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亮

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原田知世,谷原章介,八千草薫

导演:堀場正仁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月亮 剧照 NO.1三个月亮 剧照 NO.2三个月亮 剧照 NO.3三个月亮 剧照 NO.4三个月亮 剧照 NO.5三个月亮 剧照 NO.6三个月亮 剧照 NO.13三个月亮 剧照 NO.14三个月亮 剧照 NO.15三个月亮 剧照 NO.16三个月亮 剧照 NO.17三个月亮 剧照 NO.18三个月亮 剧照 NO.19三个月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4

详细剧情

  一个美丽的山间小镇里  在和平时别无二致的山明水秀之中  发生在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主角身上的意外的恋爱故事

 长篇影评

 1 ) 《十三个月亮》:结局是死亡,没有救赎

每隔七年,就有一次月年轮回,而当月年撞上有十三个新月的年份的时候,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20世纪共有6个这样的年份,1978年便是其一。

这是电影的题解,一个基于天文学的传说,用星相来揭示宿命的迷信说法,既预示着故事的悲剧走向,也奠定了影片的荒谬基调。

故事的主人公叫艾尔维拉,是一个变性的同性恋,身份描述说出来拗口,但从字眼上就敲定了他或者她边缘人物的角色定位。边缘人物行走在“正常”的社会中,她会遭遇什么?法斯宾德给出的答案是冷漠。

艾尔维拉面对的冷漠是双重的——生活的冷漠与社会的冷漠。

在她过往的生活中,与其说她是作为一个边缘人物而遭受了冷漠,倒不如说是因为她遭受了接连不断的冷漠,才将她变成了一个边缘人物。亲人、爱人和友人,艾尔维拉与这些人建立了亲密但却不亲近的关系,她的生活仰赖于此,但也受困于此。

童年时,被母亲遗弃;陷入爱河后,被同性爱人玩弄;与爱人重逢后,被爱人和友人同时背叛。在亲密关系中寻求爱意的艾尔维拉,反被亲密关系中的冷漠高墙所围堵,生存的空间不断被压缩。

于是,在生活中的所有人都对她传递出疏远甚至是拒绝的信号之后,她生活的路途也就被切断了,十三个月亮的厄运将她导引向了死亡。

生活的冷漠之外是社会的冷漠。如果说艾尔维拉的个人悲剧让人多少觉得有些懊恼、沮丧的话,那么大环境的刻画则是冰冷、荒谬而又绝望的景观。

在电影所描述的那个社会中,我们发现所谓边缘人物并非是个例,几乎人人都陷在边缘化的诡异境况里:有人对着钥匙孔窥视窃笑,有人在办公室莫名其妙地舞蹈,有人光天化日下被枪杀,有人挂起根绳子就悬梁自尽……

当这些奇怪的行为被认作是常态之后,只说明社会这个大的个体也陷入了一种病态。没有人在乎这些行为的是与非,那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平常。人人自顾不暇,人人都满脸冷漠,包括艾尔维拉自己,她曾经对妻子和女儿所做的,不也是舍弃与背叛吗?

在影片的前半段,有一个场景是艾尔维拉和友人来到屠宰场,一个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个场景里,镜头冷酷地对准了倒挂着的牛,利刃穿破喉咙,鲜血水一般涌出,而与此同时,对白吟诵的是什么?是歌德的《陀奎托·塔索》,是诗歌。

死亡被当成美来欣赏,这诚然是创作者对于死亡的哲学性阐述,但在我看来,这可怕的一幕同时也在直指人的残忍与冷酷,生死无动于衷,人人都是屠夫,肮脏的事情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城市的角落里发生着。

因此,在冷漠的背后其实是痛苦,人与人不断疏离的痛苦,人与社会陷入虚无的痛苦,欲望累积,爱情破灭,终于不得不将死亡作为归宿。

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那个讲述艾尔维拉童年身世的修女。影片尾声揭示了她并非只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那个场景是这样的:

艾尔维拉的尸体倒在床上,随着修女的走动,镜头照见了媾合的背叛者,相拥的妻女,无言的男女朋友,然后修女走下楼梯,走向黑暗。

修女是上帝的代言人,修女看见这一切,上帝也看见这一切。上帝不会如此残忍——如果他存在,修女在往下走,在往黑暗里走——上帝也在往下走,往黑暗里走。

结局是死亡,没有救赎。

 2 ) 法斯宾德在影片最后的 七分钟的个人采访录音。

  “幸福?什么是幸福?我当然不开心。没有幸福的事,只是寻求存在的过程。不是结果……幸福,不能存在。我发明了痛苦,来寻求普通生活的真谛。我不确定,也许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受虐狂。尽管我不相信,我认为那只是帮助我更清晰的认清自己。我想重组我过去的谈话,当我20岁左右时,和人们交谈,和顾客交谈,我想肯定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我说,阿登劳尔,我可能去莫斯科,和他们谈,然后囚犯会被释放。现在我有完全不同的渴望,很难顺从。我被逼所处的环境,或说我自己逼迫的,没什么不同。也许我想……我不知道,也许我想回到安东身边,或伊蕾娜身边。”

 “对安东的渴望是你想掩饰的或我想掩饰的,和克里斯多夫却不同。我想给他没有从安东那儿得到的。我想,也许我可以给克里斯多夫,但没用。”

”……给他这么多,他该给回我一些。那好像是算计,但不是。也许是……人们所说的爱,我不知道。“

”伊蕾娜和我……一种逃避。我们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楚。急切地想离开,逃离我们所处的环境,那是主要的事。那就是我们怎么到一起的。结合道理……如果你把汤做的太清,你加些面粉使它粘稠,玛丽安也是一种催化剂。我实在不是很清楚……爱,我一直需要,但我拒绝这个词。”

“玛丽安……扮演了一个角色,当然。但也许对我不像对伊蕾娜那样多。安东有他的肉的生意,所有各种奇怪的交易。我不想……谈这么多。”

“每个人都说安东是头猪,一头唯心主义的猪。我不知道你怎么说,但不影响我,因为我不得不……应付这种感觉。之后,它不再使我感兴趣。早些时候,我也反应得很不同。因为安东,我忍受了很多事。对我来说很自然,安东……是强的一方,我是弱者。他知道,自然,他应该偏袒我。伊蕾娜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呢?我不知道为什么你问我这些问题。”

“他没有写信,我每天都在等待他。但他没来。那猪,他应该写了,但是从没有一头猪学会写。他可能写了什么呢?他必须从事实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让我遭受了很多。也许是对的,我做的,我不知道。我不能说。”

“我不确定。一方面,我确定,那必须发生,我想死。另一方面,我不知道生活为我积累了什么。生活是……有一些希望,再说,像舒适这种事,或者渴望,也许我好奇的想要经历,那些词到底什么意思,如果我真的想过死,我不知道,可能是来自下意识,我有写下地址吗?我不能解释现在为什么做这些,如果我真的想过死,也许我不会写下来。在这事后,很难谈起这些事。当我写下伊蕾娜的地址,我没有彻底的想过一切,我只是觉得该把登记表填完。”

【背景音乐:英俊的陌生人/时机有一天会来的/当我所有的梦变为现实……】

 3 ) 或许你不喜欢

爱比死更冷酷

据说月圆之夜人会做出疯狂的举动,据说疯子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感性的人

诗人叶赛宁说:在这个世界上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活着也没什么新鲜

童年的记忆在这里有很多法斯宾德自己的影子,他小时候父母离婚了,他有强烈的不被人需要的感觉。他不断制造谎言来吸引母亲对他的注意,成名以后也常常一掷千金获取母亲的欢心。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坚定不移的认为母亲是个冷酷自私没有人味的女人。他通过拍电影,试图通过讲述这些冷酷的故事来改变自己

毫无用处的可怜人

天真的把人性、也把自己撕碎了给别人看,并非是感觉不到自己的痛楚

悲剧收尾的爱,真实残酷,还敢爱吗

 4 ) 生与死的随想——《一年十三个月亮》

 
     一口气看了两遍,感觉有很多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艾尔维拉的孤独与绝望,通篇弥漫的死亡气息,让这部电影散发出透骨的寒意与冷峻的凄美。
     “违反生命就是生命本身。”变性是严重违反生命规则的行为,为了同性恋人安东的一句话:“如果你是女的,我就爱你”,那个叫做艾尔文的男孩变成了艾尔维拉,为寻求生命中的真爱,可怜的艾尔维拉一错再错(一挫再挫)。当一个人不再有呼吸,而没有一个人觉察到这点的时候,这个人,生或死,又有什么分别?这世界,谁又在关心谁到底有没有呼吸?!
     或许,情人的自杀对导演法斯宾德触动很大,引发他对死亡、对生存意义的重新思索与自我思辨。大量的电影对白,自言自语式的滔滔不绝,更像是导演对自我灵魂的不断拷问。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法斯宾德表达了内心对情人死亡的歉疚,另一个方面,又通过自我辩解,来求得心灵的自我救赎。我们不能阻止逝者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的生命的意愿,作为生者,依然要寻找生命的幸福。这便是生活。
     借用被人为打碎的多个细碎的镜面,矛盾着、分离着的人物性格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果对爱抚和拥抱的渴望也算错,艾尔维拉的确错得太离谱、错得太远!身为男儿身为了得到安东的爱而去变性,变性为女人,为了得到男人的爱抚又时常装扮成男人去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寻找男人,终遭现在的男友克里斯多夫唾弃。一个因爱而迷失的灵魂,混乱的生活,逐渐丧失的人格意志,终逃不出沦为爱情乞丐的命运,遭人践踏。
     这世界有很多扇门,重门深锁,将我们远远地隔离在各种各样的世界之外;而另一方面,走进哪一扇门,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全在于你的选择!
     通过探访孤儿院里的老修女,法斯宾德既是对艾尔维拉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深层解析,也是对自己悲苦童年的痛苦回忆。童年爱的缺失,是造成艾尔维拉性格悲剧的直接诱因,但同时,我们又在修女的述说中,明显地感受到对艾尔维拉的批评,因为母亲的自私而不能被收养,竟至绝望的小艾尔文,终于“学会了不在地狱里沉沦而是毫无恐惧的享受”。或许,借修女之口,法斯宾德在心底悄悄让自己良心上的歉疚释怀了。
     如戏剧舞台般的布景,忽明忽暗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刻意地宣扬着死亡的美丽。一个濒死的人,意乎平静地欣赏着另一个绝望的生命在眼前消失。即使没有屠宰场的淋淋鲜血,阴森的气息更加恐怖诡异。
     当失望、悲惨、绝望、死亡袭来,个体体认的痛苦是相同的,在这个层面上,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平。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一旦个体难以承受,开始否定生活的快乐,否定自己的生存意愿,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意愿的一种强烈肯定呢?潜意识里,我们都想逃离原来的自己,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如果梦想幻灭,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死,也是与自己很好的一种和解,正所谓一了百了。
     生活没有了愁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真实?更加悲伤?
     我们在寻找幸福,这寻找的本身很动人,但不是我们寻找的结果——幸福,幸福不会很动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依然活着的我们,是真正地活着,还是死了,还是半死不活地活着呢?

 5 ) 纯粹的自传

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这是一部纯粹“法斯宾德”的自传。

克特•拉伯(一直担任法斯宾德电影的配乐指导)的朋友被关进监狱。一次,他与法斯宾德共进晚餐,两人在喝的酩酊大醉之后毫无顾忌地互相侮辱。法斯宾德讥嘲克特•拉伯:“要和你的朋友联络的话,你就得去拜访监狱。”克特•拉伯无情反击:“那你就得去拜访墓地。”作为一个自卑与自信的矛盾敏感体,法斯宾德对于克特•拉伯的挖苦必然会如鲠在喉。确实,法斯宾德几任同性恋人萨林、阿敏在被他抛弃后,都以自杀结束了生命。我们无从得知他内心深处真正对于逝去恋人的态度,是无法摆脱良心上的谴责,还是适度介怀后的遗忘。甚至有人认为,法斯宾德是想以《十三个月亮》这部电影证明,他并不是唯一必须负责阿敏死亡的人。

《十三个月亮》是阿敏自杀后法斯宾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电影剧本,他不仅负责编剧、导演与剪辑的职务,同时也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摄影,这是一部完全“法斯宾德”的作品。因暗恋对象安东•赛兹一句无心之语“如果你是女孩,我或许会爱上你的话”,尔文远赴卡萨布兰卡进行变性手术,迫不及待以新的女性身份伊薇拉面对安东,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无动于衷的打量与嘲笑。伊薇拉羞愧地离开了安东,拖着这个因人而起的女性身份惶惶度日。尽管找到了新的伴侣也能苟且过活,但寂寞与孤独依旧挥之不去。电影描述了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遭遇,她开始回溯过往羞赧、脆弱的人生境遇,最终,面对自己极端的购买爱情的无望尝试,伊薇拉选择永诀人世。

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伊薇拉目睹了一个自杀现场。自杀的人解释“自杀不是对自己意愿的否定,而是一种对自己意愿强烈的肯定。因为否定不是对忍耐的厌恶,而是对生活快乐的厌恶。自杀是为了生存,是不满足现在生活的条件和折磨,自杀并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意愿,只是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掉的生命的意愿而已。”如此对于自杀的陈述,明明就可以看成是法斯宾德对逝去恋人的一种认同和接纳,并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认同是建立在法斯宾德对自己身份确认的完成。伊薇拉生命最后五天的寻找,其实越来越多的是关于法斯宾德自己的身份确认,事实上,伊薇拉不仅仅是阿敏,更应该是法斯宾德。

伊薇拉在影片里一直保持一种寻找的姿态。首先她对于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不是完全认同的,他并非特别想当女人才变成女人,他想要的只是安东对自己新性别的体认和喜爱。同样地,法斯宾德极度崇拜女性,但也残酷地迫害它们。他像许多同性恋与双性恋男人一样,他运用为自己与朋友们取女性昵称的方式,幽默地向世人宣告他的双重性别认同。有时,他却又愤怒地排斥自己个性中的女性特质。

在伊薇拉摇摇欲坠的生存意愿几近崩溃时,她依旧把主体认知的方式伸向外界,修女古敦和安东成为她最后的救赎出口。有趣的是,当伊薇拉拖着摇摆的自我认知渴求古敦和安东的时候,法斯宾德用摄影机提前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断裂的答案。伊薇拉看望幼时天主教孤儿院的修女古敦(该角色由法斯宾德的母亲莉萝•潘蓓饰演),对话场景里,镜头给了伊薇拉一个正常的脸部特写,而古敦的反应镜头却是一个角度刁钻的仰拍,两人的对话在画面上就被框定了一种先入为主的不平等。接着伊薇拉向古敦感叹:“我把我自己的生活给毁了”,古敦迎面走向前景回应伊薇拉的自责,她认为没人能单独毁掉自己的生活,她开始揭开关于伊薇拉童年和身世的悲剧,伊薇拉的生母为了不让丈夫发现自己因出轨而生下了伊薇拉,狠心把伊薇拉抛在孤儿院,还拒绝了伊薇拉被人收养的机会(收养已婚妇女的弃儿必须获得夫妻双方的同意)。这些细节,被法斯宾德的母亲演绎出来,更像是他对于自己童年的一次回溯。法斯宾德一直对外界宣称自己没有童年,他认为自己在幼年开始就已经是个所谓的躁郁症患者了。在法斯宾德八岁的时候,母亲染上肺结核必须在疗养院修养一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这个小孩,外婆已死,父亲不愿意照顾他,母亲将公寓分租给别人,他虽然没有挨饿受冻,却已经丧失了该年龄应有的教导。甚至,法斯宾德的母亲长久以来也一直把他的出生日期误认为1946年,直到他死后,才由伯特•凡里萧芬城的出生登记证实,他真正的出生日期为1945年5月31日。

母亲对法斯宾德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极端慷慨的小男孩,她记得法斯宾德总是迫不及待地花光所有零用钱买礼物送给她,而法斯宾德却认为这些印象是一连串徒劳无功的尝试,是一个孩子企图向一个冰冷无情的家庭购买慈爱的妥协。所以,对法斯宾德而言,拍电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透过电影,他可以将自己投射于那些服从他指令与复诵他台词的耀眼人物身上。他不眠不休地工作,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且不可自拔,他常常必须寻求他人的援助,他当然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渴望帮助他的爱人,他也可以轻易地残酷对待所有挚爱他的爱人。

 6 ) 《一年十三个月》:变性人艾尔维拉的悲剧



题记:
我们对所理解的,便能做到不去责怪
(Was wir verstehen, das konnen wir nicht tadeln)
――歌德诗剧《塔索》(Torquato Tasso,1790)

1978年7月24日法兰克福,这样确定的时间里有着法斯宾德的暗喻。他想以真实、确定的时间在虚构里建造一种肯定。月亮年,似乎在欧洲有着不安和颓唐的情绪,让心低沉。
《一年十三个月》这是法斯宾德纪念自杀的同性恋人阿敏而创作的一部自辩式的影片,据资料称他的同性恋人阿敏在1978绝望自杀于法斯宾德的寓所。我深信,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良心的拷问,所以在阿敏死后不久,法斯宾德创作了这部影片,试图结构身份和角色的关系。片子充满了对人际冷漠的哀怨和现代社会无情的指责,他通过艾尔维拉的境遇,将边缘人的孤独和绝望展示在银幕上。无尽的阴冷是他作品的全部。
变性人艾尔维拉在同性恋聚集地寻找慰籍而遭殴打开始,记录了他最后五天所遭遇的一切。这五天是绝望放逐的路程,是一个生命对自己残忍消解的五天。
艾尔维拉的角色是难言的,她是一个变性为女人的男人,失去了(男/女)世界对她的认同,她在此为两边抛弃。而作为她自己而言她多么想认同她的客观身份,可是同居男友克里斯多夫对他的评判让他的自我认定粉碎在镜语里,认同是一种他人主观的界定,人的自我相信在残酷的对应世界里没有了意义。
法斯宾德的《一年十三个月》里艾尔维拉的身份茫然有着导演自己真实世界的存在,那种和现世的疏离和存在的隔阂是角色和法斯宾德自我生活的双重投射。
艾尔维拉公寓里克里斯多夫对他的厌恶,那面清晰展示脸庞的镜子诉求着真实的世界,离开总是她人的原因,自我的逃避将责任推于对方,一如镜子无情的对应。
但她被爱人野狗般抛弃在德国的大街,同情他的只能是主流的异客,边缘的群体,阻街女卓拉和她的对话里,我们读解出了她对自我认定迷茫和凄然。
一个艾尔维拉注视镜子的镜头表明了分裂的存在,镜子在法斯宾德的影片里是圣物,代表着隔阂和生命的幻象。
艾尔维拉是个屠夫的设置来自于阿敏的真实生活,而艾尔维拉对屠杀动物意义的阐述显然是法斯宾德自己对生命的思索,瞬间的创口和喷涌而出的热血将结束生命和此岸的关系。
解脱,无论以什么方式,将是生命最终的归路。
屠宰场是法斯宾德自己担任摄影师的,这组几乎冷漠的镜头无疑是电影史上最血腥和使人震惊的,倒悬的牛绝望地任屠夫宰杀,而屠夫毫无表情机械地划开牛的颈项,红色让人直接面对无情和暴虐的存在,画外音中艾尔维拉癫狂的声音朗读着歌德诗剧《陀奎托·塔索(TORQUATO TASSO)》的台词,风琴声衬托了诗意而苦涩的念白。同时,血淋淋的镜头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血腥的场景隐喻着人的残忍本性和死亡的普遍性。牛的无助被慢慢扩大,直逼我们自身的命运,法斯宾德在此似乎已经嗅出了死亡的腐味。摄影机记录着剥皮、分块的场面,没有一丝情感的热度,只是记录,只是在意念里拖出人类残暴的长长血印,从对动物的屠杀到对自己同类的灭绝(如集中营)。
艾尔维拉和前妻艾琳的见面是法斯宾德对艾尔维拉(他/她)的角色在社会的处境的探索,这些改变也影响着他们的孩子。去势使她成为性别的第三性,两性社会的弃儿,他渴望接近一端,可是存在毫无怜惜地打击着她,成为爱情的牺牲者。
法斯宾德通过对白倾诉着人世的寥落和隔阂,那个关于朋友的梦流露着导演对人际关系的看法,生命的空落和疏远。
修道院询问身世的场景是精神的探问,卓拉的形象被法斯宾德塑成了天使,她带着找回昔日的世界,想从中知道缘由。
修女道出了一个真理:上帝不会那么残忍,他宁可不存在。人的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无论他的境遇是什么。修女叙述着,镜头在圣者(修女)、弃者(卓拉)和他/她者(艾尔维拉)之间穿梭,表达着世间的无望和神的缺席,这个段落充满象征性。
法斯宾德就这样不断拷打和鞭挞着人的真相,追问着道义的底线,直到卓拉讲述的恐怖童话将人打入不可恢复的地狱。为了见证童年的理论他还在(61:11)的电视荧屏上露了一小脸。
影片最为经典的一幕是艾尔维拉在资本家安东的大楼目睹一个绝望者自杀的戏,这幕戏法斯宾德用了间离的效果,使得整个场景有着剧场的样式,前景中的栅栏代表着无可救药的疏离和隔绝,生命在这样的场景里只是剧本的诵咏者,根本没有控制的能力,我们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而已。艾尔维拉和自杀者讨论着生死和自杀的命题是种尘归于尘,土归于土宿命,这些到问吊的一刻达到高潮。
资本家安东的段落的读解,在英国人罗纳德的文字《法斯宾德的世界》里有着他的读解。可是我认为这个段落是法斯宾德对资本主义世界真相的总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安东,就像任何人可以成为杰瑞·路易斯,这只是角色的配置问题。这个段落里有个层层叠叠的门的镜头,它和此后艾琳和女儿讨论卡夫卡《城堡》有着呼应的作用,这是一个关于人距离的意象,远隔、虚无。
艾尔维拉寻找不回认同,他在绝望里换上男装去见昔日的妻女,可是,她/ 他是谁?!他只是一个被所有人从真实里抛弃的"十三不靠",人们所有的关心只是口头的同情和语言的表述,这些行将熄灭的他/她而言,显得伪善和苍白。
她/他去了,像狗一样死在了安东和卓拉的身边。她的公寓只是法斯宾德叙述的舞台。马勒充满悲悯的《第五交响曲》成为了艾尔维拉的挽歌。
而影片最后的镜头是那个走进地下室的修女,这种往下行走的镜头有着弃绝的意含,上帝应该是在天上的。
看了这部电影才恍然明白,张资平在《东邪西毒》里那个灯笼的意象来自那里,蔡明亮《不散》楼梯栅栏的意象来自哪里。
关于阻隔和疏离的命题,是绝望的法斯宾德一生的探讨,受虐和被虐是他潜在的话题。
阿敏的死亡和毒品的侵蚀让这个天才的心灵变成漆黑一片,直到自己和死神拥抱。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2004年6月13日 星期日 22时28分

【附录:影片资料】
《一年十三个月(In a Year of 13 Moons,1978)》
出品:FANTOMA公司
容量:d5
视频:可变宽银幕1.85:1
音频:德语杜比5.1,英语评论音轨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
花絮:无
片长:125分钟
导演: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演员:福尔克·施潘克勒Volker Spengler,(饰艾尔维拉)英格丽特·卡文Ingrid Caven(饰卓拉)
 

 短评

喜欢这部,法胖的层层剥离

6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这个主角演绎的太难以言表了。一年中的第十三个月亮,表示多余的一个,也表示特殊的一个。还表示很少出现的一个。

9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我看的第十三部法斯宾德作品,也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大喊:“我!爱!他!”构图和机位完美得好到爆炸,没有一帧影像和一句台词是多余的,连电视广播里的声音都以一种间离的方式在提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争斗(导演在本片中的亮相是通过电视荧屏)。屠宰场和办公大楼里的自杀场景更是令人叫绝,前者直接把观众拉入主人公的内部情感,后者则以强烈的舞台感和哲学感捅破影片主旨并暗示主角的命运。修道院里展现身世的那一场戏也棒极了!法斯宾德一以贯之地以“出戏”的戏剧感及荒诞感来描摹最现实的人生。不世出的天才,无与伦比的杰作!

12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当灵魂不断地被否定和放逐的时候,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13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推荐

永远不会看第二遍+1

17分钟前
  • 收尸中心阿姨
  • 还行

一年十三个月亮,法斯宾德的意念情结

20分钟前
  • 戒男
  • 力荐

没看明白。

25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很差

9.0/10。①同志男主为获得前男友的爱变性,变性后却被前男友拒绝,随后想回归妻子与家庭亦被拒绝,再加上过程中被无数人歧视冷落,于是最终自杀。②压抑冷漠的氛围的营造(基本是《恐惧吞噬灵魂》那套,但不如后者克制,配乐用的太多说教台词也太多):冷淡的色调、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叙事/剪辑/表演、大量的中全远景摄像和框中框构图、多次运用镜像丰富画面情绪、等。③屠宰场被割喉的牛们鲜血喷薄而出那段是视听上最亮点的片段之一。

28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4+++++++ 堕落后的固执的聪明人如何错解爱后拒绝生命的悲惨旧闻 恐怖啊! 主旋律和死亡场相当不错。

30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法斯宾德极致理性而冷酷的将《十三个月亮》归结为不可逃避的宿命并作为未来世界的序幕。然而在这个宛如卡夫卡城堡般荒谬的世界中,他无力为那些极致感性而又脆弱的人展开辩护。只能让观众于这条斩断了后方的道路上辨认出一具异化的躯体和一颗异化的心,且循环展示着灵肉分离的过程以及各自死去的结局。

33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描述一位變性人在男友離去後,因緣際會下開始回顧他的生命。其實鏡頭都對準了當下,配合角色喃喃自白,對照了過往歷程和現今的困境。許多畫面都有意在言外的力道,演員表演和導演關注的情感非常驚人。

37分钟前
  • alfredo
  • 力荐

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他为他冲动的去变性。而后的生活就被推上了绝路,依旧保持法斯宾德以往作品的犀利,质问德国政治,性别等一切问题。相比早期作品的凶猛,这部中人类天生对爱的渴求浓郁体现。

42分钟前
  • 张宏
  • 力荐

第一次看法斯宾德的同志题材电影,并非我预期那样,那的确仍是苍凉绝望之感。这一部在摄影构图和配乐上下了不少力气,屠宰场,酒吧,孤儿院几场戏很棒,安东办公室那场跳舞戏有点奇怪。

4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本片的极简达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与惊人的尺度相得映彰,如一把刀子刺杀了一个时代的边缘酷儿,让人振恐。是这几天看的法斯宾特电影里最有冷峻感觉的一部。好多戏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戏就看得出影响了后续新酷儿电影,直接的做爱以及情绪表达,屠宰场一场戏让人恶心,我恐怕看完睡觉都难。多次出现的狭迫的门框构图运用有很难让人不想到是对角色“抉择”的反应。是部观感繁复的好片。

51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法斯宾德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实在是太孤独了,变性人埃尔文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拒绝她,法斯宾德聚焦于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对当时德国社会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剧中众多人物也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设计的背景和灯光营造出悲伤的效果,屠宰场酒吧等几场长镜头的戏让人印象深刻

5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法斯宾德的锐利和精准展露无遗 他的注视让边缘人群在银幕上也有了声音//又华丽又痛苦又凄惨 断什么都不能断了对自我灵魂的认可 坦然接受也欣然承受//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电影即看到导演

55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1.本来发现这部1978年豆瓣8.2分的冷门西德变性题材电影还挺惊喜,可惜兴致勃勃找来观影后,观感却由始至终逐渐走了下坡路,没有如预期那般喜欢上这部《十三个月亮》……2.屠宰牛的段落,仿佛在看纪录片《地球公民》……3.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着的人们,在这些年里忍受更强烈的沮丧之苦,就像在更短的时间段里,当一年里有十三个月亮那样,如果一个月亮年同时,也是有十三个月亮的一年,通常会有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发生,在二十世纪 这样危险的年合(太阳与月亮的合)出现了六次,其中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还有1908 1929 1943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合将会是1992。…… -13999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看的很心疼。男友鄙视抛弃他,妻子只是利用他维护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旧情人的信口开河让他变性,在他穿回男装渴望被认可的时候,最后所有人都不接纳这样一个只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而渴望被爱的人物,自杀是为了生存。

57分钟前
  • 日灼
  • 力荐

法斯宾德的片子看多了以后人会一直处于一种绝望的混乱中,就好像杀牛那场戏里面一直牛到处乱撞慌乱中表达着对死亡的恐惧。有意思的是,他表现的人物好像都不太惧怕死亡,只是对生存一直抱有着一种无助和痛苦。我们又对这些人做了什么呢?坐在荧幕前的我们只能用暂停来表示绝望。

1小时前
  • 🫀Psyche
  • 还行

"one always dies too soon or too late. And yet one's whole life is complete at that moment, with a line drawn neatly under it, ready for the summing up. You are - your life, and nothing else"

1小时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