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稻草狗

恐怖片美国2011

主演:詹姆斯·麦斯登  凯特·波茨沃斯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詹姆斯·伍兹  多米尼克·珀塞尔  瑞斯·考罗  比利·鲁什  拉兹·阿隆索  薇拉·贺兰德  沃尔顿·戈金斯  安松·蒙特  德鲁·鲍威尔  Kristen Shaw  Megan Adelle  Jessica Dockrey  

导演:罗德·拉里

 剧照

稻草狗 剧照 NO.1稻草狗 剧照 NO.2稻草狗 剧照 NO.3稻草狗 剧照 NO.4稻草狗 剧照 NO.5稻草狗 剧照 NO.6稻草狗 剧照 NO.13稻草狗 剧照 NO.14稻草狗 剧照 NO.15稻草狗 剧照 NO.16稻草狗 剧照 NO.17稻草狗 剧照 NO.18稻草狗 剧照 NO.19稻草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15:08

详细剧情

大卫(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为了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大卫携爱妻艾米(凯特·波茨沃斯 Kate Bosworth 饰)回到了风景宜人的南方老家。老家清新的空气和闲散的生活让两个疲惫的城市人感到十分的新奇,而在这靓丽的风景之下,原住民们对这对初来乍到的夫妻却并不能算得上友好。   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卫对来自外界的种种歧视选择了默默忍受,甚至在妻子被一名当地的建筑工人设计强暴之后,他也只是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大卫的一味忍让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当一群“野蛮人”试图闯入他家时,曾经懦弱的大卫选择了拿起武器,为了保卫自己最后的家园而战。

 长篇影评

 1 ) 文明与野蛮

      一般来说,straw dogs这部电影是被视作表达软弱与刚强的关系和转换的。但笔者在观影后,感受更多的是文明和野蛮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角色身份来看,男主角来自美国的数学家这一角色定位,同粗鄙的英国乡巴佬之间,就形成一种文明——野蛮的对照。其次,从行为方式上,男主尊重底线和原则的方式,同Tom等人依靠枪支、蛮力和拉帮结派的方式,背后体现的同样是文明也野蛮价值观之间的对立。第三是男主角在面对Venner等人的杀猫和骗去郊外(此时男主并不知道妻子被强奸)的挑衅时的隐忍克制与适度,同在高潮部分采用激烈暴力对看的手段之间,亦形成了类似的对比关系。简而言之,文明——野蛮冲突贯穿了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影片的主题。
      再来说下所谓的懦弱与反抗问题。其实笔者并不觉得主角David的在影片前半部分的表现是懦弱。事实上,在影片开场,酒吧里Tom请David喝酒这个情节中,David坚持自己付钱的行为就已经表达了他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在跟牧师对话这个场景中,David不留情面拆穿牧师不懂装懂这个情节,对他坚持原则毫不妥协的性格可以说交代的已经非常清楚,为后半段奋起抗争的桥段做了足够的铺承。另外在杀猫事件中,David谈到没有证据这个细节,似乎也交代了他没有跟Venner等人摊牌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能够直接指正的证据。
       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在影片结尾时,David说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路了。这句台词一般被解读为他在之前的对抗过程中知道了妻子被强奸和与Charlie有奸情的事实后,感觉无以为家。但笔者认为这里还可以又另一种解读,即用暴力行为捍卫自己原则本身,已经违背了原则,使得他感觉自己失去了归路。
        Dustin Lee Hoffman表现出的张弛有度,是全片的另一大亮点。
      

 2 ) 英伦的另一面

开始只是被它的介绍吸引,好奇这部被禁的电影是怎样“很黄很暴力的”。不过在前面平淡的剧情中,看到了英伦的另一面。一向被认为是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却在影片里都是粗俗愚笨的样子,喜欢暴力解决问题,除了那个断臂的警长,一看就是经历过战争的英国退伍军人。而达斯汀·霍夫曼所演的美国学者,却是风度翩翩,甚至有些羞涩腼腆。难怪英国要禁,把英国人描写的太不堪了。前面一半,看到的是英国郊外荒芜的景色,秋天黄草满布,崎岖不平的路在荒草间蔓延,远处是孤独的石头别墅。但是美丽的景色,总是摆脱不了暴力,一如西西里有黑手党,这里也有一群迷信暴力、狡黠粗俗的村夫。年轻的美国数学家和他的英国女友初住进英国郊外的别墅,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兴趣。而数学教授也需要雇人修别墅的屋顶,于是几个年轻的当地人进入了小两口平静的生活中。数学教的腼腆和胆小总是引起他的英国女友的不满

 3 ) 关于男人,无关女人的电影

许多人在骂艾米,有人不仅骂艾米,还称赞大卫的智慧,这是很可笑的。这其实是一部关于男人的影片,关于男人的懦弱、欲望、妒忌、暴力和愚蠢的片子,女人在片中的作用多数像一只引起争端的诱饵。艾米的表现虽然从头到尾都有些歇斯底里和不可理喻,让各位大卫和看官都颇为不爽,她的反应并不过分。从她到达小镇的第一天开始,那些男人就开始对她图谋不轨,她对此的态度却非常强硬,反而是大卫,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回避,或者说无视。
大卫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只在乎他的事业,他的尊严,他的领土。对于艾米,他近乎冷漠。他把艾米的需求当做无理取闹,当艾米告诉他其他男人在偷窥他的身体时,他一笑而过,还嘲笑她谁叫你不带文胸。当艾米的猫被残忍地吊死时,他甚至不愿直接去询问那几个男人,这一方面自然是源自他的懦弱,另一方面他也害怕如果不是他们干的,自己会失礼于人。而当艾米被性侵,并用非常明显的暗示告诉他时,他却只是沉浸在自己被放鸽子的愤怒中,而对艾米说“easy”“easy”。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最后的结尾,结尾他为了被自己撞伤的男人而与人开战时,他真正在乎的其实是他个人的尊严,之前受到的欺辱使他现在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他不停地喊着“我绝不会让他们进来,因为这是我的房子”。这是他所在乎,他的领地,他的私有财产,绝不能让人随意践踏,因为这对于他是莫大的耻辱,这样的耻辱被他和艾米的生命都重要。事情本来不应该发展成最后的悲剧,悲剧的造成源自这几个男人的暴戾与愚蠢。

 4 ) 《稻草狗》:无以为家

请勿转载

Joshua Clover / 文 歧义学 / 译

《稻草狗》聚焦于一次侵犯女性的事件,观众不能因为过于露骨的描绘转而责备它。不过影片中所展现的,是一个脆弱的人在竭力抵抗之后,似乎达到极限,一反常态,被侵犯的女子似乎开始变得享受。一切都糟透了。更为揪心的是电影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了这一切。如果观看不是单纯为了我们扭曲的快感,那就是提供了一种途径,如同思考超越正邪之分的绝对真理那样,去反思男性暴力。

简单地为这部电影贴上“厌女症”的标签无疑是荒唐的。实际上《稻草狗》开启了嘲讽模式,蔑视观众和片中的人物,朝所有人开火。最终,就像在腐烂的牙齿上用力扯过一张肮脏的食物箔纸,是影片拥有的一种力量,把观众们拽进电影院体验一种残酷至极,这种力量显示出艺术所拥有的某种震慑人心的能力。影片令人惊异,同样糟糕透顶,许多激烈的分歧因它而起。连甚少牵涉政治正确的Pauline Kael,[1] 也罕见地将其定性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法西斯艺术作品”。

(达斯汀·霍夫曼饰演David Sumner)

佩金帕(Sam Peckinpah)的电影中经常会有令人不适之处,《稻草狗》中花了两次笔墨来完成这种令人不适的建构:从妻子被侵犯到最终的虐杀,一系列的身体暴力渐次增强,这一切在最初的心理斗争弧光就已经预示了。David Sumner和他的英国新娘Amy在六十年代休假避世。作为一名美国数学家,David生性怯懦;而Amy笼罩在一种情色意味的光环下(观众似乎可以窥得,即使远离美国,在的毛衣套衫下,Amy或多或少从性解放运动中有所收获)。夫妇两人的关系在彼此嬉闹与日渐给对方添乱之间摇摆不定,加之心怀鬼胎的工人们的出现,又给他们的关系蒙上阴影。David和Amy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但电影却将电影本身(以及观众)卷入这段不断升级的残酷关系之中。

(苏珊·乔治饰演Amy)

苏珊·乔治(Susan George)的标志性表演有感染力又富有内涵,她与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搭配得天衣无缝,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沉浸在电影场景里,然后又把我们吓得躲回座位中。一旦苏珊在影片中无法用花枝招展的装束来吸引眼球,她仍能通过暗流涌动的情绪变化呈现出Amy的人物形象:Amy有意识地展现了标准的女性姿态,在自娱自乐中款款走来,随后弯下腰,掩饰自己的情难自控。与此同时,David着迷于自己的缺点,这种人物形象限制了霍夫曼最具魅力的演员风格;影片中的他必须首先矢口否认自己的缺点,之后又对其修正。成为周围人群中最没有吸引力的人并不是一件令人艳羡的事,这种负面品性可能会葬送一名平庸的演员。霍夫曼可能是他这个时代中最能引起同情的非英雄角色(可以想想《午夜牛郎》中他饰演的Ratso Rizzo走钢索般的凄惨景象),但在这里他却无法向我们索取更多悲悯心。当然了,他也不该这么做;悲天悯人从来就不是佩金帕的菜。

(乌合之众)

就像他塑造的这位数学家,佩金帕选择离开美国去完成他的工作,他大概意识到好莱坞是很难接纳一部如此残酷的电影。就连著名的康沃尔郡(Cornish)优美乡村,在他的摄影机下也变得棱角锋利、色彩凝滞,沉郁荒凉到极致。这个小镇已然不是像一个社区,更像是一个充满敌意的乌合之众的抽象集合。对佩金帕来说,繁复、美、微妙诸如此类的传统人文美德只不过是手术后需要被清理的琐细。情节的存在只是为了引领主角循向高潮的大对决,随后导演标志性的慢镜头切入暴力场景,揭开事件的本质。《稻草狗》是导演首次非西部片类型的尝试,但这似乎让他更加确信潜藏在人畜无害的外表下骇人的劫掠性。

在西部片中,关于领地的纷争暴力才是真理,其他的只能算是副属品。而家庭情节剧则要求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的日常生活,带着自己的观察参与其中,这类影片往往展现社会现实性。对影片类型的不确定所造成的困扰,可能是我们从影片一开始就局促不安的根源。该如何与影片讲述的故事建立联系,我们也一筹莫展。

将影片视为一部战争片是相当明智的;如果没有美越战争,《稻草狗》无法成为现在的样子。对于美国介入东南亚的性质不抱有一丝幻想,这部拍摄于1971年的影片从一开始就悄无声息地将这一冲突埋在故事背景中。Amy和“态度暧昧的”David之所以要将校园事端抛诸身后,无非是反战抗议。佩金帕会说,战争不仅在参战者和抗议者身上留下痕迹,同样也会对那些态度暧昧,或心生退意的人产生影响。当然了,这也是西部片的经典隐喻,那些前治安官们、军队逃兵,还有枪手们,他们也曾信誓旦旦要走上正途,直到各种阴谋诡计袭向他们。即使将这个故事搬到偏远宁静的英国乡村,搬到当下的任意时刻,都改变不了故事的内核。我的美国朋友,你自觉你很现代、很文明,并对此信誓旦旦吗?你会发现在太阳升起之前,你已处于一场血战当中。

然而,将影片简化为对男性、家庭和领地(城堡)的残忍探讨终归是不完整的。对角色们而言可能仅是如此,但是这种解读无法解释观看这部电影时观众所处的艰难困境,正如许多伟大的艺术,它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着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能力。电影中每一次转折,一旦我们置身其中,就像有滚烫的热油直泼到我们的脸上。佩金帕招呼我们观看苏珊的裸戏,而代价是我们发现我们正以站在走廊上的强奸犯的视角观看这一切。我们是否在消费Amy这个角色?大概只有当我们显露自己尖刻的一面,对自己的卑鄙自鸣得意时,才会如此下作。那剩下的暴徒们又在哪儿呢?村里的弱智儿Henry Niles,他也是这个巨大阴谋中的一部分吗?

也只能是David来了结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影片显然要讲述一个胆小怕事的数学家如何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故事。成为一个男人的实质,就是要成为一名贯彻保护领地使命的执行者。也是由于这样的理念,促使Kael发表她的声明。[2] 但这些与David感同身受的愚人们也将受到同样的惩罚。我们无意与法西斯的春秋大梦分一杯羹;《稻草狗》的结局不是构建了权力不受约束的乌托邦,而更像是陷入残忍的血污泥淖。(我们终归是有血有肉的人),或许我们可以站在更有智性,更抽离角色特征的位置,去观看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这部影片无意让我们成为其中暧昧的共谋者,这是它的伎俩。我们一开始就接受了David的设定,然后一路跟随着他,发现自己骨子里和野兽派相差无几,终于迷失在这片烟雾笼罩的大地上。

像是通过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毕业生》结尾式的重奏。David Sumner就像Benjamin Braddock,[3] 克服了犹疑不决,彻底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爱侣,而是一个杀手。于是他发觉自己没有带着妻子离开那片屠戮之地,而是和那个笨拙、毫无威胁的Henry一同远走。当Henry声称自己“我不知道回家的路”时,David只能应声“没关系,我也不知道”。直到最后,我们有了一个讽刺性的身份认同:我们同他们一样完成了自我觉醒,置身于这片曾经沉郁静寂,带有浪漫色彩的荒野,如今这里却成为我们无处容身的地方。

注: [1] 宝琳·凯尔,美国影评人。 [2] 将影片定性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法西斯艺术作品”。 [3] 《毕业生》(<The Graduate> 1967),迈克·尼科尔斯导演。Benjamin Braddock,《毕业生》的主角,Hoffman饰演。

 5 ) Sumne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

   理性的愤怒最可怕。

   在赫尔佐格看来,世界只是充满了混乱、敌意和杀戮。

   这部现在看来暴力和情色镜头都称不上刺激的(甚至觉得有些简陋和单薄)影片,当年却因为过度的暴力情色镜头而被禁、被剪得面目全非。这有悖于人性本质论。
   
   这部电影内容并不复杂。一对夫妇到安静的英国乡下生活,由于无力的乡下人不段地找麻烦,无端地吊死主人的猫,嘲笑Sumner,甚至强奸妻子。最后疯狂地想要强行闯入私人住宅。这一切被施予的核心对象是美国来的、儒弱、书生气的Sumner。这个人物是影片的核心,它承载了整个影片的情绪,甚至还有影片内容之外的辐射。
   
   霍夫曼在片中对主人公的心理拿捏到位,一如在《毕业生》中的表演。若观众只将精力集中于精彩的表演和暴力露点镜头,那么委实是可惜了一部好的电影。
   在影片开始,导演就一刻不停地塑造核心人物Sumner,这也是为最后的高潮作着扎实的铺垫。并且通过与性格不尽相同的妻子、低俗的英国乡巴佬等人物的对比,将Sumner的人物形象从一开始就与这个社会的性格特征逐渐拉开、剥离。一个美国人在英国,一个素质较高的数学家在乡下和除了女人就是酒的粗人发生故事,导演每时每刻无不在突化、区别化着Sumner,甚至和最亲密的妻子也有许多相异之处。
   那些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眼里似乎只有性和金钱;妻子每天就只知道和猫玩耍或者缠着Sumner。而导演将研究天文数学、有着良好社会礼仪和教养的Sumner放在如此无聊、困窘的地方,是否也是体现出作为高层次人群的无奈与失望?难道这不也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当然,如果不将所有人集中于如此困窘之地方,就如《闪灵》中的古堡,也就不会有如此密集的社会关系,不会有活跃的人物矛盾,自然也就不会有最后的所有矛盾在聚积已久后的大爆发。
   在影片前半部的铺垫中,一直无法忽视的是暗流中隐忍,尤其又以Sumner的隐忍为主。其实从一开始男人看到妻子的眼神就能够察觉,很多人都在强力掩饰着内心的欲望。那种隐忍不是《花样年华》里的隐忍,这种乡下人、妻子、Sumner等等人物内心的隐忍让人觉得异常不安。导演在片中很少使用背景音乐,并且安排陈旧得让人压抑的老房子,都有此用意。
   导演在整个影片铺垫阶段的叙事值得思考。不够和谐的夫妻关系,Sumner对妻子吵闹的反感,夫妻在床上亲热却没有默契,Sumner对妻子被意淫的无动于衷;乡下人先是盯着妻子看,再是吊死猫,再是强奸妻子,紧张与不安在逐渐蔓延,从主人公角度出发,矛盾与危险在一步步逼近与扩张。而Sumner几乎一贯的表现,其实也是回应的方式是沉默、忍耐,将矛盾淡化、忽视。但是在这之中,主人公内心的力量也在不断积蓄,最终转化为理性的愤怒。
   后半段从在教堂开始,妻子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场景,在回家路上撞上误杀女孩的疯子,两线交叉,乡下人因为找疯子,再次与Sumner线产生交集。所有矛盾集中在最后的房子。男人们找疯子,Sumner将疯子带回家,几件事情平行发生,最后交叉,导演的这段设计的精妙合理。气氛逐渐紧张。之前的大段铺陈最后开始发挥作用。夫妻间的矛盾,之前的强奸事件,英美、城乡之文化矛盾等,皆浮出水面。
   最终,Sumner一如既往地理性地通过反抗野蛮与邪恶宣泄着心中的愤怒。直到战争结束,Sumner一直保持头脑清醒,并无冲动之处,反抗计划也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书生杀起人来,也不输野蛮人。就像《大象》中的原子核,离核心越远,越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究竟Sumner先生为什么会疯狂地杀人?
   明者自明。
   自己处在他的位置,去试试就知道了。
   

 6 ) 让我说你什么好



这个片子趴在我的手边已经七八年了,看见达斯汀·霍夫曼那张紧绷的脸就像看到毛主席像一样熟悉。像这样的片子在我这有太多了。。。

纯真年代,狗脸的岁月,光猪六壮士,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黑板。。

不过云上的日子倒是看了两遍,因为头一遍的时候我还小,根本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很多人说这里面那个叫david的很懦弱,从头到尾就是想说这个男的有多怂,但看上去好像不完全是这样的。


简单剧情交代一下:一个美国天文数学家跟自己的英国老婆搬回她的英国乡下打算住上一年的时间,那是一个没有美好景色的地方,装满了野蛮落后的农夫和神父。老婆的旧相识带着朋友给他们家修房子,找了一个机会就把他的老婆强奸了,并且从始至终一直仗着自己本地人的身份欺生,说白了也就是这样了,两个大国谁都瞧不上谁的事情总是很频繁的发生。后来死了一个姑娘,由此引发事端,david拿出《小鬼当家》的把戏就把一帮人都杀了,完事儿之后十分忐忑,感慨自己一直做文明人也能干出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未来充满了未知。


DAVID可能确实不是那么的血气方刚,但除非是一点就着的主,大部分成年人好像都是这个样子的,而且他还来自于另一个国家,崇尚人权与彼此尊重,当然,他对人权和彼此尊重尺度的把握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让他过于谨慎了,这是必须承认的。
在家里打的一锅粥的时候,他也只是用计谋,并且从始至终你都能看得出来,他绝对是一边给自己壮胆儿一边逼着自己往前冲,毕竟天天守着黑板写公式的人没有太多的机会练习街头格斗。

但那帮农夫就不一样了,生活百无聊赖,镇子上也没有好看的姑娘,闲到爆,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正经人当然得好好逗逗他。

记得就在大家得知带走珍妮丝的男人窝在他们家的时候,那帮人立刻就精神了,如果那个人窝在上校家,可能他们还不会那么兴奋,于是当即每个人找酒保拎了一瓶酒就杀过去了。这哪是打架啊,完全就是参加party的心气儿去的。



但,他的英国老婆确实在受了委屈之后不敢跟他说,肯定不是怕说了之后得离婚,多半是担心DAVID听后对这件事情置之不理,如果是这样,她绝对就伤心死,自欺欺人,还是不说的好。从那个时候他就对这个男的彻底死心了,毕竟人家两个人是夫妻,了解更多,女的说他怂,我也无话可说。天天困在荒郊野地的城堡里,你不能期待一个女人理解一位天文数学家的精神世界。。。

 7 ) 文明的暴力VS原始的暴力

一个窝囊废书呆子忍无可忍大战地痞流氓的故事,堪称小鬼当家的鼻祖,但它经典就在于充满了解读的空间。

影片的故事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婚姻故事,一层则是暴力故事。电影前半段的讲述了夫妻二人极为微妙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特别具有代表性。

一、婚姻故事

大卫作为个数学家理性无趣,敏感又懦弱。他能快速的察觉到四周的人际关系,但他选择装傻沉默、熟视无睹。毕竟他搬到穷乡僻壤之地为的就是躲避人世专心研究,然而他又把自己关到书房,把妻子的任何要求都视为打扰,甚至随口说只要猫进书房就会杀掉它。虽然表面上,这位成熟的男性有的是道理,比如,“我在专心工作,你像个8岁小孩……”

而苏珊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她像个孩子,随性散漫,孤独且渴望关爱,她要求的并不高,希望大卫摘一下生菜,修理一下面包机,陪她去散步,以及遇到流氓拿出一点勇气。

萨姆·佩金帕将现实中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歧视印象做了置换,大卫是个文明的美国人,而苏珊是个“不学无术”的欧洲人,当苏珊修改大卫黑板上的公式时,大卫抱怨她把这儿当学校了么?苏珊询问大卫二进制的问题时,大卫说苏珊并不笨(言下之意他一直觉得她很笨吧)。种种迹象表明大卫和苏珊的婚姻并不平等,甚至格格不入,大卫有着傲慢的优越感,甚至有点自欺欺人,他会用理性来维护自己的体面,掩饰自己的胆怯,甚至可以让苏珊哑口无言。此外大卫和老婆上床都像是例行公事,把表摘掉,把眼镜摘掉,把闹钟调好……而“没文化”的”苏珊更渴望坦诚的情感,面对大卫屡次的“闭门羹,”她只有通过坦露自己来排解内心的需求,穿迷你裙,裸露上身,甚至于勾搭情人。

简而言之把两个人潜台词直译出来就是,大卫觉得苏珊不成熟像个孩子,苏珊觉得大卫不关心她不像个男人。

大卫真的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么?这可能是萨姆·佩金帕给观众最大的幌子,也是观众对这个电影的误读。

大卫最后异常冷静的面对暴力说明他并非狗急跳墙之人,他的懦弱完全是因为他的冷漠,初来乍到的大卫在酒吧遭遇打架,他并没有惊慌,只是站在一旁点着烟,饶有兴致的观察;苏珊告知她被色狼盯梢,大卫则归结为苏珊没穿胸罩招蜂惹蝶;以及他用无理的对牧师调侃基督教。

比如在一段为什么搬到乡下的争吵中。

大卫说:我来这里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修烤面包机或是修理车库。我来这里是因为没时间做重要的事。

苏珊说:你来这里因为你没别的地方可躲。

接着,大卫让苏珊道歉:你是遗憾发生刚才的不愉快,还是只是说声对不起?

苏珊:是前者,我去洗个澡。

大卫:为什么? 你不需要洗澡。

苏珊:我需要。

苏珊为什么要洗澡?正像前面说的,因为她无法卸下大卫的伪装,只能靠暴露自己来宣泄。

大卫对宇宙秩序的兴趣远胜过他对生活和婚姻的秩序,所以他才躲进乡野和书房,这是他内心宇宙的中心,却也成为了真实生活的边缘。

二、暴力故事

电影里并没有现在很多电影里那种十恶不赦的坏人,反派是那种现实中常遇到的地痞盲流,电影中的暴力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土壤,那便是大卫和苏珊婚姻的隐藏裂痕,表面上是苏珊的招摇和大卫的无所作为导致了引狼入室,实际上是因为关爱的缺席。

电影中有个关键人物就是亨利,他本纯良无害,是个真好人,因为智商问题却被地头蛇视作可憎之人,亨利生存于文明与暴力的夹缝中,他的软弱一览无余,受到逼迫他会做出本能的反抗。而大卫的懦弱则不同,他用文明人的理性来遮掩麻烦顾全自我,自私让他懦弱,懦弱又让他默然。

电影本质讲述了两种暴力,荒野无赖的原始暴力,以及大卫背后文明的暴力,前者是粗暴可见的,后者是经过粉饰隐性的。哪怕最后大卫被迫要动刀动枪,他都是躲在暗处的人,他对苏珊说:你上楼把所有的灯都打,他们看不到我,但我看的到他们。

而苏珊才是暴力的受害者。苏珊的委屈被大卫视为不明事理,遭受着婚姻的冷暴力,继而又遭受情人查理的性暴力。在那两场著名的暴力场面中,情人和老公都对她进行了掌掴。 更讽刺的是,苏珊在遭遇强暴的时候尽然感到了某种享受和宽慰,这漫长一幕的冲击力现在看来都是极为大胆,甚至争议四起,因为它展现的不只是犯罪,还是被侵犯和被释放的情绪战场。更戏谑的是,与此进行交叉剪辑的是大卫在野外放空枪打野鸡,和《太阳照常升起》里唐老师在外打野鸡,小队长趁机钻洞子的画面如出一辙。这就是大卫把怯懦当体面的残忍代价。

苏珊·乔治演出了一个女孩不设防的率真和“傻”劲,包括被凌辱后无法言说的哑忍和痛苦,很细腻,这种真实的表演在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大卫从极端的隐忍走向暴力的极端,用有头脑的暴力去抵御野蛮的暴力。可最后,当地痞们闯入门窗后,两种暴力再也难分彼此了,大卫文明的外衣也就此被撕毁,暴力捍卫了家的时候同时也摧毁了这个家。

影片中的暴力全都与情感有关,苏珊渴望着爱,却遭遇暴力,亨利是个好人,不懂得拒绝情感但却遭受暴力,大卫用工作逃避于生活和情感的责任,用理性去代替情感,他拼命捍卫自己的家并非因为多么爱妻子,不然也不会在危急时刻对苏珊颐指气使。而是暴力违反了他的规则,他捍卫的是自我理性的自留地,即他的文明外衣,而非真正的家人。大卫两次捡起自己的碎裂的眼镜戴是最好的象征。此外那只喜欢闯入大卫书房的猫也是苏珊的象征符号,大卫把水果丢向猫的情节也自有其暗示。

所以大卫迷失了,如同他永远解不开的数学题,并在结尾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我也不认识回家的路。

那么电影的核心是什么呢?与其说萨姆·佩金帕控诉的是野蛮,不如说是在控诉文明的虚伪和漠然 ,如同徒有其表不会叫的稻草狗,可如此就等同于暴力么?当然未必,但理性的暴力依然是暴力,尤其当文缺少了理解和关爱后,便成为了孕育暴力的土壤。

 短评

真对不起,学了那么多年电影,我还是看不出这种片子牛逼在哪?看完以后,心情巨差,看了三集《武林外传》才缓过来……

8分钟前
  • 宋小卡
  • 还行

1、公民的住宅神圣不可侵犯!2、送法下乡是英国政府一项紧迫任务!

11分钟前
  • Adiyat
  • 还行

太熟悉了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类型片语汇了,所以反过头看佩金帕,简直不是类型片里另开一只的那种奇葩,相反,他是那种不停挑战传统观影习惯,找人不痛快的导演,而这不就是霍夫曼这个角色扭捏之处吗?

15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首先我得说,我非常不喜欢艾米,她懦弱胆小却指责丈夫懦弱胆小,她任性妄为却心安理得自认有理,善于推卸责任。但艾米却是导演镜头下最真实的一个角色,是人性真实的一面。而主角萨姆,他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衡量事物的标准和价值观,他以一种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与人相处,而这偏偏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影片所谓的三十分钟血腥并不血腥,它体现了萨姆的智慧、勇气和镇定,与惊惶失措几近疯癫的妻子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体现于一个男人和多个男人的战斗,也体现于一对夫妻无声的较量中,而这也可以说是英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结

17分钟前
  • 細細陳
  • 推荐

萨姆佩金法版电影与小说原著之间的显著不同:1、角色比小说更年轻;妻子有在此村成长的背景;工人们慢慢侵入戴维的领地。2、剧本真正天才之处是让情节元素更针对性——艾米旧情重燃;其他一些有趣的模糊(小说中保护之人明确就是娈童犯和凶手。但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此人过去做了什么)。3、最讽刺的改变是结尾。小说原著高潮战斗情节占据了一半篇幅。可在影片中,素以“血性山姆”闻名的佩金法将其大幅缩减,他更感兴趣的反而是戴维与艾米的两人世界如何彻底破碎。这是一部关于婚姻关系而非地盘争霸的电影。承载的情绪使电影终局的暴力既不可避免又显得更为恐怖!4、但最大的不同是:小说中没有强暴情节。而这也是影片最具争议之所在。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萨姆·佩金帕又一部暴力美学典范之作,更厉害的是并非简单的复仇打杀,而是呈现(美国)都市文明人与(英国)乡村野蛮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妻子始终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暧昧模糊,遂引发那场争议巨大的强奸戏(面对旧情人先反抗后半推半就欲拒还迎,似乎演变成了偷情,及至另一真正恶棍登场,又剧变为强暴)。达斯汀·霍夫曼又一次人戏合一,与其说他饰演的男主懦弱,不如说是坚守平等、公义、道德等文明世界的原则底线。最后三十分钟的私宅守卫戏(触发原因也是坚守不得让外人私闯民宅与动用私刑的原则)让人心动过速,震撼无比,佩金帕的铺垫与节奏把控惊为天人!几处高速交叉剪辑堪称教科书——丈夫外出打猎与妻子在家被猎取,教堂中放大的声响/音乐与妻子脑中瞬间闪现的受辱画面。PS:牧师被刻画为拙劣无能的骗子,一如报纸复原的魔术。(9.0/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部关于僵尸+同性恋意识觉醒的片子。男主角开始极其懦弱,备受欺凌而不敢反抗,导致妻子被人轮奸,但似乎无动于衷。直到遇到颟顸弱智的亨利,才突然找到真爱,为了保护真爱,他勇敢地和五个恶棍搏斗,将其一一歼灭,过程极像僵尸片。最后男主角抛开妻子,和亨利一起驾车驶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24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还行

Oh no! Uncle Sam!

27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很差

【B-】剪辑棒!看的时候就怀疑强奸戏有被未麻的部屋借鉴,一查今敏果然推荐过此片。最后半小时全片精华,暴力的受害者转为执行者。

3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影片一开始便处处营造着令观众极其不舒服的观感,剪辑、特写以及人物形象,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半小时,更是让观众不安、愤怒的情绪达到极致。与此同时,伴随着主角的爆发,一场暴力宣泄之后,主角与观众压抑的情绪都得到了疏解。此外,萨姆·佩金帕对于暴力和性两个方面的呈现真是太令人热血沸腾了。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71年的电影还是有些舞台戏剧的影子,不过达叔的演技还是得夸奖的,另外女主除了歇斯底里和尖叫加半推半就的被轮奸以外,其余的真没啥看点。这片还算中等。

37分钟前
  • 劉老湿
  • 还行

将家庭伦理剧(爱情文艺)与房子攻防战(暴力)通过教堂的几个场景(快速插入镜头,和音响运用构建的心理幻象)连接起来。英国/美国-城市/乡村-欲望/禁欲-随性/严谨造成的无法沟通的情感危机,在痞子/知识分子-犯罪/守法的对峙环境中酝酿成强奸惨剧,最终以对更大危机(杀人与被杀)的解决而解决。

4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1:学者不发威你确实当他病猫;2:不能不满足虎狼之年的妻子;3.让一群男性工人常年无性生活会对社会不和谐;4:“This is where I live.This is me.I will not allow violence agaist this house.”以暴制暴,不得已而为之,那确实是他的信仰。7.9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Dustin Hoffman 他的片看了那么多,直到这一部,才忍不住去查他星座。看到是八月八日狮子,眯了眯眼睛。很对。太对了。对极。

43分钟前
  • 鸳鸯
  • 力荐

【B+】看,一种可怕的剪辑理念正在诞生:性与暴力,作为影片的两大主题,并未寄托与单个镜头的尺度生成,而是在酣畅淋漓的剪辑下得以存在。「性意味」在人群与注视对象的镜头切换中,形成“暴露”与“凝视”的关系;而「暴力」的诞生,则是佩金帕最拿手的慢镜头插入,以运动的速率变化来加深观众对「暴力」行为的印象。两者并未只存在于单个场合中,而是在无数闪回插入中,与其他和谐的情境发生化学反应,「暴力」与「性」就这样被剪辑不断延续。最后半小时的室内保卫战,看看佩金帕是如何用快速剪辑来完成空间调度并将剪辑上的暴戾感持续到末尾的,用剪辑来实现角色的怒吼!

47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布衣之怒,血溅三尺

52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在最后三十分钟喷薄而出的暴力之前,佩金帕的镜头是不安的、微妙的、挑逗的,隐晦的,一如开场仰角对厚厚的羊毛衫也无法遮掩的凸起的乳头的特写以及随之而来如嗅到血味伺机而动的鲨鱼般的男性目光,每处铺垫都像是小刀在身上轻吻而过;影片提供了大量可供解读的角度,但我想到最多的是约翰·福特的《双虎屠龙》,佩金帕将狂野西部换成了英国乡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讨文明与野蛮:守护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往往是对等甚至更甚的野蛮,这样扭曲的共生多么令人着迷。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拖沓,不过处处受气光会忍忍忍的男猪脚最后被触及底线时爆发了一把,比某国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哪。。。

57分钟前
  • 快活林
  • 还行

文弱如达斯汀霍夫曼,也是会爆发的。吓傻了。后半小时不用多说了,甚至有点disturbing... 前半段也不觉得闷。虽然的确是有点大男子主义没错啦,而且佩金帕怎么如此喜欢撕姑娘家的衣服。。一部电影里都能撕不止一次😳...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都在说前半大部分乏味无趣,我倒是觉得精彩至极。一直在反复渲染和强化各种矛盾:男主与小镇价值观的格格不入和文化差异,女主与小镇藕断丝连的历史遗留问题,男女主的各种纠结不清,小镇居民之间的偏见与冲突,男主内心的徘徊挣扎。正是有了强大的前戏铺垫,强奸与暴力的发生才顺理成章并愈加触目惊心

1小时前
  • 喷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