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动作片香港1992

主演:李连杰,关之琳,甄子丹,莫少聪,姜大卫,熊欣欣,张铁林,任世官,梁日豪,何家驹,方保罗

导演:徐克

 剧照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4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5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6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7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8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19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10:04

详细剧情

  白莲教徒接下满清大臣纳兰元述(甄子丹)所下的对付革命党人的命令后,在广州街头借“扶清灭洋”的口号大肆捣乱洋人的使馆、教堂等地盘,甚至连小学生也不放过,他们的举动令黄飞鸿(李连杰)、十三姨(关之琳)与梁宽(莫少聪)异常气愤。  在某个医学会议上,黄飞鸿与革命党领袖孙文(张铁林)一见如故,发现革命党人对救国更具远见时,他决定帮助革命党人逃过厄运。随后,他直捣白莲教总坛决胜九宫真人,揭开迷信假像,又因奋慨国运衰竭民智末开,不惜与纳兰元述决一死战。

 长篇影评

 1 ) 徐克的江湖情怀

影片满是徐克的影子,而他也总能在武侠中浸润他的人生感悟。这是一部最好的武侠片,要文有文戏,要武有打戏,还集家国精神与一身,既有天涯飘零之感,又有儿女情长之态。在那个年代,文化碰撞,家仇国恨,真的需要人站出来,而黄飞鸿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真的感觉除了李连杰,真的没人适合演黄飞鸿了,他和徐克的合作真是太完美,剧情设计的很好,武打更是棒,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超一流的,还有甄子丹的打斗,除了死的鼠头蛇尾,他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一首男儿自强,足以挑起每个人心中的豪气。

 2 ) 浅论《黄飞鸿》(三)

情真意切,动人心魄: 《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中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心中有情,在乱世中把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演绎得轰轰烈烈。 在瞎眼琴师的歌声中,四处打枪的官兵、疯狂的白莲教徒、点元宝蜡烛和赌钱麻木的百姓,把个万里江山搞得乌烟瘴气、满目创痍。飞鸿伫立高台举目四望,几乎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他此时所能做的只是走到最爱的人身边教她防身之术。此时编导再现影子情节,而且轻松有趣。十三姨面对墙上飞鸿与自己的功夫POSE,居然幻想出两人随着莫扎特圆舞曲起舞,真是枉费飞鸿的良苦用心。然而谁能怪她这样可爱的创意哦,就好比无人责怪编剧在氤氲中给观众安排个透气的窗户一样。 再说黄师傅和陆先生同闯白莲教总坛朝天观那场戏:刀山火海中,飞鸿英气勃发,灵气逼人。白莲教徒详装收他入教用刀偷袭时,只见他一脚踢飞菜刀,刀落地之前已放倒三个白莲教徒。再一脚,那把刀脆生生地钉在写着“白莲”的旗子上。在与潮水般冲上来,不顾死活的白莲教徒的对阵中,飞鸿始终临危不乱。最后居然用“真神附体”的方法逼得九宫在众人面前露出原形。两个"神仙"在"朝天门"斗得不可开交。九宫的愚、奸、狠,与飞鸿的智、勇、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眼花缭乱赞叹连连。 同时衬托黄飞鸿的还有陆浩东。他游移的眼光,惊讶的神情都与飞鸿的威风凛凛形成反衬。然而谁能说陆浩东这个清醒的中国文人不是心怀天下的爱国英雄呢?!他要救中国,要留下孩子、留下中国的希望。他无望的面对丧失心志的国人,大声疾呼。我看到他的心在滴血。无情的子弹打中他的胸膛,他毅然起身为飞鸿挡住更多的子弹。他用牙齿撕咬名册,不顾鲜血满地。看到他倒在烧名册的炉火旁,最后英勇就义,我泪眼模糊,扼腕痛惜。 纳兰元述是另一个让人心痛的角色。他也有一身好功夫,他也爱国。可惜他方式是维护一个摇摇欲坠的朝廷,包庇一群盲目无知的暴民。他看不到路,就在暗夜中越走越远。走到生命的尽头,依然是为了扼杀另一群想要救国的人。是一颗争强好胜的心负了他的本事,是在这乱世中毁灭了良知。 与他相比黄飞鸿是幸运的,因为黄身在民间。假使飞鸿是朝廷的人,他不会走上邪路,但他会比纳兰元述更痛苦,因为他不但一样无法救国,而且良知会灼伤他。所以对纳兰元术这个角色可以用"怒其不正,哀其不明"作结。 整部戏中飞鸿留给我的印象是皱着眉头的,甚至是忧心难平的。这也正体现了编导们的忧心。这样有责任感,丰富内涵的电影,又加入了精彩绝伦的对打和含蓄的爱情,让观众怎能不喜欢!

 3 ) 好男儿!(有人说,这部片子精彩之处远在功夫外!)

白莲教。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举人公车上书。

梁宽总是救不了十三姨的,黄飞鸿才是救美的那个英雄。
第一部里十三姨给黄飞鸿做西装;第二部里黄飞鸿给十三姨换唐装。

张铁林的孙文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从一开始的怀表的特写,到先出声说要帮黄飞鸿翻译,再到黄飞鸿请教他的名字,他才转过头来说自己是孙文。

医学会议这段叙事:(1)白莲教不分是非见洋人就惹事(2)黄飞鸿见识了西医的先进,又通过中医的针灸扳回了一城;(3)黄飞鸿和孙文结识。

一场全景透视图:
(1)“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夜里,街边茶馆里,卖唱艺人边拉便唱,这一厢高楼上黄飞鸿因为看见十三姨换衣服而心思难辨,那厢白莲教又在胡作非为的烧杀。
(2)街上人头攒动,卖炒栗子的,买狗肉的(拿狗骨头喂狗,暗示自相残杀,暗示如白莲教这样的邪教打着扶清灭洋救国的旗号,其实伤害的都是无辜的自己人)。
(3)买彩的,希望不劳而获的读博
(4)街边还有人躺着吸大烟,在这个纷纷乱世里苟且偷生。
!!!!!!这段全景图各种利害啊!!!!尼玛,为了这一段叙事、声画语言、各种深意,我要加一颗星,五颗星!!!!这一段在中国电影上都是实属难得!!!!!别的电影不是说没有,但为免特别煽情,但为免都是从男主角苦大仇深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周围的不堪,为免做不到如此的不动神色的批判与同情,为免在几个剪切镜头里就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刻画的如此深刻!!!!!只有镜头画面,伴着卖唱的歌声,淋漓尽致!!!!

【网上摘下了弹唱艺人的这段唱词:
盲眼艺人唱道: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照住一个愁人。去路茫茫,不禁悲来阵阵。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想学投笔从戎,图发奋,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都难伸。想话一棹五湖,同遁隐,却被妖氛笼遍,远无垠。说什么石烂海枯,情不泯。你看那沉沉暮霭,西风紧。南飞北雁,怕向客中闻。平安未报,自问心何忍?空余泪眼,望断寒昏。想我深情博爱,两无能。今日依楼人远,天涯近,从此飘萍和断梗,几许深盟密约,句句都无凭。】

这边黄飞鸿教十三姨擒拿手防身,那边十三姨看着墙上的影子在幻想他们跳舞。\(^o^)/~

朝廷要抓孙文,黄飞鸿必然会帮孙文,所以与朝廷对立了起来,与甄子丹饰演的纳兰元述对立。

十三姨装腿疼让黄飞鸿背着,一听到同文馆有事,立马生龙活虎。这是女人的不伤大雅的小九九。

同文馆里,惨绝人寰,因为中国人学洋文,白莲教竟然乱箭射死这些学子,竟然剥了一张人皮以示惩戒,伤天害理。(这里有一个小细节挺温馨的,黄飞鸿一看到人皮,第一反应就是捂住十三姨的眼睛)

黄飞鸿轻轻松松就抱起一个孩子,梁宽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萌死了。——梁宽抱着小孩撒尿那一段也很萌,很真实的细节刻画。

48‘的棍战真了不得啊,袁和平牛叉,各种力度速度角度,各种真刀实枪的力量感。

黄飞鸿和陆皓东在使馆谈话,才道出了孙文出场的时候,为何先给了怀表一个特写而不是写拍人物的正面:
黄飞鸿问:“你好像喜欢经常看表,你在等人吗?”
陆皓东答:”这是我一个老朋友传给我的坏习惯,他说中国人浪费太多时间了。“——这个老朋友必然是指孙文了,所以在这部片子里,怀表对于孙文来说是一个标志。

中医西医救人这一段:
当是时,被白莲教伤了的中国人都只能逃到外国的大使馆里去,而外国人都肯收留这些伤者。
在大使馆里救人那一段,黄飞鸿的中医针灸,孙文的西医手术,都能救人,都能就中国人外国人,这段的呼应真好。——窗外趴着一群小孩子,这场面想必在对他们印象深刻吧,徐克真能写真能拍。(对比与呼应,学习)
这一段叙事开始的时候:大使馆里的洋人不要中医只要西医救人,但结果孙文一来,叫上黄飞鸿,中医终于让洋人惊叹不已。——看吧,这就是所谓的”三观正确“,即使在国弱民贫的时候,也不是一味地唱衰中国。


白莲教夜闯大使馆这一段叙事也挺精彩:
其实纳兰元述早就说了一句台词:“他们(大使馆的参赞)将逆党藏在里面,不过是想以华制华。”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外国人没那么好,他们希望中国更乱,然后混水易摸鱼罢了。
所以这次,纳兰坐山观虎斗,眼看着白莲教屠杀大使馆也不去管。

朝天观黄飞鸿九宫真人一战真是精彩绝伦叹为观止啊!!从神坛到房梁,尼玛各种亮点,袁和平牛哉!

 4 ) 非正式評論:

第二部的意味明顯比第一部厚了不少。歷史背景為:公車上書、義和團運動、孫文革命。虛構性與真實性的歷史交匯:在徐克的世界裡,黃飛鴻就這樣和孫文相遇了。叫人怎樣不燃!(引自一友鄰)那麼,這次的世界內,有著什麼樣的立意呢?

依舊是立場問題。這部影片中比起第一部更為鮮明。首先是開篇即請出的白蓮教(查了一下,還真的有這個教派。《金枝慾孽》大結局進入朝廷的民間教派亦是和這個有著聯繫。据影片簡介,該暗指義和團運動)帶過的公車上書,還有清政府官員一派的「以洋制洋」,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在劇情發展之中也漸漸顯出其立場:打倒革命派,以華制華,甚至不惜與洋人為敵。

片中極力渲染出白蓮教的愚昧與迷信,(片中給出的是貶低的意味)它們稱「相機」為妖物,勢要將所有的洋人趕盡殺絕。不管是中西交流醫術的小論壇、還是同文館內無辜的知識分子。藉助陸皓東之口,影片就此給出立場:小時候和長大後我們相信的神都是不一樣的,到最後,我們誰也不信。再加上在黃飛鴻打敗真人破除教民們的個人“信仰”之後,留下一句「以後他們要靠自己」,方拼湊出完整答案:信自己。

時間的意味

開頭白蓮教燒毀東西時,鏡頭有片刻對準了一個座鐘。而當他們襲擊大使館的時候,第一箭射中的依舊是室內的掛鐘。我覺得會是暗指:義和團此類的運動不過是破壞時間之舉。

而時間的真正意味,開啟於孫文與黃飛鴻的對話:

「看時間做人」

「中國人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隨後,「時間」這個暗號又以懷錶在不同人身上的流動一遍遍出現。

「三個時間都不同 你的表越走越快」(孫文救國)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 原來時間這麼重要」(黃飛鴻的覺醒)

懷錶擋子彈、對錶的動作、「時間最重要」「要看著時間做人」、「我還沒學會看時間 可是天開始亮了」(黃飛鴻和阿寬都不會看懷錶上時間的其實…但是他們心中已然有「時間」這個概念)

(這裡可以好好整理再作論述)

堅定

在黃飛鴻和陸皓東闖入白蓮教陣營的時候,面對一眾狂熱的教徒,陸皓東這個角色表現出動搖的模樣:「沒得救了 還能走去哪裡」他在這裡,是開槍的一方。但是其中的兩槍,有種促進他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潰的意味。第一個是以槍亦無法嚇退一眾教徒,甚至還有那個小女孩。而開出的這一槍,擊中的是這個小孩。(「小孩」這個符號,在同文館和大使館中均有體現。陸皓東在離開家大使館的時候,曾兩次回頭看向他們。亦曾寄語:「無論如何都要挨過今晚,那麼你們這一代,就可以看見明天的朝陽」小孩是希望的象征,他們卻又是容易被教化和影響的。在同文館中,他們在面對白蓮教時,紛紛毫無懼色地扎起了剛學的馬步。但是切到白蓮教這邊,小孩卻是另一種可怕的化身。這種傳承性倘若是被這樣染指,那麼未來是真的無路可走)第二槍則是陸皓東欲開槍打死真人,卻不能成功。「沒有人可以終結我」緊接著便是黃飛鴻對真人的終結,感覺這裡再度回應甚至延伸了第一部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這裡頗有超越了槍的意味。(上部結局擊敗反派時,是功夫發出一記鐵彈)

陸皓東搖擺的設置,襯托出黃飛鴻心中信念堅定的秉性。

破而立

① 叫出十三姨本名,輩分上與情感上的「破而立」

② 立場追隨革命派,在時間上的覺醒;(這裡比起立,似乎沒有什麼破的意味ho)

③ 在白蓮教陣營打鬥之時,一句「我是黃飛鴻」

兩場打戲

在白蓮教的陣營中,真人現身於幾個椅子堆高的top處,始終不肯著地的意味,再不濟,也要護駕。黃飛鴻在這裡是一步步地將他從高處(虛幻的迷信高位)打倒下來,破除這個「壇」,這個架構。最後來一句批評:「不腳踏實地」

與甄子丹飾演的角色決鬥時,狹窄的空間感十分明顯,也因而更顯「上與下」的感覺。(棍子)轉到第二個空間巷子時,在這裡因狹窄和高聳的墻面塑造出了一個「無路可逃的絕路之境」。黃飛鴻身旁的角色阿寬同之前的陸皓東一樣重複著同樣的話:沒有路可以走了。還是襯托作用吧,黃飛鴻是那個會自己找出路的人——即「立」。(或者說很好地呼應了片名:當自強)

 5 )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再看“男儿当自强”有感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今天又看了一遍《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这是一部难得的经典,有明暗两条主线,是徐克的巅峰著作,既有有教育意义又有商业电影的一切娱乐元素!!

  
   “男儿当自强”的故事是从朝霞满天的海边、风驰电骋的列车开始,在朝阳再次初升的早晨,海轮破浪而出时结束,在这仅仅两天两夜长的时间、却是浓缩了的近代中国的黑暗前夜,陆皓东这个男子完成了他的凤凰涅磐。

   陆皓东出场时穿着一件素洁的深蓝色长衫,孤身一人站在同文馆对面嘈杂混乱的茶棚里,与周围是如此格格不入(想起“青莲出浊世”一句),而他的面上带着谦和的笑,四下询问着他的学生们(他所最珍视的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下落,得到的却是根本无人理睬和嘲骂,没有一个人关心那些稚稚小童——正当此时,白莲教招摇过市而来,各人或因畏惧而暗自庆幸没有收留孩子们,或因虔信而纷纷拥上前领取所谓的平安符——冷热两重天,这个民族的愚昧无知、凉薄冷漠展露无疑,怎不令他心头一悸?愤而不言地暗暗一晒后(又仿佛是轻轻一叹。是不是想起当年与逸仙一起拉下泥塑菩萨的胳臂,砸烂金花娘娘像的往事?是不是想到自己终于明白仅仅砸烂一个泥菩萨对这个国家是远远不够的?),他疾疾而去。那时,我们尚不知道他的名字。
  (而逸仙出场比他略早,是在之前的医学会上,黄飞鸿得到这位名叫孙文的医生相助,为他翻译医学授课内容。第一个镜头就是俯拍他在阶梯教室里遥遥的背影,他正低着头在看怀表,在随后起身为黄飞鸿翻译时,他又是习惯地先看看自己的怀表再上前。那时的张铁林英气逼人,眼神明朗,仿若而立之年,正与逸仙当年年纪一样。)

   然后这天夜里,从提督纳兰元述与两广总督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起义已泄密,而清廷也已然知道了是一个叫孙文的医生以农学会为掩护,“纠合乱党生事”,与他一起办会,出钱最多的那人叫陆皓东(这时立时醒悟那个忧心忡忡的蓝衣男子该就是这个陆皓东了),决定一面追查孙文,一面抓捕陆皓东问话。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后陆皓东终于再次出场。与逸仙出场一样,也是为了帮黄飞鸿解围——欲与十三姨会合的黄飞鸿与梁宽被言语不通的洋人挡在了领事馆门前,不得其门而入,眼见要动起手来,他适时出现,双手居中轻轻一摆:两位,请等一等,让我来说,转头以流利的英语与洋兵交流一句,旋即向黄飞鸿一抱拳:在下陆皓东,(一抬手)还没请教?(演的虽是一介书生,这一抱拳一抬手却是宗师风范,大气之至!)
   黄答:佛山黄飞鸿。
   他立时面露欣喜之容,“听说那些学生是你救的?”

   到此时,黄飞鸿与陆皓东在本片里的两个精神引导者都认识了。

   听着陆皓东他对孩子们这平静简单的一句,刚才看男女主人公含情脉脉地告别(其实也可算是生离死别,真情表露)毫无感觉的我,悲凉油然而生——这是给孩子们的嘱托,更有种也是在对他自己说的双关意味:“下一代可以沐浴着明日的朝阳,不再行走在愚昧的黑夜”,不正是逸仙与他共同的希望,和为之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而每每想到自己如果不能亲自完成革命,须留待后来者时,他与逸仙对孩子们唯一的担心和期盼亦只能是“无论如何都要捱过黑夜”——然后是最后这轻轻一问,却仿佛是在他们说:你们一定要明啊,我忍了半天的眼泪再也收不住,一下子汹涌而出,只能在泪光里看着孩子们一起对他点头,齐声响亮答道:嗯!
    只是他们真的懂吗?

    也许终有一天,他们会懂的,会真正明白先生教给他们和留给他们的是什么!
    只是先生将不在身边,从此他们要独自去直面未知的前路。

   (忽然想起十几年后进行新一次广州起义和参与辛亥年那场革命的后来者们,在那晚正是与这些孩子们一样的年纪!)
     临走前,他将其中一只怀表,给了梁宽,叮嘱他一定要带着名册准时到码头——阿宽点着头,但其实是个似懂非懂的主儿,果造成大祸。


     大队清兵举着火把,在威风凛凛的提督大人带领下渐渐逼近。
     分离再次纷至沓来。
     十三姨率先脱身去找孙文。
     梁宽也随后逃了出去,孩子们懂事地跟在其后,奔得踉踉跄跄地,拥到侧廊前,纷乱的清脆童声大声地唤着:陆先生。引得清兵连忙去追。
   

    这边,他随在黄飞鸿身后,背着药箱和包袱,以白布遮脸,迎向提督一行。黄镇静地三言两语应付过提督的盘问,两人在清兵的夹道下越众而过。
    本低着头,举着手作唯喏行礼状的他终是放不下心,一面走着,一面在清兵的环伺下悄悄回过头去,凝视他的孩子们,良久。熊熊火光下,他的双眸闪闪发亮,那里面满溢着不舍和担心——好不容易终于转身,却马上又再回头,就这样他一直望着他们(不晓得怎地,忽想起了片头他孤身一人在闹市寻找失散了的孩子们的身影)走了出去——在走廊那头,孩子们静静地挤在一块,仿佛也终于明白先生要走了,也许更预感到再也见不到先生了,一双双乳慕的眼睛紧紧跟着他的身影,望着他,小嘴扁着,眼里很快包着眼泪,却又明白决不能哭出来,于是拼命忍着,无声地送别他。

    他们终是忍住了泪,保护了自己的先生,但他们纯真无辜的面庞和尊无法言喻的眼神,让我刚刚止住的眼泪却在这短短的一瞬,再度一涌而出,更加滂沱——记得看过一个帖子,说到孩子们纯真的面孔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每个还有一点良知的人,愿意为了保护他们赴汤蹈火。诚然!

 

    由于是以消灭白莲教为由离开领事馆,提督大人派兵护送,二人不得不到白莲教总坛走一遭,并盘算着从此逃走。
    但正是在这里,他经受了在片里最大的煎熬和彷徨。

    片头出现过的白莲教女童提着白色灯笼,将他们引进了总坛。在白莲教徒一番装神弄鬼后,黄飞鸿大闹起了总坛,以借机让他先逃。
    然而,陆皓东却终于没有走,而是留了下来,与黄共同进退,虽然他只不过是一个并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于是接下来一长段连场打斗,全是黄师傅大展神威,打完教徒打九宫真人,直至揭穿真人“神功护体”的把戏,尽现宗师风范。

    但对他,这却不仅仅是一场打斗与突围,虽然他手里有枪,因为杀戮和消灭从不是他的目的,拯救才是——他要拯救的不是自己(不只是自己),而是他亲爱的国家和民族,这些疯狂痴迷的教徒(民众)正是他意欲拯救的国家和民族的一部份。
    他们不该是他的敌人,不该是他拔枪相向的对象。
    然而当他拔枪挺身上前帮助被围困的黄飞鸿时,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人们。
    这时的他是如此地无力。
    他叫道(声音却透着无望地软弱):你们看清楚吧,这个泥公仔是不能保佑你们的,不要再迷信了!却被“妖言惑众”之声淹没——

    那一刻从来温雅,总是“哀其不幸”的他第一次变得“怒其不争”了!
    但他面对着的,还有一个与他的那些孩子们一般年纪,本该一起读着书,并成为这个国家未来的光明和希望,现在却坚信自己被大神和真人保护着的小小女童,还有她那坚定、甚至勇敢的敌视目光——这目光里有的是另一种力量,一种让他没法愤怒,只能悲哀的力量。
    愚昧与迷信便以这样强悍的执着,浑不怕死地立在他的面前,并无畏地一步步逼近——在人们狂热激昂的脸上,他再找不到一点人性和清醒。
    而就在这片纷乱中,他错手打中了孩子。
    他失声地叫了起来,黄师傅保护着他,叫道:这个时候,莫理那么多——他不明白,对他,这才是他唯一关心和在乎的,并胜过自己的生命。
    面对着不断涌上来、歇斯底里的民众,他呆了:你看看那班人,为了个泥公仔,连命都不要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但更多的时候是:民不畏死,如何以真理救(唤醒)之?
    那一刻的他失神地跌坐在神像前,第一次没有了一直的从容和坚强。
    黄叫他走,他却不走:如果我们个个都是这样,怎么还有得救呢?(绵软的声音满是悲戚)能走得哪里去?没得走了!(末一句,微偏着头,反复喃喃,声音愈加低沉。)
    他一直没有落泪,这才是真正痛彻心扉的悲伤——可以感到在他心底,某处碎掉了,或许死去了。
    他就这样,看着众人癫狂的脸包围上来。

  

    彼时,黄飞鸿情急下佯作大神上身,跳上神坛,一场念打,果如天神一般威风凛凛,反镇得一干教徒不晓得该如何,这场对“权威”的挑战终于逼得所谓的真人现了身。
    而他,就在我几乎以为他被完全击垮了时,或许是受黄飞鸿置诸死地而拼死一搏所激吧,在这时缓缓站起身来,神情复又变得坚定,挺立在神坛前(那一瞬,觉得他好像一柄长枪),直视着众人——刚才从他身上消失的力量好像又回来了。从这一刻起,他将直面前面所有的黑暗!
    接下来,黄与众人展开连番恶战,打得煞是热闹,没有一个人发现在僻静的角落,那个重伤的小女孩为了活下来,正努力挣扎着在地上寸寸地爬行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正如她这样,如此地弱小无知,并在被伤害后遗忘在一旁。
    除了他。他怎么可能会忘?
    但他终救不了她,亦正如他救不了每一个孩子。
    火光下那个书生儒雅的面庞上,再一次地现出愤怒的神情,他的双眸,那一刻竟充满了杀气,他抓起枪冲向那位号称保天下太平的真人,枪旁是孩子摊开着的带血的小手——是的,这个以救国救人为理想的男人竟终于去杀人。
   当枪打不伤那位真人时,他也愕然了,但接下来真人身上落出来的铁板昭显了一切——真相原是这样简单,愚民竟是如此容易。
    但醒悟并没有随真相到来,有的只是教徒们“神功梦”的破灭和被神遗弃的无措,有的只是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和一张张悲痛欲绝的脸。
    而他望着这一幕,面容坚定,不再悲戚和彷徨。

  

    两人终脱身而去,到得码头,时间也还有,他的面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但懵懂的梁宽果然忘记了拿名册。
    没有半分犹豫,他决定回咸虾栏取回名册(而这时的黄亦不太明白为何他要迫切取回名册)——所幸,名册终于顺利地拿到了。
    他们却被清兵发现。
    梁宽虽尚不懂得时间和时间的重要,他给他的怀表却在此时挡住了子弹,救了阿宽一命。

    但他自己却心口中弹,鲜血喷涌而出。
    值此危急时,他捂住胸口,张开双臂,以身护住黄飞鸿和梁宽,自己却再次身中数弹。
    虽早知会有此一幕,但看着文弱的他好似十字架上那位受难的神一样张开着双臂,护着他的民众,痛苦地倒下,竟比以后看邵氏时代青春的那个他无数次惨烈的死亡更加痛,连悲伤都已忘记。

    黄连背带拖,要救他走;他撑住一口气,要完成自己最后一件使命。
    我却早已看得痴了:
    看着他趴在地上,双手鲜血淋漓,没有了力气,竟用口去咬着包着名册的绳结,鲜血从他口中不住地溢出,眼见几乎晕去;看着他紧紧抓住名册,告诉黄:这本名册很重要,千万不能落在官府手里,如果不是,会害死很多同胞。直到此时,黄、梁二人才终于明白他冒死为何,一直轻轻松松的梁宽晓事了般地面色开始凝重起来;看着他央求黄扶他到火炉前,烧毁名册。帮忙的黄抓起包袱里一块有白边的蓝布便往火里丢,他疾疾拦下,深深看那整整齐齐叠着的蓝布一眼:这块布不能烧的。黄师傅,拜托你亲手交给逸仙。告诉他:我为革命而死,他要为革命而生。(又是点题:男儿当自强)

    眼泪再度在我眼里泛起:这便是遗言了。逸仙从此要一个人为着他们两个而活下去。

    然后,黄冲身而起,开始了他在片里最艰难和重要的一战;从不用心的梁宽奋身抢刀,保护他烧毁名册。
    我却只关心他:
    看着他面色已成青白,明亮的炉火也映不出一丝血色。
    看着他就这样昏了过去,烧名册的右手却放在火炉里已烧着。
    看着梁宽将他的手从炉里取出,忙慌地扑灭火,年轻的脸已是快要哭了出来。
    他醒过来,只轻轻道:时间…最重要是时间……
    烧得焦黑的手从怀里掏出另一块怀表,放在阿宽手里:准时…赶去码头…见逸仙。
    头无力落下,从此再不能抬起。
    他在最后一刻,记挂着的始终是逸仙。
   (看到这里,该是最伤心欲哭时,我却没了泪,一心想着有个人还在码头等他。)

    而这也是他第二次将怀表交给梁宽,只是这一次,阿宽已终于明白他托付给他的是什么——火光下,阿宽的面上第一次现出了愤怒的神情,那边,他总是宽厚的师傅亦满是悲愤。这两个卷入历史大潮里的普通人,第一次有了一种使命感般地凝重。
    接下来的打斗完全像大家评价的那样经典地精彩。
    梁宽则拼命烧完了名册,并险些烧去那块蓝布——虽及时救出,已烧毁了一角。
    师傅叮嘱他快去码头送布:快点走,要看着时间做人。
    梁宽瞧一瞧手里的怀表,用力一合掌,另一手紧握那块布,转身奔出。却前面无路。
    黄赶到,问:现在几点了?(不再问是什么时辰)
    梁宽道:我还没有学会看时间,不过,天就快亮了。

  

    码头,天已泛白,满是早晨的薄雾。
    逸仙面色看上去镇定从容,人却来回踱步。
    他在等他。
    会友提醒道:逸仙,时间无多了。
    他一言不发,只以掌示意不急。
    旁边有人轻轻道:逸仙一定要等皓东来才会上船。
   (听到这一句,本来没了泪的眼睛陡地湿润起来。)

 

    终于,船起锚的笛声还是悠悠响起,逸仙却仍然站在舱口处不肯进去,直到清兵将他们逼上船,这时唯一的女人:十三姨用自己学到的国术替大家解了围。
    这时,船渐离码头,他还是没有赶来。
    黄飞鸿和梁宽却终于赶到。
    皱着眉仔细看,却见不到他的身影,逸仙整个身子倾在船栏上:皓东呢?
    听着他这焦急一问,我承认我忍了半晌的眼泪立时不争气地落了下来——你其实早已明白:那人除非是死,否则必不会失约,为何就是不肯死心?
    于是再次在模糊中看着黄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掏出皓东叮嘱他务必送到的蓝布,奋力抛向船上的逸仙。
    逸仙接住布,那浸过血、浴过火的残布在朝阳中徐徐展开,迎着晨风飘扬,正是一面青天白日旗——他把他们共同的理想的旗帜和继续完成这理想的希望留给了他。
    看着这旗帜,逸仙轻轻道: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皓东兄,你的精神我们将永记心头。
    逸仙的面上,没有表情,亦没有悲伤,但总觉得他的一部分已随他一同逝去。
    他作为领袖终于活了下去,并终不负所托——努力了十余年,黑暗的王朝终于被推翻,他成为了国父。而他直到死,仍是“一念及,仰止无穷”,仍是“其精灵之萦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
    他与他或许从来没有分开过。

 

   片尾,轮船迎着朝阳,破浪而去。

 6 ) 一部顶配版武侠动作片中的家国情怀

看完黄飞鸿系列,谁会不爱上李连杰和徐克呢。

李连杰不止是武术造诣深厚、动作流畅潇洒,演技也好,他塑造的黄飞鸿最具有一代宗师的气质,但又很鲜活很有灵气,他的家国情怀和他的儿女情长全都很真实动人。

如果说李连杰塑造了黄飞鸿的外形与气质,那徐克则是塑造了黄飞鸿的灵魂。

那个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忧患年代中,徐克借黄飞鸿的眼睛看遍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外国人,借黄飞鸿的口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什么才是救国之路、民族希望?单纯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的愚昧的白莲教不是,忠于清廷、维护旧体制的纳兰元述不是,忙于内斗、闭眼度日、甚至吸鸦片醉生梦死的国人更不是。希望在于像孙中山、陆皓东之类爱国又敢于拥抱新世界的有识之士,更在于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孩子们。

徐克的历史观现在看来都是十分认真、深刻和理智的,片中黄飞鸿孙文联手中西合璧治疗病人、一群孩子们在窗外围观的那一幕正是徐导关于“什么才是救国之路”的最好回答。

黄飞鸿系列的意义绝对超过普通的功夫类型片!不仅仅是导演、武指、演员、配乐等各方面都可以说是同类型顶配,其中的家国情怀、历史思考和自强不息的主旨更是值得所有人好好体会。

 7 ) 天朝的众生百态

最近在看黄飞鸿,才发现小时候完全没看懂,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背景下,看天朝的众生百态——有百姓,有恶霸,有邪教,有官府,有洋人。。。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势力盘根交错各怀鬼胎,即便到了今天,也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我觉得最经典的是第二部,对战白莲教那段里,姜大卫饰演的乱党人士陆皓东对着满目的白莲教徒,他是彻底的绝望了,他不是对自己的处境绝望,而是对这个国家完全绝望了,想必这才更贴近现实。不过毕竟是电影,所以黄飞鸿能够力挽狂澜,靠智慧和力量硬生生地破了这个不可解的死局。

结局:孙文举起青天白日旗,“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男儿当自强奏起——经典。

 短评

是华语电影新派功夫片的开山之作,也是无法超越的巅峰。

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从来就没喜欢过甄子丹!跟一身正气的李连杰一比怎么看他怎么阴险狡诈!

9分钟前
  • Dita
  • 还行

徐克也不是历史观更进步,就是敢拍——不过这一点看来也是非常可贵了,比他更优秀的导演也不是没有涉足,但像他这么直白确也是独一份。然后再吐槽一下剧情,这什么鬼,一直贯穿的西方就是净土的调调蛮让人反感,代表国人自救力量的革命党更像酱油,这两处跟甄子丹的以华制华都前后不搭,感觉编剧在此思维混乱。李连杰感觉还没有拍少林寺时好,而且看了一个月的张彻后,再看这种动作真心明白为啥刘家良说十万洪拳子弟要笑死了,还是愿意看老派的硬桥硬马。PS徐克这种越南人不敬传统一方面是好事,拍起片子百无禁忌,另一方面能把胡先生和刘家良气走的功力用的真好,这里让姜叔给这种小孩跨刀也就罢了,居然还为了张铁林拼死拼活,呵呵,谁给你这么大脸。看见张铁林就想直接抽死,请不来龙哥也不用拿这种东西凑数。

14分钟前
  • 安魂
  • 还行

电影中的白莲教徒和迷信无知的民众,与当下何其相似。这部电影很是经典,看过好几遍了,武打动作只是增添点观赏性,而其中对中国人、社会的刻画才是点睛之处,徐克是很有深度的导演。

19分钟前
  • SinoBaby在教书
  • 力荐

在徐克的世界里,黄飞鸿就这样和孙文相遇了。叫人怎能不燃!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李连杰和甄子丹的两场对决精彩绝伦。徐老怪的历史观超前正确,曾经香港电影也是有文化底蕴的!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经典啊,当你开始思考这个国家时,你才算开始爱国了。引一评论:黄飞鸿三部曲是最生动形象最富感染力的清末历史教科书。

28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李连杰甄子丹那段对打,至今无出其右者

30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我不喜欢这一部,但是现在的叶问和这比起来,算什么东西啊,看看别人的历史观,价值观,对人物的刻画,对打戏的处理。

35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一开场,白莲教烧钢琴、洋伞等西洋妖物,还包括一条活生生的西洋犬;接下来的场景是一部火车朝屏幕疾驰而来,黄飞鸿、十三姨在车厢上吃西餐。而第一次观看本片时,我好像在读《中国可以说不》。

3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徐克用太多的笔墨来描写国人的麻木与愚昧,“白莲教”一直存在。也多次出现钟表的意象,被白莲教烧掉的洋钟、孙文陆皓东的怀表,借孙文之口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中国人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不能再浪费了。”整部电影完全超出了武打片范畴,很有作者性,徐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别整歪门邪道,男儿当自强,人是这样,国亦如此。

41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这才是经典,不哗众取宠,自有其风骨,激励人心

46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92年徐克和李连杰的电影,无论动作设计——尤其甄子丹对打那段练布成棍,还是人文风情,还是深刻的民族危难,亦或是革命志士的热血奋斗,为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而努力的奉献,青涩动人的爱情,都无疑堪称当时武打之最。徐克当年真是厉害,更可见徐克的家国理念。8.2

4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重看第N遍,还是好到不得了。虽然白莲教被拍成了一帮发丧的,可是能在摄影棚里折腾出这种史诗气魄来,了不起!对比一下,今天的中国电影才叫“深情博爱两无能”。 “天上换玉皇,地下换阎王”,好片子什么时候看都能看出新意来。

51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喜欢上青天白日旗。武打民俗、动人爱情、人情世故、民族英雄、历史反省,这个系列真是内容丰富。

52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经典里的经典啊!一代儒侠史诗风格

55分钟前
  • 花簪
  • 力荐

基于“马关条约”这张屈辱五线谱上的《男儿当自强》道出了万千热血青年的心声。然而这支主旋律一旦脱离历史语境就极可能成为反动的工具,因此于白莲教的“民族主义”迷香中宝芝林这块救死扶伤的中医招牌怕是难得立足之境。暂且不论历史真伪,倘若飞鸿能与孙文在一起多聊聊“时间”的概念,估计也就不会有那些浪费时间的续集了。

60分钟前
  • Muto
  • 还行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黄飞鸿,陪伴我们度过了少年英雄的时代。

1小时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三部曲最佳。从佛山到广州,师徒多人简化为黄飞鸿、梁宽、十三姨三人,彼此间的情感和谐趣呈现效果出色很多,莫少聪的亲和力远胜元彬。电影中涵盖了清政府、白莲教、洋人、革命党等多个势力,表现了徐克的家国情怀和民智反思。其中白莲教显然是结合了历史上的白莲教及清末民初的义和团,刻画成打着“扶清灭洋”旗号欺神骗鬼蒙昧百姓的邪教,教众愚不可及。甄子丹饰演的反派纳兰元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不逢时,无从选择,只能充当大清帝国走向灭亡时的祭品,展示了近代中国另一类精英的命运,有了悲情的意味。结尾巷战两大功夫巨星同框,二番棍法对决,堪称武戏经典。对黄飞鸿站队孙文陆皓东革命党的处理太过潦草,表现出来的是情感认同而非政治认同。

1小时前
  • 莱尼圆
  • 推荐

那年的李连杰、那年的甄子丹、那年的徐克、那年的袁和平、那年的关之琳……

1小时前
  • 白开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