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橘

战争片其它2013

主演:连比特·乌尔夫萨克,埃尔莫·纽加农,乔治·纳卡希泽,米沙·梅斯希,赖沃·特拉斯

导演:萨萨·乌鲁沙泽

 剧照

金橘 剧照 NO.1金橘 剧照 NO.2金橘 剧照 NO.3金橘 剧照 NO.4金橘 剧照 NO.5金橘 剧照 NO.6金橘 剧照 NO.13金橘 剧照 NO.14金橘 剧照 NO.15金橘 剧照 NO.16金橘 剧照 NO.17金橘 剧照 NO.18金橘 剧照 NO.19金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07

详细剧情

  1990年的阿布哈兹战争期间,爱沙尼亚人伊福被迫留下了收获金橘,流血冲突打到了他家门口,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长篇影评

 1 ) 血火中的光辉

战争里人性的思考,敌我双方的态度不断转化从敌人,到憎恨,到蔑视,再到交流,最后并肩作战,让战争的残酷,人性光辉展现了出来,和《圣诞快乐》,《白色严冬》,《平安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恨的是天朝电影还在不断的增加仇恨,歌颂战争伟大,神圣丑化敌人,抬高自己,当我们排出这种自欺欺人的片子时,就决定了我们和别人的格调,思想层次差的可不是几个档次!

 2 ) 一场不属于任何人的战争

2022.06.30

爱沙尼亚人都离开村庄返回了爱沙尼亚,一个村庄只剩下老人伊沃、橘子园主马可斯、医生尤汉三个人,一天两个高加索车臣雇佣军和三个格鲁吉亚士兵在橘子园的路上遭遇,双方发生枪战,互有死伤。负伤的车臣雇佣军阿赫麦德和格鲁吉亚士兵尼卡被老人伊沃和马可斯抬回家,安置在两个房间里,请来医生尤汉医治。

轻伤的阿赫麦德醒来后听说隔壁有一个重伤的格鲁吉亚士兵,挣扎着要去杀了他,为战友报仇,被老人制止“杀一个神智不清,睡着的人算神圣的事?”阿赫麦德改变了主意,“那就等他能站起来以后杀”。老爷爷不允许在他房子里杀人,老兵就又退了一步“格鲁吉亚士兵走到门外我就会动手”。

阿赫麦德自曝是个雇佣兵,为了钱参加这场战争。伊沃从另一间屋里扶出格鲁吉亚士兵尼卡,阿赫麦德遵守诺言没有动手,两个敌人做到了一张桌子两端,老人伊沃坐到了他们中间,像极了为交战双方调停。果然,两个有了点力气的敌人在一块就你来无往的互相打嘴仗,还时不时的火冒三丈欲动武,伊沃只好不断的喝止。

阿布哈兹的人突然到来,阿赫麦德答应替尼卡打掩护。尼卡走出房门,阿赫麦德自称懒得动手,伊沃看出来了,阿赫麦德已经没有了敌意。晚上他们一起在院子里喝酒,吃烧烤。吃着吃着,两个敌人又掐了起来,伊沃厉声斥责“我有本事救你们,就有本事杀你们”,一句话镇住了两个人,真的是“人狠话不多”。老人伊沃的胆识不可小视。

几个俄罗斯士兵到来,他们蛮横的认定阿赫麦德是格鲁吉亚士兵,要枪毙他,危机时刻尼卡开枪救了阿赫麦德,两人互相配合击毙所有俄罗斯士兵,不想马可斯和尼卡也中弹身亡。

现在只剩下老人伊沃和阿赫麦德,两人掩埋了尸体。老人把尼卡的尸体埋在了他儿子坟墓旁边,他儿子是被格鲁吉亚人打死的。阿赫麦德迷惑不解,老人一句“那有什么差别和不同吗?让阿赫麦德完全明白了过来。阿赫麦德“放下屠刀”,告别老人,开车返回家园,一路上播放着尼卡修理好后遗留下来的那盘磁带。

 3 ) 那些以敌我冲突矛盾为梗的优秀电影----观《金橘》小感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以矛盾产生为起因,而形成的故事情节,在一个个矛盾不断激化又不消亡的情节里,故事跌宕起伏,让读者和观众跟着故事与人物一起悲伤和欢乐,到最终所有矛盾的化解完美的结局,那么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如果故事里没有好的矛盾,那它就不是个好的故事,只能算是三年级小学生每天要交给老师批阅的流水帐日记。嗯,那老师是个阅人隐私无数还拿红笔在你的隐私里勾勾圈圈的变态狂。

        爱情的矛盾琼瑶奶奶最拿手;不共戴天之仇以及争霸武林的矛盾非金庸先生莫属了;之于宇宙最的大矛盾之婆媳矛盾、原配小三矛盾,贵国每晚8点黄金档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我想电影中戏剧冲突最激烈的,应该是战场上的敌我突然变成“基友”的矛盾冲突。

        敌我双方突然出现在同一战壕、同一间房屋,不是突突突的打枪,而是看着彼此吃喝拉撒的过着正常百姓的生活,那种前一秒还在准备拼刺刀的仇恨突然变成了“基友”般同居生活的宁静甜蜜,冲突之大,着实让整个故事异常的精彩又有深深的反思。我看过这类的电影不多,共三部2001年波黑的《无主之地》、2005年韩国的《天军》以及2013年爱沙尼亚的《金橘》。

        《无主之地》获得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二十余项褒奖,个人认为一是题材新颖,这应该是第一次用这种题材来反思战争的电影,波斯尼亚与塞尔维亚的战争,除了他们自己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了解?而联合国在整个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如何?影片也有一点点戏谑的方法来说出他对UN的不满。敌我双方相遇在同一战壕,为了生存相互猜忌又相互帮助,在吃喝拉撒中感受到了敌人作为普通人性的另一面。而2005年的《天军》一惯有着韩国电影的夸张搞笑风格,韩朝今天的敌对何时能化解尚不得知,但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和历史,那导演就将敌我冲突从2005年传送到1572。韩朝的敌我双方,由于时空穿梭在一瞬间回到了李舜臣时代,在同一个村落,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共同抗击来犯的女真人部落。从于是敌我变成了战友,在战斗又结下了友情,当我看到韩方少校朴政宇一干人与朝鲜的江民吉少校一干人为了互不相犯在屋前的晒谷场上用树枝划“38线”时,我似乎理解的导演要说的话,这两个命途多舛的国家,因为弱小一值被某强国附属,又因强国被分裂,今后能统一两国人心,除了文明那就还有可寻根的历史吧。

        2013年的《金橘》比起《无主之地》枪炮之性减少,UN变成了一位爱沙尼亚老人伊福,正面冲突的战壕变成了山间的小屋。比起《天军》没有玄乎的“时光穿越”,没有韩国一惯的搞笑桥段,没有大韩国的“民族抵抗外敌”的正义。但平叙而又沉稳,似乎像一个中年人的脚步,没有青年人的蹦蹦跳跳的嘈杂,也不是老态龙钟的蹒跚,一步一个脚印,你听得到的沉稳与踏实。

        大赞是的片子一开始的配乐,似乎是拨弦式的乐器,长调而又带伤感,这基本也就定下了这部电影的风格主调,偏暗却又带遗憾的故事,结局不会阳光得皆大欢喜,这也不符合反战题材。片头的配乐配合着男主 在切割木条的电锯声,平日里我们听到的那种刺耳的电锯声,似乎也是融入在一起的配乐声,个人感觉极为经典。

        接着镜头上移,镜头从男主扶木条的手上移到脸,人物特写完成。几钞钟后,两名士兵敲门,男主出门,男主的身份在男主与士兵(艾哈迈德)的对话中一一交待清楚: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你是做什么的?电锯木条是为什么?这个村子里有多少人?这样的交待符合戏剧情景―――战争期间,村民被过路讨吃的士兵盘问,再正常不过。接着一行三人来从男主的工作坊到起居室,又是一组镜头交待男主的过去、家人、性格……交待物法平叙无声,但又每组镜头都有重点,稍稍有点素质的观众能一目的然的体会导演的人物及场景交待。
这是一部通剧只有男人的电影,如果非要算有女人的话,就那就影中多处提及到的男主的孙女的照片,导演有意的多次提及。其用意大家可以观后分析。戏剧冲突在士兵二人讨要面包开车离去后不久的一声爆炸声中生产。俄罗斯车臣雇佣兵艾哈迈德Ahmed和敌方格鲁吉亚军人尼卡Nika在战斗中侥幸活着。而男主伊沃Ivo救下了两人,并为两个医治。敌我双方同处一屋,矛盾在不断上演,从最初的为了死去的兄弟仍要拼命,到有条件的答应不在救命恩人屋里杀人。当艾哈迈德说,只要尼卡敢把头伸出窗外,就要把他的头砍下来时,男主伊沃了句:他可以对着外面尿尿吗?可以说是全剧为数不多的笑点之一。
哈迈德和尼卡的矛盾,在早餐间冲突,在宗教仪式后冲突,在彼此谈到音乐、文化、理想、领土时的冲突――为了祖国的土地要杀死对方,而对方反问你有没有文化读没读过书,这块地是底是谁的?当双方喋喋不休时,男主的那句“是谁给你们杀人的权力?”时,艾哈迈德说是“战争”。

        我又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贵国……,算了,不想贵国了。继续说电影。

        敌意在男主的屋子里融化,在平常的起居生活中慢慢的融化,戏剧性的一幕到来,一队艾哈迈德一方的民兵来屋子里,为了让屋子里的和平继续,为了让男主不受牵连,尼卡假装是艾哈迈德的队友与民兵们一一握手,与自己的敌人握手,这就是电影的戏剧表现方式之一。而当那一夜,男主与尼卡等人在屋外烧烤喝酒时,男主问了艾哈迈德一句“你今天不杀他(尼卡)了?”得到的回答是:“我今天头痛”。你看,敌意其实已以融解得差不多了,只是男人们没有那么直白罢了,但还要他多说什么呢?

        最高潮的冲突在结尾的一场激战,也是很好的反讽,一队路过的车臣士兵认为帮助他们打战的车臣雇佣兵艾哈迈德是敌方格鲁吉亚人,非要他说句车臣话来验身证明,这下激怒了艾哈迈德,在车臣士兵举枪射杀艾哈迈德之际,躲在屋里的尼卡一通扫射救了艾哈迈德,双方分工配合,灭了这一队车臣士兵,但结果尼卡还是被冷枪击中。艾哈迈德与尼卡的从敌人到战友,艾哈迈德与车臣士兵的从战友到敌人,矛盾的两次转变在这一场戏中完成,戏剧巧妙而又冲突激烈,激烈之后的反思当然就大彻大悟了,当男主与艾哈迈德埋葬了橘园好友后,又将尼卡埋在他儿子的坟边,艾哈迈德问出了心中的最后一个心结:你将杀死你儿子一方的仇人埋在你儿子身边?答:不可以吗?答:可以。他还不死心,又问:如果死的不是卡尼,而是我,你也会将我埋在你儿子身边吗?答:会的,可能会远一点点。全剧中最后一个冷冷的笑点。

       男主伊沃挥手作别,艾哈迈德开车归家,当他从口袋中取出尼卡平日里修复好的那盘黄色磁带时,全剧升华,对方的理想、宗教、文化他都试着开始了解、接受,和平从那一刻诞生。

 4 ) 仁爱的老人

在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老头伊沃碰到两个俄罗斯高加索车臣雇佣兵和格鲁吉亚3个军人的一场战斗,高加索人易普拉欣死了,格鲁吉亚人也只活了一个,他和橘林合伙人马戈斯埋了死人,把双方活着的一个人搬回家让医生居汗治疗。车臣人艾哈默德和格鲁吉亚人尼卡就这样在一个屋子碰面斗嘴,因为他们答应伊沃在他家不会杀对方。阿布哈兹是他们争夺的地区,阿布哈兹人站在俄罗斯这边,来了阿斯兰带头的一群阿布哈兹人问之前战斗的事,伊沃要尼卡假装死去的易普拉欣,受伤不能讲话,艾哈默德也帮着撒谎。两个人逐渐消除了敌意找到共同点基督教,艾哈默德要给家被炸的马戈斯自己的钱,突然来了几个车臣人怀疑艾哈默德是格鲁吉亚人要他说车臣话,但他们却听不懂,领头要杀了他,尼卡救了他但马戈斯和尼卡被敌人打死,艾哈默德和伊沃把尼卡埋在自己儿子旁边,而儿子是参军被格鲁吉亚人杀死。伊沃要艾哈默德回家,真是仁爱的老人

 5 ) 果实在战火中摇曳

你可以把《金橘》归类为反战片,但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部弘扬人性、呼唤理性的文艺片。这部电影由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合拍,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格鲁吉亚与境内阿布哈兹分离势力发生战争期间,当地一个爱沙尼亚人救活两名相互冲突的士兵的故事。影片没有大规模战斗场面,主要情节就发生在一间小房子里,四五个主要角色占据了银幕99%的时间。然而,《金橘》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以小博大,在斗室之内把人性的光辉和对战争的反思无限放大。影片的很多情节都有极深的象征意义,为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本片男主角Ivo是个一辈子生活在阿布哈兹的爱沙尼亚人。他们这一支爱沙尼亚人据说在19世纪下半叶就生活在此了。战争爆发后他的同乡都迁回祖国了,但他选择留下。这种依恋故土的情节在电影中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虽然战火已经烧到他的家门口,虽然他自己的儿子就死于这场战争,但我们看到,白胡子老爷爷Ivo依然淡定地做他的木工,帮着好友Margus收获橘子。当两伙武装拼个你死我活、各有一人一息尚存的时候,Ivo毫不犹豫地把两名伤者全都抬回自己家里,悉心救治,还设法在自己家里创造了和平!故事就这样在两个爱沙尼亚人、一个格鲁吉亚人和一个被阿布哈兹人雇用的车臣人之间展开了。本片的诸多象征性表达手法就是从这几个人的表演中得以展现。

首先,两个伤者各居一室,代表阿布哈兹的Ahmed重伤未愈就想着去杀隔壁的格鲁吉亚人Niko。可以想见,两人代表着多年来饱受战争和冲突折磨的两个民族,在没有发展经济之前总是先想着战争。另一方面,格鲁吉亚人和阿布哈兹人从面相上并不容易区分,这虽然是为电影中一个情节曲折的片段做设定,但也恰恰凸显了战争的滑稽。在Ivo眼中,两人本来就没什么区别,都是人,都要救;放大一些说,在Ivo眼中,这两个民族也没什么区别。但对于当事人和当事民族来说,多年的仇恨岂能一笔勾销?然而,随着Ahmed和Niko相处日久,往日的敌意和仇恨竟也渐渐淡去。这一方面要归功于Ivo的掌控,但另一方面,两人也逐渐认识到,这种敌意和仇恨其实并非无解,既然都是人,人与人之间就可以沟通,可以交流。双方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反而成为讨论的话题。直到结尾,一场突然的变故(同样因为战争中无法从面相上判断是敌是友)让Ahmed和Niko结成了同盟。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暂时的同盟,但这种同盟的结成就意味着之前的利益冲突被打破了,原本不可化解的矛盾即便没有消失,但显然也不再重要了。从象征意义上讲,Ahmed和Niko关系的变化意味着只有停战才能实现和平,而战争是不会带来和平的。

其次,我们看到Ivo与Margus两个爱沙尼亚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处境。Margus代表了普通人,也就是战争中的无辜民众。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战火将他们置于险境。Margus打算卖掉橘子之后像其他人一样迁回爱沙尼亚,躲避这场战争。但Ivo与Margus不同,他不算离开,他属于这里。土地于Margus更多的是一份产业,而于Ivo则是真正的故乡。从象征意义上看,无论战争爆发有什么样的原因,都会使一部分民众背井离乡,再崇高的动机也要以家园被毁为代价。另一方面,无论战争如何改变土地的归属权,人与土地的联结却是脱离物质的存在,再猛烈的战火也烧不尽人对土地的眷恋。换言之,很多战争都是徒劳的,人与土地的牢固纽带在战争之前就存在,战争之后也不会消失。人,生于地上,死于地下,自古如此。那一树树金橘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果实,这份果实来之不易,而很多人还在不遗余力地摧毁它。《金橘》片尾的航拍展示了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也呼唤着人们看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

 6 ) 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曾获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的背景是1992年,高加索地区的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之间持续了14个月的一场战争。

起因是1991年阿布哈兹被格鲁吉亚吞并。

1992年1月22日,阿布哈兹的分离主义者武装反叛格鲁吉亚政府,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里斯发动政变。后逃到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地区,受到当时车臣总统的庇护。俄罗斯军界和政界一些上层人物,采取了亲阿布哈兹的态度,造成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争执不休,也更加助长了格鲁吉亚的亲西方方针。

1993年,反叛者在俄国的支持下控制了阿布哈兹。

1994年,成立了独立的阿布哈兹共和国。

取得军事胜利的阿布哈兹领导人,才同意与格鲁吉亚就阿布哈兹地位问题进行对话。但军事冲突的结果,大约有25万格鲁吉亚人离开了阿布哈兹沦为难民。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爱沙尼亚老人。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定居已经超过百年了。可是战争爆发后,人们都被迫返回了爱沙尼亚,村子里人去楼空。山上丰收的橘子却找不到劳动力去摘采,眼看着会这样白白烂掉。

在老人的家门口发生了武装冲突,死了好几个人,只剩两个敌对的伤员被老人救了回来。一个是车臣的雇佣兵,是穆斯林;一个是格鲁吉亚(即乔治亚)人,是基督徒。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剑拔弩张的敌人,是如何被爱好和平的老人所感动。

车臣人咬牙切齿地一直在挑衅要杀掉那个格鲁吉亚人。老人不允许他在屋里动手,他承诺答应了。这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步。文明就是以谈判、妥协、遵守契约,来代替战争和杀戮。

影片的最后,阿布哈兹军人因质疑车臣伤员的身分,拿起枪指向他,在这危急时刻,格鲁吉亚伤员摈弃前嫌,出手相救。他知道此时不救他,接下来受到威胁的就是自己。这二个“敌人”就这样携起手来反击。

究竟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短评

行将结束之时,伊沃老人幻想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这跟最后的悲剧造成的反差带来了揪心的震撼感,马格斯最后还是没能收获他的金橘

8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力荐

谁给了你权利杀人?战争?这不是属于任何人的战争,为什么要急着冲进去?成天喊打喊杀,别人干掉了你的兄弟,你就杀了他们的兄弟,这样就能两清了吗?即使说着同样的语言,原应是你的同伴也可能因为你的无礼除掉你。最大的异己不过是偏见罢了。

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2015/5/29(五)19:00高雄電影館

12分钟前
  • Joe
  • 力荐

太稳了,剧本,演技,结构,悬念,都太好看!战斗戏不多,但都被吓到了一样,难忘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15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冷静克制又不乏张力。两个敌对的人在房子里的拌嘴甚至都加入了一点幽默的成分。从影片开始就放佛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态势,发展却不急不慢,如同那片橘园的沉稳。一直在想那盘黄色的磁带,最后,配着爱沙尼亚村的大远景,格鲁吉亚的音乐缓缓吟唱,太喜欢了。#为死亡干杯#

19分钟前
  • 大象小妞。
  • 力荐

后悔扔在硬盘里2年多才看。太精彩。才1小时26分钟的小体量,竟讲了这么一个深沉饱满的故事,台词和叙事都很节俭,然而人物各个鲜明立得住。情感表达的很克制,哀痛之中又穿插着幽默的细节,结尾却给人悠长的余味。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仍是为何而战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24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挺不错,小格局拍出了对战争的思考。

27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兵战难孰义,世固无善恶;博爱不分界,愿为种橘人。

3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No.43 好片,沉稳,克制,不放纵。

35分钟前
  • calf_lau
  • 推荐

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片之一,难能可贵的以小见大之作,一部让人泪中有笑的描写被卷入荒谬、无情的战争中的普通人的悲喜剧。奥斯卡五部最佳外语片提名目前看了三部:利维坦、修女艾达和金橘,本片最让人惊喜!详细评论见长影评。(9.5/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两位别闹 冷静下 先来一杯90年的金橘柠檬汁压压惊

41分钟前
  • 想半天取了这名
  • 推荐

真是简洁明快的好,除了稍稍有点太寓言或者政治图解——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问题本来就是一笔烂账,再搅进来车臣佣兵(车臣是穆斯林哦)和爱沙尼亚居民……这么复杂的背景知识能讲清楚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亮点在于那个格鲁吉亚人在战前是个演员吧……这个国家拍不起电影是真的……)

4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比《无主之地》好。同样冷静而节制,却又深深蕴含无解的无奈。格局小,立意可大可小,因观众而异。去年跟一位佤邦退伍军人抚恤中心老兵聊,他也有战斗负伤并和缅军同在泰国医院疗伤经历,彼此都没说要杀了对方啥的,就在病床上愉快谈天说地起来。只是作为车臣雇佣兵的那位,实在没必要在屋里那么拼嘛

49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電影聚焦1990年阿布哈茲內戰的愛沙尼亞人族群,就體現了前蘇聯地區的各大小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其實類似的題材還有成千上萬。我喜歡這部電影不在於反戰反民族主義,而是電影所塑造的“命運共同體”。

5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我只是不忍心美丽的事物就这样没了,很可惜”而战争就是毁灭美丽的事物的。无意义的战争。

53分钟前
  • 罗马的假日
  • 力荐

格鲁吉亚人是个后摇狗哈哈哈哈

55分钟前
  • nomad
  • 力荐

构图真漂亮,每一次中景拍摄两个人站在屋前的镜头都极其美妙。橘子树是生存之根,是隔离带,是心理防线。但战争的荒诞与人性冲突,人心之变,命运无常也相对比较俗套。类似有点想法的小切口战争片,如今不过都是这个路子。

59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两个敌对民族的军人,两个平凡的农夫,战争的伤痛,人性的光辉,简简单单的反战片,剧本总感觉很早之前就看过似的,节奏简洁明快,稳扎稳打,演员很棒,景色和摄影也不错,结尾磁带那首音乐大赞!

1小时前
  • 西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