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炼狱

战争片俄罗斯1998

主演:维克托·斯捷潘诺夫,德米特里·纳吉耶夫,Aleksandr,Shekhtel

导演:亚历山大·涅夫佐罗夫

 剧照

炼狱 剧照 NO.1炼狱 剧照 NO.2炼狱 剧照 NO.3炼狱 剧照 NO.4炼狱 剧照 NO.5炼狱 剧照 NO.6炼狱 剧照 NO.13炼狱 剧照 NO.14炼狱 剧照 NO.15炼狱 剧照 NO.16炼狱 剧照 NO.17炼狱 剧照 NO.18炼狱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3-09-16 18:2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血的教训——第三只眼看《炼狱》

看了炼狱这部电影,被影片中近乎实战的镜头所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俄军和车臣军队围绕格罗兹尼的一家医院展开争夺,医院几度易手。一队俄军被车臣叛军包围,陷入困境。危急时刻,上级的救援部队——一支特战分队及时赶到,并冲入医院支援;一辆T-80坦克在接近医院时履带被炸断,坦克指挥员拒绝了车臣叛军的诱降,用炮火为被围困的俄军打开了胜利之门。
      影片除了反映战争的残酷之外,也时刻在拷问:俄军为何表现不佳。看完影片后,导演想说的话基本上已经跃然纸上:
      一、训练水平不佳。上校派去守卫医院大门的中尉被俘后指出了这个问题,“镇压也需要智慧”,“战争不能光由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来完成”。士兵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平时只是“堆雪人”来应付他们的长官。到了战场上,光有勇气远远不够,训练才是完成任务的保证。
      二、指挥通信不畅。片头就在拷问:”指挥官在哪?“,“在莫斯科!”没有统一的指挥,各分队各行其是。通信就更不用说了,居然被车臣叛军窃听,通话质量还不如叛军的对讲机(日本货),这是赤裸裸的讽刺。
      三、战术选择不当。在城镇战斗中,坦克发挥的作用有限,面对对方反坦克火箭毫无招架之力。T-80在当时的俄军(甚至包括现在的俄军)是属于比较先进的主战坦克,尚且如此,其它的坦克更不用说了。在真实的车臣战争中,攻入格罗兹尼的俄军装甲部队伤亡极大,和面对城镇战斗没有选择合理的战术有很大的关系。
      四、后勤保障不力。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时有体现。片头军官把过期的罐头一个个砸碎,因为怕士兵吃了拉肚子。特种部队进入医院没有装甲输送车,居然是靠卡车运进去的,这极大增加了伤亡概率。
      五、思想混乱。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此时正是苏联解体不久,俄罗斯在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之下经济形势低迷,“为谁而战”成了最大的问题。为苏维埃?为俄罗斯?昔日不可一世的苏联红军铁甲洪流也遇到了釜底抽薪的问题。(幸好俄罗斯有东正教,苏联解体后,东正教迅速填补了俄罗斯人精神上的空地,成为事实上的国教。如今俄罗斯历经制裁而保持团结,东正教功不可没。)
      无论车臣战争俄军打成什么样,但有这样的勇气去反思和拷问,我觉得他们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战斗精神和反思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需要的东西。当我们享受和平的时候,当我们快要忘记战争和屠戮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伤害的时候,当尚武精神逐渐衰退而唯利是图的重商主义逐渐抬头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有必要看一遍这部电影。

 2 ) 关于毛子的民族性

3月18号Putin高调庆祝“格鲁吉亚回归”,出于好奇,找了些跟毛子现代史相关的电影看。其实这个电影主张并不明确,除了表达战争的残酷,颂扬了一下俄军的勇武外,对于车臣方面的小boss质问的:“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好好的,你们老大让你们来侵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这个灵魂拷问,影片没能给出解答。但是给我最多感慨的是毛子的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姑且认为是一种民族性吧。

首先是组织不靠谱:经常莫名其妙的打这些血腥的战争,要打仗那就好好准备吧,结果食品是过期的,吃了会拉肚子,打头阵的一大半是啥世面没见过的新兵,对讲机一开始就被敌方窃听的(到了俄乌战争时依然这样!),组织各种准备不充分,但炮灰预算倒是做得足足的。

然后是个人极强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车臣小boss劝降毛子坦克手,明明都很动摇了,谈完回到坦克里面,看了看队友,立马切换到“向我开炮”模式,原因是不能对不起伙伴。最后他在反攻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壮烈牺牲。

看俄乌战争里的各种俄军不靠谱的轶事,大家估计都会以为俄军不行了,看了这部电影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一直就这么不靠谱,一直这么前赴后继的打仗,靠着莫名其妙的英雄气概,靠着集体主义精神,给了组织极大的容错空间。虽然现在有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如果要占领一个城市,而不是“核平”的话,终归要走到血腥的巷战这一步,到这种时候,战斗的意志比武器重要得多。所以这个民族首先很难被打垮,然后他们还会不断的给世界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对这样一种民族,敬畏是得有,但更重要的是警惕。

最后,还是希望世界和平。

 3 ) 《耶夫和斯基的战斗》

《耶夫和斯基的战斗》

车臣战争。
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
这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首位总统。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
因此,我想说,这是 那些耶夫和 那些斯基们的战斗!


那描写车臣战争的一些影片是《最血腥最郁闷的战争片》?我自己问自己!
为此,看了三部影片,也为了从俄罗斯角度看看那场战争。

1、《炼狱.Chistilische.1997》
第1次车臣战争--进攻格罗兹尼。
讲述1995年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本片主要针对俄军与车臣民军就城内一座战地临时医院争夺的战斗!
双方出场战斗人员应该合计上百吧,只能是那次战争中,很小规模的抗衡,体现一个局部现象而已!
其中战斗人员死伤至多也就上百,但是因为采用纪录片形式拍摄,还有各类坦克压尸体、俘虏被割首、士兵被枪杀,还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车臣军女狙击手......
所以视觉上有血腥,加上极现实主义的拍摄,确实比那些好莱坞恐怖片有过之无不及!
我们还能从画面感受到现代战争,物资消耗惊人,对各类价值毁损的严重,同时当然也对参与者双方心理肉体摧残至深!

真实背景是。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

2、《Chest.imeju》--《我们的荣誉》
第2次车臣战争的一幕,电视电影,4集,200多分钟。
要描写的是那场战争中,俄军某战斗部队,从营地被直升机中距离输送到车臣占领地,发生战斗小组类型对抗,互有伤亡后,再撤回。
再加上几段遇袭、小冲突,从而构成本片。
相对情节很简单,人物刻画也很普通,算是那场战争的某种角度观察吧!

而据夸张的介绍或者背景陈述为:
发生在2000年2月末的真实事件,在车臣在阿尔坎地区发生。
104 空降师VDV团第6分队的士兵与20倍于己的恐怖分子正规部队作战。每个空降兵成员都无所畏惧,他们没有撤退,而是以生命为代价对匪徒拦截 国家杜马这样评价他们:伞兵们把生命献给我们的祖国,在打死超过700名战士之后,仍然不愿撤退!

该事件背景是。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俄政府表示不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义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外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3、一部纪录片:
《ISLAM - History Channel Documentary Warrior Khatab against Russian Forces in Chechnya》
关于车臣历史及格罗兹尼的纪录片

科普: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车臣分裂势力。此后,“车臣战争”便由此开始。

历史上。
19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人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
19世纪后半期,俄国沙皇暴虐残杀、迫害高加索人民,导致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终于从俄国独立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但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这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再说为。
十月革命胜利后,车臣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自治权。1918年春,车臣和印古什并入捷列克自治共和国。
1918年中期,邓尼金白匪重返高加索,推翻了捷列克共和国。在红军与邓尼金白匪作战最艰苦的期间。车臣人、印古什人和达吉斯坦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埃米尔国,宣布独立。埃米尔国是北高加索山民为了响应列宁“俄国境内所有民族均有自决权”的口号而成立的,是为了摆脱沙俄殖民统治而兴起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一次重要尝试。埃米尔国支援红军清除了邓尼金在高加索的统治,为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可是建国者希望建立一个伊-斯-兰教法治国的独立山民国家。列宁鼓励各民族独立实际上只是为了战时团结这些民族赢得革命胜利而采取的权益之计,最终的目标是在原沙俄领土上建立一个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多民族统一的苏俄政权。两者的政治目标不可调和,这就注定了埃米尔国的悲剧命运。在对邓尼金战争胜利后,红军马上调转枪口,取缔了埃米尔国,山民武装被镇压,埃米尔国的全体政府成员被捕后遭到枪杀。
从此在感觉受了愚骗的山地民族眼中,俄罗斯民族、沙皇俄国和苏俄政权没有什么区别。车臣和俄罗斯两个民族的仇恨薄上又添记了一笔血债。
苏俄为了团结少数民族抵御协约国干涉和便于统一管理,在消灭埃米尔独立国后于1920年1月将北高加索地区卡梅尔达、车臣、印古什等7个民族联合成立山民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2年11月30日车臣和印古什又各自分离出来成立自治区。30年代,车臣和印古什两个自治区又合并为自治州。1936年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以自治主体的身份并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前苏联的一部分。
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苏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征山民的余粮。1926年开始,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又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由俄罗斯族工人组成的工作队把有马的车臣人一律当成“富农”,没收马匹,而且按对待“富农”的政策进行肉体消灭。

战时余粮收集制和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在车臣农牧民中滋生了不满情绪,利益遭到侵犯的部落上层对苏维埃充满了敌视。1922年车臣和达吉斯坦的伊-斯-兰教教长日穆特金•戈钦斯基利用此不满煽动反革命暴动。
1922年至1924年暴动初期,北高加索军区和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部队所采取的围剿行动失败。
1925年8月23日至9月11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叶•乌博列维奇和国家政治保安总局代表叶夫多基莫夫指挥了更大的清剿。北高加索军区红军共集结步兵4840人、骑兵2017人、重机枪130挺、轻机枪102挺、山炮14门、轻型炮8门,政治保安总局部队341人,航空兵飞机8架。部队先以演习为名集结,随之突然进入车臣地区镇乱。同时北高加索红旗军团307人携10挺机枪充当“铁砧”,封锁车臣叛乱区南部要道。
红军在镇压中采取了高压政策,炮击和机枪扫射车臣的山村,用炸药炸毁民宅农舍,甚至用轰炸机对山村进行毁灭性空袭。而车臣叛军大部分只有用原始的马刀、土枪和红军的现代化武器对抗。第一集群指挥员阿帕纳先科还下令,将40名车臣部落长老扣为人质,以逼迫车臣村民交出戈钦斯基。车臣部落终于屈服,于9月5日将戈钦斯基绑送红军,两天后沙米列夫也被交出。车臣第二号叛军首脑安萨尔延斯基也于9月2日向红军第二集群司令员科济茨基投降。

据苏联官方统计,清剿行动中俘虏叛军309人,击毙车臣叛军12人,沉重打击了车臣反革命武装割据势力。清剿对于巩固刚成立仅三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稳定是必要的,但对车臣民族来讲又是一场浩劫。尽管据苏联官方史料称“只有6名平民”死于清剿行动。可到9月11日清剿行动结束时,242座车臣村庄中共有107座化成了废墟或遭到严重破坏。相当于一半的车臣人失去了自己祖辈留下的赖以生息的家园。
1929年12月,1930年3、4月间,1932年3、4月间,苏军又不止一次采取围剿作战。1932年发生的“民族主义中心案件”,有3000多车臣人因涉嫌”阴谋暴动”而被捕。紧接着而来的是1936年至1938年的恐怖大清洗,在车臣地区共有8万人被处决,相当于当时该地车臣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直到1939年车臣局势才稳定下来,但小股残存叛匪继续活动,直到德军侵入。
尤为严重的是,1941年至1942年间,在德国特务的策动下,车臣和印古什地区发生三起大规模武装暴动。
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间,纳粹德军在对苏的第二次夏季攻势“蓝色方案”(即苏方所称的高加索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度占领车臣西部和北部地区。车臣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想借助于法西斯干涉实现独立之梦,鼓动一部分车臣人支援德寇。
在德军进驻村庄时,受到了部分村民热烈欢迎;车臣人在山间点燃篝火,为德军伞兵指引降落点;出卖苦力协助德军修建了飞机场、弹药库、粮食仓库、修理厂;为进攻高加索的德军充当向导;为德国伞兵、间谍、落难飞行员提供庇护(例如有两名车臣人营救了德国飞行员兰格,为此获得了骑士勋章,后又被空投到车臣组织暴动)。成立武装民兵组织,协同德军直接与苏军和抗德游击队作战。德军也用给予充分自治权来收买人心,引诱车臣分离分子、当地匪类与德军合作,成立了一个所谓的“高加索兄弟特别党”,助纣为虐。后为了取悦希特勒,这个组织又改名为高加索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党,党员最多时达到5000人。

在北高加索德军被肃清后,1000多当地亲德分离主义民兵武装继续潜入深山开展反苏游击战。至1943年8月,仍有54支游击队共359名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和苏军作战。直到1945年1月苏军才基本将其剿灭,在车臣恢复了稳定。据苏联官方统计,苏军在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地区共消灭了亲德民族分离主义势力232个团伙共1263人,消灭1815个单独的亲德武装分子,逮捕德寇帮凶1714人,缴获各种武器18046件,其中轻、重机枪108挺,冲锋枪339支,步枪11366支。令人吃惊的是,仍有个别的游击队员深藏在大山中坚持游击战,直到1974年,苏联警察才逮捕了最后一名游击队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车臣—印古什发生了严重的叛国附逆事件,但这种情况在欧洲不少被占领地区也是司空见惯的。根据苏军提供的数据统计的话,私通德寇或为德寇提供帮助的车臣和印古什人不超过30000人,相对印古什和车臣45万总人口来说依然是少数。与以往一样,反叛以车臣南部山区为中心,其中伊图姆卡列区反叛最严重,而捷列克河流域和平原地区的大部分车臣部落仍然保留对国家的忠诚,没有附合叛乱。
苏联的官方史料也承认,在车臣西北部的车臣和印古什居民抗击了入侵的德军。
但1944年2月23日,在斯大林的指使下,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竟以“全民叛国”为由对车臣民族施以集体惩罚。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十万苏军和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军事反间谍机关“除奸部”的部队和工作人员1.9万人,实施“扁豆”行动。(在俄语中‘扁豆’和‘车臣人’发音相似)突然包围了车臣和印古什各村庄、城镇,以“集体通敌”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用火车将整个车臣和印古什民族迁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

难道斯大林不明白投敌者只是车臣人中的一小部分吗?他当然知道,但是按斯大林的逻缉,车臣和印古什人从骨子里就是反苏的,是北高加索各民族团结的“障碍”,在发生暴动时绝大部分车臣和印古什人都没有进行抵抗,这就等同于叛国。就如同苏军士兵在前线不愿战死而被俘就成为叛徒一样。
早在一个月前的1944年1月31日,正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国防委员会秘密通过《关于将车臣人、印古什人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决议》。2月21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迁移车臣人、印古什人的命令》的绝密文件,同时下发了有关迁移工作细则。所有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暗中进行。当2月23日迁移日到来之前,绝大部分车臣人压根儿没有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最惨痛民族浩劫已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在被强行送上前往中亚的血泪之路的火车上,因缺衣少食加上卫生条件恶劣,49.3万名难民中有近三分之一共16万多人倒毙途中。这一简单粗暴的举动也令整个车臣民族与俄罗斯结下更深的冤仇。
悲剧并没有落幕,紧接而来的是对红军队伍中的车臣人的清洗,包括710名军官、1696名士官在内的8894名正在前方同敌人浴血战斗的车臣族军人被强迫退役,送往指定集和地点劳动。尤显悲剧意味的是,其中不少指战员军服胸口不久前还挂着用英勇和鲜血换来的勋章,身上还留着与法西斯搏杀时留下的道道伤疤。其中有36人拥有“苏联英雄”的称号,其中著名的车臣战士汗帕沙•努拉基洛夫曾一人消灭了930个德国鬼子。虽然后来苏联政府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有军功的车臣族军人网开一面,将他们不予流放还特别优待安置,但也不允许他们返回车臣老家。英雄的功勋怎能与叛乱民族有丝毫的牵扯呢?于是,在身份记录上,“苏联英雄”车臣人巴依布拉托夫被登记为卡尔梅克人、马哈麦迪•米尔佐耶夫被登记为塔吉克人,汗帕沙•努拉基洛夫同时登记为卡尔梅克人和鞑靼人。

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在经济层面,车臣人在迁移地都处于社会最低层。
赫鲁晓夫时代对迁移事件进行回复,车臣人可以返回家园,他们异常团结,展开驱离占领家乡的异族。在1957年,共有11万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奥塞梯人被迫逃离车臣。
同样,赫鲁晓夫又同样不顾民意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扎尔和奥塞梯等原先隐藏有民族矛盾的高加索民族自治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行政边界的调整。

爆发!
1979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改变了这一民族缓和的趋势。苏联出于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展对其国内统一和稳定的恐惧,悍然入侵了一个穆-斯-林主权国家,召来伊-斯-兰世界亿夫所指。
勃列日涅夫做出入侵阿富汗决定的初衷是为了阻止阿富汗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影响苏联南部的穆-斯-林加盟共和国。结果却适得其反,因苏联南部的穆-斯-林对于阿富汗的穆-斯-林教友有着宗教文化上的认同,阿富汗战争引起的一个恶果却是穆-斯-林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抬头。1986年12月17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青年走上街头,暴乱者高呼要“清除俄罗斯人”,四处打砸抢烧。阿拉木图暴乱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统一和稳定敲响了警钟。继阿拉木图暴乱,1987年7月至8月又发生了毗邻高加索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要求重返克里米亚家园的示威活动。独立风潮同样也波及到了拥有众多逊尼派穆-斯-林人口的北高加索及车臣。
苏军为挽回阿战失败的命运,将一批穆-斯-林加盟共和国士兵派去阿富汗。苏联原指望这些士兵可以感化阿富汗的穆-斯-林教友,可事与愿违,这些年轻的士兵亲眼目睹侵略者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反而对侵阿战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对胜利失去信心而开小差的穆-斯-林苏军士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的被“绿化”,倒戈与穆-斯-林游击队并肩打击侵阿苏军。
就在这背景下,领导车臣分离主义运动的“头狼”杜达耶夫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耶夫与斯基的战斗》!
民族矛盾,是地域紧张的关键所在!
而资源争夺、利益至上,往往又促动民族矛盾的升级或缓和。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4 ) 非主流主旋律电影(有剧透,慎入)

    从内容上看,这部电影显然是主旋律的。它描述了俄军131自动化摩托旅一段地狱之旅。在深入敌军,孤军奋战的几天里各色主要人物如何勇敢不屈,壮烈牺牲的事迹。但这部经费稀缺,特效粗糙,内容无甚新意的小成本战争片能有极好的口碑,原因恐怕在于它对待战争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人说,最好的战争片应该让人看后会怕死。《炼狱》用近乎于cult片的情节做到了。俄军战俘被斩首,坦克手在双腿被炸断后依然被残忍钉死。还有专射击士兵下体的车臣女雇佣兵,这些情节让人看着就肉痛。
    除不避讳战争中的血腥外,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也采取了较冷酷中立的态度。俄罗斯与车臣的恩恩怨怨,已纷乱到让双方都疲惫了。道歉或愧疚或孰是孰非已懒得深究,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益与胜利。所以本片对人物的塑造几乎都是干净利落,寥寥数语,但十分精准,堪称亮点。131摩托旅的官兵们都算是勇敢不屈,虽然也有可怜的小兵在被处决前求饶,但大体依旧体现了俄罗斯军人的高傲和豪迈。只是一些细节,比如被车臣俘虏的老军官在被处决前嘟囔着:这些和你们作战的小伙子们都是没怎么训练就被送上战场,以及车臣头目妄图用一块劳力士表策反坦克手(俄军官兵彼时大多生活困窘,军饷被拖欠),都可看出此时的俄军已非从前的苏军了,由于政局与社会的动荡,已虎落平阳,有些廉颇老矣了。车臣这边,人员成分五花八门,有黑人雇佣军,有阿富汗人,有立陶宛的射击手。这里的车臣指挥官是影片着重描写的一个人物,他曾是个医生(就在影片中发生巷战的那座医院里工作),他曾劝降坦克手为己用,结果坦克手诈降,关键时刻调转炮头。后来车臣人残忍地将坦克手拽出来钉死在窗棂上时,这过程中,车臣指挥官从开始的恨之入骨到其后的侧首不忍观,都可看出这个曾经的医生人性中柔软的一面。这种有技术在手的高级知识分子完全可以去他乡谋一份稳定的生计,他留下来作战完全是出于保卫家园。而在选角上,影片也启用了一个外形俊朗的演员来扮演,不存在任何丑化,甚至有些赞赏。而那两个立陶宛女狙击手,只言片语间也交代了其中一个曾是专业射击运动员。如果不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的战乱与贫穷,一个运动员又怎屑于当个刀口舔血的亡命徒。这里的人物设定可以看出影片客观的态度,也反映出车臣一方在作战上更加师出有名,俄方在士气上处于劣势。
    这部态度冷酷的战争片以它纪录片般的气质震撼了观者的神经,你可以看完想很多,也可以看完一遍就敬而远之。但不管怎样,你都见识了战争尤其是残酷的巷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5 ) 希望那些一天到晚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人去看看这部电影,看看战争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讶异于现代社会的人类中还有那么残暴、灭绝人性的物种,同时也惊恐于身边可能并不缺少他们的同类。

应该是记忆中看过的最血腥的战争片,真实地再现了1995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惨烈的格罗兹尼巷战。

有几个镜头即使只用语言描述恐怕就会让有些人生理不适:

1、车臣武装分子活活切下被俘的俄罗斯士兵的头(是真的切割,不是斩首),年轻的头颅被放在火上烧烤,然后绑在拆除引信的火箭弹上,发射到俄军阵地上,而被切除了头颅的躯体还在地上蠕动;

2、为了不让车臣武装分子亵渎和侮辱阵亡的战友遗体,俄军T80坦克反复来回碾压那些遗体,躯体、血肉、肢体、骨骼在履带间翻卷,掉落,履带沾满血肉残渣,血水在金属的缝隙间流淌;

3、受重伤的俄军坦克手失去了双腿和一只胳膊,残存的身躯被车臣武装分子用钢筋钉在木架上,竖起向俄军示威,他目睹了战友反攻夺回阵地的全过程,直到最后牺牲。

希望那些一天到晚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人去看看这部电影,看看战争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讶异于现代社会的人类中还有那么残暴、灭绝人性的物种,同时也惊恐于身边可能并不缺少他们的同类。

 6 ) 写实的片子不谈深度

车臣武装份子或者车臣恐怖份子是CCTV式称谓,其实他们就是前苏联的正规军。不过后来因为吸收了阿富汗人、亚非拉雇佣军充作枪手,使这支成建制的军队转向了真正的恐怖组织。 影片基本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俄罗斯军队被围。为了突出俄罗斯军队的惨状,片中刻意演示了车臣狙击俄军和割活人头的戏份。后半场剧情大逆转,俄军一举击溃车臣的进攻,车臣女狙击手被割,车臣头领被活埋。大逆转的关键是俄军坦克手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俄军一辆坦克火炮的疯狂射击。这个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接着还原历史真相,俄军初次进攻车臣的确出师不利,损失惨重,被动挨打。后来叶利钦加强了在车臣的军事力量,形式就发生了急剧变化。基本上,车臣武装停止了正面的战斗,转为地下游击战,也就是我们说的恐怖袭击。而俄军由军事进攻转变为清剿加驻守。 有意思的是,片中车臣指挥官问坦克手“车臣人为自己的祖国而战,而俄罗斯人为什么而战?”,坦克手的诠释是“为了死去的兄弟而战”。那么其实也就是俄罗斯人为仇恨而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前半场会突出车臣人的邪恶。 俄罗斯是个比较豪放的民族,他不像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长久以来,他们只是简单的复仇,就足以出生入死。这个民族的确很彪悍。 这部片子没有啥思想深度,他基本像个纪录片。它的核心就是要真实再现血淋淋的残酷来。我觉得豆瓣对这部影片的简介写的很好,基本讲明白这部影片的全部意思。 我只想说,俄罗斯近来拍出不少这种片子,都很成功,我觉得这是俄罗斯电影的传统,比如“莫斯科保卫战”或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能找到这样的踪影。这是俄罗斯的特点,而且继承的非常好。反观中国电影,拍出不少“英雄”,“黄金甲”这样的二姨子电影,把男人被阉割了鸡鸡安在女人的身上。 电影这玩意,不是说玩女人玩的多就能搞好的

 7 ) 真实的不像拍电影

不一般的战争电影,一开始直接就是开枪战斗,场景也是就在医院两个楼和周围的场地,完全没有战争前的铺垫和发展,建议了解下车臣战争相关文章,结合电影片会看的进去,否则就是看惨烈和血腥,硬要说猪脚,俄军上校和车臣头目算是吧。

影片从头到尾就是战斗。2小时时间会看的有些重复,还有有一些俄罗斯电影的拖沓,比如坦克碾压士兵尸体、狙击手射杀车臣女狙击手,尤其是车臣头目劝降坦克手那段,那像是在战场上,两个人谈话不说,居然还让坦克手考虑五分钟,周围好几个端着火箭炮的就那么直矗矗的站着,车臣头目脑积水了吗,坦克炮口一直对着楼上,他居然一点防备都木有,真是太相信自己的劝降能力了吧。

最后说些题外话,影片俄罗斯拍的,自然是表现俄军艰苦勇敢的。车臣这边除了车臣人以外,还有阿富汗人、立陶宛人,这都是和前苏联有着仇恨的,车臣头目叫俄军为列宁孙子或者苏维埃杂种是有历史缘故的,一概称为匪徒似乎不妥,影片展现的车臣对付俄军俘虏的残忍手段不知道现实中是否有IS参与了,如果是这样,那俄罗斯后来暗中支持IS是否自食其果

 8 ) 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获得胜利。不过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1] 名称 车臣战争 地点 格罗兹尼 时间 第一次1994年-1996年[2] 参战方 俄罗斯 车臣武装 结果 俄罗斯获胜 伤亡情况 俄罗斯 死亡人数为3826人 主要指挥官 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俄副总理叶戈罗夫[2] 相关人物 焦哈尔·杜达耶夫,哈奇拉耶夫 战争背景 沙俄时期 车臣共和国是现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穆斯林不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统称穆斯林)。 共7张 地理位置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3]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伊斯兰教的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在车臣家喻户晓。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进入19世纪,耶尔马洛夫于1816~18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1818年耶尔马洛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 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4] 苏联时期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反政府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和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杀害。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被冠以“公开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苏联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地区,以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因为仇恨斯大林的压迫,大部分车臣人乘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但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新被苏军控制。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抓住了车臣人通敌(德国)的把柄,下令将38.7万多车臣人强行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车臣战争 直到1957年1月9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压制和灭绝,直到苏联解体。而30余年的文化压制和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产生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俄罗斯时期 1991年在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激进民族独立运动组织“车臣全民族代表大会”全面取得车臣政权并使车臣已经实际独立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曾下令在车臣全境实施紧急状态,但却遭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戈尔巴乔夫以此来报复当年叶利钦极力反对他采取同样行动的一箭之仇。而由此苏联克格勃与苏联军方也没有执行叶利钦的命令。除此之外,在苏共高层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着激烈的权斗,叶、戈二人还将车臣的独立视作自己权斗的筹码,甚至还将杜达耶夫当成自己的盟友,都通过各种手段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都分别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与车臣分裂势力展开密谈并给予其帮助,以争取对自己的支持。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下令撤军,将70%以上的苏联军事装备都留给了车臣分裂武装。[5] 战争过程 战争起因 车臣北高加索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一地区是苏联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储存最多的地方。这导致了俄罗斯政府与车臣政府及俄罗斯的寡头资本家都想要控制此地,以使自己得到丰厚的利益,从而就导致了俄罗斯与车臣各方为争夺这块肥田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和博弈。这是车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从19世纪车臣被征服并入沙俄以来就一直是俄罗斯帝国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想要再度崛起也绝对离不开车臣,而车臣在苏联解体时独立后上至俄罗斯政府下到俄罗斯的普通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强烈,都想要收复车臣。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控制车臣的诱人战利品,为此车臣民族政权与俄罗斯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俄罗斯军方是车臣战争积极的推动者,因为在车臣独立的过程当中,俄军内部通过地下军火贸易向车臣民族武装输送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而大发横财,导致了军备的蒸发,害怕事情暴露也急需要一场战争来掩盖。[5] 战争进程 第一次 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1991年9月6日,也就是苏联发生“8·19”事件不久以后,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991年10月份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1992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图中A处为车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俄罗斯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乔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6]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据此,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俄罗斯除了在名义上没有认可,实际上已经完全承认了车臣独立。而车臣,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1993年,印古什以外的车臣地区再度宣布独立。此后,车臣大举压迫境内的俄罗斯人﹐导致大量俄罗斯人移出车臣地区。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塔利班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造假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而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 车臣战争 而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就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从前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车臣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7] 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荒谬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但由于当时车臣境内仍有大量俄罗斯人居住,国内反战浪潮声不断﹔再加上是次进攻准备不足,俄军士气极度低落。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仍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行动。[2] 车臣战争打得极为惨烈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武装军退往南部山区。在格罗兹尼之战后,俄军继续以空袭方法进占车臣南部其他乡镇。在不断撤退之同时,车臣武装军将策略转移到绑架和恐怖袭击 (在这一期间发生许多极不人道的屠杀战俘事件),谋求引起民众压力逼使俄军撤离。1996年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2] 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这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非正式的独立。[8] 第二次 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上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和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际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而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罗斯,于是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9]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车臣武装;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叛军,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非法武装占领的村庄,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 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10] 米-26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坠毁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军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叛军;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普京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装,基本上切断了非法武装向境外突围的道路;29日;俄军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 2月1-2日战斗中,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叛军"战地司令"被击毙,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期间,俄政府表示不会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11]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12]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叛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卫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死”。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1999年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理会,普京则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000年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从21世纪初来看,车臣地区的这种“动态稳定”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之前两次战争的胜与败,归结起来都和石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来考虑,进一步稳定车臣局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价红利不是无止境的,能否在这一红利吃完之前为俄经济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将最终决定车臣局势的走向。而要使车臣民族和俄罗斯走出“死循环”,同样还必须有赖于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移民、教育以及经济手段,才能最终使车臣人真正融入进俄罗斯。[13] 失败原因 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由很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关键和重要的有下面总结的这么几个。在苏联解体后俄军继承了苏联的体制,由于改革不足导致俄军僵化、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俄军的高级指挥官下达命令后,却还要经过大量繁多的程序和将命令进行层层下达,因此当俄军开进车臣时早已经贻误了战机。 共22张 车臣战争 其次,由于俄军上下并没有重视对车臣军事行动,甚至上至军官下至普通士兵都只认为只要大军进入车臣境内朝天鸣上几枪战斗就结束了,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俄罗斯方面对车臣的情报收集和掌握以及对当时车臣人抵抗的意志估计不足,在草率的情况下就作出了出兵的决定。另外就是,当时俄军现代化装备的配备率非常低,只有25%左右,直接导致了俄军战斗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对车臣武装的巷战和游击战。[5] 还有一个最关键和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俄军内部的腐败,俄军内部通过秘密向车臣独立武装走私军火大发横财,车臣独立武装所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是俄军的现役装备,武器也都来自于俄罗斯军队的内部。在车臣战争时期俄军有大量的枪支弹药下落不明。所以俄军成为了车臣武装最大的支持者,同时部分的俄军将领也恰恰是最希望维持车臣战争继续下去的人。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派出调查相关的俄军腐败案件的调查员的专机飞往车臣时被俄军导弹击落,虽然俄军对此却矢口否认,坚称飞机是被车臣武装击落的但后来的调查结果却证实了是俄罗斯的部队所为。 战争影响 1、加剧了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在出兵车臣问题上,一向支持叶利钦的“民主派”内部产生严重分歧,“民主派”一些头面人物成为总统和政府的反对派。 在对车臣动武问题上议会也与总统对立。俄罗斯议会两院大多数议员一直主张用政治与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分别在1991年11月10日、1994年12月8日反对或不批准总统对车臣实行紧急状态的法令。1995年4月12日,国家杜马以286票的绝对多数通过禁止在车臣用兵的决议,次日俄罗斯议会上院也以97票的多数通过了反对对车臣动武的决议。1995年6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又因车臣危机问题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议案。 军队内部对出兵车臣也发生尖锐矛盾。很多将领则持反对立场。陆军第一副司令员沃罗比约夫上将因反对出兵车臣毅然提出辞职。在第一次车臣军事行动中,持消极、反对态度的官兵为数很多。由此可见,俄军内部对车臣战争的矛盾和斗争激烈。 2、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 车臣战争俄罗斯领导人以车臣人闹民族独立、煽动民族分离、破坏俄联邦国家统一为理由出兵惩罚,但在许多小民族来看,这是大俄罗斯民族欺压谋求民族独立自主的少数民族,从而使他们回想起历史上沙皇军队征服弱小民族的情景,因此不仅同情弱小民族车臣人,而且公开反对和遣责俄军进犯车臣。事实表明,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出兵车臣行动并未达到以惩罚车臣人来告诫其他少数民族,维护各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的真正目的。相反,更加激起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反对大俄罗斯的不满情绪,引起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对大俄罗斯的高度戒备,从而使民族关系更加尖锐和复杂。 3、加深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1991年后,俄罗斯工农业生产持续大幅度下降,使经济处于深刻危机状态,俄军进攻车臣消耗了大量军费,使经济危机形势更加严重。从车臣逃亡的30多万难民需花费大量资金安置和救助,而重建变成废墟的格罗兹尼城市则需要5万亿卢布。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经济继续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卢布持续大幅度贬值。到1996年8月俄罗斯和车臣达成和平协议,俄罗斯政府在车臣战争中耗费的资金约为50-60亿美元(约合3万亿卢布),这对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基础条件最好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形势却是比较差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车臣战争的影响有关。 4、车臣危机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 俄罗斯出兵车臣,首先给独联体其他国家带来阴影,因为它们担心有一天会因得罪大俄罗斯而遭到大军压境的灾难。一些国家的反对派认为发兵车臣暴露了“俄罗斯帝国的本性”,反对本国政府与俄罗斯实行经济一体化。因此,除俄罗斯外,独联体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均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这也是对俄罗斯的戒备。 中东及西亚一些穆斯林国家普遍反对俄罗斯出兵车臣。 在车臣危机刚发生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这个“国内问题”表示沉默。但随着战火扩大,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批评俄罗斯领导人“破坏民主”和“践踏人权”,有些国家还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京公开承认,对车臣出兵“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威信”[14]

 短评

算了,我放弃看完了。“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 雇佣军把俄军的头用刺刀叉着放火上烤...这都据说是这场战争中的真实情节...

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0 盒子2号和车臣军官真是帅!

9分钟前
  • ZIJI WOO
  • 推荐

车臣题材里最沉闷,最重口味,但是最真实的作品。很讽刺,是在56网上看在线版。。。

14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好的战争片应该让人看后反对战争。坦克将人体压碎碾出xx、俘虏被活活斩首后四肢还在抽搐头被绑在RPG上射回对方,人被活活烧死,被活活用铁钉钉在十字架上,违反国际法的开花弹...

16分钟前
  • 大师
  • 推荐

戏剧和拍摄编排都糙,但却歪打正着出了在场感,仿佛不是电影,只是从战争现场截了一段下来。

1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几个车臣分离分子抓住俘获的俄军,用匕首硬生生的把人脑袋切割下来,还是又锯又拽那种,可怜的家伙死命挣扎,边上那几个人还变态的怪笑,真是毛骨悚然啊!

18分钟前
  • 朋朋
  • 推荐

7.6分,又一部因为夸大血腥而出名的战争片,还是那句老话,不是血腥就是好战争片。此电影虽有背景却无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无非就是被枪击了私处的女狙击手和钉在十字架上的坦克兵,还有瞎了一只眼的老兵。导演你不要靠着猎奇死法来让观众记住人物啊。优点是真实感很强,有惨烈的战争氛围。之前我说这电影分数虚高遭到网暴,但事实自有公定,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这电影分数会下跌的,之前跟《自己去看》一样是8.6分,现在《自己去看》涨到8.8分,这电影8.5分了,开始拉开差距了。

23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还行

记得90年代的时候有个小品段子是这样说的:“车臣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车里的东西太沉了……” 内2B小品的编剧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

24分钟前
  • 虐殺機関
  • 推荐

粗糙甚至粗暴的战争片,但残酷、血腥、真实的程度堪称影史之最。追求战争大片视听盛宴的不用看了,这部影片只有近身肉搏式的纪录片式的呈现,以及,无需VR表现却胜过VR的炼狱场景。很好奇影片是不是直接在战争废墟上拍摄的。

2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很好看 真的就跟炼狱一样 为什么战斗 为什么坦克手能英勇的牺牲 俄罗斯精神与俄罗斯永存

31分钟前
  • SSnn
  • 推荐

制作粗糙,但是难得一见的重口味战争片。。。

36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又是一部集体盲从的电影,无论从战场真实性还是从艺术角度讲都只能两星的电影居然有8.6分。。。看来豆瓣的水准果然还停留在有性爱场面就是人性文艺,有大量血浆和残肢就是真实深刻的层面

38分钟前
  • 我不是马拉
  • 较差

绝对真实而残酷的炼狱!!!

41分钟前
  • L.L
  • 推荐

看过大概能明白普京为什么对车臣分子恨之入骨了。

45分钟前
  • 知止
  • 还行

什么叫真正的战争:残缺不全血肉模糊的肢体,被车臣砍头、虐杀的俄罗斯大兵,专打下体的女狙击手,让坦克碾碎的尸体、钉死的坦克兵、到处是被炸碎、子弹洞穿残缺不全的肢体,满地内脏。虽然制作粗糙,却是最血腥的战争片、纯写实!

4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完爆95%以前所看的战争题材电影。这个片子对战争的描写真实到近乎纪录片的程度。95%的篇幅都是巷战。没有任何主旋律的东西,没有任何口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宣传,只有血淋淋的还原,只有种族仇恨和宗教仇恨。国内那些拍廉价战争影视剧的导演编剧们真应该每个人都看一看这片子。

51分钟前
  • 纳兰潜艇
  • 力荐

我喜欢老毛子这种直给的劲!有人说粗糙,真实的战争比这更扯淡和血腥,就像水浒有人坠马而死这玩意有意思?比好莱坞那些真实多了。起码不装逼,就是到人家车臣的地方了,不知道为谁而战。比老美什么拯救地球强多了。

56分钟前
  • 老付来了
  • 力荐

所有参与到这场战争的都是屠夫+男人,唯一唾弃的是伊斯兰人,把战场当游乐场,战争当游戏的人都是恶魔+畜生。

60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力荐

类似记录片的片子,很血腥,真实反应了车臣战争中的一些情景,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女士们看的时候慎重啊,制作上可以说有些粗糙,剧本也简单,但贵在对战争的真实描述上。

1小时前
  • 肥壮壮
  • 推荐

8/10。火光漆漆硝烟弥漫的场景仿佛给摄影机蒙上了薄纱,尽管全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也难以看清楚主要人物的相貌。俄车双方的视点转换很不固定,女旁白和角色台词重叠的莫名其妙。所以本片艺术性不高,它最值得肯定的特色就是震撼,残酷至猥琐的震撼。圣战组织的肢体虐待手法多到麻木,让人无力面对真实。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