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也疯狂

喜剧片美国1992

主演:乌比·戈德堡,玛吉·史密斯,凯茜·纳基麦,温迪·麦基纳,哈威·凯特尔

导演:埃米利·阿朵里诺

 剧照

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2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3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4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5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6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3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4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5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6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7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8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19修女也疯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4

详细剧情

  夜总会女二流歌手迪劳丽丝(胡比•戈德堡)因意外目睹一桩谋杀被黑帮头目追杀,为逃脱杀手追击,她求助于警方,警方为保护她这个现场证人,安排她躲进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一所修女院。  修女院沉寂冷清的生活令一向好动的迪劳丽丝难以忍受,遂晚上趁人不备跑出去唱歌跳舞,院长(玛吉·史密斯)担心她出事,将她安排到唱诗班里,她又嫌唱诗班异常糟糕,决定动手改造,于是在做弥撒时,唱诗班高唱起流行歌曲,不过歌词改成了赞美天主,谁想,此举竟受到教友的热烈欢迎,并引来教宗的专程前来欣赏。如此好玩的新闻,电视台岂肯放过?可是电视上一曝光,迪劳丽丝也被宣告要再次逃命。

 长篇影评

 1 ) 穷凶极恶,也怀敬畏之心

舞女和修女的冲突所引发的笑料是本片最大的看点,我却对黑社会也有信仰不免生出一些感叹。

两个杀人不眨眼的歹徒,因主角修女的身份几次不敢下手,即便知道这个修女十有八九是假的,也宁可放过,不敢错杀,还在女主祷告时,一起祈祷口念阿门。

黑社会老大,说一不二,却也不敢众目睽睽之下枪杀修女,只好命令小弟背锅。那种敬畏和负气。会让你暂时忘记他们的穷凶极恶,甚至觉得有一点点可爱,不禁莞尔,这群坏人也知道坏事不能做绝。

西方的宗教,让他们觉得即使做再多的恶,也会在心底留有一丝希望。希望能在审判之日得到宽恕。而杀了修女,就破坏了这个法则,肯定无法被救赎。那种釜底抽薪的诅咒,即使再没人性,也不敢突破。

生在当今中国的我们,大部分人没有信仰,或者信仰自己,人定胜天,无所畏惧。不说缅北那些诈骗犯作恶毫无底线,徐州那群人贩子不知羞耻,就连普通人很多时候也不断调低我们的下限。

怀敬畏之心,树做人原则,尚正义之气,谴无耻之徒。就算穷一点,发展慢一些,但能让我们更文明一点,这对整个社会是不是更好呢?

盗亦有道,古老的东方文化,是否也能像西方的宗教一样,让歹徒也能生敬畏之心?

 2 ) 我就是我

我想,如果电影也用书籍的分类的话,《修女也疯狂》这部影片应该归为“职场类”。

你想想,假如你是个性格外向,喜欢音乐舞蹈,乐于和人打交道的类型,结果去了一个教条主义、墨守成规的地方工作,你会怎么样做呢?

辞职?压抑自己的本性,顺应环境?留下来,但拒绝同流合污,等待着时机离开?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本真的自己?你猜我们的女主角是怎么做的?她比上面说的都更进一步,她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了整个团体,甚至因此开启了新的生命之旅。

当然她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她是一个在赌场歌厅演出的歌女,是黑社会老大的情人,因为目睹了情人的杀人过程,慌忙逃跑报警,被警方作为证人保护,在开庭前藏在一间小修道院里。她极其不愿意留在那里,她闪亮的衣服、招摇的发型、大咧咧的性格,跟那里的“企鹅服”、九点睡觉五点起床的作息、一张床一张桌就是全部家具的小房间都格格不入,何况还有一个整天很严肃刻板的“领导”——修道院院长。她在该禁言的饭桌上聊天,晚上偷溜去酒吧喝可乐,最终被罚禁,加入唱诗班。

你想着她本来就是歌手,能去唱诗班也算发挥作用了。可是你看看这个唱诗班,一周只有礼拜清早的一次演出,歌唱实力良莠不齐,年龄跨度不小,伴奏的修女已经老到需要助听器了,唱出来的歌完全不算“合唱”,只能说是“一起唱”。如果是我可能会抱怨,然后很不情愿地混在其中随便唱。《对生命说是》里说:“你越拒绝越排斥的,就变得越重要。”抱怨和不满的结果只会损耗自己的能量,会变得和自己讨厌的人事物越来越像。

幸而我们的女主角没有抱怨,她应邀替换了原来的指挥,然后对合唱的声部进行了重新的站位和定音,告诉她们“唱歌是件高兴的事,不是像鸭子在唱”,结果那个礼拜的演出合唱非常和谐。当你在为她的成果赞许时,她又抛出一个接一个的惊喜,改编的节奏欢快的歌曲,让人耳目一新;带领修女们走出室内,帮助街上有需要的人;拆掉围栏,翻新外墙,变得多彩而有趣;连电视台和教皇都闻名来访。她真正爱上了这里。这算不算一种启发,当我们无法进入“钱多事少离家近”“喜欢做又有能力做”的单位时,能否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努力去做到最好,让它成为自己做得开心的?

电影剧照

但是所有的影响都是双向的,她让修女们变得更活泼外向了,她们爱上了唱诗班,她们释放了自己,敢于在街上和路人共舞,敢偷偷带冰淇淋回修道院吃;她自己也被感染了修女的品性,当她被情人发现藏身之地带回赌场时,她的眼神是淡定的;当枪指着她时,她也只是说“冷静”;当情人被捕时,她说的是“主保佑你”。

我们是被什么定义的呢?肯定不是一身衣服吧。曾经看一个节目做了一个实验,主持人和摄像穿得很正式,然后用一些很荒诞的问题例如佛罗里达州要独立了之类的去采访路人,路人都煞有介事地回答了;可是当他们穿得很随便,再问路人同样的问题时,路人都不理他们。我们的大脑很爱偷懒,常常会想走捷径,穿护士服的是护士,穿破衣服的是乞丐。可是你看我们的女主角,她穿着演出服时是歌手,她的情人说她“不可能成为修女”;她穿着修女服时,她修道院院长说“她是我们修道院的修女,她慷慨、贞洁、富有爱心”;修女们也说:“我不管她是谁,可是没有她,我们不唱歌。”在她们眼中,她是就是那个能歌善舞,乐于助人的人,无论她是不是真的修女。我们不是由我们的职业、身份认定的,换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任何职业,你想,所有的医生律师工程师老板,不都是从不是变成是的吗。那我们是由什么定义的?我想也许是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我最喜欢女主角从小到大那自信的眼神和上扬的嘴角,我就是我,无论做什么都是我。

电影剧照

说这部影片是“职场类”也对,说它是“励志类”“喜剧类”“灵修类”都对,你可以为它选择任何一个归类,而它就是它,无论哪个标签都不影响它。

 3 ) “在爱中得到休息”

影片的最后是全片的经典唱诵,深情真挚,打动人心。经历磨难的迪劳丽丝像是突然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唱的投入、坦然。 这首结尾曲《I will follow him》正是影片一开始迪劳丽丝在酒吧时所唱,前后两遍的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酒吧唱这首歌时,迪劳丽丝烦躁且充满抱怨,当时的她与男朋友的关系充斥着伤害、不信任,她对生活是质疑的,她也像被困在生活的无形囚牢中。

当她一直抱怨生活与男朋友时,她其实也被自己的抱怨牢牢捆绑,当她真的被关在修道院中,无法释放愤怒与不满时,她的心反而可以自由起来。

她曾以为,抱怨、愤怒、享受花天酒地,是通往幸福的手段,直到有天她被迫放弃了这些手段——当然放弃的过程令她非常痛苦,她才学会投入到生活当中。

迪劳丽丝的改变,也与修女们的精神品质有关。 心存仁爱的修女们,对迪劳丽丝从未有过一次轻视或嫌恶,她们信任迪劳丽丝,一如她们信仰上帝。这种信任没有一丝怀疑,带给人极大的安全感。

迪劳丽丝的痛苦就在于,男友与她之间没有信任,他果然也遭到了迪劳丽丝的背叛。 而在修女们的眼中,迪劳丽丝被视为“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

迪劳丽丝投入到唱诗班中,从周围人的眼神中感觉到被赞许被需要,这让她完全走出了自己的焦虑,获得了深深的满足——自己的存在和天赋得以展现。

这份满足足以支持她在面对生命危险时,仍然选择帮助唱诗班完成对教皇的献唱,这种奉献并不是来自道德方面的自我要求,它属于人性,是得到爱与信任后所激发出来的一种情感反应,这个人选择用奉献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幸福。 迪劳丽丝与院长的关系也同样具有深意。酒吧与修道院,原本是放纵与克制的两个极端,两人仅看对方一眼,都感到难以接受,相处在一起则是对自己信念的极大挑战。 崩溃过后,两人都借助对方看见了自身的缺点。 院长不再以恪守戒律自居高位,她发现充满活力的迪劳丽丝带给周围人如此丰富的生活,而迪劳丽丝经过两种生活的对比后,发现真正的满足并非来自放纵,而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这份投入不仅使一个人更紧密的连接到客观世界,同时也令他回到自身的心灵当中,回归心灵本有的秩序。

这样的心路历程,让迪劳丽丝对生活的态度完全改变了,虽然她仍然没能跟男朋友结婚,但这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她跟随的不再是某个男人,而是内在的神性。

片尾曲的歌词,有一处精巧的改动,向有心人表述两者的不同。

男女间的爱恋之情,与虔诚的信仰,具有相似相通之处,热情与真挚从来不会成为对神灵的亵渎,面对爱人我们也需学会信任与感恩。

曾听人说,所有的情歌,都可看作是对神的倾诉,又或者,恋爱本就是神圣的。

 4 ) 美式喜剧的文化意义

闲来无事,因为无意间又听了《I will follow him》,于是又把这部片子拔出来看了一遍。 因为研究生的方向已经偏离了原本一直热爱的电影学,而转向艺术文化学,所以一直以来心里还是有着很大失落感。但是一年的学习让我反而有些惊喜,这样的惊喜是我发觉自己在看待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就像我的导师告诉我:任何艺术都因该被放在文化的场域中被重新认识。当然这看起来有些反对艺术本体轮的意思,也就更加将电影本体论视为无物了。 好叻,扯得有些远,不过昨晚重新看这部被视为经典的美式喜剧时,读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也很久不写短评了,但是就像聊聊这部电影。 【宗教洗白】 一个看似对宗教的反讽,却真真的又回归到宗教信仰对于人的感化上来。不是原本的宗教太死板,是我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它。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在文化上很强大的原因,信仰很纯粹且终于自己的信仰。日本亦是如此。 【女性主义】 片子里的修女们一个个几乎都被象征指代了:小修女的青春萌动、胖修女的食欲乐天、几乎写着“英国”二字在额头上的玛吉史密斯的刻板都是从不同侧面书写了传统女性观与真是女性的对抗。姐姐妹妹们的设计又映照了Girls Power,凯瑟琳教堂和MoonLight舞厅也对比出了女性主义的演进。 【种族主义】 黑人在白人的信仰里得到了救赎,白人的教堂里,修女们有着不同年纪不同亚种,警察是一个非常地道的非美人……美国在用里的融化种族的坚冰,但是这样的设计还是出于他们自身的殖民文化根基,又让人觉得失望。 【怀旧情调】 美式喜剧本就有一种浓重的怀旧情结,喜欢在怀旧之中找到回忆里的欢乐,这和天朝的“老男孩”式的伤感怀旧以及“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意识形态式的怀旧不同……开头的老歌串烧简直绝了,后来也是这60年代的歌曲将喜感与温馨留了下来,以至于我上面说的那些意识形态或形而上的东西你都不会直接的名状,这是心态也是技巧,甩固有目的的形式主义好几条街。

 5 ) 人格魅力

有一些人,就是有那样的魅力。
看似随意的被安插在任意的角落,都可以茁壮成长。
然后每次,都开出不一样的花,散发不一样的香。

迪劳丽丝一次又一次在修道院做出让院长头痛,让其他修女惊诧不已的事情。
可是那一次次的不安分,让她把这个修道院,从完全的远离人群,到被周遭的人关注,接受。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是,就是没有人去。或者说,没有人想到。

可是一旦出现了那样一个人。
那么,就绝对是惊天动地的轰烈。
就如迪劳丽丝把那么杂乱无章的唱诗班改变的彻头彻尾一样。

那样子的大改革,却换来了除院长外的所有人的接受并喜爱。
这,就是她的人格魅力吧。

她并没有指责各位修女们的糟糕,并没有把所有过错推给指挥修女,并没有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是歌手,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并没有指手画脚。
她是那么认真,那么努力地从第一步开始传授。

人格魅力的起点,应该是一颗温柔并坚强的心吧。

就好像她当初她对于文森的态度,不会因为一件紫貂皮大衣而改变离开他的决心。(当然,目睹杀人现场,是起决定作用的。)

她在修道院从一刻都不能忍受到说出大家需要她,所以她必须在。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坚定的转变的吧。
而制造这样转变的契机的,是她自己。

她改变了唱诗班,她改变了修道院,她甚至改变了院长。
她还,改变了自己。

人格魅力之所以巨大到可以影响一个乃至一群人。
其实就是因为始作俑者的不自觉。
这样的不自觉,不夸耀,不自满,不骄傲。
只是坚定地,执着着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在某个时刻。

喜欢迪劳丽丝的魅力,在于她的行为,胜过她的歌声。

 6 ) 适合家庭观看

虽然情节有些老套,但是亮点很多,各个修女的鲜明性格特征,打破传统的精神,音乐,当然还有女主角个性张扬,天生乐观的表演。适合家庭聚会,朋友聚会观看,会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短评

还不错啦!下载后打算看,才知道这片子有“麦格教授”,依然一张严肃的面孔,最喜欢的桥段还是一众修女跑去拯救迪劳丽丝的桥段,乐死了!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情节简单“俗气” 不过喜欢里面那些歌 也喜欢这样温暖励志的小故事

10分钟前
  • lucia绿
  • 力荐

3.5星. 打造的挺成功的. 非常可愛, 很像漫畫, 音樂也好聽, 還記得主角在人鬼情未了里的耍寶式演出, 這就是天生有喜劇細胞的人. 最後一幕那個微笑好萌 ^^

12分钟前
  • 阿Q
  • 还行

修女也无聊。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音樂真是太贊了 黑人的嗓音太棒了~ 大愛 i will follow him~ 片中的harvey keitel 簡直就是神啊 讓我為之傾倒!

20分钟前
  • Chapelle L.
  • 力荐

想起i love you ,i need you(是不是),挺轻松挺搞笑的一部剧,不错

23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能量爆棚,行剧流畅,节奏明快,表演自然

27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力荐

美国当时的喜剧,具有代表性

3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在看这部电影以前听过很多遍这首歌了I will follow him~~

35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黑人的幽默细胞够丰富,把死气沉沉的修道院弄得欢快十足。弥撒第一首改编曲挺耐听。

40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充满着热情的喜剧片,剧情很简单,音乐很好听,让人很欢乐。

44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名声那么响的片,看了也就还凑活吧,没想象中那么好。线索单一,豪放女去修道院躲祸,万难宁耐清寂,故态复萌然后传染影响她们,排演了一场让教皇都喜欢的唱诗。前三分二节奏很慢。

46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很具有感染力的一部喜剧电影,歌曲很好听!

50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影片和气讲述主人公逃避黑社会追杀的故事,但在影片中这种暴力与血腥刺激却明显地被真实普通的生活和插科打诨的闹剧式动作情节替代了,影片中更多的是这个活泼粗俗、不甘寂寞的善良的二流女歌手如何把一个死气沉沉的修道院牵动起来,走向社会和人民,使之变得生机勃勃, 甚至连教皇都十分满意。

52分钟前
  • Winter Is Good
  • 推荐

实在有点丑 真的 直伤 基本上八九十年代感觉故事片的叙事结构就定型了 直至今天都没有再发生质的变化 就是经典叙事的基础上不断反馈后一步步的鸿沟设置 直到固定的套路模板形成 几个典型的人物立一下弧光 不过话说回来 唱诗班里介入流行风格推广这么开明了 还是加一丢丢钢琴就不算格里高利? 不懂瞎比说

57分钟前
  • 2007
  • 较差

长大以后重新看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一瞬间感觉回到过去。当年真的好喜欢这些歌啊~~I will follow him><

59分钟前
  • laurenⅢ
  • 力荐

完美喜剧片,据说源于194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我觉得“紫色”可能性更大

1小时前
  • 语然小语
  • 力荐

好看,很棒的喜剧效果,演员们有演技唱的又好听。

1小时前
  • 石头星
  • 推荐

好吧,我承认虽然当时听不懂修女们唱的到底是啥,但她们的热情、快乐感染到了我,很轻松很幽默的一部电影。

1小时前
  • 元宝宝
  • 推荐

当年大学合唱团表演过的曲目之一~最近偶然在电视看到,音乐依旧充满了感染力,让我回想起了排练的快乐时光~剧情能让人疯狂大笑的地方不多,反倒都是些令人会心一笑的镜头。修女们果然是天赐神物,特别是爱笑的胖修女,看到她心情就会很好~

1小时前
  • 大笨象騎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