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秦帝国之纵横

大陆剧大陆2013

主演:富大龙,宁静,喻恩泰,傅淼,杨新鸣,李立群,姚橹,杨志刚,赫子铭,周波,田小冰,刘钊宏,袁菲,荆浩,张振华,孙霆,蒋一铭,周征波,赵毅,孙强,高海成,杨紫嫣,罗天佑,战鹤文,丁嘉兰,任正斌,王彩平,张太龙,彭志东,孙飞虎,贺云庆,闫以昌,刘辉,张博,王俊鹏,王嘉浩,雪菲,闫沛,王运生,朱梓郡,彭波,郑天庸,张璇,魏华,焦刚,夏侯镔,成国栋,王大奇,赵波,马卫军,刘畅,廖东力,王宁,何勇生,刘磊,刘天佐,黎明明,郭家铭,王笛,陈昊,陈晓,李保成,朱军

导演:丁黑

 剧照

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5:07

详细剧情

  东周列国,百年征伐,兼并挞伐,此消彼长。时至战国中期,七国并霸。曾经险遭灭国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迅速崛起,成为西北旷原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保守势力的逼迫下,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富大龙 饰)被迫车裂商鞅,却也以消极的态度抑制保守一派。齐魏相王,雄心勃勃的秦惠文王在极其凶险的局势下登上国际舞台,同时铲除国内以甘龙为首的反对势力,为雄霸天下铺平了道路。国力衰退的魏惠王(李立群 饰)为遏制强邻的东进态势,任用苏秦的六国合纵之说以陷秦国于孤立。而秦国在不断蚕食周边之际,也启用张仪(喻恩泰 饰)提出连横的对策。豪杰贤士竞相登场,战国历史进入了最颠荡起伏的时代……
  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二部改编。

 长篇影评

 1 ) 战国一隅,上善伐交

隋唐英雄传在各大电视台热播之时,期盼已久的大秦2悄悄地在百度放出,终于一扫各种天雷滚滚的穿越剧令人精神一振,如饥似渴一口气看到十三集。不知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了加长片花后就打了那么低的分数,难道是被那些雷剧养歪了审美情趣。看到那么低的分,忍不住加了一颗星。

目前为止个人对纵横的评价:超越第一部裂变,少了拖沓少了叽歪的虚构情史,台词精雕细琢煞费苦心,情节到目前为止算是紧凑流畅水分极少。没看过小说,但第一部里的商鞅也忒完美了忒主旋律忒儿女情长了。。。从其他地方看到,好像小说里就是这样,司马迁班固表示很无奈
变法以后的秦国处于过度期,还没有强大到招呼也不打就灭了你国家的程度,所以此时只能上善伐交,外交与战争轮番上演,终于走到了“诸国先卑秦后惧秦”的一步,合纵连横的外交谋略放到今天也十分适用,真真佩服那时的众多子们。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的许多经典论著都是很多人现在都研究不尽的,这种圣贤井喷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
吕秀才终于成了子们的其中之一。喻恩泰的口舌辩士张仪真是绝了,平日柔弱谦和,到关键时刻却有摆布诸侯的爆发力,特别是第十集在惠子面前一番强势霸道的叱责由弱渐强酣畅淋漓,忍不住来回看几遍。至于苏秦张仪中为什么没苏秦就不多说了,他们其实不是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再伟大也有弄错年份的时候,不过也难怪,他参考的《战国策》原本就错了,于是就这样弄丢了一位子:犀首公孙衍,可能小说(其实这书作者是谁都不甚了了,反正就跟当年明月一样就是一某个朝代的死忠粉丝)中就已经大大丰富了他的戏份,这位才是当时与张仪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很有意思,历史上,公孙衍本来是秦国大良造,而张仪相魏国,结果不知怎地交叉换位,这种事也只有在春秋战国才可能发生,那时百家争鸣,儒家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大的流派,市场份额不算独大,所以哪有什么忠君爱国的教条,爱我之才用我之才者才是我的君我的国。如果彼时有叛国罪这一条,恐怕那些子们都死干净咯。
提到荧屏上的君王,人们脑子里都是国强宝国道明,好像非得那样高大全才算演的好。这位秦惠文王耳目一新,很多人拿他和前一代的侯勇比,多此一举,富大龙没必要向劳模一样的秦孝公看齐,他演出的是自己的特色,虽有那么一点舞台剧架势也不妨他骨子里透出的王者气度,书中所谓深沉内敛,他表现得并不十分准确,却也有几分味道,观者也不需太苛责,比起黄教主当年那位垃圾剧里的汉武强上万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提到那些明君帝王,往往是光芒万丈完美无缺,就算做错什么事都是有苦衷的肚子里和着金灿灿帝王泪的,歌词还要唱“真的还想再活500年”(参看康熙王朝)“ 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参看汉武大帝),不遗余力得歌颂王权,太过了,在我看来“黎民百姓长久功名利禄短暂”(参看90年代东周列国春秋篇)才道出了真理,虽然这部纵横还是偏颇了很多,但多少恢复了些当年历史剧制作严谨的风气。
非议多的还有后宫戏,个人觉得恰到好处(实在是被其他剧摧残的要求降低了),礼乐崩坏之后儒家礼仪王道之前确实人伦混乱,父占儿媳,君淫臣妻,口味重得连莎翁都要厥倒。鼎鼎大名的宣太后羋八子,堪称战国第一豪放女,史载她曾说过:“我服侍惠王的时候,惠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感到很累,有点吃不消。但当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反而不感觉吃力了。。。” 说得那么直白,现代人听了都要脸红,她以床上功夫摆平义渠,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搞定秦国大患,另外还不忘牢牢捏住自己的儿子赢稷,把持朝政长达41年,真是个厉害的女人,如此精彩的人生,在惜字如金的史料记载之外留给后人巨大的浮想空间,而剧中虚构的部分总是点到即止,没有脱离正史主线,至少没臆造个什么墨家杀手之类的(第一部这里太莫名其妙了),拍得并不为过。
因为偏爱所以顺带要替道具布景说一句,毕竟2千年前了,差不多有秦风就可以,不要要求太高,什么马战不该有马镫之类,哪找那么多能骑光背马的群演啊,兵马俑里的秦甲感觉出来了,凑合吧
才看了十几集,后面会不会像第一部那样开始拖沓尚且不知,不过要拍到昭襄王,这当中几十年的历史精彩纷呈,51集不会很水。。。

----------------------------------------
加班加点看到34,战国七雄算是都照了一遍面了,且不论老配角魏国,最出彩应当就是一代风骚的屈原屈大夫了,以张仪口中那个“后生小子楚国新任左徒羋原”初登场,一开始对这个陌生名字完全不感冒,后来才反应过来,可怜年少得志的他,纵使才情风流气节高尚头脑清醒目光长远口才一流等等等等,也抵不过气数2字,在楚国这个庞大的家族企业中四处碰壁,受尽委屈---怪不得姓屈。相对的战国下场最窝囊的诸侯楚怀王也算到位,贪婪市侩,精明却不英明,这张面孔貌似还穿越到赵氏孤儿里当了晋公,戏袍都没怎么换吧
秦从惠王一直到昭王为了壮大自己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无耻啊,不过不这么流氓哪有嬴政最后只花了10年便扫平六国的一气呵成,也因为如此历来文人都对这几位王都没有好感,当然张仪这位天才欺诈师名声也挺狼藉的。既然是站在秦国这边的电视剧,难免要逆转一下,于是在时不时挺烦人的bgm烘托下,个大忽悠正大光明地将割让的地盘从六百里偷梁换柱成六里,观众们还要为这样的无赖行径叫好,耻笑那倒霉的怀王活该,是非曲直有时候是可以任后人随便颠倒的。好在历史还是历史,楚人的恨意由此种下,直至“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再后来就不必多说了,大家都熟,11年12年大荧幕商业片就两部

ps:话音未落,三国版楚汉传奇上演,80集啊。。。看了两集,如果按这个节奏来拍纵横,估计得上一两百集

感情戏开始水一点了,不过看在后来扯到燕哙让位的燕国重大事件上就姑且忍了吧

不知道原著如何的,这部电视剧的野心大概是想把以秦国为主线的战国史都囊括进去,所以其它六雄都一一着墨,乱是难免的,谁让那时就是这样的呢。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在惠王时还年少,只是一笔带过。昭王时,赵国不再边缘,长平啊,40万啊,古战场遗址至今仍能捡到那些不愿化作尘土的白骨---白起麾下的大军指哪儿哪儿就几十万,相比之下同时期的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共和国真是人丁稀少---扯远了。
------------------------------------------------
终于出全了,慢慢来。。。本人比较懒,顶多查查维基,或者重温一下左传史记,因为都够短。只知道故事主线对照着维基上关于秦惠文王的时间表都挺对的。前一阵看翻百家讲坛,周汝昌先生闲谈四大名著,曾说写三国演义最是容易,因为骨架都是现成的,后来的创作就是往上贴肉,再怎么贴也不会走形,七分戏说,三分史实照样精彩。彼处的七分到了长片巨制的大秦帝国大概要到八分了,既然虚构占那么大比例,又何必如此较劲呢,精彩便好了,总比看着那枯燥的编年自个儿脑补强。

秦是那个时代孕育出的军事强国,一完成了使命便“传不过二世”退出舞台。他的命运有点像后世的蒙古帝国,发家史征战史荡气回肠,但无论如何去演绎夸耀,最后都被早早的卷进历史车轮一碾而过。
---------------------------------------------------------------
看完了,剧情基本没有失控,赵雍终于成年,胖墩墩的,戴了一日本天皇的帽子与当时尚未回国即位的燕昭王唠嗑,双手握于袖中还挺萌的,反正后世很难考证秦以外六国的装束,这槽点一笑而过得了。但是武王之死却笑惨了,尼玛本来这事就够搞笑了,结果改编了一下,三位力士的暖场立马无厘头起来,武王想举周王城的龙纹赤鼎,乌获先上,举高半尺体力不支捧鼎后仰倒地,被压得口吐鲜血,孟说扑上去哭喊道“乌获兄啊乌获兄”,第二位任鄙紧接着再上,以一模一样的倒地姿势被鼎压地吐血,孟说又扑上去悲痛道:“任鄙兄啊任鄙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唐伯虎手提小强:小强啊小强,你死得好惨哪。。。

还有就是义渠琰这伏线挺失败,从他出生就有异象,胎记成凤凰形状,幼时聪明伶俐沉着冷静历经坎坷等等不凡的设定来看,他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个有数百圣斗士跟随的雅典娜吧,但却一直在打酱油,结果没起啥大作用就挂了,喝毒酒那一刻我又仿佛看到了哈姆雷特他妈。。。

不过之后紧随而至的屠杀比较震撼,什么拿下问罪,狱中候审罗里吧嗦的都没有,就是赤裸裸的杀戮,公子壮缳首吊起被人屠给屠了,跟随他的氏族血染王庭,这一幕太熟悉不过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再上演何其残酷。

以上不足仍不变我的评分,实在是它的优秀被那磨磨唧唧,十分“生动有趣”“老少咸宜”的烧钱大作楚汉传奇给衬托出来了。


-------------------------------------------------



哈哈,这样一篇絮叨叨的评论给5毛怎么够呢,起码得付我1块吧

 2 ) 原著爱好者不敢理性点么

这部电视剧的受众主要还是集中于原著爱好者与历史剧爱好者,所以也就形成了褒贬不一的局面。
原著爱好者通常是以大量替换原著情节、气质与原著不符等理由与电视剧第一部进行比较,得出弃其精华的结论,本人不敢苟同。原著本身对历史主线的把握是存在严重偏差的,这点经常被原著爱好者举例《三国演义》反驳。然而《三国演义》的诞生背景是街头评书,也就是讲给当时底层无法接触史集的民众茶余饭后的故事,但是当代历史剧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创作显然是不符合时代的。当代的考古学界愈发严谨,大量的历史事件更加明晰,电视剧以错误的历史进程创作发行,对于史实的普及是极为不利的。我并不反对在现有考据历史上杜撰虚无情节,达到情节张力的目的,但是无端的改变历史线路,写作成书或许还可以接受,毕竟阅读此类书籍的群众还是有一定历史基础的,但是电视剧作为一个大众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打着历史剧的名号曲解历史,恐怕影响的将是一代人错误的史实观。你要表现某种精神可以杜撰历史事件的原因(毕竟史书有大量留白),却不能生生的扭曲一个事件。

 3 ) 强过第一部

批大秦帝国第二部的人太没有眼光,第一部才是一部烂片,第一部严重缺乏历史厚重感,叙事拖缓,很多情节象言情剧,语言思想简直就是现代都市励志剧, 单说秦孝公而言,在奴隶制后期的君主,其行为思想表现拿到今天来,都是一个完美的领导者,剥去角色的表面看内心,其思想意识都不是古人,而是一个现代人,简直体现不出古时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更不用说历史厚重感,说白了就是一部分现代励志剧,只不过披上了古装的外衣,我看到一半就实在看不下去了
第二部纵横,我看了前10集,只依这10集说,故事情节紧凑,主次分明,至少体现了战国纷争的国家和谋士智慧,纵横家的智慧让人折服,众演员的表演也胜过第一部。

 4 ) 我喜欢富大龙,我想看你演电影

我喜欢富大龙,我想看他演电影
看到赢驷出现的时候我是感动的,因为裂变里的赢驷扮演者一脸老相满脸痘坑嘴巴好像还有点歪,实在感觉不到王气。纵横里换了个白净的小生,虽然脸小骨架也不大,但胜在颜值不错,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脸不是一切,剧情最重要。
穿着秦服梳着秦髻一脸假笑的赢驷看起来和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简直一模一样,充满了莫名的喜感。


我想说,这个剧组还挺会选人的。
前几集一直觉得这个赢驷有点萌,但又有点假,跟谁都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特别是在暗杀行动失败后和公孙衍对谈诚邀衍入秦的时候。赢驷对衍的能力赏识有佳,想笼络对方为己所用,对谈时语气谦卑满脸堆笑,但明显目的性很强,潜台词大概是“你的能力我正好需要,你来,我们一起干大事儿。不过你不来,我也有别的选择。”很实际,很功利,缺了那么点真心。但仔细想一下,帝王这样权谋计量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就算表演有点用力过猛,但意思到了也就合格了。
和魏国小姐的对手戏终于让人觉得这个这个君王还是有点人气的。在和假扮丫头的小姐的口舌之争中,赢驷从开始的隐藏和不屑,到对小姐的知礼、勇敢的吸引,再到挟持小姐出逃途中的克制和心动,终于让人看到了这个帝王身上普通年轻人的烟尘气了。到了临近分别的时候,万年心机boy的赢驷竟然强吻了!男人味爆棚!临别的时候还强行赠玉,拉着小姐的手又调戏了一把,惹得小姐又恼又秀又脸红,看得老娘的少女心都萌动了。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能抵挡得了呢?恨不能自己当回女主体验下被君上调戏的感觉~【羞】
裂变的豆瓣评分九点多,纵横才八点四。但在我看来纵横比裂变要好太多。裂变太传奇太简单,商鞅和秦孝公就是中心,其它都是配角。纵横复杂得多。秦惠王和张仪是主角没错,但是世界不是围绕着他们转的,他国的君王臣子学士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战略考量,没有谁比谁伟大,你有你的算计我有我的心机,你来我往,谁都是俗人。但又都是高手过招,分外精彩。更重要的是纵横比裂变尊重历史多了,徐州相王,秦魏函谷关之战,五国合纵伐秦、秦楚大战,秦征巴蜀、灭义渠,秦国的几项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都表现出来了,也算是学习历史了。
赢驷在位26年,每天都在想秦国的战略发展规划,每天都在想用什么人做什么事,国内外各种集团关系怎么处,留给自己的享乐时间简直少到可怜。也就对纾儿的时候流露一点儿女柔情,对芈八子的时候放纵一下自己的本性 ,其它时间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连面对儿子的时候都是在考虑他们是不是合格的未来领袖,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辛苦的。所以说如果不是对家国和权利有着天生的执着、热爱,一般人还是不适合当帝王,太累。
霹雳天下的赢驷四十六岁就病死了,这和他长期过劳不能说没有关系。就连在病得神志有些失常的时候,还在想着身后事,想哪个儿子继位对大秦好,想着怎么为下一任君王扫除障碍,甚至为了赢荡(这名字也是醉了)的顺利上台,他差点要了自己心爱女人的命。
不得不说,富大龙(这个名字也是醉了,忒土。他不红和这土气的名字绝对脱不了干系)把赢驷人生最后几年演活了。一个人被疾病折磨到神经有些失常,但还是要和疾病做斗争,拼尽力气让自己保持清醒,为大秦机关算尽。演好一个百分百的智障不容易,但演好一个半失常半正常的人更不容易,在理智和疯狂之间自由切换,不仅考验演员的演技,更考验演员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理解。


赢驷是个国事至上的人,秦国的发展是他永远放在第一位的,自己爱的女人和孩子都要往后排。他一直是个坚定果断的人,但在人生最后一段日子,因为疾病的影响,他开始有些反复,在立嗣的问题上最为明显。从清醒的时候许诺魏纾,到思来想去倾心稷儿,又因秦国公族的思量最终决心放弃稷儿正式立赢荡。人物的反复和秦国发展、多方势力交织在一起,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他知道自己喜欢芈八子,喜欢赢稷,但是为了秦国,他竟然设计亲手把心爱的女人送进大牢。他担心她们,但是为了秦国的稳定,他没给芈八子和赢稷流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最后把他们送到苦寒的燕国,自己忍着心痛扑在公务上,孤灯强撑。而芈八子的死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赢驷终于力不能逮,撒手而去。
很显然,富大龙是个领悟力和表现力都很好的演员,他可以探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连人物气质都可以自如切换。如果有机会,我想富大龙还是有希望向着杰克•尼科尔森那样的大神级表演发展的。不过翻看富大龙的履历,他虽然演技好,但资源看上去有限,没有什么大牌的朋友圈,据说微博粉丝才一万。而且富大龙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当好演员,无意当大明星。虽然琴棋书画样样通,演技特别好,但是每次出席活动的时候那请不起造型师的look也是让人捉急。社交活动也乏善可陈,很少和明星大腕一起玩。
在娱乐圈能保持本心做自己的事确实难能可贵,但是这样确实会错失很多机会。被纵横立的赢驷惊艳到的我又特别想看到富大龙出现在大银幕上,去演更多更多好作品,创造属于自己的经典角色。我相信他有这个实力,只是缺少一些机会,而有时候机会又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唉,做演员也是难。不管怎样,富大龙我会持续关注你哒~

 5 ) 嬴驷的疯癫。

看到秦惠文王季年神志失常我就在想,这样编剧合适吗? 想了一阵子,最后的结论是合适。 史书上对秦惠文王的记载很少,创作这个人物,或者说创作战国人物、事件,都要花费巨大的心力。但终归是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这是不变的依据。 秦惠文王四十五岁病逝,并没赶上秦太子嬴荡的成人礼,更不用说婚礼了。电视剧的编剧把这些都放在惠文王在世时。 剧情到了册立太子的部分转入了内政主题,与列国之间的伐交退居其次,而这个时候惠文王病了。什么病呢?不知。别说2300年前的人,就算是300年前康熙的死因也莫衷一是。那么对于编剧来说,“病”其实是个好噱头,可以由此反映出很多现象,借此来表达主题。 秦惠文王病倒之前,有志有勇,稳健睿智,就算有失策,也能力挽狂澜。五国攻秦时产生过犹豫和怀疑,险些丧失斗志,但人生整体而言是强悍果决的一个人。英年辞世,留下的必然是图腾一般的英雄形象。缺少负面元素,高大全自然不真实。我想编剧利用“病”这个机会,尽可能全面的展现秦惠文王身为一个血肉之躯的模样。而疯癫比其他病症更能表现人物的多面性,且戏剧冲突强烈。 其一,嬴驷梦中见到已被诛杀的侍女项纹,随即向已战死沙场的嬴华求救。左右都是死人,惊醒后口吐鲜血。这是他对秦廷政局和自身安危的担忧,焦虑身边人的心机,也是对自己杀人的自责。之后的剧情惠文后和嬴壮、芈琰的举动成为秦王的关注所在。有控制,却不下死手,不想杀人,又不得不防。 其二,嬴荡婚礼上秦王神志格外失常。回内宫心惊胆颤避开所有人。嬴疾问他怎么了,他说怕,还说他若走了要替他守好秦国。这些都是对当年婚礼上魏纾刺他一刀的映射。当年列国来贺,不过是虎视眈眈看秦国易主的热闹。嬴驷没时间害怕,即便身上有伤,也要马不停蹄的处理内忧外患。看起来他好坚强。直到二十年后才表现出来。其实这种怕已经深植于他内心成为阴影。他对嬴疾说他若走了要替他守好秦国,应该是他被刺杀后的心境,而不是眼下身体不适担心身后事。 嬴荡闹家务,赶走了太子妃。惠文后带着儿子来向秦王领罪。秦王身体不适,王后要上前探病,被秦王阻止,别过来别过来,纾儿你别过来。可王后执意向前,秦王怒吼:“滚!!!”头痛欲裂,内侍要救护,却被嬴驷按倒在地,抽出剑来,一剑杀了内侍。此时嬴驷的表情,终于可以缓解病痛,可以解恨的样子。 开始看,只是单纯认为嬴驷犯病啦,神志失常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过后才想到,嬴驷如此完全是针对魏纾,他是想杀魏纾的。说“纾儿你别过来”时,他的神志还正常,但已临近崩溃,在最后的理性下,嬴驷拒绝魏纾靠近自己,估计就是怕精神失常后会伤害魏纾。到了头痛欲裂时已经不受理性控制。想必因为是一国之君,要对国家负责,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哪怕再恨魏纾也要以礼相待,不得废后。如果不牵扯国家利益,可能嬴驷早就把魏纾杀了。 其三,芈八子与嬴稷质于燕国。燕国内乱,秦王听闻这母子俩已不在人间,病情加重。一日,神情恍惚走出宫外,幸被嬴疾救回。嬴驷叨叨着:车裂商鞅,赶走八子;杀甘龙,车裂商鞅。 可能这是两种态度的叨叨。他不忍车裂商鞅,赶走八子。同时肯定杀甘龙、车裂商鞅是对的。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些都是他念念不忘盘桓于心头的事儿。杀甘龙、车裂商鞅都是单纯的政治事件,赶走八子牵扯到他的感情事件。他都没念叨嬴稷,只是惦记八子,可见这个女人对他多重要。 走出宫外,应该是嬴驷潜意识中不愿再为君主的表现。太累了。 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嬴驷吟诵了《诗经·秦风·晨风》中的最后两句: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惦记谁呢?应该是想张仪、八子和稷儿回到他身边吧。病逝时身边没有一个他喜欢的人,死在他恨的人怀里。而悲凉莫过于历史还在继续,你不能驻足流连。这种表现手法,是尽可能的接近真实,极为赞许。 其实伐交部分的各种刻画也很好。例如冯高事件。秦王人前人后都慷慨激昂斩钉截铁地说:我大秦宁失一国不失一士。可到最后还是把冯高送到韩国去杀头了。 秦王决绝的言辞感人肺腑,是真心话,但两国邦交又不能不把冯高献给韩国。那么这种真话就有可能是作秀,做给臣工将士们看,好让他们甘心情愿为秦国卖命。政治家的虚伪也就表现出来了。对陈轸又何尝不是,能为我所用最好,若用不了,我也就不在乎这个人才的死活。政治就是虚伪冷漠的,所以造就了虚伪冷漠的政治家。 虽说一会儿疯癫一会儿正常,但都有用意。疯癫时,嬴驷说的都是真心话,一个卸掉君主责任的常人感情。正常时,都是理性下的行为。疯癫部分的主题是嬴驷的负面,沉溺于感情,胆小懦弱,游移不定。人物整体刻画的篇幅比例,此部分不免有点少,甚至有硬性救急的味道。但无论多与少终归是安排了,丰富了嬴驷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其更为丰满有血肉。 ————————————————

另附:

关于富大龙的表演。

//movie.douban.com/review/13070920/

 6 ) 世道如此,悲夫張儀

我沒看過小說,我確實不知小說是如何的驚天地泣鬼神般精彩,我就是不解為何短評里的都是一星也就罷了,更有不少謾駡之詞。有人說是不是現在的惡劣的電視作品把觀眾的審美趣味給擺歪了,我覺得有此可能性。因為此劇,個人覺的已經強過不知多少現在正在播放或將來即將播放的作品,經過仔細查看短評和影評,大致揣摩了下給一星或是大罵此劇的人無外乎是兩種:一者在影視或文化界確有成就者,另外就是一無所知的茫然于世之徒。其既不知自己喜歡何總類型的作品所以遇上不對胃口的可能就憑個人好惡大放厥詞亦或是對作品年代史實不甚了解時便主觀臆斷,此即既無自知又不知別人說述為何物,只有可悲到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臆斷,這還是沒有自知之明,對一物不了解,大可不做深入評價可如是說這不是我喜愛之題材或是不知其優劣均可,為何要故作高深,以批評彰顯自己,這只能是自欺,他人豈會被這粗鄙之徒所欺。
另有人不知是對張儀還是喻恩泰頗有異議,說此諸如:張儀被帶入了其他電視劇的形象進來了,如何不妥,如何不行............
對於這我只能說這是,觀眾自己心亂帶入的其他形象特質,不是喻恩泰沒有代入角色,你看劇的態度導致你不能嘗試去理解人物和人物所處的背景。退一步說何況歷史人物史書只是給了個大致的框架說其一生為人如何人如何,具體細節並未有所謂正確與錯誤,只要演繹出其主要氣度就算是了不起的了!
如此精彩誠意十足的演繹,招致諸多誹議,而在另一端漫天飛舞的一路讚歌的宮鬥爭寵劇,我默然不知何如。世道如此,悲夫張儀!

 7 ) 赢驷八子大闹牢房的理解

大闹牢房那一场戏,我之前也没看懂,但现在也有个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八子质燕,从头到尾都是赢驷安排的。因为他意识到,他在立储上的犹豫不决已经给秦国带来了隐患,和张仪赢疾商量的结果让他做出了不能易储的决定。但当时他的犹豫不决已经让别人蠢蠢欲动了,芈琰事件更是让他意识到他的犹豫给八子也带来了杀机,他在跟张仪赢疾最后商量易储事件之前,又去警告过魏纾,让她不要再往自己心上插一刀,意思就是让魏纾不要参与夺嫡事件,但是在他下了不易储的决定以后,就决定利用魏纾和赢壮,因为如果陷害事件是赢驷自己谋划,那他还能控制最后的结果,而且能速战速决,行之有效,如果放任赢壮一干人随意做,根本不知道他们会怎样陷害八子和稷儿到不能收场。在所谓“幽会”事件发生以后,赢驷对八子的态度也是举朝观望的,毕竟八子犯错并没有连累到稷儿,而且如果赢驷对八子一味偏袒,八子一样能翻身,一样是赢荡的威胁,那那些宗亲可能对八子做什么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赢驷必须狠下心来补上最后一刀。他直接把八子下到了死牢里,他去牢房里探望八子,只怕有很多人在在监视赢驷对八子的态度吧,所以赢驷探监就是故意做给这些人看的。但是义渠骇也确实是他心头上的一根刺,他确实吃了一辈子的干醋,所以在那里阴阳怪气地和八子吵架,八子是真性情,从来不会服软认错,从来也不会曲意逢迎,然后俩人就果真大吵了一架,但是八子在大骂嬴氏宗亲的那些王八王孙时,赢驷回头往牢外看了一眼,这一点让我觉得他真的是故意做给外面的人看的,所以他说竟失态如此,寡人失悔,竟留你在秦宫这么多年,八子愤然回头,不再看他,自己哭泣,赢驷大哭,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和八子的最后一面了,他也知道他深深地伤了八子的心,再也不会好了。第二天张仪过来给八子求情,他在骂了张仪以后又把张仪请回来,他骂张仪也是为了表明他恨毒了八子,让人觉得他和八子再无可能,八子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之后他又把张仪请回来因为他需要张仪提出救八子的办法,其实做人质这个方法赢驷应该是有想到的,因为他不可没真的杀了八子,他在动手前应该就给八子想好退路的,只是这个方法不能他自己提出来,必须由别人提出来,最佳人选就是张仪,他跟张仪说八子他是一向宠爱的,说明八子在牢房里把话说的那么难听,他根本就没有生气,只是伤心。。。我只前也没看懂为什么在八子回头以后赢驷哭的更伤心,如果是生气,应该是甩手走,就算是后悔娶了八子也不应该是哭啊,他一个那么霸道的君王,哭多难看啊。。。可是赶走八子好比剜肉剔骨,驷儿真真是心如刀割啊。。。所以自己也失态如此。。。我个人感觉是酱紫,不同意的轻拍。。。

 短评

为了我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秦情结只扣一星!读小说时就觉得宁静是宣太后的不二人选,提早出场的芈八子风情万种仪态万千,宣太后也是我葱白的女性之一。没有苏秦,张仪的官配无可置疑的是惠文王,也算是模范君臣西皮。大胃王和惠子也很萌的,特别喜欢李立群念对白的腔调,白起魏冉,下一部看你们啦

3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推荐

富大龙演的真好!

7分钟前
  • Karl-Heinz
  • 力荐

富大龙啊!!!

10分钟前
  • 零雨其濛_Natsu
  • 推荐

无法相信秦王和走西口里的那个二傻子梁满囤是一个人,在这剧里霸道总裁感相当帅啊,喻恩泰台词功力真他妈强,张仪这种靠嘴皮子吃饭的名士国内还真没几个人能演,第一次见秦王时那大段大段半文不白的台词啊能涮下国内90%的中青年男演员。

14分钟前
  • 魔性舞者老司机
  • 力荐

芈月传的贡献是……你会认为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演技过于用力的嬴驷,长相有些老气的宁静……TMD就是天仙儿一样的人物……

16分钟前
  • 生活笔记
  • 力荐

演员都是原音,并且同期录音,难度很大。仅此一项,横扫国产垃圾配音古装剧。可惜的是,国人审美已被配音文化扭曲,已被雷剧扭曲,悲!

21分钟前
  • schechow
  • 力荐

这才是大争之世的气魄!

22分钟前
  • 楠枫风南
  • 力荐

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宁静前期有点装嫩 现在看了某传 呵呵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尤其是后来看了完整版 宁静最后一集不要太帅气哟 演技呀演技 除了芈八子 其他角色也很不错 好多历史事件还原的超赞 尤其是张仪骗楚王那段

26分钟前
  • 豆包不吃鱼
  • 力荐

想建一个“我们都爱秦惠王”豆瓣小组。。。。

27分钟前
  • Kimchi是谁的猫
  • 力荐

太好看了,喜欢里面的芈丫头,张仪,秦王,喜欢这部剧的feel,简直停不下来

32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大赞,虽然宁静老了,扮少女略违和,可是演到后来真是自带气场,大胆泼辣又富有头脑,果然不是芈月那个绿茶婊可以比的。其次,张仪也是演技十足,一点都没有吕秀才的感觉。富大龙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最后,傅淼王后的扮相实在美丽!

33分钟前
  • 香草冰激凌
  • 力荐

半月传太假,帝国一拍摄手法太老,都看不动,纵横一开场,富大龙就火力全开,年轻时期的飞扬肆意,老迈时期的疯疯癫癫,从头飚戏飙到死,过瘾。还有李立群这个老东西扮演的魏王,真实,嚣张,无耻的嘴脸很符合我对列国纷争时期一代昏君的想象。

34分钟前
  • 提奥
  • 力荐

敬那大争之世!

37分钟前
  • 真红羽莲
  • 力荐

从旁边芈月传来的……比起期待已久的芈月来,大秦更好看

42分钟前
  • 岑小果optimum
  • 力荐

秦王眼角眉梢都是风情,狷狂邪魅眼带桃花,如此妙不可言的一个演员却没演过什么妖孽角色,可惜了了。

44分钟前
  • Faust
  • 推荐

楚国以窃玉辱我,我必窃国以报之。

49分钟前
  • yaozuo3292
  • 力荐

和芈月传比起来,大秦帝国对历史大背景的把握,拍摄的精细程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简直比芈月传高了1000个武媚娘传奇。建议大家详细观看,这里面的秦惠文王、张仪、芈月、楚王等人物的历史细节高度还原。

52分钟前
  • 太阳到地球
  • 力荐

比芈月传良心多了

55分钟前
  • 易不易
  • 力荐

昨晚上看到3点,我是考研狗啊~原谅我以前不知你的好,超级喜欢富大龙的神神叨叨的嬴驷,23333

60分钟前
  • 张洁洁
  • 力荐

大争之世,风起云涌,锐士秦剑,杀伐热血。秦惠文王与张仪,意气风发,千古君臣,晚景却凄凉,后期观之不忍。许多人觉得该剧不如《裂变》,我倒觉得各有千秋风骨,富大龙的蛇精病霸道鬼畜帝王攻演得真乃绝色!

1小时前
  • 雷霆老姐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