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简·奥斯汀

剧情片英国2007

主演:安妮·海瑟薇,詹姆斯·麦卡沃伊,朱丽·沃特斯,詹姆斯·克伦威尔,玛吉·史密斯,安娜·麦克西维尔·马丁,露西·科乎,劳伦斯·福克斯,伊恩·理查森,乔·安德森,里奥·比尔,杰茜卡·阿什沃思,汤姆-沃恩-劳勒

导演:朱里安·杰拉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2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3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4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5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6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3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4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5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6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7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8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19成为简·奥斯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3

详细剧情

  简•奥斯汀(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饰)的一生是否如她的文字那样充满曲折的过程和完满的结局?《成为简》用传记方式描述她的一生:她的母亲竭力为她撮合婚事,对象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但是简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认为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身。于是,她拒绝贵族瓦斯莱先生的求婚,爱上了心灵相通的汤姆•勒弗罗伊(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  好事多磨,有人从中作梗,导致汤姆家人并不赞成二人婚事,汤姆决定携简私奔。但是这样一来,汤姆的经济来源就会被切断,简亦将面临着世俗的压力和贫困的生活。到底二人在私奔路上会走得多远?会不会有美满的结局?

 长篇影评

 1 ) 灵魂的声音

看多了好莱坞的嘘头,偶尔一部真实古朴的英国电影也可以无限的冲击我的灵魂。Jane Asutin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叛逆,或者说与众不同。Jane拥有一个让人钦佩的世界,它不被世俗降伏,拒绝被爱,细腻而又高贵。虽然只是一身乡土气息的女孩,但上帝给与灵魂在她的眼中拥有着一样的平等。她的心灵独立而又脆弱,她一如既往的在世俗的目光下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她能不顾一切的抛弃自己的家庭的腐朽去寻找真爱,却在对待别人的爱与责任面前永远的牺牲自己。这是一个人类灵魂的精华,也像是在教育着年轻一代担负起一个正确道德的价值观,Becoming Jane, Becoming a pure and shining soul.

 2 ) 织体与符号

1、闯-入;

(片名就是一种复写,好像简在电影里又不在电影里,显露出导演阅读和再创作的痕迹。)我从汤姆的闯入说起。与之类似的,也许会联想到之前简在家里弹奏钢琴那段,毕竟针对周围环境也很唐突。但是,值得思考和注意的,从节奏和韵律上,简弹奏钢琴还是对简的一个舒展、一个显性的流露,而汤姆的闯入却构成一个傲慢、一个隐性的截断。我们的简,很显然对这个年轻人有着一见如故式的起码好感。可他太过让人失望和懊恼。先是在简朗读的时候打瞌睡,然后是傲慢地评价简的书写只不过是一种女人式的伤春感怀。在这一点上,汤姆的傲慢倒是有点一针见血,尽管不能说是一语中的。简维持在自身之内的女性气质和才华,被傲慢截断。如果说,单纯从汤姆闯入以及简烧掉自己的稿子这个场景里还不是很清晰这种截断,对于简“成为简”的意义,那么再看接下来的打板球和去河边这两个场景。打板球这段戏,简上来接汤姆的球,一来简出于对汤姆傲慢的回应,二来,通过参加这场运动,简被认为和男孩子一样,这是他哥哥说的话,汤姆问她是不是之前玩过,她哥哥回复汤姆说,简从小和男孩子一起玩大。随着导演的古典空间,在板球这场戏里发生了诸多转移,比如沃伦、卫斯理等等。这些转移在必要之时,被导演重新拎出来说事。然后趁着玩兴,就是跑着去河边。简和弗伊德伯爵夫人跟在哥哥和汤姆后面,直到看见哥哥和汤姆脱了精光,跳进河里,她们两个扫兴而回。这个场面相对于汤姆的闯入和傲慢,显得更为隐晦,但这恰恰就是我要说的影片里的第二次截断。

我们不妨来比较这两次截断。第一次截断,包括之后延续的在图书室里,简和汤姆的对话,简的女性意识被汤姆重新置入一种懵懂,只是这个懵懂不光意味着无知,更主要的,汤姆推荐《汤姆·琼斯》给简看,告诉她,对于写小说而言,开阔重要于女性性。而第二次截断,经历了一个波折,情感从欢快到低落的波折,女性性被一种无形的东西阻隔在河边,她们不得不返回。在后面的文字里,我们还会回溯这两次截断,而且我试图指出,第一次截断和后面段落里的私奔关联,而第二次截断和私奔途中的折返关联。


2、复读与迷失;

汤姆真正进入简的节奏——在流淌意义上的进入,而不是在相遇或者冲撞的意义上,尽管说相遇或者冲撞总是伴随始终,但我这里强调一种流淌般的交汇——,在于简开始呓语般阅读那本汤姆推荐给她的书。这个段落,导演让汤姆的阅读声此起彼伏着、呼应着出现在简的阅读里,构成一种节奏上的复读效果。随着复读所带来的交汇感触,一种女性因截断(第一次截断)而致的迷失被夸大了(从简涂鸦一段文字,包括剪裁,来宣泄对汤姆的不满开始,如她姐姐所说,她究竟要说什么呢?很显然,她自己也不是完全明白。)于是,织体(肢体)交错的情感,被傲慢、不满、偏见所引导的时候,情感也就随之不可开交。在第二次舞会上,简一出现,镜头就跟着她逐次推开,周围模糊一片,仿佛进入了一个嘈杂烦乱的迷宫,然后她碰到了卫斯理,和卫斯理一起跳舞,直到一个不经意的交错,汤姆重新在她面前,状态骤变。之前属于迷失的时空被汤姆占据,我们可以把这个认为是获得。这一场戏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简和汤姆之间的织体(肢体)交错,相互耳语。舞曲结束之时,卫斯理才发觉他已经不在那个中心,不知觉的去了边缘,这让卫斯理和他姑妈相当不好受。


3、符号:信笺;

书写在影片中的反映,除了简写的两封信和小说之外,就是另外两封很有转折性的信笺,其中一封是沃伦写给大法官里,导致大法官大发雷霆,简对汤姆失落之余,不得不返回家中;另一封是寄给简的父亲的信笺,得知了死讯。不妨说,信笺充当了当时时代男性话语的最直接承载,因为不是所有的话,都可以正式的说出来。就像开头的时候,汤姆的舅舅和汤姆的对话,舅舅对汤姆说,法律的真正要义并不是维护公平,而是守护由身份地位所携带的财产,身份地位又需要汤姆必须做出价值来,才能继承舅舅的遗产。包括在后来,简问汤姆,难道法律不就是维护公正的么?汤姆说,不是。简就很惊讶。男性话语在一种似是而非中,纵横交织。这和简与汤姆谈论《汤姆·琼斯》这本书的意思是关联在一起的。简说,她觉得小说不仅要表现事实,还要表现事实背后的思考。但是如果事实只是一个空头标语,那么事实背后的思考,又怎么能彰显呢?同样重要的一个场景,是汤姆带简去看一位女作家。简问女作家,既做妻子又做作家,应该是可行的吧?女作家不以为然。简还是抱有希望。所以,后面汤姆在舅舅面前的临场犹豫,使得简遭受了第三次截断。这次截断,成为了第一次截断和第二次截断之间的桥梁。


4、截断种种;

假如说第一次截断,还属于一种爱情中的新大陆的话,那么第二次截断,无疑就是性格意识里的大西州了。包括在《汤姆·琼斯》这本书里开阔的全景式叙述和视野,也的确是简自认为缺乏的。在那个私奔的早上,一切都被这样的开阔的全景式视野所遮盖,因为阳光太好,周围太静。导演的镜头在此时也有意稍微晃动起来,不确定和爱的激动,携裹着一对年轻人去创作自己的未来。假如没有那封信,也许简仍旧心存疑虑和顾及,但是很难回头。但是那封信却给了简一个犹豫的机会。趁此之际,第三次截断游荡回来,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居然和第二次截断联结起来。所以这里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智战胜情感或者现实打败理想,而是片名书写里的“成为简”。在第二次截断中,女性性被无形地驳回。而简一直思索的,是耦合于文学的自由,并不是现实自由。如果她失去了这个关联耦合,那么,现实的意义也就变得很难被预知、很难被获得,然而她偏偏又不能依赖什么,最终只能折返。当她回到家中,钟表的指针,还是影片开头的位置,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就像是在文学中的一个短暂的创作经验似的梦。那种“成为”意义上的简,也就是耦合于文学的简。但如果不经历这么些个截断,这种意义就很不明晰,也很难被确立。

 3 ) 成为简

百般激动中下完了《成为简》,忙不迭地开始看。和以往的英国片一样,故事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也谈不上扣人心弦,一如既往的乡村宁静生活,优雅而毫不张扬的英式小楼和古堡,令人目不暇接的乡间舞会和英伦岛上独好的风景,熟悉的一切,却可以让简迷们为之兴奋很久。

几乎没有一个女孩可以拒绝简•奥斯汀,这个一生写出6部爱情传世之作却终身未嫁的女人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捧,这些追随者自发成立了各种组织,总称“简迷”(janeite),《成为简》应该可以被归入“简迷”对这为女作家的私人生活做的诸多白日梦中的一个。

奥斯汀是“剩女”吗?
《成为简》是一部非常现实的影片,如果说是改编串联自奥斯汀本人的著作,那么毫无疑问,奥斯汀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作家,她谈到的爱情、婚姻、家庭问题放在今天依然适用。而奥斯汀本人,却当之无愧可以成为“剩女”的始祖。
剩女是“3S女郎”的总称,就是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所谓“剩女”可以理解为,长得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个性,有 原则,有品位,有理智,感情丰富,心思细腻,十分自我,清高,孤傲……却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那么奥斯汀呢?
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乡村姑娘”,这点就足以成为她高傲的资本。当下的“知本家”都可以闪亮一时,更遑论19世纪的英伦乡村?这样的女子,把持着最后的细腻和高贵,灵魂独立而脆弱,在世俗的目光下永远坚持自己的追求。
奥斯汀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有美好的爱情,爱情在她的心中应该是沟通文学、互诉衷肠,“司马相如卓文君”式的惺惺相惜。显然,木讷的韦斯利满足不了奥斯汀的要求,他总是那么拘谨,跳舞时踩到奥斯汀,打球时出尽洋相,连求婚都显得唯唯诺诺,唯一可说的就是自己可观的收入和姨妈的财产继承人。市场经济下不时流传着一句“文人总是清高的”,清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人对物,更是对自己的过分完美要求。在财产和爱情面前,奥斯汀还是倾向于后者,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理智输给了情感。
而在对汤姆的感情中,奥斯汀又没有伊丽莎白和达西团圆的结局,出于对汤姆名声的考虑,奥斯汀最终选择了放手。那种文艺女青年的含蓄隐忍又升华了,我甚至暗暗用《廊桥遗梦》的结局去设计《成为简》,白发的简看着以自己原型写的书,想到那个人,那些事,没有哭,却是无声的内心翻江倒海……倒是影片很直接地安排了俩人见了面,当得知汤姆为自己的长女起名为“简”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奥斯汀始终没有向缺失了爱情的婚姻退步。
因为执着,因为信念,奥斯汀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向世俗低头,怕前一刻嫁给了委曲求全,后一刻遇上了真命天子,她就那么等,等等等等等成了“剩女”。

情感和理智
情感和理智,翻译成白话就是“真情与金钱”的较量并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在你周围你可以处处看到这样的人,有些仍忠于自己的感情,找不到我爱的人决不罢休;而更多的却是倾向了金钱,正如奥斯汀母亲说的“爱情令人神往是锦上添花,金钱布帛菽粟必不可缺”,婚姻已经不纯粹是你情我愿的结合,“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无形中成为金科玉律。
正因为如此,《傲慢与偏见》开头一段“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同样被用到了《成为简》的片尾。小时候乍一看这段话觉得可笑之极,不是恋爱自由,爱情万岁了吗,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事实上,这却是一个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奥斯汀早在190年前就作出了结论。
女子要嫁的不仅仅是男人,更多的是他的财产,他的事业,他的所有社会关系总和,“门当户对”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标准。因了这些,爱情从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关乎双方家长,双方的社会关系。
总会有男生感慨做男人不容易,想找个条件不错的,对方最基本的要求惊人的一致:有车有房。因此,许多男生已经摸索到,还是找个不错的乡村姑娘结婚算了,人家对你没什么要求,还不时会带着崇拜的眼神膜拜你,既没有压力,又满足了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那么女生呢?并非她自己愿意变得功利和物质,实在是环境造人。我曾经无奈地告诉那些个绝望的男生,中间层的女生不要找!细究:中下等女生,正如他们自己说的,天真的只会崇拜你而不会对你有要求;中上等女生能够自食其力,自然对你的物质要求会小很多;只有中间层女生从小奔小康,物质生活很不错,欲望也跟着逐年上涨,她期待的是更富足甚至更挥霍的纸醉金迷,至少不能比现在差吧?那么做这类女生的另一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反过来,这类女生又是最焦心的一群,也是最容易落入“剩女”的一类。她们一边忠贞于爱情,轰轰烈烈也是梦中常有的情景,一边又不能在物质生活中亏待自己,贫贱夫妻百事哀。
所以我一直对《成为简》这个片名唏嘘不已,很想当然地认为编剧是看清了现实的物质和功利,才以这样暗示性的文艺片来教育人。受过应试教育的人总喜欢把某个定义按到一件事物上,这点挺可悲的。不管怎么说,这是我喜欢的片名,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成为简,I want to be Jane。她的高尚,真诚,热情,不为所动;她的理智,她的信念,她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决定。很喜欢她对于真爱的态度:真爱绝不迫于时间、金钱、制度以及阶层,更不迫于生活。
(最后一段引用豆瓣朋友的原文,在此表示感谢)

 4 ) Becoming Memorial

Tom挽着的那名女子是他的妻子吗?一时间,Jane有点心慌意乱了。她分明看见一张Lucy的脸——许多年前热切盼望着嫁给表哥Tom的15岁少女。而一旁的Tom却已白了鬓角,如同她自己。她听见他低沉的声音,穿过20年光阴,抵达:“很荣幸见到您,Austen小姐。”
这是《成为简》末段的一幕。恕我之前对Jane Austen的生平无知,竟以为会是个终成眷属的结局。可这不是《傲慢与偏见》,因误会又得以冰释前嫌的青年男女并没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第一印象”,据说这是《傲慢与偏见》的前身,同名的原声音乐演奏得浪漫而婉转,似乎追忆着Jane和Tom第一次颇具戏剧性的谋面。尴尬与愕怒,谁知道就催生出灵魂的亲近,各自默默品尝被“知晓”的喜悦。Jane对爱情、婚姻与事业有自己的主张,不甘为了财产去迁就一段无爱的婚姻,更坚持着以文为生的理想。Tom同样顺从自由的意志,鄙弃上流社会种种伪善虚荣,坦承和追求真爱。他们抗拒,他们私奔,在一个本无更多选择的境遇下孤注一掷。当然,Austen一定想要祝福他们,像祝福她小说里的Darcy与Elizabeth一样,让他们在上帝面前结下盟誓,且永不受贫困的打扰。可是,现实中的Jane和Tom,就只有在理智与情感的博弈里屈服于前者。当Jane说出“如果爱会毁了你和你的家庭,我宁可不爱”时,Tom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们都太清楚了,爱的伟大与微弱。即使理性令他们勇敢面对分离,也禁不住在回首的一瞬间泪流满面。
如果影片到了这里嘎然而止,我不会给出一个四星的评价。哪怕片中的18世纪英国田园风光美得让人心旷神怡,对白与服装设计也堪称经典。我更在乎的是Jane和Tom二十年后那场重逢,当激情洗尽铅华,他们安详地面对着面。Tom给Jane介绍自己的女儿,和她有着一样名字的女孩。而已经大红大紫的女作家突然流露出少女般的神情。原来,爱情还在20岁芳华,是初次交换眼神的心动或者夜幕中一个矜持的吻,只不过,变得更加绵长。物非人亦非,Jane又一次在Tom面前朗读她的文字,向这个男人表达她克制的——不,应该是深沉隽永的爱,告诉他,是他给她的经历令这爱在文字中历久弥新。懂得写作的女子从来都以这样的方式过她们的人生吧,无论是中国情人之于杜拉斯,还是胡兰成之于张爱玲,一个故事如一座碑,铭记着爱,永垂不朽。

 5 ) 一片平和诗意下的辛酸

看《成为简》前囫囵吞枣地看完玛甘妮塔.拉斯奇的《简.奥斯丁》。其中对于简与汤姆.勒佛伊的那段“年少之恋”简单带过。就如同简给Radecliff女士的评价“生活表面平静如水”一样,简的这段芳龄20之时的爱情就如她生命中许多未能解开的谜,留给读者的永远是问号。简是只把这段感情视为年少之爱?还是在内心深处一直爱着汤姆?《成为简》正是大胆却又不失合理地填补了这段空白。

简的生活平静如水,尤其是在我重温了玛格莉特.莱恩的《勃朗特一家的故事》之后,我忍不住这样想。但在电影为简的这段初恋的补白几次弄得我鼻子发酸之后,我认定那是在夏洛蒂丰富、完整(较之简)直抒胸臆的书信与勃朗特研究者日后渐渐挖掘的愈来愈多关于她们短暂生命痛苦的佐证所书写的动人篇章下产生的错觉。无论简与夏洛蒂拥有多么不同的读者群,她们俩的生命多么令人遗憾的只有短短2年的交集,毕竟同为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英国工业革命动荡岁月中的妇女,伊莉莎白年代也好,维多利亚年代也罢,她们经历的辛酸--妇女地位低下所造成的关于婚姻、关于事业的重重困阻怕是相同的吧!频繁的死亡与抑郁孤单的日子成就了夏洛蒂那从表面就能让人垂得一把辛酸泪的一生,而简的辛酸则是掩藏于她那六部小说风趣嘲讽的背后,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中,诉说着那个远去的年代的女子的不幸。

《成为简》有着优美的景色,精制的镜头,悠扬的音乐。这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熟悉,因为不胜枚举的简的作品的改编电影已向我们展现出简的生活的那些丰盈的细节。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中流畅的镜头,比如卡桑德拉得知噩耗时下的那场雨;简与汤姆互诉衷肠的户外的那幕也十分唯美,清辉在黑夜中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色调虽冷,却挡不住观者感受到那爱意融融的暖意;在汤姆对简与他的未来表示悲观后,简与姐姐在海边散步的那段,同样展现了以相反的元素来表现人物的手法:大海无垠、蔚蓝、沉静,本该让人舒畅不已,但此时刚刚失去汤姆的简悲伤难抑,爽朗的海风中感受到的只是凝重的苦涩,可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简与汤姆的故事是以两人都不富有而最终劳燕分飞画上句号的吗?私奔的桥段是真实发生的吗?然而无论属实与否,我以为这样一来更强调了简的性格,除了表面的雄辩,才气逼人,更有一份能为真爱向世俗挑战的勇毅。但简不是莉迪娅,她深谙受人接济的生活的艰辛,因此她选择离开,就像她选择和汤姆远走天涯时一样果断。

影片结尾处给了30多岁的简一个长镜头,那细微的鱼尾纹、消瘦了的脸庞、端庄的发型,让人唏嘘年华的易逝。戏剧性的,简与汤姆再次相逢,而一阵令人难堪的尴尬被一位父亲轻柔又略带责备的“Jane”所冰释。那一刻,简心中那块柔软的角落一定被触动了,她挽起汤姆的女儿的手,她知道,这个特殊的读者的父亲是给予她青春甜爱的人,这份爱她未曾遗忘,他也未曾遗忘。

安静的字幕打出,我们知道了简始终没有向缺失了爱情的婚姻退步。我们更温暖地知道--也许与导演构想出所有的起始源时一样的惊异--汤姆给他的长女起名为“简”。

 6 ) 简·奥斯汀为什么不结婚

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容易被诟病的就是不结婚了,无论身上有多少优点,最后都会落得一个庸俗的结论——“哪又如何呢,她又没嫁出去”。对于一个女性创作者来说,虽然让你关心上她的是作品,可是让你谈论的还是会滑向她的私生活,添油加醋之后变得更无比回荡,八卦好像真的似的。

可想而知,200年前没有结婚的简·奥斯汀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处境,刺耳的声音像泡沫塑料之间的摩擦,让人浑身难受。简·奥斯汀200年诞辰纪念日,我跟BBC的记者一起在她故居外的草坪上做采访,路旁的古树是她当年亲手载的。相比较与巴斯的短暂住处和温彻斯特的临终之处,这里被奥斯汀称为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

我们有红学,英国有简学。举行完仪式,有一些学者发言,其中讲到她生前为什么不结婚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团队的摄像大哥静默之中地掏出了薯片和瓜子,露出吃瓜群众的目不斜睛,口水都要滴在器材上了,我保证他对《傲慢与偏见》没有对这八卦更感兴趣。可我又好到哪里去呢,耳朵竖得的像天线。

简·奥斯汀的姐姐卡桑德拉·奥斯汀小姐,就曾恐惧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的窥探,也担忧学者们的无端揣测以及不怀好意的流言蜚语,她焚毁了大量妹妹生前的信件,可我们还是在落网之鱼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伦敦警察纠察开膛手杰克还卖力。

发言的研究员读到简·奥斯汀给她最心爱的侄女范妮·奈特回信中的一段话:“Nothing can be compared to the misery of being bound without Love. If his deficiencies of manner strike you more than all his good qualities, give him up at once.”当时范妮·奈特正为自己的婚姻问题苦恼,向来睿智的姑母给出自己最直击的价值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

六本小说都是关于爱情,恋爱、调情、婚姻面面俱到,当时觉得,这个女作家一定感情经历很丰富吧,至少也是行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人。不同于张爱玲,简·奥斯汀总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她是不是一个对爱情持有乐观精神的人呢?这种揣测正暗合了人们对于女作家这种生物的猜想。像是她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最好还得配上泛滥的爱情体验,阅人无数才能攒够写作的素材吧。

而简·奥斯汀的一生,简直是对这一刻板印象不动声色的回击。

简·奥斯汀毕生住在汉普郡乡间,所著的6本小说,都在描写她最熟悉的、体面人家的生活和交往,充斥着卷发、印花棉布和交际舞会。

简·奥斯汀生长的家庭,正是她小说中集中描述的那一类,在乡间不失体面,却也未及富贵。她的父亲,毕业于牛津大学,母亲有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背景,并在婚后常提及自己是因为爱情下嫁给简奥斯汀的父亲。虽然家庭背景体面,但由于父亲做牧师的工作薪水微薄,所以全家长期面对经济拮据的窘迫。

尽管如此,她和姐姐从小却不得不学习各种才艺,音乐、跳舞、绘画、针织,旨在培养出一种气质,以便增加未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

11岁,她在父亲的海量藏书中,获得了另一种安慰。同很多与她时代远隔的作家一样,文学成为简·奥斯汀不满现实的唯一救赎。

16岁时,简·奥斯汀亲眼目睹自己貌美的姨妈,为了金钱不得不远嫁印度,最后牺牲了后半生的快乐。她以此为雏形写了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愤怒地反问,“难道为了金钱而结婚,最终失去快乐的人生,是值得的吗?”

然而,一己的愤怒,如何撼动如山的现实,那个时代的英国女性,经济来源只有两种,要么来自父亲,要么来自丈夫。婚姻制度更像一个复杂的经济决定,女性的财富与婚姻市场息息相关。女性的财富由父亲传给丈夫,丈夫控制着她们的财富直到她们去世。

大量女性为了金钱订婚,男性也会倾向娶一个能为自己家土地和生活方式提供资金的妻子。

关于这一切,简·奥斯汀写下:“没有钱,女性就没有自由。”200年前她就说出了至今都不过时的经典之语。

尽管在小说中,她创造出女性通过婚姻获得金钱,最后爱情金钱兼得的大团圆,但遍布暗讽的桥段,让我怀疑她是否真的相信或期待这样的人生。

简·奥斯汀一生唯一的爱情,在电影中已经演过,19岁时,她爱上一个爱尔兰年轻律师,却因为对方家庭嫌弃她不够有钱而失之交臂,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这段爱情之后,简·奥斯汀一生未嫁。并非没有机会,而是她拒绝了所有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1802年,21岁的简被朋友的兄弟哈里斯·比格-威瑟求婚,对于当时的女性结婚年龄来说,简算相对老的了,而比格-威瑟比她小六岁。她接受了求婚,第二天醒来就后悔了,又解除了婚约。

200年后,我坐在她故居前的草坪上,想着她当时何以有这样的透彻,或者叫坚持。我相信她忠于自己,绝不让自己成为婚姻市场上金钱的交换物。并且,在那样细致地观察过同时代女性的婚姻生活后,她对此也有了清醒的认知。

“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一对爱人婚前脾气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气非常相同,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倆就会幸福。他们总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你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多少身在婚姻中的局中人,一生都难了悟这样的现实。或许是因为她一直是局外人而能看得更清,也可能她根本不再对当时的婚姻和爱情抱有玫瑰色的幻想。如她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说出:“女人们往往会把爱情这种东西幻想地太不切合实际。”

一个女人的清醒,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一个女作家的清醒,可以唤醒许多沉溺于幻想中的人。

一百多年来,英国发生过几次在文学趣味上的革命。大部分作家都无法跳脱出这样的宿命,即因读者的趣味变化,而造成声望的上升或坠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品竟能红过200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曾说过:“在所有伟大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丘吉尔等一大票直男,嘲讽她小说里只有男女之间磨磨叽叽的日常琐事,没有悬疑或冒险,不担心法国大革命,也不关心拿破仑,茶杯中的文学,算不上伟大。要我说,也要看如何定义什么才是人间大事,她的小说里承载着历史背景、女性地位、婚姻法和习俗、财产制度、遗产法、生活方式、社交、变革……每一条信息可都是国家大事啊。

“简·奥斯汀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但她并不为此苦恼,反而觉得有趣,这实在令人钦佩……实际上,即使在她最具讽意的言词中,我也看不出任何恶意;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细的观察和坦率的心态为基础的。”

简·奥斯汀所写的,从没超出过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她在给亲戚的信中提及,她所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两英寸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

当时的英国摄政王非常痴迷简·奥斯汀的小说,但摄政王藏书室的负责人却建议奥斯汀写题材大一些的作品。

简·奥斯汀在回信中说:“我不写传奇。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

正如古代的希腊人在德尔菲神庙上,铭刻下他们认为人一生最重要的问题——认识自我。认清自我,忠于自我,才是简奥斯汀一生坚守与追求的真理,无论面对人生还是写作,还是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勇敢的爱情和婚姻的探索者。

在我们的文化里,诞生了许多诸如“搭伙儿过日子”这样的短语,可见生活对于老百姓来说,稀里糊涂的也能过。往往越是清醒的人,越是跟简单易行的世俗背道而驰。不过,拥有老公、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未见得就比独身幸福,孑然一身也不意味着就悲惨,选择每一种生活都有其的未知和风险。爱打探女作家隐私的我们,最终没得到多少消遣,打破沙锅难免发现了世间残酷的真相:爱情里的浪漫总是转瞬即逝的,幸福的婚姻全靠运气。

 7 ) not becoming jane

终于在可爱的柠檬大人的提醒下看了becoming jane,她说我会对这个感兴趣的。确实之前有些期待,不过没想到这么快就能bt下载了。并不想让我的页面充斥着简奥斯丁,但最近的所谓“文艺生活”仅止于此了。

怎么说呢?只想一语概括,还不错的片子,音乐风景都挺美,but,not becoming jane,和奥斯丁本人没什么关系,即使这是传记电影。

一开头让我极为反感,养的猪,跳的舞,男女主人公相互的“挑衅”?都像极了05版的傲慢与偏见。而发展到私奔未遂,再到年老时相见的遗恨与平和,好歹让我产生了一些好感。只是平心而论,这些情节也和奥斯丁无关。真的,和那终身未嫁的女作家没有什么关系。

好像是在简迷会看到这么一句话,奥斯丁本人应该是在舞会中默默观察着别人的那个人。从此角度来看,这位大眼大嘴的jane有些过于光芒耀眼了,她的才气来得过于矫情。而真正的jane的生活,我不认为会充斥着那么多戏剧冲突和矛盾,jane的自信应该更内敛,而并非影片中的锋芒毕露。剧情不符合事实是一回事,传记文学往往有那么些煽情的成分,电影就更得靠冲突来推动发展。但剧情下的人物,太过单薄,让人难免心生失望。jane的姐姐太灰暗,爸爸和妈妈都是比着p&p来的,情人tom则类似于古惑仔(虽然我还是被电到一两下)。

只因要求太高。何必去指望传记里写的人物那么深刻,那么丰满,那么有史实可考?总归强过一本曾经差点儿让我吐了的《萧红传》。除去女主人公的长相(总觉得这个女孩还是适合穿prada,打扮得无比时尚,而不适合古典装扮,片子里有条裙子那叫一个丑啊),所有的人的性格之外,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一句话,抛开jane ausen本人,抛开jane笔下的英国社会田园风光生活礼仪道德风尚云云,电影还是可以打动人的。

只是我逐渐成为一块石头,一点点的煽情痕迹,都会被我的大冰山冻结。

over

 短评

爱太难了。而且往往和生活之间,只能拥有其一。选择理智的结局其实也好,他们在书中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在现实中,亦可在最终沧桑历尽的平静对视里,沉默一笑抵千言。

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感动的爱情呀。他为什么那么美……

10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有时候感情像羞涩的花,需要时间才能开放。贫穷比什么都能摧毁人的精神。

1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舞会时一个转身,Tom忽然出现在Jane面前这个绝妙的镜头,Slay me!!!这是我的第一个泪点而我是被一美帅哭的!结局时Tom听完Jane的朗诵,停顿片刻后的鼓掌,两人不可言表的对望,深爱彼此却不能在一起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悲伤最遗憾最残忍的事情了!Slay me!!!!

17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记得那句歌吗,“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

1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没有大的波澜,但是我看哭了~~T-T我觉得多半都是因为男主角太帅。。。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她开始认识到,他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是百分之百最适合他的男人,纵使他的见解 他的脾气和自己不尽相同,却都叫她称心如意,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她从容活泼,让男人心境柔和 作风优雅,他精明通达 阅历颇深,让女人也得到莫大的裨益,可惜这样的幸福婚姻已不可能实现。

24分钟前
  • stefanieok
  • 推荐

她终其一生都没有再爱过别人了, 只因为在那一天,舞会后,在玫瑰花园里,夜空下。 他对她说过 I am yours.

25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推荐

十几岁初看成为简奥斯汀,不屑于残喘在世俗枷锁下的乡绅爱情。凌晨重看,一遍遍回放舞会上汤姆一个错身突然出现在简面前的场景:他挺直的身体透着自制,亮蓝色的大眼睛却写满调皮、得意、愉悦、期冀和爱。故事的尾声,简在惶惶然的混乱里,透过摇晃的马车那窄小的后窗,匆匆向爱人投去无望的最后一瞥

26分钟前
  • IЯIS
  • 力荐

他只用一个单词就表达了他一生的感情 Jane

27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正如李碧华评张爱玲所说:她善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31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最初他說'Jane ,I"m yours , I"m yours,heart and soul. ,結果他說很荣幸见到您,Austen小姐.這是我女兒.她他仍然相愛卻不成眷屬.轉眼20年.她終身未嫁.而他早已功成名就妻兒圓滿,,,你一如我最初見到得少年 雖大家都以雙鬢斑白垂垂已老

36分钟前
  • 阿~阿袁
  • 推荐

先看《傲慢与偏见》再看《成为简·奥斯汀》是种大憾,“Jane”。如果先看《成为简·奥斯汀》再看《傲慢与偏见》会不会却是种孩童糊腻子般粗糙的弥补缺憾。希望你的岁月里长久地不要记起我,希望你不要忘记我,希望踩下的每一处森林的泥泞都记起我,希望你读小说时不要想起我。希望,什么呢。他的女儿,“Jane”。他的故事,“Jane”。“Jane”,嗯。

38分钟前
  • 不知
  • 力荐

Tom出现在舞会上和Jane相似一笑时感觉爱情真好。片子的结尾,Tom把那个我怎么看都以为是Lucy的那个女儿取名为Jane时,我宁愿没有伟大的女作家,也宁愿他们在一起。最后,他抬起戴着戒指的手鼓掌时,而她合上书时那只干净的右手时,我差点眼泪要掉下来了。

42分钟前
  • 推荐

真的没有比被现实摧毁的爱情更悲哀的东西了,因为没有败给特别宏大的东西,所以显得特别无能为力。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是在看完赎罪后才看的这部片,因为有同一个男主角,笑.漫步湿润丛林的镜头一共出现了两次,很美很优雅.

47分钟前
  • 宋阿慕
  • 推荐

舞会的时候Tom的出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5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她拒绝和爱人私奔时说:当我们的生活被罪恶和悔恨淹没,我就会忘了我曾经爱过。

53分钟前
  • 一小片蓝
  • 力荐

树林里的那个吻啊。。。鸡冻~

5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一切都在结局。ps.James McAvoy太迷人了。

59分钟前
  • 熊大柚小內內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