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刀

剧情片其它1962

主演:莱昂·涅姆奇克,乔兰塔·乌梅卡,兹古蒙特·马拉诺维兹奇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水中刀 剧照 NO.1水中刀 剧照 NO.2水中刀 剧照 NO.3水中刀 剧照 NO.4水中刀 剧照 NO.5水中刀 剧照 NO.6水中刀 剧照 NO.13水中刀 剧照 NO.14水中刀 剧照 NO.15水中刀 剧照 NO.16水中刀 剧照 NO.17水中刀 剧照 NO.18水中刀 剧照 NO.19水中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9

详细剧情

  一对中产夫妻驾车出游,丈夫(里昂•尼梅兹科 Leon Niemczyk 饰)总是夸夸其谈,但妻子(乔兰塔•乌梅卡 Jolanta Umecka 饰)只是随声附和。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临时搭便车的年轻人(兹古蒙特•马拉诺维兹奇 Zygmunt Malanowicz 饰)。夫妻经过商量,决定载他一程。三人来到了海边,丈夫准备用私家的帆船出海,为了向年轻人炫耀,所以邀他一同游玩。年轻人欣然应允,于是他们共同踏上了航程。  航行中,年轻人渐渐对他们敞开了心扉,三个人还玩起了桌面上的竹签游戏。年轻人对夫妻坦言,自己不会游泳,因此他只是孤零零地在甲板上把玩手中的匕首。丈夫跟他开玩笑,无意中却把匕首丢入了大海。年轻人很生气,结果两人厮打在一起,双双落入水中,妻子大惊失措,三人关系也因此发生了逆转……

 长篇影评

 1 ) 挑衅,对抗与渴望

 没有人像罗曼波兰斯基一样如此悲切地用一生来践行艺术的浪漫、血腥、孤寂和残忍。当我们27岁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端坐在办公桌前,认真考量失败的青春、逝去的爱情,然后回家面无表情地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调情,最后抱着枕头和薯片在电视机面前温习肥皂剧。10点一过便滚回房间里,企图做一个不着边际的噩梦把自己唤醒。

波兰斯基的27岁,是一场晦暗的风暴。这一年他捣鼓几个中年人和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小男孩,拍出了《水中刀》,一部不可理喻的青年电影,充满寓言和批判。在温柔的萨克斯背后,深情地埋怨起感情的不可靠和出路的未知。

“水中刀”是一片锋利的柔情。在电影所构筑的人物关系当中,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隐喻。

一对步入中年的中产阶级夫妇开车去海边“游艇假期”的途中,遇到一个搭便车的青年学生。丈夫出于一种古怪而秘密的炫耀心理同意带年轻人一同上船度周末。为了与中年夫妇的富有和阶级优越感相对抗,年轻人自称是一个“徒步旅行者”,一方面这是一个具有诗意和学生气的身份证明,同时也将自己即将“一对二”的劣势隐藏在标签下。《水中刀》的剧作依据正在于这场三角关系中力量的平衡和失衡间传递的张力。
黑白影像往往在表现人物的轮廓、布景或自然风物的质感方面有卓越的视觉感染力。以伯格曼的《野草莓》和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为例,黑白电影的构图和明暗处理都异常精美,甚至隐秘地透露出彩色胶片所不具备的性感。然而《水中刀》在影片开头的一长段夫妇在车里的沉闷镜头却刻意淡化了这种质感,挡风玻璃上映出连绵不绝的树影,使人物的面目不断地被遮蔽。整个片头色调暗淡、模糊,时刻笼罩在灰色的阴影下。

中年夫妇在轻快而疏离的钢琴曲中行驶在乡间马路上。路边景色荒凉萧索,丈夫与妻子之间纵使还有一吻,但妻子表情像极了一枚镶着五官的木头。她戴着形状怪异的眼镜,嘴角边有一丝讥诮的笑意。波兰斯基在这里玩弄的电影技巧非常隐蔽,它不以古怪的构图或者狗血的情节夺人耳目,而是以多个固定镜头瞬间捕获到两人各异的冷漠神情,从而在情绪上为两人的关系叙述埋下伏笔。

青年的加入使夫妇的关系骤然暴露在世界面前。起先丈夫以绝对的专制和强势的姿态呵斥青年,他因此处于非常低弱的地位,对上流社会的物件——夫妇的车子十分羡慕,这种羡慕是小心翼翼的,附带着年轻人的倔强和自尊。他的机警和小聪明立刻给夫妇之间淡漠的气氛增添了一丝鲜活。他们来到水边之后,青年提出帮忙把车上的东西运到游艇上。当他真正介入到中年夫妇所生活的环境中时,那种陌生的富有的刺激令他有些摇摆。但他努力保持镇定——当然偶尔流露出一点故意的不屑。

丈夫在取得首轮力量博弈的胜利之后,试图以不动声色的挽留来鼓动青年参与到他与妻子日益沉闷的二人世界中,寻找一点炫耀和控制的快感。当青年被男人唤回来走向游艇的时候,不安的浪漫悠闲的旋律响起,预示着故事的正式开启。“我知道你会叫我,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玩下去。”

前两幕戏构图都非常简洁,在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布景的情况下将人物放置在画框中。甚至到了水边之后,除了几根竖立在水中的杆子和几艘停靠的小船,没有任何多余的布置。水面空荡寂静,只有水鸟飞过。

青年与丈夫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水中刀”现身不久之后。丈夫告诫青年带刀要当心,随后想以一个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一点,但青年打着哈欠,第一次表现出对他的怠慢。丈夫在三人关系中的至高地位顿时受到了挑战,他立即表现出烦躁和不满,命令青年“把帆脚索盘起来”并以拒绝教青年打结来保证绝对的控制地位。青年表示了对其命令口气的不满之后,仍然作了态度良好的妥协,主动引出新的话题,旁敲侧击地谈论起军队。

两人的第二次正面冲突表面上仍然是青年主动挑起的,他严肃地向男人提出抗议,“我是徒步旅行者,不是码头苦力”。男人则毫不客气地回应道“你是个懦夫”。妻子作为两人冲突的局外人突然出面向青年妥协,她在丈夫面前庇护青年反而激起了青年的好胜心,在女人面前,无论年龄高低阅历深浅,男人之间的争斗都会显得格外尖锐。最后这场青年的抗议看似赌气和胡闹,无果而终。

罗曼波兰斯基对于构图意义的建构有着特殊的偏好,他往往热衷于用画面中极少的元素来表达有趣、深刻的含蕴。例如几个单人镜头中,从甲板上方的大仰拍不留余地的刻画出三个人迥异的观点态度。

一个荷尔蒙旺盛的年轻男人在女人的注视下爬到了桅杆顶端,他站在安全的制高点上公然对脚下的男人叫板。影片中,妻子对丈夫的初始关系是“应和”,是一种附属的被控制的关系。自从青年的介入,她开始向这层关系的另一方向挪移,她开始以优雅的方式反对他,偏护他的对立面。她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把青年置于羽翼之下,甚至在青年因为莽撞和固执把汤打翻之后,仍旧把自己的那一份分了一点给他。

对于中年夫妇生活的琐碎和平庸,青年毫不遮掩地袒露了嘲笑和讥讽。而这正是中年人最脆弱的软穴,夫妇终于又并肩站在一起,抵抗这种来自“年轻”的侵犯。

青年的一腔热血在影片三分之一处制造了第一个小高潮——他决然地把船桨扔进了水里。这回动真格的了,观众想,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升级了,接下来几分钟说不定会有人被扔到水里……在这片荒芜的水中央,任何挑衅和争斗比陆地上更具戏剧性,当三方力量不能达到平衡时就会制造足以覆没所有人的危机。

如果说年轻就像那把弹簧刀,对处于中年危机的男人来说有着虚妄的威胁,青年用游戏的方式又一次对男人的强势实施抗衡。

一味的对抗未免乏味。电影在影片进行到一半时设置了一个“公共危机”:搁浅。至此之后,三人的关系趋向稳定,青年主动参与到其中,不再自我孤立和被孤立。他们进入船舱躲避大雨,青年第一次窥探到了女人裸露的背,他与她之间性的张力开始明确地呈现在荧幕前。一只柔软的平底凉鞋,一曲忧伤缠绵的情歌,对青年来说是致命的诱惑。这一丝渴望扰乱了他的心,他踌躇着靠近这个漂亮成熟的女人,当然并不那么放肆。在展现他们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时,黑白电影体现出它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画面质感:女人坐在甲板上抽烟,修长的腿,那双平底鞋,青年赤着脚走过她身边……这是只有电影才能透露的迷人讯息。

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太熟悉彼此的气息,以至于男人很快就可以觉察到那种轻微的情感震荡。当我们看到他被甲板挡住了半边的脸上露出怀疑和偷窥的神情,不禁为这种影片随处可见的悄无声响的洞察而惊叹。虽然没有证据,但青年显然成为了他的假想敌,他蛮横地对青年颐指气使,想要通过这种专制来换回妻子所有的注意和顺从,只是这样会使他越发陷入被动。这时本片的第二个高潮出现了,男人把青年珍爱的刀扔到水里,引发了两人之间蓄势已久的战争。男人试图激怒青年来宽慰他自己的嫉妒,顺势把青年推下了水。这又点燃了妻子对他的不满和憎恶。“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吗?装腔作势的骗子,你只想在一个孩子面前卖弄自己!”夫妻两人互相诋毁,用激烈的言辞指责了对方一番。男人下水去找青年,而他正躲在浮标后面静观其变。他游回了游艇,这时两人单独相处的机会正是观众隐隐期待的。他听到她哭了,所以他在彷徨中爬上了船,女人因为他的谎话给了他两个耳光,随后立即到船边呼喊丈夫,但是水面中没有再出现男人。接着妻子与青年之间发生了一段带有训诫口吻的对话,她触碰到了他脆弱的自尊心,于是到达了本片的第三个高潮:这个男孩子在这温柔的拷问中卸下了盔甲,他需要吻她,证明他也是一个有能力吻她的男人。女人在性的张力下往往只能束手就擒,何况她也对这个年轻男人的莽撞无畏和羞涩颇具好感。她对他的渴望并不略于他。

这是一次“背叛的完成”。他们之间关系最极端的可能实现了,再停留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几个回眸之后,青年走了,妻子回到岸边,丈夫正等着她。一切回到起点,只是坐在同样位置上的两个人心情有些复杂。妻子在淡定的表情中略施悔意,丈夫借故事坦言自己“太过自信了”。车子停在路口,一个寓言式的画面作为全片的终结。

《水中刀》的妙处在于,它始终在极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触发尖锐的冲突矛盾,然后又以克制和冷静来处理这种复杂微妙的关系变化和力量抗衡。在三人的两两关系组中,对抗是最基本的戏剧点,然后基于这个爆发力源,再次赋予它暧昧和混沌。妻子和丈夫关系的不稳定性就是很好的例证。在他们细微对抗的瞬间,又混杂着往日的情愫,昔日的温存。男人和青年之间在年龄上心态上的比照也可以映射“对抗”这一命题。“渴望”则对应着附加在表层冲突上的含糊性。在这样的暧昧不清当中,角色之间现在以及将来的关系诠释会得到最大空间的延伸,而这种多重解读的心理描绘通过镜头语言的组装,更加突现了一个电影的容量。成功剧作的摄人心魄之处,正在于电影作者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探索和讨论。

 2 ) 其实我看到的是权力



一直没敢看这部处女作,波兰斯基的人物关系处理已然那么熟练,没有前情提要,没有不必要的人给故事背景做铺垫(总共就仨人),也就是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过后,我们得到的线索也仅仅是这些,好像也不需要多余知道什么。


男主和女主
豪华车里暗涌的气氛,旅途席间无话,连中途交换驾驶位时,女主也全程冷漠脸。
男主试图取悦女主,开车途中亲吻脖子,但是似乎并不带有耐心,易怒和纸老虎的形象在女主(观众)看来似乎可笑,好像在夫妻关系中并没有足够权威,微妙的老夫老妻不拆穿的日常。
撑帆起航的默契和准备食物的熟练,说明她们俩是经常出海消遣,但是沉默无话的航海一日的意义在哪里?维持中产阶级的趣味?
同理似乎穿越到了安东尼奥尼的《夜》,那对早已不会嫉妒也谈不上相互讨厌的中年夫妇,连失望都没有,这种夫妻关系刻画的如此不着痕迹,(以至于观看途中我十分怀疑这是不是年代久远,演技有问题,是夫妻吗?)而且剧中除了少年的反应无人参照,这种心照不宣的感情真空设定十分隐晦而简洁有力。
结尾男女主为少年到底回来没有而争辩,男女主关于谎言的角力(有些评论说,男主存在道德困境,选择相信女主就是承认偷情,我并没有看出来男主发现的偷情的迹象,所以不存在他的抉择困境)。然而,在女主眼中,男主可笑的猜测进一步加深了他愚蠢的形象,我只看到女主的讥笑,连试图说服相信都懒得申辩,可怕的婚姻,男主在婚姻中的权力是虚设。



男主和少年
拦车少年出现,男主非但没有对差点撞到少年感到自责,反而全程凌驾于少年。
作家男主拥有豪车和帆船,资本的傍身并没有遏制控制欲的蔓延,婚姻中的权力丧失,让他企图在少年身上找回权力的感觉,刚开始少年很配合,适度的恭维,夸奖车,赞美航海技术,这些强烈的满足了男主的虚荣心。
三人一起吃饭,晒太阳,当纤夫,玩游戏,唱歌,似乎很和谐。
少年的爆发,是发生在男主不断玩弄和挑战少年的自尊心之后,把少年心爱的刀扔到水中,少年跳入水中失踪,男主因为自责,失态并扬言掩盖证据,最后心虚先游回岸上。
少年此时占据受害者制高点,权力反转。


女主和少年
女主和少年的化学反应不断积累,被男主欺负的太厉害的时候,会被看在眼里的女主叫停(虽然开头,夫妇俩都有中产阶级看穷小子出洋相心理的嫌疑)。
少年从犯倔不吃东西,到逞强要徒手拿烫锅,各种傻气的行为激发了女主的母性和保护欲,(很喜欢那段讥笑少年身世的独白,第一次彻底袒露女主心理恶毒的想法),企图以母爱驯服少年,那句“你和他一样,只是他比你老了一倍,你比他蠢了一倍而已。”一下子把俩人联系在一起,凌驾于少年的权力变成了带有几分怪罪的嗔怒,之后就是自然而然的接吻了,权力崩析。
之后少年上岸离开,女主望向远方没有回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根本不像是偷情,更像是权力场里短暂疲惫的休息。和一个冒失的少年来一场无人海面上的相互‘’倾心‘’,都是那愚蠢的丈夫破坏了心情,女主只需要一个惊吓后的安慰剂。


刀在水里确实没有用,激起一阵波澜之后,恢复原本的一片死寂。生活如常。各种怪力乱力都无法搅动乏力的婚姻,权力归位。

PS:其实技术上也很好奇,小船上各种状况如何调度,甲板和船舱都很拥挤,还要以第三人视角拍摄人物关系。

 3 ) Sexual tension at its best

A thesis on Manhood and , perhaps, its perception by the other half of the population.

Is it an Apologia for masculinity, or an Elegy? No matter what you think it is, you may agree that the film is also about the transient, subtle chemistry between people in close proximity: how awkwardness turns into gentleness and warmth, how fleeting physical attraction can be, and how fragile is our carefully constructed self-protection. This close-quarter intrigue is projected, through brillian black-and-white cinematography, against an immense canvas of beautiful, serene, mystifying lake landscape.

A few homework questions: Is the wife a completely sympathetic character? Why did the husband decide to disappear? Metaphor of the boy? Metaphor of the knife?

 4 ) 《水中刀》观影笔记

影片作为波兰斯基的处女作,已经显露出他此后一贯的风格:封闭空间三个人的剑拔弩张和暗流涌动,两性关系的蠢蠢欲动,男性之间的角力和女性的躁动构建起整部影片的戏剧性。

隐喻:影片充斥着波兰斯基埋下的象征和隐喻,刀作为题眼和贯穿全文的线索,前后共计出现了6次,每一次都伴随着男孩和男人之间的较量,从戳刀游戏到飞刀再到抢刀,刀成为了弗洛伊德式的男性性器官的象征,一种阉割焦虑弥漫在两名男性之间,对于男人来说,邀请男孩上船,是想要宣告自己的权威和力量,因为他属于海洋,帆船是他的领地,而男孩则一直强调自己属于陆地和森林,他误入其他男性的领地,这场旅行成为了两名男性争夺一名女性的斗争。男孩通过伪装自己不会游泳的方式,麻痹了男性的警惕心,再以诈死的方式让男性误以为自己成了杀人犯,逆转局势、从而反败为胜,但他并非真正的赢家。刀虽然划开了水面,划破了这对中产阶级夫妇之间虚伪的婚姻,但同时也被水吞没,正如女性所说,你最终也会变成他,不仅意味着他会拥有男性的力量和经验,也意味着他终会离开陆地,进入水中,陷入中产的虚伪和成年人的自大,男孩与男性并无二致。另一个隐喻则是男性讲的一个关于水手的故事,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戏中戏,和影片的主要文本形成互文。男人通过讲述水手踩碎玻璃而受伤的故事,不断警告男孩不要玩火自焚,而当观众都以为这个故事指向男孩手中的刀时,刀却沉在了水中,成为了一个“红鲱鱼”,没有带来任何本该发生的血腥、凶杀。在影片的结尾处,在女性的追问下,故事得以通过男人之口补完,什么样人会主动踩碎破,原来那个水手是锅炉工,常年工作使得脚上早已形成了一层厚茧,但他却忘了自己已有一年不曾工作。此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故事并非指向男孩,而是指向男人,他的狂妄自大、得意忘形让他如堕深渊,在命运的岔口,不知是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失,还是试图掩盖虚伪的谎言,他宁可饱受良心折磨,也不愿再相信妻子的话语,他为自己编织了牢笼,究竟做何选择,导演将权力交付给了观众。

主题:影片作为波兰斯基在波兰拍摄的处女作,乍看之下并不指涉战争和社会,只是展现了一次中产阶级的度假之旅。但背后对于人性恶的一面的刻画和现代社会猜疑链的呈现,让部电影真正成为了一把手术刀,切开了彼时波兰社会弥漫的道德焦虑——虚伪、压抑和仇恨。三角是稳定结构,维系着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的运转,但暗中的矛盾和对抗却让整个架构摇摇欲坠,一触即溃。

 5 ) 威尼斯电影节系列 有形之刀无形之道《水中刀》

波兰斯基,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铁幕中接受再教育的孩子,美国政府的通缉犯,这一切的称谓后却以自己的实力在电影界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他的影片总是逼视着人类的灵魂,在其压抑、阴郁、孤寂、晦涩、悲观的主题后,永远是对人之道的询问。
在不对等中,上帝在那里,我们又是谁的子民。
1962年,波兰斯基以自己的处女作《水中刀》一举成名,他以一个不可测的命题将人性深处的阴暗和邪恶展示在人们面前。影片没有对任何人进行道德评判,波兰斯基将这把尺度交给了观众,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世界观决定着他们处世的方式。
影片故事简单,一对夫妇和一个搭车者以及他们在湖上度假的经历,讲述着偶遇和婚姻之间的责任和道德的问题,只要活着,下一个瞬间就是一种无法预期的可能。
影片从驾车郊游的一对夫妇克丽思汀娜和安德列依开始,伤感的爵士音乐鬼影般随着他们的出行,车窗上树杈影影绰绰的倒影和模糊不清的人面增添了一种诡异的气氛。这个段落和《蝴蝶梦》有着相似的地方,借鉴是成长的必然模式。他们不太说话,只是,一同在路上,人的隔膜一览无余。毫无表情的他们或许各有心事吧!
人生有多长,路就有多长,每个瞬间的集合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作答。
一个搭车的青年,注定改变故事的结构,路上,他们搭着话,流露着出对生活的厌倦。也许,无聊和厌倦是一切的端口吧!
他们在一个船上了,船载着故事远方,在看似宁静的湖上将有什么样的“风云变幻”。云海无语,波涛无声。
湖上景致如画,船缓缓向远方,美丽克丽思汀娜静静躺在船上享受着阳光,赤着上身的安德列依沉思着什么,青春俊美的年轻人望着远方他们三人注定是一场情感的戏剧。
大学生那柄折刀的出现是指向是明显的,作为暴力的象征,这把刀为其后的戏剧冲突埋下了伏笔。也给静美的湖光山色抹上了一丝暗色。
他们是不同阶层的,导演以控制船帆的细节来说明这样的不同,船帆正老老掌控在中产阶级的手中,而贫寒的大学生显然无法掌控大局,同时这样的设置其实已经完成了故事的终极。话语权是阶级决定的。
在苇丛中拉纤,年轻人本想一走了之,但是,因为克丽思汀娜一句娇嗔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男人的内心永远有着猎艳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欲望的产物使男人对事物的取向产生偏移,对未来起到可能的逆转,而当事人往往在结局前是一无所知的。

拉纤成为一种引起注意的争夺,萨克斯和钢琴的对话反映了男人们的躁动。舒缓的音乐中镜头转向掌舵的克丽思汀娜,导演用了了几个镜头说明了他们间的地位,人类故事中太多的境遇玩笑产生于女人,这是欲望生物悲剧性。
百无聊赖的克丽思汀娜眼光总是有意无意注视着健壮俊美的年轻人,在只有水色的湖上,或许人才是一种乐趣。无风,船滞于湖中,年轻人试图用浆改变这种窒息的等待,可是船只是在原地打转,年轻人是被动的,因为“舵手”不会是他!恼羞成怒的年轻人将浆掷于湖中,安德列依让他取回,不会游泳的年轻人僵住了,最终还是克丽思汀娜为他解围,同样这说明了年轻人的劣势(不会游泳),隐喻在波兰斯基的影像世界中比比皆是。哲理化和意念信控制着影片的脉络和节奏。
玩刀的戏,表明年轻人想掌控人生的内心,可是,初出茅庐的他只能是徒劳的争抗,人生险途上,他只能受命神的摆布,最终伤痕累累。
船对年轻人而言是不可征服的,因为他不属于此。
影片有时的视点是年轻人主观的视角,克丽思汀娜丰腴的身体在视野中晃动,撩拨着一刻正在成长的心。
航海,是征服自然的表现,也是男性征服欲的最好体现,谁又不想将生活攥在自我手中。
大雨来了,他们将船泊进入苇丛,在船舱里躲雨,年轻人无意瞥见了。克丽思汀娜的裸体,某种东西在年轻人心中开始膨胀。
在船舱中,他们三人玩着戏棒,他们输赢的东西(女人的高跟鞋、男人的皮带)通向某种暗示和挑逗,而那柄折刀一直在安德列依手中玩弄着飞刀有限,这样的构成基本决定了结局的走向,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雨后的黎明,慵懒的克丽思汀娜和年轻人在甲板上聊天,后醒的安德列依猜疑着什么,他默默收起年轻人的折刀上了甲板。但是,他看到的仅仅是他们在修东西,船继续航行,年轻人发现折刀的遗失试图问安德列依取回,但是被安德列依挑衅地扔进了湖中,年轻人气急与之争斗,但是不幸坠湖。
克丽思汀娜叫安德列依去寻回年轻人,但是安德列依为了毁灭证据将年轻人的遗留物统统扔进了湖里。克丽思汀娜和安德列依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在场争吵中,波兰斯基让我们接近了中产阶级婚姻的本质,这种批判精神是波兰斯基的一个特色,他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让你明白人性深处的隐秘。
害怕法律惩处的安德列依再一次下湖寻找年轻人,而年轻人趁机溜上了游艇,在短暂的虚伪之后肉欲便冲破理性的囚笼,唇与唇粘在了一起,帆的摆动预示的是云雨之欢,湖水依旧继续它的形成,人意总有结束的一刻。年轻人上岸了,他有着自己的未来。
中产阶级的妻子也注定回到中产阶级的怀抱,偷情是他们某种特定阶层的本质,这点百多年前恩格斯就以尖锐地指出过。
一切已经发生,一切已经结束,归航的船归向她的巢穴,安德列依并不知道年轻人没有死,同样,他也不会相信妻子的偷情。
雨后,归家之路依然漫长,交叉路口一个警察局5公里的路标下,安德列依犹豫不决。妻子的叙述和他的主观判别产生了错位。路,等待着他的抉择。
此刻,再次发动汽车的他将命运引向何处,爵士乐的阴郁中,电影恰到好处的结束,留下的疑惑,留下的命题。
在每一个夜深人静之时,让我们回答道德和承担的命题
波兰斯基的许多影片都是在一个狭窄的有限空间中,这种局促将每一个人处于一个极端的位子中,使得人的本性从自己的假面下慢慢渗出,让人回归本相,让人在压迫中打回原形。
最后指出一个在《世界电影鉴赏词典》第一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版”P381上王云缦先生的笔误,在雨中的船舱中他们一起玩的是“游戏棒”而非纸牌,可能是先生记忆有误吧。此,一笔带过。

【注】威尼斯电影节1962 获得 FIPRESCI奖,金狮奖提名

OSAMA KAVKALU 于 浦东 寒鸦精舍 子夜
2003年9月21日 星期日 于0时15分
后记:今天下午被无聊的争论耽搁许久。我想,还是让文字说话吧!

 6 ) NASTA Dominique教授《水中刀》讲义

关于波兰斯基的几个基础概念:

1)第二现代性(Seconde modernité):《水中刀》被认为是西欧抽象类型的第二次现代性电影的进步。

2)波兰的大环境:由于外交关系上的解冻,罗兹的电影学院以及Krzysztof Komeda的爵士乐的出现,逐渐对西方开放起来。

3)由于波兰斯基(优先短片)和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的出现,开始赞颂、鼓励极简主义(Minimalisme),体现在“时间-空间“的统一性、演员表演手法的极度保留、带潜台词的对白、对梦幻(L’onirisme)和闪回的拒绝。

4)失范(Anomie)(如标题:刀/水):波兰斯基和他的编剧利用的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语言上反常的收缩(Contraction d‘anomalie)。这些东西从理论上说并不能相融,但他们相互成为了。

《水中刀》的基础概念:

1)与斯科利莫夫斯基的合作:外交解冻时期及对于波兰现代性来说非常重要的影人。

2)室内三角的准则:《水中刀》中作为象征体的男人、女人和情人体现了一个争取权力和并没有什么真实影响的挑衅的悖论。

3)外交解冻时期的政治隐喻:被物质占领的消费社会,或是尽管有情色意味也难以交流的男人无法摆脱已经养成的习惯。

片段1:开头车内

同位和延迟的主题 / 社会解读 / 导演=观察者或裁定者 / 对话被编码 / 无关紧要的建议

片段2:乘船出发

边缘的细节 / 即兴演出的地位 / 对于东欧特权阶层的批判

片段3:刀

有意体现被停顿强调的安静 / 刀悖论式的主体性:相应的客观 / 破坏的准则和反成规 / 革命中女性的偏见 / 卡夫卡式的神秘

片段4:拉船行走

多感官性 / 自然的重要性 / 现代主角的隐喻 / 试听的超级现实主义 / 简单化的叙述

片段5:在阳光下船上

爵士乐和陌生化的准则 / 力量的关系 / 摄影机视角的极端化 / 减法和抽象 / 道德诱惑 / 主观化的画面 / 宁静的时光(Le temps mort) / 观察者的角色

片段6:鳄鱼玩具

戏中戏 / 时间的消失 / 潜台词的引入 / 多重世界的可能(滑稽和荒唐的)/ 在爵士乐中,即兴引发的抽象

片段7:Mikado游戏

室内构图的美学 / 三角形的构图形状 / 人物状态的关系化/相对化(Relativisation):现代电影中主人公的多重性 / 通过平行的背景音产生的倾斜带来的双重谈话:比赛广播

片段8:男人落水

意外来迟 / 第一次报应 / 三角关系的掉转 / 现代电影中女主角的改变 / 叙述和美学上的彻底性 / 永久的变化

片段9:勾引

叙述中的线索 / 观察和前提 / 人物的无阶级性 / 稀释微观宇宙的准则 / 明度和角度的抽象

片段10:结局

开放式结局 / 改变的动力 / 现代主义者的极简主义 / 用一种抽象的眼光破坏决定论(déterminisime)

* 翻译自Nasta Dominique教授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Grand courant dans l’histoire du cinéma》课程。详细内容可见教授的英文博士论文汇编的《Meaning In Film》。

 7 ) 水中刀

《水中刀》

1、单一场景加三个人就有一部好电影。

2、小伙子要一个人拉着两个人走:当角色孩子气作出非常幼稚的行为,观众马上就会喜欢上他。

用手碰锅,然后不吃饭,很可怜就让观众马上共情。

有一个迷人的女人身体是让观众始终保持注意力的好方法。

江边搁浅的船,瓢泼大雨,自然之力给电影增色太多。

开头结尾循环一体,造成结构严谨。

读书笔记:

刀在电影里,不过是一个假悬念,真正的悬念应该是背叛的完成。这种悬念上的虚实变幻,已经能看出波兰斯基在结构影片和揭示人心理方面出类拔萃的天赋。

电影里的爵士风格的音乐是一个亮点。它和剧情结合,让人感到波兰斯基天生就是一个美国化十足的波兰导演,而是非常和希区柯克式的风格贴近。

波兰斯基通过多次位置的变换使权力的争夺更显激烈,开场先是妻子在驾驶座,丈夫用手势示意停车交换座位,一处简单的位置交换,却道出婚姻的貌合神离,当大学生拦截了丈夫的权威,他破口大骂,妻子同情大学生、一言不发,丈夫产生妒意,准备炫耀力量的同时昭示了自身权威的危机,邀请上船的丈夫处于前景,大学生处于后景,两人呈现出俯拍和仰拍角度,大学生说他的弹簧刀只能割灌木丛,在水中没有用处,体现了他的弱势,他无聊地用刀扣指甲缝、扔到墙上毫无介入的机会。绝大多篇幅漫不经心,但随着风大风静、日晒雨淋、野餐和比基尼,舵柄和缆绳隐喻牵引和控制,将戏剧张力缓慢拧紧,妻子慢慢向大学生释放情感信号,刀的强势也在割开风拉扯着无用帆的绳索那一刻,宣告了老水手的性挫败,大学生的胜利却毫无意义,因为女人发现他只是继承丈夫的自大。

强悍处女作,几乎涵盖醇熟时期最拿手的结构和主题:封闭空间内三人行暗流涌动,两性关系的互诱与对峙,成人与青年之间侵入与反击的拉锯过程,中产阶级婚姻关系的虚伪与脆弱,这些薄薄面具在刀入水的刹那顷刻粉碎;意味深长的空白结局。

好的导演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完善自己的处女作。

 短评

1.封闭空间,3人映像,萨克斯的忧伤;2.男人间的针锋相对,女性的隐隐骚动。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重看#强悍处女作,几乎涵盖醇熟时期最拿手的结构和主题:封闭(孤立)空间内三人行暗流涌动,两性关系的互诱与对峙,成人与青(少)年之间侵入与反击的拉锯过程,中产阶级婚姻关系的虚伪与脆弱,这些薄薄面具在刀入水的刹那顷刻粉碎;意味深长的空白结局。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狭小空间的多机位调度、克制的反高潮叙事、相互角力彼此制衡的人物关系,波兰斯基不是一个热烈的人,他用一双冷眼观察着世界的畸变。这也是他创作人物的基础,情感是一种必要而非充分,人物更接近于被精心筛选过的样本,在一场场社会实验的影像化过程之中,他们的情感波动即成为可被提纯的变量。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折刀落水的一瞬间,所有积蓄的力量瞬间爆发,岔路口前的犹豫不前恰是最好的总结;29岁的波兰斯基在红色笼罩下的波兰拍出这样一部欲望纠缠的电影,真是太妖了。

1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平淡中随处可见的隐喻,洞察与讽刺的一个极致。静水流深的控诉。这就是他,波兰斯基。我喜欢他,我尽力去理解他,但我想我不会太爱他,因为他在倾诉的不是苦痛,更多是冰冷。(是目前的想法,还有很多保留空间)

20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看到后来,想,小妞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几个片子都这一种模式:作家自大丈夫+不被重视妻子+浪漫温雅青年。哦也也。不过,后面的那个对白,倒是有趣。足见男人之小小却致命愚蠢XD 配乐也有意犹未尽的意思.但整体稍嫌拖沓了些.

22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老人一如船帆,不停想把每一絲外來的風頭都納大膨大為自己的勢頭;新人一如匕首,反覆玩著危險的扎指嬉戲只為要人吹捧自己的幼稚玩火──在女人的眼底,這條船上顯然沒有真正的男兒。

24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7/10。波兰斯基通过多次位置的变换使权力的争夺更显激烈,开场先是妻子在驾驶座,丈夫用手势示意停车交换座位,一处简单的位置交换,却道出婚姻的貌合神离,当大学生拦截了丈夫的权威,他破口大骂,妻子同情大学生、一言不发,丈夫产生妒意,准备炫耀力量的同时昭示了自身权威的危机,邀请上船的丈夫处于前景,大学生处于后景,两人呈现出俯拍和仰拍角度,大学生说他的弹簧刀只能割灌木丛,在水中没有用处,体现了他的弱势,他无聊地用刀扣指甲缝、扔到墙上毫无介入的机会。绝大多篇幅漫不经心,但随着风大风静、日晒雨淋、野餐和比基尼,舵柄和缆绳隐喻牵引和控制,将戏剧张力缓慢拧紧,妻子慢慢向大学生释放情感信号,刀的强势也在割开风拉扯着无用帆的绳索那一刻,宣告了老水手的性挫败,大学生的胜利却毫无意义,因为女人发现他只是继承丈夫的自大。

2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想起陆川在波兰影展上对polanski道:“多年前看您的水中刀,我才感悟到原来电影的力量可以穿越黑暗,撕扯心灵。” 波兰斯基一脸茫然,我很想告诉陆川,语言是苍白的,你应该在大师面前流几滴你最擅长的眼泪。

30分钟前
  • 37°2
  • 推荐

比较特别 隐喻部分只能理解一点点 节奏很闷

35分钟前
  • 番茄杀人狂
  • 还行

生命之舟上,女人平静地接受、包容、妥协、反抗、戏弄,男人是从孩童到骆驼到狮子再复归孩童的循环。一种宁静的忧伤。

36分钟前
  • 亲爱的猥琐猪
  • 力荐

这片不多说了。只想吐槽一下女主,戴眼镜和不戴眼镜审美差好大。那个大叔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啊。

37分钟前
  • 微笑迦朵
  • 推荐

外部空间无限广阔,是海;内部空间无限狭小,是船。三个人物内心的变化很微妙,张力十足。

4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影城重看]波兰斯基惊为天人的处女作。①绵里藏针的控制与角力,深剖中产阶级的虚荣空虚虚伪与青年人的迷惘无知。②微妙蕴藉,冷静内敛,张力满满,大量长镜头与主观机位。③爱极水上漂一幕,移木棍&刀插手游戏,拳击收音配上皮带高跟。④车窗树丛叠影起首,岔路口远景收尾。⑤双眼视差主观镜头+1。(9.0/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坠入海水中的刀其实仅仅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女人背叛。偷情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中年男人扔进水中的那把刀,是对女人精神出轨不满的发泄,他不能对自己的女人怎么样,只能把愤怒发泄在青年人的身上。青年、一对中年夫妇,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三角关系推动着整部影片的剧情发展。控制欲、渴望、愤怒,是人类之间最容易产生问题的感情情绪。

49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罗曼·波兰斯基64年的处女作,当年他才27岁,这部只有3个演员的小成本电影,现在看来依然能感觉到导演有很多的有意思的想法。但就现在电影的节奏来说,这片沉闷了些,有人说这是波兰斯基最好的片子,我倒是觉得不如“钢琴家”成熟。

51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8.9;不要恃强凌弱,特别是在自己的女人面前

53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以模糊的人相开篇,在停滞的路口结束。三人一舟,摄像机成功地扮演了窥伺者的角色;猜疑与妒意贯穿始终,无立场的“纪录”没有杀死悬念,反而激起骚扰般的挑衅。坠入水中的刀,一直扎向海底。

5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一个权力的博弈。最吊的是节奏。缓缓地拉长我们对于偷情的期待,最后车子停在三叉路口,抛锚般不动。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