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手艺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张景

 剧照

寻找手艺 剧照 NO.1寻找手艺 剧照 NO.2寻找手艺 剧照 NO.3寻找手艺 剧照 NO.4寻找手艺 剧照 NO.5寻找手艺 剧照 NO.6寻找手艺 剧照 NO.13寻找手艺 剧照 NO.14寻找手艺 剧照 NO.15寻找手艺 剧照 NO.16寻找手艺 剧照 NO.17寻找手艺 剧照 NO.18寻找手艺 剧照 NO.19寻找手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5:07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行走式的纪录片,讲述三个纪录片的外行,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 片子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不忘初心

“行走在旅途中而忘记在行走,沉迷于爱中而忘记了爱。”——保持初心。 这纪录片让我想起之前看的《第三极》,又让我想起去杭州旅行时走马观花式地体验了油纸伞、刺绣、木雕的制作。我思考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看这一类纪录片,可能这让我体会一种在大城市里消失的纯粹与耐心,可能这让我更加深爱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民族,震撼于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智慧。 影片中有一集介绍在藏区做铜佛像的大师土旦,每年从寺庙订单里赚来的大笔的钱又以钱或者真金佛像的形式捐赠出去。这样纯粹的匠人精神让作为导演的张景陷入低落,他说他曾以为自己卖掉北京的一套房毅然下决心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壮举此刻显得很可笑,因为即使是拍纪录片也存在投机的部分(我理解可能是指他的纪录片拍得好可能盈利吧),在土旦面前他自愧不如。这里让我想起李子柒,只有在这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她对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作出多大的贡献,不管是国内视频网站上的高播放量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智慧的重视,还是油管上的千万粉丝让外国人有幸一睹中华民族文化。但是事情却以一种可笑的方式落幕了,李子柒被猜测视频背后有策划团队,随后也陷入各种恶意揣测中,刚刚去翻了一下她最后一条制作视频停留在一年前。又想到了一位朋友圈中的朋友,辞掉正职工作之后前往云南学习制作一项叫做“白族马甲”的工艺,现在还结合工作出品了手机壳,她跟我说她的计划是把全国所有的非遗体验集合到一个平台上。梦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她的梦想无法支撑她的生活开支,所以她要依靠做淘宝客维持生计。

以上所有这些人,让我思考艺术家或者传播艺术的人是否与商业是对立的?是不是有一丝想要赚钱的念头的艺术家都不配为艺术家呢?键盘侠们说来轻巧“你做这些不还是为了赚钱吗?”,但是这些并没有对非遗传承做出一星半点贡献的人凭什么对别人品头论足呢?不为财不为利的大师土旦固然让人敬畏,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那些挣扎在非遗传承事业上想要平衡梦想和生活的人横加道德绑架。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现在的网络环境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dageming,全民皆“兵”,深有同感。

 2 ) 摘抄

过去的那些年,生活中总有诸多不满意,出去走走,便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念想,那些来自远方的美好,不断勾引着你,快快走出去,这也许就是旅行被赋予的意义,如果这个意义更具体一点,更有益一点,那么旅行的意义也能变成一种梦想,只是,很多的东西,隔着遥远的距离,足以寄托更美好的想象,可一旦距离拉近,失去想象的空间,眼前所见的,便只剩一声叹息,你向往着梦想中的远方,可实际上,现实的重压从未放过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你熟悉的城市,还是你不熟悉的远方的村庄,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逃离,去远方,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还有那么多人,同样受困于生活,却没有挣扎的勇气,他们是手艺人,他们的负重前行可以打动你,但打动不了他们自己,当你在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由衷赞美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由衷的感叹过去的某些技艺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可能正在羡慕你,你所厌倦的物资丰盈的现代环境,正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的那些年,生活也许没有那么多不如意,你所以为的一切美好梦想,其实,早已存在于你现有的生活。

 3 ) 《寻找手艺》:因为热爱 所以信奉一生

看了《寻找手艺》,一部并不算精细甚至可以说是制作的粗糙的纪录片,因“土的掉渣”被电视台拒播,却可以让我从镜头中久久弥漫着感动却又有几分无奈。

三年前,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导演张景卖掉一套房,才凑齐了拍摄费用;而摄影师何思庚本来是司机;录音师喻攀第一次摸录音机,还要客串灯光师和外联……就是这样一个没资金、没技术、没有专业出身的主创团队,最终历时126天,走遍23个省市,寻找到了199名手艺人,记录下陶器、铜像、英吉沙小刀、印蓝花布、油纸伞等144项传统手艺。

一群为了追逐梦想而自费的拍摄,谈不上盈利和投资,只是为了那份真挚的情怀。一行三人,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什么资金,有的就是纪录片爱好者的身份,仅此而已,却更让我感动。

“岁月不在,伴随着童年的手艺还在不在?”这大抵就是初心了吧。

配音自带吐槽,司机当上了摄影......看似段子的背后,真的是心酸至极,为了画面的真实,摄影者经常入镜,被称为正片和花絮并存的片子。平镜而真实,“土”的很走心。因为没有调研经验,曲阳一行算是废了,在百度上找到的桑皮纸旧工坊,也早已荒废,人去楼空了,剩下最后一捆桑树皮在角落孤零的控诉,多的是这样的枉费的路程,靠的是他们的乐观在支撑着。固然,阻力大,压力大,他们扛过来了。

做伞老人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做伞了;两个老奶奶的最后的手工造纸,意味着当地的造纸术也要随之失传了;做陶器的大叔守着自己祖传400年的烧陶房拒不让地给开发商,却担心有一天他不在了,这些陶器也会慢慢消失.......

带我们目睹了纯手工品的一步一步制作,中国的“工匠精神”。制作羊皮筏子的抽离缝合,制作地毯的一针一线,制作乐器的一凿一敲,制作陶器的一张一弛,制作刀具的一打一锤,做伞老人的一定一拉......在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制作时专注的眼神,欣慰带笑的眉眼,给人治愈的力量。 有人不禁会说,桑皮纸什么的手艺失传了,那是它被更先进的方法取代了,用先进工业更给我们生活效率。毋庸置疑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传统手工业的消逝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后现代工业的猛烈冲击,相比手工生产,机器工业完美的展示了它的复制化不停歇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传统手工业面临后续无人的尴尬。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去继承这门手艺,宁愿自己出门打拼。高尔基曾说,“一门手艺的消失,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手艺人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守护。 而在我看来,寻找手艺并不是说要让传统手艺再度崛起,杀回市场,确实这太难了。而是要拍个纪录片保存下来,不让中华传统的一些优秀技艺成为空谈,彻彻底底湮灭于时代的进程中。 用旅游业支撑的羊皮筏子的生意,确实早已脱离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不知道让它存在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了。陶器的生产也开发成旅游景点,传统手工业靠第三产业支撑勉强度日,确实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却无力挽回。

我们无力阻挡一个时代的变迁,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支持传统手艺,让它有尊严的存活。也许关注的人越多,手艺就能消失的慢一些。宫崎骏曾说,“一切用心打造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灵魂。”他们孤傲而璀璨,捍卫着他们最后的尊严,而不是无关痛痒的说接受一句赞美。

 4 ) 森林里的一棵树

梦想这个词被说烂了,说到现在仿佛成了一个可笑的贬义词。

可是我还是想说,导演是个有梦想的人。

整部片子,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第一部拍彝族漆器的那集,讲到漆器传男不传女,吉伍五各对漆器有着很强的天赋和热情,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来跑来给父亲帮忙,可还是被父亲要求去当老师,原因是适合女生。当她手捧着漆器,垂眼说了一句:“还是被现实打败了”,瞬间泪目。那个没说出口的主语是叫梦想吧。

一个是最后一部的结尾,拍到那些深藏于衣柜的一个个用小木签搭起来的模型,手机里一张张用扑克牌码起来的造型的照片,年少时期那些不被父母理解、不被父母支持的爱好,只能深深压在漆黑的角落,因为那叫“玩物丧志”。他说,以后不会再搭了,因为手抖已经搭不起来了。

想起那个关于要不要把爱好发展成工作的问题,在我看到喜欢做游戏的朋友满腔热情地加班,谈起游戏满眼放光的时候,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了吧。可是对我来说,如果把读书、看纪录片、健身这些当成自己的工作的话,光是想想就要窒息了。

想起前两天在豆瓣看的一个回答“用工作延续生命,用爱好救赎灵魂”,这可能是对我等普罗大众来说的最优解了吧。

 5 ) 《寻找手艺》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片?

(完整正片请点击-爱奇艺)

(完整正片请点击-B站)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

1、土得掉渣......

不管是剪辑方,式还是画面感觉,都很90年代,一点也不炫,一点儿也不刺激,字幕更是丑到要死。所以千万不要期盼有惊心动魄,或流光溢彩。

2、外行拍的纪录片。

摄影本来是个司机,半路迫不得已“冒充”摄影;录音第一次摸录音机,只学会了开机、关机,同时他还要充当灯光、外链;导演则是第一次拍摄大型纪录片;

说这是一部外行拍摄的纪录片一点也不过分,但看完后你会收获别样的感觉。

3、没有导演的纪录片。

导演,字面意思是指导演员演出。然而这部片子没有一个镜头是演的,全部抓拍,现场完全没有导演,连导演自己也在拍摄。导演在这里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代名词。导演真正的工作,只在后期,把268个小时素材变成212分钟的成片。

4、一把乐器,搞定所有背景音乐:

所有的音乐完全原创,每一个音符!而创造这些音符的乐器只有一样:一把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乐器:中阮。再辅以人声、效果器,你以为是一个乐队,其实只有一个人:民谣乐手,小河。

而片头曲,则来自民谣歌手钟立风《黑鸟,你在哪里》,且是专门为这部片子录制的。

片尾曲,仍然来自小河,《森林里的一棵树》。

5、一股清流;

当你喝惯了可乐、咖啡、啤酒、浓茶,突然给你一杯白开水,你可能会不习惯,或者拒绝。但是,当你一旦接受,你会发现,它才是你最需要的。

所以,很多人会把这部片子看好几遍,而且每一遍的体会都不一样。

 6 ) 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一追再追

1,价值感。一直以来,脑子里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命题:找一件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不论结果如何,去做一次。

某种程度上,这个纪录片作者,正在做着我一直在想却没有迈开步子去做的事。

2,“原来这才是价值”。铜像菩萨的铸造,按价格和产量看,手艺人应该很有钱了。但当被问及此事,他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捐”给了寺庙。有的不收钱,有的是和尚来这里帮个忙…总之,所有的“捐”都是一种价值、一种信仰。

导演旁白:原本以为,把北京的房卖了拍纪录片,已经很了不起,现在看来,做这事儿还是在求回报,人家做的这个,才真的叫不求回报。

3,手艺人的迷之身份。做芦笙的,简直就是个科学家,竹子被劈成长枪短炮的阵列,一个发声片儿的缝隙都要精确调节。画那个碗的、染布的,简直就是美术大师,色彩和图案感知力max,手稳得令人咋舌。烧沙罐的,就是化学老师。炉温、各种原料与化学反应、时间拿捏……循环往复的,都是大智慧啊!太了不起了,这才是“一身绝技”!

 短评

何为“工匠精神”,手艺人们从没想过。

5分钟前
  • 午後紅茶年代
  • 力荐

观众喜欢看纪录片,这是正常爱好。导演喜欢拍纪录片,这是情怀。一个完全不懂拍摄的观众卖了北京的房子去拍摄纪录片,这只能说是傻子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傻子,我们才能看到一部如此接地气的纪录片,从专业角度,它不但不完美,甚至还有很多缺陷,但是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他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一集一集渐入佳境,真的很粗糙很质朴,竟然就是因为这份质朴,手艺人也好拍摄者也好变得异常的可爱异常温暖。做伞老人,锻铜手艺人,刻经人,放牧的老爷爷,英吉沙刀的制作,枫香染的阿姨,没有特意的包装,只是因为一次次不期而遇而记录下的质朴真实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啊。。

8分钟前
  • ZhnWang
  • 力荐

B站追了三集泪目,省下两集悠着看。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只需要静静生长,隽永伫立。

12分钟前
  • Xao
  • 力荐

昨天在TX看了《蓝色星球2》第一集,震撼无以言表,今天慕名而来一口气看完五集,没有看《蓝2》的震撼,但是却久久不能平复,就像张景说的,拍完已经不好意思提及“梦想”二字,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同《蓝色星球》相比,同样伟大!坎温老人崩断几次线的场景我基本快窒息了,比虎鲸围杀海豚那段更窒息!

15分钟前
  • 贝洛奥里藏特
  • 力荐

重主观,重情怀,泛滥的自我意识,有亮点也让人厌烦。不过毕竟有新意,暂且原谅这种文人腔调指导做事的冗余效果吧。

18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还行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如果没有它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20分钟前
  • 洛木
  • 力荐

看的时候时不时发笑,但是有部分又想哭,匠人精神,中国也有,可能不像日本那要所谓上的了台面,但是他们真的很棒,感谢导演让我们看见这些人。

21分钟前
  • 朱青1900
  • 力荐

像是视频版的公众号文章。如果没有“煽情”的关于手艺的意义的解说可能会更好。剪辑得非常紧凑,手艺一个接着一个,看着不闷。片头的摄影师跟着团队治好了鼻炎就退出了,还有因为砸椰子把脚砸断了退出的,非常不套路 = =

24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外行认真拍起纪录片来,真是让内行看了都惭愧。

2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拍一部这样的纪录片应该很多人都曾想过,但有勇气以个人身份去做的太罕见。最初看的是2月份的版本,比公映的版本更粗糙,却也保留了更多寻访途中的见闻。独立制作的一个动人之处是,你可以看到官方纪录片中罕见的凌乱、意外、失落和惊喜,真实的旅途就是这样的,这才是普通人与普通人的相遇。

32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一口气看完5集,真的深有感触。如导演所说,看完这部纪录片,真的让我们这些看客们羞于再谈梦想。对于匠人们来说,他们的信仰要高于所谓的梦想这个有些肤浅的字眼。尽管是草台班子,但纪录片最打动人的力量是记录者的真诚和拍摄对象的坦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央视不要的这部纪录片,做到了平凡而伟大

34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拍的很劣质一边吐槽一边看 从拍摄镜头转场后期字幕做的都很菜 但是仍然被匠人精神所感动着 还是值得看一看 从一个业余镜头下所记载的匠人精神 印象最深的是做伞的一对老夫妻 很想买一把

39分钟前
  • 哗嚓
  • 推荐

草根大型DIY……很克制……但是……最失败的地方却是明明就是草根非要学主流电视节目硬拗什么工匠精神……瞬间露拙了……电视台多年积累的文案不是随便写写的啊……纪录片也是门手艺呢……

44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46分钟前
  • 元茜
  • 力荐

这惨淡的预算 不会摄像的司机不是老司机 拍做傣族伞一段 合伞骨的时候线突然崩断 然后老爷子今年早些时候走了

50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央视不要的纪录片,B站上火了,一口气看完,收获很多感动,对了,起初的摄影师生病跑了,基本上是司机拍的。(拍的真好)。

51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一门手艺的传承未必是要有专人来学,拍成纪录片其实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如果社会需要,自然会吸引来学徒把它流传下去;如果社会不需要了,由镜头来记录下制作过程也已经足够。通过纪录片,欣赏手艺的作用就起到了。非要说作为艺术品来收藏的话,那些是反而不愁卖的。

54分钟前
  • 白灰
  • 推荐

一门手艺的消失,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

59分钟前
  • 貓科女孩
  • 力荐

终于能摆脱央视那个解说了。。

1小时前
  • drafting_lan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