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游戏1983

剧情片美国1983

主演:马修·布罗德里克,艾丽·西蒂

导演:约翰·班德汉姆

播放地址

 剧照

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2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3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4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5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6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3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4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5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6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7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8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19战争游戏198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3

详细剧情

  大卫•莱特曼(马修•布罗德里克饰)是一位天才少年,他将业余时间全都投在了电脑游戏上。一天,他通过搜索,搜到了一台网络电脑,简单破解后,他开始玩一个叫做“全球热核战争”的游戏,一个模拟世界大战的游戏。  但大卫并不知道,隐藏在“全球热核战争”之后的,竟是美国军方的战争操作计划响应系统(WOPR)。这个机密系统控制着美国军方的武器,而大卫启动的“全球热核战争”游戏竟然导致系统自动准备发射核弹!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各国军队严阵以待,而大卫不得不行动起来,他要用自己的黑客技术阻止电脑发射核弹,阻止这一切。

 长篇影评

 1 ) 最后的卧室程序员们

“在蛮荒的上古时代,程序员们用精心打磨的自制石斧与比特猛兽们搏斗。”
                                                                  ——“匈奴王”阿提拉

本科的时候,忘记是大三还是大四了,反正过得浑浑噩噩的,玩过一个叫《黑客精英》(UpLink)。比起常见的游戏它更像是一个模拟软件,玩家扮演一个黑客去攻破遍布全球的服务器。这是一个小游戏,当时的我只知道玩游戏,是不屑这些小游戏的,对独立游戏更没什么概念,除了留下风格独特的印象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研一的时候,《核战危机》(Defcon)又引出我对那种独特风格的记忆。经过考研期间对独立游戏的扫盲,对此类小游戏的爱好要高于以往了。上网查了下,两部作品果然都是一个公司——Introversion。

把时间拉回到新世纪初,也就是2001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三个对商业游戏深恶痛绝的年轻人Chris Delay, Mark Morris和Thomas Arundel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家里开发,买来刻录光盘,墨盒,自制游戏包装,贩卖自己做的第一款游戏。这是一款类似于模拟器的黑客仿真游戏。尽管风格独特,但销量还是不错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拉里、比尔,公司随后的财务状况一直很糟,一度到了破产的边缘。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款游戏《Darwinia》的销售状况根本就不能维持公司的开支。危机重重之时,游戏在线销售商Steam帮了Introversion一把,公司的游戏可以在Steam平台上销售,这样勉强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第三款游戏将要推出了,公司把所有的钱都投在了上面。幸运之神终于眷顾努力的年轻人们,游戏大获成功。依靠于次,公司的运营走上了正轨,他们为了方便工作,也终于放弃了卧室程序员的生活搬到了办公室里。

《核战危机》(Defcom)就是他们的第三款游戏,看过1983的《War Gmaes》的人玩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简直就是直接从电影中拷贝过来的。在逐渐上升的Defcom级别中,玩家进行各个阶段的部署,直到核大战爆发,死亡人数就是游戏的分数。若隐若现,如鬼魅般的配乐暗示着玩家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Winner is NONE”。

程序员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技术的出现还会不会掀起新的纪元,我不知道。但对于那些寻求自由的程序员来说Introversion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许你我都可以走上这样一条路去获得自由。

 2 ) 对网络与电脑的初步印象

很久很久以前在改版之前的中央八套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对电脑和网络的知识还一无所知。知识觉得电影里讲的故事很有趣,很特别。对计算机里有程序,程序里面有后门这件事影响深刻。只是多年后,学过专业计算机知识的我,还不具备侵入他人计算机的能力。

 3 ) 『和局』有时候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希望,尽管我们不放弃希望。

这部无比经典的电影『WAR GAMES』拍摄于1983年——那时我才刚刚被我妈生出来——而电影的作者在那个时代竟然惊人地预见到了关于『黑客』的内容,并且呈现的剧情极为『真实可信』。

那是一个没有Google、没有Windows、没有手机、没有Playstation的简陋的年代。

从故事的细节中可以看到,原作者对于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深层次的哲学有着非常精辟的理解——说『哲学』,是因为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军用电脑通过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进行『世界大战』的虚拟实验,但这个人工智能的程序算法存在重大的BUG(漏洞)——它从原理上固执地认为战争必须要分出『输赢』——而这个『一定要分出胜负』的战略思想,与战争本是『零和游戏』的世界显示相悖——即,这个人工智能虽然聪明,但它不能理解『和局』的存在。

最后,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井字棋』电脑游戏终于让人工智能领悟到了『和局』的存在——它穷尽了每一步的算法,却最终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分出胜负,只可势均力敌。如此,人工智能最终放弃了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归于沉寂。

如果不是懂得一些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是无法做出这样优秀的编剧的。

但是,如果我是剧中的那个长官,我的应急策略就会非常简单——直接给搭载人工智能的那台计算机断电,或者切断网络,就可以轻松化解危机——当然,这样就没有戏剧性了,尽管很实用。

所以说,真实与现实是两码事。尽管『战争』是场『零和游戏』,但现实中的棋子们绝对不会放弃、绝对不会妥协、绝对不会让步——更悲哀的是,他们也绝对不会怀疑眼前的一切。于是战争继续进行、棋局继续进行。

——『和局』有时候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希望,尽管我们不放弃希望。

-----------------------------------------
http://www.leeforce.com

 4 ) John Badham

你也许没有听说过John Badham,但是我敢打赌,你一定知道他执导的《霹雳五号》里那个火力强劲却有时常扑闪着“眼睫毛”害羞的机器人。其实他之前导演的《War Games》同样应该在电影史里留下重要的位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发现了军事网络的一个后门,并无意间触发了主机的“神经质”,虽然他意味这只是一场游戏,但完全不知道这将引发一场世界大战。恩,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但是要记得,这是一部1983年的电影,那是一个个人电脑还只在襁褓之中,M$刚刚靠Gates老妈开的后门拿到IBM的订单,互联网还只存在于未来学家的理论之中的年代。影片中的blue box,一台连在电话线上的调制解调器,发出滴滴度度的拨号和应答的声音,能够勾起多少old style hacker们的种种回忆阿。

顺便的,Internet开始出现后的90年代,最出色的骇客电影,不是Matrix,不是13th floor这些,而应该是the Net,这部片子里对网络威胁个人隐私的描写到现在也不过时,而将越来越值得注意。

p.s. 其实War Games应该是青春偶像电影,the Net可算好莱坞典型惊悚片,和最近的Firewall差不多风格,主演是生死时速里的桑德拉 布鲁克

 5 ) 我们不讨论电影

这部电影。对于一个计算机迷来说。也许更关心的是那部IMSAI 8080
和配套8寸软驱与IMSAI 212A的调制解调器.这些老古董.在80年代初.可是黑客们人人梦想的装备,
也许现在眼光看来.INTEL 8080 CPU 速度才2MHZ. 内存才4K.最大扩展到64K
那个时代没有PCI-E 只有所谓的可怜的S100总线. 通过逐步扩展
软件吗.可以跑CP/M (DOS的前身) 可以运行BASIC,FORTRON.

    这部电影,是我看过最早关于黑客的电影。90年代在电视看过。感觉主人公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很帅诶。
我一直感觉70年代后期,是微机发展的黄金时代。一切刚开始,一切都有可能。以8080,6502 Z80 这样的8位CPU.为代表。
例如CP/M成就了微软。我想 6502 也成就APPLE。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一批人。
其次那个时代。计算机的门槛相对很低。6502 2114 一切有可能。。现在时代,不是一个个人玩电脑的时代。DDR内存都贴到CPU的上面(POP工艺)

 6 ) Emma Watson

If you'd seen this movie, y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

 短评

一死孩子把美国军方玩儿的团团转,在电脑还没普及的年代这电影提出的骇客思想确实值得深思,也为后来很多电影所沿用,可不可以看成是“GEEK拯救世界”类型片的始祖?

8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何时博物馆能把恐龙化石与退役洲际导弹放在一起展出呢?

10分钟前
  • 太空人
  • 推荐

怀旧分。有空再看看后来翻拍的版本。

12分钟前
  • 西门孤城
  • 力荐

如果是80年代的作品,还是可以接受的,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真是无处不在啊,一个学习很差的电脑达人居然能够搜到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系统的密码,不知是国家的安保系统太差还是学校教育太失败。。。。但在那个计算机还不流行的年代,观众看起来应该还是比较神秘且玄幻的。

15分钟前
  • unsheath
  • 还行

剧情还是比较玄幻的,但表达的思想还是很值得深思的。电影里约书亚最后的评语虽然是针对游戏而言,但对于战争同样如此——战争没有输赢,唯一赢的办法就是拒绝战争!3.5⭐️

19分钟前
  • C.Y
  • 推荐

拍得一般加失望只能给一星。多好的创意啊!可以展现一场个人与集体,人类与机器,权力与权威的博弈,还有核议题,但是最后就鼓捣出这么个玩意,无聊,浪费时间。

22分钟前
  • 该用户已
  • 很差

I can see why this is Rachel and Marshall's shared second favourite...

24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这电影的可贵之处和《电子世界争霸战》一样。在那样一个年代算很超前了。其实BUG还是很多的,经不起推敲。续集就更是这样了,满满的全是硬伤。

26分钟前
  • 自由的国度
  • 推荐

挂凯文传记羊头的狗肉,拍于83年估计是人工智能威胁论鼻祖电影,片中提及不少传说中的黑客手法,像电话线的扫描,船长哨子盗打电话,弱口令入侵,当然还有凯文密特尼克大神的社会工程学.可惜电影的结局略有点狗血,一个可以暴力破解10位数的大型服务器竟然被自调的死循环FLOOD裆掉了,从黑客的视角看,漏洞百出

29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据说,这是第一部出现电脑宅男形象的好莱坞电影。这个电影的年代几乎也是个人电脑开始起步的年代。它展现了初期个人电脑中的黑客行为,并将此与世界的安危联系在一起;这大致确实能够营造自大的参与感,而且它依赖对电脑的兴趣。

33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冷战年代的黑客vs人工智能,要有多先进就多先进。北美防空司令部用井字过三关玩死AI有意思。classic 90年代电影节奏,《早餐俱乐部》妹子和《春天不是读书天》小哥。

34分钟前
  • 推荐

global thermonuclear war is a strange game, the only winning move is not to play

35分钟前
  • Novichok
  • 力荐

A Strange Game. The Only Winning Move Is Not to Play.人工智能威胁论的鼻祖片,去年推出了一部续集,而近年来的少数派报告、鹰眼、Echelon Conspiracy都算是此类。不过本片某些氛围上有些Fail Safe的感觉。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虽然把战争看成是游戏并不新鲜,但是结尾处时世界末日的不断来临还是另我们十分害怕: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呢?

43分钟前
  • 蓝颜祸水
  • 还行

让人赞叹的是在1983年美帝就已经把超强的人工智能发挥想象设计情节并搬上大荧幕,而那时候我甚至还没成形……

47分钟前
  • Halfalice
  • 推荐

国际局势混乱不堪,生命和尊严受到挑战。打过二十多年前早已明白,可贪婪和自私依旧继续吞食。我们可以阻止一场战争的爆发,却无法永远保证战争的消逝。只要有人类,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自己的威胁。

52分钟前
  • 朱公子
  • 推荐

老式的电脑,没有图片、浏览器的日子,除了英文字母以外没有其他的构成部分。那个时代的美国电影放在今天来看也还是不错的~

56分钟前
  • 潜水的熊
  • 推荐

影片开黑客电影先河。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里根总统任期,当时正值冷战高峰。电脑还只是科学怪才专属玩具,影片用大众对核战争和未知新科技的恐惧好好地把观众吓了一把。这部电影的原意是暴露年轻人地下活动的潜在危害,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讲这部电影激发了他们对地下技术的好奇和向望。

6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概念超前(黑客技术)的道出上世紀下半叶的热门话题 - 全球核战与核恐惧。简而言之,取得胜利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玩。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好看!!!!可爱!!!!加上年代感更可爱!!!!而且所提出的设想与问题非常非常前瞻!!(冷战背景反而将幻想的极端活生生带入现实以至于融进geek情结后十分魔幻又童话hh!)(好久没有一堆感叹号来赞美一部片了!!!)

1小时前
  • Säg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