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的男孩

剧情片英国2009

主演: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亚伦·泰勒-约翰逊,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大卫·莫瑞瑟,安-玛莉·杜芙

导演:Sam Taylor Wood

播放地址

 剧照

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2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3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4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5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6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3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4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5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6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7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8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19无处的男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3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约翰·列侬的少年故事。列侬(亚伦·泰勒-约翰逊 Aaron Taylor-Johnson 饰)从小被姨妈Mimi(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收养,直到15岁才与亲生母亲Julia相认,他的姨妈更和他的母亲展开了对他的争夺。列侬的母亲带着列侬走上了音乐之路,给他买了一把吉他。后来列侬认识了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保罗·麦卡特尼(托马斯·桑斯特 Thomas Sangster 饰),保罗矫正了列侬的吉他技法。列侬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矛盾。直到有一天,列侬的母亲车祸死去,列侬下定决心离开Mimi,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利物浦,去探求更广阔的天地.....

 长篇影评

 1 ) 无题

此片给了三颗星,完全是为了给列侬的。
整部片子看的我热情全无,翻到这片子也是无意间的影视杂志得知,一看有关John,一看有关Beatles,再配上Nowhere Man的名字就一直刻在脑子里。
影片的最后几个分钟拉动了前进条一下,听完《Mother》,直接拉到垃圾箱。一遍遍的数落介绍这部影片的违心影评人。
也许是对John了解些,影片里那些陈词滥调的事件令我乏味,且演技实在不想苟同。
导演在整部影片营造的气氛在我看来不过是为了加重John的恋母情结,片中母亲的Julia眼睛里都透着勾引的意味。少年的那种随性在我眼里尽是造作,那不是John。根本找不到《A Hard Day's Night》里咧着嘴眼含笑意,浑身上下透着不甘落寞的约翰列侬的影子。

距离看这部影片一个月,细节只是那么一些。
如果看得人只是好奇列侬,可以看。但我还是希望你去看《Imagine: John Lennon》。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479/

 2 ) 就像十八岁时给你一个,娘

——简评《Nowhere Boy》

文/老丁

有关约翰·列侬的俄狄浦斯情结一再被提及,就在不久前,英国《太阳报》还曝光了一段据称是列侬的录音带,他在其中自爆14岁那年摸过亲生母亲Julia的胸部,更曾幻想跟母亲直接发生关系;还有好事的心理学家分析——“列侬在后来选择了比较丑的大野洋子(比列侬年长7岁),除了音乐上她比辛西娅(列侬前妻,漂亮可人)更能帮助列侬,还有一层心理因素,那就是洋子唤起了列侬的恋母情结,而洋子也像母亲一样对待列侬,这让在当时焦头烂额的列侬心里产生了极大安慰”。再有一个更为神奇的佐证,19岁的帅小伙Aaron Johnson,在出演了42岁的英国艺术家Sam Taylor-Wood导演的列侬传记片《Nowhere Boy》之后,相差23岁的两人正式相恋并且女方已经怀孕,近期还传出订婚消息。
八卦之外,有关真实的约翰·列侬的童年往事,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摇滚巨星有着惨痛的少年时代(“Nowhere Boy”内地译为“无处的男孩”,港台则译为“约翰·列侬少年时代”),吉姆·莫里森、科特·柯本,就是保罗·麦卡特尼,也是在花季就失去了母亲。列侬是5岁起就被阿姨Mimi抚养,直到15姨丈去世,才真正得以和亲生母亲一个红头发女人相认。从记事起,列侬的真正父母就是分裂的,而直到他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就相当于存在了两个“事实”母亲,一个把他生下来,然后5岁时离开他;一个把他养大,却一直只能叫阿姨。表面上看来很琼瑶剧,但对于当事人,一个有些放荡不羁,趴公交,烟不离手,看色情杂志,见到女生就调戏并且大胆裸露下体的小混混来说,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寻找自我认同的时候,可以想见其中的痛苦,所以有人说,整部片子,其实就是在诉说《Mother》这首歌的故事。
《Nowhere Boy》就是集中投射15-18岁之间自我萌生时候的列侬(明眼人可看出片名即改编自Beatles的歌曲《Nowhere Man》),改编自他同母异父的妹妹Julia Baird的回忆录《Imagine This:Growing Up With My Brother John Lennon》(编剧Matt Greenhalgh即是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传记电影《Control》的执笔者)。这个时代也正处于摇滚乐的自我萌发期(所以不能不说列侬真是生对了时候,刚好和摇滚乐同步),摇摆爵士大行其道,猫王刚刚开始疯狂,与养母Mimi钟爱柴可夫斯基和巴赫不同,生母Julia可算是摇摆乐的忠实拥趸(或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列侬遗传了亲生母亲的放荡不羁)。所以虽然是姨妈Mimi给列侬买了第一把吉他,但真正带领列侬走上摇滚之路的却是他的生母,并且在影片中显示,最早是Julia教会列侬弹奏班卓琴。与此相对照的是Mimi一直在板着脸提醒列侬别忘了带眼镜,可他有疑问“上帝为什么不让我成为猫王”的时候,Julia告诉他“上帝要让你成为约翰·列侬”。
遇见生母让在相对压抑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列侬算是找到了自我解放的乐园,生性不甘寂寞的Julia带他去看猫王的电影,去看演唱会,去泡吧唱歌跳舞,Mimi得知他成绩太差把吉他卖掉,他则直接找Julia要钱再买回来。母子俩挨在一起躺在沙发上听Screamin' Jay Hawkins的《I Put a Spell on You》,列侬脑海里浮现出和小女友在树林里交欢的场景……但不仅Julia和Mimi之间在角力,Julia和现任丈夫之间也有裂痕(影片通过Mimi之口把列侬的生母塑造成一个真正放荡不羁的女人,是她在丈夫出海时先出轨放弃了列侬的生父,除了现任丈夫的两个女儿,列侬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维多利亚),相当于两个家庭都不讨好的列侬,碰巧在这个时候遇见了保罗·麦卡特尼(曾出演过《真爱至上》的Thomas Sangster被质疑与保罗爵士相差太远,但根据导演Sam Taylor-Wood的说法,包括Aaron Johnson在内,就是要寻求陌生化),这个亦敌亦友的家伙不仅纠正了列侬在吉他弹奏技巧上的错误,还奉劝他远离骨肉皮以及尝试自己写歌。影片有一个桥段是列侬初遇保罗,感觉这个文静中带有羞涩的孩子不像个搞摇滚的,但保罗却很装B地说,哥搞的不是混混,是音乐。或者可以这样说,Julia把列侬带上了摇滚之路,但他在音乐上的真正启蒙者却是后来和他纠缠不清的保罗·麦卡特尼。
当列侬在Julia给自己举办的生气派对上看到母亲和保罗·麦卡特尼也可以很亲热的时候(同样在《太阳报》曝光的录音中,列侬还直认和保罗搞断背),激发了他敏感而又强烈的自我冲突,他开始发疯似的质问母亲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当年母亲把自己抛弃,为什么现在又反过来接收他,但不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而通过Mimi的捅破窗户纸,他了解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活了十八岁是怎么回事,5岁时父母离婚他明明选择了父亲却被Mimi“偷”走。如果说当年让一个5岁的孩子做出选择有些残酷,但18岁时从天而降一个亲娘也不是一件很喜庆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生性敏感“童年阴影”萦绕的严重缺乏父爱的在相对沉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惨绿少年。接下来又一个琼瑶剧的设置,自我意识觉醒的列侬搬出姨母Mimi的家,一边上大学一边操持自己的“采石者”乐队(Quarry Man),生母和姨母两个老姐妹僵持了十几年也最终和解,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Julia过马路被汽车撞死,列侬在暴揍了保罗·麦卡特尼一顿后抱着他内牛满面:“我才刚刚开始了解她……”
末尾还来了一个很《奋斗》的剧情,列侬要去德国汉堡组建Beatles了,找Mimi要出生证明办护照,需要她在“监护人或父母”一栏签名,Mimi问那我算什么,列侬说:“皆是。”那一刻庸俗地仿佛空气凝滞,Mimi楞了几十秒后上前抱住列侬,然后他离开利物浦自己的“家”,没有再回头。在《Nowhere Boy》中列侬和保罗可以勉强看成是一对对比,Mimi和Julia是很显然的一对对比,各自的命运以及对待列侬的态度,一个刚刚开始阳光灿烂但迅速消逝,一个阴郁了十多年突然扫净长空雾。还有一对潜藏的对比,是Julia和列侬的生父以及Mimi和在一定程度上行使“列侬生父”责任的姨丈,这两对夫妻关系是最寻常的家庭对比。列侬被亲娘Julia的现任丈夫嫌弃重新回到Mimi家后,明明和Mimi水火不容,但看到Mimi去给亡夫扫墓,还是径直跟了去,让他认识到夫妻之“爱”。一向冷酷刻板的Mimi,其实是另一种活法而已,没有道理说听柴可夫斯基的就一定比听猫王的低级或者高级。但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究竟有多大,还真是一个异常严肃的问题。科特·柯本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在阿伯丁的桥墩上写下“妈妈恨爸爸,爸爸恨妈妈”,长大之后的他们胡来乱搞打到自怜反抗绝望驯服欲望对抗体制都不是无迹可寻。
我们姑且相信《Nowhere Boy》中折射出的列侬是真实的,或者至少部分真实逻辑真实。命运在十八岁时让列侬开始认识自己的亲娘,却又同时再次夺走了他的亲娘,然后自我定位之后他重新给自己找到一个“娘”。他的亲娘把他带上摇滚之路,做梦要超过猫王;亲娘和姨娘的纠缠纠结让他成为一个二流摇滚乐队的主唱,敲开了流行音乐的大门;亲娘的离世让他组建起一个一流的摇滚乐队,“比耶稣还有名”。再到遇见大野洋子——他自己都承认,在Julia去世的第十个年头,已经开始神神叨叨沉迷药品的列侬又写了一首歌《Julia》——就是洋子和他娘的结合体,然后他解散了Beatles,开始投身前卫艺术和政治,拍裸照(《滚石》杂志拍的那张著名照片据说就是恋母情结的直接投射),搞床上运动,成为摇滚大师,包装成社会活动家,直到被枪杀。十八岁之前的他,就是个普通的利物浦少年,扔到大街上到处都是,“他从来是个漂泊者,随遇而安,四海为家,不为谁谁,不为所知,没有思想,没有方向,是不是和你我有点像?”(《Nowhere Men》,但愿有人把这个题材也认真拍出来)十八岁之后的他,重塑自我定位之后也就永失童真,“美梦已醒,我还能多说什么,美梦已醒,就在昨天。我曾是织梦人,可如今已重生,曾经我是海象,可现在我是列侬。”

 3 ) 我们把列侬送去天堂

列侬是个任性的人,认识他的会这样说,不认识他的看了他的生平故事也会这样说,但列侬确实是有着孩子脾气的大男孩。
肆意妄为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气,让年轻的列侬就拥有着一股子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冲劲,所以他对所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会去尝试,都会无休止的去努力。但我们还是把这样一个童年或者说少年有过多阴影的孩子的生平看的太重了,重得他自己都会去无人之处偷偷喘息。
他是个音乐家,是个摇滚歌手,这是他第一个能让别人承认他的身份,也许也是最后一个身份。天才们总是带着光环上窜下跳,以为上帝一定会让他的生命延续到世界末日,但生命里的坎坷确实超出了天才们的承受能力,那胸口的一枪一定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绝对不是诅咒,但也许是嫉妒。他不该如此,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想,也许这样的性格让他导致最后的死亡,那么列侬一直在慢性自杀……长久的猛烈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我想不是的,我们把一个人看太重了,重到他们自己都承受不了,不管是恭维也好,批判也好,那都是过了。列侬死于地上,说明地上的人们杀了他。那绝不只是一个人,是每一个人!
虽说大家都相信天才们都是在天堂里,但谁知道这些个无处男孩,他们在天堂还好么?
我也只是想说,要是当年跟你同班同学,也会跟你一起玩吉他。
这不由衷的让我想起我过往岁月里的朋友们,你们真的还在坚持自己么?不管有没有,都加油吧!

 4 ) 我在在这儿,可我却无处安放——《无处的男孩》影评

传记电影仿佛是检测导演导戏功力的一种肯定。而在这部电影《无处的男孩》中,我表示,很失望。
《无处的男孩》英文名《nowhere boy》是一部讲述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青春时代的故事。约翰列侬是大名鼎鼎的歌手,也是披头士的灵魂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可以挖出来许多。
八卦之外人们或多或少的了解约翰列侬是什么样子的人,他是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很敏感,怕受到伤害。而他和父母的关系是一种严肃的关系,渴望却渴求不得。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摇滚巨星有着惨痛的少年时代。同样的保罗麦卡特尼也是童年失去母亲。

列侬是5岁起就被阿姨Mimi抚养,直到15姨丈去世,才真正得以和亲生母亲一个红头发女人相认。从记事起,列侬的真正父母就是分裂的,而直到他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就相当于存在了两个“事实”母亲,一个把他生下来,然后5岁时离开他;一个把他养大,却一直只能叫阿姨。

这看似很荒唐可笑,但是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列侬身上。两个母亲同时叠加在列侬的身上,自己的心情迷茫显而易见。但对于列侬来说,一个有些放荡不羁,趴公交,烟不离手,看色情杂志,见到女生就调戏并且大胆裸露下体的小混混来说,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寻找自我认同的时候,可以想见其中的痛苦。所以有人会说这部电影仿佛讲的就是《mother》这首歌。<图片5>
这部电影其实可以集中的讲述列侬的少年时代,而这部注定也是让我看了觉得失败的。
列侬在生母与姨妈的面前徘徊,一个是对他宠溺有佳的母亲,一个是严厉的姨妈,两个人都给了他许多。一个是生母鼓励他实现梦想,一个是姨妈时不时让他戴着眼镜。这是个对比。虽然是姨妈给了列侬人生中第一部吉他,但是却是母亲让他接触摇滚。其实列侬一直孤僻着,他希望有人关心他,有人宠着他,所以后面会有保罗麦卡特尼默默的保护他,会有小野洋子爱护他。他是个宠儿。
泡儿这个亦敌亦友的家伙不仅纠正了列侬在吉他弹奏技巧上的错误,而且让列侬重新认识到了摇滚的乐趣。而这些刻画显然一点点都没有。只是轻描带写的略过,作为和列侬一样天才的泡儿,在这部电影没有发挥他最大的空间。而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列侬时不时的杞人忧天,忧郁男孩那样,但是现实中列侬并不是这样,而是敢爱敢恨的大男孩主义,相比泡儿的细腻,乔治超脱,Ringo的自在。列侬能做到不受拘束的个性男孩,这也是他独特魅力。

电影中还有最大的败笔——电影的叙述结构。电影中前半段时不时的穿插各种回忆,让人看了有些昏昏欲睡,穿插回忆是很好,但是穿插过多,让人反感。这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三流的青春片,就差打胎了。这部电影配乐也是让人不怎么自在,如果这部电影是面向许多人不了解的披头士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给这些观众一些趣味,没错,颜值确实很高。但是给披头士粉丝来看,电影配乐只有片尾曲是列侬《mother》,其他没有半点披头士的影子,他们会感到很失望。

电影这些缺点,也有优点展示,比如有几场列侬的哭戏演的让人心碎,在追求梦想上,让人感觉到正能量。这部电影高潮也只是在列侬的母亲去世之后,也只有这一处而已。
对于披头士电影来说,他们的一生充满色彩,不管是列侬,还是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林戈斯坦尔,他们都把曾经自己最好,最辉煌的一面都展示出来,所以我们不得不赞叹,这就是他们依然不朽的原因。
PS,推荐一部关于另一部披头士成员的电影吧,但是是一部纪录片。乔治哈里森的《乔治哈里森.生活在物质世界》,这部纪录片能够较真实的还原出乔治的内心世界,一个活着自在,去世也超脱的人。

 5 ) 《无处的男孩》:长大是一种痛

(芷宁写于2010年5月14日)
   貌似萨姆·泰勒·伍德是个有勇气的导演,第一次拍长片,就敢于碰触列侬这个拥有前赴后继拥趸的传奇性人物。同时,伍德是个聪明的导演,她避开了“披头士时代”,选择了青涩少年时代,给出了一段充满萌动与躁动、反叛与苦恼的青春轨迹,以细腻流畅的叙事展示了音乐奇才是如何诞生的。伍德还是个大胆有能力的导演,她选用的少年“列侬”(亚伦·约翰逊饰演)和少年“麦卡特尼”(托马斯·桑斯特饰演)外型都不似人物本尊,但都能给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越到后面越神似。
   影片在还原利物浦的彼时风貌方面做得地道,回忆般的影调,沉淀般的色彩,一切正如《每日电讯报》所言——“萨姆·泰勒·伍德用这部影片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个出色的视觉艺术家,更是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在她和摄影师迈克加维的共同努力下,50年代的利物浦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银幕上。”街景、居室、陈设、集市,都以时代特色再现,特别是那个年代的集市,这个和流行乐手息息相关的场所,总能带给观众很多回忆和想象。
   讲述音乐人故事的影片自然离不开音乐,片名《Nowhere Boy》就仿自披头士的《Nowhere Men》,该片的QST仿佛流行乐拼盘,影片伊始便是披头士主演电影《一夜狂欢》的开场音乐,结束于列侬在1970年写给已故生母朱莉娅的歌《母亲》,中间应情应景地穿插有Jerry Lee Lewis、The Nowhere Boys、Elvis Presley、Eddie Cochran等人的歌,喜欢摇滚的人可以过把瘾。
   《Nowhere Men》有歌词唱道:“他从来是个漂泊者,随遇而安,四海为家,不为谁谁,不为所知,没有思想,没有方向, 是不是和你我有点像?”的确在某些层面,人类是相通的,每个人在少年成长期都有过纠结烦闷,15岁的约翰·列侬也不例外,他的纠结愤懑来自于童年的一段不幸,也来自于两个母亲对他抚养权的“争夺”。
   在乔治姨夫去世前,约翰在咪咪姨妈(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饰演)家里过着简单无忧的生活,虽然,偶尔地,童年时被父母“遗弃”的阴影会骚扰他,但这段时光大多是美好轻松的,如乔治将广播引到约翰房里,听广播时的约翰很开心。乔治的突然离世,让约翰又回到无父状态,而10年不见的母亲朱莉娅(安-玛莉·杜芙饰演)的出现,又让他的家庭归属起波澜。
   母亲朱莉娅是个和咪咪姨妈截然相反的人,朱莉娅热情活泼,痴迷流行乐,衣着艳丽花哨,她的爱,明显而奔放,咪咪则古板守旧,喜爱古典乐,衣着单色素雅,她的爱,含蓄而矜持。可以说约翰是幸福的,两个母亲都爱他,同时约翰也是不幸的,两个母亲争着爱他,她们仿佛两股角力的绳子撕扯拉拽着约翰的心,让叛逆期的孩子更难熬。
   朱莉娅或许不是称职的母亲,但她却是个好玩伴好导师,她带约翰接触摇滚乐,去看有关猫王的纪录片,还教会约翰弹班卓琴,且酷酷地告诉儿子“摇滚乐其实就是一种性爱”。就像姨妈所言,“她是会伤害你。”在母亲那里享受到短暂母爱和心曲相通的约翰,终究得离开——母亲选择了现有的家庭而非约翰。于是,音乐成为少年释放阴郁和忿怒的出口,约翰组乐队,宣泄并爆发着,17岁时他认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自此流行音乐史上著名的双子星相聚,保罗教会约翰吉他和弦,仿佛为约翰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当一件麻烦解决时,新的不幸又会降临,在朱莉娅和米米尽释前嫌后,朱莉娅却遭遇了车祸……经此变故,少年不得不成长,长大也是一种痛,需要付出代价,约翰的代价很沉重。
   当初亚伦·约翰逊没被选为哈利·波特或许是件好事,让他有机会饰演多样角色。此次他演出了少年列侬的性格和纠结,虽有几场戏差点火候,但其中有两场相当不错,一场是听到母亲现任丈夫劝她放约翰回姨妈家,约翰在经历了内心煎熬后,第二天主动提出离开,脸上似有笑容,但观众分明感到了他心里的泪。另一场是母亲车祸后乐队的演出,约翰演唱《Hello Little Girl》时的神情,投入而悲戚。《真爱至上》里的“恋爱男孩”托马斯·桑斯特长大了,他的少年保罗有才华有理想,还有一丝母亲早逝的轻郁,当他抚慰同样失去母亲的约翰时,一种相惜的情绪在蔓延。
   虽说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是配角,但她的戏依旧动人,她的咪咪姨妈是个不轻易表露感情的人,偶尔的真情流露,也会口是心非为“别傻了”。片尾当约翰需要办理护照,请姨妈在表格的父母或监护人处签字时,姨妈问自己算哪个,约翰表示都是,姨妈眼中已有泪水,约翰离开后,姨妈的脸上闪过一连串表情,有难舍有担忧。片尾字幕表示,此后余生的每个星期,约翰都会给姨妈打电话……在经历了一番危机琐事、生离死别后,男孩感知到了爱,成长了,要去更宽广的舞台,在他心里,依旧爱母如初,且充满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母亲,你拥有我,但我从未拥有你,我需要你,可你不需要我……”此时听片尾列侬的歌声,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影片OST曲目:
01. Jerry Lee Lewis - Wild One
02. Dickie Valentine - Mr Sandman
03. Jackie Brenston & His Delta Cats - Rocket 88
04. Elvis Presley - Shake, Rattle & Roll
05. Wanda Jackson - Hard Headed Woman
06. Screamin' Jay Hawkins - I Put A Spell On You
07. The Nowhere Boys - Maggie May
08. The Nowhere Boys - That'll Be The Day
09. Eddie Bond & The Stompers - Rockin' Daddy
10. Eddie Cochran - Twenty Flight Rock
11. The Nowhere Boys - That's Alright Mamma
12. The Nowhere Boys - Raunchy
13. The Nowhere Boys - Movin' and Groovin'
14. Big Mama Thornton - Hound Dog
15. Gene Vincent And The Blue Caps - Be-Bop-A-Lula
16. Aaron Johnson - Hello Little Girl
17. The Nowhere Boys - In Spite Of All The Danger
18. John Lennon - Mother
(若听约翰·列侬的歌《母亲》,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49975226_d.html

 6 ) 大银幕观影纪实

昨晚永华影城上映,作为上海电影节的展映影片;
john的粉丝构成较多元,由于开场晚了十几分钟,于是在检票员的指挥下,只见穿着大红色“1”TEE的大腹便便的文艺青年和精精瘦的老科勒中年人(且不是由儿女拖来的)同排长队,让我产生超现实主义的恍惚感;
屏幕不小,像素不高,胶片感尚可;字幕是下面加一个长条LED连接到一台笔记本播放;音效方面总体不错,但可能是由于设备连接仓促的原因,杂音不小,尤其是在较安静的时候;
john的恋母情结在剧中的多处细节中可见一斑,大概所以才会以后把yoko ono当妈妈了吧;
里面paul最萌了,像黑客帝国里的大boss“安德森”的童子鸡版,而且译成“波尔”;
影片中笑点其实不多,但可能都是对这样一位伟大人物敬仰之情之外,对他不幸童年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关爱之心吧,每逢他有一些小出格之举,大家都会好不吝啬自己的笑声,且充满着善意;比如mimi阿姨对john不爱戴眼镜总把眼镜放口袋里就说“pocket not blind",john就无奈把眼镜戴上,但一出那院子“可怜的小栅栏”就脱下来,等等。
母亲被车撞的那一声“嘭”,整个影院一阵揪心的惊呼,随后只传来john的“hello little girl”...唉,看传记片和虚构片的最大区别,可能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这是真的,所以情感也会加倍吧。呜呜呜。。。

 7 ) 那些所谓的青春

       蛮久之前看的片子了,有点记不清具体的情节了,只记得描述的是约翰 列侬那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说是母亲和父亲都一起了他,因此只能由姨妈抚养,虽然也是在爱的家庭里成长,但是终究要追寻自己的根,不安定的因素在心里滋长,也许才有后来的Beatles.

 短评

我这邪恶的小人儿,一次次的以为他们要母子乱伦来着-0-。。。。

9分钟前
  • Mlle. K.
  • 推荐

一个不寻常英国少年的寻常青春。三星半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John,我们的乐队?有名字吗?”“ 当然有,The Beatles!”

13分钟前
  • Q。
  • 推荐

现在这帮孩子都他吗怎么了啊,都这么缺少母爱吗!..掀桌!..早晚离!(俺说的是男主的私生活...)

16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三星电影 第四颗星给小帅哥

21分钟前
  • roro520121
  • 推荐

演列侬显得太肌肉,演保罗又显得太单薄。其实完全可以抛开传记片演一个摇滚男孩成长的青春故事。对披头士感情太深的人应该很难接受这几个小孩对他们的诠释。

24分钟前
  • 邓若虚
  • 还行

音乐很赞~就是短得难以置信。演paul的那个孩子是谁啊,好眼熟!@HK kurbrick百老汇电影中心

25分钟前
  • 小锡兵
  • 还行

基本忠于事实,不错的电影,期待OST。ps:TS怎么有点儿残的趋势?AaronJohnson比在海扁王里演的好,他原来就是这片子的女导演订了婚!原来演Julia的Anne-Marie Duff是McAvoy的老婆大人。这片子真多八卦。==

2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蛮可爱的w

31分钟前
  • Y
  • 推荐

约翰列侬

36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还行

中规中矩的传统叙事流程,困境-希望-压力-和解-转折-希望,亚伦·约翰逊的列侬完全没有桑斯特的保罗亮眼,前半段比后半段有意思。但是这个故事就拍成摇滚青年成长史不好吗?非要往Beatles身上靠,反而容易被拿来比较,一比就出问题。三星半。

3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What a messed up early life. It wasn't easy for him.

42分钟前
  • 疾走
  • 力荐

该叫“少男列侬秘史”

44分钟前
  • 贾小宁
  • 还行

演MACCA的也太正太了吧 不过还是本尊更萌 鉴定完毕

49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英国人洒起狗血来也是鲜血淋漓。

50分钟前
  • 麦兽兽
  • 推荐

Superb on big screen. This film's got everything right - script, acting, score, camera work, you name it.

55分钟前
  • vin
  • 推荐

我看他就想着Kick-Ass…… 咋办吧

57分钟前
  • v蜂蜜
  • 还行

导演,你能让列侬他妈能表现得稍微收敛点吗,好几次都以为列侬跟他妈要来一发了,吓死观众了好不。

59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人所投射的都是残破的影子

60分钟前
  • Z1d3x
  • 还行

谁说这是腐片来着 麦卡尼的选角也太矬了 不过列侬身材不错

1小时前
  • 薇记和风韭菜饺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