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堡垒

动漫美国1985

主演:凯姆·克拉克,Rebecca Forstadt,托尼·奥立佛

导演:罗伯特·V·巴伦

 剧照

太空堡垒 剧照 NO.1太空堡垒 剧照 NO.2太空堡垒 剧照 NO.3太空堡垒 剧照 NO.4太空堡垒 剧照 NO.5太空堡垒 剧照 NO.6太空堡垒 剧照 NO.13太空堡垒 剧照 NO.14太空堡垒 剧照 NO.15太空堡垒 剧照 NO.16太空堡垒 剧照 NO.17太空堡垒 剧照 NO.18太空堡垒 剧照 NO.19太空堡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5

详细剧情

  1999年,一艘高精尖的外太空飞船坠落南太平洋岛,这一时间改变了战争频繁的地球历史。经过十年的研究,人类修复并重建太空船,并将其命名为“太空堡垒”。正当人类沉浸在一片自豪与喜悦中时,来自银河深处的天顶星人逼近地球,从早期的格罗佛船长、瑞克、麦克斯,到来自泰洛星的机器人统治者与让那率领的南十字军ATAC15小队爆发的第二次宇宙大战,再到已经实现外太空殖民的地球人与依靠史前能量生存的因维人的地球争夺战,接连三次宇宙大战,无数英雄登场,地球人与外星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浩大战争相继呈现……  本片由由美国金和声公司(Harmony Gold)根据《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机甲创世纪》3部日本动画重新剪辑改编而成的85集长篇动画。

 长篇影评

 1 ) BSG最高!!!

目前看过的幻想剧集个人排名TOP5:
  
1、Battlestar Galactica/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2、Firefly/萤火虫
  
3、Stargate SG1/星际之门·SG1小队
  
4、Carnivale/嘉年华
  
5、Taken/动持

在这五部剧集中目前已经完结的有Firefly,Carnivale和Taken,而SG1也终结在即,只有BSG将会一路走下去!

以下我对他们稍稍做了些联系和比较。

一直以来对于Carnivale场景所所营造的一种陈旧的时代感颇为深刻;对于BSG,前几季觉得场景的营造也非常的成功,但是为知道成功在哪里,而第三季我终于是悟到了,就是那种单纯清爽,介于温暖和冰冷之间但实际上最终上还是让人感觉冷冷的色调——很像陶《寂寞的城市》MV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太空寂寞孤儿的色调——虽然太空里会有很多星星。就第三季来说,人物造型简直趋向于完美,比如于对糟老头 Tigh上尉的重“包装”,Lee令人惊异的转型(看到那个大肚子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惊讶!!!),再有就是对于Cylon人演员人型的挑选,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头都型的掉渣啊!!!

在这五个剧集中,BSG和Carnivale的内质其实是很像的,美术都做得很好,画面感觉非常棒,配乐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披上了一层宗教的色彩,都隐隐约约传递给我们一种深深的宿命感以及使命感。

对于所有的Cylon来说,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宿命感,一种不知名的宿命感促使他们去寻找某种东西,就是故事一开头所说的他们的“PLAN”;而对于人类来说,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使命感的牵引,对于拯救人类这个种族的使命感;而对于像Baltar,Sharont和Number6这样的角色,他们因为夹杂在各自的种族之间,再加上各人情感上的因素,让他们在宿命感和使命感之间痛苦地挣扎着选择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Baltar这个异常矛盾的角色塑造是相当的成功的,我觉得一般人都是这个样子,在个人和群体之间总是有徘徊和失衡的时候,BSG的剧情中有好几次有过这样的场景,比如说第二季最后以及第三季最初的时候,Baltar的眼泪,明知不可为却还是去做了的眼泪,就像是一个孩子,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不想受到伤害,我就只做一次——然后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但是每次都会流泪,其实Baltar这个角色是很像《哭泣杀手》里的那个每次杀人时都会为对方流眼泪的杀手,对于他们两者来说,有一种使命感或宿命感或暗示或驱使着他们去做他们原来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在配乐方面Firefly与BSG的最为接近,都是以凯尔特音乐为主的配乐。Firefly的时代设定非常的像Cowboy Bebop,一般SF的太空故事大概都会这么设定,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甚至几乎不是剧情本身,而是讲故事的节奏,容智的对白,这一点上Firefly的导演Joss Whedon做的跟CB的监督渡边信一郎一样的出色,同样的西部风情,同样的悠闲节奏,导演对于音乐的品味也相当的出众——渡边信一郎是个音乐口味非常出众的人,比如在Samurai Champloo里选取hip-hop在Cowboy Bebop里选取Jazz,Rock;而JW是个音乐口味非常奇怪的人,这样的感觉大概是来自于Buffly的配乐,金属,POP,好像根本不能和吸血鬼故事结合起来,感觉起来非常的不舒服,但是,看完之后会觉得,这样校园剧形式的奇幻故事这样的安排可能会是最合适的,而在Firefly里,你完全就可以了解到JW对音乐的理解是多么的出众,太空加凯尔特式的配乐,显得悠远舒缓多情,这一点里,比如在BSGs03ep03中摧人泪下的Adama与Lee告别的那场戏,就是这样的音乐——这是凯尔特音乐的一种感觉,而凯尔特音乐的另一种感觉,使命感,沉重感,比如说战斗时的气氛渲染,听到那样的鼓声,即使战斗还没开始,我们便知道一触即发了!

在这五个剧集中,牵扯到太空的题材包括了除Carnivale外其它的全部四部剧集,所以我们现在所要说的话题是空战的部分。前面说了Firefly的故事主要还是在于故事的节奏性,而且它尚且还都不能跟CB的空战相提并论;而Taken就根本不涉及到这个方面;所以主要还是BSG和SG1的比较。SG1的空战基本上都不会涉及到节奏的问题,它的空战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或单单是为了带来一个高潮,就如那场声势浩大的南极保卫战;而BSG的空战则更注重于细节,而细节往往是重现某种真实的手段。在BSG空战的细节中更注重于空战期间对于人物心理的揣测和描绘,而不是具体的战斗场景,人物以及空战之间双方战机都以纪录片式摇晃镜头的取景方式记录,则更加的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也把BSG带上了一个太空史诗的高度!

从史诗高度和真实感塑造方面来衡量我的TOP5里的几个剧集的话,会是BSG,Carnivale和Taken,前面我们说了BSG与Carnivale的关系,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基于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哲理性的启示方面的比较,Taken与BSG之间的比较。看过Taken的人一定会印象深刻,那个小女孩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带来深深的思考;而对于BSG这样的故事,它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人思考到当机的哲理,人与人之间的,Cylon与cylon之间的,人与Cylon之间的,对立,共存,爱情,友情,父子亲情,母子亲情……我注意到最近的几集字幕组的同志们都会把一句Adama舰长意味深长的话放在故事开始之前,做的帅!SO SAY WE ALL!BSG最高!!!(文/len calvin)

PS.不过要是现在的话,Doctor Who绝对是与Firefly、Battlestar Galactica排在前三的不二之选!

 2 ) 卡拉狄加所提出的问题和其中的人物

作为一个科幻剧、太空剧,卡拉狄加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部分不是科幻问题。
【科幻的问题】
关于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问题,除了全剧开头和结尾,很少提及。
赛昂人的复活技术,这方面在剧中表现的比较充分,算是比较成功的部分。
人与赛昂人杂交...也算是个好问题吧。而且从全局结尾来看,地球人的线粒体来自赛昂人^o^
天文方面,这剧有些天文白,作为太空剧,不大应该。例如寻找地球的时候出现了12宫星图,既然知道一些恒星的排列方式,那么就应该能确定地球的大体方位了,而且这个情节里还出现了梅西耶天体命名,简直是穿越。还有超新星爆发那部分,不该出现氦闪。
科幻感方面,该剧严重不足。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改成六边形八边形就算科幻了吗?连光盘都是多边形的,这个文明没有轮子吗?(确实飞机都没有轮子,但是他们的汽车有轮子)
【非科幻的问题】科幻剧中并非不能讲述非科幻的问题,也并非一定要以科幻的问题为主,但科幻与非科幻的比重,在科幻迷眼中关系到作品的品位——核心科幻还是边缘科幻。
政治问题,全剧都跟这个问题纠结不清。
神学,坦白的说,我认为该剧没有讨论神学问题,有的只是神棍,奥林匹斯神系和唯一神的暧昧关系。
情感问题,唔,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
权利、民族、人性等等,第三季主要在讨论这些问题,并非不好,但是冲淡了全剧的主情节。

总的来说,如果该剧只有第一季,确实是个神作,虽然第一季后半已经开始神棍了。全剧在政治和神棍、感情等方面纠结太多,对一些更具戏剧张力的情节却没有深入发掘,很可惜。

【人物方面】总体来说大家都很不靠谱...
威廉阿达玛——硬派,非常硬派。感动我的一句话:制定法律是为了保护人民,而不是指控人民。
罗丝琳——这个角色实在喜欢不起来,神棍,不靠谱。唯一的亮点是从新卡布里卡逃离之后的特赦令。
李阿达玛——其实这人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相信什么吧...
星芭——一个典型人物,童年不幸,长大了缺少安全感,低自尊,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幸福,折腾自己、折腾别人
盖尤斯·波塔尔——负罪感和不靠谱贯穿他的一生
泰上校——没见过这么欠揍的人
西洛——正直,有情义
各位赛昂人——我放弃理解他们都在想什么了....

 3 ) What a splendid season finale!!!

下巴快掉了,当我听到chief诵出那句“there must be someway out of here"的时候
伟大的dylan的伟大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被用作了BATTLESTAR GALACTICA第三季finale的线索,以对歌的形式引出了神秘的cylon final five中的四位,成就了又一部精华美剧的super twisting,super suspense & of course fracking high season ending.
而之前lee在法庭上的那段慷慨陈词在质疑了所谓道德,所谓公正的同时再一次证明BSG绝对不是一出单纯的科幻剧,而是一出近年来最伟大的drama美剧。
焦急等待明年一月的第四季首演,而这季很可能会是BSG的终结篇,从第一季开始我就觉得主创人员野心太大,不断怀疑故事能否讲圆,但现在我已经对Ronald Moore充满了信心。

http://www.post-gazette.com/pg/07085/770732-352.stm
这篇moore在finale播出后第二天接受的访谈爆料多多,很值得一看

十一月份会有一部名为Razor的电视电影亮相,作为第四季的热身,内容是关于Lee统率Pegasus号那段日子里发生的故事,同时会用闪回的方式回顾当年Pegasus号是如何在十二个殖民地沦陷后逃过Cylon追击的; 另外很可能09年会有一部BSG的衍生剧Caprica再登小银幕,时间设定在Cylon入侵Caprica的五十年前,内容还是关于Adama这一家子,看起来Ronald Moore是铁心要构筑一个完整的BSG宇宙了。

 4 ) 罗纳德·D· 摩尔其人略事

1

克林贡语(Klingon),世界上学习人数最多的人造语言,甚至超过了世界语和托尔金的精灵语。1988年,未来的克林贡文化(贡献)专家正在路上。

1988年,时年24的罗纳德·D· 摩尔(Ronald Dowl Moore)携女友突入《星际旅行: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后略TNG)片场围观,当时片场正在拍的那集TNG叫做“时间平方”(s213 Time Squared、首播于1989年4月3日)。

罗纳德·D· 摩尔在片场观光期间将一份剧本(确切地说Spec Script)递给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的众多助理之一、对方姓什名谁未详。罗纳德·D· 摩尔有备而来。

吉恩·罗登贝瑞其人便是Star Trek系列之主创(Created by/Creator),著名电视编剧、制片人、以及未来学家,德州人,养成于天使之城,入学过多所大学但从未毕业,驾着飞机参与过二战,战后转行商业小飞员,不过不久后步上其父后尘,加入了美国第二大警局洛杉矶分部。但你明白的,人们不是因为他穿制服才喜欢上他的。吉恩·罗登贝瑞后来去拍科幻剧集了。

对于教师与兼职橄榄球教练的学校警卫之子、更为彻底的加州土著罗纳德·D· 摩尔来说,高中就涉足编编写写,大学跑去东部念政治,拿着海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奖学金当起了兄弟会组织卡帕阿尔法协会(Kappa Alpha Society)康乃尔大学分会秘书长之职,大四时再也提不起兴致学习,后续的情况与吉恩·罗登贝瑞如出一辙,不了了之,而因为高中时的膝盖伤患最后他更是被取消了加入海军的春秋大梦。

有鉴于此,罗纳德·D· 摩尔把自己描述成“正在重新满血中的天主教徒”(recovering Catholic),以及一个不可知论者。这两个标签日后在他所创作的故事中亦是闪闪发光。

罗纳德·D· 摩尔围观TNG片场三年后,吉恩·罗登贝瑞仙逝。吉恩·罗登贝瑞死于心力衰竭,他的名字被留在了星光大道、同时也被送上了太空(当然是骨灰部分)。吉恩·罗登贝瑞成了一颗地上的星和另一颗天上的星。这时候的罗纳德·D· 摩尔正在努力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海军途中,重燃未遂的梦想,征程是星辰大海。

罗纳德·D· 摩尔的剧本没能直接交到吉恩·罗登贝瑞的手里。

罗纳德·D· 摩尔围观TNG片场七个月后,他的剧本落入迈克尔·皮勒(Michael Piller)之手,其人是TNG的执行制片(Executive Producer)、多年后和其子肖恩(Shawn Piller)共同策划了金爷(Stephen King)《死亡地带》(The Dead Zone)的剧集版。

《死亡地带》于2002年6月16日在USA Network首播,并创下六百四十万的收视纪录,同时亦打破了当时USA Network的首播收视纪录。直到两年后《4400》以七百四十万的首播收视盖过风头。两剧均在2007年因为收视率过低而相继取消。像《太空堡垒卡拉狄卡》、《迷失》那样完满落幕的幻想剧集其实凤毛麟角。

迈克尔·皮勒卖下了罗纳德·D· 摩尔的剧本。迈克尔·皮勒于2005年11月2日死于头颈部癌,家中辞世,华年57。

被买走的罗纳德·D· 摩尔剧本就是后来的《羁绊》(The Bonding),TNG S305,本系列53集,全系列制作编号(Production code)153,首播于1989年10月23日,也就是克林贡专家围观“时间平方”片场大约一年之后。


2

罗纳德·D· 摩尔共参与了《星际旅行: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27集编剧,《星际旅行:深空九号》(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后略DSN)29集编剧,以及2集《星际旅行:航海家号》(Star Trek: Voyager、后略STV)的编剧。从未过问过《星际旅行:进取号》(Star Trek: Enterprise)。在罗纳德·D· 摩尔的创作中,其中基于克林贡背景的剧本最为人称道。

罗纳德·D· 摩尔因为他的Spec Script(Speculative Screenplay:可称之为公开向贩卖剧本,相对于创作团体创作的个人向剧本兜售、当然具体情况各有不同)而得到创作第二个剧本的机会(后来的TNG S310 “The Defector”),进而他进入了创作团队成为一名剧本编辑(Script Editor)。

两年后,罗纳德·D· 摩尔成为TNG的联合制片人(Co-Producer)。最后成功晋升为TNG最后一季的制片人(Producer),那已经是1994年的事了。

多半时候,罗纳德·D· 摩尔并非一个人埋头苦干,与人搭档编剧是件常事。这其中他与布兰农·布莱加(Brannon Braga)多次合作。严然黄金拍档。

除了Star Trek系列以外,布兰农·布莱加主创的近作包括被ABC腰斩的《未来闪影》(FlashForward),以及早前担任制片被CBS腰斩的《致命临界点》(Threshold)、两季执行制片担当随后便被FOX取消的《24》。多灾多难。

亲密无间犹如罗纳德·D· 摩尔和布兰农·布莱加,他们在TNG时代曾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两人共同创作的TNG剧终落幕集《所有美好之物……》(All Good Things…;1994年5月23日首播、此后频繁重播),荣获了1995年度的雨果奖最佳剧集(Hugo Award for Best Dramatic Presentation);TNG系列同获此殊荣的只有之前1993年度的单集《暖暖内含光》(S525 The Inner Light、首播于1992年6月1日),当然此集故事出自另一位自由作者(freelance writer)摩根·甘戴尔(Morgan Gendel)之手——你可以琢磨为什么弗兰克·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曾一度考虑开掉《行尸走肉》(The Walkin Dead)的创作组而募集公开剧本的意图,因为模式化容易让人厌倦、而自由作者则是新鲜血液显然更具灵光。不过,与《暖暖内含光》合称TNG双璧的却并非《所有美好之物……》,而是罗纳德·D· 摩尔编剧的另一个单集,也就是《一家人》(S402 Family、首播于1990年10月1日)。

罗纳德·D· 摩尔和布兰农·布莱加二人还同时负责了TNG系列两部大受好评的大电影《星际旅行7:斗转星移》(Star Trek: Generations)和《星际旅行8:第一类接触》(Star Trek: First Contact)。罗纳德·D· 摩尔于第三季的时候加入的DSN,他初入TNG时也正是第三季,两剧均为七季而竭;Star Trek第八部电影正是在此期间二人亲密无间的合作产物,此外此间还包括了电影《碟中碟2》(Mission: Impossible II)的共同创作,不过剧本后来被罗伯特·唐尼(Robert Towne)重写,二人只得了一个原创故事(Story by)的名头。电视编剧客座电影编剧的其实不在少数,同期的乔斯·韦登(Joss Whedon)也是相当活跃;而如今的情况自然是更多的电视人走向大荧屏,但电影人也对电视剧业界进行了疯狂反噬。

罗纳德·D· 摩尔最初以监制(Supervising Producer)的身份加入的DSN,但两季后便荣升为了联合执行制片(Co-Executive Producer),1999年DSN剧终后,于STV第六季时转入后者制片组(Production Staff)。此时,罗纳德·D· 摩尔的旧日搭档布兰农·布莱加则早已是该剧的执行制片。几周后,罗纳德·D· 摩尔出走剧组。

从以后的访谈看来,这不过是个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实例。跟不久前《行尸走肉》——一部电影人掌权的僵尸剧——的阶级内部斗争如出一辙,虽然不尽相同的阶级矛盾。

罗纳德·D· 摩尔是个实干派,而布兰农·布莱加则一心只想让他挂个名。于是昔日手足矛盾激化,最后的结果就如前所叙,罗纳德·D· 摩尔只为STV留下了了了两集剧本,而且最后剧本的标题字面“Barge of the Dead”不禁让人觉得影射了布兰农·布莱加(Brannon Braga)。

STV与TNG、DSN一样,都终于第七季。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却毁掉一场交情,这便是好莱坞的名利场。

至于罗纳德·D· 摩尔,对于他本人来说,Star Trek已成伤心之物,物是人非,自认缘分已尽头。由布兰农·布莱加参与主创的《星际旅行:进取号》,Star Trek系列的最后一部剧集(目前为止),于STV剧终的同年开播,四季之后,于2005年5月13日拉下大幕。从TNG开始的复兴,历经一十八年后,Star Trek系列至此在小屏幕方面沉默至今。布兰农·布莱加成了Star Trek的关门大猩猩,从某种程度上说。

而罗纳德·D· 摩尔则暂时陷入了两个星空之间的真空地带。在这里,一场嘉年华上演。


3

等你离开自己所钟爱之物和人,你才有更多机会、发现更多所爱。或者让所爱找上你。

处于空窗期的罗纳德·D· 摩尔在2000年以联合执行制片人的身份进入《E星恋》(Roswell)第二季,此后总共参与了其中十集的编剧,包括一些最受欢迎的单集(比如说S202 Ask Not、S217 Cry Your Name等),最后他和该剧主创杰森·卡蒂姆斯(Jason Katims)合作了该系列的剧终集《毕业》(Graduation),为该剧在第三季拉下帷幕。

2002年,罗纳德·D· 摩尔为WB拍了个基于美国奇幻女作家安妮·麦卡芙瑞(Anne Mccaffrey)原作《龙骑士柏恩》(Dragonriders of Pern)系列的试播集(Pilot)。摄制只花了短短几天功夫。金主方面干扰颇大,指手划脚,而且完全不跟罗纳德·D· 摩尔协商,随意删改剧情氛围、走向,并欲图往乔斯·韦登的《捉鬼少女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方向靠拢,最后变得跟安妮·麦卡芙瑞的世界相去甚远。作为柏恩系列的粉丝,一番折腾之后,理念至上主义者罗纳德·D· 摩尔最终拒绝了金主,并把版权交还给了原作者。2006年的时候该系列为铜心娱乐所购得,这一次是作为大荧屏作品的预定。不过,就像罗纳德·D· 摩尔此生已有的众多遭遇,与此失之交臂,对双方来说,都是只能用时间去确定的塞翁失马。

人生不一定要患得患失,人生都该干脆一点,这样比较容易寻找新的起点。事实上,通常都会有很多新起点。

同年,某一个企划,在布莱恩·辛格(Bryan Singer)和汤姆·德桑托(Tom DeSanto)——前者以《X战警》(X-Men)的导演身份为人所知,并成为之后《豪斯》(House)的众多制片之一;而后者则是《X战警》(X-Men)的制片、以及之后迈克尔·贝(Michael Bay)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三部曲的制片——在两人未果的情况下,大卫·艾克(David Eick)找上了罗纳德·D· 摩尔。二人曾在《好坏对对碰》(Good vs Evil)中共事过,那是2000年左右,在《E星恋》之前,罗纳德·D· 摩尔曾受聘为该剧顾问制片(Consulting Producer)。

大卫·艾克带来的这个新企划就是环球(Universal)打算翻拍的四小时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卡》(Battlestar Galactica、后略BSG)的迷你剧计划。罗纳德·D· 摩尔欣然创作了剧本,并留了让迷你剧发展为常规剧的余地。之前未遂的布莱恩·辛格,在多年后《太空堡垒卡拉狄卡》成为经典热门剧集后,再一次宣布翻拍BSG,当然,还是翻拍原来1970年代格林·拉森(Glen A. Larson、BSG中的frak便系他所创,除了BSG还创作了霹雳游侠、电脑人等不朽经典)的那个版本,这一次将是大荧屏,不过相较罗纳德·D· 摩尔的大幅度世界观重构,这个大荧屏版本相信会更接近古色古香的原作。如果未出差池的话,我们能在2012年看到布莱恩·辛格的BSG。不过世事总难料。

当大卫·艾克找上罗纳德·D· 摩尔的同时,HBO也瞄上了他。这就是丹尼尔·柯淖夫(Daniel Knauf)主创的、被罗纳德·D· 摩尔称之为史上最复杂的剧集之一的《嘉年华》(Carnivàle)。事实上,本剧给人的感觉确实犹如大卫·林奇(David Lynch)附体。

HBO给罗纳德·D· 摩尔预定的职位是个大角色,剧集运作人(Showrunner)。

这个Showrunner的角色一般得具备编剧和制片两种资质,而且,由从属看的话,多半是属于全美编剧公会(WGA)背景,在工作名单(Staff)中却又一般挂制片之名;所以,全美制片人公会(PGA)方面对这个职位一般多有微言,认为WGA鼓吹的这个概念其实是编剧在抢专业制片人的饭碗。好莱坞的另一种名利场。不过我们无从知晓当年是否上演过任何硝烟,但中途HBO心猿意马地将该要职转授于亨利·布拉默尔(Henry Bromell)、这位近期担任了AMC的阴谋剧《无路可退》(Rubicon)的制片(一季遭取消)。这样,前者就只能得到了一个区区编剧顾问的职位聊以自慰。罗纳德·D· 摩尔居然接受了HBO的怜悯。

其实这也并非不能想象,因为本剧的性质(现实系)确实能让他的想象得到一番尽情施展。跟日本动画监督中的现实系达人高桥良辅自有一番相像,罗纳德·D· 摩尔的世界观把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在于故事之上,讲故事的方式而不是故事本身,这恐怕也是众多制片人、金主们投之以桃的动机所在。

在于《嘉年华》,好事多磨。其实是一波三折。不久后,亨利·布拉默尔居然退出了剧组。因此,罗纳德·D· 摩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再次成了本剧的剧集运作人。作为本剧主创的丹尼尔·柯淖夫则被HBO全权赋予预算掌管,同时参与了首集的编剧,以及与罗纳德·D· 摩尔合作的第二集,以及与亨利·布拉默尔合作的第三集这也是亨利的唯一一集。罗纳德·D· 摩尔最终参与了《嘉年华》其中3集编剧,包括第一季的季终集。

第一季结束后,罗纳德·D· 摩尔离开了《嘉年华》,前往Scifi报道、接受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全职执行制片之职。

《嘉年华》于2003年9月7日首播时曾打破了HBO的收视纪录,2004年荣获五项艾美大奖(Emmy Award)、以及十项更多提名。HBO曾欣然为本剧作了6季预定,但自从罗纳德·D· 摩尔离开后,丹尼尔·柯淖夫一人苦撑大局,在第二季收视每况愈下的情况下,HBO最终无奈取消了该剧。

《嘉年华》,作为异色题材的一个重要标杆(亦标本),就现实系奇幻并以诅咒为主题的晦涩故事来说,在故事以外也实在做的不赖,居然能让整整四季预定打了水漂。当然,跟罗纳德·D· 摩尔有关之人多多少少都沾上晦气,那只是巧合。


4

不管是《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还是老版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卡》,其实旦凡太空歌剧都无不留有效仿1960年代《星际旅行:原初》(Star Trek:The Original Series)的痕迹并受其激励。但也有青出于蓝的情况。

在一段小为失意的低谷之后,罗纳德·D· 摩尔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接踵而至。

这就是接受Scifi和大卫·艾克的邀请,基于旧版进行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卡》全新的二次展开(re-imagining),而刚刚经历《嘉年华》的洗礼,罗纳德·D· 摩尔将比原作更严肃的现实系基调注入这部翻拍(Remake)的太空歌剧——政治、宗教、未知元素就像他的灵魂附体了本剧。

罗纳德·D· 摩尔40岁的时候,自从当年围观TNG片场一别已16年,因为前一年BSG迷你剧的出色表现,获得常规剧集机会的BSG于2004年10月18日于英国天空一台频道(Sky One)首播、随后于次年的1月14日在美国的科幻频道(即SciFi Channel、如今已更名了的Syfy)进行了第一、二集的连播,进而进入每周的例行播放。与当年《星际旅行:下一代》一样,从此《太空堡垒卡拉狄卡》成为了土星奖(Saturn Award)常客,更别提其它各种名目繁多的奖项提名与归属,而各种最佳剧集榜单也频频将之纳入其中,如果这恰巧是个科幻/幻想剧榜单的话,它更是通常位例榜首。

而至于罗纳德·D· 摩尔本人,则以BSG首集《33》既TNG剧终集之后再一次荣获雨果奖最佳剧集奖,距离上一次恰好十年。

罗纳德·D· 摩尔负责了BSG系列包括迷你剧在内的、以及其它12集的编剧参与;除了编剧以外,他还第一次执导,自编自导了S412《一个不安跟随我的灵魂》(A Disquiet Follows My Soul)。在此后的BSG衍生剧《卡布里卡》(Caprica)中,罗纳德·D· 摩尔再次执筒,但剧本并不是自己的;他只不过参与了《卡布里卡》的首集编剧,仅此而已。

BSG于2009年3月20日以一个超常规的双倍时长的剧终集拉下帷幕,剧终集由罗纳德·D· 摩尔撰写了剧本,并由同样执导了迷你剧与常规剧首集的导演迈克尔·赖默(Michael Rymer)善始善终。不久,作为BSG系列的新生,《卡布里卡》随之被提上议程。

《卡布里卡》的剧集运作人一开始是乔斯·韦登派系的女性编剧、制片人简·艾斯潘森(Jane Espenson),她在BSG第一部电视电影《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利刃》(Battlestar Galactica: Razor)之后加入的BSG剧组,并成为BSG的第二部电视电影《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计划》(Battlestar Galactica: The Plan)的编剧(另外一提、这部电视电影的导演是本剧的主演”William Adama”Edward James Olmos)。除了五集的常规集,她另参与了BSG三部网络剧的最后一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敌人的面孔》(Battlestar Galactica: The Face of the Enemy)的编剧,此短剧剧情承接s411与罗纳德·D· 摩尔导演处女作s412《一个不安跟随我的灵魂》。

简·艾斯潘森曾以《捉鬼少女巴菲》的编剧参与获得2003年度的雨果奖最佳剧集的奖项,如今她将在HBO改编自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冰与火之歌系列(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架空史诗大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和移师美国男性向频道StarZ的《神秘博士》(Doctor Who)衍生剧《火炬木》(Torchwood)第四季中继续施展才华。不过,她确实没能在《卡布里卡》中得到好机会,她的剧集运作人权力不久便被拥有《绝望主妇》总编剧(Head Writer)和联合执行制片人背景的凯文·墨菲(Kevin Murphy)所接管。一个是女性制片人,一个是拥有女性剧运作经验的男性制片人,对于明显女性向定位的这部BSG衍生剧,似乎二者都难以取舍。不过,事实证明,功成名就的罗纳德·D· 摩尔在本剧中更多时候只是挂名,但可惜暂时还没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在缺少他的整体世界观感的再一次二次展开(re-imagining)和故事进程节奏规划的情况下,《卡布里卡》,Scifi更替为Syfy前的最后闭幕之作,电视史上第一部家族传奇式的科幻剧集,变得难以足够吸引人,并最终腰斩、在前后两任剧集运作人合作的剧本中遗憾地落幕。

虽然事实上BSG衍生剧的念头在BSG第二季开始时便早有打算,但直到最后却都仍是昙花一现。被腰斩的《卡布里卡》是如此,而接下来与罗纳德·D· 摩尔第一次真正脱了关系的新衍生剧由网络剧提为试播剧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铬血》(Battlestar Galactica: Blood and Chrome)的企划也只能以期待的心态观望了。

除了与DSN、STV、BSG、《卡布里卡》、《死亡地带》等剧的著名编剧兼制片迈克尔·泰勒(Michael Taylor)共同主创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铬血》以外,大卫·艾克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他曾试图与《E星恋》的杰森·卡帝斯联手再度缔造一个二次展开(re-imagining)奇迹NBC的《无敌女金刚》(Bionic Woman),不过后者跑路了,《幸运数字斯莱文》(Lucky Number Slevin)编剧另一个杰森、杰森·斯米诺维奇(Jason Smilovic)的加入并未让局面得到改观。《无敌女金刚》的首集其实酷得紧,但剧情模式和进程造成了无可避免的可悲腰斩。此次失手后,大卫·艾克与超级英雄死磕上了,他至少还会和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在ABC的《绿巨人》(Hulk)中再尝试一遍。

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创造着新生事物,但不管如何,毫不夸张地说,从此科幻剧史确确实实是进入了一个后BSG时代。

随着Star Trek剧集系列、《星际之门》(Stargate SG1)、《太空堡垒卡拉狄卡》、直至《迷失》(LOST)的相继落幕,毫无疑问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仿佛过去十年的火焰、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然燃烧殆尽。

但这样的十年,只消出现《萤火虫》(Firefly)、《太空堡垒卡拉狄卡》、《神秘博士》(Doctor Who 2005)这样三部新剧,那这就是一个值得的十年。

十年又十年。宇航员将吉恩·罗登贝瑞的骨灰送上太空顺便窝在太空舱中追看《太空堡垒卡拉狄卡》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5

下一个十年、下一个时代将会属于谁?

2009年,罗纳德·D· 摩尔和迈克尔·泰勒为FOX共同主创了一部混杂了太空歌剧、西部片、真人秀、赛伯朋克等诸多元素叫《虚空》(Virtuality)的前导剧(Pilot)。不过可惜未被发展成常规剧。不久,罗纳德·D· 摩尔为《怪形前传》(The Thing)所作的剧本被废弃,不过近又有传言他被选为亚历克斯·普罗亚斯(Alex Proyas)打着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刻印的《机械公敌2》(I, Robot 2)的编剧。

不过,在这个崭新十年的伊始,罗纳德·D· 摩尔的重头戏则是Syfy母公司NBC的大手笔。NBC为独占罗纳德·D· 摩尔的这部主创新剧而向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支付了200万美元的独占惩罚金。

前BSG三名演员,包括博士詹姆斯·卡利斯(James Callis)、6号翠西亚·希弗(Tricia Helfer)、以及小Adama吉米·巴姆博(Jamie Bambe)目前都已再次聚首于罗纳德·D· 摩尔这部新剧名下,连同《卡布里卡》的埃塞·莫拉雷斯(Esai Morales)、《超人前传》的克斯汀·克鲁克(Kristin Kreuk)等人。

一个有趣的事实:目前收视最高的剧本剧集是CBS动辙上两千万的《海军罪案调查处》(NCIS)——事实上,除了真人秀节目,上两千万收视的怪物基本没有、何况是一部已经播至第八季的剧集;而过去十年,哪个系列的奇幻电影掏走了最多观众的口袋,毫无疑问,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

这是一部被描述为“成人版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for grown-ups)的犯罪现场调查(CSI)。

这部以热门犯罪剧模式为载体的现实系奇幻剧,名为《十七区特警》(17th Precinct)。

从Scifi/Syfy到NBC,从有线电视网到公共电视网,借助投人所好或曰喜闻乐见的外壳,超越城(Excelsior)的故事,洛杉矶的近未来re-imagining,吉恩·罗登贝瑞的魔法警局,Futurpunk,如果NBC有幸给予机会,罗纳德·D· 摩尔是否能开创另一个幻想时代呢?拭目以待。

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2835

 5 ) 谁创造了谁?

THE CYLONS WERE CREATED BY MAN 
THEY EVOLVED 
THEY REBELLED 
THERE ARE MANY COPIES 
AND THEY HAVE A PLAN 
  
这个宇宙存在着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们通常把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称为“它”,但当你发现“它”具有思考的意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就会把“它”变成“他”,称“它们”为“他们”。

他们的存在并不一定要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也并不一并非要具有人的形态,智慧才是人类把他们跟自己归于一类的缘由。

但是由于人类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个的无聊自尊或者狂妄自大,他们总是不愿承认可能有比他们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存在,即使他们表面上一直在寻找着,不停地向太空发射着电波,不停地去猜测他们的样子,但总得说来,如果有一天,真正有这样的东西站到他们面前,他们肯定会全身颤栗,不是因为激动,十有八九会是因为害怕的发抖。
所以当人类发现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比他们更聪明的东西的时候,他们不会高兴的,唯有害怕。比如说《the Matrix》里的Cyber Life,比如说《Battlestar Galactica》(以下简称BSG)中另一种形式的Cyber Life。

Cyber Life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用过。人类不是神,创造出的生命,即使产生了意识也只是一种虚拟的生命,不管他是不是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之中,还是被装在一个像中世纪骑士装似的铁盔甲之下,还是,装在一具碳水化合物的躯壳之中。
事实上BSG这个题材从某种程度上很像是士郎正宗的名作《Ghost in the Shell/攻壳机动队》(以下简称攻壳),两个故事都把背景放在未来,近未来或者遥远的未来(或者压根儿就是一个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架空世界),同样都是探讨了对于灵魂(Ghost)的疑惑,所不同的是BSG的世界观更加的恢宏,除了像攻壳中哲学层面的探讨,还掺杂了诸多的宗教理念。可能有人会说,在一部SF剧中参入对于宗教的讨论让它看起来不像是SF剧了,像是玄学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存在即是一种宗教,这是一件很显然的事情,人类可能还是猴子的时候可能就有某些模糊存在的宗教了,那时候人们可还没有科学的理念。


在BSG中人类创造的生命叫Cylon(跟那个Cyber的词很像吧),它们变聪明了,或者说进化了,它们变成了他们。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人类的承认,于是,人和Cylon的战争爆发了。

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成立的话,所有的战争都是一场陈旧的毁灭和胜者的新生,战争可能会毁掉很多的东西,但也创造了更多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多,比如说我们作这样一个荒谬的猜想,知道地层中会突然出现一个物种种类的高峰期吧,像澄江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类的;你相信有“神”吗?我之所以把神加了引号,是因为我所指的神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存在,也许在生物大爆发之前,发生过什么战争,可能是两个种族之间关于创造这个世界的的战争,然后一方赢得了战争,赢得的那方按照他们的意思创造了他们认为应该出现在下一个阶段的生命体;每两个生物大爆发的地层之间,都充满着旷日持久的战争。

所以在这里我引申出了一个关于Cylon他们为什么存在的目的,说不定,他们是在为下一个阶段生命的繁荣在做清洁上一个阶段所剩下残留的工作。宗教确实是无敌的,你不能解释某些东西的时候它们就会变成宗教,比如说BSG里的人和Cylon,宗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神圣的,对于人来说甚至关系到总统的竞选,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对于Cylon来说,就像每集一开始的那段话的最后那句,“THEY HAVE A PLAN”,他们认为他们在执行神定的计划。

神的神秘面纱下到底是什么,对于Cylon来说,神难道不应该是创造他们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神难道不应该是人类吗?
相对而言,人类似乎从来没有置疑过他们为什么存在,他们的神老底是什么?

关于BSG的世界观中的设定,人类起源于一个叫Kobol的地方,像微观世界中的胚胎那样分裂成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人类分成十三个氏族离开Kobol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却再也找不到原来Kobol的所在,就像我们身体里所有的细胞都不可能回逆成胚胎的状态。不能回逆到胚胎的状态,虽然如此,人却可以创造下一代,创造出新的胚胎。在BSG里,人类所创造的胚胎就是Cylon。

BSG的世界观让我想到了什么!?一个关于吸血鬼的很有趣的传说:该隐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吸血鬼,该隐创造了第一代吸血鬼,十三个氏族,十三个氏族继续创造了他们更多的后代;如果那十三个氏族的第一代吸血鬼代表了十三个氏族的人类,那么该隐就是人类的神了。那么亚当和夏娃就是神的神了,然后,创造亚当和夏娃的又是哪一个层面上的神呢?

在BSG里,人类的存在基础其实是非常的脆弱的,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法找到置疑他们存在的基础,而Cylon找到了,而且影影约约地发现了另一个神。

以下我将作一个假设。


知道一个最简单的东方哲学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知道“莫比斯环”吧,从这个环的一个点上绕一圈,又回到原来的点。让我们简单的来说明一下,让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神:神A,神B,神C。

一种情况下是:三个神不会同时存在,神A创造了神B,神B创造了神C,神C创造了神A...然后在这个莫比斯环上无尽地循环着,他们在创造各自之间可能附带创造了其它很多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随着时间灰飞烟灭。神互做各自存在的证明,人只是附带品。

第二种情况下:神A=神B=神C,他们在不同的时空中存在着,他们创造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他们会灭亡,他们需要他们创造出的千千万万生命中能出现一种可以重新让他们们再生的生命,让他们当负起创神的始命。创世归神,创神归人。

在BSG里,在第一种情况下,人可能神,Cylon也可能是神,因为第一种情况下,有一个事实就是神不能同时存在,他们同时存在的这种中间状态只是说明神的更替,一方(而且是旧的一方)必定灭亡,又或许两个神同时出现只是一种程序计算错误,说明他们都不应该存在,这个阶段应该出现的是第三个神;比如说Cylon和人类的混血,可能就是第三个神。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管是Cylon还是人,虽然还是如第一种情况下当负着造神的计划(PLAN)——Cylon和人类的混血,但是他们本身不是神。


创造和被创造有时候在一个时间循环里,变得不是很重要,谁创造了谁也变得并不重要,可能在这个循环里他创造了你,在下一个循环里可能就是你创造了他。人在大多数的时候,所做的只是等待。以上。(文/len calvin)

 6 ) 开始于好奇

许久不成看过科幻,看到Galactica是因为其它喜爱的电视剧停播。试过两集以后,欲罢不能。并非看其中的科幻情节,用土憋的飞船与血肉的cylon的战争;而是其中对神的敬仰,对于民主的抗争与追求,未来和现实的妥协,其实都是折射着如今的社会。前两天听锵锵三人行,说现在国内所谓大片就是乱伦加人多,也许只是因为导演脑子进水吧。看看Galactica在软科幻下的人性思考,以及“满”“夜”之类豪华铺张长篇下的空洞乏味,不禁苦笑。

 7 ) 孤悬于人类灭绝边缘的民主

很久没看电视剧了. 自觉得都二十出头,断没有被阴险的编剧们左右的道理了,可是没想到无意间在电视上看了一集Battlestar Galactica就上了瘾,连着看了两季,中间落下不少,还有两季没有看,在这儿就先胡扯一堆。

开头一两集看得断断续续的,大概意思是在哪个far far away的人类殖民星系爆发了一场机器人叛乱,Cylon们用核武器将十二个殖民地几乎彻底摧毁,仅剩下一艘即将退役的“太空堡垒”Battlestar Galactica和几十艘民用飞船总共不到五万人组成的舰队。到我看的第二季结束为止,整个就是这只舰队满世界逃命的故事。

剩下的五万人,也就是内地一个小县城的人口,作为人类最后的种子,在茫茫宇宙中跟无处不在的死敌跳来跳去的周旋,还要面对物资的短缺,敌人的渗透,派系的猜疑,绝望,无力,孤独,无援,但是在一群精明神勇到非人类(后来发现不少的确是非人类)的主角也能凑活的闯过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才不到五万人,却有一个mini的美国社会隐含在其中。十二个殖民地(美国人很喜欢在太空类的剧情里把人类文明描述成一个殖民社会,不言而喻,说自己呢 )各有一名法人组成十二法人团,类似于美国国会;(又有一点像联合国安理会,因为十二个殖民地本是独立的国家,cylons叛乱之后才组成了这样的机构)文官主政的总统制政府,女总统原来是教育部长,去参加Galactica的退役仪式结果殖民地正好被炸,整个舰队里就她官最大了,这样继任了总统;庞大的媒体机构(每次总统开媒体会我都纳闷,五万人里怎么找出那满满一屋子记者的?)最后,当然还有那只过于庞大的军队。

在被cylons疯狂截堵的亡命路上,正常的话这样的一群人几乎百分之百会被外部压力斯巴达化,变成一个高度军事化组织化的集权结构,但是如果是这样的剧情,也就不值得我费时间写这玩意儿了,编剧将民主脆弱如游丝般的存在维系在Galactica与cylon们惊心动魄的军事决斗之间,巧妙的对人类社会结构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解构。

Roslin总统

这位被反对她的人谑称为小学老师的原教育部长几乎可以说是美国文化里几近完美的总统形象。她有弱点,别的不说,晚期乳腺癌这一条就够厉害的,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总统!有噱头。然而她又是有坚持,有取舍,有主见的,不惜跟舰队指挥官闹翻,逃到鸟不拉屎的星球上因为相信自己的梦是真的。最可爱的是面对竞选对手几乎会毁掉人类的议案不惜篡改选票,最后却还是抵不过自己的良心又把总统的位子让了出来。这是美国人对自己领导人的一个很古怪的幻想,那就是他或者她一定要是一个人,一个美国人,有各种毛病,会犯各种错误,但他是我们中的一个。这可能与对被神话的独裁统治者的恐惧有关系,在这部电视剧里还有了一个新的意思:你要是一点毛病都没有,肯定是cylon.

与Roslin总统相对的,Adama是维系人类种族生存的军事雄性至上主义的代表。体格强壮,少言寡语,冷静,果断,细致周密却也不乏冒险的勇气,是国家机器创造出的完美的军事领袖(他的人格形象借鉴了许多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大家可以比较比较)。在剧中Cylons压倒性的军事威胁面前,他几乎成为了人类生存唯一的希望,是整个舰队的灵魂。就像前沿的社会学理念一样,编剧把传统的军事雄性至上主义修改成了军事暴力至上主义,去掉了男性对暴力的垄断(starbuck就是个例子, 原来的剧集里是个男的)。但是社会学中,包括国际关系当中都认为男性至上主义是植根于国家对男性战斗人员的需要而人为塑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因为高强度的暴力对抗,特别是人类社会之间的暴力对抗根本上是反人性的,只有扭曲的人造意识形态才能保证这样的社会活动被有效的组织,所以雄性——暴力——对抗——荣誉——征服——果决——勇敢等等被我们当作是常识的赞美男性的关联概念其实是被扭曲的军事化了,而Adama就是这种被扭曲的军事雄性沙文主义所推崇的完美的男性形象,就像上面说的,是面对暴力威胁时人类种族生存的依靠。但是我个人觉得Adama太过完美了,职业军队实质上是剔除人性的机器,像他那么又侠骨又柔情的,只能是美国英雄。

到此这一男一女作为整个舰队的最高权力核心形成了一个两性平衡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

生存本身大于生存的形式,这条存在主义断语是很多人的真理。没有存在的前提就无所谓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差别。但是以非人的形式存在的人还有意义么?以灭绝人性为基础存在的社会还是人类社会么?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永恒的哲学矛盾,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无法给什么使我们自命为人,什么是我们自居的人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剧中却给出了一个很巧妙的plot,那就是Cylon.剧中的人物不断的试图通过对自己与Cylon们进行比较以维持他们所剩无几的human heritage,而编剧们就就借由这些自己创造的“客观”的人与人性维系出一个模糊的值得存在的人类社会概念(而这个概念又会随着人物们于Cylon的交流而变化,从而不会落入一成不变的“设定”硬伤)

有限的生命,脆弱,多疑,感情用事可以说是剧中给“人”营造的最直接的形象。面对可以不断借尸还魂的Cylon们,人类个体生命经验的独一性就成了人与Cylon最扎眼的差别。而建立在这样宝贵生命上的对死亡的恐惧所引发的各种“人性”也变成了人类引以为傲的heritage.现代解构主义意义下的人类社会就是由无数充满了独立生命经验,充满了“人性”的人们所组成的,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根基——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前提。阴险的编剧们绕了一个大圈,把这些概念浅显易懂的导入了故事,进而展开了社会结构的解构。

Galactica和她身后的整只舰队虽然被放在了巨大的外部暴力压力之下,但内部的政治结构却是在一个基本平衡的起点上出发的,最突出的就是上面提到的Roslin和Adama的结构。作为维系种族生存的代表的Adama和作为个人独立自由代表的Roslin经过前几集的举案齐眉之后矛盾一点一点的激化,Roslin和整个政府变成了遏制不断向民间伸手的军界的制衡力量。 虽然Adama被戏剧化的处理成强硬但是充满“正义”的军事领袖形象而非大众文化里典型的军事独裁者,但依然不能掩饰他所代表的军事独裁主义。经过长期的 “斗争”,军界和政府终于和好了,看似是总统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了,民主像涅磐的凤凰一样重生,但实际上依靠的是作为军界领袖的Adama对Roslin和她的“神话”的支持。虽然逻辑并不相同,但可以看出编剧隐喻了西方世界内部的民主和繁荣强烈依赖于其军事经济“暴力”的现状,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否定的价值判断,他没有把这种实质上的政军勾结下的民主当作是军阀的施舍,而把他整个作为一种内部稳定的社会结构(自由民主社会)在故事中继续了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当Pegasus突然出现时,Roslin 这个总统居然撺掇Adama把他的上司Cain作掉。

物竞天择,政治实体的较量本质上是物种内部的较量,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同犹如个体间基因的差别,Galactica和Pegasus, 你可以说他们分别代表了雅典和斯巴达,或者美国和苏联,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民权自由社会和军事独裁社会的对立。某之前也说了,面对那样规模的外敌威胁,任何社会结构几乎都会自动归位到整合一切资源对抗暴力威胁的军事独裁结构,如果Galactica上面没有前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纠缠,她和她的舰队几乎会变得跟Pegasus一样,将身边的民用舰队慢慢的吃掉,只剩下一艘“完美”的军舰在茫茫宇宙中为生存而生存。而Pegasus只所以到Galactica舰队中的军方和政府好的跟啥似的时候才突然出现,正是他作为那一条Galactica没有走上的残酷结局的警世象征。

作好了意识形态对立的包袱,编剧让Galactica和Pegasus的矛盾很快的爆发了。作为上级军官的Admiral Cain跟Adama的个人对抗并不是主要的,作为职业军人的Adama不会主动的挑战Cain的权威,对立被顺理成章的导向了基本价值的判断。引起两方剑拔弩张的是对cylon俘虏的态度。

对立的两方立场差别非常明显。Galactica上苦苦维持的多元和包容使那个微型社会对Cylon的仇恨和恐惧没有变成足以扭曲基本善恶价值的洪流,虽然sharon还是被当作机器,但还没有到了成为政治矛盾转嫁和发泄的对象,而Pegasus上的那个cylon就没那么好命了。虽然剧中对Peasus舰员们的心理扭曲做了一些大众化的处理,但是用性暴力这样原始的方式宣泄就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Pegasus上的主要人物充满了俄式特征,这是从乔治奥威尔的1984以来西方世界对集权社会的刻板印象,dehumanization.虽然Pegasus的出现并不只是为了给Galactica舰队的人们创造优越感的,但编剧们对集权反感的表达已经是赤裸裸的了,看到那儿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剧中所表达的并不是一个受尽磨难最后浴火重生的民主传奇,而是一场已经设好的民主神话,编剧们自己也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民主能够存活太不可思议了,但是依然让它尽可能不太离奇的存在了下去,到第二季结束的时候,已经篡改了选举结果当选的Roslin总统和Adama最后还是决定让出总统的职位,接受那个他们认为可能会毁掉人类的议案,只因为民主。有人说那根本狗屁不通,Roslin 和Adama是罪人等等,某不敢苟同,我个人把它理解成一种西方世界的宗教情节,对他们而言,民主的目的并不是我之前所说的作为社会结构与其他的社会实体进行对抗的工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独立与自由。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权力,我的利益即是这个社会的利益,没有虚幻的“集体利益”可以被用来操作,因此民主结果是神圣的,即使最后被证明是错的,它依然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对自己命运的选择。

民主是一派宗教,信的越深,它就越灵验。


 8 ) 观《Battlestar Galactica》感——Is There Another Earth

《Battlestar Galactica》的故事是由一群逃亡之中的人类所书写的,带着神喻与宿命的色彩,令人不禁联想到《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篇,所不同的是……

他们经历了人类最辉煌的时期,也经历了人类最惨痛的失败。从在十二个星球上建立殖民政府,到被自己所创造的机器人奴隶所打败。前一刻仍在享受“会当凌绝顶”“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此一时已经在Cylons的炮火中仓惶遁逃,战战兢兢的窥测敌人的踪迹,唯恐避之而不及。

Cylons的智慧和技术已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现在的他们已不仅是铁皮机器人,更有着与人类同样模样,甚至是有思想和有情感的个体。他们可以在“死”后通过上传和下载将记忆转移,令其生命在不同的拷贝上得以无限延续。他们融入到人类的世界中,与人类相识相爱、并肩作战,在赢得了人类的信赖以后,实行对人类毁灭性的打击。

无论是“背叛”或是“革命”,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这场战争的表述。而长久以来一直陶醉在自己所创造的虚妄中的人类早已注定了将在不知不觉中沦入毁灭的谷底。

失败者的求生本能,战胜了他们复仇的欲望,于是幸免的5万人最终选择踏上这条逃亡之路。他们的目标——地球——是个只存在于古籍与神话中的神秘之地。在那里重建新的家园,成为这些逃亡中的人类最终的希望。

但即便如此,在这条渺茫漫长,毫无灯塔的道路上,他们也还是无法抛开人类自私、懦弱的本性,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和欲望永远凌驾于这仅余的区区5万人的共同利益之上。而所有在表面上裱装了“美好”的人类品性,却更像是描绘在“猥琐”面孔上的脸谱伪装。他们怀着不情愿,不肯定的态度,在高度的外部压力下如散沙般揉到一起,而只要有些许机会,那些人类恶习就又会正大光明的繁衍生息。

人,总是这样,一部分会自以为是的发表非此即彼的观点,对所他们有并不了解的事情指手画脚,而大多数又由于盲从与固执,被划分成了不同,甚至是敌对的部众。他们拥戴着愚蠢无知的领袖,为“无所为”的事业不断的进行着较力和斗争,却不愿去看到全局与共同的远景,在不断的追求各种形式的自我满足的同时不断自我消耗。坚持、坚强、坚定——发噱——更像是独夫的武断与肆意妄为。

试想,如果没有Cylons尾随其后,不时发动袭击,逼迫他们合力而为,这群人类的遗孤们又将会在怎样的境地里,因为内部的纷争与扰乱,而在血红与苍白的色彩中被不断削弱,直至消亡。

然而,就在我将自己对于这部美剧中所有人物和故事的负面情绪不断集聚,并最终表述出来的过程中,却也越来越感到惊惧。

我,此时此刻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类个体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以为是的发表非此即彼的观点,对并不了解的事情指手画脚”?

我们这颗星球上的每个个体,每个集团也都是一样,而由此导致的,这一切的结局有将是会怎样呢?还会有另一个地球吗?

 短评

如果一個世界剩下4萬多的人,還要搞小圈子選舉,還要為了愛恨情仇困擾,最重要的是還要面對無盡的賽昂人...那麼這個世界就實在是太完美了

5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的确名不虚传

8分钟前
  • D.JoY
  • 力荐

但愿不要重复美剧不过一的传统,剪辑的功力还得加强。

10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情节不如迷你剧紧凑, 推进得太慢了

15分钟前
  • Blazel
  • 还行

简直就是民主颂歌,虽然我并不相信

20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力荐

这一季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美剧,没有之一

25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力荐

重看之後仍驚為天作

29分钟前
  • 安獭獭
  • 力荐

面对屠杀以屠杀的方式回击,就已经失掉了战争

31分钟前
  • 嘴客
  • 力荐

第一季确实不错

35分钟前
  • D酱
  • 力荐

能如此协调地把西方政治、宗教、伦理的重大命题融入剧情当中,本片远不是一部科幻剧集那么简单。

3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真好看

43分钟前
  • Top♛Ace
  • 力荐

迷你剧完善的闭塞小团体模型在这一整季中继续得到完善,从不眠逃亡到内斗互耗,从民主质疑到和平演变,从既视幻觉到宗教神棍,从“人”工智能到“这太他妈多感情戏了……”两方,三地,四万人的架构在分出数方(细分到人)的前提下搭载了封闭模型所能试验的相当多玩法。

44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看过BSG的,另一种是没看过BSG的。神作,不管是字面还是剧情上来说,因为所有人都被神耍了。最后BSG当然如它的凤凰徽志一样地冲向太阳,凤凰涅磐了。

4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an overwhelming, spiritual, complicated, dark, twisted, sexy, bizzare epic

52分钟前
  • wwei
  • 力荐

最后的表白最为动人

53分钟前
  • 予晨歌
  • 推荐

第一季看下来,其实这剧在很多科幻细节上不是很严谨,而且有些关于赛昂人的剧情不知是否有意还是无意安排得如此不确定感和不真实感,不过此剧精彩之处就是在封闭空间里存亡之秋下的人类以及类人化的赛昂人对于信仰对于社会性方方面面的考虑和争端,不得不说这剧肯定对质量效应编剧有着巨大影响

55分钟前
  • 派翠克
  • 推荐

真的是神作!!!

58分钟前
  • 音乐虫子
  • 力荐

神作!虽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神作!

1小时前
  • 尹口羊
  • 力荐

17.2.17知道结局后重新看一遍 之前不懂的台词全都有意义了

1小时前
  • 穆加
  • 力荐

即使要灭绝了,也不忘了政治,权利,真的是没前途的种族。最后总是古老的神话寓言人类的未来,宗教是救命稻草。总统让人抓狂。

1小时前
  • 西门好奇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