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回光奏鸣曲

剧情片台湾2014

主演:陈湘琪,东明相,温贞菱,黄采仪,游安顺,白明华

导演:钱翔

 剧照

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2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3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4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5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6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3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4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5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6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7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8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19回光奏鸣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4

详细剧情

  独居在高雄家中的玲子正面临更年期,女儿在外地求学鲜少返家,丈夫长期在中国大陆经商。她独力照顾住院的婆婆时,同病房新住进一名眼部受创的男子,勾起她寂寞内心的怜悯。突然遭逢失业的玲子开始偷偷照顾男子,藉以填补自己的空虚,受困的人生是否能找到出口?
  《蓝色大门》资深摄影师钱翔以诗意影像,在首部电影长片中投射出人生的迴光。

 长篇影评

 1 ) 21世纪很难见到这样私人化的电影了

起初看《回光奏鸣曲》的原因,仅仅是陈湘琪在2014年的金马奖凭借此片击败了《归来》里的巩俐。所以不带任何预期地看了这个片子,虽不完美,但它带来的惊喜却足以让我期待钱翔导演(《蓝色大门》摄影师,导演作品目前只有两部长片一部短片)的下一部。 《回光奏鸣曲》并不是一部歌舞片,它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可以对位到许鞍华的《女人四十》,两部电影集中展现中年一个女性所面对的人生困境,而后者采用了类型片形式和戏剧化的手法演绎了人生的温存和悲凉;《回光奏鸣曲》则截然相反,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高度专注的人物状态和极度私人的作者表达让它显得缓慢但是不闷,所谓专注,通俗来说就是视角的统一性,具体体现为每一场戏都保证了主角阿玲视角的存在。 这种统一性必然会带来其它人物的信息交代不完整:女儿和阿玲的矛盾、阿玲的丈夫在上海的经历、受眼伤的男病人发生的意外以及他为什么没有亲人看护?这些问题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它们存在的本身都是合理的,就像现实中我们也未必能弄清每件事的缘由,并且它们也达到了丰富主角阿玲的效果。 假设诸多旁枝末节都得以一一呈现,观众对于主人公的情感则会产生断裂,再加上这么慢的节奏,如果不能沉浸,一定会感到沉闷无比,看不进去。 而关于视角,全片采取了三种视角:客观视角、主观视角和偷窥视角,一般类型片都以客观视角为主体,而本片很少的客观视角仅仅用于必要的服务叙事,而大量的主观镜头使观众与角色共情并且和镜头的晃动形成风格上的互动。 偷窥视角基本集中在室内,而室内场景表现阿玲和自己独处的状态,这是非常个人和私密的,所以这个时候导演强调了摄影机的存在和观众作为窥视者的存在。 阿玲的所有困境在前30分钟全部交代给了观众:和女儿的隔阂、在上海的丈夫永远打不通的电话、住院的婆婆、下岗面临失业(这场戏是唯一有点拔高主题的地方)等等,这些困境被外化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家里的门,这个表意非常明显,但它对于主题十分重要所以不能不提。 门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女儿离家,这一场铺垫了门容易卡住打不开的客观设定,阿玲无法打开门正在打电话叫人时,女儿连推带踢地还是打开了,接着镜头切到门外远处一栋相对的楼(偷窥视角),远景拍阿玲疑惑地关上门。 第二次出现是阿玲化了妆,穿上了花哨的裙子,踩上了高跟鞋出门(心态好转),这个时候视角跟门第一次出现是同一个机位,不同的是门顺利地打开了,由此可知,门确实是阿玲内心状态的隐喻。然而这场戏之后出现了本片的一大问题:阿玲看到快餐店里的女儿和其男友,这里的过分巧合和戏剧感是跟全片现实主义基调不相符的,如果出现在其他地方还只能算是小瑕疵,但是这场戏是直接推动剧情的重要转折的,以这样一种草率的方式强行扭转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回到第三次门的出现,也是全片的高潮,这里构图是比较对称的,门边上的墙角处于视觉中心,以一个稍高的角度拍阿玲拼命想打开门,但就是无法突破,这个构图强调了无力和弱势,一阵努力之后阿玲跪倒在地开始哭泣,镜头开始晃动,强调不安和失衡,并和整体技法达到统一。当门最终被打开,暗示阿玲走出心灵危机,镜头又切到门外远景,影片结束。当然片中符号叙事也不止此一处,同样有之前毛巾和口罩的隐喻。 戛然而止的结局虽然在情绪连贯上恰到好处,但却暴露了和先前文本的一处断裂,即舞蹈的大量铺垫,阿玲无意看到同事跳舞、受到影响对舞蹈产生兴趣、在家独自练习以及打扮好自己出门(应该是要跳舞),只是这里由于意外看到女儿,这条线顺势就断掉了,这么多的铺垫观众必然会对结局产生关于舞蹈情节的期待,况且还有时不时响起的那段主旋律(有时是剧情内声音,有时是配乐),然而这个期待到最后并没有得到满足。 导演有意识地减少对白,重点想要表现阿玲的内心戏,这就要非常仰赖视听语言。像有一场医院的戏,阿玲缺乏自信面对眼疾康复的男人,她从靠窗的病床走向门口,背向窗户有一段纠结和挣扎,这时前景没有任何光源,而背景只有窗外的自然光,仅映出阿玲的轮廓而看不到她的表情,突出她的抵触情绪和不自信。 但导演对视听的掌控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娴熟,尤其是音效,很明显他很想突出声音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但却忽略了空间逻辑,比如说明明是一个远景,但阿玲咽水的声音被刻意放到很大,这就让人非常容易出戏。 总的来说,钱翔导演是不够老练,但是可见诚意,没有给人一种浮躁之感,这也是台湾电影一直以来优于大陆电影的一点,所以在充满快节奏的21世纪,如此私人和舒缓的电影真的不多了。

 2 ) 陈湘琪的温柔身段

中年女性的失语困境,丈夫和女儿永远打不通的电话,后半段干脆没有一句台词,只能用陈湘琪的肢体和眼神来丰富景框,但面对单调的生活,她的肢体比起电视上的跳舞教学是笨拙而可怜的,情趣洋溢的舞蹈也和她隔着一块屏幕。她的生活是一个人的舞台,有话又说给谁听呢?医院病房邻床的男人也不能说话,只有喉咙里的唉咽,他想说又不能说,陈是无话可说,他的“想说”是陈内心的投射。只能给自己化妆、做衣服、穿上透明的高跟鞋出门“撩拨”一下外面的世界,公交车上的画面是全片的高光,奈何性感只是自己的想象,奏鸣曲只能在心里响,其他人都听不到。最后对着坏掉的门冲撞,大喊“开门啊”,终于门开了,也没有然后了。回光返照之后,离“死”也就不远了。

 3 )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

「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世說新語•言語》)


***
在電影裏,陳湘琪飾演一位住在高雄的織工。她中年生活的一切突然被逐一得瓦解:公司突如其來的解聘、女兒叛逆不歸、婆婆住院看護,這一切都在層層剝削她生命的活力;於是乎,女工幾乎不再開口了。無語,是因為她活得太累太疲乏。

《迴光奏鳴曲》作為資深攝影師錢翔首次跨入執導長片的處女航,卻使用了大膽得不似新手的的拍法:從開演二十分鐘後直至結局,所有演員就幾乎不發一語,以肢體動作與顏面神會來發展所有的劇情。並非無聲,卻很沉默,片中的沉默時刻,都有一種罕見的蒼勁清冷的基調。在鏡頭的異化之下,《迴光奏鳴曲》中的整座高雄都成了水泥牆與腐朽物的棄置場,不自然的慘白色調與舊繡質地,讓高雄無比蒼茫也冰冷,彷彿是都會人們溝通的虛偽,終將自己的住處也累化出了冷漠的市容。切合了沉默這主題,也造成了影像上的奇觀。

我是去導演場看的片。電影播畢,有觀眾問「為什麼選擇了這種方式來拍電影?」錢翔的回答是「因為我認為言語永遠不夠真實。」為此,《迴光奏鳴曲》選擇了從敘事形式上就徹底丟棄了對話,來逼使觀眾反思對話。

近乎默片的演出緊扣在單親織工的一切,因為沉默處處充斥在她的生活與生命之中。織工不停與女兒溝通,卻落得女兒有應無答,對比女兒跟男友在電話中的有說有笑,這對親子因多話而失格的關係,是話語不能甚至阻礙溝通的印證。這也是《迴光奏鳴曲》對觀眾擲問的隱題。它在問:「言語是否在不自覺間宰制了我的情感,進而宰制了我們的生活?」

言語的誠實,其實無時不刻左右著我們情感與生命的真實。人說的話總是太容易夾雜謊言與曖昧,且總不自覺;當我們漸漸相信他人喧嘩中的謊言,也被自己回話中的曖昧催眠時,人與人對彼此的情感也就逐漸麻木,再無溝通的可能。

這不禁讓我想到《世說新語》裏的一段記載:「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此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對於崇尚靜默的南朝文士而言,為了隔絕凡煩的叨擾,偽裝成一個啞巴是一種必然的修道,因為言語能騙眾生,更能騙自己。



***
如果言語是這樣使人性失焦的媒介,《迴光奏鳴曲》的故事則讓我們看見一位凡人因緣際會抹殺了這個媒介後,反而「修得了道」,從麻木中重新發現了自己的人性。

當織工逼近無望之際,她卻意外從一位暫盲暫啞的傷患身上得到某種牽絆。織工從與傷患手把著手的肌膚之親中,逐漸找回了一種真摯的溝通,也讓她那被現實生活的洪流壓抑無邊的情感世界,終找到了一道洩洪的出口──本片的英文譯名,就是EXIT。織工的生活失業又失落,卻沒有因此失焦,在經濟與肉體的「發聲權」雙雙被剝奪時,她反而因禍得福,成了當今碩果僅存的修道者,她摸索自己的內在,也摸索著人如何能不用說話,也能理解彼此。

平心而論,作為操作無聲演出的概念型電影而言,《迴光奏鳴曲》玩得只算拆強人意。無聲演出在今日本來就算不上甚麼新鮮的嘗試,每年總不乏些有才導演(自認或公認則自由心證)去挑戰默片。跟幾部默片名作相比,《迴光奏鳴曲》顯得錢翔想拍默片,卻克服不了肢體動作表達有限的難關,只得讓電影耗上三分之一的開場時間才說完了女工失業的「序文」。鋪陳長得令人無奈,而且說得實在太多,顯得默片的「正文」沒那麼沉默,也沒多麼會玩。加以片中有幾段「用牆壁演戲」的調度,實在頗有蔡明亮電影的味道,配上陳湘琪做為蔡明亮御用女演員的身份,也讓錢翔的這份挑戰背後徘徊著蔡氏風格的影子,且晃動得有些勉強。

但《迴光奏鳴曲》在角色情感上的丰采仍舊是動人的。若說這層「修道」之旅是全片的主題,詮釋這些「道人」的演員們就是首功的龍睛。

東明相飾演的病患固然是他個人又一回的出色,但貫徹全劇九成的表演能量,都在主人翁陳湘琪豐沛的演出層次上。陳湘琪透過視線的恍神、兩臂的無措與肢體不自主的駝背,讓她飾演的角色女工雖不開口,卻能散發出一股在期期艾艾與支吾其詞間游移的氣息,把這個壓抑極深的情緒醬缸描摩得無懈可擊。全片的情節迭落也全然聯繫在陳湘琪演出的層次變化上,最高潮點的破門大戲,她的演出隨著長鏡頭一氣呵成,醬缸爆裂那瞬間的澎拜,拿下一座金馬影后,實不過分。在《迴光奏鳴曲》這環概念抽象,形式刻意的框架中,兩位演員賦予了作為電影藝術而非禪語真正需要的動人感性,才讓電影強調的真實情感有了服人的一瞬。演員們的出色詮釋,挽救了這部電影差點淪為全然說教的錯棋。

或許《迴光奏鳴曲》就不該是一部長片。這則授道記該是一小時的特輯甚至短片,表現上會精鍊得多。雖是如此,假如接受了錢翔玩默片形式玩得不夠好的事實,就全片整體的圓融觀之,《迴光奏鳴曲》仍是我在2014年印象最深的臺灣電影之一。

 4 ) 一个留守妇女的中年失落史

很多片子用“奏鸣曲”为名,如英国电影《春光奏鸣曲》,韩国电影《恋之奏鸣曲》壹《恋爱小说》,国产片《业主奏鸣曲》。

男主“失明”躺床上这个,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个国产片《地下·香》。男主也曾经意外“失明”一段时间,是女主一直照顾他,一个地下室边缘人物的北漂故事。

卫生巾的特写很恶心。想起多年前租住在一楼的时候,楼上高空抛物,就有丢下带血卫生巾的,那个物主女人是不是有神经病啊?虽然说女人来大姨妈会变得有点不可理喻,但拿卫生巾乱丢是个什么意思?还有那种把卫生巾丢到马桶导致堵塞的傻缺。

制衣厂看着很有亲切感,LONG LONG AGO,曾经在一小型制衣厂体验过两个多月。

 5 ) 女人四十

奏鸣曲,Sonata。
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四十五岁,更年期女性。快乐的快板被抽掉。从不再被弄脏卫生巾的那一天开始,新的乐章开始。或许,是新的一首乐曲开始。慢板。

更年期,潮热,烦闷,头晕。身形还维持着少女的体态,远远看还是年轻的模样。只是茫然地从医院得到诊断后坐在公车靠窗的位置,模糊的街灯映出她茫然的半边脸,眼下的皮肤已然有些松弛了。

在大陆工作一直失联的丈夫,谎称上了台北却宁愿在高雄和男友鬼混也不愿意接听电话的女儿,手术后在床的妈,过时的成衣厂发了最后的薪水,和一台缝纫机。贴了壁纸边角一直卷起的房子,灯光青黄惨淡,照得屋里游魂一样的人脸色发青。

生理的,心理的,无法被排遣的烦闷,和一直抽纸却擦不完的汗,在海洋性气候的台湾。

对床的男人失去了视力,行动能力,表达能力,或许还有听力,和家人。他唯一的表达途径是受损的声带里喑哑的嘶嘶声和呻吟。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那可能是嚎啕大哭也无法发泄的悲怆。

她为他擦拭身体,触碰他即使受伤还是充满生命力的身体。如果说从一开始带有情色欲望的意味,指掌开始接触,摩挲,交握开始,就有了彼此慰藉的神圣意味。

当他开始听得见,她回避了。他用拳头击打窗栏,那是唯一可以替代他发声的途径。从窗帘掩映的缝隙里她的背影萧索地,瘦弱地,单薄地,小心翼翼地露出小半张想要探听却不敢探听的脸。

她像游魂一样,站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又像游魂一样回到医院。她用口罩蒙住自己的脸,又蒙住他的眼睛。他嘶哑着断断续续地哽咽,听起来摧人心肝一般。即使拥有语言,也不能像这样失语者的呐喊更让人不知所措。

离群索居的人,很容易失去那一点脆弱的和世界连线的线索。吃一顿快餐店的晚餐,要比划着穿上好看的衣服,坐在窗边位置迫不及待戳破珍珠奶茶的盖子。像看一个新的与己毫无关系的新世界,美丽,热闹,而陌生隔离。

垃圾收集车慢慢从远,到近。扩音器播放的音乐声,从小,到大。门一直打不开。直至音乐远去,消失。她崩溃,哭泣,暴怒,拍打。门开了,她跌坐在地上,漆黑的楼道里轻轻地回响着她的哭声。

终章,回旋曲。

任何年龄层过渡段都是如此惶惶煎熬。从孩童到青春期的惊慌失措,从少年到适婚青年的定位迷失,从青年到麻木定式的中年。找不准下一步该踩在哪里,又回忆不起到底从前的哪一步开始走错,才走到荒唐无稽的当下。

如果人生也可以是一首奏鸣曲。从四十开始,会是新的一章,吗。

想重温许鞍华的女人四十了。

 6 ) 寂寞在歌唱



    若然寂寞在唱歌,会是怎样的节奏?

    是电话那边公式化“你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未能接通”的冰冷应答?是陈湘琪害怕一停下来就会无所适从的缝纫机声响?是东明相在病床上无法抑制的哀嚎?还是舞蹈室里踏在节拍上的舞步?



    她想快乐的畅泳,却在现实的鱼缸中搁浅,出口在哪里?离开台湾往北上广发展的,除了了无音讯的丈夫,还有制衣厂老板的儿子,或者苦苦求存,又或是商机无限,他们代表的那一代人,选择离开;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叛逆的女儿,还有这些被现实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留守妻子。看似美满,其实一切尽失,青春早已死去,连更年期都匪夷所思的提前到来,回光奏鸣曲,更像是急速衰老的哀歌,若然不是有那个陌生的闯入者。



    是怜悯?还是需要医治别人的苦痛来找到自我释放的出口?说不出他们谁更寂寞,即便是深夜皮肤上细密的汗珠与鲜红得耀眼的唇膏,乃至妖艳的花裙子在公车上抓住疲惫男人的目光,这些微不足道的、连欲望都算不上,纠缠的手,只是需要不同体温和肌肤的触感,让他们感觉彼此被需要,彼此还有活着的感觉。



    到最后,打开生锈损坏的门,空荡荡的走廊里,谁来聆听内心寂寞的歌声?出口,难道不是另一扇门吗?



    蒙着纱布的东明相,恍惚就是李康生,而满是蔡明亮味道的镜头里,我们想找的,其实是另一个人内心的洞。

 短评

一部用影像說故事的電影。聲音在其中亦佔關鍵的點題效果(例如末段垃圾車音樂是"少女的祈禱")。中年婦女的寂寞煩悶,彷彿失去定位。卻也不知從何突破。在長年束縛裡近乎枯竭的內心,其實還壓抑著某些躍動。陳湘琪演得太棒了。台詞很少,全靠眼神、情緒與肢體表演。極細膩精彩!!!

8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手法刻意,陈湘琪真美,是真的美,内外一体的美。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台版“女人四十”。不经意间找到了在生活中逐渐消磨掉的母亲性和女儿性,然后又在不经意间变回了失却了性别的行尸走肉。以极少的台词和极为细致的表演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叙事又让人感觉缺乏连贯性。总的来看,这部处女作有点儿类似于楷书没学好就要写行书的感觉,虽然如此气韵犹在,依旧让人动容。

1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结尾处,陈湘琪撞开门的那一刻,接着镜头从室内转为楼道远景,孤独落寞全都涌现出来,味道一下子就有了...其实,前半部分还挺中规中矩的...

1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女主凭借此片演技打败了巩俐拿金马就很离谱,开后门也不是这样的开法。

19分钟前
  • 阿里米米
  • 较差

是寂寞芳心,也是百年孤独。闷片在某种意义上更凸显个人的独角戏,去年金马奖上胜出巩俐赵薇拿下影后,除了它更台式,也因为那一句,很轻的电影有很重的人生。结尾戛然而止的点很好。如同英文名Exit,她哭完用力撞开困住她的门,但无人知晓空虚的人生能否寻到出口。陈湘琪某些侧脸神似李心洁与周慧敏。

2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什么破玩意也能获奖?

24分钟前
  • a boom boom ba
  • 很差

蓝色大门摄影师钱翔导演处女作,陈湘琪被拍得很美,还是蔡明亮的状态。导演解读片名:青春的回光返照,三段式奏鸣曲。半小时后没一句台词,全靠缓慢肢体动作,最后数分钟长镜头破门。内地打工潮,更年期状态与心理,女性形象细致入微。忘不了摄影老本行,很多大特写和带框远景,一点点配乐来自雷光夏。

2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无援的更年期中年女性,冰冷、焦躁,没有出口,在家中厂房医院设置了许多牢笼意象。声音设计是另一条线索,到了最后超长镜头的撞门声达到一种噩梦。那个男子虽然是必须,但感觉有些败笔。作为新导演,似乎没犯什么大错误,但总觉得是概念先行了,故事单薄,只能依赖陈湘琪的独力表演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有興接到導演場的招待,在看完電影後立刻把一股腦兒煩惱都問了導演與主角。照錢導的說法,這部後半段的默片呈現,並非炫技,而是全片的隱文本,那便是對語言的不信任;人一說話,真實就消失了,所以女主角前半小時的所有對話,都隱含太多心機,讓她壓抑,唯有當人從語言中閉窗,人性才開始啟程。

3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Exit」顾名思义,打不通的电话,推不开的门,推开门后的空寂冰冷。剧本太过单薄,几乎只是为了营造这种低气压的氛围。更年期女性的焦躁不安、晃神忧虑、燥热心烦被陈湘琪一人立了起来,再激扬的探戈伴奏曲也要被巨大的孤独无助吞噬。陈湘琪依然很美,笑起来的酒窝依然年轻可爱。

34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比《黄金时代》的汤唯强太多,也不比《归来》的巩俐差,确实好。

38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力荐

女主角正好展示何謂用生命去演戲,她的演出極之好,極有說服力。

43分钟前
  • chestnut girl
  • 推荐

看不到脸,没有台词,剩下的只有肢体表演,可同是强调身体的演出,陈湘淇的表现尚且不如巩俐十年前那部被金马拒之门外的《爱神之手》。 很闷的电影,最可怕的不是闷,而是闷到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

48分钟前
  • 肖发发
  • 较差

台湾近年一些小众电影,喜欢选择一些阴暗的陋室,缓慢沉闷的节奏,木讷的路人甲表演方式,夹杂闽南语的对白,讲一些底层的事,大部分都是走进装逼的死胡同。

53分钟前
  • 胖胖谢景行
  • 很差

她就像铁栅栏上的花,向阳绽放着。只不过,她是铁做的,死死地被钉在柱子上,在夜里冷却热情。

58分钟前
  • Page_Chen
  • 力荐

能PK掉巩俐的女主角?金麻将厚颜无耻啊!

1小时前
  • 孤鸿影
  • 较差

只有沉下来看,才会进去这部电影,否则两个世界,不需要浪费时间。陈湘琪的演出,超满分。是生活的那些磨难与沉淀成就了伟大的表演。对了,不要忘了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演员,东明相。就凭东明相哭的那场戏,是可以直接拿去年金马最佳男配的,可是连个提名都没有。都是在用灵魂演出的演员,向你们致敬。

1小时前
  • bonnnysun
  • 力荐

重头戏打死不给女主角正面脸部特写,拍那么多背影和侧面是闹哪样!拙计!

1小时前
  • 丽花丝宝
  • 还行

一个独居中年女人,一扇推不开的门。影片沉闷并不压抑,处处是欲望与孤独相互交缠。女人每次穿戴美艳画好了妆,来为对床的眼疾男子擦身子,却在男子睁开双眼之后不敢前去,甚至用口罩蒙上男子的双眼。节奏极其迟缓,剧情对白寥寥,充满了导演强烈的自我风格。最后高潮戏女人痛哭的长镜头非常让人困睡。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