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粤语

香港剧香港2020

主演:林保怡,周家怡,卫诗雅,伍咏薇,陈奂仁,秦沛,陆骏光,潘灿良,陈健朗,黄定谦,刘兆铭,郭锋,杨偲泳,谈善言,岑珈其,唐宁,黄文慧,黄溢濠,凌文龙,艾威,易健儿,杨伟伦,黄子澄,梁诺妍,邵美君,刘皓岚

导演:李绍波,杨承恩

 剧照

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2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3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4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5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6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3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4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5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6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7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8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19叹息桥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33

详细剧情

  李子勇Thomas(林保怡/陈健朗饰)出生贫穷,年轻时为赚取母亲(张慧仪饰)的医药费,拼命打工赚钱,认识了同在茶餐厅打工的少女方小薇Sammy(周家怡/谈善言饰),自此变成好朋友。茶餐厅老板(秦沛/艾威饰)分配Thomas到比利时进行走私名表的生意,因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比利时留了二十年,并结识了出生入死的红颜知己Judy(李思函饰)。四年前,Thomas返回香港跟Sammy一起开办餐厅,并重遇在比利时结识,何乐儿Joyce(卫诗雅/杨偲泳饰),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走在一起。Thomas及后发现Joyce与一名为胡启源(陈奂仁/黄定谦饰)亦已拍拖八年,并与一名人妻梁淑媛Catherine(伍咏薇饰)育成子(岑珈其饰)。六人关系扑朔迷离。命运让他们的人生交错,相遇,相识,相处,相分到重遇,纠缠一辈子的爱恨,换来一声叹息。

 长篇影评

 1 ) 多POV叙事下的平行世界

多POV(Point of View 个人视角)叙事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2014年美国有线台SHOWTIME《婚外情事》就已经凭着过硬的剧本和表演在当年金球奖上三提两中,拿下最佳剧情类剧集和最佳女主角。

比起后者,《叹息桥》的节奏要更快一些、集中出场的人物更多一些(毕竟只有一季)。

人物越多,多POV叙事的难度就会越大,因为每一个视角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否则也就没有必要用多POV来叙事),如何在如此众多的世界里建立联系和区别要求主创有缜密的思维和扎实的叙事能力。

与此同时,虽然不同的角色都在以自己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但毕竟是“同一个”故事,所以容易会让观众产生重复厌倦感。

《叹息桥》成功规避了这个问题,将三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

细腻探讨都市情感一向是主创团队(肥波/25/黄绮琳)的特色,《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中已经成功建立起这个搭档组合的叙事风格。他们热衷探讨男女感情的残酷本质,但会少一点叶念琛式的黑暗和绝望,多一点温情和柔和。

POV的叙事形式,又为这种涉及两方、很多时候是三方甚至四方关系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单一事实的解读方式。

《叹息桥》基本主线有两条:

年少相识的THOMAS(李子勇)和SAMMY(方小薇)超过20年的双向暗恋,相恋七年终于走进婚姻的妈宝男KEN(胡启源)和典型港女JOYCE(何乐儿)的家庭悲剧。

中间穿插了和年轻时的KEN有一夜情的CATHERINE(梁淑媛)及其一家(身患癌症的儿子KEVIN和做科研工作的丈夫RYAN)。

两条主线之间因为JOYCE婚前出轨THOMAS而产生微弱关联,两人年轻时在比利时的相遇又隐藏着THOMAS和SAMMY两人错失时机的背后原因。

多POV叙事方式在三个故事之间构建起单一视角情况下无法看到的联系,推动着剧情发展的同时,在不同故事线中又起着不一样的作用。

毕竟,若全部15集都像前三集那样对同一件事反复用不同视角来说,不仅观众会疯,编导也容易被质疑偷懒。

1. 前期主要集中在THOMAS/JOYCE/KEN三角恋上,通过三个人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个简单的出轨故事。

在这个阶段也初步搭建起这三个主要角色的人设,为后面剧情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各个角色的最终归宿也似乎早有暗示。

李子勇 THOMAS

很明显THOMAS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懂得人情世故和把握分寸,注重细节,且从不吃亏。

和JOYCE看电影,简单一场戏就可以看得出来。

电影院里有人细声聊天这件事,他回忆中的自己是聪明、隐晦且有效的,既表达了对他人破坏公共场合利益行为的抗议,又不至于有失修养,是一种介于孩子气和维护社会公益之间的委婉做法。

THOMAS的回忆

而在JOYCE眼里,他不仅无礼,而且还将他人(JOYCE自己)一并拉到这种不得体的水平上。

JOYCE的回忆

剧集前期,编导非常注重和突出这种多POV叙事下的事实差别,明显的角色行为偏差自不用说(THOMAS版本只有他有所作为,JOYCE版本增加了THOMAS怂恿她一并丢纸巾),甚至细致到角色的面部表情,也略有不同。

THOMAS印象中的自己是嬉笑地看待着整件事,而在JOYCE眼里则充满了各种有失修养的小表情,比如翻白眼等。

THOMAS对看电影的回忆版本:

1.只有他一个向前面闲聊的人丢纸巾;

2.用的是THOMAS自己的纸巾;

3.在丢纸巾之前,曾轻声用嘘声提醒闲聊的人注意观影礼仪;

4.JOYCE对他的这种行为是认同并赞赏的,还用手轻轻挽住了他;

5.离开的时候,他是有牵着女方的手的(温柔体贴);

6.黑白影像。

JOYCE对看电影的回忆版本:

1.观影过程中自己并没有睡着(或者在潜意识里,小睡一会儿并不代表着睡着,或者对方不留意就不作为有价值的回忆保持下来);

2.丢出去的是JOYCE的纸巾;

3.在明显表达了自己对他丢纸巾这种行为的厌恶时,THOMAS还进一步让她也做这件事;

4.THOMAS单方面决定电影不好看就直接离场,留下她一个人在座位上;

5.对自己穿高跟鞋走路不方便这件事毫无体恤感;

6.彩色模式。

何乐儿 JOYCE

有很多人说最后痛失SAMMY的THOMAS会有可能和JOYCE复合。

或许醉心浪漫、被世俗捆得死死、执着于结婚生子的JOYCE会愿意回到THOMAS身边,但THOMAS肯定不会爱上她,从一开始JOYCE就在他心里面不占有一点儿重要的地位。

JOYCE和THMOAS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她的家底殷实,父亲因为做走私生意而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可以轻轻松松就送一层楼给未成年的女儿(你知道香港房价有多贵吗!),让她从小不愁穿不愁吃,工作也只是用来打发时间。

没有后顾之忧的JOYCE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做过独立处事的尝试,但她天生性格怕事,遇到一点儿麻烦就很容易退回到父亲的安全港湾当中。

比如第一集开头,年轻JOYCE游比利时想要自己一手操办所有事宜,但当安排的酒店正在整修时(怎么会不提前了解酒店的整修进度?),二话没说就已经退而求助父亲了。

再次偶遇THOMAS游走在比利时的街头,JOYCE可以为了与心爱的男生多一点相处的时间,轻松随意地放弃掉已订机票,走在身边的THOMAS却是被迫扣留在国外还债。

JOYCE感受到的是风花雪月和异国的浪漫相遇,THOMAS却是凄惨地流落异乡、与心爱的人分隔两地的痛苦。

胡启源 KEN

无疑,胡启源是全剧的悲剧角色,典型的妈宝男(广东地区叫裙脚仔)。

比起THOMAS和JOYCE,编导在搭建这个令人恨不成钢的角色世界时花的心思更多,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折射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狂母亲的渗透力达到了一个他本人都无法意识的深度和广度。

甚至母亲家里沙发的抱枕,都被他在脑海里自动复制+粘贴到女朋友的客厅。

KEN视角

对原生家庭的依恋,让他看不到那只(实际并不存在的)深色花卉抱枕与JOYCE极简风的客厅是多么违和。

JOYCE视觉下的客厅

KEN与母亲的关系是《叹息桥》故事的核心基石。

自小被控制欲极强的母亲长期高压管理,KEN不仅变得懦弱和怕事,还患有一定程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长期被精神迫害的他一方面他极力想逃脱母亲的控制,另外一方面又不断自愿地回到母亲身边,有意无意之间都在享受着母亲的精神虐待,成为自己心理扭曲的最大帮凶。

KEN悲剧人生的根源在于,母亲对他的保护和控制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像两条核酸链螺旋扭转一样,最终形成了扭曲人格DNA。

控制的力度有多深,保护和宠爱的程度就有多高,这种长期的宠爱的圈养完全剥夺了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独立能力。

比起JOYCE的出逃,KEN几乎没有一次挣扎和抗争是真正意义的独立斗争,更像是下一个保护和供养者的寻找之路。

无论是年轻时出走去找CATHERINE、与JOYCE同居、还是后来的搬到CATHERINE家,在他心里都是打算换个地方做巨婴,期待的都是在母亲家里一样的衣来张手饭来张口。

非常庆幸CATHERINE一家可以摆脱这个瘟神

2. 当剧情发散到CATHERINE/KEVIN/RYAN这条线的时候(主要还是CATHERINE),POV视角的叙事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转变,横空加入的惊悚元素和CATHERINE极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出奇地适合。

梁淑媛 CATHERINE

第五集CATHERINE & RYAN故事的“突然”插入,让观众对前四集的内容产生了严重的切割感。

不仅在内容上,风格上也突然变得诡异,穿插的视频停帧式画面和声音处理让人毛骨悚然,虽然效果惊人,令人印象深刻,但不得不说导演在这一集里的处理是过了界,这种近乎恐怖的氛围与全剧的细腻风格格格不入。

后来的剧情走向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CATHERINE真正的心理状态远远没有这么糟糕,真正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是KEN(全剧的悲剧角色)。

CATHERINE这个角色设定本身其实并不出彩,但伍咏薇将中年妇女那种精神崩溃(接近分裂)的状态演绎得非常到位(相比之下,年轻版的扮演者唐宁就差了一点)。

钟家俊 KEVIN

不得不说,随着剧情的展开,越来越被KEVIN小哥圈粉,他之前的那些奇怪行为,后来我们都知道了,都是CATHERINE不稳定精神状态下的一个分身和折射。

全剧里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或多或少地知道KEN的问题,但只有KEVIN一个人能够非常清醒且全面地看清楚这个只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并不靠谱,让CATHERINE小心这种遇事就逃避的软弱男人。

正是因为癌症问题,让他能够每一天都以最后一天的心情去度过,整个世界和社会在他的脑海里得以解构,以一种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清晰度呈现在他的眼前,如果《叹息桥》里真的有一个上帝视角的话,那一定是KEVIN无疑。

3. 《叹息桥》最后一部分,THOMAS和SAMMY之间的感情纠葛升温,多POV天然自带的千人事实属性基本已经消失殆尽,不同角度的叙事形式被简化为推动时间线之用,不同角色交叉性地自说自话的同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故事。

这个时候,编导基本已经是在用常规的上帝视角叙事,前期那些极具争议的记忆细节偏差再也没有出现,观众的讨论点也慢慢从模棱两可记忆主体转移到俗套的“爱得太迟”的焦虑。

林保怡和周家怡的这条感情线无颖是全剧三个故事中最具吸引力,满满都是当代小清新的都市感情套路,但实际可供咀嚼的点其实不多。

多POV叙事的多重世界里,事实没有唯一真相,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和看法,而在爱情中,讲理又是最不需要的。

但仍然,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有着万千差别的事后回忆来解读一个人对一段感情的深层态度和被口不对心掩盖了的真实感受,这会为将来那些突然爆发的情绪和看似毫无逻辑的决定提供一点逻辑上的解释。

恋爱中,个体感受总是第一位的,事实和道理其次。

每个人因为教育背景、性别、性格、成长环境等不同而对同一件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这种无意识的、有差别的感受一般不会当场就会形成强烈的对质,但当矛盾真正爆发的时候,争论双方常常被当前的点火线所引起的情绪波动遮蔽了眼睛和理智,据此产生的激烈讨论常常对感情的修补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在交往过程中可以无理取闹,反之,多从对方角度考量来决定两人相处时应采取的态度,才是爱情正确的打开方式。说大了,是与任何人相处时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修养,无非爱时体谅,爱后放手。

做不成情人,也实在无须成为敌人。

那些你死我活的爱情,大部分只是我不幸福,谁也不可以快乐的同归于尽,却好意思自我标榜爱情。

所以,我相信SAMMY会一直守护着阿南,直到最后,这和THOMAS最后的让步是一个道理的。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2 ) 及时接电话很重要(含人物分析 剧透慎入)

爱的样子大同小异,如sammy爱Thomas,阿南爱Sammy。

但Ken从来没有爱过Joyce。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在Ken的视角看待结婚前逃避后Joyce回家与他对峙,Ken的视角里只有当天Joyce询问吃什么外卖。妈宝男是他一个鲜明的符号,背后掩盖更可怕的事实:他的思维是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占尽爱他的人的便宜。老实、稳定、适婚的背后是自私、不负责任。

Joyce靠着老豆给的优渥条件,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变成了没有想法和计划的小女孩,却又随着年龄失去了做小女孩的资本和单纯。她爱Ken,但爱情褪去又等不到求婚;她爱Thomas,但摇摆于外界的评价;每次Joyce夹在现实与自我需求中,总是会选择妥协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来选择一个符合现实的决定。

Thomas,故事的一开始凭几分钟的观察就判断出男客人出轨,深谙识人的本事,丰富的阅历,内敛,重情义,自负又自卑。这样一个角色林保怡诠释的入木三分,在第14集对Sammy坦言当年事实后,扭过头去忍着的哭,扭过脸来当作无事发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观众无法不相信这个角色。

Sammy是距离我太远的角色,我无法理解她的奉献,这可能也是她在剧中展现出的唯一缺点,过于无私的为了爱奉献和牺牲自己,所以会把自己置于窘境。爱照顾别人、没安全感、重视承诺、向往家庭和记仇。真的多亏了Sammy记仇和重承诺,才没有和Thomas在一起,就这样在整部剧的结尾还能当作一家人去邮轮旅行。

众生相,众生“相”。整部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立视角和内心独白,每个角色的讲述拼凑出一个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真实性的所谓真相。下面记录几个思考:

1.不要为了完成结婚这件事而结婚,也不要为了适合结婚条件去妥协的爱一个人。考虑自己究竟需要爱情还是婚姻,考虑当下究竟需要什么。相信很多人面对的并非“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样简单的问题,更多是杂糅了现实生活、父母、自己付出的青春等等一系列难以舍弃或平衡的因素,陷进了人生的缝隙里,反反复复的折磨自己。

2.爱虽然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核心与本质非常质朴:爱一个人就会想要和对方厮守,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和改变。不论哪种形式,我都想在你身边。

3.女人只要不生孩子,怎么作就都还有余地。

4.爱是一声叹息,只是不知道你的身边人听不听的见,听见后重不重视。

5.及时接电话和回信息很重要。

6.再深刻的感情都经不起石沉大海般没有着落的消耗。

7.看剧中故事与人物反观自己——明明是个散漫的人,偏偏对瑕疵敏感。在给予爱时保留,自许情深不寿,在嫌隙面前,又大开大合下狠手,好似不世之仇。今后应该反馈性阶段性的思考,在爱情或亲密关系里,自己能够带给对方什么价值呢。

8.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到头来只会是一把伤心的锁。

 3 ) 五个叹息

1、Joyce

其白富美、傻白甜的形象在国产剧中向来都是女主角,大陆对女性的审美停留在低龄少女化、头脑简单的维度上。叹息桥很好,它告诉你这样的女性宇宙不会围着她转,等待她的只有不幸。

在Joyce的世界里,Ken嫌她比她妈烦,进屋只会乱拖鞋拖袜;Thomas则不够体贴,穿着高跟鞋脚痛也视而不见。

Joyce在比利时找不到酒店求助老爸;学画三分钟热度,老爸鼓励她无所谓;不想跟妈妈过,老爸立即给她买了层楼(香港的楼价多么寸土寸金);老爸告诉他,选男人要选Ken,稳重老实。她就乖乖听话了,哪怕Ken有诸多问题,但为了让老爸临走前能看到自己嫁人,她执着地结了这个婚。

无主见,一心依赖父亲的Joyce怎么能把握得住幸福?最终,怀着孕的她,还要面对Ken杀了父亲的残酷现实。

2、Ken

Ken的记忆里,母亲有着极度的控制欲,不让他参加同学聚会,进门一定要先洗手(这不是个好习惯吗?)让他亲自踩碎自己的玩具等等。这些仿佛是Ken为自己最后犯下罪行的解说词。

第一次为了女上司Catherine离家出走,发现Catherine并不需要自己时,他又回了家;跟Joyce吵架闹分开,发现外面的房子远不如Joyce家舒适时,又设计回来;临近结婚时却想逃避到旧情人Catherine家中。

他到Joyce家中同居,甚至都带着母亲家的枕头;没什么多大的志向,只是到哪里必须都带着自己的一堆模型玩具,最终因为岳父丢了自己这一摊玩具而歇斯底里。

然而事实上Ken真的可以完全怪罪母亲吗?Ken是自己不愿意长大。

3、Catherine

Catherine的丈夫为了科研抛弃了她和儿子,中年失业,情感荒漠,好不容易遇见曾经的旧情人Ken,给自己提供了份工作,却又因老板娘Joyce的原因失了业。

在她的世界里,不对的都是别人,委屈的都是自己,所有的错事都推在精神有问题的儿子(实际上儿子是最正常的一个)身上。不断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排练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

如此,留给Catherine的,只有一声叹息。

4、Sammy

Sammy善良、勤劳、重承诺。

她可以资助前男友上学不用还钱,多年如一日地照顾Ken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将餐厅打理得井井有条,也承包了与Ken合住的所有家务。

这样的Sammy,值得Thomas为其情根深种二十年。毕竟,性格这么美好的女孩子太稀缺了。

这样的Sammy,在情感上却小心翼翼。只是害怕最先开口被Ken拒绝,而将暗恋埋在心中多年。

她答应了跟阿楠在一起,她是个很守承诺的人。Ken解释清楚当年留在比利时,没有陪她回来过生日的误会——这是一份迟来的表白。但Sammy什么也做不了,她不能对阿楠失约,她只能关上门静静地,泪流满面。

留给Sammy的,只是心疼与轻叹。

5、Thomas

从《金枝欲孽》开始,便对林保怡情有独钟,一直到现在,林保怡似乎已与深情的形象牢牢捆绑在一起。

Thomas在年轻时替Sammy还债,出走比利时一去二十年。再与Sammy相见时已是中年,此时的Sammy与前男友分手,身无分文,他让Sammy住在自己家里,给Sammy开了个餐厅。两人互相暗恋,互不言语,直到Thomas又与Joyce一起,发现自己是第三者又分开。

Thomas心里挂住的,仍然是Sammy,夜晚还会悄悄地去Sammy盖被子。

此时的Thomas,已经将爱化为成全,化为友谊。他肯放手让Sammy去和阿楠在一起,也会告诉阿楠,“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她了,不要告诉她,告诉我”。

虽说有情人不一定成眷属,但留给Thomas的,却只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4 )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眼前的是幸福桥还是叹息桥

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他们踏上的就会是幸福桥。可偏偏不是对的人,又或者没赶上对的时间,幸福桥变成了叹息桥。

如果从现有剧情和不同人物视角出发,解析《叹息桥》中李子勇&方小薇、何乐儿&胡启源两条故事线,你看到的是幸福桥还是叹息桥?

胡启源视角·想担起的责任和被取代的悲剧

在胡启源求婚之后的视角里,他始终是对李子勇的存在介意的。再如何妥协,也无法忽视潜在的威胁。

他当面可以装作看不见何乐儿收到的,那封由李子勇餐厅卡片拼凑而出的恐吓信。但还是克制不住好奇心,去翻垃圾桶找到了餐厅的卡片。

岳父托付给他的清酒吧,也让他有了一些资本,有了去李子勇餐厅看看潜在情敌的自信,可也是在李子勇的餐厅遇见了来做服务员的亲生儿子钟家俊。

突如其来太多的责任——筹备婚礼,酒吧经营,上门儿子、旧情人求助。胡启源主观上是想担这些责任的。

可他对婚礼没有期待,把责任推给何乐儿;对酒吧经营没有经验,盲目听信好友的意见;对找上门的儿子和旧情人无能为力,想提供一个职位都被何乐儿一顿狠批。

与何乐儿在车上关于自己玩具的争执,更是让胡启源开始觉得真正懂自己,理解自己的其实是梁淑媛。所以我们会明显的感受到在钟家俊视角里,他去餐厅找胡启源是为了让他拯救自己妈妈,而在胡启源的视角里却觉得是儿子来拯救他了。

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其实又有了选择!便又开始主动去找梁淑媛,想为自己找个避难所,找一个更没有压力的天地。

还在篮球场跟钟家俊透露要在试婚纱的时候,跟何乐儿摊牌说悔婚,让钟家俊有了期待,结果这人压根没打算去。

他想担起的责任,完全是讽刺。

偷偷摸摸跑回何乐儿加收拾行李,临了还要跟观众嘚瑟一句“我以后再也不用怕她了”

哪有什么爱情啊!胡启源只想要一个自己能做主的家,亲妈天天压迫他,他受不了;租房太逼仄狭窄,他受不了;何乐儿心里曾有过别人,对他的爱好和能力也诸多挑剔,他也受不了;

一辈子妥协过来的人,终于发现自己可以在梁淑媛和钟家俊那边不用妥协了,这便是为什么他脱口而出的这句“我以后再也不用怕她了”。

可谁能想到,全身心等待着自己拯救的梁淑媛,其实暗地里等到了老公钟怀安的复合呢?

最终灰溜溜的回到何乐儿家里,道歉,煽情,结婚。两个逼着自己凑合的情侣,最终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只是一个是为了绝症的父亲,一个是找不到更好的落脚点。

所以,在胡启源的眼中结婚时所有人都愁眉苦脸。婚后也忍受不了岳父的看清,在岳父丢掉他所有的玩具后彻底爆发,失控。

何乐儿视角·被转移的怨气和新找到的自由

在胡启源的视角里,他担起了所有应该的,不应该的责任,可在何乐儿视角里只看到了他的推诿和没担当。

和胡启源一起见他妈的那顿饭,更是凸显出了整场婚礼只有她自己着急的窘境。

在她的感知里,迁就未来婆婆的想法,忍着不去斥责胡启源对经营酒吧的不靠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结婚而委曲求全。

在她的眼里,胡启源因为拿捏住她一心想结婚的想法,便把自己在妈妈那里从小到大受的怨气,也一并转移到了她身上。

你敢想象一个在自己妈妈面前不敢乱扔任何东西,进屋鞋袜都要摆放整齐的人,突然变成了进屋随便乱丢鞋袜的邋遢之人吗?

“结婚之前,他做的任何事我都会忍。”

可偏偏这句话讲完,转头就遇见了找上门来的钟家俊,告知了她关于胡启源的过往……。

她能察觉到胡启源对这场婚姻的不情愿,却在经历过无数次半途而废的前半生后,坚持想要这次感情上不再半途而废,她终于做到了。

所以,在何乐儿的眼中结婚时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婚后也觉得自己的世界开朗了,敢尝试以前做过,却没做到的事情。比如,像二十年前试着执掌一家茶餐厅一样,去试着和李子勇合伙开餐厅。

她的世界开始步入正轨,结婚,怀孕,可偏偏怀孕这个消息和胡启源的爆发同时出现……

也许失去老爸从小到大的庇护和胡启源的羁绊,便是一种自由吧。

李子勇视角·刻意的冷漠和最后的勇气

李子勇是不擅表达的人,是那种会把爱恨藏在心里的人。

年少的他为了帮方小薇还债,远赴比利时捞偏门。本来约定几个月就回来,却因为急着赚钱铤而走险,被扣押了下来。

他受过的苦从没有跟方小薇说,等不到他回香港的方小薇,误会李子勇心里没有她,帮她纯属江湖义气,便接受了别人的恋情。

发现香港再没有人值得自己回去后,李子勇在比利时一待就是二十年。但他还是那个可以因方小薇一通电话,立马订票回港,重新定居香港的人。

还是那个可以为了给方小薇找一份工作,而开了一家可能不盈利餐厅的人。

如果这都不算爱。

可在他的视角里,看不清方小薇的心意,搞不清她到底是拿他当兄弟朋友还是存在爱意。所以,当方小薇有可能的感情机会,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他都在装死,不支持,不鼓励,也不挽回。

刻意的冷漠,让彼此都在猜,却都害怕表错态——他们都承担不起因为过界的爱情,而损失一个一生的挚友。

他为方小薇所做的付出,没人知道。他为何留在比利时二十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又突然决定留在香港,没人知道。

在钟家俊和何乐儿轮番催促下,他才鼓起了最后的勇气向回家收拾行李的方小薇解开这之间的误会。

也许一切为时未晚,方小薇最终出现在轮船的等候大厅,要完成她的承诺——陪李子勇一家,重游欧洲,去看一看他混迹二十年的比利时。

李子勇似乎看见比时利的幸福桥了。

方小薇视角·自私的误解和纠结的承诺

如果以李子勇的视角结局,这仍算是个美好的故事,但偏偏导演没准备做好事。

在方小薇的视角里,她理解不了李子勇为何冷漠,看见何乐儿来餐厅找他,也误会李子勇真的希望她离开。想借着去欧洲旅行的机会,留在李子勇身边,却又被他逞一时口快的“谁跟她是一家人啊”伤到。

她觉得自己给了李子勇无数的机会,可始终没能等到他的认可。她觉得李子勇是自私的,甚至都没有把她当兄弟。

重视承诺的方小薇,二十年前没能等到李子勇兑现自己生日时回香港的承诺,自然更明白别人面对失约时的失望。

阴差阳错,偏偏她在听到李子勇鼓起勇气的解释前一天,对别人做出了相扶一生的承诺。

所以,当她出现在轮船等候大厅的时候,她并不是陪李子勇去比利时看幸福桥,而是去看叹息桥。

我们有什么过错,要这样一直错过

人物总结:

虽然两条线的故事,都不是那么让人开心。但两条线的几个角色倒是非常典型——

胡启源和何乐儿这一组,是典型“妈宝男+富养女”的组合,前者常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没有担当,没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摆脱这一切,却又没有自强自立的能力。他就像自己热爱收集的玩具一样,本身也是个人任人摆弄的玩具。而后者从小到大没有面对过生活压力,父亲对她听之任之,做事三分钟热度,常常半途而废。对父亲的过度依赖,让她在遭受变故时乱了阵脚,接连做了太多错误的抉择。

李子勇和方小薇这一组,则是典型的“双付出型”组合,只是前者的付出更沉默。在遭遇母亲绝症的时候,李子勇会责怪父亲无能,拼着自己的前途也想要给母亲挣医药费,却不会去考虑母亲是否更需要的是陪伴。而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他和方小薇的感情上,他的付出是想着如何为别人解决实际问题,却从来不是从感情上考量。他太怕失去自己珍惜的一切了,反倒因为自己害怕失去而失去了。而后者是大爱之人,懂得包容和照顾自己的身边人,永远在付出,对谁都温暖,这让李子勇有了误解,也让自己看不清到底心里在意的是谁。

一个彩蛋:

我想说的彩蛋,可能更像是bug……

上图是剧中的叹息桥,毫无疑问三位少年版角色是在比利时相遇,下一步的剧情是何乐儿陪李子勇在比利时晃荡,最后自己踏上回归的路。

上图取景也是叹息桥,但剧情却是中年版何乐儿没有等到陪试婚纱的胡启源,满心委屈的去找李子勇倾诉,毫无疑问剧情上两人是身处香港的。

所以……我实在不敢相信这部满是细节,全是伏笔的剧会犯这么大的穿帮Bug,所以暂时当做一个彩蛋吧。

最后,希望我们都不错过,踏上自己的幸福桥而不是叹息桥。

 5 ) 来看看《叹息桥》里的三分之一构图吧

刚看《叹息桥》时,首先会注意到,导演很喜欢用对称构图,仿佛韦斯安德森上身。(强迫症一本满足)

胡启源和妈妈的这个镜头尤其耐人寻味。

前景是厚厚的石灰墙和铁窗口,人物的脸被铁栏杆分隔成了好几块,有一种支离破碎感。

(看到这儿我满脑子的: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

这个家的确是个牢笼,对胡启源是,对妈妈也是。(关于原生家庭的叙述,会找时间专门来写,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但是除了这些对称构图的画面外,整部电视剧运用最多的,是三分之一式构图。

基本每一个玩摄影的人都知道这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会提升画面的平衡感和宽松感。

但!请注意,这是有前提的。

如果画面中有人,人在画面的左侧三分之一处,并且将脸朝向右侧,才会有这种宽松感。

但如果反过来,人在画面右侧三分之一处,脸依然朝向右侧,就会非常的逼仄。

像这个画面,左侧是大面的白墙,两个成年人挤在画面的右边,非常闹心。

这个也是,虽然画面的中心有一条中轴线,但明显画面的重心在最右侧的妈妈身上,胡启源弯腰的姿势象征着一种屈服。

除了左右的三分之一构图,上下也有三分之一构图法。

在一般的摄影作品中,会保留三分之一的地面,其余三分之二全是天空,这样的照片显得十分宽阔明亮。

《叹息桥》里再次反其道而行之,光第二集就用了好几个低角度全景。

这组镜头有很强烈的对比意味。

在胡启源的家里,导演选择低角度机位来拍摄全景。

第一个画面里,胡启源刚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妈妈对他十分严厉,此处前景妈妈的小腿是一种权威的象征,看到这里不由紧张起来,毕竟这里实在太像小时候我不做作业看闲书被爸妈抓包的场景了。

这个画面里,窗户外面是黑暗的天空,只有胡启源桌子上的台灯作为光源,我猜这代表,台灯下的玩具,是胡启源现在唯一的寄托。

第二个画面,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景别,代表妈妈在这个家的权威多年不减。

不过这次,胡启源的窗外有阳光,房间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因为他是个成年人了,他以为自己可以摆脱母亲的掌控与压迫了。

(但是,谁知道呢……

这个三分之一构图非常别扭,一点也不开阔,更别提什么宽松感,它带着一股“窥探”的味道——妈妈无时无刻都在窥探着、监视着儿子。

导演用这样一组画面告诉观众:

没错,这个家有问题。这对母子,更有大问题。

这就是我喜欢《叹息桥》的原因,这几年有不少讲原生家庭之祸的电视剧,但是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场景和桥段,竭尽全力想要展示这些家庭的扭曲,导演恨不得对着你的耳朵大吼:“这个妈重男轻女!!!这个爹软弱无能!!!!!“

《叹息桥》不是,他的争吵桥段很少,导演用非常克制的镜头语言,将这种扭曲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一个。

胡启源和朋友一起待在狭小的玩具店,导演将机位放在天花板上,黑色的天花板从画面上方压了下来,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画面中,胡启源的身体只占很小一部分,有一种被生活压垮的既视感。

这样有意思的构图,在《叹息桥》里还有很多。

这部剧,值得细品。

 6 ) Thomas

这也是个关于timing的很有趣,又很俗套的故事。什么三角恋,出轨啊,二选一啊,有情人终成兄妹啊。哗,你班友,整天就是情情爱爱,还有没有意思了,活得累不累啊真是。

很久以前看过亦舒的同名小说《叹息桥》,只记得女主角叫李平,男主角相貌平平无奇,他们在叹息桥上说了什么,其他实在毫无印象。电视剧虽然不是改编小说,但情爱,爱情,很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我是观众,我很喜欢Thomas。喜欢他的慢语速,对Sammy的细心和关怀。大姐强还夸他勇敢聪明,派他去抢地盘。事业很成功的男人,虽然是黑sh,哪怕回了香港开餐厅,也经营得不错。可是面对感情,怎么就这么让人捶胸呢?

Thomas对Sammy说,你不要这么依赖别人啦,你要尝试自己独立生活。好像阿南也和Sammy说过类似的话。最后一集,Sammy也没有明确要不要独自去上海吧?如果我没看漏的话。她只是说,不敢要求阿南放弃香港的一切和她去上海。阿南说,他离婚后,已是一无所有。

Sammy怕她表白以后,和Thomas连朋友都做不成。Thomas一直认为是Sammy早就放弃他才和别人在一起。二十年后,当Thomas告诉Sammy当初他无法回国陪她庆祝生日的原因,Sammy崩溃了,但她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你现在告诉我这些,想我怎么做?

不肯说 和 不敢说

去猜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真的好难哦。因为自己喜欢,会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喜欢,又会觉得别人也喜欢自己。可到底对方喜不喜欢自己,对方不说,自己永远不能知道,内心一直备受煎熬。

以前若是遇到我喜欢的,我一定会去努力争取,不留遗憾。现在嘛,有空吗?去喝饮料吗?

做Thomas挺好的。内心坚定,该说的话,虽然说得太迟,也终究说出口。以前是放弃,现在是放下了。

 7 ) 一个不尽兴的小品

题记:技术≠高度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整个剧本太过恣意。

开场是比利时街头 joyce 和 thomas的邂逅 ,joyce轻飘飘花着父亲的钱在欧洲旅游,途中主观视角上浪漫的邂逅。

结束却是thomas一家+sammy的家庭出游记,sammy多年前求之而未得的比利时,打开心结之后的朴素幸福。

比利时, 叹息桥,爱情 这些元素在首尾都有出现。对,首尾呼应,导演每隔几集就要出现的比利时,闪回等种种画面,还有那三个 大大的水墨字

叹息桥三个字始终贯穿全剧,成为一条引线,却没有把首尾真正地串起来

但是真的有呼应吗?我觉得是没有的。 在精神上和内核上都没有做到首尾呼应的点题,技术上的圆润永远不能代表一个作品的真实高度。

撼动人心的情感以及情节上的千回百转可以,可惜的是《叹息桥》也没有做到。

这部剧并非一无是处,但我觉得很可惜,相当可惜。

一句话,不尽兴

冷峻的调色,固定的镜头可以为其赋予足够特别的风格。罗生门的叙事可以在豆瓣等圈地自萌的小环境里为他赢得“有深度”的喝彩。

但是不好意思,在我这里他远没有达到好的标准。

1.女一故事线:都市女性的不真实焦虑

如果说,大陆电视剧中的大龄女青年们

从一种喜剧似的“七大姑八大姨口水战术”造成的社交焦虑中滋生了赶紧嫁人的急切压力

到最近几年女性主义开始抬头,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并不把婚姻作为自己生活中的最重大目标之后。

《叹息桥》却相当奇异地为我展示了一幅香港女人的可怜模样。我没有在香港生活过,亦或是与香港人有过深入交流。

单从这部剧来看,这个女人的焦虑来由的莫名其妙,让人别扭。

住在父亲购置的大房子,家父还有一套别墅外加酒馆,不说别的存款,她也起码是小开的生活水准。

最后,在父亲快要病逝时,急切地推进婚姻进程固然可以理解;但前八年的恋爱生活中的诸多不顺遂,为什么都未决心分手,我始终不能理解。

外貌与经济上都属于上乘的女生,对于经济适用男的追求竟然是这么的迫切。我还以为经济相对更加优渥的香港社会,女性的独立精神会更加强大。没想到却如此畏缩。

男友不停地暴雷,也不懂得止损,唯一动摇过的一次,一次好话就又能哄回来。实在是哀其不争。

一句话, 不尽兴。

2.多角度叙事的疲乏

罗生门,公民凯恩,低俗小说这些也都是所谓的多角度叙事,剥洋葱结构,技术无可厚非,开始甚至挺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在10多集之后,整个故事被拖得极其地冗长。每个人确实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记忆,但是作者太刻意的分化,已经让记忆变得有些离奇。20年前的事情,能够在各人的叙事下大相径庭,这里姑且不做质疑。

请问几天之前的电影,几天之前的酒吧会面,甚至是当天刚发生的事情,在各人眼中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乃至于经常连续三集都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同一场对话,恕我直言,相当催眠。

而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带来很多小巧的机枢,但是在总体上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拖沓,冗长。

一句话,不尽兴

3.精神内核的空白

看完电视剧当天,我刚好看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这两者完全不能对比。我也无意作这么脑残的比较。

但是我想说一点,如果一个东西要被称作艺术,特别是在这里配得上8.8分的高评分,那他要拿出的不是这点小品样的叙事手段与一些小打小闹。

需要的是真正对爱情对生命的思考。

文艺作品需要张力,内敛没有坏处,但这部剧张力实在太缺乏了,像是被温室养活的花朵,花可以开得漂漂亮亮,却永远没有被野性滋养过的肆意妄为。

一句话,不尽兴,太不尽兴

 8 ) 年度胃疼大戏:当局者迷,一声叹息。

这届观众太难了,春节前后追着李子维死去活来,春暖花开又要替李子勇长吁短叹。

这是一部慢热的剧,刚点开第一集时,有些冷色调纪录片质感的镜头给人疏离陌生的感觉,不像普通言情剧以强情节和鲜明的人物迅速把观众代入情境,需要静下心深吸一口气潜水进入这口深“井”(病?),和几个角色一同体验从叹息到窒息的感受。但这也是一部“上头”的剧,一旦耐心看过了前三集就一发不可收拾,被这种多维迷思的情感记忆乱局所吸引,身边几位朋友都是搭了超前放映直通车到的“终点站”,一天一夜仿佛经历了一生一世。

本剧宣传的关键词之一的所谓的”罗生门“式叙事。类似的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的“互见”手法,即“ 即将一个人物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者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可以保证各篇自身的统一完整,倾向鲜明,又可以使每篇之间相得益彰。 ”另如《红楼梦》中写宝玉、黛玉第一次见面,通过两人互相观察分别写出两人的外貌特征也是成功的一例。“互见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双方的感情交流。使得肖像描写情意化,并带有平定的情节性,有利于揭示双方的感情变化和性格特征,便于以后的情节开展。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里,则通过side A和side B以姐妹的不同视角展开,姐姐视角里的妹妹的乖戾、情绪化和无理取闹,在妹妹自己的视角里是孤独、没有安全感、脆弱。

这类多重视角展开,围绕同一时期几个核心事件的多线叙书在文学电影中已经比较常见,但应用在电视剧中且形式内容情感如此贴合的,还算是本剧一大创建。本剧15集,每集片头都有一集的主题词和这一集对应的人物视角,其中每集片头曲前的几分钟又是几位主人公大概二十年前的经历,接续补充了一段孽缘前史。全剧的核心视点人物是Thomas、Sammy、Joyce、Ken、Catherine和Kevin。按照叙述顺序,主要围绕着Joyce和Ken、Thomas两次看电影,Joyce和Ken准备结婚前后,以及Sammy决定去上海餐馆又返回前后,几组人物的心路历程展开,大概三四集的视角补充出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

在情节层面,这种结构有效地制造了悬疑效果。观众在看第一段某个人物的叙述时感到不解的选择和立场,随着其他人物不同侧面的补充,可能会逐渐解开一个谜团。比如前三四集电影院的段落,从Joyce看电影睡着到Thomas从票根日期心生疑窦的细节挖掘,在这个小乐章里感觉是捉奸和“被小三”的反转情节,但放到整个大结构里,这一对所谓奸情似乎又无足轻重。这种对照和揭示最明显的是“失常”和“正常”里的母亲儿子视角对比,母亲的视角里,儿子好像自闭症+强迫症需要她细心看护,只是突出插帧的闪屏揭露了她扭曲的里人格;而儿子的视角里,是他为了迎合妈妈的强迫症来行动,担心自己绝症后没人照顾妈妈。

在情感层面,这样的结构不只是花哨的叙事噱头,而是符合真实的情感经历。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位朋友(有时就是我们自己),刚恋爱时说的都是恋人的各种闪光点,而吵架闹分手时则全是对方的不是,在说别人时容易诛心,而自己出了问题则倾向于找外因借口。很多事件的导火索也是各执一词,这里面有男女情感的不同侧重点,更多的是个体不同家庭人生经历和性格导致不可避免的误解和偏见。一方不擅表达自认为是默默付出为对方好,在另一方那里就可能是没有兑现承诺,以为自己被忽视被放弃;一方是自私自利,为自己开脱,故作镇定找台阶,另一方可能以为是回心转意恋恋不舍。多角度的拼图给观众 开了“上帝视角”,因此才更为“当局者迷”发出一声叹息。我们每个人脑海里的生活流就是由这一连串不可靠的记忆和难以还原的真相组成的。同样一场电影,一方印象中是女孩子睡着了,觉得自己的恶作剧有趣,还牵手跑了出去,另一方则记得自己一直清醒,不觉得恶作剧好笑,而且不欢而散。每个人的记忆里都在给自己加豁免滤镜,而对别人要么盲目相信要么无视很多对自己有害的信息,观众带着“马后炮”的视角又会对其中被忽视和放大的细节赶到可笑或惋惜。正是这样的“有限视角”和“无限拼图”的对比,行程里局内外人物的情感命运张力。

在人物层面,看完15集后不妨以不同的角色为出发点重新打开每个人的故事。

比如Thomas对应的三个关键词是:怀疑、冷漠、勇气。其实正是因为他对感情的怀疑、不沟通导致的外冷内热,导致了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已经错付了青春,错过了时机;

Sammy对应的关键词有:情义、自私、承诺。Sammy看起来一直任劳任怨讲情义,为被人付出,一直在等一个承诺,但太多的相互亏欠已经不是一个承诺就可以挽回了,终究还是没有对的时间对的人;

Ken是妥协、责任和取代。这个“妈宝男”估计是看完后给所有人带来最大心理阴影的角色,他一直被压抑被管制,一直只能听从妥协,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因此也从来没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所谓的反抗和离家出走其实就像寄居蟹一样鸠占鹊巢,他的“玩具”在母亲那里一直是被禁止的被“踩碎"(阉割)的对象,因此也是他寄生生活中最在意的“领地”象征。这种精神控制型母亲的影响传递,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男性角色对母亲类形象的双重矛盾情感,一方面是厌恶、恐惧、和与之对应的洁癖、压抑,自毁与反抗逃离,另一方面是依赖和顺从,以至于他内心深处迷恋的还是类似可以“取代”他母亲的,表现出赠予他玩具、请他吃饭等宠溺孩子行为的成熟女性角色,从青年到中年不变的白袜子和永远短一截的裤子、玩具都是他内心永远长不大,也不被允许长大的畸形的孩子形象。因此不管是走入婚姻、经营产业还是照顾老人,都不是这个畸形的巨婴可以承担的,也终将酿成悲剧。相应的母亲角色基本完全是恐怖片画风——永远一袭白衣,走路不声不响,情绪不可预测、训斥和贬损就像暴风骤雨,整个形象比较接近于《飞越疯人院》里的护士长。Joyce的关键词是迷茫、转移和自由。

与Ken相对应,这两组人物的母子、父女关系是最值得深思的。被管控太严的妈宝变得自私、毫无责任心、看起来老实听话其实毫无底线;而从小被爸爸宠溺、安排妥协的乖乖女则从来没学会真正独立,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想当然、没有计划、没有自我,过度依赖,为了结婚而结婚终于引狼入室自食其果,也是全剧看起来最悲剧也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角色。

全剧最正常最可爱的角色就是Kevin这个得了绝症的孩子,仿佛拿了剧本一样看破又说破,有时是童言无忌,有时又是小大人一样的早熟和睿智通透,挂在嘴边的一句“人生苦短”呐,点破了很多局中人蹉跎错过不自知的困境,“公园不让骑车玩滑板,草坪不让躺,冬天又一定要穿校服裙子”,再加一句“喜欢却不说”,死都不怕,为什么要怕这些本身就愚蠢的规则呢?剧中Thomas和Kevin一起吃快过期的凤梨罐头致敬了《重庆森林》,也重新诠释了“过期”的定义,被别人建议的期限限制,不如自己抓紧当下去尝试。Kevin的段落基本就是导演编剧的视角,通过有点黑色幽默调调的孩子视角道出了向死而生的自由,反观了成年人的自欺欺人和无奈。

本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其精心的摄影构图和布局设计,除了大家吐槽(认可)的治好强迫症的对称构图外,其中每一种空间构图都是为情节人物服务的,而不光是为了突显高冷的效果。

空间的割裂制造人物的距离隔膜感。

大量的留白把人物放到局限框架中,或是逼仄的一角。

大量的倒影,而人物实体反而是被割裂的,人物命运如泡影的感觉。

这里的二人对话让人想起《第三度嫌弃人》中叠影的运用。

除了内容情节和形式审美层面,本剧也为处在恋爱婚姻不同阶段的人带来了有些痛苦的思考,就算是(强行)教育意义吧。比较直白的训诫是:远离妈宝男,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爱一定要说出口。而关键词还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伴随我们一生要通过成长来面对的问题:比如安全感和沟通。依赖别人给予的安全感终究是镜花水月,反而成了自己画地为牢的绳索,说不出口的种种顾虑也终将成了他人的嫁衣。叹息还是幸福,是命运的捉弄,更是个人的选择。

 短评

第一集刚看十分钟,好熟悉的画风,绿豆的感觉

10分钟前
  • 出离
  • 推荐

撕开外衣,都不体面,真实到有点让人不适。

15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这部剧每一帧都让人舒适!!!摄影爱好者简直不要太爽

16分钟前
  • jkjlk
  • 力荐

一口气看完15集。本来还在想故事里的人“如果当时……那会不会不一样”,后来想想也许自己也有被命运摆布而无从得知的时刻,就只剩下心惊了。叙事手法很吸引人,Viu比三色真的大胆很多,这部台前幕后感觉都是金像奖预备役了。P.S苏轼的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21分钟前
  • 薛玉茗
  • 力荐

男主和男二看着就像女主的爸,总觉得是父女恋,就不能找三个年纪看起来差不多的人来演吗?

24分钟前
  • 恩诺
  • 还行

阿ken人到中年之后由高大帅变矮矬丑是我最不能忍的

28分钟前
  • 推荐

MASSAM=THOMAS+SAMMY.

30分钟前
  • shlaiyaya
  • 力荐

这基本可以当做教学片来看了吧,不管是转场,还是构图运镜什么的

34分钟前
  • abbylee
  • 力荐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37分钟前
  • 布兰飞起来~
  • 力荐

天呐!原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样的,记忆也会因为自我而出现偏差,这部剧就是要告诉你,人性就是利己,都是权衡过的结果,你所看到的利他,可能也只是对方心中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后背突然一凉!

41分钟前
  • 力荐

摄影满分,14集最高光。但是整个剧本其实是有大问题的,不是每段故事换个角度讲两遍就是巧妙,观众能看这样的剧其实没那么蠢的,很多东西可以再精简,很多人物也没有那么必要。想让每对情侣含括多种角色,就会失去重点,最后变得不容易有记忆点。另外台词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给四星纯粹同行衬托。

42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很有意思,一件事用三四个视角拍三四次,呈现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的样子,或被夸张,或被美化,而开不了口的一句话终将酿成遗憾。缺点是两个男性角色年长之后除了严重缩水,性格竟比年轻时开朗一些,在我看来是有点错位的。此外,Ken的母亲真实让人胸闷火大。

4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记忆的主观性何其强大,而爱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50分钟前
  • 羽毛鲁滨
  • 推荐

结局那副画面,何止唏嘘。选择无对错,成就了经历;记忆有偏差,真相还重要吗?绝。真绝。多人视角/破第四墙/平行叙事直接把观众拉进故事砌拼图。各方面都比「绿豆」做得还极致。

55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港剧了,这部剧我非常欣赏导演的剪辑手法。每一集以一位作为主角视角,前几分钟为过去时间线,后面是现代时间线。我们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个局部的角度,通过多个视角串联放大,来还原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串联交错的剪辑手法,从两个时间点出发,最终过去与现代相交。非常棒!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导演敢这样云。

56分钟前
  • ZARD
  • 力荐

林保怡,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57分钟前
  • 江南的故事酒馆
  • 推荐

渐入佳境,镜头干净简洁得失真,对白无废话,整体风格颇文艺,故事却很生活化,值得追。

1小时前
  • 若云
  • 推荐

转场构图镜头故事感全都是教科书 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肯定沦为三流故事 用角色视角的记忆偏差制造罗生门 时间线里故事穿插做得太巧妙 结局也没有落入俗套 角色形象丰富到不需要交代每个人结局 MASSAM Thomas&Sammy 风筝飞不过叹息桥

1小时前
  • 林翛然
  • 力荐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堕于首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涵之侧。人之生,就像一座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人之生,犹似一系谎言,骗他人,骗自己,骗一时,骗一世。难得一生幸福,但易一声叹息。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剧本是真的好,看到最后反而觉得Ken&Joyce这条线写得最好,虽然不够讨好: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彼此误读、不愿直面自己的缺点、自我伟大化、甚至谎言而发展出某种叫做爱情的东西。而Thomas&Sammi这条线太理想化也太老套了,为让观众到最后哭一鼻子的设计做得太明显,反而不大喜欢,但林保怡演得太好,在感情里的无措、尴尬和一瞬失神,他太会演,虽然仍然是偶像剧体系的演法,但节奏太准确了。

1小时前
  • 迷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