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时代白日梦

记录片其它2022

主演:大卫·鲍伊,米克·容森,Mike Garson,杰夫·贝克,Trevor Bolder,Geoff MacCormack,Brian Wilshaw,Ken Fordham,John 'Hutch' Hutchinson,Mick Woodmansey,Carlos Alomar,Gui Andrisano,Ava Cherry,Robin Clark,Dennis Davis,Greg Errico,迈克尔·凯曼,Tony Newman,David Sanborn,Luther Va

导演:布莱特·摩根

 剧照

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2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3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4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5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6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3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4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5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6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7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8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19月球时代白日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6 10:05

详细剧情

  A cinematic odyssey exploring David Bowie’s creative and musical journey.  From visionary filmmaker Brett Morgen and sanctioned by the Bowie estate.  Five years in the making and featuring never-before-seen footage, experience it in theaters and IMAX this Fall.

 长篇影评

 1 ) 一场Bowie式的精神内涵影像投射

《月球时代白日梦》

一场极致的意识流+隐喻+粉丝向的视听盛宴。太多现代艺术的元素,从巴斯克基顿到到表现主义大都会、诺斯费拉图、到2001太空漫游……这部关于Bowie的内心抽丝剥茧的纪录片有着很高的门槛,其实影片很通俗、按照顺序讲述了Bowie从出道的雌雄、异装、到Ziggy、瘦白公爵、商业(Lets dance)、再到拥抱爱情、黑星等等的一系列自我演化,只是每一段加以了相关精神与主题的艺术作品延伸。之所以要称之为演化,是因为Bowie就如片中那样,并不是一个恒定的个体,也谈不上进化和升级,他永远否认自己,否认传统,并且拥抱新的事物。更难得的是,在片中我们可以太明显地发现Bowie那令人动容的品质——他对于异见保有谦卑,他极致地尊重差异。在最后的Memory of a free festival响起的时候,所有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我和Bowie在对于艺术多样性和尊重的看法上有着共鸣,或者说我向这种尊重表达最真诚的敬意。

这是一部Bowie式的电影,也只有Bowie这样的变化、多义性、真诚、迷幻,适合《月球时代白日梦》的拍法。在这个意义上,纪录片的制作形式完全契合记录客体本人的视听体验,太真诚,太爽快!纪录片就该这样吧。

 2 ) 一场关于自我的梦

2023biff imax

首先要说!!太喜欢这个了,希望正式引进放映,我要在imax场再刷!

说是纪录片,但是我觉得更像一个show,一场演出,在电影院的我都high起来了。

片名《Moonage Daydream》也是如此的浪漫。

说起David Bowie,我最先联想到的是标志性的Aladdin Sane,想到了他的夸张的跨性别造型。再其他,我就没有更多的了解了。所以,再没有了解,抱着没有很多期待的心开始的我,最终却是非常开心,甚至有点依依不舍的结束观影。

开场独白,说到了上帝已死,说到了音乐、艺术的意义,转接而至的就是迷幻的不安的,是大卫的音乐,是那个熟悉又不熟悉的大卫鲍伊。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听/看大卫的摇滚乐,在我看来这个超出了记录片的性质,而大卫鲍伊的一场show,包括他的音乐,他的生活,他的理念。很喜欢他说的在33这个年纪,开始觉得有明天了,means生活在有意义着。

最近正好在看很多现代主义的东西,这部电影提到了尼采,而我想到了毕加索,想到了安迪沃霍尔,想到了叔本华。

艺术似乎总是共通的,诗歌,音乐,舞蹈,画、雕塑等等。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表达我们那些我们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这部作品,我认为感受到了一些大卫鲍伊没有用语言描述的态度和想法。

总而言之,我喜欢这个电影,我希望再次观影。这个电影我有着音乐和音乐之外的很多感悟收获。

 3 ) 视与听极致!传记电影的一部佳作!

我看过的第1474部电影,《月球时代白日梦》我给8.1分。 英国传奇摇滚乐手大卫·鲍伊传记纪录片,梦幻!迷离!躁动!视听效果极致! 这次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版本一刀未剪!!! 导演布莱特·摩根的这部《月球时代白日梦》把大卫·鲍伊人生中罕见的私人素材呈现出来,真是让观众大饱眼福! 《月球时代白日梦》传记电影的一部佳作!

 4 ) 个人碎碎念

#纯属废话太多短评放不下才发的长评,,Not a professional, plz don't judge🙏

4 times the moon makes 1 full circle.

最初观感是no drugs attached的LSD / euphoria-like 视听体验,但越看到后面越感觉它像一场therapy👏 : 从一个不想展示真实自我而扮演无数角色、情感疏离犹如处在真空地带的empty vessel(P.S. 我从没想到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space oddity hhh),到more emotional and romantic than anyone would assume & wanting to bring warmth to ppl and show the real self的坦然自称为entertainer,再到遇到the right person后生活turned rosy pink... We audience grow with him along the way🎶.

看完惊讶于他对社会细致的观察,更佩服他一直pushing himself to the limits & moving on to new stages of art的充沛好奇心与创造力—— really the chameleon, generalist and an artist. 当然,还有他那份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 Do you indulge in any form of belief?" " Life. I love life. Very much, indeed." \可能我附加了太多个人感觉与解读("It's 'shoe' shoes, silly!"🙇),anyways..

Thank you for the journey, alien boi. Or just, David Bowie🎄.

P.S.大银幕上看David Bowie的脸好震撼.. 以及在情绪剪辑(?不知道叫什么不过管它呢)中看到Ginger 'n' Fred也很开心😋~

 5 ) 大尾巴鱼~

互文,重章叠唱,快速的剪辑,穿插的访谈,音像映画,一场幻觉盛宴 但不知道不太了解大尾巴鱼的朋友们看着感觉如何?不过就算了解他,如果你对自己,对生活没有追根究底的探索欲,大抵也只会觉得那些思考晦涩无趣 i can't tell you how much i want to go back to the 70s,strung out in ecstasy,drawn in illusions,我想在台下昏厥过去,太想了 他真的在动摇我的suicide plan, 在某种程度上,他唤起了我to live a life and to feel it的诚挚想法,他太鲜艳而纯正了,绝对的迷人 an old fashioned beatnik traveler,天哪,exactly what i desire to become,一个在我心中极致的artist,a perfect version of a part in me 他是我心中最最好的rnr词作者

很想获得他短暂的一吻

很想看看他那颗美丽的大脑里到底有什么

很想像对待神一样对待他

很想像亵渎神一样亵渎他

他是我活着的重要外源性原因之一

so related,so much like me

 6 ) Moon dust will cover all

#2023biff

4K IMAX的体验是真不赖。不过我坐第五排还是有点近了。

同事先去看了,说基本没什么故事线——的确如此。但基本还是遵循了时间线来展示Bowie的艺术观念和一些为人的态度吧。

同事说电影很自由。倒是不否认Bowie的创作和思想真的很自由。但自由不是绝对的,人们终究还是需要让渡一分部自由来换取另一部分自由。就像Bowie为了有艺术创作的自由需要放弃生活的自由(生活在舒适圈)。他在自省和审视内心的时候是否也让渡了一部分隐私的自由……

看看70年代的Bowie,那么华丽耀眼。用一种外显张扬的方式告诉大家:It’s OK to be cool. It’s OK to be weird. It’s OK to be yourself。想想当年剑走偏锋的Gaga,也不过是捡着Bowie和Madonna玩剩下的玩(没有说Gaga不好的意思,Gaga hin有才华)。当代歌坛果然都在内卷,玩不出啥新花样。

最后的彩蛋很温馨。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可以穿越时空——谁说不行呢。But moon dust will cover you。

 短评

连纪录片都很宝爷 他真的好酷

8分钟前
  • 一桶猫
  • 推荐

癫痫患者不要看这部,片里有很多闪光场景。对鲍伊生平没太大兴趣的也不要看,因为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这片是不明所以的。这片没有像其他纪录片那样循循善诱,这片没有很明显的章节,就像片名那样是以白日梦来走进鲍伊的精神世界,我知道这片不会所有人喜欢,但我喜欢。

9分钟前
  • doclock1963
  • 推荐

One Man's Journey. Grand and Epic.

12分钟前
  • closer
  • 推荐

绝对是一整年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动震撼快乐又嗨的观影体验;没点对david bowie本人的爱绝对剪不成这样;hallo spacebiy第二次响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要爽死了,rock and roll suicide听得差点飙泪;充满了db本人的录音自述,尽管试图解释一些东西,但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观看过程不断心里默念太nm帅了;如果有机会,绝对不要错过在imax体验的机会,不出意外会是我的年度最佳;don't waste a second in life,life is fantastic

16分钟前
  • Jerry·曾
  • 力荐

B-roll剪辑典范🫡很多非Bowie片段都是从早期电影以及public archive里找的,有些我甚至还用过hhh纪录片很长看了三部片子晚上去看有点困到中间,但是结尾又很感动,closing credits的时候没忍住小声跟唱了starman和changes,最最后Bowie的一条语音结尾真的让人aww🥹总之是献给Bowie粉丝/滚人的礼物,半夜能看到如此炫酷的纪录片真的很幸运

18分钟前
  • 黄谬可
  • 推荐

天不生鲍伊,万古如长夜。素材漫溢的华丽视听意识流。就算135分钟全是Live演唱也觉得值啊!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David Bowie真的好酷哦,希望我也可以try everything & make everyday count.

23分钟前
  • 陈井泽
  • 力荐

很喜欢前一个半小时,时不时有想哭的冲动,最欣赏的点是不像一般传记电影搞抓马博眼球,而是从始至终着力在音乐本身和相关的视觉效果呈现上。影院里抖腿很嗨还无意中选了震动座椅跟着我一起震一起嗨,喜欢他用溫柔的嗓音说人该如何自由的生活而艺术又为何物,喜欢他像天使一般轻轻嘲笑或无视访谈者的挑衅提问。第一次知道他的画也如此优秀有创造力。但世界巡回演唱会之后高潮就过去了,片尾尿急没等到他说goodbye 的彩蛋🥲导演一片私心加塞了起码几十部世界经典电影来跟观众说悄悄话

28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有版权就是能为所欲为。视觉听觉双重享受,极度glam和迷幻。一万次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啊!!并且,我觉得这次我向David Jones又走近了一些。p.s.原来上升是水瓶座啊。20230422北影节天街卢米埃大银幕重温

31分钟前
  • 阿高等等我
  • 推荐

开场的时候觉得太闪有点无聊,但结尾callback的时候,又有些意犹未尽。他活成了我们所有人想要活成的样子,他关于因为生活太满意而不想写东西的那段,不就是“自古文章憎命达”的20世纪英文翻译吗?PS大尾巴鱼这么信星座吗?看完全程,不仅得知了他的上升和下降星座,还深感他真是个典型的摩羯工作狂。

36分钟前
  • 宋夕
  • 力荐

难以想象不看IMAX是怎样。Moonage Daydream,多美的名字,最漫无天际,又无比工整。开头十分钟这基调几乎封神的,可惜最后太冗长了,光影音乐变成了糖衣炮弹,看了心累。导演想说的太多,以至于结尾没有有开头的十分之一惊艳。也是,歌手,画家,演员,generalist艺术家鲍伊一生,岂是两小时能拍完的,可能毕竟对他兴趣有限。最后,作为一个天性不羁的摇滚巨星,Bowie无疑生活在了一个好的年代。在粉丝经济,网络舆论主导的年代下,还能生产出真正的摇滚巨星吗?

3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还行

这片子适合把自己灌醉之后坐在imax前三排的位子躺着看完。

41分钟前
  • C
  • 推荐

20230422 北京电影节 IMAX 观影。作为纪录片,我在 IMAX 影院看了一个 B 站粉丝混剪视频;作为观众,我度过了 135 分钟很嗨的时光。感谢北京电影节,这种电影只有在电影节上才能看到。

43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导演真的爱他

45分钟前
  • 王白叉走
  • 推荐

75Cannes第六部/自导自剪太牛逼/这样的风格只适合两个人:大卫鲍伊和亚历山大麦昆,看的时候一直想,如果他们是同龄人,一定可以不孤单/感到大卫鲍伊和我家那位有些像,约好以后同他一起看一遍/首映导演带儿时英语老师来,太浪漫

50分钟前
  • 低斑蜻
  • 力荐

1:Discover 才是创作的意义,而不是安全感,安全感护航的制作过程,就只是诞生工艺品而已。2: Bowie 对于佛教的讨论很有意思。3: Bowie 是极品的容器,对于万物捕捉极其敏感,转译能力顶级,无论对于绘画,影像,音乐,时尚,表演,话剧,就有精力和精准度经常转换媒介。4: Bowie 在柏林时期的绘画比音乐更喜欢,自己早期不给外界看,疏离感以及表演给外界的错位。但后面和解,认为 entertainment 也可以,其实和 fine art 价值是一样的,因为触及广度更大?5:糟糕的纪录片,是体验片,是experience 是15个MV的集合,IMAX 看才有意义。导演自己也说不是在追求 Narrative,而是 Hybrid non-fiction project.6:主流里 Bowie 是性别流动性的很好展现7:导演从想法到成片7年 respect

55分钟前
  • monkey1222
  • 较差

B站剪辑放到imax上的水平。对资深宝爷粉来说又难免浅薄,卖个情怀吧。坐到最后有Bowie跟你说句Goodbye

60分钟前
  • 解压
  • 还行

bowie,你是我唯一的姐

1小时前
  • 你好忧愁
  • 推荐

这不是堆砌素材但no storytelling的纪录片,这更像是一部video essay…而且是一部把bowie当成一个文化icon而不是唱作人或者音乐偶像(就该这样)的超长博士答辩论文…在完全不加注释的情况下略显冗长也不奇怪(我嫌太短)。我建议一种更温和的服用方式,把这当成一封宝爷怀着心满意足的神情向世界告别的代笔遗书,然后选个特别的日子打开,撑到最后,听他亲口跟你say goodbye

1小时前
  • 17950
  • 力荐

MIFF 澳洲首映 一部从David本人视角看自己的印象派剪辑哲学电影 导演说他很早就想拍imax音乐电影并得到了非常多素材 但在自己突发心脏病之后才决定要拍成这样一部从David贯穿一生的对自我和生命意义探索出发的没有facts和其他人的电影 希望成为令观众从电影里能看到自己生活的他的legacy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David一样具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privilege和gifts,哪怕疏离人群、向内探索自己、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有那么多人爱他、为他疯狂呢……🥹

1小时前
  • 我的恋人叫叶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