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叶子,郑圣芝,江禹葳

导演:牛小雨

播放地址

 剧照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2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4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5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6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4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5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6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4

详细剧情

  爷爷去世了,奶奶独居在家。屋子里充满了奶奶关于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甚至固化成了物品、动物和人,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奶奶,则像是失忆了,在失忆的人面前,时间彻底失效。  叶子毕业回到家,过最后一个暑假,不断被家中神出鬼没的记忆骚扰。这些记忆有些像是爷爷、有些像是小时候的自己、有些谁也不是,是陌生人、一只猫或是一丛草。关于过去的记忆在万物之间流转,叶子从害怕到慢慢接受到爱,是接受伤心的童年、是爱爷爷到爱一切,用这样的方式和世界在一起,重新认识和爱这个世界。  家中的奶奶也得以和记忆中的故人们重逢,终于,在一个晚上,所有人一起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  可能并不是告别,这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鱼花塘”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间隙我有短暂的睡着,导致那段影像和我恍恍惚惚的梦境有过一段不分虚实的重叠,是一种奇妙而不可言说的体验。整部电影的画质透露着90年代浓重而陈旧的粗糙颗粒感,挂在阳台上的CD影碟反射到屋内白墙上形成点点光斑,一年前过世的爷爷坐在沙发上静静观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窗外的阳光明媚刺目,时间安详而静止。女主叶子恍惚了一下再转过头去,思绪终于回归到现实,狂风骤起,暴雨将至。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一个人早已离开,于是“鱼花塘”出现。神秘的鱼花塘收留无家可归的“人”——无论是由于各种缘故导致无处可去的小妖精,还是徘徊在人间久久不愿离去的亲人。类似这样的地方可能会存在于很多人童年的记忆中,或是大人为了管教而吓唬小孩的说辞,或是一些都市传说,亦或是自己内心的某种期待。总要有这么一个地方,承载孩童天真的好奇心。

这部电影情绪颇多,导演对于童年记忆碎片的细腻捕捉容易让人产生共情。整个故事结构被打碎后重新拼凑,鱼花塘的妖精牵着叶子的手,从真实的生活走进诡异虚幻的另一维度空间,重塑了回忆的质感。昏昏欲睡的午后,似乎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着的、停摆了的老式挂钟,逐渐失去时间感知力、喜欢看闯关节目的奶奶,变成大灰狼在深夜与叶子告别的爷爷。或许你会感知到这种混乱中的有序——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或是感受,早已触碰不到却知道那些零散情绪曾经真实存在,他们被你典当给了悠长岁月与成长,此刻被陌生人赎回。

成长即是交换。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夜色已深,感觉仿佛是做了很久的梦,我从梦境中走出来,回头只看见五岁的自己手里握着糖葫芦,被姥爷背在背上,渐行渐远。

 2 ) 在我血肉之躯有爱的根据

最后时间变换晃动的镜头给了我重重一击,鱼花塘的一百分钟对我来说也是一场现实和梦境揪扯的过程,不断回忆起经历过的死亡和离别,那些眼泪和血的味道,冰蓝色的天亮,又放任自己沉溺在幻想的梦境里,在那里见到所有死去的人,哪怕面目全非我想我也愿意再见见他们。概括起来鱼花塘给我的感受是:温暖又痛苦。 即使技巧上这样跳跃大胆,但还是能感受到电影的情感很浓厚,第一次音乐想起小朋友们跳舞的时候就已经想流泪了,逝者变成阴天的风,变成晴天的光影,变成毛茸茸的熊,却还是会想握你的手再看你一眼,把所有所以的人参果都存给你,祝你长命百岁,一生平安。 其实映后想问导演,你现在对生死的答案是什么呢?你有少难过一些吗?但是又感觉不必问了。 几年来死亡和离别始终折磨着我,甚至于无法感受到全心全意的快乐,有一段时间我拼命地看相关的作品,一遍又一遍试图剖析自己,好像这样就能找到命运如此的道理,后来又开始拼命回避,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但是今天谢谢你,你的电影有让我好一些,听到你对时间的理解也让我感觉很温柔。所以我也只从私人情感的视角来写这些话。 「下塘入梦,为您增寿。」 谢谢你的祝愿,我在票根背后刮出了一万年。 把它送给你我的奶奶。

 3 ) 私人影评

看到有人大呼好片,“年度最佳”。一有时间马上跑去观看,看到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水平。自己强打着精神观看,忍了好几次,仍然忍不住入睡,然后恍然惊醒。观影时,前排有一位大叔屡屡回头。散影后大叔主动打招呼,问,什么地方知道的这片子?哪看到的营销宣传?感觉如何?如实回答后。对方表示,“放心,你审美水平没有问题。”大叔自称是从业者,看到first群里有人强推遂来观看。看到一半就开始观察后排观众是否睡着。两人交流后,不由都大呼诈骗。有这时间为何不在家二刷恋恋风尘和一一。

不难get到导演想要以前期破碎的片段与梦境的穿插引爆后期的情感。但是呈现出的效果就是前期的碎片无法给人以情感的铺垫,只让人前期感觉到琐碎、意图不明和重复冗长;中期隐约猜到意图结局;后期引爆时内心毫无波澜。高亮度的摄影和音效确实营造出很好的旧时夏日氛围,但在毫无节制的运用和不知所云的推进下只让人感到昏昏欲睡。前中期优点的叶子和奶奶的表演,也在精精的出现后伴随着大量粗糙的台词化为乌有。只有叶子那张迟钝、瑟缩而带着性感的脸还能让人赞叹下选角的精妙。 把短片体量强行扩充到长篇,只会显示力不从心。而导演旁白的加入,更没法让人共情,只余自我陶醉。

 4 ) 首日票房仅数万,它依然是今年最好的惊人首作|专访导演牛小雨

曾入围并提名第74届洛迦诺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荣获FIRST青年电影展“一种立场”奖项的影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今日上映,虽然,首日票房遇冷,但在微博,也是得到了包括演员周迅、袁泉、易烊千玺、文淇,以及《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的支持鼓励。

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讲述了大学毕业后的叶子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度过自己最后一个暑假,从小无比熟悉的环境,在这个夏天似乎有了些许不同。家中的物品,甚至透过纱帘的光斑仿佛都有了生命,失去记忆的奶奶反复梦见爷爷,叶子也不断被家中神出鬼没的记忆骚扰——会说话的熊孩、在鱼花塘做“妖怪”的精精,还有日思夜想的爷爷。

一切真实到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奶奶困在记忆中,叶子却沉浸在回忆里。最终在一个晚上,所有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但可能这也只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

作为青年导演牛小雨的首部长片作品,影片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和富有想象力与梦幻色彩的影像风格。凹凸镜DOC专访了牛小雨导演,听她讲述从第一部剧情长片制作的过程,以及关于童年,关于鱼花塘的林林总总。

“我不相信时间是线性的,奶奶会在3333年醒来” | 专访导演牛小雨

采访:张劳动

编辑:张新伟

凹凸镜DOC:你读书是上的实验学校少年班,属于少年早慧吗?影片有很多灵感是来自于你的童年,能不能讲下你的童年生活呢?

牛小雨:我的学校,宗旨是开发常态儿童的潜能。入学有好几轮考试。会测智商,记忆力,动手能力之类的。大概有三轮考试,有一轮面试。最后会选60个学生,分成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会一直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小学上四年,初中上三年,高二的时候,就可以去参加高考了。

关于童年生活,我是属于每天都在搞大新闻的那种。但是我们的老师都非常的包容。

我是少年班的倒数第一名。永远就是在影响其他的同学,是一个“害群之马”。我又特别爱搞一些帮派活动。像女主角叶子、影片中年轻的奶奶(扮演者),还有一帮朋友,就是会组织一些集体的事情,比如上课的时候,传一个巨大的纸条,就像聊天室一样。或者就是一起排一个剧,或者就是一起搞一个组合,做一个表演什么之类的。

凹凸镜DOC:影片中,音乐剧的灵感也来自于你小时候参加文艺会演的经历吗?

牛小雨:对,像是小的时候那种六一儿童节的元旦文艺汇演。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还是不是这个装扮,反正9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是这样,还贴那种塑料的贴画在耳朵上边,有星星,月亮什么的。

凹凸镜DOC:现在估计也换汤不换药,剧本中的情节和你生活的关系大吗?

牛小雨:摘取了我的生活背景。整个的环境是差不多的,但是,具体的情节还有人物的状态大部分是虚构的。或者是一种我对印象中的童年和人物的一种夸张吧。

凹凸镜DOC:刚才也讲到女主角的扮演者叶子是你同学,作为非职业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是你在指导她吗?还是说就让她自由发挥呢?

牛小雨:她参演过我的前两部短片,我一直相信她是有这个表演天赋的。在《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拍摄前,我让叶子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因为她是素人,也不习惯镜头。所以,在进组之前的一个月,我让她每天都要拍30张自拍,发给我。她其实是一个很害羞的人,还要让她每天靠墙站一个小时。让她写“叶子日记”。

我觉得写“叶子日记”是帮助她很快进入角色的一个事情。她看完这个剧本之后。会根据这个剧本里边描述的情景写,每天都要写日记,大概写了一个月吧,几乎每天都写,我也会检查她的作业。

到表演的时候。其实也是一遍遍地试,就是看她怎么样可以达到我想要的那个状态。刚开始,更多的时候是在调节她的情绪,语气,会不断地跟她描述这个情境,让叶子理解她现在为什么会说这些话。也会调整她的形体。到了中间和后半部分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完全进入表演的状态了。

凹凸镜DOC:你的两部短片作品,叶子都是你的女主角,《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是你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制作成本很高,压力也很大,为什么还要选叶子呢?有没有想过找一些职业演员?

牛小雨:我一直就很拒绝换演员。演员选用奶奶和叶子的素人表演、一定要在坚持在这个房子拍摄,这两件事情,是最开始我就认定的,是不可能变的。大家后面也有建议过我说,换演员。甚至也提出了一些方案。可能也真的能找到,我都拒绝了。

一方面是因为前两部短片女主角都是叶子,创作其实还是有延续性的,我始终要拍奶奶和叶子在这个房子,其实是在把时空的拼图继续拼凑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小的时候跟叶子认识,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就很希望她以后可以当我的演员,我觉得她有表演天赋,而且我很喜欢她的形象,觉得是可以被拍摄的形象。

凹凸镜DOC:合肥在人们心中,好像是一个很低调的省会,但其实这几年它的发展很快,你有没有发现童年很多地方都已经变了样子?影片是不是也想给这个城市留下点什么?

牛小雨:有,而且感觉很强烈,有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城市稍微有点陌生了,疯狂地建了非常多的楼、高架,有很多商圈,但是很好玩的是,虽然这个城市在不断发展,但是人的状态没有发生过变化。合肥人的状态是非常的休闲。

凹凸镜DOC:拍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是不是也是想留给这个城市留下点什么?

牛小雨:对,我也是有很强烈的紧迫感,而且确实,我拍完之后,鱼花塘边上换了一个更亮的路灯,湖边也有护栏了。

凹凸镜DOC:会不会那些传说慢慢淡去了,因为好像已经没有那么多秘密的感觉了?

牛小雨:会的,反正有点失落,毕竟我(走)的那条路20多年了,将近30年,第一次看到湖边装护栏了就很难受。

凹凸镜DOC:你们搬家了吗?还是说家还在那里?

牛小雨:2019年拍完这个片,2010年年底,奶奶的身体病得非常重,必须得住院治疗了。奶奶住去医院,医院又距离我们老房子太远,所以慢慢的我们就不住在老房子,现在就住在妈妈的家里面。

凹凸镜DOC:最后一次去鱼花塘是什么时候?

牛小雨:今年过年的时候,因为我们虽然不住在那个房子里,但是还经常去那个房子找东西,我们其实没有彻底搬走,我们还是不舍得走,因为奶奶是房子主人,奶奶去住院之后,房子我们就没办法继续维持了,但是我们又不愿意真的离开那个房子,所以所有的东西都还放在那,只是我们住到另外一个空间去,每周几乎都会去老房子里,找我们需要的东西,用完了我们再放回去,还希望一直跟房子保持一个连接。

凹凸镜DOC:有时候也会发现,比如说有个房子,如果没有人住,这个房子就老得很快。对这个房子你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情吗?

牛小雨:会,那个房子比之前更黑了,感觉整个光线都变暗了,变得有点阴森了,有点像不太真实的感觉,而且确实它整个光线好像都变得更黑了,可能因为东西我们都不整理,家里堆得很乱,透光率就会降低。

凹凸镜DOC:再说回到你的前作,《鱼花塘》(2013)和《青少年抑制》(2018)短片的创作对你的长片有什么帮助呢?

牛小雨:我觉得有很多负面的帮助。

凹凸镜DOC:比如说你的片子第一次去电影节以后,很多人会提很多意见,当然有夸的也有不好的评价,但是可能对于创作者来说,自己脑海中就有了所谓的观众意识,再拍片子可能就不像以前那样了,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牛小雨:我是一个很没有自信的人,2013年,《鱼花塘》入围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的时候,我都没敢去,我觉得自己拍得很差,很粗糙,他们发了邀请过来,我假装没有看见,我很害怕我作品面对观众,那时,我也没有觉得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导演,可以持续创作。

2013年拍完《鱼花塘》,14年毕业之后,我没有再继续拍电影。2016年开始读研,是因为2015年生了一场大病,我做了腰椎的手术,那一次我才开始思考,我将来是不是还要继续创作,那时候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了。

2016年我开始读研,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因为爷爷去世,我突然又有了表达的欲望,拍了《青少年抑制》,从《鱼花塘》到《青少年抑制》,在技术上,没有任何的长进,都是我一个人拿着相机,又自己录音,拍叶子和奶奶,后期也是我自己做,后期声音、剪辑、调色都是自己完成,所以非常的粗糙。

但《青少年抑制》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的时候,我咬着牙去了,还带着全家人都去了,那次经历是给我拍《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最直接的动力。

2013年CIFF的年代,大家的作品都是很粗糙的,但是到2017年的时候,工业水准不知道为什么一下提高了,跟我同场展映的其他的短片作品,都非常的成熟优秀,挑不出什么毛病,甚至还有很多已经拍过长片的导演,又拍短片过来参加这个比赛。

凹凸镜DOC:文牧野就是连续两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短片得主。

牛小雨:我们那一年,跟我同场竞赛,还有杨潇导演的《榴莲榴莲》,还有中国台湾的两个已经拍过长片的导演,一个是《运转法则》,还有一个是《你的电影我的生活》,我的电影放在这些作品中间,就像一个小学生在跟大人赛跑,我没办法完整的告诉观众我脑海中的画面到底是什么,那种感觉就是把你绑在椅子上,给你眼睛也蒙住,嘴也塞住,你还特别想讲话,你根本都没有办法从椅子上站起来,百口莫辩。

我当时觉得我一定,要拍一个真正的电影,不要让技术上的瑕疵会影响到我和观众的交流,也影响到观众对于我视听上的感知。

凹凸镜DOC:就像我们说的脑和手要协同的感觉。你不光有大脑,你还要在手艺上要做得好一点。

牛小雨:电影节其实给我的是这种反向的动力,一直在推着我去完成长片。

我也不能苛责观众去为我着想,大家觉得声音底噪太大了,我听不清台词,字幕连黑边都没有,因为我以前看的那些中国独立电影,我甚至以为,字幕就是特地做那样,观众觉得没有黑边字幕都看不清。

凹凸镜DOC:我翻看一下豆瓣评语,很多人都说,和自己的童年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很有共鸣,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有一部分观众会喜欢的。

牛小雨:我一直都看豆瓣评价,《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其实评价比之前的短片好多了,因为我把“这道菜”做得很精细了,但是之前《青少年抑制》(短评)确实有些伤害,有些观众没有办法忽视技术上的瑕疵,而且我没有足够的钱,或者没有团队的支撑,我的想象没办法被解放,有些戏我就是没法拍,我只能用便宜的方式弄,你只能弄一个概念,观众没办法从你这个概念里看到你的更大的世界。

凹凸镜DOC:但是电影节它不用去认可那种商业上成熟的片子,电影节就要鼓励创新鼓励年轻创作者的想法。再说回剧本,你将自己的经历与梦境作了结合,在四个时空之间剪辑,会不会让剪辑师头秃?

牛小雨:其实不会。我们剪辑指导胡老师(胡树真),我们合作的过程非常顺利,胡老师非常能理解我的创作意图。

凹凸镜DOC:你怎么跟剪辑师去沟通,把你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剪辑师,她能接受到你的信息吗?

牛小雨:我不是那种很会跟主创沟通的人,我也没有太多跟主创沟通的经验,之前一直自己搞独立电影,所以我只能把前期的工作做得特别的详实,比如说剧本写的时候,它就非常的具体了,里面会有分镜,会有光的提示,声音的提示,甚至演员表演的提示,连服装的提示都有,跟主创沟通的时候,我也会明确的把那些层级梦境写的都特别清楚。

拿到剧本的时候,在执行层面,大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要是想去讨论更多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慢慢再去讨论别的,但是不能对执行的计划,有不明确的地方,除了剧本以外,我还会准备大量的视觉参考和影片参考,所有我能准备的东西都会准备好,会有一个大的资料包发给主创们。

包括在剪辑的时候也是,我在跟胡老师一起合作之前,自己就已经剪了三个非常完整的版本,其中一个是顺着剧本的,还有一个是我自己发挥的,还跟另外一位剪辑师,我们又一起创作了一个方向,我自己觉得已经剪辑到我的极限了,我所有的意图在这几个版本的剪辑里面都已经展示出来了,我就把所有的这些,加了剪辑的资料包再发给胡老师。基本上她看完所有的资料,已经非常了解理解这个影片了。

我们再讨论说我们新的方向是什么,那个时候沟通就很轻松了,她大概最后再跟我确认一遍,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她就开始剪,很快就剪出来了一个版本,再根据这个版本我们再继续讨论下去。

凹凸镜DOC:中间你在剪辑上会有一些反复吗?比如说会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

牛小雨:在每次开始剪一个版本之前,会有个方向,基本上在后面剪的时候就会不断的深化这个方向,不会再推翻现有的东西了。比如说前面讲的那三个版本,其实都是不太一样的三个方向。

凹凸镜DOC:以前的私电影大多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采取了很多意识流及先锋的影像风格,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不是也跟你的求学经历中,动画教育体系有关系?

牛小雨:我觉得有很大关系,因为我本科的是学动画的,研究生学的是实验影像,学动画也好,实验影像也好,首先肯定是从视觉入手,而且动画的世界也是开源的,它不会受限制。实验影像这个专业也是思维方式,我们拿到影像媒介或者说视听手段的时候,我们想的肯定是怎么拓宽材料的可能性,所以我很自然的就会想用,特别的方式来制作一个东西。

凹凸镜DOC:有跟你的导师或者说你的长辈们聊过剧本,他们有没有一些什么建议和意见?

牛小雨:在学校的时候确实没有,而且我的导师是特别好的一个人,永远会鼓励你,你给他看什么,他都说特别好太棒了,一定要继续下去。

凹凸镜DOC:你是学实验影像,拍摄了一部剧情电影,你怎么理解这种跨跨专业的创作?

牛小雨:我觉得电影学院可能就是这个氛围,其实动画学院的专业课已经算很多了,我们有海量的作业真的得做出来了。

每一个系它都会开设自己的公共大课,在学校如果你愿意一直上课,学到的东西是差不多的,而且你也可以去别的系蹭课,老师也不管,因为学生也很少,一届一个班就那么几个人,你要去听别的班的专业课,你也进得去,所以大家可能就会大串联搞这些。

凹凸镜DOC:据说徐浩峰的课特别难抢。

牛小雨:我是徐浩峰的脑残粉,我上高中的时候就看徐浩峰的小说,因为那个时候很上高中很喜欢王小波,我看完王小波所有的小说之后,我还不满足,还看他的周边。

那个时候有一个系列的周边叫《王小波门下走狗》,他们出了一套书,里面就有徐浩峰的作品,当时我觉得很好玩,徐浩峰写的我还记得叫《处男葛不垒》,发现他是一个电影学院的老师,我本来也正好想考电影学院,就觉得缘分天注定,我10年入学,那个时候是徐浩峰的课渐渐火起来的一个前奏,后来我必须得提前三天去占座,把我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摆在那个桌上,才能不被别人挪走。

凹凸镜DOC:你会受他影响吗?我不是说片子吗?或者说一些思考的过程,因为他的作品其实也和别人蛮不一样的。

牛小雨:我还真觉得很奇怪,因为如果从作品上来看,我跟徐浩峰老师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我完整的听了他4年的课,而且看了他所有的书,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影响我的,可能文化上影响,因为他在上课的时候,他不是说电影的内容,他说一些文化的(内容),因为我是一个文化程度很低,不怎么看书的人,我都是在他的引导下才开始看书学习,看真正的书,《锦灰堆》(王世襄著),不是小说的那种书,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

凹凸镜DOC:这片子上映从拍摄到最终大荧幕呈现其实还挺艰难,影片19年开始筹备,2021年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再到11月25日影院上映,从拍摄到最终大银幕呈现,您认为最难的环节是哪一块呢?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呢?

牛小雨:每次我的回答都是,每一步都是最困难的那一步,克服都是硬克服。比如说2019年一定要拍的时候,一定要拍,硬要拍,所以最后,逼的家里只能卖房子,找亲朋好友去凑钱,剧组的人员就是呼朋引伴,稀稀拉拉的都进来,来帮助我完成这个事情,虽然大家当时都觉得还没有准备好,但是硬干了这个事情,包括整个去拿龙标去审查,去洛迦诺电影节也是,我们时间都很短,硬来,不停的去找各种办法,催这个进度,就是头铁,去硬催,去洛迦诺电影节也是硬去。

凹凸镜DOC:为什么你说必须在2019年拍了?

牛小雨:也是因为奶奶,2019年奶奶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我觉得我不可能再等了,而且当我说出这个原因的时候,大家也不会再说什么了。其实上映也是,我很希望奶奶能看到她自己影片,我奶奶也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她年轻的时候就很爱看电影,我一定要实现这件事情。

凹凸镜DOC:所有都克服困难以后再回头看,你还觉得哪个是最困难的?

牛小雨:其实还是钱,我家真的不是那种很富裕的家庭,每当我看到一些短评里面说“有钱真好”的时候,我都在哭泣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每天现在吃些什么,确实家里边是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做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

最早我妈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她是骗我的,她说我找到钱了,你拍吧,我说哪来的钱,她说你不要管了,你不要问了,反正我找到钱了,是老板的钱,我才做这个事情。

拍到中后段的时候,我才知道是妈妈在把自己的钱往里放,但那个时候你停不下来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拍下去了,包括拍都拍完了,海药继续把它做完吗?

但是一路上都还是要再往里继续花钱,压力始终我都没有办法消解。

凹凸镜DOC:但最后结果是很好,包括FIRST你也得到了“一种立场”的荣誉奖项,你的努力确实被很多人看到了。《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其实里面还有很多虽然时空错乱,我理解是你对死亡和记忆的一些解读,在你影像里是如何设想让逝去人返回?

牛小雨:我一直还是觉得这样,比如说我之前也有分享过,爷爷去世之后,我会觉得家里的一些光线,一些影子,一些光斑,那些都还是爷爷的化身,他可能以某种宇宙能量或者宇宙生命的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他还环绕在这个屋子里面,我始终还是相信是这样子的。

在我自己的概念里面,我也不相信时间是线性的,我觉得时间是线性的这件事情是一个便于管理人类生活的方式,我们需要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我们需要一个标尺,所以我们发明了时间,我们需要理解三维的,肉眼可见的世界,所以我们把它用这样的方式去解释,让大家都可以接受。

这个看起来好像是稳定的现实,但是我不相信真的就是这样,肯定还有更高维度的可能性,或者在我们的意识世界里,或者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世界里,当我们打开了意识的开关之后,我们就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不用被限制在这种有限的生命和三维世界的这种悲凉当中。

我相信,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和未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爷爷不是说他走了,再也没有了,他在过去存在,他还存在于现在,所以他那个时间是一种团块状的混沌的状态,像一个切片,我们把这一片,比如说面包也好,或者切片切下来的时候,同时可以看到上面所有的东西。

所以在影片里面也有叶子想象出来的人,也有叶子记忆中的小的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形象,甚至还有叶子都没有见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样子,奶奶还没有开始生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更早之前的过去,她还有未来我们最后一场奶奶醒来的戏,奶奶是在3333年醒来,这些所有的东西我都把它搅碎,织在一起,呈现在《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里。

我希望用这个东西来,呈现出这种同时存在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在同时存在的概念里面,不用受那种有限之苦。

凹凸镜DOC:像他们说,电影是把人的生命延长三倍,而且我觉得电影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能够把这个东西给呈现出来,疫情这种情况下,能够电影上映是一种胜利了,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能让更多人在影院里感受到这种情绪在里面。因为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记忆,每个人都有长辈和自己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谢谢您能接受凹凸镜DOC的采访。

关于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导演: 牛小雨

编剧: 牛小雨

主演: 叶子 / 郑圣芝

类型: 剧情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合肥方言

上映日期: 2022-11-25(中国大陆) / 2021-08-12(洛迦诺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Virgin Blue

内容简介:

爷爷去世了,奶奶独居在家。屋子里充满了奶奶关于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甚至固化成了物品、动物和人,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奶奶,则像是失忆了,在失忆的人面前,时间彻底失效。

叶子毕业回到家,过最后一个暑假,不断被家中神出鬼没的记忆骚扰。这些记忆有些像是爷爷、有些像是小时候的自己、有些谁也不是,是陌生人、一只猫或是一丛草。关于过去的记忆在万物之间流转,叶子从害怕到慢慢接受到爱,是接受伤心的童年、是爱爷爷到爱一切,用这样的方式和世界在一起,重新认识和爱这个世界。

家中的奶奶也得以和记忆中的故人们重逢,终于,在一个晚上,所有人一起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

可能并不是告别,这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

导演介绍:

牛小雨

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分别获得动画专业和实验影像专业的学士、硕士学位。

2013年,执导个人首部短片《鱼花塘》。2018年,自编自导剧情短片《青少年抑制》,该片提名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最佳剧情短片。2022年11月25日,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上映,该片提名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单元、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获得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一种立场”荣誉奖项

 5 ) 在梦境里永远不出去

有一个说法,从出生到十六岁,和十六岁到死,人感觉时间的长短是一样的

昨天出去吃饭的时候,喝到一种大麦做的汤,自从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尝过,三十年没吃过了,入嘴的一刻恍如穿越

夏天不爱睡午觉,表哥总把假寐的我拽起来,从外公开的小卖部里拿一根雪糕慢慢咬

外婆说起来是重男轻女,但对我并不差,我骨折那年她照顾了三个月,哄我入睡的时候爱讲鬼怪故事,最后落点无非都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孝顺的人最坏

小学不知道几年级的时候,我感冒有点发烧,在奶奶家的床上睡得半梦半醒,朦胧中抱着个女孩,对我说:我叫乔安娜,别忘了我。窗帘半开光线刺眼,醒来还似在梦里

我坐月子的时候,奶奶弥留,临死前伸出四个手指,意思是有第四代了吧,我没见到最后一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乱梦纷纷

年轻的导演害羞又温柔,她在见面会上说,时间如果是线性的,那未免太悲哀了,因此电影中的时间嵌套纷繁,这样相爱的人们就在其中,如进迷宫不得出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谢谢导演呀,你把我所有以为已经忘记的,都拍了出来

 6 ) 被荼毒的一代国产文艺片

三星吧,很复杂,看的过程中就很复杂。

其实从这片里你能看出来一个目前国内文艺片创作者的现状,不肯放弃丝毫自我表达,从少数的自成一家的艺术片导演的成果经验中获得极强自信,创作主题局限在自己的经历、得失、原生家庭中,具有强烈的自传体记忆。那么就会做出这样一个作品。

被阿彼察邦荼毒的一代吗?一会儿路边野餐,一会儿布米叔叔?有些害怕以后国产文艺片就都是这样了。没会走呢先跑了,没有小姐的命偏得了公主病。没有合理有序的逻辑叙事就开始自我表达,没有内容徒留形式。

100分钟,几乎看不到任何实在的内容,视听上也局限于环境和空间,不具什么视听美感,当然我也能感受到导演竭力把自己生活中寻找到的视线可及的美加入影片里,但还是不免淡薄且这些小设计在不断重复。其实它的体量不适合做一个长片,我相信如果是个短片(当然它之前就做了几个短片)应该会是个不错的短片,但是长片,不能光有意境,它需要内容。

看到导演介绍是学实验影像的,不知道和实验电影离的有多远,但看起来这其实是部非常私人的作品,所想带来共情共鸣很难达到,容易理解,但无法在情感上产生联结。因为共情要有具体的类似的事件。失去亲人的确是一件事,但是一件泛泛的事,太大了,失去亲人之后人悲伤的形式有很多种的,尤其在童年的失去和成年的失去,对死亡有所理解之后的失去,通通都是不一样的。

本片唯一让我有点儿共鸣的是一句唱歌女孩的台词,大致是什么我爸爸找我是因为我是他女儿而不是因为爱我,之类的,在我少不经事的叛逆的时期也曾把亲情浅薄的归结于此,这种细小的东西才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共情。我们产生共情是因为我们有雷同的经历,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狗十三,它随便拎出来一段儿情节都能让女性思虑良久自己曾经的少年和青春,内容,足够具体的情节才能让人产生共情。

所以其实私人电影是不需要考虑观众的,甚至连观众能不能看懂都不在乎,但是她却在该在乎观众的时候不在乎了,不该在乎的时候又在乎了。比如但凡她在乎观众都不应该把带有敲击声的戏持续那么就,严重引发观影不适。如果你不在乎观众,就不应该过多去解释自己的影片意图,试图让观众理解你。因为你是不会需要被理解的。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割裂感。

想讲私人的情感,又竭力想让外人明白自己的个体感受。前面云里雾里的地方,尽管每个镜头都停滞很长,没有运动,我看的有些不耐,但我是带着想努力看懂的好奇的,可等到爷爷第一次出现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完了,崩了。从亦真亦幻和不知所谓的梦幻中被拽了出来,梦境和现实逐渐有了明确的分界线,目的性也明确了,思念亲人,并幻想失去的亲人也不放心自己,好吧,没有悬念了,所有的光怪陆离都带有了目的性。

说实话她要真能故作高深的给我绕90分钟我还真会挺佩服的,结果越到后面越崩,女孩和熊的出现直接挑明主旨,哑巴男孩说和爷爷来看她那场戏更是离谱,至此已经完全没有梦幻感了,而且那场室内戏拍的非常糟糕,像学生作品的小电影。这里要说的是,尽管导演在翻来覆去的小空间里尽力营造镜头感,以及避免重复环境带来的疲惫,但是还是不免一种家里有啥拍啥,家外啥环境拍啥的廉价感。所以其实生活中有些让人赞叹的美的场景放到电影里就未必显得那么美了,因为电影里有太多更美的东西。

观影结束后我也好奇她为什么要做打破第四堵墙的设定,万幸有人问了差不多的问题,原来导演还想搞更多的时空,更复杂的设计。那么这里的逻辑是什么呢,什么时间出现哪个时空,这个时空后面为什么衔接那个时空,有没有文本的梳理呢,我实在看不出,只能看到非常的散碎杂乱,很可惜。

整体就是,追求形式讲不好故事,视听不具艺术性,内容找不到自洽的逻辑,影像镜头上也没有新的独创性。所以这大概就是国内想做文艺片的年轻一代做出来的文艺片。

当然全片不是完全没有我喜欢的地方,比如我喜欢里面充斥着年代感,陈设,场景,电视内容(超级变变变),以及奶奶说的口口相传的吓唬小孩的故事(大马猴子吃手指)等。

它让我产生更大的担忧是,做出非常私人电影的人,能否产出下一个故事,下一个作品?因为这个故事并不是由她创造的,而是她从生活中和经历中,“被迫”得到的。

Raven

 短评

纯粹的私人化的表达,可以看出导演是个特别细腻怀旧的人,对家和家人都有很深的感情。房子像是会呼吸,水塘像是有灵性,看得我特别触动。与其说像蔡明亮和阿彼察帮更让我想起路边野餐。导演视角的乱入不知算不算是唯一的败笔,虽然我们知道这电影和主角是构建于导演的经历和回忆,但这种类似纪实或伪纪实的风格削弱了想象/回忆世界的那种只有在纯粹的fiction里才能迸发出的感染力,也稍稍削弱了主角的分量,让人一时间分不清电影的视角

9分钟前
  • Wanderer
  • 推荐

非常适合中午看的一部电影,观影体验极佳。导演电影素养太好了,虽然能看出来受到了阿彼察邦和蔡明亮的影响,但仍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女性视角。刷新我对大陆独立电影认知的作品,致敬!

12分钟前
  • GothamPunk
  • 力荐

75/100 #Locarno2021 记忆、梦境、想象与现实

13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推荐

能感受到很强的情感能量,美术布景、影调感觉皆从记忆中开掘,又延伸和洞开出别样美学风格的想象空间。对小时候在奶奶家生活的印象就是在溽热的夏天午后昏睡然后做好多梦,而导演也在拍梦境,她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与爱化成很温柔可爱的形象,在片子里有出演的应成在现实中也这样温柔可爱,一切都重合了,很喜欢,也想念19年的夏天。

15分钟前
  • 工凡
  • 推荐

能看出是一部导演比较私人的作品,让我联想到自己很多在半梦半醒间做的梦境,而能把脑海中的东西表现出来,无疑是幸福的一件事。个人的观感是,觉得电影前期的导入有点慢了,与后半部分的虚构产生了一定融合不佳的问题。

16分钟前
  • 练习曲
  • 还行

毕赣之后出来的这些大陆年轻文艺片导演的东西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带有大量的蔡明亮和阿彼察邦的框架和痕迹。这片子的导演也一样,镜头语言、剪辑衔接、构图颜色都有太重的不属于她的签名,但在这些咿咿呀呀的学语者之举之后有一种淤青一般浓重的私人情绪和真诚,几乎是从这大片他语织成的画面中渗出,细密地悄悄地成了自己的语调。演员选得好、声音设计非常非常助力,临近结尾的细碎和摇曳也终于有种冲破了他语进入状态的醉幻喷涌;如今少见但又相当灵灵窸窣的大量曝光与阳光的使用;即使有那么多生涩的词不达意的镜头和转换(以及任性且在我看来颇为减分的刻意的“超现实”歌舞戏),仍然酸了我的鼻子,眼泪掉出来了。真好(不过还是请继续加油啊,词不达意的尴尬毕竟只在年轻的初学者身上才值得放纵)。

18分钟前
  • ../
  • 还行

模仿的痕迹有点重,但是难以掩盖闪光点,未来可期

21分钟前
  • Julien Sorel
  • 还行

【3.5】这样的气质想到阿彼察邦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千禧年儿童歌舞、对电影机制的自曝也共同为影片构建出异质性。但主要问题是内容的空泛,光靠单一的追忆情绪支撑这样的体量太勉强。另外最后明明拍出了极为强力的一镜,却仍要延伸出欢愉的尾音是何必?全程的家乡方言让我蛮亲切,加上题材不自觉也让我想念起家里的老人了。

23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nyaff 可能因为导演对记忆和空间的感知方式跟我很像以及我小时候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里面有所有能trigger我的童年记忆的东西:晃动的光斑、昏昏欲睡的下午、看风和树叶一起呼吸、音墙内让人走神的钟表声、永远在看冲关节目的爷爷奶奶、假装在忙耳朵却在抓大人们聊的所有八卦,我是一个沉默又胆小的小孩,但脑子永远在忙着处理光线、味道、情绪。像被抓回2010年的夏天,放学路上跟自己玩游戏、奶奶背着书包在后面追,回到家又是无所事事的午后,躺在床上看小说,光在身体上游走,意识在耳朵捕捉到的每一种声音之间游走,时间永远过不完,不知不觉就睡了很久。走出电影院依旧是每天都走的街道、地铁站,我却很恍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像是做了小时候会做的那种梦,一觉醒来就是十年后。

28分钟前
  • NAVIS.
  • 还行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3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建议导演以后做一些公益影像,比如促进睡眠这方面。

33分钟前
  • 皮肤君
  • 很差

很慢的电影,阿彼察邦式与突然出现的鬼魂交谈,蔡明亮般迟滞行走的女主角,很多斑驳的光影空镜头,还有几场非现实舞台戏份。《如何用最低成本装神弄鬼》

3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创伤与时间构成了本部电影的两大母题。叶子的鱼花塘被“时间”之水注满,池底掩藏着“创伤”的沙石——水能塑沙,亦能隐沙。实验性的歌舞场景同样以时间为展开轴线,三个代际的韵律声响轮番上演。更值得赞许的是,叙事文本铺设了复杂而又严密的时间结构,关键要素的初现与复现交相呼应,人物位置的在场与缺席逐渐明晰,迷宫式的推进过程或许令人联想到博尔赫斯的宇宙。随着情节逐步展现,观影者的身份亦从观察者过渡为解谜者,并且有可能最终实现银幕内外的双向抚慰。所谓“解谜”,或许挺接近心理治疗的基本视角,也就是从不时出现的图绘和音乐里发掘未被明言的往事尘埃,如就童谣而言,对于女孩的童年来说,老狼构成了威胁者,奶奶则是救援者。总之,不同代际的人物联结为生命的回环,屡屡显现的符号提示着消逝的常在。不过,拍摄时空似乎没太大必要。

40分钟前
  • Mockingbird
  • 推荐

很可爱,那几首歌都特别好。一点也不装。未经修剪的生命力。

41分钟前
  • 圈圈儿
  • 推荐

小时候的世界是怪物、死亡、大人嘴里的故事;长大后的世界是家乡、死亡、不愿说出口的再见。

43分钟前
  • 暴暴躁躁
  • 推荐

情感真挚的学生作品

47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我觉得不错,挺有意思,有点阿比查邦。情感也很到位,能打动人。跟熊三个人在卧室里跳舞那段把我鼻子看酸了。打分可能手松了,算是首作加分吧~

50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2.5。片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女主角的选择。虽然是素人但是自身内涵了一股木讷和感性,沉默与灵动,朴素与幻想互相交织的气场,它撑起了影片的半边天。不断看到各种模仿痕迹,尤其是对蔡明亮《洞》的形式学习,女主缓慢又跛脚的移动也让人想起《不散》(虽然她移动的方式和性格特征结合的挺好)。我不知是不是看到了最终版,因为听说到了十一月还在改动,但剪辑应该造成了影片最大的观看障碍。它缺乏基本的内在视觉节奏调动配合意识,片段之间时而冗长重复时而琐碎突兀,很多完全不必要的画外音(尤其是导演的音轨)陡增了冗余文青气息。能理解影片展现童真在木然现实中不忍幻灭的意图,但貌似它只停留在了创造者自己的脑海里。

51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每到觉得有点无聊、这演的都是什么呀的时候,又突然觉得有点意思,总之国产小文艺片平均水平的样子吧

53分钟前
  • nonsense
  • 还行

7.1 #Locarno2021# 童年音乐剧。在华语片维度中偶尔在叙述上展现出相对自由的局部,导演在片中的存在也很有趣。但演员的问题较大,“人工的自然元素”还是给得相对不自信。

55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