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杨光照,张晓敏

 剧照

苏东坡 剧照 NO.1苏东坡 剧照 NO.2苏东坡 剧照 NO.3苏东坡 剧照 NO.4苏东坡 剧照 NO.5苏东坡 剧照 NO.6苏东坡 剧照 NO.13苏东坡 剧照 NO.14苏东坡 剧照 NO.15苏东坡 剧照 NO.16苏东坡 剧照 NO.17苏东坡 剧照 NO.18苏东坡 剧照 NO.19苏东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58

详细剧情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长篇影评

 1 ) 苏东坡

一、雪泥鸿爪: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飞鸿这么优雅的鸟不是在天上飞而是在雪泥里践踏,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一些累赘沉重的东西拴在地面上,悲哀。人生在世留下些许印记,但等雪化泥干什么都留不下。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凌虚台记:始建之初金碧辉煌,最后也会沦为残垣断壁,建筑如此,人事亦是,有些人得意一时最后也会有该得的报应。

王安石变法:实行改革、力图自强,但是实行方式欠妥,要快要高效不允许讨论批评,使北宋朝廷陷入了内耗式的党争。

一心为民:为人民办实事,以文章为民发声。

乌台诗案: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才能突出,遭人嫉妒。对世界充满善意,无法接受世俗的恶意。

与苏辙的兄弟情深: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宦海几度沉浮,兄弟情义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二、一蓑烟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东坡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乐观豁达心境。

扁官黄州:此前一帆风顺的人生坦途突然遭遇巨大变故,以开始寻找道家与佛家智慧自救为转折,逐渐在参悟中摆脱精神困惑。为了一家生计,靠好友帮助获得黄州城东一块高地,自称东坡居士,开始了农民躬耕生涯。

《李白仙诗卷》不同于李白追求的一走了之飘然成仙,而是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所到之处用自己内心的灵性照亮周围,他会去发现乐趣,发现生活。居庙堂之高可与皇帝高官高谈阔论,处江湖之远也能融入农民乞丐生活相处融洽。

东坡饼的诞生于苏东坡的无心之举,正也提现了他身处逆境中却始终能将生活过得生意盎然,因陋就简,将逆境生活过得淋漓尽致的心境。

沙湖途中遇雨,潇洒面对自然变化,悠然吟出《定风坡》。可看作黄州五年的自我突围的宣言。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笑纳一切的达观。世事沧桑,草木变化,不经历这种种痛苦与折磨,心境也不会有此转变。

三、大江东去

是苏轼让宋词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他用作诗的方式作词,自由洒脱表达内心的意志。

《念奴娇 赤壁怀古》感悟茫茫沧海,人世变迁,豁达面对世事变幻。

《赤壁赋》扣弦长啸,对酒当歌,人生短暂在拥有的时候尽情享受。

他的不得志造就了他文坛的光芒,他渴望江海寄余生,却从未真正退隐,只是借诗歌抒发心中的郁闷。在历经荣华和苦难之后,在死亡边缘获得重生,他领悟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观,并通过诗词、书法、绘画流传下来。

四、成竹在胸

艺术之难不在于技巧,不粉饰不卖弄而在于准确传达,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体现真性情。

《寒食帖》便是如此之作,苏东坡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所作,山中无日月其实已经记不得节日,在流放的这段日子时刻在与人生的无力感中挣扎。

《枯木怪石图》,苏东坡以独具功力的书法功底,引领了中国“文人画”的潮流,以寓意取胜。苏东坡喜欢画石,还喜欢画竹,因为喜欢竹子等我不屈不挠、正直的品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下笔的时候竹子的整个形态已经在胸中,而且他很明确竹子不是一节一节长成的,所以每次一笔连贯画出一整个竹子出来,以“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文人画美学标准来表达画的意境。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黄州是苏东坡一生中最美好温暖的记忆,是他梦回萦绕的精神家园。

政治上的不得意意外促成艺术上的成就。

五、千古遗爱

遗爱亭的由来,为歌颂好友徐君猷的功绩,润物细无声的爱是为大爱。

因乌台诗案被贬,苏东坡的精神时间既与现实纠缠又不失宗教的宁静与超脱,内心也许豪迈深情或喜气忧伤,但底色始终是儒家的救世济民思想,使他可以从烦恼悲哀中跳出来,但始终心系百姓。

黄州赤壁让他深感功名虚无,谪居生活也养成他不追随不盲从,实事求是,为民所想的务实的政见,使得他总显得每每重回庙堂都不合时宜。幸而他可以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

六、南渡北归

苏东坡善于用细小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确实难得。

《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不再美景难长,却可以乐观以对活在当下。人生知己——朝云,懂他给他精神支持。

《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浩瀚历史长河历久弥新,引发无数共鸣。

从苏东坡的艺术里感受人生,受贬黄州惠州儋州的流离岁月里,没有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走完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枯木逢春、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让后人嗅出旧年的芬芳。

 2 ) 新粉报道

感谢我儿子,让我在30几岁时重新读了中国的唐诗宋词,使我有机会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们有了心灵上的交流,那些曾经是考题的文字,现在在我脑海里是另外一种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唐诗宋词造就了中国人吧,那么简单的文字,竟能创造出那么丰富的意境,而只有中文才能如此被展示和理解。 看完水浒同人,作为延伸点开了学习强国里的纪录片,看完我都要成苏东坡粉丝了,因为高考作文写的就是苏东坡,所以对他有种别样的感情。可是在看了纪录片,了解到他的创作背景,试着理解当时当地的心境后,才觉得这个人物真正丰满起来,他是一位理想主义的文人,当政治抱负无法得到施展时,从文艺上去追求更为自由的表达,同时在低至尘埃的民间恪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前有白堤,后有苏堤,诗人们即使在贬官流放时仍力所能及地在为民造福。一百年后,人会仙逝;三百年后,建筑会倒塌;五百年后,岩石开始风化;千年以后,荫泽一方的民生工程也早已不是当初模样。唯有诗篇,只要汉字不消亡,将永远流传于世。

 3 ) 最喜欢,最有感悟的几首苏轼的诗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 -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 -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 -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 - -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 -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 - - -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 -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 - - -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4 ) 苏东坡 Su Dongpo

● 简介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第1集 雪泥鸿爪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民间传说眉山一座郁郁葱葱的大山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三苏祠:苏家老宅。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唐宋八大家。

公元1056年春天,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公元1079年腊月,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言辞中暗讥朝政被弹劾,坐牢130天,这就是“乌台诗案”。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给弟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狱中寄子由》。“乌台诗案”给苏轼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让他认识到了朝廷的黑暗。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第2集 一蓑烟雨

苏轼初贬黄州,借居定慧院,给亲朋好友写信无人回复,孤苦寂寥。思考道家佛家智慧,安国寺参禅,反思生命际遇,面对逆境更加坦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好友马梦得赶来黄州,与苏轼同甘共苦。马梦得向朝廷求取一块城东耕地,苏轼一见倾心,命名为东坡(参考白居易),自称东坡居士。后世被人称为“坡仙”,不追求一走了之,飘然成仙,而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用自己内心的灵性照亮周围。

文人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轼讲“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苏轼认为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河东狮吼:陈慥(zào)的妻子柳氏凶悍善妒,每当家中宴客,歌女在陪,她便醋意大发,用木棍敲打墙壁,这让丈夫在好友面前颜面尽失。苏轼看热闹不怕事大,特意写了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调侃陈慥家有悍妻,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东坡饼:苏轼和继连和尚下棋肚子饿,庙里小和尚拿坨掉的面条放在小麻油里热,结果睡着了,发现时面已经酥了,苏轼尝后发现好吃,回来路上告诉面摊老板做法,并命名为东坡饼。

黄州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东坡用自己生命中的逆境给文明创造了一笔财富。在被贬黄州的生活中,使苏轼真正成为了苏东坡。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笑纳一切的达观和逍遥。

东坡是官地,为防止官府突然收回,苏轼决定去沙湖购买一块自己的地,途中遇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3集 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苏轼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前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东坡肉: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黄州当地有道说:“黄州有三件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为什么猪跑不了,因为黄州当地的猪很肥,但切下来的上等的肥肉都是被有钱的官人吃的。所幸苏东坡在有一次上街时发现了廉价的猪肉,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第4集 成竹在胸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写下《黄州寒食帖》,现收藏在台北故宫。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评价《寒食帖》:“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黄庭坚评苏东坡的书法“石压蛤蟆”,苏东坡评黄庭坚的书法“树梢挂蛇”。

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在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此时文人画比起画得像不像,更注重意境、意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好友王定国来探望,王定国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公元1084年春,苏东坡收到调令调离黄州,从此再没回来过。黄州是苏东坡的“精神地标”,东坡文化亦是黄州的地标。黄州是苏东坡最美好最温暖的人生记忆,是他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这是有临皋亭,这里有东坡,这里更有雪堂,这里留给了他太多太多的回忆。

苏东坡离开黄州,过金陵时,拜见了王安石,君子之争,千古一遇,相逢一笑泯恩仇。与苏东坡离别时王安石感慨: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回汴京后,慢慢地,在动荡中离散的朋友们又重新聚集起来。大家在驸马王诜(shēn)的西园举行一次雅集,交流对文化、艺术的看法。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共16个重要的文坛人物,画作以苏轼为中心。《西园雅集图》后来如“夜访赤壁”一样,被历代画家不断回放描绘。

第5集 千古遗爱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任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距离宰相只一步之遥。司马光主张完全废除新法,苏东坡再次质疑,提出“较量厉害,参用所长。

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百官称贺,建议议和,苏东坡反对,提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不追随,不盲从,追求实事求是——这是苏东坡的为政原则。

有一天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院子里散步。然后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有的人说“是才华”,有的人说“满是文章”,也有的人说“是满腹经纶”,苏东坡都摇头。朝云说:“这里面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东坡说,理解我的果然还是朝云啊。

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次受到政敌的攻击,怕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东坡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朝廷批准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18年前,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出任杭州通判,跟朋友在西湖边饮酒,西湖雨后初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贩卖私盐被禁止,官盐价格昂贵,百姓铤而走险贩卖私盐。无辜百姓为活命犯法被捕,苏东坡看管监狱目睹此景深感愧疚。儒家救世济民是苏东坡的本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传苏轼平素修禅,某日成偈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颇感得意,以为暗合禅机,连忙派书童渡江给佛印观赏。熟料佛印读毕,不过批了两个大字“放屁”。苏轼不由大怒,连夜渡江讨个说法。待到了金山寺下,却见佛印闭门不出,只留给苏轼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方才恍然大悟,赫然而退。(禅宗:回到人间来)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经常与黄州太守徐君猷(yóu)在竹间亭说古论今,诗酒相酬。后徐君猷调离黄州到湖南任职,苏东坡将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赞美徐太守的功德。在任的时候不要去追求轰轰烈烈地做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当中关心百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才是大爱。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苏轼《遗爱亭记》

在黄州连年大疫中,苏东坡老朋友巢谷所藏秘方圣散子方,屡建奇功,救人无数。苏东坡也是十分喜爱医学的人,为之所动,而求方于巢氏,巢氏以东坡誓而不传他人为条件,将其方相授。之后,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又逢疫病流行,圣散子方再建奇功,杭州民众“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黄庭坚写信劝苏轼留在朝廷,不要去杭州,苏轼不喜朝廷党争,没有听,坚持来到杭州做地方官,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苏轼治理西湖——清理西湖淤泥并废物利用建筑“苏堤”,为防止水草滋生将西湖划分给老百姓种菱角,并修建三座小石塔以划分禁止种菱角的水域,即“三潭印月”。

公元1091年,苏东坡重新受到朝廷重用,被调离杭州,临行前写下《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第6集 南渡北归

公元1091年,苏东坡被调回京城,受高太后重用,官升礼部尚书。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即位,新的党争卷土重来。打击旧党,重用新政改革派。新法拥护者章惇任宰相,苏轼再次被打击流放,流放至岭南惠州。

在偏远的惠州,身为罪官的苏轼不敢跟其他官员争买羊肉,但每次都会嘱咐屠夫留下一些羊脊骨。他在信中教苏辙“火烤羊脊骨”的具体方法:先将羊脊骨煮熟,然后捞出,撒上酒,抹上盐,烤至微焦。剔拨一天,往往只有一铢半两些许肉,但是味道极美!他告诉弟弟:烤羊脊骨吃起来有蟹的味道,特别的香,感觉有大补。末了还不忘拿自己开涮道:这样吃法,让等着啃骨头的狗很不高兴。

苏东坡被贬惠州前将家中下人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云不肯离去,坚决陪苏东坡前往惠州。有一天,苏东坡和朝云在家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在惠州居住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苏东坡题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东坡再次遭贬谪,贬至儋(dān)州。临行前苏东坡一一交代后事,如同永别。在前往海南的途中,与弟弟苏辙相遇。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辙,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写给弟弟的《水调歌头》。苏东坡是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工程师,是诗人。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必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无书可读,便与儿子苏过一起动手抄书。经常给朋友写信,信中常用“呵呵”,怡然自得。

被贬儋州3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再次被朝廷起用。返京途中,至常州一病不起。对三个儿子交代后事说:“我这一生没做亏心事,不会下地狱,我心中的毫无畏惧,你们别为我哭泣。”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答说,西方极乐世界和我的现在并不是分离的,如果我用心的过了每一天,那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的生命要结束了,要独立往生到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去世前三个月,苏轼途经金山寺写下一首诗,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 影评

提起苏轼,我们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会想起他夜游赤壁,“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更会想起它在赤壁之下遥想当年的周瑜,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中年遭遇乌台诗案,历经多轮生死考验,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却依旧能够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诗篇。面对他乡的柔奴,他唱到“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的旷达和洒脱,构成东坡人格魅力中独具特色的一面。

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心路历程:从早年的意气风发慢慢转变为对生命的宽容和理解。这是一个真正伟大文学家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段温暖而又可爱的人间真情。

 5 ) 毕生热爱——苏东坡

我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挺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诗词。背了就背了,也不是太晓得意思,背的最多的是李白,背的最熟的是苏轼。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谁的诗词我都不太懂,纯粹是背了。

后来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总算是勉强脱离文盲的行列,在积累中也品出了点诗词的味道。身边的小姐妹们大多喜欢李清照,她柔婉华美的辞藻。我却独独喜欢苏轼,他豪放豁达的气质和包罗万象的诗词,每一篇都让我深深着迷。

上高中了,我开始了别样的“追星”,只不过我追的星比我周围的同学们大了个千把年。我还是爱苏轼,越来越爱。

苏东坡突围,苏东坡传,苏东坡诗词鉴赏…看了不少,吸纳百家,对于苏东坡无非十二个字:为政实事求是,为人平易忘机。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都逃不掉对功名的求索,在做官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李白再放荡不羁,也忍不住四处漫游寻入仕途,甚至连婚姻都是为了实现功名,当然他最后的确是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不过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他的政治才干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私下认为是不太好的,他是个浪漫的人,为官可不是靠写飘逸之诗就能成的。杜甫个苦哈哈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一辈子想为朝廷消肿,一辈子都造业,因为当的官太小,有没有才干我也不知道,私下认为也是没有的,他这人呃怎么说,反正不像是很牛逼的样子,要不然至于追着皇帝跑了一辈子,啥玩意都做不出来,生活恨不得都混不下去。有诗才罢了。而苏轼,他的的确确是为民做了很多实事,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没有不惠及百姓的。他的政治观念也很明确,对于王安石的新法他不完全否认,但又不很认同。所以司马光王安石两边都不讨好,被打击也没个后台顶一顶。

不过这也是我赞赏的一点,不盲从很清醒。即使他在政治漩涡里几次挣扎,从未变过初心。

这种人总是比较难过的,幸而苏轼是个够运的人,他乌台诗案大难不死,不管被贬到哪里总有人相随相伴,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看纪录片的时候,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话让我不禁莞尔:我要是出去旅游,不愿跟李白一块儿,他这人不负责任,也不想跟杜甫一起,他这人太苦哈哈了没意思。苏轼最合适,他幽默不失深沉,旅途中会是最好的伙伴。我看着余先生一本正经的脸,觉得他好可爱,跟苏轼一样可爱,这就是苏轼,他的魅力。

关于苏轼的轶事有很多,纪录片里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能展现苏轼性格的说了些,简短的几句话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得不说的是bgm配的好,搞事情的bgm很轻快,说事情的bgm很有感染力。

纪录片有六集,每一集的名字都选自苏轼的诗词,基本上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选的诗词。片中根据诗词选景,旁白清雅略低沉的女声非常好听,好几首诗听得我不禁泪湿眼眶。

本片请了很多名家做解说,也寻访了很多关于苏轼的古玩,看得出很下功夫。名家解说中以康教授为主,说得比较浅,但是好懂。其实我个人认为还可以多说一些,说深一些。当然,纪录片要有普适应,这样也可以。

总而言之,意境、诗词、解说、旁白,我认为都是趋于完美了。内容上稍有欠缺,还可以更充实一些,不过只要是讲我男神我就开心,最爱苏轼了!

 6 ) 古诗词不应该只有背诵

昨天听了戴建业老师讲了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学学到这首词时,我还未经世事,只能注意到课后的背诵全文,以及标记的重要字词作为考点。巨大的课业压力,让老师也没有时间表达出她对这首词的感受,而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这种词句时,更多是靠课后的译文去理解词的含义,那时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概都被理解为,没有风雨也没有晴朗,一切如常。

直到在社会中暗卷沉浮之后,在某一个晴朗的冬天午后,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太阳,想起来这些年的得失,突然苏轼的这句词从记忆跳了出来,原来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6集的纪录片拍的十分精巧,它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叙事,回顾了苏轼的一生。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讲解赤壁赋时的场景。

《前赤壁赋》是我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我也曾想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到底时怎样开阔的场面,一叶扁舟,万顷茫然,这样巧妙的对比就像电影镜头先对准了一个乒乓球,然后逐渐拉远拉远,直至俯瞰整个大陆,海洋和地球。

在纪录片中,苏轼和几位友人驾驶一叶小舟,在月光皎洁的江面上泛舟而行,友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有限发出了感慨,而苏轼却在以水和月相比,盈亏圆缺,却丝毫不少,丝毫不多,但是,人们却永远无法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有个道理永远不变,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丝毫不能取。让我们沉浸在这山色之中,沉浸在自然之中,听到湖水荡漾的声音,看到月色在江面上洒下的斑斑点点,这是造物者无尽藏,也是我们一起享受的每一刻。

我们当下总是被卷入无限的竞争,有时竞争并不因为资源的匮乏,而是人们的内心被假设到了某种场景下,好像总是害怕落后担心掉队,不知道是否还有朋友能在这无尽的竞争中能突然想起那些曾经背诵过的,让你看开一点的古诗词,能体会到曾经我们学习过的不仅仅是译文和全文背诵,而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哲学。

 7 ) 看央视纪录片《苏东坡》的豁达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东坡留下的这句诗对我而言,比起著名的水调歌头、念奴娇之类更能触动心弦。在看他的系列纪录片前,自己经历了人生一系列坎坷遭遇,大喜大悲,心境近乎怆然,却又无所适从。折磨是身心两方面的,我在家中养着的日夜,百无聊赖,碰巧点开了央视的纪录片看。这才发现自己对于苏轼这个人,无论是对他的人生,还是对他面对世态炎凉的态度,认知何其浅薄。

一直以来,苏东坡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位伟大的诗人,词人,甚至还会联想到美味的东坡肉,但也仅此而已了。我不知道他是位为民生疾苦仗义执言的政治家,也不知道他曾经为杭州的建设规划付出过多少心力,更不知道苏堤的苏字取自他姓,甚至不会知道看似潇洒的他遭受过几次宦海沉浮历尽艰辛坎坷。

但是苏轼依然活得豁然通达。

他的聪颖与天才,是我所艳羡的,但最令我折服的莫过于那份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态度。

苏轼不会恃才而傲,既能侍奉皇帝应付庙堂,也能与高人文士往来,甚至即便面对路边的乞丐,他也丝毫无“往来无白丁”的倨傲,与其热情攀谈。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待,对富贵不移,对贤才不妒,对贫贱不轻,文人身上有的酸气他是概没有的,也难怪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气吞山河的豪迈词句了。

他自己曾几经贬谪,但即便落入最困苦的状态,都能使自己重新站立起来。没有钱,就拿起锄头当农民种地;没有吃的,就自己研制出美食。日子虽然过得窘迫艰苦,他却仍不失风雅之心,依然作品不断,谈笑风生,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所欠缺的,恐怕正是这么一份处之泰然与心境豁达吧。

然而苏轼又并非一味的平静淡泊,遇见不平他会仗义直言,性格耿直得让权贵阶层都无法容忍;伤心痛苦时,他也会写出给弟弟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缘”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情浓怀念时,他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即使过去千百年,苏东坡依然如身边人般活着。

又如何能让我不仰目而视呢?

究我一生,不可能活到他这个境界,但他确成为我努力的目标。

央视的这六集纪录片,编排叙述都极为优美,虽然所述生平未必详尽,却是相当值得一看的。也因为这部优秀的纪录片牵起了我对苏轼的兴趣,以后想要找更多的资料来学习、了解这位大文豪。

 短评

难得在全球找到研究苏轼的学者共同发声,满是对苏公的涛涛敬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田晓菲称之为苏轼的幽默,我更觉得是释然。到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佛学思想融合,历经沧桑之后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当然也是得益于宋朝士大夫的环境),已有成仙之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释怀了。观照苏公一生历程,每逢坎坷事,心中总是默念想起《定风波》几句,借以自勉。每想起大文豪如此豁达释然,我眼前这点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往后千年再也没有。陈寅恪言“中国文化之盛,造极于赵宋之时”,私以为然。

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我坡的演员真是清荣俊逸,不过强行漂瘦了一大圈。余光中老师、田晓菲老师是惊喜。

11分钟前
  • 涵湘宁
  • 力荐

效果尚可。访人不少,对谈甚浅显,似是拍给海外观众看的中华文化普及片。

13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4分钟前
  • 是心
  • 力荐

天生爱豆

18分钟前
  • 连亨利
  • 力荐

林语堂对他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21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挺好的片子啊,不知道为啥有些豆瓣文青咋那么挑嘴。看到第四集,东坡与柔奴的对话处,哭了。quote: 东坡问柔奴,你咋那么开心呀?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24分钟前
  • 甜麥:冬宫夏宫
  • 力荐

苏轼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

27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力荐

东坡 山谷 味增 酱油

32分钟前
  • Sadomasochism
  • 推荐

诗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工程师、地方官......苏轼的一生不断探索生活之美,以物养人,以人养物。

36分钟前
  • 故园飞鸟
  • 推荐

挺可爱的纪录片,苏东坡真是个妙人

41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请叫我杰克 · 苏 · 东坡 · 傲天 · 焦裕 · 禄。我热爱生活,基友众多,上能侍君,下能亲民,写诗绘画,种田锄草,无所不通。不爽了喝酒睡觉,爽了就淋雨感冒。最爱吃饼和肉,还是乖巧厨男一枚哦:)

45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推荐

这已经是很好的下酒佳品了,今晚吹空调喝白酒吃冬笋一气儿看完了。虽然篇幅太短内容有限且过于突出黄州,但尽可能的国际视角、部分取景的美、冬季、我熟悉的几位师长出镜,特别是老冷的声音和赵老师的酒窝,还是令我感到一丝久违的古意。

50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谈得比较浅,但是画面超级美。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真是妙龄尤物。想去惠州看看朝云墓。

54分钟前
  • 巫陽
  • 推荐

呜嗷嗷 好想把采访素材要过来细品

57分钟前
  • 思麦路
  • 推荐

cctv很久很久终于放了人文记录片……记不清已经放了多久的荒野动物……谢天谢地换题材了……制作精良 画面优美……但遗憾重点说了黄州 别的浮光掠影 一笔带过,作为迷妹 万分不甘心啊……

58分钟前
  • 香蕉鱼
  • 推荐

剧情简介写得很精准,“以黄州四年为主线,观照其一生心路历程”。换言之,本片不是讲“苏东坡的什么”,而是讲“什么样的苏东坡”,着眼点并不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而在于其人其心本身。背景音乐、动画做得很不错。但为了展示世界范围影响,引入专家过多过散,黄州之外稍显单薄,这些都是不足。

60分钟前
  • Risshine
  • 推荐

旁白小姐姐的声音真有味道

1小时前
  • Haruko
  • 力荐

千年一次打开纪录片频道,正播放第一集。手边正在写他的几段戏,所以看到知杂南庑,野火东坡,月白赤壁,乃至各种饮食,倍感亲切。只要东坡,怎样都好,唯一不满,为什么只有六集,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1小时前
  • 周眠
  • 力荐

专家切换的太频繁密集了 倒是看到孙教授了 中间穿插诗词有的不是时间线的有些乱 不过取贬谪这一段来讲真心好 毕竟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1小时前
  • 番茄都是西红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