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198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6

详细剧情

影片以见证人、叙述者查理斯·赖德(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的视角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英国,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兴盛与沉沦,描写了这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与命运。牛津大学,查理斯结交了贵族出身身份显赫的纨绔子弟圣巴斯蒂安·弗雷特(安东尼·安德鲁斯 Anthony Andrews 饰)。圣巴斯蒂安严苛的母亲马奇曼侯爵夫人(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饰)掌管着布赖兹赫德庄园,庄园上下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父亲抛弃妻子与情妇久居威尼斯的丑闻,给子女从小就留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日日饮酒作乐纸醉金迷的圣巴斯蒂安,邀请查理斯到庄园参加他的家族晚宴。查理斯对圣巴斯蒂安的妹妹朱莉娅(戴安娜·奎克 Diana Quick 饰)一见倾心。三人间扑朔迷离、暧昧不清的感情纠葛从此展开,跨越数十载,那些爱与生活,痛苦与信仰,都...

 长篇影评

 1 ) 迟到的礼献。

1

我把以下的文字当成一束小花,献给这40年前的经典。并不算什么正式的作品,更不是什么导游的台词。那如果你觉得有所冒犯,请直接忽略:

“ It was about 11 when Sebastian, without warning, turned the car into a cart track and stopped. We ate the strawberries and drank the wine. As Sebastian promised, they were delicious together. The fumes of the Sweet golden wine seemed to lift us a finger's breadth above the turf and hold us suspended.”

这里就是掩埋城堡旧梦时分。两个金发的牛津学人相爱了。 To understand all is to forgive all. 第1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在故园。如今所剩下的,只有风雨。我经常会怀念查尔斯和布兰奇的彻夜对话。庄园的河流叫bride,就是新娘的意思。所以Brideshead就是河源的意思(恰恰全片都没有表现)。

2 第5集打猎,当然百看不厌。让我想起了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英国贵族的打猎习惯仍然是中世纪的遗留。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就写过著名的老鹰狩猎指南。

片中的猎狐狸或者是野兔,在中世纪是最低级的。最高贵的当然是猎雄鹿,早期是熊,后来太危险,放弃了。其次是野猪。中世纪文学都描写过。那时候有主人,随从,猎犬主管,狩猎助手这样的金字塔体系。什么事都区分三六九等。

如同考狄利娅参加一样,中世纪也有女性参加,我们在绘画上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片中的第1部是贵族在城堡前聚集,喝酒暖身。而在塞巴斯蒂安的房间里墙上正挂着骑士骑马的版画,下面是非常漂亮的九节烛台。第6集在Rex办公室也是挂的这些内容。

聚集的贵族也不乏轿车的身影,我们看到车牌号是l X4502。在极漂亮的赛马周边,到处都是三花的小狗,尾巴摇曳着,妙说是品种狗,他懂得真多。赛马梳着漂亮的头发。仆人穿着燕尾服拿着酒盘,向骑手们递酒。 Bride已经穿着红装,戴着小圆帽,手套,拿着马鞭。有一个老年的嘴里叼着烟斗,还有的在喝随身酒。

打雷的助手一般都带着贝雷帽,他们站着交谈,等待打猎的开始。打猎是有步骤的,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就是赛马当中的一种运动,叫障碍赛。有人吹起了喇叭,哨子。姿势潇洒的,能够赢得女性的青睐。 3

第7集片尾是一个马奇梅夫人葬礼的小片花,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错过没看到。

马车拉着黑色的灵柩,缓缓向前。重点是高耸的家族墓地,就像一个城堡,像圣母大教堂一般的穹顶。就是他们永久安息之所。 到了第9集你就能看到早年查尔斯就画在了他们家的客厅里。一边是府邸,另外一边就是他们的家族墓地——一面是生,一面是死。从摇篮到坟墓。

体现了英国人好教养的场所。查尔斯把画留在了那里,也把自己的心留在那了。 4

最后一集也就是第11集。再回到现实的军队生涯之后查尔斯说了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就是这个庄园突然来到了霍普的时代。其实霍普就是在第1集,一开始出现的年轻小伙子,在小说中是着重描写的,说明他是查尔斯下一时代的人,有一种大大咧咧无关痛痒之感。

霍普,代表了一代人。电视剧的编剧可能没注意到这一个,所以台词有点穿帮,或不明所以。

这个前面的引子,是沃恩惯用的讽刺笔法。

 2 ) Free as Air

終于 看完了

Brideshead Revisited

這么久以來看得最久的TV

一天看兩集對我來說都是too much 害怕會沉陷的悲傷黑色的氛圍

這和標榜著黑色電影的那種營造出來的刻意的悲傷氛圍不同

并且我不得不承認 雖然最初看的是映畫版而且覺得拍得很靈 Sebastian很美 到現在 只能說映畫版很贊 而TV版是神作 不敢看第二遍的神作

和映畫版的劇情相比,TV有了太多令人觸動的劇情而且映畫版的劇情被改得令人討厭

不說映畫版里Charles做了什么白癡十三的舉動 只說TV

Charles喜歡的是Sebastian 毫無疑問 也許他只愛Sebastian 也許他也有愛過Julia 作為一種在世俗看來正常的愛情

「Sebastian is with us daily in Julia, and in every stone in the house」

和Sebastian的愛是天主教永遠不被允許的同志之愛 TV的悲涼便在于此 在兩個人無處不在的DOKIDOKI的氣氛中 無處不在地散發著無望的悲涼氣息

Sebastian相信自己有罪不可被救贖 沉淪在「有罪」 這樣的事實中無法掙脫 而Charles永遠不能明白他心中最深處的悲哀 所以Sebastian離開了他去了北非 也是同樣的原因Charles離開了摩洛哥

背負著十字架的重量的無處不在的壓抑 那是罪的重量 那是生命的重量

然后Charles遇見了Julia 他看見了Julia中的Sebastian

離開了Sebastian心灰意冷的Charles 感覺上更像是無法再愛的人 也許只是沖著在Julia之中的Sebastian 他重新回到brideshead 然后看一切慢慢走向終結

最后在臺階上說的「我懂」 那是橫跨在他和brideshead之間永遠無法跨越的宗教的鴻溝 brideshead的人最終都是屬于教堂的 而他永遠屬于他自己

他從不未任何人改變 卻只有Sebastian改寫了他的人生 他坐在臺階上働哭 是因為他最終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永遠也不會再有Sebastian 永遠也不會再有這樣耀眼得無法直視的記憶 他注定一世孤獨

無數微小的細節 一絲一縷地滲透每一分神經 看著 害怕去思考 害怕陷入其中 沒有任何特別的渲染 都是最平常最普通毫無波瀾的敘述 這樣自然的真的有如一個心如止水的人的死去的回憶的平靜的氣氛 造就了我心中的神作 是的 神作

即使現在腦中還能映出Sebastian和Charles兩人微笑著說話時的樣子回想時依然有抑制不住的dokidoki的心情也還能清晰地看見Sebastian在夜色中酒醉著用心碎的表情幾乎哭著對Charles說I just want to see u 看得見他在摩洛哥病院憔悴的臉

這是一個如同砒霜一般的故事 慢慢地腐蝕你 最后讓你細細綿綿地疼痛 痛到心絞 痛到無力再經歷一遍

至少我是 沒辦法再看第二遍

 3 ) 愿你沉醉不复醒,愿你在的地方永远是伊甸园

故园风雨后是个极为伤感的故事,虽然演员的演绎,情节的开展,有时会让你忘却这悲伤的成分,而沉浸在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一起度过的那个夏天,宛如伊甸园一样的美好。

本剧故事线非常简单,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结识,分别。查尔斯和茱莉娅相恋,分手。塞巴斯蒂安的结局。嗯,说到底,就是这么点事。

然而要说到细节,又或者说道感情,那可就说不完了。

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朦胧的爱。关于这一点塞巴斯蒂安的继母(非法律意义上)说得很明白:你们英国人太节制,以至于很晚才激发出爱的感受,而这时,身边却恰好都是同性。更重要的是,你们深陷爱中而不自知。

电视剧里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含蓄,比如,两人尚未认识之时,查尔斯每每遇见塞巴斯蒂安便目不转睛盯着看。塞巴斯蒂安意外闯入查尔斯的房间,吐了一地,查尔斯那表情真是,足可玩味。而塞巴斯蒂安转天送了一屋子的花向查尔斯道歉并邀请他吃晚饭,查尔斯简直乐得蹦了起来。很多年后,查尔斯成了阴郁的画家,整天板着脸,只开心地笑过两次,一次是遇见几乎和塞巴斯蒂安一个模子脱出来塞的姐姐茱莉娅,一次是偶遇和塞巴斯蒂安共同的好友安东尼。

电影里就处理得很直白了,塞巴斯蒂安很明白地了解自己是gay,也非常明确地了解自己对查尔斯的感情,然后查尔斯是个直男,和茱莉娅相恋,狗血撒了一地。

恩,我们还是继续说电视剧比较好。

查尔斯对塞巴斯蒂安是个什么感受呢。我想,塞巴斯蒂安是查尔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甚至到后续,查尔斯只愿围绕着塞巴斯蒂安的圈子展开生活。你可千万别说查尔斯是借机上位,当时查尔斯已是成名画家,风头无俩,而茱莉娅背负着沉重的名誉包袱。但问题在于,查尔斯对感情非常之不敏感,更无法明确。试图爱,无果。怅然离开,不做他想。离开,是查尔斯最擅长的事情。查尔斯大约是个好画家,画帮他表达一切。但不可否认的是,塞巴斯蒂安对于查尔斯而言,几乎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是所有青春的回忆。

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又是个什么感受呢。显然是个很重要的人,某天塞巴斯蒂安兴冲冲地带着查尔斯去见Nanny(他小时候的保姆,在他家终老)他说我不想带你见我的家人,我怕你见了他们会被他们抢走,但我必须带你去见Nanny。I had to 他说了两次。看着真像幼儿园刚交了小伙伴的小孩子兴冲冲回家跟家长汇报。但查尔斯是不是就是塞巴斯蒂安的一切呢?我想不是。查尔斯是大约是塞巴斯蒂安第一个可以放心结交无需掩饰的人。不求回报,不做干涉,有求必应,这是查尔斯的珍贵之处,牛津大学和查尔斯,是塞巴斯蒂安的世外桃源。直到马奇曼侯爵夫人,插手了。

塞巴斯蒂安的母亲马奇曼侯爵夫人拜托查尔斯劝诫塞巴斯蒂安,规范他的行为。这让这段感情变了味。马奇曼侯爵夫人是个虔诚的,贵族。非常有魅力。正如塞巴斯蒂安指出的那样,他们一家都很有魅力(当然,除了他哥哥,233,我觉得)查尔斯和马奇曼侯爵夫人有了书信往来,尽管查尔斯坚信自己还是站在塞巴斯蒂安立场上的,但在塞巴斯蒂安看来,这不啻于背叛。

但这不是关键,早在查尔斯和马奇曼侯爵夫人结识之前,塞巴斯蒂安就开始酗酒了。他的痛苦似乎是毫无缘由的,又异常深刻。在威尼斯的海边,他光着脚,来回踱步,抱着酒瓶子。天空下着雨,而他浑然不觉。

为什么这么痛苦。

塞巴斯蒂安一家都非常努力地开心。塞的父亲远离国土,带着情妇生活在威尼斯,整日谈笑,毫无倦色。塞的母亲决口不提在外的丈夫,整天谈论是宗教的救赎。塞的哥哥有模有样地过着生活,收集着火柴盒(?我不知道这个嗜好是不是我记混了),局外人似的对家人评头论足。塞的妹妹茱莉娅整日忙着交际,谈恋爱。小妹妹莉迪亚在天主学校愉快地顶撞嬷嬷,并购买非洲儿童的命名权,为大家祈祷。每个人看着都很快乐。塞看着也很快乐,在学校了举行晚宴吃着鹌鹑蛋,带着他的玩具熊阿洛依修斯坐着马车在学校乱逛。

塞第一次表现出不快乐是带查尔斯见Nanny的时候,说起了家人。第二次是他哥哥交给他一沓文件需要处理。说起家人的时候,他说,他们那么有魅力,抢走了我的一切。关于文书,他说,有些文件需要爸爸签字,妈妈和哥哥不愿管,只能我去处理。

抢走了我的一切。塞巴斯蒂安带查尔斯去见Nanny。Nanny问了一句塞巴斯蒂安学业如何,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塞的哥哥如何如何懂事能干,茱莉娅交际如何大获成功上了报。

只能我去处理。塞的母亲自诩道德模范就不用说了,塞的哥哥也是一样。后续他因为茱莉娅要离婚便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妻子是个淑女不能和茱莉娅结交。莉迪亚还是个孩子,茱莉娅百事不管。是的,背负了罪责远离在外还要支付全家支出的父亲,只能塞巴斯蒂安去联系。

莫名心疼。

塞巴斯蒂安内心大概是向着父亲的。但与之冲突的是,父亲在他受到的教育认知中,是犯有原罪的。他像父亲,爱父亲,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原罪的一种。

但他不能完全放弃自己,他做不到莉迪亚的天真,茱莉娅的撒手不管,哥哥的世故,他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他做不了母亲的好孩子。更糟的是,他深恨被当成好孩子管教,外力禁锢得越紧,他放纵得越厉害。塞巴斯蒂安的痛苦无处可逃。他甚至不是查尔斯。查尔斯的父亲虽然古怪冷漠,却意外地开明,完全支持了儿子的决定,放他自己出去跑,最终自力更生。

金丝雀最终回到了豫章书院,在那里被怜悯被轻蔑被嫌恶,再出来时,已然没有多少活力。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的友谊最终还是中断了。塞巴斯蒂安放纵于alcohol,查尔斯放纵于野外。

如果可以,我真想一直只写塞巴斯蒂安。可惜的是,故事已经移交给了茱莉娅。

意外相逢,和茱莉娅的爱恋。

茱莉娅的出场描述是这样的:“她的声音和说话的神气都同塞巴斯蒂安的一样。 ……她同塞巴斯蒂安简直太相象了,以致我在愈来愈浓的暮色里坐在她的身边,竟被她既是亲切又是生疏的双重幻觉弄得糊涂了。”

茱莉娅算是另一个版本的塞巴斯蒂安。再次相逢,她已然成了忧伤的少妇。查尔斯也是有妇之夫。风雨飘摇的渡轮,两个像逃学的孩子,避开众人玩得不亦乐乎。查尔斯没能和塞巴斯蒂安在一起,也许可以和茱莉娅在一起。他无法拯救塞巴斯蒂安,也许可以拯救茱莉娅。然而剧本不是这样写就的。遭遇挫折的茱莉娅最终走向了上帝的怀抱,她认定自己是坏的,所以更需要上帝的救赎,何其相似!

我想我大概不太喜欢茱莉娅,我甚至很难找到她和塞巴斯蒂安的共同之处。也许他们语气神态非常相似,但的确是两个不同的灵魂。塞巴斯蒂安属于伊甸园,一点也不想睁眼看见丑恶,完全忍不了虚伪。茱莉娅属于世俗,她尽力走向世俗的快乐,但是她的身份她的家庭紧紧箍住了她,她很难找到如意郎君,被迫消磨,cope,而最终在宗教影响下放弃幸福的可能。

简单带过的人:马奇曼侯爵夫人。错在她,错不在她。就这么简单。她的影响力啊,大约只有反抗她的人能感受这种强大和无处不在吧。要求所有人都虔诚如圣徒,大概很辛苦吧。

最后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人:安东尼!

安东尼是这灰暗影片中最后一抹色彩吧。夸张的安东尼,看穿了一切纷扰的罪恶和苦痛,却依然嬉戏其中。最后一个“真”的朋友。

这篇影评起源于近来许多父母教育的新闻,原来拟的题目是是“如有一日,愿你和这一切达成和解”。写到最后自己伤感起来,就变成了,愿你沉醉不复醒,愿你在的地方永远是伊甸园。说真的,让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家庭达成和解,可能吗?那个家庭原本就没有打算接纳他。让塞巴斯蒂安和那个世界达成谅解,可能吗?也许,也许可以做个苦修者。但他后来的境遇,和苦修者也差不多了。但是,堂堂正正地和解,却很难,就连安东尼,也披了一件夸张的外衣,才得以生存。让塞巴斯蒂安和自己和解?他已经和解了,我想他和自己已经和解了,只是,总尚存一丝希望,想和这个世界和解,却被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愿你沉醉不复醒,愿你在的地方永远是伊甸园。

 4 ) The sacred and profane memories

I have been there before,I knew all about it.

一次在tumblr上看到一个人给自己写的简介就只有短短的这一句话,便把合上小说就忘记了的许多都记起来了。

有一瞬间觉得隔了将近一年,再来写这本书,都不知道何处落笔。去年夏天,漫长而炎热的午后以及回凉而浮闹的夜晚,一个人在卧室里捧着一杯滚烫的茶,终于看完一遍,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都不好意思擦掉。

突然想起它是今年的3月31日,重看了一遍春光乍泄一夜辗转难眠,何宝荣抱着黎耀辉的被子哭得弯下背像是再也无法承受爱情的重量,让我联想起了最后一集里Charles伸出手去抚摸墙上画中Sebastian模糊的脸庞。第二天我坐在公交车上听Cucurrucucu Paloma,心里一阵忧伤然后不负众望地坐过了站。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样想是不合适的,我也知道在这两对男人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我依旧想说,他们在表达感情的方面依旧是相似的。又或许在男人之间的感情,表达的感情都是如此的,上帝把一根肋骨抽出来化作骨血相连的柔情,但没有给本就是独立个体的男性这样的机会。于是,当何宝荣在弥漫着烈酒、烟草与汗渍气味的探戈酒吧,醉眼迷蒙地与鬼佬跳舞时,他想起的是他和黎耀辉轻轻相拥,在公寓之中缓缓旋转,把自己的下颌和一心的依赖都靠在他的肩上。而流落在摩洛哥的Sebastian,只淡淡地说了一句,I kept thinking I was back in Oxford。

也许我们可以过早说到从小说1945年问世直到今天一直热论不休的话题,Charles和Sebastian之间是爱吗,或者,是爱情吗。

在Anthony Andrews和Jeremy Irons处,他们的回答是“是的”。我想也是。这种爱甚至到了一种毁灭性的地步。

全书最聪明的一个人Cara在威尼斯窗前那段话是剧本改得再烂都不可以删掉的,她说“It is a kind of love that comes to children before they know its meaning.It is better to have that kind of love for another boy than for a girl.”她也预见了这样的爱带来的后果,a volcano of hate。

她当然是就Lord Marchmain和Lady Marchmain来说的,这个聪明的,清醒的女人在当时,处在两个男孩爱的最高浪头的时候,是无法预见到自己的后半句话是错误的。Charles当然是爱Sebastian的,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他一直以一种冷淡、疏离的,克制、敛蓄的态度在讲这个故事,努力让它听起来平淡,寻常,不过多了一些诗意,但我觉得只有一次他没有控制住自己,一头扎进了汹涌的浪潮,尽管反复地强调Sebastian是forerunner,终于在和Julia近乎冷战般的简短来回交锋后,他用一种近乎如同春水挟着浮冰奔去的语态说,I had not forgotten Sebastian.He was with me daily in Julia;or rather it was Julia I had known in him,in those distant Arcadian days.I had not forgotten Sebastian,every stone of the house had a memory of him.在枕边人的香气已换了两种后,这样的坦承,无疑像是直白地说比起女子梭梭作响的衣裙,叮叮的钗环相击,他难忘的却依旧是那瓶Cointreau的味道,在午餐会的最后Sebastian借以拖住他留下的那瓶酒。

而对于Sebastian,这个抱着泰迪熊的男孩感情的一进一退也是意味深长的,他对Charles个中不合情理的态度陡转并不意味着友谊变味的失望,或者是对精神之爱的消退,或者更荒谬地,就像是电影里演的一样,是嫌弃Charles贪图他家钱财亦或是自己的妹妹(电影编剧也下得一把狠手)。他对Charles,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是你买了一条最喜欢的裙子,只在最值得的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他很聪明,知道一个中产阶级的男孩不可能在自己冠冕堂皇的家人前永久或是暂时沦陷。他也许是不舍得牺牲Charles,来换取一个夏天的不寂寞。但他最终还是在孤独面前退缩了,一个长不大的男人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早已不能再用泰迪熊和保姆的房间来满足,一个在成长期失去父亲,从出生就被剥夺了母爱,在保姆喃喃的宗教灌输与全心奉献下长大的孩子,在虚情假意与有着同样经历,所以不对他的痛苦感到分秒关心的同辈中成长,爱才是他所缺失的一切。于是Charles成了无辜的一个献祭品,为了爱他被暂时隔离,为了孤独他又被找回。但当Charles真的和Flyte一家混熟了,Sebastian起初当然痛苦,当然会疏远,当然会失去信任,当然会觉得Charles成了母亲的眼线。至于后来,我觉得Sebastian已经知道Charles没有背叛他。当他逃到Charles的家里,两人如约碰面,Sebastian问他“Have you gone over to her side?”,而Charles的回答是No之后他应该相信了。但是冷漠比爱更容易发芽,而世界上没有一种爱与激情可以重来。Sebastian依旧爱他,只是再也无法唤回当年可以对抗世界的错觉,他知道Charles救不了他,看得更开,人情反而渐渐淡漠,所以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二人怀着爱而渐行渐远。

如果这样说能让我们大家都感到宽慰的话,Sebastian从来都不会去恨Charles,就算没有Charles,就算那个夏天他忍住了寂寞,他依旧会流落异乡。Charles的错,不过是被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爱上了。

在Sebastian,这种爱只是一种无用功,它救不了自己,而对于Charles,这种爱毁灭了一切。他爱Julia吗,他爱Celia吗,他爱他的子女吗。老实说,Anthony的那句话我没有读懂。但我的理解确实是,有一种爱攻心,有一些爱流于皮肉,而扼杀了Charles的,也许是我没读懂为何物的“charm”,也可能是爱。

没有人会去想他和Celia,但Julia,后半部小说的主角,却是个问题。在我看来,他从来没有爱过Julia,而Julia也没有爱过他。Charles对她的爱,只能建立在她是Sebastian的妹妹,并且和Sebastian惊人的相似,她只是短期的自我放逐没有对生活起到任何质的改观后的替代品,去替代那个男孩消失后再也无处发泄的激情,用肉体与性格的相似,来代替自己没有抓住柏拉图般爱情后心灵的空虚。Julia也没有爱过他,同样是惊为天人的造物主之作,Sebastian要求的只是爱与快乐,而作为长女,她却要求全世界为她的美与出众,回报以荣光与羡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就是为什么Sebastian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爱他,而Julia顶着同样的皮囊,只能招来一段段的无疾而终。她的不满足,那种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而心比天高的危机感,就是她不安的自述,过去与未来在两头逼迫得太紧,留下的是一个拼命寻找存在感的现在。Charles只是一个接替Rex的港湾,到了中年,她依旧需要万人艳羡,依旧需要别人说,她年轻时做过呼风唤雨的政客的妻子,后半生依旧有小有成就的画家陪她走过余生。这种双向挫败感的激情,只是暴风雨中两个无檐可借、无衣可蔽的孤儿短暂的互相暖身,却从来不能互相拯救。

或许在谈完爱这个奇奇怪怪的话题后,我该说说它的银幕、荧屏改编了。

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写这篇文章,和08版的电影很有关系,我也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是先看完了08版才接触到书和电视剧的。

08版对剧情的扭曲,对想传达的东西的扭曲我不想再讨论。关于这个版本的争论焦点也在Sebastian身上。一个只出现了1/3的时间的人物,所有人却用了剩下2/3的时间想念他。

看完08版,再加上我对Ben Whishaw有一定的了解,我对他演绎的Sebastian,当时是非常认可的。也许Whishaw,以及他塑造的Sebastian,是合这个时代的口味的。尤其在女孩,这个Sebastian也算是能住在心中的一个主。

但读完原著,我才知道Whishaw版本和原著里的那个男孩离得有多远。那个纽扣孔里插着兰花,抱着泰迪,坐在轮椅上吃着新鲜的浆果,祈求着永远都是盛夏的男孩,到那个秃顶的、醉倒在教堂门口、祈求只为当个僻远教堂看门人,拖着扫帚,挂着一串钥匙,那个可爱的老醉鬼塞巴斯蒂安,这样的命运转折,不是所谓的摩洛哥修道院里45°角仰天融化在阳光里就可以演绎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剧本的问题,Whishaw对Sebastian的演绎,说好听点叫流于表面,说不客气点儿叫略带矫揉。毕竟,不是所有会对同性产生感情的男人都具有“浓浓的女性特质”,也不是所有有情致抱着个泰迪熊的贵族少爷就一定要娇弱无力。至少,原著里想塑造的Sebastian,不是这样的人物。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在读小说时读到Charles眼中的摩洛哥景致:gentle streets,walled city,windows open to the stars, aire scented with cloves and incense and wood smoke,我知道那个Sebastian,是欣赏不来这样疏朗的景致的。

主观来说,我更偏爱81版,这也逼迫我在谈及Anthony Andrews版本时更加谨慎。平心而论,AA叔是一个个人痕迹非常强的演员,而故园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他后来的发展,但他在诠释Sebastian时,最出彩的一点,是他用一种真诚、清澈,不刻意赋予Sebastian更多的娇弱色彩,在保留男性特质的基础上,依旧让你为他心痛。关于他,我不会再说更多,否则有被指责抬一个贬一个的危险。

至于Charles,我想没有可比性。

在小说里,Charles这个人物,就像我多次重复的一样,尽管语调冷淡疏离,但Evelyn Waugh依旧慷慨地给我们展现了他的小算盘。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甚至可以说出身平凡、家境一般,面对这样的世袭贵族,谁没有点儿小心思。在Lady Marchmain企图用书稿拉他站队时,他坦然承认这样被拉拢和看重的经历是令人愉快的。后来Lord Marchmain表示要将Brideshead留给他和Julia,他也小小无良地流露出了激动,Sebastian和他去威尼斯时,他也坦然享受了地位与财富带来的闲适与愉悦。野心不是没有的,但绝不等于就可以将它肆意放大。如果Charles一心要送上门,做Samgrass那样流着涎水的哈巴狗,早该在Lady Marchmain指责他“callously wicked”“do something so wantonly cruel"时害怕得跪地求饶,但他却没有受任何触动,Jeremy Irons在演绎这个情节时,更是在带上门时露出了一抹浅笑。

Julia我不会再说,他和Brideshead反而是我完全没有受到两个版本的演员影响,有自己想象的人。Hayley Atwell是连门路都没有摸索到,Diana Quick味道是有了,总是比我心中的Julia差了一些。

其实写到这里我会想,我花了将近一天的功夫,写下了真是堆渣滓。不过还是谢谢每一个看到这里的,无论是快进还是一字一句。我也算了愿,写下这一个月甚至一年来徘徊在脑里的点点滴滴。今后随着理解的改变,也许会再改这篇文章吧。

我买的那本Brideshead Revisited,已经快翻烂了,带去旅行,在多哈转机时夹了一张Stella McCartney的试香纸,香水叫Lily,是Stella怀念Linda推出的,香水的前调很女人,也许是Stella愿意给这个世界呈现的她的母亲的样子,但夹在书里快一年之后,和着纸与灰尘,积淀出的味道,早已超过了Stella的掌控,是最澄澈却又缱绻的怀念,对于她是怀念亡母,对于这本书里的人,可供追忆的似乎又太多了。

当然,在81版里演Celia的Jane Asher大概和这香味略不协调,当年如果她放下她的骄傲,他放下他的大男子主义,早已没有这一半的凭吊了。这是题外话。

 5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从片头旋律开始的压抑一直延伸到全片终结,历尽沧桑的Brideshead庄园,熟悉的风景一点一点残败,眼看着Charles从繁华回到孤单,不禁浮现一个身影,Sebastian,他还好吗?
或者应该问,如果他还在人世,看到自己曾经无限叛逆过的生活如此变迁,这位天真的少爷又当作何感想。
Charles性格里多少带着软弱,以至于一旦面对抉择,他通常是无从把握的。Sebastian偏偏相反,抱着泰迪熊的忧郁少年骨子里异常坚韧,完全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认准了便不再回头,哪怕在别人眼里,他是一心一意要堕落下去,什么都顾不及了。
依然是假设,如果当初Charles不顾一切带走了Sebastian,那么,他们后来的人生会有所不同吗?还是到底争不过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结局。
风暴中的游船上,Charles和Julia重逢,应该是幸福的故事,偏偏在信仰冲突中无疾而终,当然,也可能无关信仰。当远方归来的Cordelia偶然提到Sebastian时,Charles的眼神叙述一个事实,自始自终,他都没有忘记,Julia的确很像Sebastian,可惜,她不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以为辗转曲折的生活可以改变些什么,然而,一如从前。
Sebastian病重迷糊的时候以为自己回到Oxford,那些时光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境,甚至他一生都活在那梦境里,靠着酒精的麻醉浑浑噩噩。Charles总是清醒,他谨慎知礼,小心翼翼把叛逆的灵魂藏好,顺应时势寻求生存,每一步都没有踏错,只是太美好的梦境和梦魇一样纠葛,无论后来怎样,他的心底有一份思念掺杂着遗憾如影随形。
一个人,终于,他要寂寞终老了,渴望拯救的、曾经得到的,随战事逼迫、年华似水纷纷扰扰散开,张爱玲用一句名言道出真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无论是情、是景、是人,还是心,当时我们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就让那年暑假泛舟湖上的肆意如同未加盖白兰地的酒香一起飘散成过往,青涩不再。

 6 ) 天空拉不过那只钩子,寡淡的人也不配得到幸福

在倒数几集的时候,茱莉亚终于有了一次爆发,她和查尔斯走在庄园里那极具象征意味的喷泉边,查尔斯还在用他那种局外人式的、不冷不热的、中产阶级的眼光描绘调侃着这个家族之间的纠葛,茱莉亚忽然生气地停下来,问为什么你总是用这种局外人的眼光看我们这些人和这些事呢,查尔斯淡淡地回答,这就是我的处事方式啊,茱莉亚终于用手中的枝条抽打查尔斯的脸。

那时候,我想,天啊,这句质问,太过铿锵有力,比电影版里茱莉亚问的那句“查尔斯莱德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更加精准,我得为这部剧写一篇长长的文章。但是完全无从下笔。

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看完这部11集的电视剧。

Brideshead Revisited,我异常着迷于这个故事,2013年的时候我看了电影,又补了小说,都反复看了几遍,并且有一次因为在机场里通宵等飞机而突然看哭了。哭点我还记得清楚,大概是塞巴斯蒂安第无数次令他母亲失望后,他母亲找到查尔斯,希望他能拯救这个小儿子,说了句,大意是,全家他都无所谓,他只喜欢你一个人。那时候我突然觉得非常非常的委屈,那种全世界、旁观者、亲近的人、过路人都已经看穿了的那深刻的感情,当事人也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感情,最后还是被辜负得一塌糊涂。

一开始我是被噱头吸引,把这个故事当成纯粹的bisexual love story来看的。一个野心勃勃的中产阶级少年,周旋在一对漂亮的贵族姐弟之间,最后两手空空,被战争和大时代洗劫一空。这是电影版的大幅改编给我留下的印象。塞巴斯蒂安在四风神殿外面给查尔斯的亲亲一吻,没有回音。三人行的威尼斯之旅,坐实了查尔斯和茱莉亚的爱情。在茱莉亚和雷克斯的订婚典礼上,塞巴斯蒂安惊天一喊“你接近我只不过是为了sleep with my sister”,更加把狗血洒的漫天飞舞。

后来看了原著,因为太过克制晦涩,反而摸不着头脑。觉得像一个成长故事,长偏了,于是一路自我毁灭,大时代背景下的残酷青春。

直到看了电视剧,才明白这是一个宗教故事。时髦的服饰,花天酒地的派对,牛津俱乐部美好的基佬少年们,都是宗教核心的外壳。作者讲了一个形形色色的人与天主教的故事,有的人臣服,有的人信仰,有的人斗争一生最终妥协,有的人半信半疑最终毁灭。而查尔斯莱德,就是一个旁观者,尽管他和整个庄园的人产生了无数交集连结,但他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看着这群人被宗教摆弄。

电视剧阐明了查尔斯不是一个野心家,相反,他根本就是野心家的反义词。他是一个特别特别寡淡的人,那种寡淡不是作恶,而是不作为,被动的不作为。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突然想通很多伏笔,例如为什么作者花大笔墨去写查尔斯和父亲之间那种淡薄到异常的关系,他父亲不知道他要去念牛津,不知道他一个月花多少钱,仿佛永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基因是这样的强大,家庭教育是这么的深刻,以至于查尔斯此生都不知道怎么去关心一个人,去在乎一件事。他永远是个旁观者。他融不进别人的故事里,他过分超脱,他的共情能力是零,在茱莉亚父亲病危的时候,他还高兴地走进茱莉亚房间告诉她他准备和天主教斗争到底——因为那符合他自己的逻辑与立场,丝毫没有意识到茱莉亚的愁容和斗争。

老实说,在这部电视剧里,我时常会被查尔斯的自私和寡淡给气到。他对妻子的冷暴力,那种坦然地说和她结婚只是为了“性的吸引”以及“她看起来像一个画家的妻子”。他对塞巴斯蒂安的冷漠和自持,他去看塞,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冷静的距离感,尽管他已经非常非常震动于这个小少爷的困境,但他依旧冷淡地——近乎面瘫地,劝他回去。并且在失败之后就立即返回英国。

如果说这还能勉强解释为,他尊重塞的意愿。但后来,当克迪莉娅带回塞巴斯蒂安的消息(病痛折磨、旅途奔波、丧失伴侣)的时候,他依旧沉着地回了一句,“I hope he did not suffer”。而克迪莉娅回了一句,“yes, he did. unbearable pain."

就你完全不知道查尔斯这个人在想什么。他可能,人之常情一般地被震动、内疚、恍惚,只是外表克制,又有可能丝毫不为所动,冷酷无情。因为这个角色在书中是“我”,所以没有过多的描写,像是一个透明的叙述渠道,而铁叔把这个角色的寡淡、透明演得入木三分。

其实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是讨厌他到要把他揍死的地步。他比一般那种传统纯粹的反角更令我讨厌,因为他不主动做坏事,他只是任由坏事发生(并且,大家完全可以justify说他也没能力阻止),就像在塞巴斯蒂安已经沉迷酗酒,将自己像一滩烂泥一般甩在他身上时,他明明知道自己是塞最后一根稻草了,他在悬崖边,伸不伸手在他一念之间,但他,穿着漂亮的燕尾服,将塞巴斯蒂安从楼梯上拉起来,说,“快去睡觉吧”。他就这样把一个已经烂脓的问题随意掩盖下了,然后他下楼,继续和那一群漂亮富有的人周旋。那时候我真的无语凝噎心里骂娘无数遍抽他千遍不厌倦抽他的感觉像三月。

但最后一集,我突然恨不起他来。因为他唯一一次,在这个故事中唯一一次,表现出要主动改变什么的姿态,并且彻彻底底地失败了,这让我不忍心再去恨他。最后一集的高度和深度我是无法描摹的,它把死亡、恐惧、妥协这些宏大的命题塞在这一集里。查尔斯送医生上车的时候说,勋爵很有斗志的样子,一直在说自己会好起来,但医生却说,这是他极度恐惧死亡的表现啊。勋爵的情妇也说,当他身体状况好一些的时候,他才会用调侃的口吻说起死亡,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这种人性的复杂微妙,根本无力抵抗的对死亡的恐惧,都在这部1981年的电视剧里体现出来了。

最后,查尔斯奋力抗拒让神父为勋爵做最后的忏悔仪式,这真的大概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亮出了鲜明旗帜,让一向模糊的面容都明晰起来的一个举动。他和布赖兹赫德辩论天主教的可笑与误区,他以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姘居者的身份拦着教父,他的态度突然坚定起来。这不得不让我突然鼻酸。因为想到了塞巴斯蒂安,这个在后半段电视剧中完全没再出现,连片头字幕都没有了的角色。

在故事的一开始,查尔斯对宗教的态度还没那么明确,在跟着塞去小教堂的时候还顺便沾了点圣水,又被塞说你不信的话就不必这么做,那时候他对宗教还是懵懂混沌的。但经过那么多年,他看见塞被其生生毁灭,又看到茱莉亚也逐渐要步其后尘,他的态度变得这么坚定起来。

我在想,如果一开始他就是这么强硬,要将这家人拯救出来的那种超级英雄姿态,会不会塞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但因果没法倒置,他在勋爵死前那么激烈的态度大概也是源于对塞巴斯蒂安命运的内心震动。但最终他失败了,勋爵用最后一点力气划了十字,他突然知道自己前半生的斗争都消散了,他起身,离开卧室,然后等茱莉亚出来,和她进行最后的道别。那一段是非常动人的,他们坐在楼梯上,什么都没说,就知道那个父辈的死亡是他们恋情关系的休止点。茱莉亚要回去那个禁锢的牢笼了,她要开始为失败的婚姻赎罪。他们短暂地淌了一会儿眼泪,就克制地告别。

电视版让茱莉亚这个人物丰满很多(电影里简直把她处理成一个不可理喻的傻妞),让我对她的动机、矛盾和所做选择有了非常好的了解。尤其是她和雷克斯的那一段,其实是非常微妙的(这整个故事,整部剧,就是一个大写的subtle,讲真,也只有英国人能处理得来这种级别的subtle了),情节展开得非常轻盈而合情合理,那种少女对于油嘴滑舌、老练事故的中年商人的迷恋,周旋,博弈,以及最后全情输掉地爱上,被坑进,过程都非常顺畅,而电影里直接处理成了母亲的命令,和原著违背的点实在太多了(事实上她母亲和哥哥都反对得不得了,因为雷克斯以前结过婚,这对天主教来说是不行的)。

茱莉亚和查尔斯重逢的时候有一段对雷克斯相当精彩的描述,大意是雷克斯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他像是一个人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的进化,他是畸形的。那段话给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以后如果我要嘲某个人都可以拿来用。

很奇怪,这部剧里对人物描写最棒的都是借别人之口的描述。例如克莉迪亚对查尔斯复述去照顾塞巴斯蒂安时候的情形,她说塞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境况差到不能再差,但旁边的人总还是喜欢他,他无论如何,总是lovable的。这么一说,我真的恍然大悟,为什么我这么爱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从任何角度来讲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他离经叛道,又过分阴郁,酗酒,性格乖张,但他有一个高于一切的特质,就是lovable,你不得不服。

塞巴斯蒂安成为最好理解的人物。他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家人都是笃定的教徒,他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身背原罪。他不敢奢望有正常的幸福,只能通过自我毁灭、经历苦难来获得一点点活下去的正当性。我和朋友讨论说,如果查尔斯不那么渣渣的,而是主动地拯救他,他的结局会改变吗,讨论结果是估计不会。因为他认为自己背负的原罪让他没法和任何一个正面积极的、有光明前途的大好青年在一起,他只能和库尔特这种从根子里腐坏的人在一起,他才觉得,自己在被惩罚着,在受难着,才能活着(就像克莉迪亚一直坚信的,她的小哥哥受了这么多苦难是因为得到上帝的征召,只有这样才能成神)。作者最后的目的大概还是想说,你看,你们的宗教让你们没法心安理得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茱莉亚不能和糟糕的丈夫离婚进行下一段婚姻,塞巴斯蒂安不能过放荡的同性恋生活,布赖兹赫德和克迪莉娅倒是自愿的,但他们的生活也称不上多称心。

所以,这位含着金汤匙出身、养尊处优、漂亮得拥有女性美的小少爷,在潮湿酷热的破房间里,支撑着残破的躯壳,也要硬站起来帮库尔特找一包床底的香烟。查尔斯要帮忙,他说,不要,这是我该做的。

他觉得自己应该受苦。

那真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了。

他母亲念的那个故事里,宗教像一个看不见的钩子,和一条看不见的长线,游荡到天涯海角,但猛拉,就能把他拉回来。查尔斯呢,就是那片寡淡的天空,他没有拉塞巴斯蒂安,只是像旁观者一样,背着手在后面,目睹了他颠沛流离的命运。天空是没有力道的。

只是最后中年的他作为军官重返庄园,他看到他年轻时画的那幅油画,已经被其他人涂得乱七八糟,那个镜头,和当时一模一样。但当时,还有一个少年,金发,着白衫,将外衣闲闲地系在肩膀上,重心放在单腿上站在旁边看着他画。

 短评

我们都爱塞巴斯蒂安,可最终都成为了查尔斯,成为了旁观者。

6分钟前
  • 五百藏森罗
  • 力荐

十多年前的深夜,懵懂年少,日日追看,至今念念不忘。-不错,几乎是场梦。

9分钟前
  • danzhu
  • 力荐

和Sebastian一起的时候,是我一生中最生气勃勃的样子。

11分钟前
  • 一梦十一年
  • 力荐

有时候我觉得过去和未来在两头夹得如此紧,根本就没有留给现在的时间。

12分钟前
  • RoseTeller
  • 力荐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再现英式缓慢优雅,此等怀旧怆然唯有在这些地方、这些人身上开放。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尽管塞巴斯蒂安只出现在了前几集,但无疑比作为旁白的男主查尔斯更加出彩。最后一集中年人查尔斯以驻军身份走入已然破败的庄园,抚摸着自己亲自描摹的少年塞巴斯蒂安。之前几百分钟的剧情,或许就为了铺垫这一刻两秒钟的万种苍凉。

17分钟前
  • Ayuan
  • 力荐

Charles Ryder & Sebastian Flyte

21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在异乡的某个角落里,永远是英格兰……

26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挚爱的英剧!Jeremy Irons年轻时候好美好嫩啊!!电视 电影和书都看了个遍!

29分钟前
  • 🍬Candy🍬
  • 力荐

charles从不争取,sebastian从不强求,唉

34分钟前
  • MajorZiggy
  • 力荐

有大放光彩的人物的小说,成败都在选角间。这个故事就看Sebastian啊,当时夜深人静看到再三叹息。就要那样毁灭,还要有那样的风流。后来看到张敏仪写当年出公差,刚好住进戏里大宅,看见他们拍摄S和C在喷泉边喝香槟喝到掉进水里的戏份,他们拍通宵她就倚窗看通宵。再没有这样绮丽的回忆!

37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仿佛一出英格兰的红楼梦。再也回不去了的Arcadia。Charles用世故、Sebastian用放纵来放逐自己所有人都不知道“我是谁”。电视剧十分忠实于原著,Castle Howard美哭了,等我整理照片。2015-09-01 想看 2016-02-27在看

42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整部剧都太太太太太虐了!!!过去了就回不去了!!!!!!

45分钟前
  • DJ發逹!
  • 力荐

基出血 一个眼神 老子都要暂停下来缓一缓 所以我看了半年才看完

47分钟前
  • 真可惜🥺
  • 力荐

神作。安东尼·安德鲁斯,演活了一个难以描述和定义的角色,集脆弱、美丽、优雅、天真、活泼、颓废又自我的塞巴斯蒂安少爷。电视剧的后半段,我和主人公查尔斯一样,一直在寻找着关于他的片言只语。

48分钟前
  • silmarillion
  • 力荐

在它面前,电影不值一提

4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虽然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可是那份隆冬的寒冷还是丝丝点点的渗透出来,犹如砒霜慢慢地腐蚀你,最后让你细细绵绵地疼痛,而这种痛,即使没理解,却已无力再经历一遍。

54分钟前
  • 三四
  • 推荐

撕裂 陨落 对于曾经那么一点英伦的美妙的幻想的祭奠 那些光华和繁荣都已经在少年情事无疾而终之后风化剥落 最终成了记忆低端散落的如梦般不可把玩的碎片

5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Physical attraction. Ambition. Loneliness. Missing Sebastian.

1小时前
  • Rocinante
  • 力荐

我要给十颗星,谢谢

1小时前
  • rer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