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债时代

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林柏宏,李霈瑜,黄瀞怡,陈昊森,张书豪,潘丽丽

导演:廖士涵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债时代 剧照 NO.1大债时代 剧照 NO.2大债时代 剧照 NO.3大债时代 剧照 NO.4大债时代 剧照 NO.5大债时代 剧照 NO.6大债时代 剧照 NO.13大债时代 剧照 NO.14大债时代 剧照 NO.15大债时代 剧照 NO.16大债时代 剧照 NO.17大债时代 剧照 NO.18大债时代 剧照 NO.19大债时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2

详细剧情

  《大債時代》描述當代年輕人踏入社會被迫面對負債的壓力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一个金钱来得特别快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易从任何机构,提前预支金钱,用作消费。

卡奴、房奴、花呗奴、小额贷款奴,包包、衣服、潮牌、奢侈品,似乎每一样东西都来很容易因为我们崇尚着提前消费,透支未来。

可未来,难道未来不需要还钱吗?还是未来我们就会一夜暴富?

大债时代

豆瓣:8.7

男主杨大器是个正在寻找投资的创业者。

他的产品是一台可以自动识别人爱好、口味据此筛选咖啡对应个人需求的AI咖啡机。

但他的这款产品实际上只有概念,离实施还差很多。

于是杨大器靠着一张嘴走天下,到处骗投资人投资,表面上他是精通期货、精致生活的播主,可实际上他穷到连房租都交不起。

杨大器的父亲一辈子赚钱打工,连母亲去世都没见到,却依旧一贫如洗,因此在杨大器心中默默地攒着发财梦,认为只有创业才能出人头地。

女主周永晴是个兢兢业业的小职员,在银行的债权部工作,说白了就是“讨债”的,她精打细算的生活,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出租屋。

她日复一日,拮据生活,每天有限的生活费,十几年如一日。

以前家里为了给父亲还债没有任何积蓄,如今她只想攒钱和母亲买一间房子。

不过周永晴坚信,踏踏实实的生活,一定会迎来想要得日子。

樊仲良经营着一间几十人的小公司,有车有房有妻小的青年创业族,看起来的人生赢家。

他不断地向前摸爬滚打,也算风生水起。早前父母是做咖啡生意但因为投资失败,家庭从小就过着拮据的生活。

他欠着银行的钱、靠还银行利息度日,但这样的幸福就像倾斜的大厦,只有不停得向前才能支撑,可只要一个“变数”就会土崩瓦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电视剧开场的第一句话,也许正是这部剧想告诉我们的。

当我们在享受着金钱、消费便捷的同时,是否因为不断旋转的人生而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头脑里灌输着必须成功的概念,一直努力向上攀爬,岂不知成功真的人人都可以吗?

杨大器、周永晴和樊仲良他们三人曾经是高中时期的同学,对未来怀揣理想,省吃俭用,等待着有天能飞黄腾达。

那时候他们相信,有一天有钱了可以随意吃旋转寿司里最贵的红盘子,他们相信以后可以开一间收费合理、随意吃红盘子的寿司店。

可现代人的悲哀,都曾对未来充满希望,到头来却灰头土脸没了梦想。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杨大器居无定所,为了所谓的创业成功每天伪装精致,租助理租车来撑门面巧舌如簧的骗老板投资。

周永晴好不容易还完了助学贷款的钱,每天省吃俭用从没有好好享受一天,同事午餐约吃韩国菜她都不参与。

攒起来的钱,马上就要全部拿出来付款买房子,而装修的钱她几乎拿不出,她日后面对的是更多得债务和房贷。

而樊仲良因为投资人的背叛和失败,公司一分钱没有还欠下巨额债款。

纵身从高楼跳下,内心绝望,留下妻子和一子一女,被迫接受他的庞大债务。

理想、未来、成功、失败?该剧似乎聚焦在当代年轻人被迫面临的债务问题,三个高中同学,面临着各自生活的窘境。

而对于金钱的理解,超前消费真的是最实在的经济现状吗?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里,电商消费、物欲横飞、奢侈品、投资理财周围的声音对年轻人消费观充斥着致命的诱惑。

网络上为了换取所谓的精致生活,裸贷、杀猪盘、甚至拼单奢侈品的背后,是一个个为了消费和成功在拼命旋转的年轻人,是那些为了所谓的向上爬忘记自己是谁的初衷。

随便搜索社会新闻因为还不上贷款自杀的大学生,因为裸照被泄露无法面对后果的女生。

为了借到钱,她们不惜拍下自己手持身份证一丝不挂的裸照。

而杀猪盘甚至更可怕,他们不光抓住单身女性内心的空白和寂寞,更抓准了你想投资赚钱的心里,一次次让你贷款投资,而因此欠下巨额贷款的女性不绝于耳。

但更残酷的是什么?

剧中有个叫何硕仪的职场新人,他是周永晴的属下,不懂职场规则的菜鸟,工作不够努力,但他有自己的房子,也不用为了省吃俭用荒芜度日。

他的房子是母亲给的,他洗衣机坏了可以轻松的直接换掉。

他对生活没有所谓的危机感,是因为他没有被诱惑吗?也许并不是,因为他心安理得接受上一代累积的红利,在这个社会上安然度日。

我们从出生起,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不同的起点出发,但每次的选择同样决定了你最终的方向。

我们身在这个不断更迭的时代里,享受着最快捷的生活,最富裕的休闲时间,但同时也接受着时代给予我们超多的诱惑。

我想这不仅需要我们能保持初衷,知道自己是谁,更多得是有一颗小富则安小爱则满的心。

其实这挺难的,我知道。

 2 ) 只有2个疑问!

疑问1

为什么

剧中周永晴说,保护客户隐私不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吗?

但是,大陆不管是非法的小额贷款还是信用卡,都在随便爆通讯录,各种电话给身边的熟人亲人???

在借贷这方面,台湾和大陆有区别?

疑问2

最后纯珊的公司是怎么成立起来的呢?有点没看懂?

对于结尾感觉还是挺好的,但现实能有这么好吗?不懂!

或许,现实也没那么糟糕吧,不然每天跳楼的人又该何以计数?

 3 ) 【大债时代】“不太”成功,就表示我们尚未走到尽头!──论杨大器

真的有这个频道,快去油管搜寻XD /图片来源:YouTube 大杨先生的赚大洋俱乐部

在戏里我最喜爱「杨大器」这个角色: 诙谐幽默丶冒险犯难丶重义气, 有一点滑头丶还有一点投机, 人前嘻皮笑脸丶人後悲伤无助,一口业务嘴油得恰到好处, 林柏宏演活了这个角色,我相信他能凭此入围金钟奖!

投资股票创业家兼欠债人(?) 杨大器 与 银行讨债人(?)兼虾皮外送员 周咏晴 /图片来源:自由时报

看到他燃烧自己与他人的期待丶拚搏出全世界第一台人工智能咖啡机{ai}rovii 时, 萤幕前的我也跟着兴奋期待,然而在其举行发表会前夕, 却被之前佯装成潜在投资客的黄董抄袭丶捷足先登发表後, 他依然选择如期举办发表会,发表了一场“不太”成功,却荡气回肠 的一段演说: (我相信他没取消发表会{ai} rovii 的原因是:因为它给了大器父子和解的一个契机)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是怀疑的时代,也是信仰的时代;

是黑暗的季节,也是光明的季节;

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也是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前途一无所有,我们前途拥有一切。

总之,说好丶说坏,在这个形容任何事物,只能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描述的『大债时代』,

只要我们还有希望丶只要我们还有目标,

那麽,“不太”成功,就表示我们尚未走到尽头,

我们永远可以竭尽所能,拚到最後。」

──Edward Yang杨大器《大债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ByOoo 摇 滚 泡 沫 ooO

 4 )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还记得我2013年毕业出来参加工作,当时跟领事馆有合作项目,需要提供个人征信报告,有些同事可以直接在网上打印,而部分跟我一样,要来回2个小时,跑到现场打印,官方回复是,名下有信用卡的人,可以直接打印,而没有的人,没办法识别的你的征信情况。

2021年的今天,我有两张信用卡,还有花呗。额度从一开始的五千,已经提到最高一张卡10万额度,而目前我单信用卡的负债,就有5万。这已经是我有意识克制消费之下的结果。

这8年间,我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地成了负债青年,置身这个《大债时代》。

这个时代里,有3类人,或许为了梦想,或许为了生活,都在拼命地努力着!

乖宝宝:我每天都这么努力,为什么还要负债?

周咏晴(李霈瑜饰)的父亲很早离开了,母亲经营着一家洗衣店把她拉扯大,母女俩相依为命。毕业后咏晴拼命工作,每月绩效第一,周末还去兼职,限制每天消费,就是为了尽快还清大学贷款,买一间房子,和母亲搬离破旧又潮湿的出租房。

在咏晴看来,自己为了这个梦想牺牲了很多,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而在母亲眼中,她一直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即使再不愿意开洗衣店,不愿意一把年纪还每天被债务追着跑,也不敢跟女儿说。

在东方文化里面,房子是一个家的基础,终其一生,我们都追求“有瓦遮头”的安稳日子。但是现在人口越来越多,房子供不应求,很多人从买了房子的一刻起,便成为房奴,每天就是在为房子打工。还有更“不幸”的人,没有房子,不敢谈恋爱,不敢组建家庭。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跌,社会整体欲望降低。越来越多无能为力的年轻人们把自己变成一朵棉花,通过“软绵绵”的方法排解着社会的压力,而最终这些压力都回到社会身上。

梦想家:我一定会成功的!

杨大器(林柏宏饰)有着小聪明,放着别人公司开出的高薪销售不去,一心追逐自己“人工智能咖啡机”的梦想。明明穷得账单付不起,房租交不起,还是光鲜亮丽地出现在大众面前,还是四处找投资人注资自己的项目。

最后曾经借钱给大器的朋友,面临债务时大器没法第一时间还钱,朋友因债务危机自杀;曾经的投资人,自己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机;而大器咖啡机的概念,也被大财团捷足,率先开了产品发布会。大器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付诸东流。

社会想要进步,靠的不是一个个勤勤勉勉的打工人,而是敢梦想敢尝试的“梦想家”。梦成了,是一个颠覆性的进步,要是不成,只是个人的失败。社会应该为这些勇敢的人保驾护航的。我有幸在一家科研企业工作,见识了政府对科研工作和青年创业家的支持。他们肩负着社会的希望,而社会不应该让他们绝望。

实干家:我撑不住了!

樊仲良(张书豪饰)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事业顺利,拥有自己的芯片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家庭美满,妻子全职在家照顾一儿一女。直到他从天台一跃而下,他的疮疤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被公司股东欺骗,法院判决胜诉却仍拿不回钱;公司负债,个人已经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还借了地下钱庄的钱……这一切,都是在他去世之后,债主陆续找上门才瞒不住的。

而这一切,通通落在了还在世的妻子身上。

人终将会离去,但是债务不会,债务只会转移。阿良离开后,妻子独自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银行的债务、地下钱庄的借款、阿良公司的官司……在情绪濒临崩溃,她一度带上剪刀想要找欺骗公司的老板报仇,在最后关头,内心的善意让她帮心脏病发的老板叫了救护车,作为回报,老板高价买下阿良的房子,帮阿良妻子度过艰难的时刻。

去年,我们公司经历了资金危机,工资发不出来,核心员工陆续离职;租金物管费拖欠了好几个月,收到了多封撤场通知书……这也许是创业公司必须经过的艰难时刻吧,熬过了,便涅槃重生,熬不过,便消亡。但是,亡的只应该是公司,而不应该是老板,只要有人,就有希望,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呢。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怀揣梦想的人,可以有很多途径实现梦想;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抵挡不住诱惑的人,容易被欲望吞噬。

 5 ) 人在,就有希望

开头就从一个悲剧跳楼事件告诉我们,这不是心酸,不是辛苦,不是难过,而是深入骨髓的绝望。

咏晴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还债,为了以后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拼命学习工作,甚至休息天都要去送外卖,可就是不敢休息。最令我难过的一幕是,她辛苦送外卖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房子,结果屋主是她在职场上经常批评教育的后辈,而外卖的那块牛排,是他买给宠物吃的。

可是人生,不只是用钱衡量啊。后辈叹息着跟自己喜欢的那个姐姐说,自己很羡慕她们的母女感情,因为他从来没感受到。所以住着大房子,不愁钱用,真的就等同于幸福本身吗?真的未必。

杨大器,一个神神道道长着一张骗子脸的浮夸小伙,却也是可以踏踏实实坚持自己创业梦想的。虽然失败,但对他来说应该也是一个绝好的成长和学习机会。而纯珊,也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终于站了起来。

结局略仓促,也不太喜欢,因为人生没有那么多的HE,大家的苦真的不一定都能过去。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消沉啊。如果没有了希望,那样暗淡的人生就太可惜了啊。

钱少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咏晴还跟最爱的妈妈在一起,大器能经常回去陪爸吃个饭,纯珊还有两个孩子可以相互依偎。

 6 ) 隐藏剧名:Who kill the good man

一个剧名足以动容,在高压的环境里,在想成功者的心里,去贷款已经很常见了,但是这种现象的背后又有多少的辛酸故事,内陆里很少见到。

女主家庭贫穷,背负债务,租着房子,面临被房东赶出去,急需购买房子的情况,省吃俭用攒钱。

杨大器开朗活泼拥有一颗创业梦,债多了不愁,好面子,很符合都市小青年的感觉。

纯姗有两个娃并且背负丈夫遗留的巨债,但是宁可自己默默承受也不忍心把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照顾,也不愿意卖掉和丈夫拥有共同回忆的房子。找工作时因为孩子太小而不被录用,对女性真的很不友好。

三个主角都有很大压力,很能反应大多数人的生活,富二代小男主虽然衣食不愁,但是很难从家庭汲取到温暖。

以事业为重的大器还是心系老爹,家庭跟工作并肩,太考验心态了。

每条主角线故事都好棒,贷款还不起的铁工厂老板蔡先生,需要厂家制作机械爪的大器,想帮助蔡先生制定还贷计划的学姐和学弟,一点也不生硬,反而给了观众一种温情感!

 7 ) 生活的本质是未雨绸缪,不要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视剧,剧情真实、接地气,细微的细节真的非常戳心。简直就是给北上广深和各大省会城市里的成千上万年轻人的生活做了一个切片。

在这个电商广告轰炸,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贷款已经席卷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大到买房,小到买一件衣服都在贷款,我们好像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对有些人来说,不贷款不生活。生活的流程也是贷款、还贷,再贷款,再还贷……直到债务越积越多无力偿还。

然而不管多少人被贷款吞噬,总有无数商家、自媒体博主在你耳边煽动、怂恿你超前消费,买更贵的东西。

他们鼓励你把工资花光,买一堆精致无用的东西,做精致女孩男孩,却唯独不会告诉你,生活的本质就是未雨绸缪。

别让消费主义思想把自己蒙蔽了,作为一个极大概率不会暴富的普通人,我们唯一可以用来抵抗风险的办法就是多攒点钱,天有不测风云,万一生病了都没钱治,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其实女主周咏晴的金钱观很健康,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发财,却一辈子都踏实安稳,也可能是最适合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这部剧里的四个年轻人,是四种截然不同的对待金钱的态度,最后造就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但最终在都金钱上殊途同归。

想起大学毕业时老师说你们毕业五年后,每个人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照剧的人物情节,好像看到影子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8 ) 《大债时代》的残酷人生:富人家的狗,比穷人吃得好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食物更能体现阶层色彩的了。

《大债时代》的好,它拍出食物的阶层色彩,用食物助力人物塑造。通过食物,我们看到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也能看到穷人的穷法,各有不同。

先说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

女主周咏晴在一家银行债权管理部门上班。她是公司的业务精英,多年以来都是业绩第一的霸榜狂人。

最讽刺的是,催债是她的工作,而她本人也深受债务折磨。

因为她有个远大的梦想,在台北买套房。

为了实现计划,她坚持开源节流的拼命模式。

开源方面,她会在节假日兼职送外卖,能多送一单,就多赚一单派送费。

她的节流功力更是深厚,很少买衣服,不和同事聚餐,吃饭以填饱肚子为终极目标。

她会规定好每天的消费标准。

第一集中,周咏晴买卤味,发现今日消费已超过200台币,果断去掉豆干和海带。

她花最少的钱,吃廉价食物,就是为了能够凑够首付。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银行卡存了187万,加上基金和6年定存,她一共有300万财产。

我算了一下发现,和她的努力比起来,这笔钱真不算多。

周咏晴22岁毕业工作,32岁攒下300万,工作十年,她平均每年攒30万。

且把300万台币兑换成人民币,约有69万。

这就意味着,周咏晴省吃俭用,平均每年能攒下6.9万(只能攒这么多,因为她要还学贷,也为爸爸还债)。

《大债时代》的英文名是《Who Killed the Good Man》,这个高房价的时代难辞其咎。

上班期间,加班加点熬夜工作,她是为攒钱加足马力的打工人。

最讽刺的是,当她和她妈一共能凑出450万,缴纳首付时,她们看上的房子却要涨价,总价1500万涨到1700万。

债务像一根绳索,紧紧勒住了她的咽喉。

为了能凑足首付,她下班后顾不上吃一口热饭,在雨夜中给人送外卖。

她的理由是,雨夜订单多,挣钱多。

整部剧最尴尬的一幕,就是周咏晴去台北的豪宅区送外卖。

打开门的一瞬间,她发现客户竟然是自己的下属小何。

周咏晴还以为小何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肯定是个理财高手。

小何告诉她,这是他妈买的房子。

同样是债权管理上班的打工人,周咏晴是为了谋生,小何是为了生活——生活太无聊,总需要找点事情做。

这也是小何进入公司后习惯上班迟到,下班准点,作风散漫的根本原因。

最让女主扎心的是,男主购买的牛排,不是自己消费,而是给自家的狗狗。

贫穷,限制了女主的想象力。

当她还在为每天生活费用不超200元斗智斗勇时,她的下属早就享受胎盘福利,住豪宅,让自己的狗狗吃牛排。

这是《大债时代》最残酷的一幕——她让女主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富人家的狗,比穷人吃得好。

再说穷人有不同的穷法。

和女主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是她的老同学杨大器。

杨大器是个聪明人。

有老板调查过他的背景,有公司给他开出25万的月薪,他依旧拒绝。

因为他有个远大的创业梦。

他希望AI智能咖啡机能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为此,他不断在老板面前赔笑脸,画大饼,找投资。

有一个欣赏他的郭董,给了他五十万投资——相当于他当打工人的两个月工资。

为了能够实现创业计划,杨大器需要更多的钱。

为此,他去银行借钱。

在这里,杨大器遇见了周咏晴。

老同学多年不见,杨大器不改打肿脸充胖子的作风,请周咏晴吃饭。

这个聚餐戏,也是《大债时代》的扎心场面。

它拍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焦虑。

周咏晴答应和杨大器一起吃饭。她点了整个菜单中最便宜的饭。

这个动作可见周咏晴的心理,她希望AA制。

她来这种高档餐馆,是因为杨大器直接否定了她提议的面摊。

对于周咏晴这种原则性很强的人,她不会考虑请杨大器吃饭。因为好强,她会本能地想到AA制。

外表光鲜,债台高筑的杨大器主动为周咏晴点豪华大餐。

这里面有生活中常见的黑色幽默。

杨大器请周咏晴吃饭,是周咏晴能消费但不敢消费的餐饮标准。而为这顿饭主动买单的恰恰是债务缠身,房租都交不起的杨大器。

一个是兢兢业业积极攒钱的打工人,一个是交不起房租梦想自己会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家。

他们拥有共同的标签——穷人。

杨大器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夯实自己在老同学面前的成功人士形象。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对人们下馆子心理的描述,高度契合杨大器请周咏晴吃饭的心理。

“下馆子是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的专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玩类似‘当一天国王或王后’的游戏,通过点菜和侍者的服务感受一阵子被人伺候的滋味。通过经常上那些号称能做地道美食的餐馆,中产阶级玩他们最热衷的游戏——假装比自己社会等级更高的人士……”

杨大器对高端餐馆的热衷,本身有他的生存焦虑,不希望被人看出自己是穷人的事实。

所以,他会疑惑自己的天使投资人郭董去一家连锁咖啡馆谈论业务(此处咖啡馆可以理解为餐厅的变形)。

对他来说,连锁咖啡店不高端,无法满足他对有钱人在咖啡馆谈业务的刻板想象。

马克思有个观点,吃饭是阶级问题。

他曾经研究过面包,指出同样是面包,有穷人和富人之分。

穷人吃的面包通常来自于小作坊,面粉普遍掺杂明矾和石骨土,为了提高卖相和口感,面包中隐藏着各种有毒添加剂。而富人则能买到质量更好,更加健康的白面包。

我曾在分析《流金岁月》中就指出,“你吃的饭,就是你的阶层”,其实就是对马克思对食物观点的解释。

有读者在那篇文章下留言,指出凡事没有绝对,比尔盖茨还吃汉堡包呢。那我修改说法——一个人通常吃什么饭,就代表Ta所处的阶层。

请注意,这次我用了限制性副词“通常”。

事实上比尔·盖茨会排队买汉堡包,只是偶然事件,更不代表他与经常吃汉堡的人同一阶层。

他的生活常态是住在华盛顿湖东岸依山傍水的豪宅中,有专门负责烹饪的厨子,还有能同时容纳150人共进晚餐的会客厅。

话说回来,比尔·盖茨感觉汉堡好吃,就像《大债时代》中的富二代小何吃葱油饼一样,吃惯了美味佳肴,换换口味也是好的。

当然,小何爱上了葱油饼的味道,也是“有情饮水饱”的爱情滤镜。他爱上周咏晴的妈妈,让他感觉她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珍贵可爱。

换而言之,这不是葱油饼征服了小何的阶层属性,而是爱情让他快乐。

小何住在豪宅,在冷硬的葱油饼中咀嚼出爱情甜蜜的味道。他的狗狗吃着周咏晴送来的牛排。

这里面有残酷的人生现实,富人跟穷人是不一样的,穷人和富人家的狗,也是不一样的。

 短评

前面还好最后全部垮塌

6分钟前
  • Nobody
  • 较差

導演拍過很多驚悚恐怖類型的作品,1.2集有呈現一個寫實偏晦暗的氛圍,希望之後劇情的推進跟結尾也能維持不錯的水準。

10分钟前
  • WaiIi Liao
  • 推荐

很写实,如何认清和摆脱负债人生是必须要考量的,还有现在各家App都在齐出“借钱”业务,联想此前的花呗广告,这些都是披着所谓“正规外皮”的高利贷业务。还有第一集中N辆电动车齐刷刷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真的喘不过气来。特别像此刻的冬天,大家基本都是黑色羽绒服,带着蓝色口罩,绿灯亮,无数人从对面走来,像至暗时刻对面压城的黑色敌军。最后看完,没想剧情走向这么温暖,其实感觉整部剧是在讲“如何重拾人生勇气”的故事。说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很多既定俗成的规矩不一定适用于这个时代的人。做自己也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特别的人,也许是要找到一个在这个社会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Ps.台剧的人文情怀真的一直在线耶,那种细腻的情感好令人感动。

13分钟前
  • @
  • 力荐

可能是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视剧了,真实细微的细节真的非常戳心,四个年轻人,四种截然不同的对待金钱的态度,造就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却又在很多细节方面殊途同归。想起大学毕业时老师说你们毕业五年后,每个人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照剧的人物情节,好像看到影子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16分钟前
  • 龙伟平
  • 力荐

公視出品果然是一如既往的穩定發揮,選角幾乎沒有短板,細節處理也很到位~第二集ending部分何碩儀家的🐶吃著詠晴外送的牛排,氣氛諷刺又戳心~

19分钟前
  • 『Missing Yoou
  • 推荐

“情债”、房贷、高利借、消费预期…这是个被债务、焦虑和欲望填充的年代。两岸三地间,乃至全东亚,年轻人与社会都在经历着共有的症结与压力。肯利用偶像剧的阵容与范式,来映照更为现实的议题;而非总用“主角三千元的工资穿三万元的衣服住三十万的房子”来堆砌离题狗血,贩卖资本焦虑,创作意识完全领先。美中不足的是剧集可能档期预算吃紧,又更多是侧重话题本身,许多角色铺垫的故事线被迫收拢作结,在衔接上的仓促。但它依然是来自新年华语剧集的第一个诘问,响亮、而又充满意义的。P.S. 所有演员里最惊讶小薰的演绎。

2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了两集是还好,回头等口碑再决定看不看,但是台剧这个反映现实的力度确实是OK的

22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推荐

看了两集真很好看

27分钟前
  • 123speed
  • 力荐

短而精,开头就很惊艳。网络时代,诱惑很多,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负债了!我们可能都是其中一员థ౪థ林柏宏的杨大器真的很浮夸,走路,动作,连鞋子敲击木地板嘀嗒声都说明人物好高骛远,不想脚踏实地🤣,但对待朋友却很义气,肝胆相照!期待后面让哭幕的故事呢!

31分钟前
  • 一曲相思
  • 推荐

怎么说呢。。一种寡淡的隔靴搔痒的感觉,很温吞。

36分钟前
  • 奶盐小锅巴
  • 较差

这个题材我们这里有太多太多素材可拍啊,可是…就…

39分钟前
  • 姚瑶
  • 推荐

还行

41分钟前
  • YYDS🐥
  • 推荐

看了三集半部戏。如果量化议题转为剧作肌理血肉的扎实度,《我们与恶的距离》有9分,《谁是被害者》有8分,这个最多只能够到7分。不过也算得上是不错的台剧制作了。主演里去年提名金马表演奖的都有3个,演得靠谱。

45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演技最好真的是美珍姐,在舞蹈教室倾诉那段看得我眼睛湿湿。其实只有纯珊的结局是(看起来)好一点,而大器和泳晴是倚赖这份希望和对彼此的支撑在坚持。台湾拍这种现实题材真的蛮好看的。

47分钟前
  • Sigma von Zeta
  • 推荐

蛮用心制作、也很反映现实的一部台剧。开头结尾相呼应,引用了狄更斯《双城记》中开头的经典之句,不过将二元对立的修饰词换了位置,从“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变成了“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虽然过程中体现了各种现代都市人被钱追得喘不过气来的段落,“连呼吸都要钱”,“没有赚钱就等于负债”……男女主的人生观金钱观就是两种典型,但结局终究还是给了人希望。几个主要几乎全员演技在线,林柏宏还是那么痞帅痞帅的,女主更是了不得,从主持到主演电影《消失的情人节》,继而独挑大梁了这部剧!P.S. 每集片尾的倒放设定也很有趣,正好是下一集的开头。

49分钟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

好题材啊浪费了,没拍到点上。陈昊森太可爱了。你们跳舞的事还有,那,我也就还有!

54分钟前
  • 外苏
  • 还行

小薰这个金钟有点水了,潘丽丽李霈瑜都演得比她更出色,至于陈昊森也该多跟林柏宏学学驾驭不同类型的角色

58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看了两集觉得不过瘾,恨不得马上看完。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大霈把女主演得很可爱。期待后面的故事

1小时前
  • 朝阳严艺文
  • 力荐

仓促可悲的生活啊

1小时前
  • lolliste
  • 力荐

制作不错,剧情写实。但现实中对问题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当下最紧迫的事情应该是如何塑造某一种认同,但有了艰深的体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仍然是很困难的。努力学习!学习!

1小时前
  • 阿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