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

动画片大陆1963

主演:内详

导演:特伟  钱家骏  

 剧照

牧笛 剧照 NO.1牧笛 剧照 NO.2牧笛 剧照 NO.3牧笛 剧照 NO.4牧笛 剧照 NO.5牧笛 剧照 NO.6牧笛 剧照 NO.13牧笛 剧照 NO.14牧笛 剧照 NO.15牧笛 剧照 NO.16牧笛 剧照 NO.17牧笛 剧照 NO.18牧笛 剧照 NO.19牧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05

详细剧情

  初夏时分,蝉鸣成片。蜿蜒的溪水旁,柳条垂丝,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信步来至画的中央。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响竹笛,笛声飘至郊外每一个角落,好一幅天然闲适的画卷。水牛没入水中,享受难得的清凉。牧童斜倚树丫,一条腿自在地晃荡着,他先与鸟儿赛着旋律,之后便沉沉进入梦乡。梦中,他恍惚听到牛儿的呼唤,那顽皮的生灵跳跃玩耍,快乐非常,它自顾自朝着山的尽头踱去,全然不理牧童的呼唤。放眼望去,层峦叠嶂,雾霭重重,少年的牛儿所在何方……  本片荣获1979年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奖。

 长篇影评

 1 ) 灵动水墨

看好虫师再看这片子,
觉得原来我们在这么早先就有这么好的表现力了。
才华!才华!
动起来的水墨,
对自然景物和动物人物极具概括功力的表现,
如此写意又如此灵动。
准确的神态捕捉,
留白的国画构图,
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让我相信那些深深浅浅的墨痕真的可以活动,
是鲜活而又洒脱的生命。
立意于自然之美之和谐,
已然是现今动画难以企及的立意高度。
而最神奇的是明明是平面的东西,却可以产生如此富有层次的进深感,
仿佛被施了某种魔法。
技术?抑或是国画本身的一些不可知性?
前辈的作品还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2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路牧牛,一路修道

       自己第一次看《牧笛》的年纪,应该是小学。那时候的感情,至今已经无处可寻,小孩子也没有刻意去思考为何,整片中既无言语、亦无文字,只有清新的乐器演奏和演出,此乃脑海中最原始的印象。

    然在将近二十年后,机缘巧合,我重遇这部经典作品,个中细节,其实已经遗忘,此番重看,却是满腔感怀,不知是作者钱家骏老师和特伟老师的无心插柳,还是我情人眼里,此作品细看数番,却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此不正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八牛图》?

    作为一个久远的道家故事,清居禅师的《八牛图》与参禅的佛家公案,佛偈的作用相差无几。只是为了启发、指引有心人。该图在宋代被廓庵师远改作而为《十牛图》,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

    而《牧笛》的主要制作人之一,钱家骏,恰恰便是一位不争求名利的动画大师,面对自己遭受的不平待遇,他也是淡然处之。这更加加深了我对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修身”的印象。

    此番便由《十牛图》另处说起,而《牧笛》的剧情则是这样展开的:

    牧童早出放牧,人吹奏着笛子,伴随着牛,一同出现,一番嬉戏打闹后,牧童发现一黄鹂在模仿笛声,便与其对歌,其实更像是斗歌。渐觉疲惫,歇在一棵大树上朦胧入梦。随后梦中牧童醒来,却已经寻不到自己的水牛。

    十牛图的第一幅为——寻牛。序语为“从来不失,何用追寻?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并有颂曰: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在《十牛图》中,牛暗喻着人的自性,禅宗讲究见性成佛,佛向心中求。自性本善,若是不失,又何必去苦苦追寻?第一幅图中,牧童失去了牛,苦苦追寻,四下不见。和《牧笛》中的描述是何其的相似。《牧笛》中的牧童早出放牧,正如人之初生,徐徐向前。一路走来,景色渐丰,繁花入眼,一路游戏不断。正如人之入世,摆在人面前的诱惑越来越多,妄想越来越大,“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渐渐地,就疏离了觉悟的本性,在尘世之中迷失。乃至于最后“家山渐远”、“是非蜂起”。

    此可谓众生第一相——迷惘、痛苦。

    《十牛图》第二幅——见迹。序言为“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颂曰: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这便是后面寻牛的情节的因由,笔者注意到,作品中间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物——两片飘舞的树叶,在音乐之中,渐渐化成两只黄蝶。这不正是庄子的《齐物论》中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然而“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作者此处安插竹叶化蝶,应是取入梦之意,然而何为梦?何为现实?又岂是轻易可分?

    究竟牛是否真正走失?我认为不是的,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想表达,牧童已陷入梦中,梦正暗喻了诸多妄想。此时梦和现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牧童的心已经认知了这个“相”,说到这里,已经有点“我思故我在”,或者是阳明所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的味道。
作品中牧童发现失牛,四下茫茫,呼喊不应。则提示牧童已经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性。随后在他踏上寻牛的路程时,便已生寻本性之心。接下来便是寻求方法,走修行之路。于是乎作者安排寻牛的情节在梦中进行,恰恰也对应主题,牧童在种种虚妄相中找寻心牛,找寻自性,以求本性。

    于是乎牧童沿路找寻,四处寻访,渔夫相助、樵夫指路,终于在云里雾里之中,发现了牛的身影。此时音乐呼转明快,牧童朝牛处一路飞奔。

    正如《十牛图》中第三幅和第四幅所言,第三幅——见牛。序言为“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并颂曰:“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第四幅——得牛。序言为“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并颂曰:“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暗喻着牧童在一番找寻后,已经到了“见牛”阶段和“得牛”的阶段了。

    而在禅的思想中,认为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都是因为对外物有执念,看不到自己的真心,被种种虚妄所迷惑,迷失自性。所谓妄想,人皆有之,不惧念生,唯惧觉迟。如人之在世,若想看破千梦,淡然处之,谈何容易。那争名的,熙熙攘攘,那夺利,无有不在。

    笔者现今也居于迷惘之中,若反省自身,此《十牛图》中十图,笔者仅能参至第三图,六根门著著无差,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如何看破事物本相,在无味无色之间,寻得有相?水是水,盐是盐,色有色,色无色,如何才能得见“牛”之真相?目前笔者如雾里看花,无法看透,正与牧童山上寻牛般,得远见其形,未可近触其形。笔者还需不断去行走,不断去学习,慢慢去认知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的本性。

    《牧笛》中,牧童见牛,由朦胧至清晰,乃至喜而奔之,可谓以小见大,让笔者感慨万千。

    《十牛图》还有五幅,在《牧笛》随后的情节中,笔者认为均有暗示。牧童得牛后,心牛未驯,留恋妄想,故有牧牛一幕,牧牛一幕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牧童先是尝试了传统的方法,拖拉哄,软硬兼施,却收效甚微。让笔者想到了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牧童得牛后,欲求牧牛,求而不得,正是八苦中的一苦。如果在家修炼,心中只求修炼成果,便是求果,这边是执着,既然本性是想不执着,却变成求执着,越是求,越是执着。故才有牧牛中的“前思才起,后念相随”!迷故而觉妄。

    随后牧童平复心情,专心吹笛。正是暗喻了平复心中之求,若无求,事便至。于是乎百鸟来迎,心牛归位。这一过程最为长久,最为艰难。而后便应了第六图中的干戈既罢,得失还无!于是牧童梦醒!对于第一图,牛从来未失,牧童在梦中踏破妄想,求得本来面目,此时与自己的本性已无干戈,得、失已不重要,已归于无。

    乃后七到十四幅图,则不是侧重强调,因为人若能达到第六图,已是难得。但心细的看官,定能在片中找到后四幅的影子。因为笔者的能力有限,后面的图,无法参透,便不再卖弄,以免误人子弟。此处仅为抛砖引玉,同时也纪念一下自己的心绪罢了。

     另有一处奇妙之处,牧童入梦,正是在时间轴5分之处,乃是作品时间轴的四分之一处,正是人之懵懂初醒之年,此时人学道,悟本性之迷失。有人寻求,有人沉迷,众生万象。
日出牧牛,日落归山,淡于山水之中。不正如人之一生?然而带牛出门人多,牧归之人几何??

顺便黏上来后面五图的话语罢:

    五、牧牛----前思才起 后念相随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 得失还无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 牛且为宗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 圣意皆空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著语:见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 坐观成败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 化令成佛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3 ) 现在中国再也做不出这样的作品了

伴随着文化市场的市场化,现在中国再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超级棒的作品了!原因无它,成本太高了,能够画出这样水墨画的艺术家,现在单单是卖画都能赚很多很多的钱,想要请动这样的师傅花费大力气去做这样的作品,实在太难太难了!想要收回本钱更是难上加难,除非和过去一样,不计成本,完全是为了让人们陶冶情操,由国家出面来做!

 4 ) 狗尾待续

九十年代左右,上影厂改制,市场的冲击将一群老艺术家们置于窘地,开山立派的中国动画后继乏力。现今无数次想当年......

光影

牧童在树上歇息,画面拉远,光影变幻,竹林蒙上淡金色的阳光泛上暖意,时光渐长,牧童入梦,叶片旋旋落下,整个氛围朦胧起来。

这其实是张gif动图😂手拙不会上传短视频,这是土豆上截的10s: http://www.tudou.com/programs/itemclip/view/5AkGUWL7Cuc

很惊叹,水墨营造的梦幻的场景竟然也可以这么真实,尤其是那短短几秒内光影的不断变化,太阳偏了角度,或是有云层的飘移?

配乐

笛为主的听觉盛宴,那时动画的配乐似乎大多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贴近自然,极具高山流水、鸟语童言之趣。笛子演奏者更是有中国一代“魔笛”美誉的陆春龄。有一处有些遗憾的。在牧童与鸟儿斗乐之时,似乎是一种乐器?鸟鸣与牧童的笛声体现不出音色的差异。

画工

当时的上影厂是一大批艺术家,当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时在成品上也没有违和感。不少人提到了一点,牧童吹奏笛子的手势是与配乐完全吻合的,这批画家还不单止是画家啊。

可叹,即使是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也是艰难度日的,别提我们了。如今,一大批技术工好召集,一大批艺术家赖于各自为营。有心认真做动画的亟需资金,有资金的亟需人才,有人才的亟需制度。嗯,等待着,中国动画在僵化中突破。

 5 ) 牧笛

2017-1-28 19:58
水墨动画《牧笛》(1963)。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水墨动画片,由盛特伟、钱家骏担任导演,盛特伟兼任编剧,段孝萱担任摄影,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上第二部水墨动画片。获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牧童一早放牧,歇在一棵大树上朦胧地进入梦乡。梦中他似乎醒了,却找不到自己的水牛。一路来到一个风景迷人的幽境。那里峰峦雄奇,飞瀑从悬崖上奔泻而下,牧童看见自己的水牛正匍伏在潭边欣赏着美景......
梦醒了,时已黄昏,他牵着牛,迎着夕阳归去。
中国的水墨动画无疑是一朵震惊世界影坛的奇葩。她是中国艺术家在“西洋卡通”的领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勇敢攀登的一个高峰。影片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充满了田园诗情的内容,中国辽阔的山河抚育了伟大的艺术家,是长在艺术家骨子里的艺术精髓。
有人这么形容,“如果学过竹笛,会发现牧童的每一个手指的指法,都是跟音乐对应的,这得多费心思。”[good][good][good]

在《小蝌蚪找妈妈》问世的三年后,《牧笛》出世了,如果说前作是对水墨动画的尝试,那《牧笛》就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一次升华。《牧笛》等中国动画经典电影,不只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动画的辉煌成就,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留下了难以超越的艺术巅峰。

 6 ) 民乐映衬下的水墨风情

我看动画时,完全感觉是在听中国古典音乐的背景下在对一幅水墨画进行鉴赏,但现在更绝妙的是,这幅水墨画会动起来……
水墨勾勒出牧童、水牛、山水、树木花草等情景,看静态画面时完全跟水墨画无异。更绝妙的是动态情景,对动作的描绘连贯自然,没有停顿的痕迹,细处的展现同样非常巧妙。音乐完全是中国传统民乐,结合动画的情景演奏出与此相配的旋律,很好得烘托出了气氛。
动画没有特意去表达什么东西,而是在制造感觉。让人体会出一种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这实际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文人所倡导的。

 7 ) 愿望

中国只有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有一些水墨画形式的动画片,看到这些片子,才能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因为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贫困阶段、国内外政治不稳定,在国内都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希望中国的动画电影行业从业者和从业公司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出一部以水墨画形式表现的精品动画片,成为像《千与千寻》那样的世界级的经典。

 8 ) 期待民乐/全中国调配乐的水墨动画长片

总结一句上世纪美术电影的优秀之处,除了画面和作画方式的中国风,另一个重点是作曲配乐。这部《牧笛》的配乐就算不看画面,光听垫乐本身就叙事性极强,能听出起承转合的情节性。20 分钟的长民乐配乐浑然天成,穿插部分西洋乐器的协奏曲也是中国调。同样的还有《鹬蚌相争》《过猴山》《山水情》等等。山水情的古琴还是龚一弹的,古琴大师,可窥这些美术电影在音乐上的精益求精。

想到窦唯的《笛音夏扇》《束河乐记》等等,虽然不是民乐,但这些实验性的音乐有很强的中国乐曲成分,听着这么很牛逼,好像也就和这些配乐齐肩罢了。

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优秀动画作品都奔着电脑作画去了呢,即便是定格、泥塑也很少见了,更别说水墨动画。之前看过年轻导演的《阿长与山海经》,一部有美感有意境的水墨短片,除此之外近年几乎看不到水墨动画了。

老艺术家们的短片已经做得很难超越了,想看哪个牛逼大发的年轻导演做一部水墨长片,叙事弱化,全片作曲用五声调,全部使用中国乐器。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看到。

 短评

中国动画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发扬传统艺术的写意与空灵,于留白处尽显风骨,而不是效颦西方的三维立体。

5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很美~ 做梦吹的笛子好像更梦幻现代一点《牧童》里,小牧童吹的笛子,是由有“中国魔笛”之称的陆春龄配乐而成。更绝的是,有网友发现,小牧童吹笛子的指法,完全能与音乐对上...

10分钟前
  • 愚者小山
  • 力荐

意境很妙,隐与现,真与幻,随笛声悠扬起伏,整个人都会浸泡在那种水墨般的乐韵中。没有旁白,真好。@资料馆

1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画的是好,但是从动画片角度就是个屁,整个一个音乐幻灯片。当时的表达什么也不让表现,所以只能不痛不痒的说这些,命题作文的产物,所以只能炫技的表现山水和童子。

16分钟前
  • 冲鸭
  • 还行

如论从画面感还是动作的流畅度,基本都是无敌的,多好啊!!特别喜欢开场牧童和妞儿戏水的那一段,非常漂亮啊!牛儿脸上溅上了水花~很是美好呢~~相较而言显得牧童略略促早了~不过还是漂亮的~

21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

这样随心而动的牛,倒不如就随它去吧,不要追赶不要挽留。

26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收藏着,以后一定要给我的孩子们看!2013.11.6Wed。国内动画片至今未超越的精品,叹息!http://video.sina.com.cn/v/b/117084438-1270492934.html

31分钟前
  • 紫领 爱
  • 力荐

高畑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特伟先生的水墨动画片,让我们惊叹不已。可以说,我们那些留白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比起《牧笛》,特伟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34分钟前
  • 杨小槑
  • 推荐

#资料馆留影#臻于化境的水墨动画,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成为经典国画。牧童骑牛步入森林,继而在蝉鸣声中神游自然,在山川之间自由奏笛放歌,而梦醒后又与牛儿一起相伴还乡,整体一气呵成,而那些悠远童真的意境,余音绕梁的笛声,是千金万两也难以买来的。大自然才是最美的梦境。

38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李可染的人物,方济众的背景,吴应炬的作曲,陆春龄的笛声,还有陈传熙指挥的上影乐团,最后是上美厂的制作。大概是小农理想中的田园牧歌,然而在新中国才可能做出来。

40分钟前
  • 本味何知
  • 力荐

2012修复版。真想拉一个做中国美术史的一起再看一遍,片子化用了各种国画名家作品的视觉元素(至少李可染很明显),有论文做这个吗?对梦境的表现也堪称神乎其技,颇有古文神韵。要论述“中国电影学派”恐怕最容易的就是动画了吧……

4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跟60年代比,天朝动画水平大倒退

48分钟前
  • KOBE.G
  • 力荐

没想到会在大银幕上看它……稍微觉得不好的是笛声有点锐,有点刺耳,声道问题?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十分优秀的顶级水墨动画,60年代出品,国际上获得了金奖。这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的又一部水墨动画作品,整体上得到了进阶,故事十分轻松简单,但却用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营造出了一个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这是典型的东方式表达与审美,片中的竹笛演奏可谓与动画水乳交融,真的是如梦如幻

53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就是好看~~现在中国拍的都是些什么呀~!

57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力荐

要不是被她提醒,都不知道自己没标记过这部水墨动画。据说文革期间,特伟导演因为《牧笛》而被盖上“吹牛”的名义遭到批斗?…… —— 最近教小外甥背诵的诗里刚好有一首崔道融的《牧竖》,让我想起了这部动画短片,于是就给他放映观影了。-2020.03.11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层峦叠嶂的国画山水竟然有一股李可染山水层林的风格,多重景深的叠化效果,淡入和淡出增显梦幻感,留白神韵,加之牧笛配乐余音缭绕,无不流露欢畅自乐的童真。这部动画短片绝对可以是影史标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真是巨牛B。9

1小时前
  • 巴喆
  • 力荐

画面超级唯美,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绝不亚于40多年后的《虫师》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av6438353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童趣之極。

1小时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