,哪怕你已不再是少年...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用剧作者自己的音乐剧来拍音乐剧传记片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Jonathan的天赋是无可比拟的,他的悲剧为Rent更是蒙上一丝传奇色彩。加菲的表演有功无过,尽管唱功跟专业歌手比还是差了点。影片里能看到不少之后Rent的影子,比如What You Own,La Vie Bohème等等。对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的致敬也很妙,还有很多惊喜客串(林漫威,Hadestown里饰演Hermes的André De Shields,Hamilton饰演大姐二姐的Renée Elise Goldsberry和Phillipa Soo,还有Helen Mirren)。整体而言十分动人,旁边的观众几度都要落泪了。

57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创作者狙击向故事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其实最主要就是歌不太行,出现的所有的歌曲,洗脑程度和感染力传递性比《爱乐之城》《汉密尔顿》以及那些许许多多游客愿意花50刀的经典音乐剧差得远,差得远。故事线也比较老套,有感受到热情,但是方方面面都…cliche

1小时前
  • 失业煤球
  • 还行

作为处女作无可指摘,太厉害了!就是今年的爱乐之城,叙事节奏出色,每首歌的创作灵感正是乔纳森自己的生活点滴,从传记电影到自传音乐剧再到他的生活,环环相嵌,有感动有遗憾,不落俗的励志片,音乐、转场设计、镜头想象力都好,加菲的表演也很棒

1小时前
  • 理易封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