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空间

剧情片美国2013

主演: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沙尔托·科普雷,艾莉丝·布拉加,迭戈·卢纳,瓦格纳·马拉,威廉·菲克纳,布兰登·奥雷,乔希·布莱克,艾玛·特伦布莱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播放地址

 剧照

极乐空间 剧照 NO.1极乐空间 剧照 NO.2极乐空间 剧照 NO.3极乐空间 剧照 NO.4极乐空间 剧照 NO.5极乐空间 剧照 NO.6极乐空间 剧照 NO.13极乐空间 剧照 NO.14极乐空间 剧照 NO.15极乐空间 剧照 NO.16极乐空间 剧照 NO.17极乐空间 剧照 NO.18极乐空间 剧照 NO.19极乐空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0:04

详细剧情

  22世纪中叶,地球并未借助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美好,反而在各种贪欲荼毒之下变成毫无希望的废墟荒原。少数极度富有之人抛弃生身故乡,在漂浮于地球之上的空间站上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乐土,继续过着享乐奢靡的幸福生活。而绝大多数的穷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疮百孔的地球上,在绝望的混乱之中苟延残喘,同时被迫忍受各种严苛可笑的联邦法规的压迫。他们在富人建立起来的工业系统下努力赚取稀薄的营生,时而仰望苍穹,幻想着早日移民空间站开始新的生活。无奈在政府官员德拉库特(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饰)的铁腕掌控下,偷渡者一次次化作宇宙中的碎片。  工作中受到强辐射的普通人麦克斯(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除非借助空间站先进的医疗系统,否则五天后将一命呜呼。纵使仅有一线生机,也要朝着极乐世界挺进……

 长篇影评

 1 ) 鸡肋

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第九区》曾引发不小惊骇,电影借科幻片外壳来批判现实,颠覆外星人形象的大虾、仿纪录片风格的手法,它们都让观众印象深刻,煞是惊喜。 《极乐空间》延续了布洛姆坎普的贫民窟美学,同样拿身份差异做文章(从种族变成了阶级),科幻感也比《第九区》更上一层楼。影片还加入了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这样的大牌明星,本该看点十足,然而,《极乐空间》恐怕很难引发像《第九区》那样的现象级话题,因为电影的硬伤实在太多了点,看下来叫人频繁发问:导演到底是想干什么…… 不说拙劣的引子和童年闪回,不说俗烂不堪的拯救母女戏,不说主人公那单纯到傻气的求生动机,《极乐空间》看待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显得太过轻率,肤浅且幼稚。影片把人类社会划上一刀,就此天上地下一分为二,至于为什么,2154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动荡,电影不说。反正就套上了这么一个硬邦邦的设定,你不接受也得接受。然后,主人公必然要冒着自我牺牲的危险去拯救穷人们,可是,给穷人们开放极乐空间就能解决问题了?答案显然不是。结尾酷似NGO宣传片的孩童奔跑拥抱明天,简直令人不能忍受。真以为推翻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就能拯救全人类了。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政治诉求和人类宣言,而是一根筋的左楞份子。生搬硬造的苍生大爱,更让这部电影显得说教和廉价。 前面说到贫民窟美学,它们却让《极乐空间》变成了一把大漏勺。极乐空间的医疗水平已经近似天堂,人类几乎可以长生不死,智能机器人遍地乱跑,但生活其中的人类却是讨人嫌的上流社会模样,导演迫不及待要让观众产生现实联想,对号入座。相反,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几乎不见像样的楼房,地球再怎么糟糕,也不至于这么一副地毯式轰炸后的第三世界模样吧。而就是这样一个高科技、高概念的极乐空间,它却让几艘偷渡飞船如入无人之境,有如一块飘浮在外太空的鸡肋。至于富人笑哈哈、穷人眼巴巴,反复展现无所不能的医疗机器,那简直就是对美国医疗改革在指手画脚。且不说《极乐空间》的观点能否立得住脚,这种讽刺手法本身就不见得高明。原因无他,道理说得太明白了,恨不得直接跳出来告诉观众,谁谁谁做错了,背弃人民,逆历史潮流而动。 片中充斥各种离奇、不吐不快的硬伤,像四人小队的恐怖分子打个炮,重要人物的飞船就掉下来;科技那么发达,居然还要数据线接USB插口;至于脑袋中的乱码数据,也没有了下文交代,主人公真成了一具人体U盘,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反派面目模糊(上流阶层),结果拿一个不相干的特工来充当对手;主人公的身体大改造,那一身山寨机甲,只能用寒碜来形容,连《第九区》都不如。结尾高潮打斗,场面之乏味无趣,还不如让马特·达蒙去参加橄榄球比赛。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未来的科幻世界,搞这些蛮力、手雷和冷兵器,观赏性欠奉不说,未免太过土炮了罢。更荒谬的是到达极乐空间之后,强大的机器人部队居然不见踪影,一伙人如入无人之境,在重兵把守的地方玩起了捉迷藏游戏。 如果说,贫民窟的存在让《第九区》散发出浓浓的恶趣味,那么,贫民窟思维的挥之不去简直毁了《极乐空间》。贫民窟束缚了导演手脚,令整部电影变得小家子气,散发出恐怖分子大搞破坏的当代错觉,令本来微薄的科幻感更加一塌糊涂。不好听的说,《极乐空间》的精神主旨还是骗小孩子的空想水平——就是主人公小时候的拉勾勾戏码,畅想着到了极乐世界,什么问题都会解决:没有贫穷,不再有疾病,人人殷实富足。如果人类社会的问题真是只有简单的穷人和富人之分,抑或要打破下与上的差别,那么,这个世界的麻烦未免也太简单了点。 所以看到最后,真不认为《极乐空间》是部科幻片,它对现实指指点点,只把科幻当成了一个空壳,拿邪门歪道来说空洞无物的大道理,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我不反对创作者进行类似的意见表达,只是,它真的不高明。【搜狐】

 2 ) 《极乐空间》:阶级斗争在继续

看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演变成施特劳斯\科耶夫意义上的“普遍均质国家”,随着社会福利的高企与冷战的终结,这一趋势似乎正在越来越明显的映照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不过现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就连福山自己也对“历史终结论”提出了修正——“中国模式”正是最大的挑战因素之一。十八大修改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在总纲里明确指出:“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主要是就我国的情形而言,但放之四海而看,其实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布罗姆坎普的“伪纪录”科幻片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的敏感,从《第九区》到这部《极乐空间》,故事从南非换到未来的美国(地球),但故事内核总是被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族群斗争——《第九区》里的外星人据说就影射了南非的非法移民问题,而这部《极乐空间》的核心戏剧矛盾还是可以被解读为偷渡、非法移民这些现实问题,在国族属性相对削弱的《极乐空间》里,枪林弹雨的生死拼杀非常具有阶级斗争的意味——在马特•达蒙的演绎下,阶级斗争显然激化了。

放在科幻作品的坐标里,《极乐空间》其实秉承了威尔斯《时间机器》以来的二元对立式人群设定,当然《极乐空间》里的人类没有进化成艾洛伊人、莫洛克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也没有一个人种捕杀另一个人种这么直接残酷的设定,但在“文明”的面纱背后,人群\阶级背后的激烈斗争并未减弱——当地球成为脏乱差的地狱后,那个名为“极乐空间”的空间站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天堂”,居住在那里面的人不用面对贫穷和疾病的威胁,而意图从地球“偷渡”到“极乐空间”里的男主角,就成了一个挑战权威体制和统治阶级的“革命者”。

齐泽克把《黑暗骑士崛起》解读成“哥谭市的无产阶级专政”,恐怖分子带领着哥谭市的暴民建立了短暂的雅各宾式政权。《极乐空间》则首先是对于非法移民、医疗改革等美国现实问题的指涉,而来自南非的布罗姆坎普对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显然比美国本土导演更加敏感,鲍德里亚说美国是“实现了的乌托邦”,这个在基督教语境中“流淌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 ,不啻于是“历史终结后”的“极乐空间”。而那些仰望着高高在上的美利坚的第三世界非法移民们,只是想在这个“天堂”里获得最起码的医疗保证。

历史终结了么?世界“普遍均质”了么?在这个号称“全球化”的时代里,南北差距却在越拉越大。摧毁铁幕、推倒柏林墙后的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高喊“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四处干涉别国的“人道主义灾难”;另一方面又处心积虑的挖起“护城河”,生怕穷国的人民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从逻辑上说,如果“人权高于主权”,那就没有理由阻止他国人民通过越境来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努力——这不也是干涉人家的人权么?

“极乐空间”建立起来了,但阶级斗争还在继续。当然,从大众文化的运作机制来看,一旦某个议题成为电影消费的内容,我们就很难严肃的对待它了。在好莱坞的操持下,什么都是游戏。

 3 ) 215x年的LA形势

1、LA已经完全给阿米哥占领了,官方语言自然也变成西语了。(居然还要150年?)

2、好消息是制造业复苏了。大家都干着施瓦辛格前州长在全面回忆里干的活:制造萝卜。

3、总统带着整个cabinet撤退到天上,受人敬爱的观海在精明强干的福(希)斯(拉)特(里)国防部长辅佐下,依然干着总统。

4、即使这样undocumented immigrants还是不知死活的往天上冲。

5、天上盘旋的直升机刷着南非国旗,是不是暗示防务已经外包给Elon Musk了?

6、其实大部分情节还是发生在地面的,天上的Elysium只是个噱头。

7、设定其实还是逃不出The time machine。

 4 ) 为权利而斗争——《极乐空间》观后感

为权利而斗争——《极乐空间》观后感

《极乐空间》是今年引进的一干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自从2009年的《第九区》后,Neill Blomkamp,这位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的70后导演、编剧、视觉特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第九区》中,导演营造的空间环境不仅来自导演熟悉的约翰内斯堡,一种后工业时代的人类世界图景,彰显出科技发达与文明衰败背道而驰的诡异结合,世界,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结构分层。而这种碎片化的世界观,从《第九区》后延伸到《极乐空间》中。
如果说在《第九区》中,这种碎片化的世界图景,让观众有着对于种族制度的联想,那么,在《极乐空间》中这种想象让位给一种带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阶级分类——所谓“马克思主义”这是我说的,不一定是导演本人的认知构成;更适合的说法是:一种西方左派的社会认知观点。在《极乐空间》中,所有的政客、资本家、军人都是反面角色,甚至连同中产阶级——“极乐空间”中的居民——虽然在电影中没有多少镜头,但是,在一种貌似沉默的背景下,中产阶级已经成为一个高悬起来的符号,漂浮在权力阶级的太空之中;与之相反的是,在那些工人阶级,甚至是群氓和犯罪分子中,蕴藏着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电影主人公Max,就是这种变革力量的代表,他的履历与一个马克思主义(西方左派)视角下的革命者形象有着最大交集。Max是一名成长在修道院里的孤儿,小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反社会的成长趋势,似乎为其走上犯罪道路烙印上了阶级胎记。当光头的马特•达蒙再次出现在22世纪中叶的洛杉矶时,让我惊讶的不是他的造型,而是此时的洛杉矶简直就是《第九区》里的约翰内斯堡。按照电影中的设定,不仅仅是洛杉矶,整个地球,都已经沦为太阳系中的贫民窟。破败的建筑、黄尘漫卷的街道、拥挤且绝望的人群、几近于无的公共服务体系……除了机器人警察还在标志着权力的管理,看不出地球上还有丝毫政治文明的迹象。不仅是公共服务系统的瘫痪,就连国家工具都呈现出一种“人”撤离后的景观,或者说“人的异化”在机器人假释官身上得到了影像投射。
如果这些都不能让人产生有关阶级斗争的联想,那么,看看主人公谋生的工厂,是否与18世纪资本主义积累阶段的血汗工厂比肩呢?值得玩味的是,主人公在流水线生产机器人,而正是这些机器人成为了维持地球秩序的暴力工具。Max早上刚刚被机器人打断了手臂,却还要赶着去上班,为了保住饭碗,加紧生产机器人。不仅如此,工头还逼迫Max修理电动门,致使Max被致命辐射感染,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
电影中导演设置了许多人与机器人互动的场景,导演在突出机器人的冰冷残酷之余,是否也在对后工业时代的“人的异化”表达着某种不安与思考呢?机器人作为权力机构或者官僚制度的象征,在一个高度技术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是否在服务于人的向度上更好还是更糟?无疑,导演的见解是后者。
这里有一个额外的疑问,伴随电影的画面,那些已经遥远的知识如此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让我不得不用那些主义和理论与影像相关,我的疑问是:西方的左派传统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与汉语发生联系?以马克思主义为例,作为激进左派的代表,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走向(在这里我就不对这些影响做价值判断了)。看看我们自己,从中共建立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假如说西方的左派理论——从激进到保守的一干谱系——仍旧有着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共识,而这种共识也成为了今天普世价值的组成部分,那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仍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来说,我们对于这些西方左派的基本关怀应该不陌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对这些价值诉求有着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可是,当我看着电影,却禁不住感到一种隐秘的惭愧,这种心理非常复杂,一个西方的导演(假设他就是一个左派)对于虚拟的社会问题,都让我不住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审视;而本土电影作品——就看看今年上映的一干华语电影吧——却丝毫不见一种左派(确切地说是普世价值)的人文关怀。当Neill Blomkamp在描绘着西方文明的没落时,我却在华语电影中看到一个“大国崛起”的升平景象。稍稍看看现实,究竟谁更像是22世纪的洛杉矶?我就不置喙了,大家自己去看。我只是在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等级制度悠久的传统,对于作为一个理论和价值谱系的西方左派传统,我们究竟能理解多少、接受多少?就拿马克思主义来说,作为革命理论的马克思要比作为为平等而斗争的马克思更被汉语熟知。吊诡的是,今天一些“毛左”如果不是出于其他的向度,实际上在西方已经提供的左派理论中,都能寻找到更好的理论支持和表达。【当然,我的前提是一定在左派理论中寻觅对接,实际上,目前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在西方的历史上,左派和右派早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且共识于今天的普世价值与民主制度。】对于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对于西方左派的引进和传播,以及建立其上的理论与实践却少得可怜,谁应该为之唏嘘不已呢?如果说毛时代人们在普遍匮乏的情况下,达成了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平等”(实际上,权力阶级的“特供”用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存在);而今天,新阶级也伴随着“国家市场化”的出现而形成,与西方的多层级社会分层不同的是,今天的新阶级分层造成了两个相对的阶级,几乎就是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而今天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境况恐怕比电影中的极乐空间居民窘迫多了吧?
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激发想象的地方,这里我只想对其中的一点展开一下思考。
“极乐空间”与地球之间的一个最大不同,或者说矛盾就是“极乐空间”中有着起死回生的医疗设备。影片中着重表现出地球上的居民“偷渡”到“极乐空间”就是为了治好地球上无能为力的疾病。女主人公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只有“极乐空间”才能救治她。但是,“极乐空间”中的医疗设备只能对“极乐空间”中的居民进行治疗,因此,spider提供的“偷渡”服务,其中也包括为偷渡者安排一个“极乐空间”中的居民身份,若此,偷渡者就可以使用医疗设备治疗。影片中的先进医疗设备神乎其技,大概只要是一息尚存,就可以妙手回春。当然,这种先进技术只是一种象征,可以视作“极乐空间”中的公民所拥有的一种公民权利。而这种权利与公民身份严格对应,所有公民身份外的人群被排除在这种权利之外。
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凡是城邦的公民就拥有了与生俱来的政治权利,可以参加到对城邦政治的管理中。而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就不属于“公民”的范畴,因此,这些非公民人群,就无法参与城邦的政治,成为了“没有权利的人”。考虑到城邦政治的特点,政治权利对于公民和非公民来说,就是一个有无的问题。
如果检视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比如柏拉图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位政治学家在讨论政治的时候,很少涉及奴隶这个人群。不能认为柏拉图或其他思想者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缺乏人道关怀的人,但是,在这些人的作品中,尤其是讨论政治的作品中,鲜有奴隶的位置。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奴隶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在这些讨论政治制度的思考中,奴隶人群是不进入思想者的视野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奴隶,并不因为没有公民身份而遭到普遍虐待。以雅典为例,在城邦时代末期,有文字记载,奴隶的吃喝穿戴与主人并无二致。虽然,这并非普遍的情况,但是,想象中那种对奴隶的严酷压迫也不是普遍现象。相对于公民身份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奴隶人群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而是奴隶人群是否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实际上,直到城邦时代结束,公民与非公民身份的权利差异都没有解决。罗马帝国也存在这样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张力,比如相对于罗马公民而言,占帝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外省人身份,就不享受罗马公民的权利。对于这种内在张力,罗马帝国的法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而这也是对于历史上最早的帝国形态贡献出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比如奴隶人群,罗马帝国经历的几次奴隶起义,除了极大动荡了帝国的统治之外,也把有关权利的矛盾以暴力的方式突显出来。
罗马帝国沦陷后,世俗政治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而在这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封建制度,确立了一种新的身份与权利关系,领主与扈佣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领主对扈佣提供庇护,而扈佣则有对领主尽忠的义务。但是,一方面这种封建制度仍然无法囊括全部的人口,比如说骑士阶级就是封建制度的基座,骑士之下的阶级就不适用这种契约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分封制度的扩展,扈佣关系变得复杂混乱,一个人可能身兼多重领主与扈佣的身份。
随着启蒙运动的推进,无论是在英国由议会制度稳步推动的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还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以激烈的方式争取权利的斗争,无不是以“为权利而斗争”为鹄的社会运动。封建制度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削弱这种为权利而斗争的社会趋势。而推动这个趋势的观念力量,西方左派功不可没。就像上文所言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个为权利而斗争的向度上拥有一席之地。
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动荡,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完善成熟,这个时候,民主制度已经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兼容不同的价值诉求,而公民权利已经扩展到全部成年公民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妇女的普选权和少数族裔的公民权利,形成较晚,而且,也伴随着社会范围内的斗争,虽然,斗争大多采取了非暴力的方式,而且,重要的是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中开展为权利的斗争)。直到今天,西方为权利而斗争的社会运动趋势并没有终结,而在普遍的民主制度中,这种更为细化、局部化的权利诉求,比如女权、同性恋、环保主义等等,依然依托制度本身展开。
应该说,为权利而斗争,本身也内涵着为平等而斗争的要求,而这种对平等的追求,在西方文明中起源古老,在法国大革命中,终于以文献的形式得到了表达,并成为未来鼓舞人们为之斗争的价值追求。到今天,千百多年前西人追求的平等,以民主制度的方式得到了实现和保证。
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想象,的确是一种消极想象。但是,即使是建基于人类未来黯淡前景的想象中,也依然抱持了为权利而斗争,甚至无畏牺牲的信心和期许。【有必要指出的是,对于影片我大量使用了左派的分析视角,比如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影片对于主人公的塑造,绝非采用了马克思的革命观,虽然,在主人公身上,体现了浓厚的革命者色彩,但是,当Max牺牲自己来争取地球居民的公民权利时,影片再次向基督教的“牺牲”主题进行回归,“牺牲”是基督教文明的元主题。而宗教在左派的理论谱系中要么不与提及,要么成为批判的对象。看看马克思对宗教的看法就知道了。实际上,西方平等观念的起源,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系。】电影的英文名称是“Elysium”意为极乐园、天堂。而用这个词为孤悬于太空中的人造城邦命名,本身就有着反讽的意味,人不是天使,因此才需要政治,而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天堂,因此才有最不坏的制度。当“蛇头”spider在主人公的帮助下终于重启“极乐空间”的程序,使地球上的人们也获得了公民身份,随之无数太空船奔赴地球展开庞大的医疗服务时,从电影开始来的压抑情绪终于得到释放,不得不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被影像所感动了。
走出电影院,已经渐近黄昏,我一边等公车,一边在想:对于没有宗教传统,同时等级制度又悠久深厚的汉语文明来说,为权利而斗争,是否可能?或者说,汉语文明自身是否会产生这种对平等的内在诉求,并在实践中得到展现?如果我们已经默许权力的予取予夺,如果我们已经默认了权利的不平等,如果我们只是为权力而不是权利斗争,那么,任何意义上的“极乐空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另一场中国梦而已……


写于2013年9月16日 下午 多云














 5 ) 双一部浪费了题材的电影

那个美杜莎医疗系统完全就是bug一样的存在——既然能这么轻松又无代价地进行治疗,为什么不借给穷人们用?好多人只是想跑上来治治病而已。
比如可以加入这样的设定:

1.美杜莎医疗系统的催动力来自于情绪压力(……很日漫),所以富翁们把极乐空间升到太空中,通过刻意制造矛盾来增加地球民众的情绪压力。主角带人进入极乐空间本来是要治病救人天下大同,却发现这个谬论——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治疗,那消失掉的情绪压力就无法再驱动美杜莎;如果为了能有人得到治疗而限制部分人获得治疗的权利,那就失去了原本拯救的意义——少年与恶龙循环的故事

2.美杜莎医疗系统所做的并不是治疗——而是转移——透支自身细胞的活力加速复原,或者从一个生命体转移细胞活力到另一个生命体。极乐世界刻意制造两个世界的隔阂然后假装严格限制非法移民,实际上是通过名义上处决非法移民,暗地里把他们作为美杜莎系统的原料。主角进入极乐空间寻求医治,却发现这种医治的本质却是夺走别人的生命换自己的命——救赎与反救赎的母题。

3.女主被有钱人看上带入极乐世界,却发现富人的世界虽然环境优渥,但却是以剥离情感为代价的,于是选择回到地球,却不曾想已经怀孕。男主生命垂危,女主想尽办法带男主进入极乐空间,却面临着两难选择——选择救男主就要和有钱人在一起,剥离感情地生活,而这正是她之前厌恶随之选择回到男主身边的原因;选择有男主相伴的生活,虽然艰苦快乐,但男主马上死球了——女性的觉醒与抉择。

不用谢我是个策划。

 6 ) 知道我为什么不爽豆瓣B吗?

豆瓣比tm的imdb还不如,明明国外影迷一片叫好,到了国内则成了反面题材。为什么?因为如果穷人均富了,那世界岂不乱套了?

难道豆瓣全都是富二代的天下吗?即便是王思聪之流还仍旧拌着个屌丝的外衣,到了豆瓣可好,一张嘴好像自己就是世界管理员,一副俯视天下苍生,机器人服侍左右的执政官的派头。

拜托,你们还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大陆,而100年以后的美国如果不改革,就是这个结果。

所以让我说,neil的这部影片good done.

屌丝们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只是个expendable,却操了一副元老们的心。

 短评

人类拼命想逃到太空里,难道说大虾这么快就统治地球了!?

4分钟前
  • 存在感个鸟
  • 力荐

看政治正确且道德正确的科幻片,感觉就像翘着二郎腿打飞机一样别扭……

6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有些电影是“糖果炮弹”,这部片是“炮弹糖果”,看起来尖锐深刻,实则甜得腻人。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理想化的幼稚结局,使导演愤青般简单粗暴的政治控诉显得苍白可笑。在仓促展现亮眼的科幻世界观后,影片就沦为了平庸的血暴动作片,忘记《第九区》的话勉强可以用来消暑。

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特效很到位,不喧宾夺主,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于电影。爆炸场面很是克制,每一次爆炸都美到肝颤!剧情老套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整部电影超出预期。限制级场景剪得略凶。和全面回忆一样,在机器人主机厂当工人是未来底层男性的标志性工作。

9分钟前
  • Luinrandr老刚
  • 推荐

极其political. 2154年, 美帝成了墨西哥, Elysium成了美帝, 虽然结局过于理想化, 但堪称史上最unsubtle immigration reform宣传.

13分钟前
  • YuRAY
  • 推荐

一个一次性U盘的悲伤故事。。

15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除了整个极乐空间的安保好像就是只有福斯特一样,其他设定都还可以接受。

18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共产主义的偷渡者

21分钟前
  • 胖达桑
  • 推荐

Boss战的场地很硬科幻,结果肉搏起来满满的斯巴达即视感。开高走低,狂tie政治,人物全数扁平。男主在无合理铺垫的情况下直接从最初的不想死跳跃到最后大义凛然的自我牺牲,说服力为零。立意是好的,可惜导演自己的《第九区》在前,这部比起来就是篇中学生作文。

2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一部反映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电影。

27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人物死的好突然 出场强大的最后全蔫儿了

31分钟前
  • 还行

未来比现实更悲观、残酷。贫富差距拉大,阶级对立加深,地球环境恶化。天啊!希望这一切都不要成真。

34分钟前
  • V
  • 还行

科幻电影的基础是大胆合理的想象,可这电影只有漏洞百出的逻辑,影射美利坚与墨西哥关系想讨巧却玩砸了,真是令人失望

36分钟前
  • Sammy
  • 很差

合格的好莱坞商业动作片,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保留了自己的美学特色,节奏掌控、背景设置和场景的细节都是一流的技术水准。未来世界里种族、贫富差距和移民偷渡等不错的政治主题在好莱坞类型片的节奏框架里最终只剩下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可笑的理想化结局。可惜了。★★★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連個防護罩都沒有,不如改名《極弱世界》。

41分钟前
  • HurryShit
  • 很差

每次看到美国人两个世界的划分,就想到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42分钟前
  • 利巴嫩的香柏树
  • 还行

非常强大的世界观,次时代科技感是我最喜欢的,两极对立的设定可参考《铳梦》,视觉效果很惊人,装甲和机器人大战很有质感,节奏很快,收尾稍有点猛,这位南非出生的导演想必对曼德拉执政之前祖国的种族隔离制度印象深刻

4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不是说生活在极乐空间的人都不生病么?我怎么觉得都病得不轻哪呢?

45分钟前
  • Mocca
  • 还行

仍是尼尔最擅长的写实科幻加晃动的镜头,地球背景基本是墨西哥贫民窟,尤其还弄了不少拉美演员。第九区是南非种族对立的缩影,这回则是贫富对立或对等成美国与墨西哥偷渡客。很喜欢里面很多细节的设定,比如机器人和糙制的外骨装甲,不过在这么大的设定下,故事讲得太小气了,还不少bug。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导演讲的故事想法不错但思路有问题,相比《第九区》场面更好但故事略弱。讽刺和隐喻的梗过于肤浅,部分场面略血腥。最根本的问题是:既便是屌丝逆袭成功了占领了Elysium,然后呢?看看朱重八、太祖和阿扁的故事就知道了,不过又是一场灾难。PS:布加迪才是真正低调的奢华好么!

55分钟前
  • davekoz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