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2013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3

主演:陈小艺,张涵予,佟丽娅,张国立,袁文康,许亚军,吴越,朱铁,王若心,关晓彤,毛晓彤

导演:姚曉峰

 剧照

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2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3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4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5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6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3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4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5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6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7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8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19唐山大地震201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20:04

详细剧情

1976年7月28日,惨烈的大地震突袭唐山。一夜之间城市化作废墟,在文化宫担任教师的李元妮(陈小艺 饰)的丈夫万大成(张涵予 饰),而这个身心饱受创伤的母亲还要被迫作出痛苦抉择:孪生姐弟万登和万达只能救助一人。被母亲“放弃”的万登侥幸活命,谁知从此和母亲生离死别。解放军王德清(张国立 饰)将万登收为养女,父女情深。另一边厢,元妮凭借一己之力艰苦生活,可是儿子不成器的表现让她忧伤不已,愈加思念那个生死未卜的女儿。时光流转,万登和万达两姐弟渐渐长大,共同经历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大地震留给他们的恰是永远无法抹灭的记忆和永远不能割舍的亲情羁绊……   本片根据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改编。

 长篇影评

 1 ) 姚晓峰赋予《唐山大地震》的别样情怀

    如果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如一剂猛药般给予观众心灵猛烈的撞击,那么姚晓峰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则像小火慢炖的营养品,这剂营养品不仅能疗伤,更能让观众在关注灾后人们情感重建过程中若有所思,后有所为。
    有一句略显冰冷却不无道理的话说“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这句话说着容易,可是对于每一个经历了地震灾难的人来说,都是一道绝大的难题。每次地震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看到所有人都在出钱出力的帮助灾区人民,又有谁能不为之震动;看到汶川地震出生的孩子又在雅安地震中丧生,又有谁能不为之遗憾;看到无私的母亲总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希望,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动。在这个“敏感”时候热播的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在平心静气的看过几集之后才真正发现,姚晓峰导演赋予这部剧集的是满篇鼓励人们坚强的正能量,而观众感受到的亦是真诚、温暖和对心灵深处的慰藉。
    姚晓峰导演被誉为“治愈系”导演,无论是《叶落长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还是正在热播的《唐山大地震》,都能让人在演员的一举一动,台词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导演想要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态度。相对于如今满屏的穿越、抗日等题材来讲,姚晓峰导演的作品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功效。拿《唐山大地震》来说,观众能明显感觉到姚晓峰对细节的追求和情感的雕琢,小登对王德清的感情、小达对小林的感情……尽管所用篇幅不多,但是这其中的感情挫伤和亲情修复却让人感同身受。
    小登和小达自幼跟父亲的关系更和睦,可惜一场大地震却夺走了亲生父亲的性命。在之后的很多年,两个人不得不重新接受生活中的另一个“爸爸”。因为篇幅所限,所以冯小刚的电影版中,并未着重对此描述,而姚晓峰导演却深谙观众的情感所需,增加了王德清的内心纠结,我想这不仅仅是还原原著,更是在还原现实。一个人在地震中失去亲生女儿,又怎么能如此轻易的接受另一个女儿?正因如此,导演陈铺了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来化解这对非亲生父女的矛盾,直到后来的相依为命。导演在传达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或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也在告诉经历了雅安地震的灾民,地震过后,也许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面临家庭的重组,人不能一味的生活在过去,活下去就有希望,活下来就要往前走。
     电视剧版的《唐山大地震》更加重视对原著小说的真实还原,也因为电视剧独有的优势,可以将震后人们的生活变化、心灵波动更加细致入微的娓娓道来,足够细致的剧情铺垫让剧集看起来更加完整、丰满。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用偏文艺的手段再现了这样一场旷世的灾难,讲述对于这样一段历经磨难的亲情故事。文艺的壳让演员的表达更细腻,让情感的爆发更震撼,对观众的回味经久不息。

 2 ) 余震是个好小说

本剧很细致的把余震里的内容演了出来,就是电视版的余震,与电影各有特色,小登不认李元妮的时候李元妮眼神为后来的老年痴呆做出伏笔,余震在电影有删减,所以本剧杀伤力比电影要大一些,纯属个人看法,如果有耐心细致的看完电视剧版也不亏。急性子应该看电影版,内容有删减杀伤力却没有减弱,依旧扎心。

 3 ) 谨以此文,献给,和我有着同样心魔的人吧。

每次看唐山大地震,电影/电视剧,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动。每当漫无目的的想找电视看的时候,他们是第一位,可也是否决的第一位。他也是我最不想去触摸的。
剧情就犹如我的心魔。没错,众人眼中的死人复生,多年恩怨化解,一众亲人团聚。失去的母爱又重新回来。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后,我总是有那么一丝的期盼,盼望现实如剧情,皆大欢喜。可是,现实终究不会那样的美丽。我亲眼看着母亲进了火化炉,亲手捧着骨灰。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日,永失吾爱。每每扫墓,望着她的遗像,我总是想时间就这样停止多好,让我就这样望着她。她走之前,我是个不懂事的孩童,当我学会了孝顺,当我理解了母亲的爱,蓦然回首,我已不再有孝顺母亲的资格了。
每每看到小登回家,向母亲认错那里,我都不能自已。多想在我成家立业之时,让我,也有这样一个机会,跪在母亲面前,像她说一句,妈,我爱您。哪怕几个小时,让我为母亲做顿饭,让我为母亲选身衣服,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啊。我十分羡慕小登。这也是,我爱看唐山大地震的原因吧。谨以此文,献给,和我有着同样心魔的人吧。

 4 ) 姚晓峰治愈系体现价值

临近尾声的《唐山大地震》自开播以来一直有着不错的收视成绩,作为一部由电影衍生出来的电视剧,姚晓峰导演将这部电视剧打造的扎实丰满,整体表现的张弛有度、趣味横生,电影中删繁就简的爱情戏份和家庭戏份也有了更多表现,不但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赢得观众与角色的情感互动,引起观众关注到震后家庭重建与心灵重建的社会话题,体现其社会舆论引导的价值。

    对于“主旋律”题材的《唐山大地震》来说,姚晓峰通过屏幕似乎并不单单只表达对一场灾难的记忆,在这部电视剧中,地震也不单只是三十二秒的一段特技,真正的故事在灾难之前就已经开始铺垫,也在之后的三十二年中延展,人物经历情感的重生,观众得到情感的释放,以故事本身的普世价值,来记录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摧残之后,内心重建这样一个积聚人性和情感的故事,在如此浮躁的市场环境中,无疑有着质朴而强大的力量。

    在这部剧版《唐山大地震》中,姚晓峰导演的切入点是信念,主题则是爱的坚守:母亲对孩子爱,男人对女人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这也是这部剧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亲情、友情、爱情在剧中融合,并且利用影像的艺术将“没有过不去的坎”这种朴实的价值置于一种温情的氛围之内,在自然灾害过后,让所有人努力,以使自己生活的更好,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通过理解而达成共识,充满温情,这正是“治愈系”的价值体现。

    作为导演,姚晓峰有着较为传统的价值观,他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和对生活的感悟提炼,所以他的作品传达的核心价值,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在宫斗、穿越、抗日等雷剧最火爆的时间,他能坚持自己的创造,是一件很有“情怀”事,也正是他的坚守,才使得这部剧保持了市场标准和制作标准,贴近生活才能打动观众,这种真情实感的作品必定会成为荧屏的主流。

    除了对珍贵美好的情感记录,导演还通过小登小达经历的种种生活磨练,反映年轻一代唐山人的奋斗历程,两代人在困境中努力挣扎,最终走出感情与生活的桎梏,作为一部电视剧作品,《唐山大地震》既有时代的特征,也深刻剖析人性的多面,导演这种透过长篇剧集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非常值得珍惜。

    在最后的故事中,阖家团圆的大结局让所有人物经历过的千辛万苦终于有了反馈和价值。被关闭的心扉再次打开,被记恨的情感因为谅解获得重生,离去的再次归来,破碎的得以完整,坚守的又再重逢,大灾之后收获的幸福便格外厚重,导演让一场经历了半生的挣扎,在母女两人关乎生死的抉择中完成救赎,正是这种具有“治愈”的情怀,让一个悲情的故事投射出反思的智慧。

 5 ) 灾难唤醒了人们最深层的感情,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仅是历经时间的冲刷,仍依稀记得当初内心触动的感觉,或刺痛,或感动,或悔恨......如果,你能从中,即使是其中一个琐碎的小片段,传递给你正能量,都是它本身的价值所在。
当把一部小说浓缩成了两个小时的精华,由电影呈现,在灾难面前的巨大低落,随着剧情的延续,未来得及消化那种人无法与老天抗衡的无奈。剧情基本上占全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泪点,就像有人说的,你会感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比你刚挨过个大嘴巴,好不容易挺住了,泪珠还在眼圈里晃悠呢,一巴掌又扇上来,但凡个健全人都架不住这么折腾,不哭抽过去就算拣着了。改编成电视剧,你可以说它变得冗长,哪怕有穿帮镜头,但是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当你跟随着剧情,就好比你也参与了他们的生活,你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感情,来感受父爱在细节之处的体现,来发泄灾难时妻离子散的绝望,来宣泄迫于爱人的感受牺牲自己感情的无奈,来体会卸下重重内心的束缚敞开心扉接受别人呵护的幸福,来心疼满怀内疚一辈子过的不得安宁的母亲……我想说的是,只要我觉得演员的表现真诚,在其中被深深打动了,所有电视电影中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我都可以试着去包容,去原谅,或者,我的注意力根本不会在无关乎我情绪的事情上面。
天地崩塌,亲人离去,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幸存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温暖的住处和饱足的饮食,他们备受创伤的心灵更是我们救助的目标。一个人只有真正燃起了生存的欲望,才能摆脱灾难带给他们的阴影,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这部电视在灾难发生的场面上花的精力还是让人觉得稍有欠缺,而后不紧不慢铺陈叙述的是灾难之后发生的改变,人内心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而对于这种灾后心理创伤,心理援助,或许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也是电视本身的价值所在。
一块水泥板两边压住姐姐和弟弟,当陈小艺纠结了许久说出救小达的时候,她哭了,小登哭了,我也哭了,我想每一个不是在那种情况下需要做一个左右不是的决定的时候,那种绝望和无奈,不是能清楚体会到的,只是知道,难,太难了。
孩子,是灾难发生后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本该是无忧无虑唱儿歌、玩游戏的年龄,却被突兀地投掷到灾后的废墟中,目睹、甚至是亲身承受许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体会到的惨痛。在这次唐山地震中,一个7岁的孩子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选择了弟弟放弃了自己,从此有了心结;另一个7岁的孩子,以自此以后背上了满身的负罪感,在陈小艺扮演的母亲每次执着的去找寻小登,每日酗酒,他内心的负罪感就会加重一层,他始终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姐姐,而每一次揭开这层伤疤,内心的阴影更深了。这里不得不提演7岁时的姐弟俩,演的真棒。
当时在地震之后,看过一些心理援助帖子,和成年人比起来,孩子们由于生理机能和心理机制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建立之中,因而在自然灾难中更容易遭受到身体伤害,无法保护自己,无法理解发生的灾难,也更难应对灾难后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能做的,便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扶持以及专业的心理援助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心理能量,帮助他们迈过这片人生的荆棘。
我想,每个晚上她们都会在梦中重演地震的情形,噩梦成了灾难留给她们的另一个痛苦经历。
而影片中,小达因为母亲的忙碌,想必是没有那个条件得到心理援助的,以致即使长大后还是不敢面对是自己被动害死了姐姐的现实;小登虽然有一个视她为亲生女儿的妈妈,这里要赞一下吴越,她的恬静美丽气质真是让人觉得很舒服,每次在她扮演的董桂兰对小登贴心的关怀,我总是会觉得温暖到心窝里,在她最终走了,我竟然哭的那般不舍。
长大后的小登由佟丽娅扮演,演员找的还是不错的,佟丽娅身上既有的独立坚强的一面还是很到位的。
每个演员都很赞,毕竟是老戏骨嘛~张涵予虽然只出现了几集,但他塑造的父亲形象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到能清晰地体会小登对他独特的依恋。陈小艺塑造的母亲也别有一番滋味,与徐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得在果壳上看过,“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真正开心起来,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人,没有踩着尸体、淌着血水爬出来的人,他不会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心情。”一位来自灾区的老师如是说。是这样的吗?也许是。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媒体上反复呈现的关于9.11恐怖袭击的大量图片、声音造成了远在灾难千里之外的人们大脑结构发生了与亲历灾难的人们一样的非常危险的改变,这种改变使人们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所以,电视剧的存在也有它的影响,如果体现得好的话,也是能带来它的价值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看过电视报道或者是相关影视的人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先接受自己的悲伤、恐惧和慌乱的情绪,要明白这些体验都是人之常情,没有类似的体验倒是不正常的。如果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接受它、体会它、反思它,甚至把这种感觉当成是自己的宝贵财富,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很少能停下脚步来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大灾过后往往会掀起一波感恩父母、珍惜生命的风潮,正是因为灾难唤醒了人们最深层的感情,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6 ) 母亲的选择

看了电影,又看了电视剧,还是会被地震后的场面震撼,看到母亲艰难选择时也还是会心痛不已,同样是母亲,如果是你我,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

中国传统上认为男孩子才代表一个家族的传承,所以才会在很多时候选择男孩儿,但不管怎样假设,好像中国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会做同一个选择吧!让一个母亲去选择救谁放弃谁,该有多痛!

听着母亲的话,没被选择的女儿,又该多痛?

 7 ) 一群有心理疾病的人自救过程

演员演的都很好。

首先从名字说起

唐山大地震起初我还以为是灾难纪实片充满敬畏的去看看,前三集都很好不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非常不错,给后面发生地震做对比铺垫。发生地震后元妮找小登,嗯都没啥毛病,让我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后面一直找小灯嗯也都没啥毛病一个失去了女儿的妈妈都会这么做。可是!!!越到后面我越看不懂,我觉得不应该讲讲唐山大地震人民任何重建任何生活任何应对困难。可是我错了。整部剧都是再讲元妮找小登,小凳如何犯病。这部剧就是讲这个了。从这个方面入手,嗯可以。

剧情的发展

拖沓拖沓拖沓 煽情煽情煽情。整部剧就围绕这两点展开。像臭袜子一样死拉。煽情是不是过分了点,过分的煽情只会让人觉得恶心作假

人物

小登,不说了重度心理疾病,发生地震后提防任何人没有任何改变。养父母给了那么多换来的是养母死前一声妈,养父死后一句可有可无的悔悟。居然没有一点改变。我怀疑要不要去精神病医院看看。心理阴影走不出来就是心理疾病乃至是精神病,不要说什么心理阴影太深就是电视剧里的扯淡。自私,猜忌怀疑。

小达,中度心理疾病。

元妮,中度心理疾病。

整部剧概括起来就是 三个精神病人任何犯病 任何治病 任何在犯病

 8 ) 麻烦节奏快三拍

麻烦节奏快三拍
——《唐山大地震》(电视版)观后感
国内影视剧有个很不好的习惯,看到电影卖座,赶紧抢拍一部同名或类似电视剧出来,像《杜拉拉升职记》、《风声》,现在终于轮到《唐山大地震》了,美其名曰将原著深挖掘,其实就是“一鸡多吃”,骨子里就是电视剧导演和编剧不动脑筋,创新力不足,惦记着着观众们的收视惯性,冲着发二道财去的,这样很二很偷懒!
不过即使这样,考虑到咱伟大祖国地广人多,总有观众心甘情愿被“二次化”,与此类似的现象就是一到寒暑假,“小燕子”、“晴格格”们就回来了,次次探亲,绝不落空。
还是回到《唐山大地震》(电视版),“谷子地”来演男主角,“外来妹”来扮李元妮,这都可以,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拍电视剧的钱太好赚了的缘故,一个镜头能说清的细节,非要拍上10分钟,一分钟能解决的剧情,硬是要花一集来磨叽,追根溯源,这就是当年《大长今》给中国电视界喂的药,做一锅泡菜楞是敢给您整出个3集,我就纳闷了,这些中国的电视剧导演们也不想想,咱中国的姑娘能和那韩国的居家小嫂子大妈子比吗?人家婚后很多都是全职太太,慢慢看韩剧慢慢做泡菜,中国小老百姓的媳妇又有多少人能这么过日子?咋不学学日剧呢,11集就哟西。
说到底,麻烦节奏快三拍,不碍事的!

 短评

4分钟前
  • 小童靴
  • 力荐

10岁的小达长得好像方枪枪。。

5分钟前
  • Rachel Du
  • 还行

陈小艺同徐帆没法比啊 徐帆那个表演看的观众都透不上气 陈小艺这个也太平淡了

7分钟前
  • 魔鬼脏兄弟
  • 还行

除了生命,其他都是小事。

10分钟前
  • 偏未晚
  • 推荐

喜欢陈小艺这个演员还有张涵予,这是我看第一个地震的灾难片,之前一听新闻还有别人说地震啥的,一定会说唐山大地震,所以从小就知道这个地震很严重很出名。知道有一部电影冯小刚的但没看过后来看到了这个剧,前两集把我震撼了真的太恐怖了,在灾难面前人们无能为力又拧成一股绳拯救生命,尤其当母亲左右为难真的看哭,登登那绝望眼神,还有后面无法原谅自己母亲……剧情真的泪点很高,好在大团圆了。佟丽娅喜欢好演员演技好

12分钟前
  • 小鸽子
  • 力荐

虽然早就算到了结局,但是还是挺感动。

15分钟前
  • Grenoble
  • 推荐

为什么会那么恨没有选择自己?难道是想弟弟死吗?

17分钟前
  • 嗯好
  • 推荐

看过的电视剧,标记一下。

22分钟前
  • 猫跟你都想了解
  • 推荐

看的时候感觉还挺好看的。

23分钟前
  • 推荐

说教能免则免吧

28分钟前
  • 璃人泪@2011
  • 还行

故事感人,但有过分煽情的嫌疑。

31分钟前
  • 大大个
  • 推荐

前两集看哭了

36分钟前
  • 云之心
  • 推荐

看了影版之后,再看剧版就觉得弱很多,还是电影更震撼,也更打动我

40分钟前
  • 暖阁曼绣鸳鸯红
  • 推荐

张子枫可以的,天生演员

45分钟前
  • 豆友174572653
  • 力荐

唐山大地震的背景就值得四星了。

46分钟前
  • 小黄人🌻
  • 推荐

很感人,但是不是灾难片啊

47分钟前
  • 迅捷斥候君
  • 还行

灾难

48分钟前
  • 漆雕
  • 推荐

这个还是看过。佟丽娅的那个角色也太惨了吧。少一颗星

53分钟前
  • ice-公主
  • 推荐

好看

56分钟前
  • szm
  • 推荐

高中和家人一起看的,那时候觉得佟丽娅好适合,以及当时就觉得节奏太拖

57分钟前
  • 云清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