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克拉拉

剧情片其它2008

主演:马蒂娜·格德克,马立克·兹迪,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导演:贺玛·桑德斯-勃拉姆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2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3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4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5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6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3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4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5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6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7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8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19亲爱的克拉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5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的狂潮席卷而来,举国上下都弥漫着激烈而又狂热的气氛。克拉拉(马蒂娜·戈黛特 Martina Gedeck 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克拉拉是一名音乐艺术家,成名很早的她年仅11岁便举行了自己的独奏会。  在和舒曼(帕斯卡·格里高利 Pascal Greggory 饰)结婚后,克拉拉举家迁往了杜塞尔多夫定居,在那里,克拉拉和勃拉姆斯(马立克·兹迪 Malik Zidi 饰)相遇了。对于克拉拉来说,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经济的拮据和多病的丈夫让她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而克拉拉对于音乐的热爱又不允许她将其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之中。在分裂而又痛苦的生活中,只有勃拉姆斯的存在能够让她感到温暖和快乐。

 长篇影评

 1 ) 《亲爱的克拉拉》:为你闪耀

影片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的狂潮席卷而来,举国上下都弥漫着激烈而又狂热的气氛。克拉拉(马蒂娜·戈黛特 Martina Gedeck 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克拉拉是一名音乐艺术家,成名很早的她年仅11岁便举行了自己的独奏会。所以影片在一开场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只见克拉拉:身穿晚礼服半露球状胸脯、不看乐谱时而闭目时而抬头摇晃、全神贯注激情地演奏着钢琴,非常具有表演性,但没有朗朗演奏时那么澎湃和夸张,她的娴熟精湛的钢琴技艺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台下包厢里的则是她老公罗伯特·舒曼(帕斯卡·格里高利 Pascal Greggory 饰),结婚后克拉拉举家迁往了杜塞尔多夫定居。他手里玩弄着结婚戒指,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被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捡到(马立克·兹迪 Malik Zidi 饰),这像是预兆了后来他们的换位?他顺便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舒曼夫妇奉上自己新谱的钢琴曲。而当夫妇俩来到了乡村小酒馆里亲耳聆听他的独奏时,舒曼闻不惯的酒吧的臭味,克拉拉则陶醉在音乐中非常欣赏,别人用剪刀偷她裙子上的珍珠她都没有发现。

其实这三位主角在音乐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先从年长的说起: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

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1856年7月29日后逝世于精神病院。看到这一定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吧?这么遥远的故事,我们也只能请教百度了:克拉拉在8岁时遇到比她年长九岁的舒曼后,他们的恋情没有得到克拉拉父亲的支持,希望她找个好人家不要找大都没有未来的音乐人。由于彼此的爱慕,他们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认为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是极不道德的。克拉拉父亲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这份感情在父亲百般阻挠下,两人尝尽了相思之苦,终于在184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德国女钢琴家,1819年9月生于莱比锡。五岁随父亲学钢琴,八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十九岁的女孩子就登上了维也纳的乐坛。

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果然对于克拉拉来说,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经济的拮据和多病的丈夫让她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而克拉拉对于音乐的热爱又不允许她将其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之中。

在影片中也多次提到她们的生活是长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而在分裂而又痛苦的生活中,只有勃拉姆斯的存在能够让她感到温暖和快乐。她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原来在1850年3月,勃拉姆斯给正在汉堡举办音乐会的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夫妇寄去了自己钢琴曲的乐谱。影片中是登门拜访的,正好遇到克拉拉的两个女儿,对活泼、开朗、有趣的勃拉姆斯很是喜欢。当舒曼看到乐谱后很吃惊的样子,克拉拉更是急迫地弹奏起来,过了一会儿说了句:“将来他会成为一只猛虎!”舒曼在一边补充道:“他已经是一只猛虎了!”可见舒曼夫妇不仅自己是音乐人才,更是欣赏有才华的年轻后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勃拉姆斯在结识舒曼夫妇时年仅20岁是一颗音乐界的新人,克拉拉34岁,舒曼43岁。当时如果没有舒曼夫妇的大力支持和提拔再有才华的他也不会被人知晓和重视,更不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他在1848年第一次举办个人音乐会,1853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撰写了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该文预见了勃拉姆斯所取得的音乐成就;同年,舒曼将刚出道的勃拉姆斯介绍给他的乐谱出版商,其首批作品刊印出版。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就这样勃拉姆斯在舒曼夫妇家居住了多年,他们三人共同探讨音乐,一开始也是非常激动、愉悦、和谐的。

可时间久了好性格的布拉姆斯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是得到了克拉拉的宠爱。为此舒曼也会烦恼、嫉妒、不开心,影片中也多次表露出舒曼的醋意大发,有次喝了酒还动手打了克拉拉。而克拉拉也坦诚地告诉舒曼:把勃拉姆斯当成自己最大的孩子喜爱。此时的勃拉姆斯已经深深爱上善良、漂亮、开朗的克拉拉,他的心里已经发生了不平衡充满矛盾,舒曼也是他的恩师所以不能破坏他们的美好家庭。当他突然要决意离开时,克拉拉伤心地说了句:“我会想你的:时时刻刻!”,勃拉姆斯则背对她深情地告白:“我也会想你的:日日夜夜!”。

之后勃拉姆斯的发展非常顺利,他的辉煌创作也被载入了史册。在第一批乐稿德国音乐史中,常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相提并论,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而将三人总称为“3B”。此外,勃拉姆斯也是继贝多芬之后,创作面广、继承古典传统较深的德国作曲家。

1868年,《德意志安魂曲》在不来梅首演。1871年,接受了维也纳音乐爱好者协会艺术指导的邀请,在职期间为宣传推动德国古典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1876年,完成并首演了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77年,《D大调第二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1879年,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荣誉博士称号。1883年,《F大调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1885年,《e小调第四交响曲》在迈宁根首演。1896年,创作《四首严肃歌曲》。1897年3月13日,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

当舒曼费尽周折、呕心沥血地把著名的《莱茵河交响曲》第2章顺利的完成,并取得成功后。他的老毛病头痛症又开始频繁发作了,而且越演越烈,不像之前使用鸦片药剂可以得到缓解。他的大脑经常像有人在打鼓般的巨响令他无法忍受,为此他还跳过莱茵河想寻死被人救起。最后只能到医院去接受外科脑部手术,可手术并不成功病情恶化。此时的克拉拉正在分娩他们的第6个孩子,经济拮据房租都要快付不起了。勃拉姆斯闻讯后寄来了钱,缓解了舒曼夫妇的危机,当舒曼临终前他也陪同在克拉拉的身边安慰她鼓励她。

影片中介绍了克拉拉与舒曼有6个孩子,可历史资料显示她一共有9个孩子,所以另外3个一定是勃拉姆斯的。本片的导演是贺玛·桑德斯-勃拉姆斯是勃拉姆斯的后代这也是有力的证明。当舒曼46岁去世时,克拉拉只有37岁,而她坚强乐观地养育了这么多孩子77岁去世时,过了一年都不到勃拉姆斯就随她而去了,享年63岁。联想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当爷爷先去世后,奶奶没有了精神寄托,第二年也跟着去了。相信在没有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的生活就失去了动力而没有滋味,因为勃拉姆斯的生命是为懂他爱他的克拉拉而闪耀的。

 2 ) 交响曲

这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爱心的女音乐家,她以其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情感谱写就一曲生活与艺术、事业与爱情、友谊与情爱、爱与怨的宏伟交响曲。

 3 ) 这不是勃拉姆斯,也不是爱情

       在一个阴沉的下午,我将《亲爱的克拉拉》这部影片看完了。这部影片除了那些美好的音乐之外,就如同这个下午一样,并不让人愉快。
    不,这不是克拉拉,这也不是舒曼,更不是勃拉姆斯。他们三人之间的那些故事,曾经经过了无数的演绎,但也不如这个版本更糟糕。这样的故事不应该属于他们三人,而只是那个粗壮的德国女人贺马·桑德斯-勃拉姆斯自己想像中的故事。她并不理解三人之间的情感,她也不尊重现有的一切史料,她只是凭着一个女人任性与猜疑,虚构了这么一部传记片。她虽是勃拉姆斯的后裔,但却并不了解她这位伟大而含蓄的祖先。
    舒曼、克拉拉与勃拉姆斯这三位音乐家的故事,确实是并非故事与绯闻丛生的乐坛上一段不多的佳话,肯定会引来无数的人演绎。想想看吧,舒曼与克拉拉,真是郎才女貌,在钢琴老师的家,舒曼爱上了比自己小十岁的老师的女儿克拉拉。他们历尽艰辛,终成眷属。在多年颠簸生活之后,他们带着五个孩子终于在杜塞尔多夫定居下来。这时二十岁的勃拉姆斯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的才华打动了舒曼,而克拉拉的美丽也打动了勃拉姆斯。舒曼将勃视为自己音乐的继承人而大力举荐,让勃得以出名;勃拉姆斯则将比他大十四岁的克拉拉视为了自己的偶像,可以说他的许多作品是为她而作。天才的舒曼疯了,勃拉姆斯两年多经常去他的病床前侍奉;舒曼走了,留下了8个孩子及37岁的美丽的克拉拉。勃拉姆斯为老师办完丧事,就离开了杜塞尔多夫,虽然他还不时给克拉拉写信,给她寄来他的每部作品,但他们再也未见面。克拉拉去世前十三天,她给勃拉姆斯写了封信,已经六十多岁的勃匆忙之间坐到了相反的火车,等他赶到时,只能在坟墓前凭吊了。翌年,勃拉姆斯也逝去。很迷人的故事,也很感人。
    之所以将故事不厌其烦地写出,是想列出真实史料中他们的故事,与这部电影作一比较。在现实中,舒曼是将勃拉姆斯当成自己的传人,勃拉姆斯也视舒曼夫妇为师,当然他对克拉拉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也是深藏于他的内心。至于克拉拉是否对勃拉姆斯另有情思,史料未有更多的记载,但最少两人在舒曼死后却再无见面。在人们的印象中,勃拉姆斯只是在心里暗恋着克拉拉,他的身影总是躲藏在舒曼与克拉拉美满的婚姻之后。他对舒曼,他应有如师如父的感觉,对克拉拉,他的感情应很复杂,也许是母亲、情人与心目中的完美女神混于一身的感觉?勃拉姆斯至死都是独身,是因为恋着克拉拉,还是传说中的同性恋,无人知晓。一切都在朦胧迷雾之中。
    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将这一切都坐实。勃拉姆斯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克拉拉的爱,而克拉拉对于勃拉姆斯的爱也是欲拒还迎,舒曼呢,则是个嫉妒的丈夫。导演极力表现克拉拉与舒曼婚姻之中的苦楚,描写舒曼时不时对她的伤害。在影片的最后,导演还花了很大的篇幅,给勃拉姆斯与克拉拉来了一段床上戏。勃拉姆斯面对克拉拉裸着身体,充满着迷狂,让人感觉到好笑。他们之间是否有这样的关系,这是存疑的,即使有,也不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刚刚去看完即将去世的舒曼,克拉拉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爱情之所以让人低回,就在于那种朦胧,在于那种欲言又止,在于那种默默的守望与相知。而不是这样的激情,这不是勃拉姆斯的激情,也不是克拉拉的激情,这只是导演想像之中的激情。在这里,导演让勃拉姆斯得到了克拉拉的身体,却失去了克拉拉的灵魂。
    对于影片中每位人物的性格,导演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这从她对角色的选择与性格的刻画可以看出。年轻的勃拉姆斯一出场就让人觉得他不是勃拉姆斯,如此的活泼,如此的多动,如此的性格张扬,这不是勃拉姆斯的性格,这不是我们了解到的勃拉姆斯,这也不是我们从音乐中所能听出的勃拉姆斯。勃拉姆斯是个粘血质的人,深情而不外露,他总是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在他身上,永远不会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会是那种以一生为代价静默地守候。电影中的克拉拉演得还不错,但她太具有德国女人的那种硬线条了,而少了几分柔美。她的坚强近乎刚强,她更像一个艰苦之中发愤图强的要强主妇,而不像一个漂亮的有着优雅气质的女钢琴家。也许木讷寡言的勃拉姆斯,需要这么一个坚强后盾?而且看到影片中的克拉拉,总是让人想起西德红军的埃因霍夫。舒曼倒真的有些像疯子,但更像一个离了妻子就无法生活的傻子,他的天才不见了,而只是不断地酸言酸语的嫉妒。
    导演对于整部影片节奏上的把握也是存在问题的。全片拖沓,剪辑的手法感觉也很幼稚,电影也缺乏高潮。其实导演所选择的故事切入点还是不错的,即舒曼生命的最后几年,但她未把握好节奏,也未能将这段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所交待,让整个的故事无所归依,影片也只能靠舒曼、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三人的美丽音乐来支撑了。

 4 ) 《亲爱的克拉拉》

不知道是导演刻意的笔触还是掌控原因,整部影片时刻处于一种近乎失控的状态,三个主要人物行为常常被调动异常,可能是对艺术家的个人化描写吧,我只能这么理解。因为整体并非行云流水般灵动,虽然有不少大段乐曲以及演员难度极大的表演,但我还是对很多莫名其妙的转折感到匪夷所思,而且那种转折并没有特别的美感,反而显得支离破碎。加上两位法国演员不知道是配音原因,德语发音和嘴唇不是太契合,加上帕斯卡·格利高里 Pascal Greggory太过熟悉的声音变得如此别扭也感觉不对劲。当然还是很高兴看到久违的马立克·兹迪 Malik Zidi,这个在《干柴烈火》惊鸿一瞥的小男生,如今已经成熟多了。而马蒂娜·戈黛特 Martina Gedeck已经成为我心目中德国女优的代表了。

 5 ) 女神克拉拉

实况转播,边看电影,边于第一时间记录感想。
影片的开始,克拉拉和舒曼坐在火车上,克拉拉看着窗外说,一切都在飞逝,多好。我曾在火车上拍照,拍下来的图片是扭曲的,飞快的速度把树的头发从爆炸头变成了长卷发,耿直的电线杆也扯成了拉面。前一分钟,还是都市的房屋、天桥下的行人;下一分钟,是孤寂的良田,村屋外小池塘里挤作一团的白鹅。
克拉拉不是一位漂亮的女性,但她无比美丽。
在钢琴演奏会上,她神采飞扬地演绎着美妙的音乐,在VIP座位里的舒曼,一脸尴尬,努力褪掉手上的婚戒。这一幕几乎令我误以为克拉拉只是舒曼的小三而已,然而伟大的舒曼先生说,他不要名利,他讨厌的是众人追捧的喧哗。旁边一位连座位都没有的青年,对克拉拉致以热烈的爱慕眼神,克拉拉只是一扫而过。 这位青年,就是勃拉姆斯,也就是妇孺皆知的《摇篮曲》的作曲者。影片里对于勃拉姆斯的形象给予了厚爱,可是,说真的,我还是更喜欢舒曼一些,他的《梦幻曲》曾一度是我手机里无限单曲循环的乐曲。
舒曼与克拉拉来到勃拉姆斯演奏的地方,那甚至不是个小酒馆,很是破落,舒曼不堪忍受环境的腌臜而离去,克拉拉却因勃拉姆斯的精彩演奏而忘情却步,与此同时,一旁的穷人们忙碌着赶紧把克拉拉华丽晚礼服上的珍珠一颗颗剪下来,而后克拉拉发现即离去。直到下一幕,克拉拉身着白色衬衫与长裙的家居便服,在指挥着工人们搬家时,我才体会到,这位女性是有多么美丽。
19世纪,即便是德国人也难以接受女性作为指挥家(钢琴家则OK),克拉拉代替丈夫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几度被骚扰、打断,电影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会在现实中发生的情况,她并没有长篇大论或说出什么惊人的提升妇女地位的演说。她仅仅是提醒大家,表演在即,时间紧促,她又是唯一了解这部交响乐创作的人,因此,大家试一下吧。她的淡定与平实,我很渴慕,她的确美丽。练习成功结束,乐团里的乐手们也赞不绝口,克拉拉披上围巾,欢快的离开,当她在草地上奔跑,躺下来笑着望着天空的时候,这一刻,我被打动了。导演在10分钟内,完成了将一张几乎令人遗忘的平凡面容,到焕发令人灼目的光芒的转变。爱着你,不是为你的容貌,你的美你并不自知,我却历历在目,深深爱慕。
噢,很遗憾,为了塑造一个多情浪漫的青年,导演将不羁的天才勃拉姆斯变成了一个轻浮、坐立不安玩耍杂技的少爷。我鄙视你。
舒曼和勃拉姆斯联手弹奏克拉拉少女时期创作的抒情诗钢琴曲,这一幕有着意味,当下对我来说是如此,应该是后面故事的伏笔。也许你可以猜到剧情、故事甚至一些台词,但你猜不到,爱上你时,我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情。
清晨,我在你的家里,在布满你气味的空间中醒来,听到你在弹奏,不敢相信的真实,循声到你的房间,你正穿着衬裙,不加修饰,光着脚,投入在钢琴演奏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看着灵动、美丽的脚趾,我忍不住上前触摸,即便如此也未能打断你的琴声,我想要成为你的囚徒、奴隶,你却当我是个孩子而将我驱逐。这一幕是多么动人,却生生让导演拍成了无良少年调戏人妻。我再次鄙视。
克拉拉总是穿着那个时代典型的低胸膨大裙摆纯色的裙子,设计非常简洁,而这个光芒四射的女人,完全不用项链的点缀就能展示超乎外表的美丽。这让我想起了曾看到有人写过,一个美丽的女人,无关乎她的衣着,虽然她的穿着是那么完美地诠释着她的内在,却令你忘记她究竟穿了什么。我也喜欢设计极为简约,但同时又有完全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缀饰的妥帖,最简单也就最困难。
舒曼已渐入疯狂,嫉妒在啮噬他的灵魂。一个美丽而有才华同时又有能力的女人,和一个同样以才华为生的男人,当他们都在同一个领域中施展,这样的结合,是否会造成了关系的脆弱,或者是煎熬。当舒曼跑到克拉拉正在指挥的现场,像孩子一样的舞蹈,大笑,我突然想起了另一部电影,侯孝贤的《千禧曼波》,舒淇的独白中,说到,男友小豪每次在她工作回家后都要从上到下检查女友,他的情绪反复、紧张,因为嫉妒,嫉妒女友有工作。我想,他在嫉妒着自己在脆弱中依赖的人,在自己所无法承受的世界里,可以坚强地生存。
庸医的治疗误了舒曼、莫扎特这等天才,贫穷毁了另一个天才文森特梵高,天才如此脆弱,还要顶着大众审美品味的压力,在哪个年代,商业也依旧是艺术家天才们赖以生存的依附。狂放不羁的勃拉姆斯也需要穿着正装,礼貌小心地回应着音乐出版商们。是以为何舒曼明知勃拉姆斯爱慕着自己的妻子,他如此嫉妒,却又容纳甚至是极力帮助着他,因为才华得来不易,不容失去。在如此的境况之下,当贫穷的阴影笼罩着舒曼的一家,还有那么多孩子等待喂养与照顾,还好,克拉拉还有钢琴,还有音乐。为你们的女友和妻子培养一个爱好吧,当一切都令她失望,当现实把她拖入困境,至少那个让她的灵魂可以安放的爱好,可以成为她最后的救赎。
影片已结束,整个过程,都像是在着急地讲述着故事,着急地演绎着主人公们的命运,似乎显得很仓促,但其实,现实从来都是那么仓促的,把命运一股脑儿塞给你,不容分说,也由不得你一步步缓慢实施。
这部影片,作为电影艺术,其实是很失败的,导演、编剧的失败,但女演员深得我心,而电影音乐,天才们的交响乐、钢琴曲,雪一样纯白,钻石一样锋利,陪衬又铁证着这部失败影片的事实。
亲爱的克拉拉,你是女神,若女神只不过长得好看,那邻家女孩PS一下也能让人神往,女神是有着才华和令人屏息的人格魅力的女性。
亲爱的克拉拉,勃拉姆斯来得太晚,却走得刚好,你此生,不负。

 6 ) 琴恋克拉拉——动听的BGM,不温不火的三角恋

转自本人的时光网日志,原文地址: http://i.mtime.com/177287/

影片改编自音乐史上德国人妇孺皆知的著名三角恋,而且女主头像曾经印在100德国马克的纸币上。

但影片展示的这段三角恋,感觉欠点火候,虽然历史上确实如此,比较含蓄,不狗血。

尴尬的地方在于,不知道这段历史而纯粹冲着情色去看的观众,觉得不够劲爆;而了解这段历史的的观众,觉得片子某些场景又过于大胆直接,人设存在根本问题。

作为文艺片,至少还足够闷骚,可以保住及格线以上的评分。另外,片子的服化道不算差,表演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舒曼神经质,经常幻听和嗑药,小鲜肉勃拉姆斯帅气甚至有点萌,很深的恋母情结,会带娃,女主克拉拉作为几个娃的妈,非常十足的中年妇女形象,只有在弹琴的时候,才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位技艺精湛钢琴家,甚至有一些高难度演奏片段,女主是真的在弹。这个版本的故事不一定最好的,但女主的钢琴演奏一定是所有版本里面最棒的。

个人觉得片子的本质其实是音乐+传记性质,情色只是点缀。德国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片子的剧情,甚至剧情推动和人物的塑造,更多的来自音乐,而不是三角恋。因为音乐难搞,情色简单。

(下面将转入对影片的具体分析,含剧透,另本人非音乐专业人士,如不足请指正)

片子开头第一个场景发生在舒曼夫妇从汉堡回来的火车上,而汉堡是勃拉姆斯的故乡。影片对克拉拉带着婚戒的手有个特写,象征婚姻的幸福美满时光,同时手型比较大,手指粗,做家庭主妇和钢琴家都很适合。不过开始的对白已经预示两人的分歧,克拉拉觉得兴奋,而罗伯特觉得疲惫。

进入片头字幕,转入音乐会现场(从后面看地点应该在汉堡,舒曼夫妇在此地演出),女主一身华丽的缎面蓬裙端庄地坐在钢琴前,演奏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画面色调比较暖,琴的声音有些古朴带一丝暖意,没有现代钢琴那么洪亮和绵延,是片子讲究的地方。该乐曲钢琴短促而强有力的开头,非常契合场景的转换,同时展示演奏家惊人的臂力。不过历史上没有留下克拉拉舒曼演奏的录音,真实情景不得而知。

下一个镜头直接给了台下的鲜肉勃拉姆斯,没有任何交代和铺垫,显得有些突兀,虽然后面音乐会结束有交代勃拉姆斯实际是来要回自己送的作品,觉得舒曼不感兴趣(事实上勃拉姆斯和舒曼夫妇相见是由共同的朋友约阿希姆引荐)。

为了显示其男二号的身份,导演安排他站在罗伯特旁边专注的听克拉拉弹琴。罗伯特躲在台下暗处无聊地玩着手上的婚戒,不小心掉地上,掉落时正好协奏曲的主题进入一个变奏,朝着阴郁的方向发展。婚戒掉落暗示夫妇两人的婚姻将出现问题,也暗示了罗伯特对于婚姻其实不懂得珍惜。戒指被勃拉姆斯捡起,暗示后面将取代舒曼(事实上舒曼在音乐上视勃拉姆斯为自己的接班人,勃拉姆斯最后还是单相思一辈子),三角恋关系在这场音乐会上已经交代完毕。

接下来的场景发生在勃拉姆斯弹琴的酒馆里(还是在汉堡),肮脏的环境暗示了勃拉姆斯的草根出身,演奏的是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中第二乐章的舞曲主题部分,这里只有一把小提琴和破旧的立式钢琴,少了大提琴,说明了酒馆的廉价,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影片中勃拉姆斯心机boy很深,三重奏暗示了三角恋,大提琴的缺席代表这三重关系中罗伯特的最终消失,罗伯特写过很著名的一首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弹的音乐本身格调优美高雅,和下等酒馆的环境不一致,暗示了勃拉姆斯的天才和不甘平庸的一面。

此时,舒曼夫妇送乐谱过来,要听勃拉姆斯亲自演奏。该三重奏的第二乐章为谐虐曲(scherzo),谐虐曲一般出彩的段落很少有点过渡性质,而勃拉姆斯的是个例外,开头的第一主题诙谐段落过后第二主题舞曲风格的转入有如天籁之音,罗伯特先前对勃拉姆斯已恼火,这时意识到勃拉姆斯的天才在自己之上,顿生妒忌,借口酒馆空气糟糕离开,留下克拉拉专注听勃拉姆斯弹琴,和前一个场景形成呼应。在外面失落的罗伯特,独自一人在港口边看着昏暗的水面,暗示后面的的跳河自杀。这场戏中,色彩和光影上,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角色比较明亮生动,罗伯特的角色阴暗,形成鲜明对比。

前面几场戏总体讲还比较到位,人物关系和刻画都已经基本清楚,冲突和矛盾都已埋好伏笔,遗憾的是后面剧情展开比较乏力,犹如做足了前戏却无法达到高潮,只留下一段不温不火的三角恋,和动听的BGM。

舒曼夫妇搬入在杜塞尔多夫的新家, 两人突如其来的滚地毯纯属增加看点,但因娃的闯入突然中止暗示两人的性福生活不和谐,为后面的家暴做铺垫。这里,不和谐另一要素罗伯特的头痛病经常犯,妻子不能练琴,孩子不能吵。头痛也影响到自己的事业,罗伯特就任杜塞尔多夫乐团指挥,排练自己昨天连夜赶写的作品,降E大调第三号莱茵交响曲,该作品旋律非常棒,受到乐队的好评,但排练过程中因头痛不得不中断回家休息。这里排练的混乱是通过演奏第一乐章的的过程中,部分声部进入第二乐章谐虐曲与第一乐章的主题相冲突实现的,达到一种幻听的不和谐效果,表明当时罗伯特指挥时还在想着第二乐章的内容。这里莱茵交响曲谐虐主题和前面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三重奏的谐虐曲乐章形成呼应,勃拉姆斯的天然和谐,舒曼的被电影制造得不和谐。另外乐团的群演相当的专业到位,由于太专业,感觉乐团非常熟悉作品,而不是第一次排练的样子。

事实上罗伯特舒曼的头疼和后来的发疯,源于早期风流生活的梅毒后遗症。

后面罗伯特事业上的不顺,埋头创作,不食人间烟火,也不顾家,引起夫妻在影片中的第一次争吵。克拉拉展现自己强势的一面,代替丈夫指挥乐队,以自己的专业水准获得乐团成员的认可,非常女性主义的叙事视角。

但这段重要内容在克拉拉的传记里面找不到任何记载,只能算是导演的强行人设植入,虽然历史上克拉拉确实是位坚韧不拔的女性。

在这个家庭和事业一团混乱的时候,勃拉姆斯在消失了20多分钟后突然出现赶来“救场”,登门拜访的目的还是送自己的作品,这次非常直接的献给克拉拉。令人意外的是,这次罗伯特只扫了一眼乐谱就让孩子们把勃拉姆斯叫回来,和之前的态度判若两人,并称勃拉姆斯为天才,克拉拉弹奏了勃拉姆斯送过来的作品 升F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也有一个强有力的开头,对弹奏的力度把控要求非常高。罗伯特称勃拉姆斯已从一个四处流浪小猫咪进化成一头猛虎。

勃拉姆斯来到舒曼夫妇家中,毫无拘束感,用手倒立走路(恰好也说明勃拉姆斯手指有力,作品演奏的强度很高),像猴子一样挂在楼梯上挑逗孩子们和女主克拉拉,称自己是烦恼的维特。勃拉姆斯弹奏了舒曼的钢琴套曲彩叶集(作品编号OP.99)的第一首,但对白中克拉拉称是自己小时候写的浪漫曲(克拉拉的确根据该旋律创作有一部 罗伯特舒曼主题幻想曲) ,如果不是故意,只能说明勃拉姆斯心机boy很深,了解女主压抑最深刻的愿望——创作。罗伯特也加入到这段演奏当中和稀泥,两人一起演奏克拉拉的作品,表示两人都爱着克拉拉,有点题片名的作用,但这里过多的剪辑和微表情特写反而削弱了音乐的感染力,三人同框一镜到底效果会好得多。

于是勃拉姆斯顺理成章的当了舒曼家的房客,因为他不仅天才,还可以带娃,写摇篮曲哄他们睡觉,再也不吵。

影片中对于勃拉姆斯的刻画,过于轻浮,虽然当时勃拉姆斯的确是个帅气的骚年,但还不至于在一个清晨,趁罗伯特不在就跑到女主的琴房,钻到钢琴底下摸女主的裸足,真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更厉害的是克拉拉,欲拒还迎的调情中,还能保证演奏的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毫不差流畅自如。这里克拉拉弹奏的作品和前面勃拉姆斯送的钢琴奏鸣曲相呼应,两部使用同样的调性,同样的高强度和饱含热情,简直是为克拉拉演奏风格而量身定制。另外,钢琴本身很值得玩味,克拉拉是否真的使用这种古董方形钢琴赤脚练琴不得而知,影片中该琴在声音上有很明显的缺陷,但作为拍戏的道具再合适不过了。该琴看上去没有脚踏板,实际使用一个叫“膝盖踏板”的装置来实现延音,演奏的时候要时不时踮下脚,顶下上方的踏板,这样的好处是演奏需要不停的抖腿,足控福利,总之整个钢琴下面撩的过程能一览无余的拍摄下来,有骚到极致的效果,因此该片的另一个译名《琴恋克拉拉》是完全贴合本片的精神的。而罗伯特作为送钢琴的人,在影片中等于默认了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关系。

历史上勃拉姆斯是否足控不得而知,但导演作为勃拉姆斯的后人,感觉有点内涵段子。

接下来的场景,勃拉姆斯带娃在莱茵河游泳,配的舒曼莱茵交响曲第二乐章BGM,结合前面警告娃儿们不要下水太深否则会被河里的莱茵少女拉下去,继续为后面跳河自杀做铺垫。在这期间舒曼终于写好了莱茵交响曲第二乐章,很郑重其事地让勃拉姆斯看看,想获得认可,影片这里没有着重讲罗伯特和勃拉姆斯音乐上的交流,而侧重于克拉拉的反应,帮佣的厨子也给了点戏份,片子突出克拉拉的核心地位。虽然历史上勃拉姆斯和舒曼之间音乐交流意义重大,但观众看两个男人郑重其事地专业交流彼此的音乐不免无聊。

写出这段优美动听的歌唱性BGM后,罗伯特在片中的意义其实已经提前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嗑药,酗酒,撒泼,吃醋,家暴,最后发疯跳河自杀未遂送精神病院,占了全片近1/2的内容,只是为了增加影片的看点,突出女主的隐忍和坚韧。尴尬地方还是在于,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内容不够劲爆,而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觉得人设存在根本问题。中间舒曼的莱茵交响曲首演,夫妻同台指挥,大获成功,也可能属于强行植入的叙事。于此同时,勃拉姆斯在家首演奏带娃神曲BGM G小调匈牙利舞曲第5号(为何我满脑子卓别林剃胡子的场景),罗伯特把勃拉姆斯引荐给众宾客称其为自己的继承人时,演奏的也是首曲子,滑稽感十足。

在片中舒曼家待了40分钟后,勃拉姆斯突然来和克拉拉告别,理由是自己不想做舒曼音乐的继承人,而想去寻找自己的风格,尽管罗伯特在报纸上撰文力荐勃拉姆斯。。克拉拉趁丈夫不在一个人终于有时间弹琴,弹奏了舒曼幻想曲(作品编号OP.12)中的“傍晚”,这段拍得很唯美,舒曼的音乐非常梦幻,少了勃拉姆斯的精神支柱,至少还有音乐的抚慰。

后面勃拉姆斯貌似因为罗伯特的引荐,顺利找到了经纪人,衣着体面了许多,弹奏了送给克拉拉的升F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事业进入一个上升期。而此时,罗伯特住进了精神病院,克拉拉陷入困境,佣人走了,家具变卖,但依然可以专注地演奏勃拉姆斯献给她的作品升F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和前面勃拉姆斯的弹奏形成呼应,另外这是片子中克拉拉首次独自一人的时候,演奏勃拉姆斯的作品而非舒曼的作品,暗示着克拉拉作为一个妻子的义务终结,而作为勃拉姆斯灵魂伴侣的开始。如果不是故意,勃拉姆斯心机boy很深。

在这困难时期,勃拉姆斯在片中消失了20分钟后又赶回来救场,克拉拉又多了一个娃抱怀里,难道。。其实根据克拉拉的传记,什么都没发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勃拉姆斯带好娃之后,坐在钢琴前弹奏了克拉拉早期创作的一首曲子(具体名称不了解愿闻其详,片尾给的浪漫曲编号OP.11貌似不对),发出灵魂上的拷问“你有多久没创作了”,后面克拉拉在正式场合演出了这首自己认为不成熟的小曲子,为罗伯特舒曼募捐,至此克拉拉也可以有了自己的风格,是片子女性主义叙事立场。

高潮部分克拉拉和勃拉姆斯见罗伯特最后一面,回来滚床单未遂既不符合事实也完全多余,可以快进。

片尾,女主克拉拉在舞台上(从场景布置来看就是片头的汉堡音乐厅),一席黑色的礼服,光线昏暗,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奏了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整个第一乐章,直到字幕结束,和片头演奏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明亮形成呼应,两部协奏曲都是献给克拉拉的,只是勃拉姆斯作品的要深沉许多,代表勃拉姆斯单恋一辈子的真爱。

P.S. 结尾伴奏乐队第一小提琴f孔之间的白色松香粉细节好评:

最后附上片中勃拉姆斯送给舒曼的神作第一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

//music.163.com/#/song?id=28605065

 7 ) 克拉拉是一个从来没玩耍过的孩子

影片里的克拉拉是个独立要强的女性,指挥乐团,支撑一个家庭。
临结尾,勃拉姆斯抱着她说:

克拉拉一直还只是个女孩
一个从来没玩耍过的孩子
和我一样
只知道弹钢琴
但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相爱
爱和幸福


我终于可以看到了,我禁忌的天堂
我将和其他女人上床,但不是和你
和她们任何人在一起
我抱着的也只是你
直到我生命停止的那天
我会等
等你死去,然后步入你的后尘
在死亡的世界里我与你同在
把你带到他的身边

说完这些,后面还有一段他在台下看着她演奏,这一段没明白。。。

 短评

勃拉姆斯只是个花痴,舒曼只是在神游。女主演得比他俩加起来都演得好。

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片子本身上气不接下气,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情是一种骑士对淑女遥不可及的崇拜,他爱得沉默而高贵,性格中的克制、恬淡、超然、理性和寂寞,在片中却被歪曲表现为一个举止轻浮、眼神油腻的登徒子。克拉拉则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忽喜忽嗔,毫无仪态内涵可言,指挥的场面尤其滑稽

7分钟前
  • 匡轶歌
  • 很差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为她失去自我的女人,至少一个。

8分钟前
  • 手拥兵♬
  • 推荐

舒曼的演员演技真好,里面的家居很好看!华丽的瓷砖和墙纸哟...

12分钟前
  • chai
  • 推荐

华丽丽的三角恋。

14分钟前
  • ma
  • 还行

这导演是勃拉姆斯的什么人?

18分钟前
  • 龙标姑息者
  • 推荐

据说导演贺玛桑德斯布拉姆斯素有「德国新电影教母」美誉,同时也是布拉姆斯家族的后人,但本片也太一般了,特别是女主角根本不像才华横溢的著名钢琴家,倒像是家庭妇女,两位男主角还行,但本片有些地方怪怪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就是感觉不是很到位的说。

23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三颗星给勃拉姆斯的音乐……

25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还行

一看就是德国人拍的、囧

28分钟前
  • 小·雷克亚未克
  • 较差

这个女人的一生不是一部电影可以表达完的,电影没她的人生精彩。我还是比较喜欢她跟勃拉姆斯之间的纠葛,可惜描述的很少。

33分钟前
  • 苏汪汪汪汪
  • 推荐

音乐很好听

34分钟前
  • 椰子树
  • 还行

打动我的是影片所表现的同行之间的惺惺相惜

39分钟前
  • ¢风の子↑
  • 推荐

好美的勃拉姆斯

40分钟前
  • Ur2lazy
  • 力荐

……无情无色;只有大胸……

41分钟前
  • 白色的蓝
  • 还行

音乐不错,其它一般。

4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多少大师死于庸医之手。

50分钟前
  • Jane
  • 推荐

故事乏味/三大主演极具安全感的表演和一串串乐章也够安抚人了 请两个外援来配德语比较囧

52分钟前
  • |
  • 还行

music here

53分钟前
  • 推荐

失望到家了

54分钟前
  • 默语生
  • 较差

勃拉姆斯演得真寒碜啊

55分钟前
  • Claire Yu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