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愤怒时最美

记录片美国2014

主演:Chude Pamela Allen,Heather Booth

导演:Mary Dore

播放地址

 剧照

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2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3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4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5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6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3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4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5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6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7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8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19她在愤怒时最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18

详细剧情

  本纪录片发行于2015年。聚焦1966至1971年,20世纪第二波女性运动浪潮,各流派女权主义为争取女性权利愤怒发声。纪录片包含了不同种族、性取向的女性团体和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权主义者们在改变社会传统观念的同时,也在反省,进步。

 长篇影评

 1 ) 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



影片信息:
她在愤怒时最美(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IMDB No.: tt3319508)

片长92分钟。该片在豆瓣只有93人评价,得分8.7分;IMDB上912人评价,得分7.8分。我猜是因为会来看这部片子的人都是对女权运动有一定兴趣和了解的人吧。

该片于2014年10月2日在美国上映,在美国得到2个提名,并未获奖。没有找到有效的资源,但是B站上有全片,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可以在线观看。字幕组非常用心地查找了资料,除了一些小错误也由弹幕指正了,其余还是非常不错的。

导演:


Mary Dore(IMDB No.: nm0233482)

Mary是一名导演兼制片人。她出生于美国缅因州,在1970年代早期搬到波士顿开始做纪录片导演。IMDB显示的她的作品是从1984年开始的,都是纪录片。2015年本片《她在愤怒时最美》被提名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最佳纪录片,但并未得奖。除此以外,他还曾于1984年导演过一部关于内战的纪录片《打得漂亮:西班牙内战中的林肯营》(The Good Fight: The Abraham Lincoln Brigade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现在她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林。

中英文网站关于Mary Dore的介绍都非常少,只能在英文网站的采访中拼凑出上述内容。

剧情介绍:
本片是关于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历史记录,重点着墨于1966-1971这6年间。从NOW的创立与活动,到其他的小型地方的女权主义者自己创立的活动,到不同主题的游行示威,女权运动由白人中产女性主导,到有色女性参与并创立分支,到性少数群体分化出来并创立自己的机构,其中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与重构。她们一直在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战斗着,她们烧掉Bra烧掉他们不认可的学位证书,她们罢工,她们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经验,她们组成自我保护小组去黑暗的地方巡逻保护当地的女性,她们写诗读诗,她们写歌组成乐队唱她们想唱的歌,她们组成了一个帮助姐妹们堕胎的非法组织,阻挠了一场只有男性参与的关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的听证会。她们写文章编成书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性;进而掌控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她们几乎开创了我们在当代女权运动中能够讨论的一切的根基,她们让堕胎合法,争取避孕的权利,她们定义性骚扰、性侵害和强奸。

她们做到的远不止于此。

观影感受:
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起源于中产阶级女性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缺失和障碍,代表作就是贝蒂弗里丹所作的《女性的奥秘》,进而产生NOW这个组织,由中产女性参与领导并扩大。但是这个根基决定了后来她们即将面临的分化,有色人种为了自己的权利分离出来,下层女性分离出来,性少数群体也分离了出来,大家各自开始了自己新的有所侧重的组织和运动。

很多女权斗士都是从民权运动中走出来的,在运动中由于男性参与者不尊重女性,把女性权利置于最末地位,她们才在震惊之下脱离出来转向争取女性权利。而有色人种女权运动和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也是如此。在一开始展开运动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道自己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而在运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内部人员由于不同的身份与背景引发的的分歧和争斗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

在所有国家的女权运动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很多激烈的形式——一直为人诟病的裸体游行,之前提到的烧掉学位证书和胸罩,国内也有的一些行为艺术的作品等等——来战斗。虽然被很多反对女权的人认为激进/博眼球/不自重,但是最终她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引起了应有的关注,运动意义也很明显。即使放在现在,逻辑仍旧如此,在我们看来激进的那些行动,如果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

自始至终所有影像记录的比较重要的参与者都是女性,游行中有男性参与高喊“This is what a feminist looks like”,但不知为何原因,他们没有参与到发起与决策。

如果你也想要为性别平等出一份力,下面的人物介绍或许可以给你些启发:有人写书,有人组织活动,有人筹钱有人出力。最重要的是,有多重视角,有沟通有冲突,才能让这项事业越做越好。

人物介绍:
以下人物按出场顺序介绍(如果你知道我给自己挖了多大的坑,就看下去吧):



Virginia Whitehill: Virginia出生于1928年7月9日,是达拉斯地区(德克萨斯州)的民权斗士,最著名的是向美国最高法院陈述“罗伊诉韦德案”中侵害的女性权益。正是该案赋予美国女性公民合法堕胎权。她的母亲在1990年去世以前也一直是女权斗士。



Jacqui Ceballos: 生于1925年9月8日,是一位美国女权活动家。曾经是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全国妇女组织)纽约分部的主席。1992年她创立了VFA(Veteran Feminists of America 美国退伍女权主义者协会)记录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片中呈现的是她1971年关于性政治的辩论的一部分。



Betty Friedan: 贝蒂·弗里丹,作家,女权活动家,《女性的奥秘》作者,1921年2月4日出生,2006年2月4日死于心力衰竭。1963年出版的《女性的奥秘》这本书常常被认为是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启蒙。1966年,她与人联合创立了NOW并当选主席,1970年卸任之后她组织了全国性的“女性平权大罢工”(Women's Strike for Equality),活动非常成功,仅纽约就有超过50,000人参与。



Muriel Fox: 1928年2月3日出生,1966年与贝蒂·弗里丹一同创立NOW,负责该组织的公关工作。她也是NOW的法律辩护和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任VFA主席。因为她的商务背景,她曾为女权运动筹款数百万美元。



Mary Jean Collins: 生于1939年,1967年加入NOW,1968年当选芝加哥分部主席,之后她的职业生涯一直在NOW展开。2017年她是VFA的董事会成员之一。



Jo Freeman: 1945年8月26日出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律师,作家,政治学家。1960年代当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活跃在公民权运动中,同时她也是“女性解放运动”早期的组织者之一。同时她有许多女权主义的作品,还有关于女性的法律与公共政策的文章留存。



Vivian Rothstein: 生于1945年,1967年她是赴北越和平代表团成员,1969年她与人联合创立了CWLU(Chicago Women's Libration Union 芝加哥女性解放联合会)。她也曾任职于受家暴女性庇护中心。



Fran Beal: 1940年出生于纽约,是一位黑人女权主义者,政治活动家。她母亲是俄国犹太移民,父亲是有印第安血统的黑人。早年她所经历的反犹主义和种族歧视为她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调。1968年她创立了黑人女性解放委员会,1969年她撰文“Double Jeopardy: To Be Black and Female”(双重危机:作为黑人与作为女性)。



Ruth Rosen: Ruth是一名研究性别和社会的历史学家,也曾写过多本关于女性历史和女权主义的作品:"The World Split Open: How the Modern Women’s Movement Changed America"(裂开的世界:现代女性运动如何改变了美国), "The Lost Sisterhood: Prostitution in America, 1900-1918"(丢失的姐妹情谊:美国的性工作,1900-1918), "The Maimie Papers: Letters from an Ex-Prostitute"(The Maimie Papers: 一个前性工作者的信)。



Susan Griffin: 生于1943年,是一名激进女权主义者,哲学家,评论家,剧作家,尤为著名的是她的关于生态女权主义的作品。



Heather Booth: 生于1945年,是一名公民权活动家,女权主义者,政治策略家。同时她在社区组织和政治活动中也有杰出贡献。



Marilyn Webb: 生于1942,是一位活动家,记者,作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新闻学教授。她1997年出版的书"The Good Death: The New American Search to Reshape the End of Life"(好好死去:美国关于重塑生命尽头的新探索)曾获普利策奖提名,2009年4月她曾参选伊林诺斯州的盖尔斯堡市长的竞选。



Ellen Willis: 1941-2006。她是一名美国左翼政治评论家、记者、活动家、流行乐评家,也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她是“纽约激进女权主义者”成员之一,1969年联合创立了"Redstockings"(红色长袜)。



Alix Kates Shulman: 生于1932年,她是一个作家,也是女权活动家。她最著名的作品是1972年的"Memoirs of an Ex-Prom Queen"(一个前舞会皇后的回忆录),除此之外她还有多部作品存世。



Susan Brownmiller: 1935年出生,是记者,作家,女权活动家,她1975年的书"Against Our Will: Men, Women, and Rape"(《违背我们的意志:男人,女人和强奸》)提出强奸都是由男人定义的,是为了用恐惧来统治女人。



Carol Giardina: Carol是一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者。在1963至1966年间,她曾在弗罗里达大学发展了介绍女性去安全地非法堕胎的网络。她也是红色长袜的长期会员。



Alice Wolfson: 女性生殖权相关的社会活动家,现在她是一位关注女性健康的律师。



Kate Millet: 1934-2017,美国教育家、作家、艺术家、女权活动家。最为人熟知的是她的1970年出版的作品"Sexual Politic"《性政治》,非常值得一读。今年9月6日,她与世长辞。



Chude Pamela Allen: 1943年出生,是一位公民权和女权社会活动家,曾创立New York Radical Women(纽约激进女性)。



Marlene Sanders: 1931-2015,原ABC记者、制作人、高层,1978年跳槽至CBS。她曾因多次打破男性主导行业的天花板闻名。



Karla Jay: 1947年出生,现执教于佩斯大学,1974-2009年任女性与性别研究的项目总监。她也是同性恋研究领域的先锋,有诸多出版。



Linda Burnham: 她是一位作家、活动家。她提出的“社会公正女权主义”覆盖种族、民族、宗教、国籍、阶级、性向、行动能力和年龄,她也是1968年-1990年存在的“Third World Women Aliance”(第三世界女性联盟)的领导者。



Eleanor Holmes Norton: 1937年出生,现任美国众议院的哥伦比亚特区代表。早年参与黑人女性解放运动。



Rita Mae Brown: 1944年出生,是一位作家、女权活动家,有多部小说出版,同时她也写推理小说。



Ellen Shumsky: 同性恋女权活动家,同时她也是摄影家,心理分析师,心理咨询师和教师,也是一名作家。



"Our Bodies, Ourselves"作者们:Ruth Davidson, Bell Alexander, Pamela Berger, Vilunya Diskin, Joan Ditzion, Paula Doress-Worters, Nancy Miriam Hawley, Elizabeth MacMahon-Herrera, Pamela Morgan, Judy Norsigian, Jane Kates Pincus, Esther Rome, Wendy Sanford, Norma Swenson, and Sally Whelan. 这本书在1998年在中国出版,名为《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副标题为“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好像之后并没有再版过。



Roxanne Dunbar-Ortiz: 生于1939年,作家,历史学家,女权主义者。她在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主要致力于女性解放运动。



Judith Arcana: 1943年出生,诗人、作家、评论家。她曾经从事教师职业40年,并且曾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活动家。



Denise Oliver Velez: 1947年出生,人类学与性别研究教授,社区活动组织者,社会活动家。她在第二次浪潮期间的活动主要关注的是有色人种女性的权利。




备注:
-影片信息来自于IMDB与豆瓣电影"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条目
-导演信息来自Google上搜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采访以及IMDB人物"MaryDore"链接页
-导演照片来袭Google
-影片海报来源于电影"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IMDB页面
-影片中接受采访的人物介绍全部来自Wikipedia该人名条目
-其他图片来自电影截图拼接,感谢细粉。
-有任何不同想法或想进一步讨论,欢迎评论。

---------------------------------------------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与平权”,也可在微店购买产品支持我们哦!

 2 ) 如果你仔细看向这队伍你会发现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女性

在今晚打开这部纪录片也算是对RBG的一种纪念。 “保持愤怒”—— 最喜欢这个纪录片标题,愤怒,理应愤怒,男性总是擅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逼迫女性,当女性想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愤怒时,他们会说“看,她疯了”,当女性想要呐喊想要发声想要说出自己所遭受到的不公时,他们会说“嘘 嘘”“把你拖到黑巷里操”。这不是歇斯底里,安静与理性不是美德,愤怒才是。 “保持敏感”—— 敏感无错,敏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别人看来更多的是你吹毛求疵,但不要放弃,那些事情的的确确存在,你在此时此刻感到不舒服那就要大声说出来,没有人想让这些事情发生,一旦发生就必须要被纠正。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被家暴,被歧视,多次堕胎,把这些原本以为只有自己遭受到的说出来之后,发现大家都经历过,那这就不是个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于是她们团结起来,建立各种女性组织,她们写信她们开会她们游行她们抗议。 “女性的历史”—— 社会规则由男性确立,历史由男性书写,翻开历史书本全是男性、男性、男性,女性的历史被淹没被抛弃被卷入洪流,当你学完历史拿到学位证书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女性历史一无所知,于是她们烧毁了学位证书。 那么,你知道几个“她”?你能说出几个女性历史名人?又能说出几个事迹?在纪录片里看到这点的时候想到了戴锦华老师讲秋瑾的那期视频,我们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建立新国家时女性和男性是盟友,但是国家建立之后,女性立即被她们的同盟、战友——男性抛弃,然后男性再建立一个新的男权秩序,又一次进入了规范、奴役女性的过程中,女性历史功绩的历史功绩被抹除。 在今天,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女性叙事,发现更多的优秀女性,历史不该仅仅是“history”也应该是“hertory”。 “解放女性的身体”—— 选美大赛,选出最美的女性,她们走上台展示自己,要优雅要美丽要端庄要多才多艺,台下人对她们评头论足,像是商品。男性却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些。 “你太胖了”“你太瘦了”“你胸太大了”“你怎么是平胸啊”,女性不仅活在男性凝视下,还用第三只眼睛规训着自己,纪录片里这一段最精彩的一处是一群女权主义者在华尔街进行角色互换,向往日里男性对女性做的那样,她们上下打量着路过的那些男性,嘴里说着“哦 多美啊 ”“这些男人,这些性工具”“哇哦 看看他的腿”哈哈哈哈哈 内衣与胸罩,根本没有防止胸部下垂功能却仍被束缚在女性身上,于是她们走上街头,扔掉化妆品烧掉bra,我永远会为焚烧内衣的运动而欢呼。 影片里最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一些女权主义者打算在女性获得选举权50年的纪念日那一天组织50000人上街游行,Virginia Whitehill说“我害怕只有3000人”,结果当她走到街上 ——我会永远铭记这一天你看不到人流的尽头,如果你仔细看向这队伍你会发现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女性。

 3 ) 男人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依然爱男人。

It's really hard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now what it was like before the feminist movement. The wedding was the big thing, the marriage was success, you couldn't have career aspirations you couldn't decide not to have a child,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was never satisfied with how she looked. You could look like miss America and you're still thought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ow you looked, let's not even talk about birth control and abortion, the horror, the fear of pregnancy loomed over anything one did. if you were raped, people wouldn't believe you, if you were battered, no one would believe you. It was feminists who brought up these issues and put them on the table, we had a sense of momentum, that was the sense of momentum that came from the 60s. It was like all this energy had been pent up in these women for all these years, and it just exploded.

 4 ) 我们的身体,我们定义,我们做主

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不再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评价,想想现在的所谓的“处女情结 白幼瘦可爱审美”,这不就意味着容易被规训和驯服吗,愤怒意味着开始觉醒,周围的sexism越来越隐蔽,为什么高学历女生不找个好老公就被认为之前的努力白费了,“如果女性要结婚,那么他们应当享有退休金”“我们已经获得了你们的关注,登上了媒体头条,不是因为你们报道了我们,而是我们让你们不得不严肃对待”“只有当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会得到胜利”“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如此愤怒时,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反对这件事”“Freedom,it's a moving target,Freedom is something that is over the horizon,and you can't stop sailing toward it just beacuse you don't reach it you just keeping going,and every generation has another opportunity to take it futher”女人不会做危险或暴力的事情,The really dangerous thing was talk.Because telling the truth and talking is very revolutionary."“We talk in different tones,we don't all agree.We have the right to define our own differences.”这个纪录片让人热血沸腾,女性主义是女生获取内在力量的一个性别定位,女性要有力量,要去愤怒,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女性主义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为什么女性就要照顾家庭负责家务,还要通过容貌来取悦他人,让别人指摘我们的身材和样貌,让广告商制造出来的容貌焦虑成为欺骗我们钱的筹码,为什么女性会有选美比赛,男性就没有选帅比赛,女性对漂亮的定义为什么要由男性主导,仿佛漂亮就是对一个女性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而很多女生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把女性的容貌焦虑可真是应用得炉火纯青,对女性来说,大脑性感更是一种性感,去关注政治,去关注经济,去关注科技关注哲学,去愤怒,去燃烧自己,去获得自由,活成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5 ) why are you so sensitive?

几乎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了美国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发生经过,并给出了一些积极的反馈,时不时插上一些男的令人作呕但也非常真实的思想(真实感叹不管哪个国家男性沙文主义者都是一个样子),怪不得有人评价说这部只是叙述,流于表面,不深刻。

我觉得现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倒也不是要多深刻,让我们知道美国女权主义的具体思想,女性历史等,而是让我们知道,发声,反抗是有用的。

因为交谈与传播真相,是具有革命性的。我们需要唤醒更多的意识,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

因为女权主义在美国曾经成功过,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不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为自己争取权利,争取平等的地位,不是为了获得特权,只是为了让男人把搁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拿开。

韩国也有过《敏感点又何妨》,可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是和韩国很多剧一样,"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改"。中国现在的微博女权看起来非常偏激,可以说咋一眼看很失智,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必要,这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如果太过激进,在进行更加温和的手段时,就会容易得多。

 6 ) 两段印象深刻的话

"There are a vast number of women who are beginning to wake out of the long sleep that is known as the cooperation of one's own oppression and self-denigration, and they are banding together to make the beginnings of a new and massive women's movement in America and in the world, to establish true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to break the old machines of sexual politics, and to replace it with a more human and civilized world for both sexes, and to end the present system's oppression of men as well as of women." "In answer to a man's question, 'What can I do about women's liberation?' Wear a dress. Wear a dress that you made yourself or bought in a dress store. Wear a dress, and underneath the dress wear elastics around your hips and underneath your nipples. Wear a dress, and underneath the dress wear a sanitary napkin. Wear a dress and wear sling-back shoes, high-heeled shoes. Wear a dress with elastic and a sanitary napkin underneath and sling-back shoes on your feet and walk down Telegraph Avenue."

 短评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反之亦然。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就哭了,可能就是因为我默默感受到了许多的“issues”,而我竟然不能跟你说清,不能让你相信这种错误是存在的…我感到伤心,我也感到愤怒,所以我看这部时又哭了。

8分钟前
  • 溜号
  • 力荐

只剩下羨慕和眼淚了⋯生在這片土地上甚至連走上街頭的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連最基本的「成為一個人」都是要先去完全打碎再unlearn的過程。然後恨鐵不成鋼的同時也會覺得自己不夠勇敢和面目可憎起來,於是,選擇似乎也只剩下:要麼離開要麼在噤聲中面對無休止的恥辱 能做事的空間真的太少太少了 as a woman I have no country |但還是要努力寫 也還是要 要努力說下去TTTTT

11分钟前
  • 刺猬不乖
  • 力荐

“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会得到胜利。”

14分钟前
  • fushia
  • 力荐

This is what a feminist looks like.如西西弗斯,不下降就已经是进步,最后一代代会接近那个理想的未来。

15分钟前
  • Hildy at beach
  • 力荐

Angery is important. Anger takes on power. Angry as them. She is beautiful when she is angry.

17分钟前
  • 锦衣暮夜行
  • 力荐

这类纪录片难得幽默而哲学

21分钟前
  • 你猜我是谁
  • 力荐

其实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男性在历史上的地位超越了女性。

23分钟前
  • 豆咪
  • 力荐

How ordinary people stand up for their rights together and change the world...看得心潮澎湃,却也痛苦万分。这片土地没有愤怒为自己争取权利/向往自由的根基或传统,只有日益被压缩的空间和无处不在的无力感,“我国平权运动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自上而下的歧视倒车和压迫几乎天经地义...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不断斗争斗争再斗争。她们真的都好美啊,置身于这样的历史进程里,每天睡觉一定抱着心满意足的踏实感吧...

24分钟前
  • 电子羊闪闪
  • 力荐

很多女人渾然不知,我們一直在開倒車,還以為依附男人,爭奪男人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29分钟前
  • 馬蘭頭癮者
  • 力荐

为每一次对不平等的发声点赞。为每一个为自由付出代价的生命喝彩!

33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力荐

“你无法说服我说,你不能改变世界,因为我亲眼见证过”“女权主义,让我感到了真正的自由” 感谢她们所做的一切。战斗永不停息。

37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聚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活动,提到了女性同工同酬、堕胎、避孕、女性性取向、女性生殖健康、全日制托儿所、女性受到的外貌凝视等当时美国女性关注的话题。

41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力荐

了解自己的性别待遇。

46分钟前
  • 莫怀
  • 力荐

珍贵影像,的确以前没有意识到,直到当我自然生长却遭遇习俗试图让我屈服,我接收到了,于是应该为女性发声。

51分钟前
  • Strelizeia
  • 力荐

自由在地平线的那端,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努力靠近它。

53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温和只会被视为懦弱,激进是必然的;胜利是暂时的,斗争是永恒的。迟到的妇女节礼物。I’m pride of herI’m pride to be a feminist

56分钟前
  • 吃月亮的斗鱼
  • 力荐

这部的确更好,系统地介绍了70年代美国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全貌,结尾泪目,惭愧。

57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看到职场的女性,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做着低人一等的工作,拿着低人一等的薪水;看到适婚年龄的女性,不会因为顶不住上一辈的催婚紧箍咒而低头认命;看到未婚或未育的女性,不会因为害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敢跳槽;看到已婚已育的女性,不会因为独自带着孩子而失去自由,成为怨妇;看到成为中年妇女的女性,不会拿曾经灌输给自己的旧思想来给下一辈女性“洗脑”。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组织,然后投身于这洪流之中。

58分钟前
  • Moviebuff4ever
  • 力荐

几十年过去了,基女的诉求仍然未变,然而阻碍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历史确实正在倒退。愤怒需要巨大的能量,但她们乐此不疲,女权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就是因为她们有这股能量,我希望这团火永远不要熄灭。

1小时前
  • stayangry
  • 力荐

从标语All women are beautiful到片名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的改写 戏谑地透视出影片选取的视角——对于美的价值的重构落脚到愤怒之上 而愤怒诉诸行动 这是对制作纪录片当时当地面临的历史问题之反袭做出的鲜明号召 但也因此 影片只选择了最易于形成共识的部分做着走马观花式的群像铺展 而没有对思想 缘由和走向做太多的描绘 片中对于女性运动的反思桥段显得尤其缺少头绪 似乎仅仅是服务于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这样的选取同样遗漏了些更具活力的激进思想 不论是转写性与性格的Scum Manifesto 还是费尔斯通构想的全日制托儿所的cybernetic面向 都因其激进不易引起共鸣而被刻意忽略 然而这些对把握思想理路 理解女性主义内部分歧都极其重要 成片着实单薄了些 不如反叛缪斯有余味

1小时前
  • 番茄杀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