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危机

剧情片西班牙2010

主演:路易斯·托萨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胡安·卡洛斯·阿杜维里,卡拉·埃莱哈尔德,劳尔·阿雷瓦洛,Carlos Santos,卡珊德拉·钱盖罗蒂,Milena Soliz,Leónidas Chiri,Ezequiel Díaz,Pau Cólera,文森特·罗米洛,Antonio Mora,Daniel Currás,Glenda Rodríguez

导演: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剧照

雨水危机 剧照 NO.1雨水危机 剧照 NO.2雨水危机 剧照 NO.3雨水危机 剧照 NO.4雨水危机 剧照 NO.5雨水危机 剧照 NO.6雨水危机 剧照 NO.13雨水危机 剧照 NO.14雨水危机 剧照 NO.15雨水危机 剧照 NO.16雨水危机 剧照 NO.17雨水危机 剧照 NO.18雨水危机 剧照 NO.19雨水危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1

详细剧情

  为拍摄一部关于哥伦布美洲探险寻宝的电影,导演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制片人科斯塔来到了玻利维亚,然而他们的剧组却被搅入了当地民众抗议水系统私有化的政治危机当中。  入围2010年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2010年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电影节开幕片。

 长篇影评

 1 ) 历史总是在重演

       历史是残酷的,而记录惨痛的历史何尝不是残酷的,而当历史以另一种形式重演,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像导演一样不顾一切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电影,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像制片人那样为了心底的良知去救孩子“如果那个孩子有什么事 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影片中有太多触动人心的画面,让人难受。
       “水是我们的命,你根本不懂”
       “这是我们欠他们的”
       “有些事比你的电影重要”
       “这会让他们世世代代反抗我们”。

谢谢这部电影的所有人
4056f378-9bf5-11e0-aada-0015c55db73d/

 2 ) la verdad tiene a muchos en su contra

2013 年看的第一部好片!给6星!简洁有力!

1、片名翻译太二了,要不是西班牙语片,光瞄名字,我都不想去看!

2、这是我第一次在非阿尔莫多瓦神经兮兮的电影里看见 Gael García Bernal,也没觉得太出彩。

3、片子里最震撼的,就是剧组一边对台词,一边拍当地土著的表情。好残忍好残忍啊。虽然作为被侵略过的国家之一,我们也经常在各种片子里看见自己同胞被虐待的历史,但都没有这样的对比镜头来得震撼。出自一位女导演之手,真了不起!

4、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的页面没有把那位玻利维亚土著Daniel的扮演者 Juan Carlos Aduviri 的名字列上去,虽然他只演了这么一部片子。这之前,他是玻利维亚演员学校的一位老师,这是他唯一的片子,但是因为这部片子他入围了戈雅奖最佳新演员。

5、白种人在为自己的一点仁慈之星沾沾自喜打100分的时候,其实被压迫人种,人人都是200分。

6、玻利维亚人居然和阿根廷人一样是用VOS的,拉美还有多少国家是这种西语用法?

7、印地人真的和黄种人没有血缘关系吗?我听一些妇女讲西语那个口音就是中国口音嘛。。。

8、La verdad tiene a muchos en su contra, la mentira muchos a su favor. 这句话真是荡气回肠一百遍啊一百遍!

9、两位主演开车的时候,投资人电话他们让他们赶紧撤退,投资人用的是英语,但是明显是一个西班牙人啊亲!!那口音!!!


 

 3 ) 印第安人反抗的失败 vs. 水战争的成功 vs. 仍旧存在的廉价劳动力问题

在电影雨水危机中,主角塞巴斯蒂安在他的电影中,展现了印第安人面临的、由哥伦布一行人施加的经济压迫和生命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抵抗是印第安人的唯一选择。电影中的电影展示了他们是如何拯救同伴。殖民历史上想必也充满了类似的反叛。而从殖民主义持续长达400多年,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叛乱,或大或小,都没有成功地推翻殖民政府,而是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

同样,影片中描述的玻利维亚社会也展现了克丘亚人由于供水私有化而受到的经济压迫。他们必须为获得水的权利和生存的权利而斗争,就像几百年前印第安人所做的那样。影片的最后,克丘亚人成功地赶走了跨国公司。纵观不同时期发生的类似事件,政府对当地人民的经济压迫是一样的,当地人民的反抗也是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哥伦布时期的叛乱失败了,而2000年玻利维亚的叛乱却成功了呢?

与电影中的哥伦布时期不同的是,2000年的玻利维亚政府是民主的。在电影中的电影中,集权的西班牙国王统治着这个殖民地。玻利维亚虽然是民主国家,但在殖民时期曾有过君主制,独立后也曾有过军事独裁时期。因此,玻利维亚民主政府并不是完全民主的。对人民的压迫仍然存在。但是,由于这个所谓的民主政府,终归是由人民选出,那些强烈违背人民意愿的政策,仍存在被改变的可能。也就是说,2000年的玻利维亚政府体系为叛乱提供了温床。

显然,仅仅有这种可能性是不够的。克丘亚人能够真正采取行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压迫,也因此,维护权利的手段不断增加。在哥伦布时期,哥伦布和他的团队是突然到来。他们是第一批来到美洲大陆的陌生人。面对突然的剥削,电影中的印第安人看起来是茫然的。不像印第安人突然面临压迫,克丘亚人,正如电影中的政府官员所解释的那样,有着很长的被剥削的历史。在接连不断的迫害和反抗中,人们发现了维护自己权利的有效手段。

最终,克丘亚人赢得了这场关于水的战争。然而,这只是克丘亚人必须经历的众多战斗之一。影片中揭示了存在于玻利维亚社会中的廉价劳动力问题。克丘亚人作为劳工,长期遭受压迫。那么,丘亚人为什么不像反抗政府时那样,反抗雇主的剥削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体系是劳动力廉价罪魁祸首。这一现状并不能单单归功于各个雇主。因此,面对廉价劳动力问题,克丘亚人需要反抗的,同水战争一样,是体制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或许水战争结束后,克丘亚人将会开始发动一场新的、类似的、致力于解决廉价劳动力问题的战争。正如丹尼尔在电影结尾所说的,克丘亚人仍然在裂缝中挣扎求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4 ) 《雨水危机》

革命不是过家家,革命是流血牺牲。

殖民主义,一个听起来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名词,其实从来没有消失过,甚至离我们很近,从亚马逊森林燃烧的烟气中、从叙利亚的断壁残垣中总能嗅到它的臭味,它的母体就是资本主义。16世纪,殖民者们从这里榨干了黄金白银,21世纪了,新殖民者们竟然连水都要从这里榨走,他们要把最后一点东西从这些世世代代被掠夺奴役的人们手中抢走,一丁点都不留,就像电影戏中戏里演绎的西班牙殖民者一样,新的压迫者们还是牵着凶犬,手持枪支,屠杀手无寸铁的人们,压迫者换了一批又一批,被压迫的还是那些不幸的人,我永远无法甘心用先进取代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消灭一切温情脉脉东西的视角看待拉丁美洲历史,无论用以什么理由,剥削就是剥削,屠杀就是屠杀,掠夺即便冠以原始积累也还是掠夺,因为我相信世界不止是实然,应然才是文明前进的方向。

当下世界,资本以新的形式榨干劳动人民的血汗,最近发生的许多事情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许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其制度本身的反动性更是让天下苦秦久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尤其是那些枷锁下的人们,根本不可能指望给你们套上枷锁的人主动为你们取下枷锁,何况他们还在计划着怎么从你们身上榨干最后一点价值。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提到的巴托洛梅.德.卡萨斯神父很可能与与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乘同一艘来到新世界,一个人奋笔疾书试图保护原住民的权益,一个人挥舞刀剑屠戮摧毁他们的国家,人性是复杂的,就像影片中科斯塔在最初还把盖丘亚族群演当做廉价的低成本劳力,傲慢的“高贵”白人嘴脸展露无遗,而后面却为了贝伦把剧组的利益放在一边,铤而走险,深入抗议区域,虽然《西印度毁灭述论》可能有春秋式的演绎嫌疑,但西班牙人对美洲诸部族做下的恶是无法掩饰的。

泰诺人,阿拉瓦克人的一支,在哥伦布刚登陆时人数上百万,广泛分布于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到巴哈马群岛的广泛地区,如今再无踪迹,而影片中饰演泰诺人的盖丘亚族人曾经是印加帝国的子民,多从事农耕,自给自足,衣食富足,而如今大多生活赤贫,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沦为世界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徘徊在主流社会边缘,从中可略见一二我们失去主权、土地的样子。

很多人消失了,比如泰诺人、加勒比人.....很多人活下来了,比如盖丘亚人,但不管怎样,他们还会活下去,就如同影片中丹尼尔所说那样“活下去,就像以往那样,这是我们最擅长的”,也许有一天,共产主义会同清算一起到来。

 5 ) Even The Rain

昨晚看了《雨水危机 Even The Rain》,事前其实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部片子的宣传或者介绍,只是老公说是某奖项的最佳外语片奖。确实很好看,影片是以一队西班牙摄影队在玻利维亚拍摄关于哥伦布登陆后对待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电影为开始的,在选角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名叫丹尼尔的男子和他的女儿参加,接着故事开始穿插当地人与外国水公司之间的抗争, 慢慢的,丹尼尔作为当地人反抗外国水公司的代表人物渐渐成为主线,揭露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打着援助的旗号,携着所谓哈佛教授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研究通过的所谓可行性报告,企图在当地建立水垄断公司,以向当地居民收取每年450美金的费用,450美金是什么概念?当地人每人每天所能赚到的钱大概只有2美元,也就是说他们赖以生存的水将要占据他们的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信息没有非常详尽的表述,只是通过丹尼尔的演讲,西班牙人和某政府官员的谈话透露。 水是万物之源,如果连雨水都要被政府或者外国人的公司垄断, 无怪乎即使是妇女都要起来反抗,因为她们要为她们的孩子的未来争取水源。然而,身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我们,从电视画面上所能看到的只是所谓“当地暴民”对联合国援助的抵制与反抗,或者这就是主流媒体想我们看到的景象,没有Costa的亲身经历或者这部电影,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去了解冲突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些记住了的画面:
1.影片中导演所拍摄的印第安人虽然是现代的人,但是他们在“演戏”时的神情,表现却是非常真实,非常贴近500年前哥伦布登陆时期的感觉,这是否说明,印第安人的本性并没有因为外来人的入侵而改变,他们单纯,善良,团结,孩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2.导演要求几个印第安妇女扮把孩子放在溪水里淹死的一幕,她们拒绝,因为她们连想都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即使淹的是道具BB,我觉得她们之所以要拒绝,是因为她们对自己的孩子的爱会强烈到无法想象会和自己的孩子分开,她们不会因为被人追赶而放弃自己的小孩,即使真的是有狗来袭击,她们也会奋死保护到最后一秒。
  丹尼尔的女儿被流弹所伤滞留在市区的邮局的时候,她的母亲不顾一切,央求Costa,穿过层层封锁,执意要去找回女儿。
  在号召大家举行抗议的大会上,那位激昂的母亲说:这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有水可以喝!所以即使手无寸铁,她和其他所有的作为母亲的印第安人都要奋起反抗。
  这些场景都表现了印第安妇女对自己孩子无私而伟大的爱,看似愚昧但执着得让人眼睛发酸的爱。
3. 哥伦布的扮演者,我并不觉得他是反面人物,他在酒店中与神父的扮演者的争论恰恰反映出他对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齿与厌恶,因为他深知一时的友善与同情并不能解决当地人现实的生活问题。他和丹尼尔的女儿聊天并向她透露自己的酬金,我猜应该是想暗示给当地人知道要他们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报酬。当他在车上目睹当地的军人对平民的粗鲁行径时,他是车上所有人当中唯一愤怒并抗议的。他无惧野蛮的军人的喝止而把自己的啤酒拿给被抓的人分享,我觉得这才是人道主义的真正体现。


我忽然想起另一部电影《血钻》。这个世界有太多美丽背后隐藏着让人心寒的真相,越来越觉得真的不能靠表象去判断事情,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提出疑问去了解,虽然不是全部的真相,但起码不要让那些想要愚弄我们的人轻易得逞。

 6 ) 是良心压倒钞票?还是钞票压倒良心?

关于资本以及全球化下流动的金融资本所带来的罪恶,除了使人发指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在《雨水危机》里,丹尼尔以一个种族和底层寓言者的形象告诉我们——面对资本的劫掠,要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境遇,除了斗争,还是斗争。

印第安人丹尼尔穿行在“古老”和当下两个时空场域,扮演着祖先与自我两个互相指涉的角色,两个角色却有着同一的命运,都无一不在无时无刻的承受着侵略者的血腥劫掠,只不过在当下的劫掠者伪装成了民主政府和全球资本,他们用各种意识形态涂层把自己打扮的更温柔更“文明”,从而更加的杀人不眨眼,杀人于无形。就像丹尼尔对当权者声嘶力竭的那句呐喊:“你们还想怎样?你们要我们喝水付费,难道我们流的汗,天上降的雨水,也要要钱?空气也要征税?”

面对世世代代永无休止的压迫,选择束手待毙,做一只被宰的羔羊,从来都不符合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人性说来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为了水,为了努力活着,人们团结和组织起来,用流泪流血的斗争倒逼着劫掠者,赢得了本是天经地义的生存权和底层尊严。更为重要的是,丹尼尔们的抗争,作为一种伟大的“为生存而战斗”的人性的抗争,还赢得了制片人的尊敬,赢得了他最后的冒死相助。这位开片伊始即显得金钱至上的白人制片,在所在地的政治危机之后,良心压倒了钞票,去舍命营救丹尼尔的女儿。也许制片人身上正投射着电影导演的影子,反映着导演作为“白人的良心”以及他的道德焦虑。

有趣的是,电影中的许多角色,在一场由水所引发的政治危机前后,都形成了巨大的反转,在这种吊诡式的反转的张力中,每个人,和自己所参演的角色有了参差的对照——哥伦布的扮演者,一改哥伦布的跋扈,在最后的骚乱和危机中,选择留下,把珍贵的水送给那些被压迫被屠戮者;而扮演伟大又慈爱的卡萨斯神父的年轻人,在角色里是同情与良心的化身,却在角色外,危机来临时撬了台子,急不可耐的选择逃离••••••很可能,电影这样编演是在揭示,良心,良心,正因为如此的不可靠才显得如此的弥足珍贵。

没有发生反转的是丹尼尔,他一如既往的在抗争着。因为自己的种族和阶层,他也许将永远逃不脱遭受剥削劫掠的命运,他又是一个清醒的种族和阶层的寓言者,他知道——抗争永无止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努力活着,是我们最擅长的”。





 7 ) 硕导文章节选

Représentations médiatiques des minorités linguistiques comme enjeu socio-politique.

Étude de cas dans les Andes péruviennes. Jacques Guyot

Le quatrième est un long métrage de la réalisatrice hispano-mexicaine Icíar Bollaín sur un scénario écrit par Paul Laverty, connu pour travailler avec Ken Loach. Sorti sur les écrans en septembre 2010, También la lluvia raconte l’histoire d’un jeune réalisateur souhaitant reconstituer l’arrivée de Colomb aux Antilles et le sort réservé aux indigènes. Parmi les personnages, Bartolomeo de las Casas, défenseurs des indiens et le chef des Taïnos, joué par Daniel, figurant du film mais aussi syndicaliste actif dans la guerre contre la privatisation de l’eau dans la ville de Cochabamba. También la lluvia montre en parallèle les conditions de tournage du film “historique“ et les séquences concernant la mobilisation sociale pour permettre l’accès à l’eau. Les manifestations remettent en cause la bonne réalisation du film, ce qui agace le réalisateur venu en Bolivie pour y trouver des figurants moins chers qu’au Mexique.6 L’histoire hoquète : les figurants quechua sont exploités sur le tournage et déconsidérés, comme à l’époque de Colomb. Quatre siècles plus tard, ce sont toujours des citoyens de seconde zone face à des autorités qui confient la gestion de l’eau à une compagnie américaine.

 8 ) 《雨水危机》:拉美的困境与现实的无奈

说起西班牙电影,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便是佩德罗·阿尔莫多瓦那些关于情与爱的作品以及一大批「惊悚悬疑片」。尤其是后者,不知是否偶然,许多西班牙导演齐齐点了这个类型片的技能树,使得西班牙产的惊悚悬疑电影不仅质量高,而且还数量多、品类广。不过,《雨水危机》这部影片又让我刷新了对西班牙电影的认识,在现实和严肃的主题下也能拍出上佳之作,特别是对于以女性主义题材见长的女导演伊希娅·博拉茵而言,在这部带着自嘲和反思的作品中彰显出了相当的野心。

这种野心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叙事上。导演将本片分为了多个层次,故事的主线是一支来自西班牙的剧组来到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想要拍摄一部关于当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在南美登陆,并对当地印第安部落进行血腥征服的电影。在影片拍摄期间,恰逢科恰班巴发生了民众与政府因饮用水而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剧组的相关人员也被卷入了这起事件。而剧组所拍摄的电影则被设置成了戏中戏的结构,于是过于与现在、虚构与事实在同一个时空中交织,使得影片的内容十分饱满。

在这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发现来自西方文明对当地印第安土著的残酷压榨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在戏中戏里,以哥伦布为首的殖民者对原住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统治,强迫他们淘金,若是达不到标准或者有不服的行为便进行屠杀。而在主线时空中,来自英国的水务公司对科恰班巴的水资源进行垄断经营,致使水价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当地的穷人(主要就是印第安族裔)喝不起水,忍无可忍之下只得采取暴力的方式进行抗争。

这里必须要插一段补充说明,科恰班巴的「水资源战争」是确有其事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国家还能让老百姓喝不上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过:「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在拉丁美洲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地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马尔克斯的时代如此,现在也一样。

大约在二十世纪末,拉美各国开始了经济私有化的浪潮。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转变,给拉美带来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糟糕变化。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水资源的私有化。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江河湖泊可以用来抵押担保,也可以用来拍卖转手,连城市居民的水务服务都可以成为私人买卖的商品(具体原因放到后文再来分析)。玻利维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997年,该国政府引入了两家跨国公司在国内的两个城市进行试点(其中之一就是影片中的科恰班巴),结果不但供水范围有限,水价还奇高无比,穷人根本无法喝到清洁的水源。到了2000年,科恰班巴的民众通过大规模的抗争运动,成功结束了当地水务私有化的恶政,这就是玻利维亚著名的「水资源战争」,也是本片故事的背景。

回到电影本身,让历史与现实在时空中桥接的关键人物正是剧组在当地招募的群众演员丹尼尔。在影片开头,丹尼尔是以一个带点「刺头」性质的面试者身份出现的,制片人科斯塔觉得丹尼尔会惹麻烦,但年轻导演塞瓦斯蒂安认为此人很有个性,适合扮演当年哥伦布遇到的泰诺族酋长。没想到虽然电影拍得还算顺利,但丹尼尔却参与到了本地居民反对跨国公司的斗争之中,甚至还是个中坚分子。正如科斯塔预料的那样,由于丹尼尔的被捕,拍摄计划受到了耽搁,并且随着抗议事态的不断恶化,还影响到了剧组成员的人身安全。

可以说,丹尼尔是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在戏中戏里,他扮演着反抗殖民者统治的印第安领袖,而在现实中又担纲了抗议活动的旗帜人物,残酷的历史在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往复。至于剧组则代表了一部分西方旁观者,其中有「伪善」的,比如有个演员在戏中戏里饰演同情印第安人的卡萨斯神甫(历史真实人物,曾呼吁停止对印第安人的虐杀,严厉谴责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罪行),虽然作为戏中角色是那么义正辞严,但在现实中看到当地人因非人道的待遇而引发示威行动时又立刻明哲保身,第一个提议离开玻利维亚。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制片人科斯塔。起初,他将雇佣当地人视作节省经费的手段(每人每天仅2美元),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剥削。然而经过了与丹尼尔的一段冲突与和解,他的想法从根本上有了转变。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当丹尼尔的妻子恳求他帮忙救助在示威行动中受伤的女儿以及寻找丈夫时,科斯塔最终不顾危险、实实在在地伸出了援手,由此也得到了丹尼尔一家的尊重和感激。在之前的情节中,科斯塔曾问丹尼尔,为什么宁可放弃挣钱的机会(他允诺如果丹尼尔在拍戏的三周内安分守己就给他一笔不菲的报酬)还要去参加示威?丹尼尔答道:「水就是我们的生命,你是不会懂的。」片尾临分别时,丹尼尔送给了科斯塔一小瓶水作为礼物,与他当时的回答遥相呼应。

只是,科斯塔作为一个来自西方文明的旁观者,他真的理解其中的意义吗?或者,也有一份爱莫能助的无奈吧。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今拉美世界为何还能频频上演类似「水资源战争」这种事件。首先归根结底一个字就是「穷」,贫困即原罪。国家要发展(包括改善水利设施),但是没有钱,又赶上了九十年代的拉美经济危机,所以只能去问世界银行借。其次是「天真」,拉美政府和学术界错误地认为,对水资源进行明码标价,转让给技术水平更高、管理更先进的外国大企业,可以促进水资源投资与开发,减少因技术缺乏而造成的浪费。他们坚信,私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避免腐败,运转也更加高效。为了筹钱和解决饮水问题,谁有钱搞就让谁搞吧。

而那些跨国的水务公司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一边允诺可以帮助这些国家拿到更多国际贷款和债务减免,一边又利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要挟拉美国家政府放开本国水资源市场,否则就切断他们的借贷渠道。通过各种软硬兼施和威逼利诱,拉美水权大量被控制在了这些大企业手里。到了2002年,有48.9%的拉丁美洲供水为私人资本所控制。但让拉美人没想到的是,跨国水务公司在刚进入市场时往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等占据垄断地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收割了,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为了节约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他们不仅大肆提高水价,还放任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造成永久性的污染。

更加恶劣的是,这些高昂的水费最终并没有流向供水网络,而是被用于投资私人水务公司的海外扩张计划以及丰厚的股息和高管薪酬。垄断拉美地区水务的六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们相互勾结,用从拉美等地区坑来的钱,瓜分全球市场。而面对种种非议,跨国公司的公关方式显得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通过行贿地方官员,继续维持垄断地位。直到后来拉美国家新左派陆续上台,明确提出反对新自由主义,减少社会不公,特别是结束跨国企业对水权的垄断并拿回水权,这场荒唐的水资源私有化闹剧才终告落幕。

可悲的是,虽然以哥伦布登陆为起始的、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殖民主义已然过去了数百年,但西方中心主义的游魂至今仍在拉美各国的上空徘徊,这是拉美困境的根源。也许,当丹尼尔们的祖先开始学说西班牙语的那天起,这个困境就将永远地伴随着他们。

 短评

这是今年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旧殖民主义历史(拍摄中的影片)和后殖民主义状况(科恰班巴2000年的水危机)在一个剧组中剧烈碰撞,思想史的镜像(拉斯·卡萨斯神父)/跨国资本(电影工业、外资水公司)/现实的暴政(玻利维亚版拖拉机进城)和抗争(水危机中的原住民)/艺术与行动。。

6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很好看的略带政治体裁的电影,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演员们集体发挥出色

7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作为西班牙参加2011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受关注,电影是以2000年科恰班巴民众抗议水价飘升的真实事件作为故事背景。现实与戏中戏的交错十分融洽,故事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界限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模糊。虽然结尾处略显煽情,但并不做作,全片也让人看出表现的十分真诚。★★★★

12分钟前
  • Q。
  • 推荐

现实与戏剧相互交错,不同的背景,相似的斗争。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3.5星~

15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作为历史电影,感觉太浅显了。。现实反抗运动和电影内容的照应太明显,人物塑造也很粗糙,全片只有Costa一个人勉强能算立体。同时我个人觉得他转变的理由不太充分。拍摄电影的部分太多,现实运动内容太少。无法让人深切感受到运动的震撼。全片最喜欢镜头是Costa念出土著语的水,司机瞥了他一眼。

20分钟前
  • aplainperson
  • 还行

的确是好电影,不似以前老套的剧中剧,将着眼点放的更为宏大,人物的设置和性格也很不错,父亲拿钱那场就很好,小女孩可以前面再加两场戏,为后面的救援更提供说服力,结局怎么说呢,不好编,现在的这样无奈的结局不失为一种方法,也更显真实的力量!

23分钟前
  • mark
  • 推荐

一块美丽大陆的偏头痛偏方

24分钟前
  • 忏聒
  • 推荐

DVD字幕太差,简直是胡扯,只好连蒙带猜地看。其实吐的不是赫尔措格的槽,而是坑爹大神泰伦斯马利克啊(片中片简直就是《新世界》)。片中片,以及片中对片中片的纪录片都是上佳的设置(可惜后者在影片后半段就不再出现了),火刑一场历史现实与电影的交叠简直是神来之笔。

2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幾百年前的殖民者成爲了現在幫助受壓迫者反抗強權統治的友人,影片通過戲中戲和現實來表現兩者間的劇烈衝突。編導的意圖和想法都很棒,但是在執行上有所偏差,戲中戲的部份太過精彩,相較之下顯示部份就顯得不夠出色,但整體仍是一部令人喝彩的佳作,劇本、攝影和剪輯大贊。

2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有点失望,题材一级棒,但是叙事太单调了……

30分钟前
  • 堂费南度
  • 还行

乱啊

32分钟前
  • 梅花鹿要吃熊猫
  • 较差

后殖民。

37分钟前
  • 耶墨蕉风
  • 力荐

三星半。戏中有戏,戏外有戏,这就是历史与现实。一半是玻利维亚的苦难史,一半是当下狭缝中的生存;一半是血腥与利益,一半是人性与救赎。

4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活下去,就像以往那样”,几百年来,独裁与殖民一直存在。

43分钟前
  • 莫云轩
  • 力荐

办事的人,又见办事的人。

44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非要这样才能解决?

45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推荐

好电影

50分钟前
  • 滚动的蛋
  • 力荐

电影是中产精英的空气与水,对养尊处优的拉丁白人来说,存在危机的爆发仅是因为摄制不顺,可对美洲原住民而言,他们赖以维生的水都要被殖民统治死灰复燃的苛政暴虐加入盘剥一环,连起事牺牲都要沦为镜头凝视下高贵野蛮人的奇观。讽刺力度在极的对撞间就已盈满。与社会裂口共谋的自洽源于视而不见,生存抗争的血泪面前,似乎再也没有比电影更不重要的事了,而本片正以戏中戏和伪记录的戏仿层叠结构无情鞭笞了菲兹卡拉多和新世界及其门徒精心藻饰的神化白人救世主迫使少数族裔重历创伤的二度剥削本质。虚构和此在的分界为虚伪作态僭越进而践踏,作为资本主义叙事矩阵代言的电影制造的对话场域让历史和现实的殉难身影重合,神话和今昔的想象如若照镜。遗憾的是,就像所有赎偿种族旧债为出发点的白人视角叙述一样,影片定格结语依然落在觉醒的好奴隶主身上。

51分钟前
  • 嵇澹
  • 推荐

平行叙事还是挺有魅力的。。。但是加西亚同学在这里面还能更花瓶吗

54分钟前
  • 小九儿
  • 还行

标题意思:甚至连雨水他们都抢走了(所以这个译名还是不错的)。戏中戏很好地表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照,悲剧总是在重演,人类文明在抗争中不断进步(任何后来看来顺理成章的权利都是要争取才获得的)十字架是直升机带来的。片中所谓“现实”的部分其实也是“重塑”的,但表现得非常真切自然,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都很有戏,而且堪称大场面。看得出导演功力。而且作为导演在自己的电影里说出“还有比拍电影更重要的事”,真是一种勇气。影片本身也充满力量,镜头看似平淡却很到位,剪辑流畅自然也不俗气,叙事上可以说非常棒了。听墨西哥大姐讲了讲口音的问题,原来开篇他们排长队,从口音就可以听出很多不是当地人,而是从很远赶来。西班牙帅大叔Jose讲了讲这段历史和这个事件本身。

57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