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2010)

战争片内地2010

主演:吕良伟,袁文康,安以轩,谢孟伟,

导演:沈东,

播放地址

 剧照

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2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3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4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5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6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3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4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5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6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7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8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19喋血孤城(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9

详细剧情

1943年,侵华日军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

 长篇影评

 1 ) 且以真伪衡人品,莫以成败论英雄

  
   1937年8月淞沪会战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
  1937年9月太原会战
  1938年1月徐州会战
  1938年5月兰封会战
  1938年6月武汉会战
  1939年5月随枣会战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桂南会战
  1940年5月枣宜会战
  1941年1月豫南会战
  1941年3月上高会战
  1941年5月晋南会战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4月浙赣会战
  1943年5月鄂西会战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
  1944年4月豫中会战
  1944年5月长衡会战
  1944年8月桂柳会战
  1945年4月湘西会战
  
  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206位将军战死疆场,陆军牺牲.失踪者共计321万1419人,海军舰艇损失殆尽,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拯救了国家和民族的人,千古流芳万世景仰.且以真伪衡人品,莫以成败论英雄

  
   

 2 ) 有一种爱叫忠诚

    电影《喋血孤城》里的一幕:师长余程万探视伤兵,和士兵们一一握手致意,当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习惯性地伸出右手,这名士兵也伸出右臂,被白色绷带缠绕的右臂,手已经没了,这时,将军脱下自己左手上的手套,然后伸向士兵的左手方向,士兵微微伸出左臂,同样是白色绷带缠绕的手臂,他失去了双手,这时,将军把自己的右手抬高到太阳穴的位置,行军礼,没有一句对白。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为电影里的热血男儿,他们是这个民族曾经最坚强的脊梁。

    影片里剧情的发生地---常德,是我美丽的故乡。我要推荐这部影片的理由,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一点,更为重要的理由是这是难得一见的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电影。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十分严重的国家,政治是一切的中心,所以,艺术只能被阉割,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历史和虚构的故事一样,可以被他们肆意更改,只要他们乐意。想一想你学过的历史教科书吧,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部分,基本都是这样: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沦陷,轻松一笔的带过我们的先辈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想一想你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吧,《地道战》、《地雷战》和《小兵张嘎》等等电影里,敌人张牙舞爪,只差没把坏人二字写在脸上了,而我们的游击队员聪明勇敢,把当时世界上军事一流的日本皇军耍的团团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战胜了敌人。这几年,情况有一些好转,像《太行山上》之类的电影里,我们终于能看到国军战士敢于充当八路的配角了。我不知道拍这些电影的人是不是在怀疑咱老百姓的智商,反正我今天是在怀疑他们的智商和人格。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时代所需。他们骂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嘲讽法西斯日本皇军的低能弱智,无非想证明他们的*党多么英明伟大,是中国的救世主,所以,他们还可以厚颜无耻的不断重复他们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你不要觉得奇怪,这个国家的不幸,正是因为有人不敢正视我们的历史。

    《喋血孤城》的剧情以1943底的常德会战为背景,以战事的发展为线索将剧情一一展开,当时守护这一地区的国军第74军第57师9000余名士兵(电影说是只有8000多名士兵),被日军三万多主力部队包围,在失去了德山和涂家湖两个战略要地后,退回到常德城内,在敌众我寡、援军被阻和补给不足的情况,依然坚守城池,日军在攻城之战中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使用了毒气战,才进入了城内,之后,日军又遇到了顽强的巷战。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争的场面越来越惨烈。最后,在绝境中,电影塑造出了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影片里的战争场面比较多,做到了尽最大可能的反映战争的残酷无情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正是过多的战争场面弱化了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这应该是电影的最大的败笔。吕良伟饰演的师长余程万,将一位中国将军的风骨和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一开始就在敌军的台词里为这位人物设计了文武双全的形象,之后,却很少用细致的手笔去刻画这位我认为本片中最重要人物,从影片的开始到结束,影片从未从大局上清晰地去反映将军对不同战事时期的应对对策,更不要说将这些对策串联在一起,来反映在敌我悬殊之大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决策者对战事的运筹与指挥的心路历程。

    战争片里,如果只是一味叙说战争的话,只会让人感受到战争之中生命之脆弱,从而失去希望。战争中的爱情,虽然同样美好,但大多却是十分的伤感。在本片里,安以轩和袁文康的表演给影片本身增色不少,他们饰演的一对战地情人的爱情故事,给无情的战争带来了一份美丽的憧憬。新郎肩负着一名军人的使命,在关键的时刻,依然选择了抛下了刚刚新婚的新娘,舍身取义,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新娘拒绝帮助,只身将已经死去的新郎拖上阁楼的二楼,然后平静的躺在新郎的身边。这是这场爱情戏里最动人的时刻,也是最伤感的时刻。

    电影可能永远也无法还原战争最真实最残酷一面,但是电影能够浓缩一场战争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精华的部分是人性的和富有意义的,这可能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或者更多。

    我读过的一本书《父亲的战场》,书的封面上,是滇西反攻战役中一群士兵,他们伸出大拇指,示意“顶好”,正中间,一个略显稚嫩的娃娃兵,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仿佛他们并不是身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千万别轻易说爱。一旦说了,就要有为爱而死的勇气。无论爱的是你的祖国,还是女人。”。没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就难以表达这种爱,即使说了,也不会有这种爱的意义。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并不是一种主义,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感,那些有过亲身经历的先辈们,他们中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憨厚朴实,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他们敢于拿出生命去保卫国土,比起用言语去表达这种爱、比起心中流淌着这样的情感更为真实实际,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为了不要做亡国奴,为了不要给后辈们留下做亡国奴的耻辱,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撒下过热血,我想这就是忠诚之爱吧!

 3 ) 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常德会战,光看看这些片中出现的番号便知其惨烈,74军57师余程万,58师张灵甫,10军方先觉,18军胡涟。

画面不错,镜头感很强。道具算是比较说的过去了。挑两个小骨头,日军永远都是友坂38式步枪,拜托那时候已经很多换装77式了。国军既然看到了M1卡宾枪,为什么没有见到汤姆森?日本海航的零战也出现了,应该是陆军的中岛隼式,还有即使是中岛隼式也不会以一式陆攻的队形进行高空水平轰炸。

剧本太二了,要大不够大,要小有太狗血。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题材了,尤其是最后余程万的电报,这真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拜托,这个不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好伐!

57师于常德最后电文: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四军万岁,JIANG委员长万岁,中华MIN国万岁!

 4 ) 《喋血孤城》:一场流水帐电影

《喋血孤城》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当下的感受:苍白无力!

 
    苍白无力之最——编剧!

    整个故事就像是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在记流水帐。“八千‘虎贲’将士拼死抵抗三万精锐日军”,多么精彩多么振奋人心的影片重心呀,这样的历史题材,况且还是国民革命军的历史题材真是不多。抛开两党关系,我期望能在影片中看到国民党战士作为中国人在面对日军时的拳拳爱国心,想看到号称“虎贲”的精锐部队有多么的英勇善战,想看到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着怎样的英明智慧等等等等。

    可是我看到了什么?

    一个有勇无谋的感性指挥官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霸气,只把希望寄托在永远等不来的援兵身上,没有想过好好运用好手上的虎狼之师;号称“虎贲”的八千将士不堪一击,不如一个临时加入的苗族小伙子,整个战争只守不攻,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一次像样的可圈可点的有组织战争。

    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部队打败仗不奇怪。名不副实,这样的部队,愧对“虎贲”之称号!

    看完《喋血孤城》留给我的是对重新了解这场战争的兴趣,因为我不相信八千“虎贲”之师是如此的窝囊,没有军魂;我不相信一个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是如此的无能,八千精兵在手不能组织一场漂亮的保卫战更别说是一场英勇的反击战;在电影里我看不到国民党军队的后勤体系,因为在那样的现实情况下,一支部队的后勤系统反应的是整个军队的作风纪律和军民关系。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指望从编剧那得到任何线索,只能依靠自己将来的细心搜集。

    我看不到拍这部电影的意义在哪。

    抛开政治层面(很疑惑:在政治层面有没有诠释到位?),从这部电影本身分析,我唯一能想到的意义或许是编剧想放大这场战争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可是这个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在谁身上?是师长?连长?二虎?还是柔弱的婉清?感觉都不对。咱那位感性的师长除了满腔坚守战场的热血之外没有发挥一点专业技能,这场战争的窝囊失败他得负主要责任;连长冯葆华倒是可圈可点,八千“虎贲”将士就他没有辱没这个名号;苗族小伙子二虎只能说是一个专业技能很强的兵,还上升不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层次;至于那位貌美如花的婉清姑娘在剧中的思想行为方式则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罕见的小资情调,整个精神面貌没有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之中。对于一部名为“喋血孤城”的战争电影来说这样的英雄主义非常非常的苍白,如果说这部电影编剧导演的本意是想体现57师八千将士的英勇善战,那么无疑,很失败。因为英勇善战体现在部队作战时的战术水平上,体现在军队打仗时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八千将士每个人的个人专业技能上。枪声只能代表战争,不能代表善战;牺牲只能代表顽强,不能代表英勇。

   《喋血孤城》,只能说这是一部流水的战争电影。

 5 ) 历史必须正视!

抗战,我几百万将士的鲜血不能被祭奠,却被遗忘抹黑,换之的却是对执政者的颂扬,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无法正视历史的民族很难做到真正的崛起,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6 ) 含着热泪看完这部水准一般的电影

十年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唱团学唱《黄水谣》,开头是女声的“黄水奔流向东方.......”描绘出美丽的山河,“男女老少喜洋洋”之后风云突变,男生悲壮的声音:“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国恨家仇油然而生,大好山河转眼沦为赤地千里,恨不能立即提起枪奔赴沙场,跟鬼子杀个你死我活。
07年去衡山,眼见山顶的圣帝庙香火鼎盛,山腰的忠烈祠冷冷清清,路人仿佛无人注意路边的标识,青天白日徽下面八个字,我记得应该是“游人到此,脱帽致敬”,“游”字可能是“行”或者“路”字。忠烈祠里游人最多不超过十人,祠里英烈的牌位前,香炉已冷,只看到几个花圈,有一个花圈上写了四个字:并不寂寞。
古人有千金买骨的智慧,千金买来千里马的骨骸,自然就有人牵着真正的千里马来找你。我希望看到更多反映国军抗战的电影,所以我去了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但是我对电影水准的期望值不高,现在给这部电影打四分,三分是对电影自身的水准,一分是为了这部电影普及常德会战历史常识的功德。

这部片子的导演还是不擅长导演战争片,而且竟然是垃圾电影《太行山上》的导演。但是片子一开头还是有亮点,安以轩唱(当然肯定不是她本人)常德的好山水,与《黄水谣》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只可惜导演功力不够,其他很多地方没有掌握好。
先说别的优点:1、二虎的形象,上战场一听炮声就吓得魂不附体,这个细节我很欣赏,比他后来那些麻利的战斗动作靠谱得多;2、枪械服装方面的错误应该很少;3、没有太刻意丑化日军;4、有一个细节很不错,就是余师长跟一个伤兵握手,却发现伤兵两只手都截肢了。

再说缺点:1、东门保卫战拍得不靠谱,不真实,战斗的过程莫名其妙,特别是横山勇祭出敢死队一招,不知道导演要表现什么;2、我记得柴意新团长没有正面出现名字,我认为这些军官和士兵的名字应该多一些字幕来体现;3、有一个细节应该加进电影,就是有一个士兵给老百姓帮忙还收了钱,被枪毙了,这个是治军从严的一个标志;4、吕良伟演的余师长倒是器宇轩昂,很有师长的风范,但是根本没看出来他是怎么指挥部队的,这场仗就稀里糊涂完了;5、突围就是突围,没有必要刻意搞出一个似乎要鱼死网破的结尾,余师长突围找援军不丢人。6、有很多细节很突兀,比如把最后一封电报改成余师长的绝笔信,这个我认为是多此一举。7、冯连长阵亡的镜头拍得不伦不类。

但是我还是流了几次眼泪。
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你们并不寂寞。

 7 ) 谢谢你们,为我而死。

        不知道有多久了,也许就因为从孩提时代一次次被耳提面命的灌输着“要崇高、要庄严、要伟大、要牺牲”。我们渐渐变得抗拒崇高、回避庄严、嘲笑伟大、旁观牺牲,并以此为常态为自己的“平凡、普通”沾沾自喜,沾沾自喜地自我欣赏与自我奉养。
        但是我们其实是知道的,这世上自有那值得敬仰的伟大与崇高,有我们应该歌颂的庄严和牺牲。只是现在我们的身边不再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我们在暗淡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光明的信仰。
        最重要的只是自己?
        最重要的只是自己!
        好吧,如果这是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最愿意歌颂的信念。那么,也许有一些人,至少值得我们记得,不要忘记。
        如果单从制作上来说,《喋血孤城》算不上好电影,但却依然有让我泪流满面的力量。
        因为它尽量如实地展示了一种崇高、庄严、伟大以及牺牲。把早已深入人心的一个故事,铺张到了眼前:
        在我未生之前,便有这样一群人在此地奋战搏杀,浴血亡命。所为者是国家民族的明天即是我得以生活的现在,我又因先辈的牺牲而得到安坐在影厅里得以重见铁血沙场的点点片段。他们的经历流过眼前,而我的生活,他们无法目睹。
        六十七年,岁月长河。今天有了一个机会在河边停下脚步,回望出没在那段波澜壮阔中的虎贲壮士。
        为我而死。
        我生长在常德,一草一木为我而生,伴我欣喜失落的便是这一方水土。而有人在此地舍身搏命,换来我此刻的安逸闲适,便值得我铭记不忘。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这是最深刻的信仰。
        这个影片,这段历史。被谈论了太多次,所以我不再重复。
        我要说的只是一点:在这个人人为自己的时代,回顾六十多年前为我而死的那一群汉子,在下无比幸福。
        哥看的不是电影,是幸福。
        谢谢你们,为我而死。

 短评

广电局的领导放水了

6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友军观望不前,援军迟迟未来

10分钟前
  • 北木
  • 还行

镜头语言非常成熟,对演员的控制也极好,战斗场面也在水准。最难得的是,故事节奏的轻重缓急把握得极好!这是一部给自己人看不担心弱智,拿到外面不丢人的战争片。三星半。

11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我是80后常德人,品尝过桃源的米酒,陬市的糖。但是对于常德会战,却是知之甚少。只是儿时听过祖辈讲过小日本扫荡,他们躲进深山的故事。当年的战场河洑山,如今绿树葱蓉,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鲜有人再关注这段过往的历史,感谢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13分钟前
  • 麥田飛魚
  • 推荐

“友军观望不前”

18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情绪和场面都不错,可惜看不到导演对战争的态度

2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嗯~人家不许你提死字。。。

27分钟前
  • 星月日
  • 推荐

实在不好评分.

31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绝唱。。。。。。。。友军观望不前

35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还不错

38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五十七师的兄弟们万岁,抗日英烈们万岁!

39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比《南京!南京!》强,虽然突突得我头疼,至少人家不晃啊。

42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还行

‘友軍觀望不前’ - 非關黨派,為國戰死都應被牢記。請記住歷史本來的樣子。

46分钟前
  • Journal Z
  • 推荐

象我一样泪点低的同学就表看《喋血孤城》了。。急需中外近现代战争史补课呀。。

51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CCTV6晚餐时间质量还不错的抗战片,稍微打破一点点刻板印象

53分钟前
  • 若小木
  • 推荐

杀日本人儿

58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59分钟前
  • 还行

有点形式化,无法和同类的血战台儿庄相比~

1小时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这片拍得真糟糕,战争的场面、攻防的组织、战斗的细节,一点都不符合军事常识,国产战争片的功力根本没法跟美帝相比,导演几乎是没任何军事知识功底;可是,这片还是特别感人,因为拍的是国军!

1小时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哇塞,看大家都打这么高的分,真给面子啊。我这场观众也较少,应该打满分来鼓励一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不过说实话,片子剧情单薄了点,整体较一般化。

1小时前
  • 19:30之微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